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2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优秀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实用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实用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情境体验、实物观察、技术探究、文化解读和价值反思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3.训练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
4.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从现代的角度审视古代手工业,思考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2.分析古代手工业的技术进步和重大成就,如瓷器制作技术的不断创新、纺织技术的传播与发扬、冶金技术的发展等。
3.结合实物图片或实物展示,讲解古代手工业产品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4.探讨古代手工业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认识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布置讨论话题:古代手工业的技术进步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古代手工业的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意见。
4.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古代手工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自主总结,分享学习收获,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2.小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古代手工业的技术特点、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同时,小组合作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3.问题导向:教师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手工业的技术进步、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探讨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及其价值。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优秀教学案例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我疑惑的是……”“我不明白的是……”等。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评价古代手工业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4.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探讨问题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分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设计历史小论文,让学生撰写自己的学习感悟,如:“我眼中的古代手工业”“古代手工业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等。
4.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鼓励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一系列古代手工业制品,如陶瓷、丝绸、青铜器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精美的艺术品。
2.分析古代手工业进步的原因,认识手工业技术革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古代手工业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4.培养学生的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图片展示、实物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手工业的魅力。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关注他们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历史小论文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他们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手工业制品的图片,如陶瓷、丝绸、青铜器等,营造直观、生动的学习氛围。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小组任务,如:“探究古代手工业技术的传承与创新”、“分析古代手工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学设计1
a.古代手工业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
b.技术进步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c.古代手工业技术进步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古代手工业管理制度的特点及其对产品质量、技术传承等方面的影响,以“古代手工业管理制度对现实生活的启示”为主题,撰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3.选择一个地理分布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手工业部门,如江南地区的纺织业、景德镇的陶瓷业等,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关于该手工业发展概况的PPT,不少于10页。内容包括:
(五)总结归纳
1.古代手工业的技术进步、管理制度、地理分布等方面内容。
2.古代手工业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3.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史料实证、分析归纳等。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检验学生对古代手工业进步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古代手工业技术进步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文章需包括以下内容:
4.倡导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追求卓越的品质。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认识到团结协作对于事业成功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历史发展的脉络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需要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学生对于手工业的概念、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古代手工业的技术特点、管理制度、地理分布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作业提交截止时间为下节课上课前,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通过以上作业的布置,旨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学设计
4.阐述手工业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促进经济增长、丰富文化内涵、提高国家地位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设计以下问题:
1.请分析古代手工业进步的原因及其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探讨手工业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3.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在此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确保讨论的深入和有效性。
4.阅读拓展资料,如《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史》、《中国手工艺文化》等,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撰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600字。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注重作业质量,确保内容充实、观点明确;
2.提交作业时,请注意格式规范,字迹清晰,PPT展示要求图文并茂;
3.作业提交截止时间为下次课前,请同学们按时提交。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通过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与方法的引导,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古代社会的发展有了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可能对手工业的技术细节、发展背景等方面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2)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手工业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3)教师点评,总结讨论成果,解答学生疑问。
4.实践活动:
(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手工艺展览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古代手工艺的魅力;
(2)开展手工艺制作实践活动,如陶艺、织布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古代手工业的理解;
(3)鼓励学生创新设计,将古代手工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培养创新意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优秀教学案例
(三)小组合作
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行业,如陶瓷业、纺织业或冶铸业;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分别搜集资料、整理材料、制作PPT等;
3.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和不足;
3.引导学生从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中汲取启示,认识到创新、勤劳、智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热爱历史,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历史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手工业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手工业的氛围;
2.创设问题情境,如:“如果你是古代手工业者,你会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和不足。同时,学生之间进行了互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5.教学策略:本节课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些教学策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古代手工业进步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作业要求:分析一个行业的发展原因、技术特点和影响;
3.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鼓励学生在下次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展示古代手工艺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手工业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纳新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历史领先世界的各代手工业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

高中历史领先世界的各代手工业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
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销售
二、手工业
朝代
青铜
冶铁
炼钢
制陶业
绸)
新石器时代


春秋
战国







小件青铜器
进入繁荣时期,种类数量增加,生产作方规模增大 司母戊鼎
造型灵巧,纹饰简单
采用鎏金、镶嵌等工艺
已有铁器
铁农具推广
东汉杜诗发明水牌、用水力鼓风冶铁
制造钢剑
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一直世界领先
烧制原始陶器
东汉——成熟期
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瓷窖遍布
江西景德镇制瓷中心
青花瓷、五彩瓷
珐琅彩
平纹织物斜纹提花织物
锦绢罗纱产量大
沿丝绸之路销往各地
鼎盛时期
苏州杭州丝织业中心
高中历史领先世界的各代手工业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
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
1、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
2、三种经营方式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
经营方式
经营权
产品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 出现最早
武器等军用品及官府消费的生活用品
民营手工业
由民间私人经营
生产提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一种副业 比重最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学设计
4.明清时期的手工业
介绍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全面发展,如陶瓷、纺织、冶金、建筑等领域的成就,以及手工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时期的手工业进行深入探讨。
2.每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需要分析手工业发展的原因、技术进步、产品特点等方面,形成小组观点。
(二)讲授新知
1.夏商周时期的手工业
教师从青铜器、陶瓷、纺织等方面介绍夏商周时期手工业的成就,重点讲解冶金技术的进步和陶瓷工艺的特点。
2.秦汉时期的手工业
讲解秦汉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手工业的发展,如冶金、纺织、建筑等方面的技术进步,以及丝绸之路对古代手工业的影响。
3.唐宋时期的手工业
分析唐宋时期手工业的繁荣,以陶瓷、纺织、建筑等为例,阐述技术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以及工匠在技术改进和创新方面的贡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手工业的发展背景,掌握我国夏商周、秦汉、唐宋、明清等时期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如冶金、陶瓷、纺织、建筑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品特点。
2.学会分析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原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理解手工业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2.引导学生认识到古代手工业发展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尊重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责任感,理解手工业在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培养学生树立创新意识,认识到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激发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高一历史下期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优秀教案

高一历史下期人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优秀教案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知识目标:手工业的发展及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冶铜、冶铁、炼钢技术的发展过程;制瓷业的发展过程及影响、“瓷都”景德镇;丝绸之路与明清时期丝织业成就能力目标: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及突出成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了解自古以来中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人类为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活所做出的努力,进一步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认识。

明确古代手工业的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从而培养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古代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冶金技术、制瓷业、丝织业。

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一、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①夏、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为代表,官府垄断。

②春秋战国时期——继续发展③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都收归官办2、特点: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不在市场流通。

3、世界领先的冶金、制瓷、丝织等。

分类冶金业制瓷业丝织业青铜铸造冶铁业时期成就原社晚期掌握冶铜技术西周晚期有铁器商朝原始瓷器四五千年养蚕织绸商周时代繁荣时期(司、四、三)春战铁农具开始使用、推广东汉成熟青瓷商代有了织机,丝织品商周繁荣时期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北朝成熟白瓷西周斜纹提花织物东杜诗水排,唐南青北白西长安东西织汉水力鼓风冶铁朝格局,起输国外汉室有数千工人魏晋南北朝灌钢法宋代瓷窑遍布全国,五大名窑唐朝轻盈精湛著称,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16世纪前钢铁冶炼技术产量领先世界明清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明宣德青花瓷为珍品,瓷都景德镇。

宋朝品种多,织锦吸收花鸟画写实风格明清苏杭织造局生产丝织品超过前代,苏杭宁是丝织业中心、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知识目标】:手工业的发展及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冶铜、冶铁、炼钢技术的发展过程;制瓷业的发展过程及影响、“瓷都”景德镇;丝绸之路与明清时期丝织业成就【能力目标】: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及突出成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了解自古以来中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人类为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活所做出的努力,进一步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的认识。

明确古代手工业的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从而培养民族自豪感。

本文用四个子目介绍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及其突出成就: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高超的冶金技术;享誉世界的制瓷业;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这些成就一方面表明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其生产经营虽然存在着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但都是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和智慧的结晶;还反映出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尤其是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步推广,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由于古代手工业品保留下来的实物以及相关文字和影视资料较多,在课前,要求学生上纲搜集与本节课相关的资料和图片,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的感性了解,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护中华民族优秀遗产的意识。

课堂上,可展示精美图片,以展现中国古代手工业之精湛技艺。

课文以基础知识点多为特色,对学生而言,无理解障碍,故教学中无须过多展开,点到即可。

如时间允许且学生基础较好,可就文物保护展开探讨。

1、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古代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冶金技术、制瓷业、丝织业。

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2、知识结构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1、新课导入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农业,那么,手工业在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中占什么地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翻开书本第12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意大利画家画的《群神宴》图。

请大家细细观察,你从图画中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并通过阅读引言文字内容,你认为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在世界居于怎样的地位及其影响?——领先世界带着以上问题,我们将一起学习课文。

2、课文新授【课件展示】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1)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生产的是青铜器,代表作有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课件展示】《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图片,要求学生能辨认。

☆注:青铜,是指红铜与锡、铅等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因颜色呈青灰色而得名。

在漫长的时间里,中国的青铜器铸造技艺一直保持着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水平。

青铜器,集造型、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之成,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中国文物艺术中的瑰宝,也是世界美术史上的精华。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逐步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

到明代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又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

【课件展示】(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较少,只有石器、骨角器、陶器、纺织、酿酒、编织等部门;奴隶社会增加了冶铜业,封建社会又增加了冶铁、制糖、棉纺织业等部门。

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有的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新的行业,有的则是在原有行业中分离出来形成新的部门,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如在纺织业的发展过程中,先有丝织业,后有棉纺织业;其后棉纺织业不断发展,又分为轧花、纺纱、织布、印染等部门。

同样,在矿冶铸造业方面,也日益分化为采矿、冶炼、铸造等部门。

另外,原有手工业部门的创立与发展往往带动其他部门的出现与发展。

如,中国冶铁业的兴起,使农业制造和兵器制造应运而生,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皮囊鼓风冶铁;西汉时期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东汉时期发明了水力鼓风机──水排提高炉温;北宋以后用焦炭为燃料。

同时,坩埚炼铁法的创造和土高炉炼铁技术的进步,使中国古代冶铁业生产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

生产;奴隶社会规模有所扩大,已初步出现劳动分工,生产效率提高;封建社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劳动分工更加细密;到了明代中后期,江南城市手工业生产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工场手工业经营方式,采用雇佣劳动,分工细致,进行扩大再生产。

如:江南地区矿冶、纺织、制瓷等部门,具有比较复杂的生产设备,吸收了大量雇佣劳动者。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

另一方面,官营手工业在中国手工业经济中仍占主导地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到明清时代,官营手工业衰落,私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开始产生。

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破坏;二是一些手工业作坊扩大为工场手工业。

完成了由北方向南方的迁移。

有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手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

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丝织业地区分布的变化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宋代以前,中国的丝织生产,繁盛于黄河流域,河北地区最为突出。

南宋时期,重心南移,尤以江南地区的苏州、杭州、南京、广州等地最为有名,不论官营丝织业还是私营丝织业都是这样。

明代初年,政府在全国一些地方设立官府织染局,长江流域的南直隶(今江苏)、浙江、江西、四川等地都有设置,而以浙江最多。

【课件展示】二、高超的冶金技术【教师】首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找出古代中国重要历史时期冶金技术的发展和表现。

【归纳】我国青铜器生产流行于新石器晚期至秦汉时期,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

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

商中期,品种更为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注:铭文是指在金属铸器,如鼎,钟等上以或突起或凹陷的形式铸造或刻制的文字。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褥富丽。

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而春秋至秦汉,一方面广泛采用鎏金、镶嵌技术铸造青铜器,另一方面,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器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青铜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是我们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无论是从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青铜器媲美。

这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

据考古人员发现,早在春秋时期,已出现人工冶炼。

目前已知有大约二十件左右,有凹形锄(臿)刃,梯形锛刃、削、刮刀、剑、鼎等,经金相核验,多数属固态还原的块炼铁(指不含炭的铁)。

春秋晚期开始制造铜件。

战国时期,掌握了块炼渗碳钢及其淬火工艺,大大提高了铁器的实用的性能,为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大量应用于军事和农业生产创造了技术条件。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鼓风冶铁,更是中国的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

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

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

【课件展示】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中国是一个瓷器大国。

英语“CHINA”不仅可译为“中国”,又可译为“瓷器”。

中国瓷器享誉世界。

那么,中国制瓷业是如何产生与发展的呢?瓷器与制瓷技术是如何西传并产生怎样的世界影响呢?【课件展示】(1)古代制瓷业的产生与发展一般认为,瓷器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瓷器只能用瓷土即高岭土作胎;胎的表面必须施用玻璃质釉;瓷器烧成温度至少要在1 200 ℃左右。

烧成的器皿质地坚硬,敲击能发出金石声,成品的吸水率低。

a、我国古代制瓷业源于新时器时代出现的陶器,商代出现的刻纹白陶和薄壳白陶,虽然胎与釉结合不牢,但为瓷器的发明奠定了基础,被视为原始瓷器。

b、东汉时期,技术趋于成熟,多为青瓷,胎质细腻坚硬。

c、白釉萌芽于南北朝,发展于隋朝,d、到了唐,河北内丘县刑窑的白瓷,已经发展为青、白两大瓷系主流,这一时期瓷器的制作技术艺术高度发达,享誉中外,如唐三彩。

(可指导学生结合书16页进行辨认)d、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无论是胎质,釉料,还是工艺方面都有新的提高,利用火焰性质和温度高低不同,所成的釉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颜色,五光十色,光彩夺目。

名窑不断涌现(如五大名窑:汝、定、钧、官、哥)。

e、明清时期,较前代又有了较大的进步,一方面表现为白釉质量提高;另一方面彩釉的出现,由青花瓷、彩瓷、进而出现了珐琅彩。

本部分内容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精美的图片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欣赏中国制瓷业(乃至整个手工业)的精湛技艺,并可导入相关文物走私、盗墓的社会现象,思考文物的历史价值,激发学生保护文化的思想。

【课件展示】(2)瓷器与制瓷技术的西传及影响瓷器这种工艺化学产品,在世界上以我国发明最早。

早在唐朝,我国瓷器就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大量远销国外,此后历代都有瓷器销往国外。

11世纪,我国制瓷技术传到波斯,后来又传到阿位伯、土耳其和埃及。

1470年又传播到意大利威尼斯,欧洲各地才开始生产瓷器。

【课件展示】四、异彩纷呈的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约在四五千以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出现了丝绸的生产。

丝绸,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国曾被外国学者誉为“丝绸之源”。

丝的发明和丝绸的制作,是中华文明的见证。

西方到很晚时候才学会养蚕缫丝的。

有一个为人们所常说的笑话:大约到公元3世纪时,古罗马一位叫保萨尼亚斯的学者说:丝是一种好像金龟子一样但比之大两倍的小动物体中取出的。

赛里斯人(即中国人)把它们养四年,喂它们吃小米,然后从它们的残骸中获取丝。

殷商时代,室内饲养家蚕已很普遍,在甲骨文中已有“蚕”、“桑”、“丝”等文字。

西周时期,蚕、桑、丝织在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显著地位,蚕业成为妇女重要的副业,《诗经》中有不少篇章反映蚕桑生产和丝织的情况,如《诗经·小雅·隰桑》把爱情与桑树联系在一起战国时期,棉、绢、罗、纱等丝织品,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

荀子《蚕赋》认真总结了劳动人民养蚕的经验。

秦汉以后,我国蚕业丝织生产进入兴盛时期。

西汉初期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桑的政策,促进丝织业发展。

汉代在考古出土中先后发现很多技巧高超、品种繁多、图案变化丰富的丝绸实物。

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有二十余种色彩。

丝绸之路沿线,有许多汉唐丝织品出土。

唐代丝织业发展重心南移,丝织业生产分工更细,品种更多,花样新颖精美,技术更为提高。

中国的丝织品受到亚、非、欧各国人民的喜爱。

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