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

作者:丁晓平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要求

1、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部门的发展成就。

2、了解古代手工业多种经营模式,认识古代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欣赏精美的手工业品,体会古代工匠的创造智慧,感受古代中国文明成就的辉煌,培养爱护文明的意识。

(二)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教材中提供的历史文献,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种类、部门、管理等方面进行列举。

2、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能对“工官”制度作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能对涉及的手工业专有名词进行探究。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发展的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了解其生产的意义和局限性。

4、结合地图及历史图片,提高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感和观察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所提到的历史文献和图片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推理和主动的探究,应用观察法、阅读法、访问法和调查探究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和思考。

2、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按合理、有效的原则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类,同时设计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知道我国古代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能和完备的手工业部门,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2、通过书中历史图片、历史文献和地图,对中国古代手工业进行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二、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目,从总体上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背景下手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并说明中国传统社会是建立在以小农为经营主体的高度分散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事实。

第二目,介绍了西汉手工业的“工官”制度和后来“匠户”的产生。

第三目,介绍了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以及在世界上所产生的影响。

第四目,介绍了中国古代冶铸业的发展。

第五目,介绍了中国古代陶瓷业的发展。

三、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上去理解手工业的发展,可以适当地借助历史文献法和讲解法,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分析“工官”制度的利弊及其原因,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进行探究。

四、教学过程

A 、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古代中国基本的经济结构有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上节课我们对农业有了深入的认识,接下来我们进入专题一的第二节----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对手工业有哪些了解?还有你们认识的手工业有哪些部门?

生:····

师:手工业---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近代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上的工业生产都属于手工业生产,直到工业革命后才真正开启了机械化工业生产。在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依附于农民家庭中,形成了小农经济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直到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才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一、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一)家庭手工业

师:家庭手工业最主要的特征是男耕女织,中国古代的散文、诗歌、传说都有记载,像《天仙配》里的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就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

1、产生: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后,出现了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2、性质: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农民自己生产自己消费,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式。

师:下面我们来看则材料,体会下这种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

[材料阅读与思考] 阅读《颜氏家训》中的一段话,思考中国传统农户是怎样实现消费的基本自给自足的:

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翻译下这段文言文的意思?

生:·····

译文:老百姓要想生存,吃的食物来源于庄稼,穿的衣服来源于桑麻。蔬菜果类是园子里生产的;鸡猪等畜类是圈养的。至于住的房屋和使用的工具,以及燃料和照明所用灯烛,无一不是劳动经营所得。所以,能守住家业的人,即使不出门生存所需的东西都有了,只是家中没有盐井而已。

答案提示:因为中国古代长期以来都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下,这就造成了中国的传统农户基本不和外界发生关系,尤其是商品交换关系;他的日常所需,诸如吃的、穿的、用的都可以通过土地来直接或间接地获得。其中“桑麻以衣”以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等,都

是手工业生产所得。

(二)田庄手工业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的第三段,找出田庄手工业的含义以及它的生产经营活动范围?

生:····

1、产生:汉代出现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即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

2 、生产经营活动

①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的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

②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

3、特点

1 田庄是豪强地主依靠政治特权或兼并农民土地而形成发展起来的。

2 田庄的劳动者与田庄主人形成了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

3 田庄经济是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师:应该怎样来理解其特点中的人生依附关系、微型社会?

生:·····

(三)民营手工业

师:也叫私营手工业,产生较晚些。到明中后期才有所发展。

特点: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四)官营手工业

1、产生于夏朝。

师:伴随国家机构的形成而产生。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夏商周的青铜铸造业也是一种官营手工业。下面介绍官营手工业的两种重要制度,“工官”制度和“匠户”制度。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1的第二段内容,找到“工官”制度的含义。

“工官”制度

a、形成:从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等最有利

可图的行业,都由政府垄断。

b、生产经营活动: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的

物品。如军用的兵器和装备,祭祀用器以及皇族的服饰、生活用具。

C、“工官”工场:西汉时在长安设立“东西织室”,在齐郡设“三服官”。

“匠户”制度

1、匠户: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

2、表现

①唐代: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

②宋代:匠户往往被官府以强制方式役使。

元代: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设置专门机构直接管理,不得脱籍改业,必须世代相袭,承担指定的工作。

3 、影响

统治者可以十分方便地征调各类工匠。

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师:在了解了官营手工业的两种制度后,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官营手工业的特点?生:···

2、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a.特殊行业的垄断性

b.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c.技术工艺的高超性

d.不计成本和奢侈性

e.各种行业的封闭性

f.劳动者缺乏积极性

师:根据官营手工业的特点,请同学们评价官营手工业?

利:有助于推动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a.加重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b.生产不计成本不投入市场,缺乏竞争

c.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d.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

e.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其创造性受到严重的束缚

二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部门

(一)纺织业

中国是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近年考古学家在良渚文化(距今约5250—4150年)遗址中发现了不少丝绸的物证。如在吴江梅堰袁家棣出土的一件陶壶的下腹部刻有五条头向一致的蚕纹,其形态与现代家养桑蚕酷似,证明当时已经饲养了桑蚕。钱山漾遗址中还出土了绢片、丝带和丝线。经鉴定,原料都属家蚕丝。丝带宽0.5厘米,是由30根单丝分10股编织而成的圆形带子。绢片的经纬密度为每平方厘米48根,可能是先缫而后织,推测是用水平式腰机织成的。这说明早在四五千年前中国的丝织业已达到了一定水平。

1、新石器时代

纺织工具:陶纺轮、骨梭、骨针、骨锥

纺织原料:麻、葛、丝

2、商周时期: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周礼》中,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

3、汉代:技术相当发达,起绒锦技术较高,纺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地中海。

1972年在中国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一号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面料为素纱,缘为几何纹绒圈锦。素纱丝缕极细,共用料约2.6平方米,重仅49克,还不到一两。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

它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4、唐代:生产规模大。私营作坊兴起---定州富人何明远家有织布机五百张

5、宋代:棉、丝纺织技术都达到很高水平(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6、元代:黄道婆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创造出了新式纺车。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7、明代: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兴起,并在纺织业中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师:了解了个纺织业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后,我们来简单总结下古代中国纺织业发展主要特点。

①从原料看:麻、葛纺织业---丝织业---棉纺织业

②从经营形态看:官营、地主官员私营、农民家庭

③从发展趋势看:是中国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

④从发展程度看:分布广、分工细、品种多、技艺高

(二)冶炼业

中国的冶炼业起步较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1、新石器晚期:出现小铜器,只是一些小件工具或生活用具。

2、商周时期:青铜铸造分布广、规模大、技术高

师:同学们都了解哪些有名的青铜器呢?

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晚清四宝(图片)

3、冶铁业:

春秋:使用块炼铁、冶炼生铁

战国:已能炼钢、出现淬火技术

汉代:a.推行铁业官营制度

b.开始用煤炭做燃料木炭→煤

c.供风形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鼓风)→畜力(马排鼓风)→水力(水排)

4、南北朝时期:出现灌钢法,它是古代最先进的炼钢方法

(三)陶瓷业

1、新石器时代:彩陶、黑陶

2、商代到东汉:陶釉陶瓷过渡

师:陶与瓷的区别是?

a.用料不同

b.烧制温度不同

c.吸水性不同

d.透明度不同

e.敲击声不同

3、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A\唐三彩(图片)唐三彩是中国唐代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是继青瓷之后出现的一种彩陶,主要由黄、绿、白三色釉彩涂胎,故称唐三彩。它吸取中国国画、雕塑等工

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在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自然垂流,相互渗化,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

B\形成两大体系:南青北白(越窑青瓷,刑窑白瓷)

4、宋:景德镇称为“瓷都”,并形成各具地方的瓷窑体系。五大名窑: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陕西耀州窑

景德镇窑位于江西景德镇市,是我国著名制瓷窑场。始于南朝,经唐、宋、元、明、清至今长盛不衰。唐朝已烧造白瓷,宋代景德年间烧造官窑器,底书“景德”二字,从此有景德镇之名。

5、元代:开始进入彩瓷时代。青花瓷

6、清代:粉彩瓷和珐琅瓷

7、瓷器的外传以及影响

唐宋以来,中国精美的陶瓷品经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世界,瓷器成为中国文明的一大象征。

师:在了解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和手工业的主要部门之后,请同学们简单概括下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生:···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特征

1、三种经营形式: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

2、部门增多,技术进步,成就突出:丝织、冶金、制瓷

3、领先世界,远销国外,广受赞誉

课外作业

由于本课知识点多,而且散。所以请同学们下来仔细阅读课文知识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一、教材分析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辉煌,成就都是和农业的发展分不开的。 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本课分5目。首先从总体上介绍了中国在自然经济背景下,手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农户以耕作为主,兼营副业,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和经营方式因此受到限制;其次介绍了“工官”和“匠户”制度;第三目介绍了纺织、冶铸、陶瓷三大手工行业的发展状况,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历史悠久,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古代纺织业、冶金业和陶瓷业发展的概况;了解瓷都景德镇;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概况和理解其发展特征,学会掌握概括历史事物发展过程的方法。学会运用各种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地图、历史图片和文物实物照片来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和事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创设合理的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掌握中国古代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发展演变的历程。 (2)、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与现实连线。让学生主动参与鉴宝探究与文物模拟大拍卖,学会文物鉴赏的基本方法:辩伪、断代、估价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认识手工业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手工业领先于世界的史实,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学会文物鉴定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学习本专题时,应注意联系当时中国的政治状况,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注意比较当时世界的经济发展状况。 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历史问题,既要看到古代中国经济的辉煌成就,又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消极因素,汲取历史的教训。 四、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思路: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从世界看中国。 据史书记载,古罗马人十分喜爱中国的丝织品,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袍出现在剧场曾轰动一时。(图片,丝绸之路) 我的眼里只有你---丝绸使西方对东方痴迷不已。除此之外,中国还有哪些手工业的辉煌成就是是外国个惊羡不已的? 讲授新课: 一、田庄手工业与工官制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了解手工业的概念及自给自足和依附于农业的特点,作简要处理。 (创设情境)材料:出示《天仙配》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带发间。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1)你觉得董永与织女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幸福美满的男耕女织的生活。这种生活 有何特点?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其生产社会单元是----田庄。 (2)“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A、、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农家主业和副业分别是什么?耕作为主业,纺织手工业为副业。当然董永和织女的生活中,耕田首先还要有耕田的铁农具,还需要吃饭喝水用的陶杯碗等。所以耕田以外,还要纺织、冶铸农具、烧陶瓷杯碗等等。这种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生产。----就叫手工业。 (3)请总结田庄手工业的特点?自给自足;依附于农业是它的特点。 过渡:从行业来分:古代手工业有纺织、冶铸、陶瓷业等。从经营形态、规模来分,董永与织女的这种男耕女织是一家一户的家庭手工业。还有民营、官营。 官营: 自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等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由中央机构所属的各“工官”主办的皇家工场,专门负责制造官家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如西汉时设于长安的“东西织室”和设于齐郡的“三服官”,这就是“工官”制度 二、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演变的概况。设计思路:分三组进行合作探究,

最新人教版必修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案 【课标要求】 列举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掌握古代手工业两种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掌握古代冶金、制瓷和丝织方面主要的生产技术,从中概括、归纳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3.理解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重点难点】 重点: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难点: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知识梳理

【课前学习】 1、什么叫手工业?我国古代手工业从何时开始发展?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原始社会晚期开始发展 时期原始社会晚期商周时代西周晚期两汉时期南北朝 成就冶铜技术青铜器铸造繁荣时期铁器 高炉炼铁、炒钢技术、 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灌钢法

时期商朝东汉北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成就原始瓷器青瓷白瓷南青北 白两大 系统 五大名窑青花瓷彩瓷珐琅彩 时期四五千 年前 商朝西周西汉唐朝宋朝明清 成就已有丝 织品 有织机、 多种丝织 品 斜纹提 花织物 长安东 西织室 丝织技术 高,吸收 波斯风格 品种繁多,风 格写实,图案 生动活泼 苏杭设织造 局,南方丝织 页鼎盛 【推进新课】 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分配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 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 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供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 家庭手工业作为农户的副业用来交纳赋税 家庭消费 剩余一小部分 出售 ——《礼记·曲 礼》 材料二:(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管子·小匡》 材料三:西周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职业世袭,世代为官府劳作。长期以来,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来自官奴婢、刑徒和征调来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元代实行匠籍制度,官府工匠世代不得脱籍,不允许从事私人生产。 材料四: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官府给予报酬。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沿袭“官搭民烧”,到乾隆以后就衰败了。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工艺水平也大为提高,产品畅销海内外。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古代官营手工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优势:国家扶持;资金充足,设备先进;经营规模大,分工细密;工匠技术水平高 劣势: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工匠劳动积极性低。 (2)材料四反映出手工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和课文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明朝中叶后在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原因:①官营手工业自身的弊端;②明清时期生产力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探究三:结合课文第10 页《学思之窗》思考明清手工业部门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基本特征是什么?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特色教案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三合一”特色教案】 西汉时,巨鹿有位叫陈宝光的人,他家拥有一套织造上等丝织品的技术和工具。陈宝光之妻继承家传,身怀绝技,织出精美绝伦的丝织品。据说,她织一匹散花绫,费时两个月,价值上万钱。后来,她受到朝廷重臣霍光家重用,成为霍家专有织工。当时的官府手工业部门也从社会上征调大量的能工巧匠,为它们 服务。知识结构: 重点: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教材分别从冶金、制瓷、丝织三方面分别介绍了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 1、官营冶金业: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这一领域众多的发明创造,如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①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铁器在农业、手工业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 建议学生查词典了解铜、铁、钢各自成分。 学生自主学习,填写下表:冶金业的发展: 图片学习,介绍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战国编钟。 2、官营制瓷业: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②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学生自主学习,填写下表:制瓷业的发展: 时代 官营手工业概况 原始社会 已掌握冶铜技术 夏商周时期 青铜铸造为代表,官府垄断,供官府贵族用 春秋战国 春秋已有铁农具,战国铁农具推广 两汉 西汉 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 杜诗发明水力古风冶铁工具 南北朝 灌钢法 阅读前言,问题一:中国古代手工业在哪些行业取得了突出成就?问题二:通过阅读引言,你认为 中国古代手工业有哪些主要的经营形式?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多突出的成就?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或者由成语“一言九鼎”“炉火纯青”导入。 什么事手工业?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生产的小规模的工业生产。 概述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历程:三代——青铜业,垄断;春秋战国——继续发展;汉代——官府直接经营集中生产;此后——素称发达,一直领先。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案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我国古代手工业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在许多行业和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本课分三小目描述了我国古代手工业辉煌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第一目“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讲述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及其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行业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第二目“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阐述了作为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手工业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第三目“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概述了我国古代瓷器、丝绸远销国外的概况。教材还配有大量的图片和材料,对一些主要手工业品进行了详细介绍,这能加深学生对手工业品的形象认识。在教学中,要以一些图片为突破口,形象而又生动地向学生描述古代手工业品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我国古代冶金业、制瓷业和丝织业领域重要的生产技术;民间手工业的发展;丝绸之路;“瓷器大国”。 ●教学难点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涉及手工业部门较多,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课件,通过资料引入、情境设置、问题设计、课堂讨论和教师总结几个环节,引导

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势利导,从学生感兴趣的陶瓷、丝织品着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的手工业成就,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古代冶金、陶瓷、纺织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指导学生欣赏一些精湛的手工业艺术品,并注意归纳鉴赏方法,提高学生探究古代手工业的兴趣。 (2)运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古代手工业产品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与才智,认识到古代许多手工业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以及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图片导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案A) 【教学目标】1.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两种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2.掌握古代中国冶金、制瓷和丝织方面主要的生产技术,从中概括、归纳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3.理解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重点难点】1.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问题一:中国古代手工业在哪些行业取得了突出成就?…… 【新课推进】一、自主预习: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完成填充,了解知识结构、基本线索。

二、合作探究:生生师生讨论,理解历史、见解历史 探究1:(1)列表比较三种主要手工业经营形态的特征和地位 点拨方法:在充分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学会概括。参考答案:见表 (2)完成下表 点拨方法:按时代在书上找出知识点并学会概括。参考答案:见表 探究2:(1)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征? 点拨方法:结合各朝代、各行业的特点找相似点进行概括。 参考答案: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技术不断进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官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民营、家庭)两种形态并存;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 (2)西方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工具的革新,而中国的手工业虽然成就突出,却未导致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未实现生产力的极大飞跃。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分析原因。 点拨方法:运用上一题的答案,在掌握特点的基础上找原因。

历史 必修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知识点

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4)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蜀地“天府之国”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纺织业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马排——水排(东汉、杜诗)。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会考要求掌握唐宋的成就即可) (1)先有陶后有瓷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学设计)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两种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掌握古代中国冶金、制瓷和丝织方面主要的生产技术,从中概括、归纳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3)理解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指导学生欣赏一些精湛的手工业艺术品,并注意归纳鉴赏方法,提高学生探究古代手工业的兴趣。 (2)运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古代手工业产品的基本特征,抓重点内容进行精讲,注意详略得当,剖析与讲解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我国古代手工业成就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培养民族自豪感;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与才智,认识到古代许多手工业品具有极高艺术价值,从而增强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用三个子目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进步的历程、特点及其突出成就: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教材一方面系统介绍了官营手工业发展的辉煌历程和民营手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另一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对世界的影响:由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不断进步,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由于古代手工业品保留的实物以及相关文字和影视材料较多,建议在教学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赴当地博物馆参观考察,并适当地补充各种媒介的资料,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的感性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护中华民族优秀遗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最近报上刊载这样一则消息:一尊很可能会创造中国瓷器全球最高价的元代青花“鬼谷下山”圆罐,昨天在多位保安的看护下,在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亮相,拍卖公司将于7月在英国拍卖此青花罐。目前专家估计此罐的成交价可达1000万美元以上。据了解,目前中国瓷器最高价是580万美元,是2003年9月在纽约拍卖的一尊元代青花罐创造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

作者:丁晓平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要求 1、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部门的发展成就。 2、了解古代手工业多种经营模式,认识古代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欣赏精美的手工业品,体会古代工匠的创造智慧,感受古代中国文明成就的辉煌,培养爱护文明的意识。 (二)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教材中提供的历史文献,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种类、部门、管理等方面进行列举。 2、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能对“工官”制度作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能对涉及的手工业专有名词进行探究。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发展的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了解其生产的意义和局限性。 4、结合地图及历史图片,提高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感和观察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所提到的历史文献和图片以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推理和主动的探究,应用观察法、阅读法、访问法和调查探究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和思考。 2、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按合理、有效的原则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类,同时设计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知道我国古代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能和完备的手工业部门,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2、通过书中历史图片、历史文献和地图,对中国古代手工业进行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二、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目,从总体上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背景下手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并说明中国传统社会是建立在以小农为经营主体的高度分散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事实。 第二目,介绍了西汉手工业的“工官”制度和后来“匠户”的产生。 第三目,介绍了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以及在世界上所产生的影响。 第四目,介绍了中国古代冶铸业的发展。 第五目,介绍了中国古代陶瓷业的发展。 三、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上去理解手工业的发展,可以适当地借助历史文献法和讲解法,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必修2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练习题doc资料

必修2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练习 题

必修2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古代手工业品中质量最好的是:()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2.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 戈母已簋(食器)角(酒器)耜犁 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③人类进入金石并用时代④青铜农具广泛应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下列器物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青铜器②铜器③铁器④钢剑()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④① 4. 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以下文物不可能从该船发现的是 A.丝绸 B.白瓷 C.铜钱 D.珐琅瓷瓶 5.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的重视 B.工匠积极性高 C.中央集权的作用 D.市场需求 6.关于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历史悠久政府经营 B.产品精美享誉世界 C.其产品是不计成本的 D.清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7.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8.明朝时,浙江一带“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清晨入市,易棉花而归,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这种生产方式的新特点在于 A.商品经济渗透到社会下层 B.大量的棉纺织品投入市场 C.物物交换成为市场交换的主要形式 D.小生产者开始丧失生产独立性 9.明清时期中国瓷器外传的最重要路径是() A.丝绸之路 B.海上丝绸之路 C.阿拉伯商人 D.波斯商人 10.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房工作减,比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中反映的情况有①工匠技术水平②出现劳务市场③存在失业现象④实行计日工资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案3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两种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掌握古代中国冶金、制瓷和丝织方面主要的生产技术,从中概括、归纳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3)理解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指导学生欣赏一些精湛的手工业艺术品,并注意归纳鉴赏方法,提高学生探究古代手工业的兴趣。 (2)运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古代手工业产品的基本特征,抓重点内容进行精讲,注意详略得当,剖析与讲解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我国古代手工业成就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培养民族自豪感;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与才智,认识到古代许多手工业品具有极高艺术价值,从而增强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三、教学方法:讲述加讨论法、列表法、图示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2005年5月13日的《华西日报》上看到这样一则图文消息。 这则消息表明,我国古代许多瓷器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是世界古玩市场上一枝奇葩。

中国古代瓷器为什么会受到世人如此青睐呢?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包括瓷器在内的我国发达的古代手工业技术。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合作探究】举例说明商周与春秋战国秦汉时期青铜器的不同特点: 商周:器物造型庄重雄奇,纹饰细腻优美,工艺精湛,有的体型巨大如:司母戊鼎春秋战国秦汉时期:造型灵巧轻便,纹饰趋于简单,精美华丽,如西汉博山炉 (2)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1)中国是瓷器的故乡:china一词英文中意为“瓷”,后来西方干脆将瓷器的故乡称为China,也就是“中国”的英文名字,可见中国瓷器在世界享有盛誉。 2)重要成就: ①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②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④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代表瓷器有唐三彩、秘色瓷等。 (3)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西方人对古代中国的认识,除了有造纸、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瓷器,还有薄如蝉翼的丝绸。1世纪时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曾说过:“(赛里斯)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丝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 人民版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 【内容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知识与能力】(1)通过学习教材中提供的历史文献,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并在此基础上能对其种类、部门、管理等方面进行列举。 (2)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能对“工官”制度作进一步认识;同时,能对所涉及的手工业专有名词进行探究。 (3)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养成阅读历史文献的习惯与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能借助历史文献进行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4)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了解其生产的意义和局限性,进行合理的辨证的思维和创新性探索。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5)结合课本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内容,以及手工业发展的数据鼓励学生进行推理和论证,提高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 (6)结合地图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手工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感和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历史推理和主动的探究。并尝试运用观察法、阅读法(包括历史文献、地图等)访问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思考。 (2)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按合理、有效的原则对历史事件进行归类;同时,设计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对讨论过程和结果进行以及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知道我国古代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能和完备的手工业部门,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2)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地区,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增加对古代手工业成就的切身感受。 (3)通过书中文献、历史图片和地图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文明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崇尚科学的精神。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经济史教案一 第一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进而了解古代中国就有了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并通过深入了解农业耕作工具的改革和演进来明白工具的变革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3)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进和发展。进而知道古代中国的农民因此而承受了沉重的负担。 (4)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问题,并明白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的阶级;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集中现象和几种典型的土地制度。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并结合课本中的历史图片认识几种有名的古代水利工程。 (5)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 (6)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深入理解古代中国赋税和徭役的内在关系,以及徭役过重在历史更替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 (8)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并通过深入了解古代有名的水利工程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联想能力和人文素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2)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问题探究,避免灌输。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始终进行及时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案设计

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进一步认识“工官”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借助历史文献进行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中所提供的历史文献和图片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大胆的想象、合理的历史推理和主动的探究。并尝试运用观察法、阅读法(包括历史文献、地图等)、访问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和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知道我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成就辉煌。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与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和对科学的崇尚之情。 【重难点突破】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难点: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可以适当地借助历史文献法和老师的讲解进行深入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你知道中国英文名称CHINA的来历吗?说明了什么? 英文单词china是瓷器的意思,读音来自“昌南”的读音,昌南即被称为瓷都的景德镇。说明古代中国的制瓷业特别发达,世界领先,因此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夏商周时期:主要生产青铜器,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 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又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 一、田庄手工业 1.田庄 ——一个社会单元,一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 2.古代田庄经济的特点 (1)田庄是地主依靠政治特权取得或兼并农民土地而形成发展起来的。 (2)田庄里的劳动者为依附农民 (3)田庄手工业主要是满足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主要不是为了交换,田庄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高中历史《第2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优秀教案设计

第2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知识目标】:手工业的发展及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冶铜、冶铁、炼钢技术的发展过程;制瓷业的发展过程及影响、“瓷都”景德镇;丝绸之路与明清时期丝织业成就 【能力目标】: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及突出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了解自古以来中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人类为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活所做出的努力,进一步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认识。明确古代手工业的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从而培养民族自豪感。 本文用四个子目介绍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及其突出成就: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高超的冶金技术;享誉世界的制瓷业;异彩纷呈的丝织业。这些成就一方面表明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其生产经营虽然存在着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但都是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和智慧的结晶;还反映出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尤其是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步推广,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由于古代手工业品保留下来的实物以及相关文字和影视资料较多,在课前,要求学生上纲搜集与本节课相关的资料和图片,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的感性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护中华民族优秀遗产的意识。课堂上,可展示精美图片,以展现中国古代手工业之精湛技艺。 课文以基础知识点多为特色,对学生而言,无理解障碍,故教学中无须过多展开,点到即可。如时间允许且学生基础较好,可就文物保护展开探讨。 1、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古代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冶金技术、制瓷业、丝织业。 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2、知识结构 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 2.官营手工业直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 )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②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③ 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3.长期以来,我国古代冶炼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南北朝时期,我国冶炼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 ) A.高炉炼铁B.淬火工艺C.发明水利鼓风冶铁工具D.灌钢法 4.在新疆吐鲁番等地发现的丝织品中,出现了一些中亚、西亚流行的对禽、对兽纹饰图案;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主要是( ) A.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B.适应中原贵族生活多样化的要求 C.反映了汉唐时期各族之间联系的加强D.体现了唐朝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5.“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摘自《墨子》)在以下选项中,与这一现象相符的是①早在旧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②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③不断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④具有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7.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是( ) 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B.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D.奴隶制生产关系8.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9. 2010年12月24日至26 日,在广东省阳江市体育馆举行“’南海一号”文物图片展”。,“南海一号” 是一艘沉没于800多年前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出水瓷器数千件,品种极多,其中有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们认为“南海一号”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其可供研究的“学术价值”体现在 ①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②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③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④制瓷技术的进步⑤“洋味’’ 十足的瓷器是指珐琅瓷 A.①②③⑤B.①②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 10.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 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③人类进入铁器时代④金属制品已应用于农业生产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教学设计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学设计羁 【课前系统设计】蒆 一、课程标准规定蚅 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肄点。 二、教材分析蝿 课题地位:古代手工业与古代农业和古代商业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螀本结构,它的发展以农业的发展为基础,同时古代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又是古代商业发展繁荣的基础。因此本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科书内容:素称发达的官营的手工业,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中国古代肅手工业享誉世界。 三、学情分析薂 已学知识:已分时期了解过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张骞通西域的螂基本史实。 不足之处:知识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分析问题能力相对薄弱。袀 探究要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蒆 四、教学目标芄 知识与能力:掌握古代冶金、制瓷、丝织业发展的基本状况;了解中国古代薁.手工业享誉世界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阅读分析归纳古代手工业主要成就;分析比较官营手工业和民羀间手工业的区别;运用历史材料归纳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我国古代手工业成就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节晶,培养民族自豪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与才智,认识到古代许多手工业品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增强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 五、本课要点肇 本课主线:以冶金、制瓷、丝织为代表的古代手工业技术高超,享誉世界。蚅

本课重点:中国古代手工业代表行业及发展过程。蒅 本课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葿 六、教学方法衿 本课知识点多、内容复杂、范围较广、时间跨度大。针对这些特征,主要运蒄用讲述法、图片展示法、表格归纳法、材料分析法,使学生掌握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各主要手工业行业的发展历程、代表性技术、代表性作品等,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的史实,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课堂实践设计】薅 一、导入新课袀 视频展示中国精美的瓷器外销旅程。芇 从视频可以看出,中国精美的瓷器不仅深受国人的喜爱,也通过丝绸之路和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世界其他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二、教学过程蚄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芁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罿 介绍官营的概念和官营手工业的经营方式。1.芆 官营是指依靠国家权力,官府垄断经营。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蚄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掌握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蚂代官营手工业发达的原因。 发展历程:夏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蒇期继续发展。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为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原因:由于中国古代社会中央集权,政府权力强大,可以为满足政府需求,肅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材料,生产不计成本,所以才能取得诸多成就,并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2.从冶铁、制瓷、丝织为代表,介绍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状况。螄 )冶铁(1蝿 请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段,完成表格。腿 时期行业成就膀袄袄 冶冶铜金已掌握冶铜技术晚社原始会袇蚇羄薁业期 商周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礼羁肄. 冶铁已有铁西周晚冶 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水两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练习题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 A.工场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 解析:封建经济形态特征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而自然经济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结合。 答案: B 2.官营手工业直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 )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②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注意官营手工业不是为市场生产商品,主要是为宫廷、官府和贵族生活服务的。 答案: B 3.下图所示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发明的时间是在( ) A.西周B.秦朝 C.东汉D.西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据图可知所示工具为水排,它是东汉时杜诗发明的。 答案: C 4.长期以来,我国古代冶炼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南北朝时期,我国冶炼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 ) A.高炉炼铁B.淬火工艺

C.发明水利鼓风冶铁工具D.灌钢法 解析:根据教材知识可知,A、C两项所示的技术或发明均出现在两汉时期,B项淬火工艺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只有“灌钢法”是南北朝时期我国冶炼技术取得的成就。 答案: D 5.在新疆吐鲁番等地发现的丝织品中,出现了一些中亚、西亚流行的对禽、对兽纹饰图案;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主要是( ) A.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B.适应中原贵族生活多样化的要求 C.反映了汉唐时期各族之间联系的加强 D.体现了唐朝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解析: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这条对外贸易路线也被称为“瓷路”。中国瓷器深受世界各国喜爱。丝织品和瓷器图案的变化主要是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答案: A 6.“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摘自《墨子》)在以下选项中,与这一现象相符的是( ) ①早在旧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②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③不断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④具有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材料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①与自然经济这一现象无关。 答案: C 7.《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解析: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是农业的副业,不以营利为目的,满足自己生活需要,并且生产方式落后,竞争力不强,故A、C两项错误。从材料中“不算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