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言语交际特点,功能及其重要性
非语言交流的重要性及应用

非语言交流的重要性及应用非语言交流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方式,它不依赖于语言文字,通过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姿势动作等方式传达信息。
非语言交流广泛应用于生活、工作和社交等各个领域,并在人际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非语言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当我们无法用语言进行交流时,非语言交流就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举个例子,当我们去外国旅行时,如果对方不懂中文或我们不懂对方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手势、表情、眼神等方式来传达自己的需求,比如要求指路、购物、点餐等。
非语言交流还可以用于日常的团队协作,比如在工作环境中,同事之间可能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上的沟通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非语言交流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合作。
其次,非语言交流在商务谈判和销售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商务谈判中,双方可能采用不同的语言进行交流。
这时,通过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姿势动作、身体语言,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和态度,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销售过程中,非语言交流也可以起到关键作用。
销售人员可以通过注意客户的非语言信号,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喜好,从而提供更准确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非语言交流也在社交互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社交场合,人们用语言交流是最直接的方式,但非语言交流是更加真实和有效的。
通过观察他人的举止、表情和姿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情感状态和意图,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获得更好的沟通效果。
在约会和谈情说爱的时候,非语言交流更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眼神交流和身体接触等非语言信号,可以增强感情交流的亲密程度,增进双方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在教育和文化交流中,非语言交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姿势、面部表情、手势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在跨文化交流中,语言可能存在障碍,但是非语言交流可以帮助双方建立共同的认知和理解,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
总之,非语言交流在各个领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非语言交际

汇报人:XXLeabharlann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和重要性 3 非语言交际的常见形式 4 非语言交际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 5 非语言交际在特定场合中的应用 6 提高个人非语言交际能力的方法与建议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空间关系与环境因素
空间利用:通过位置和距 离传达信息
空间约束: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空间规则
环境暗示:利用环境因素 传达信息
空间动态:空间移动和接 触的含义
非语言交际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
文化对非语言交际的影响
文化背景:不同 文化背景下,非 语言交际的含义 和表现形式可能 存在差异。
文化习俗:文化 习俗对非语言交 际的影响深远, 如手势、面部表 情等在不同文化 中的含义可能截 然不同。
身体接触:不同文化对于身体接触的接受程度不同,如美国人较习惯拥抱和握手,而亚洲文化 则较为保守。
空间距离:不同文化对于个人空间和亲近程度的期望不同,如美国人较喜欢保持一定的距离, 而拉丁美洲文化则较为亲密。
面部表情和姿势:某些文化中,微笑和正面姿势可能表示友好和合作,而在其他文化中则可能 表示不真诚或虚伪。
亲密关系:通过非语言交际 来传达情感、表达爱意和建
立亲密关系
商务谈判:通过肢体语言、 面部表情和目光接触来建立 信任和达成协议
文化交流:了解不同文化中 的非语言交际习惯,避免误
解和冲突
提高个人非语言交际能力的方法与 建议
注意个人肢体语言的表达
保持自信:挺直身体,放松肩膀,保持微笑 眼神交流:注视对方,表示关注和尊重 适当的手势:增强表达效果,避免不必要的手部动作 注意坐姿和站姿:保持端正,不要交叉双脚或倚靠墙
人际关系中的言语和非言语交流

人际关系中的言语和非言语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言语和非言语交流。
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是我们与他人进行信息传递和互动的方式,它们可以彼此补充,共同构建着我们的社交网络。
本文将探讨人际关系中的言语和非言语交流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改善交流技巧的建议。
一、言语交流的重要性言语交流是我们最常用的交流方式之一。
通过语言,我们能够直接传递自己的意思和想法,表达情感,提供信息,进行思想交流等。
言语交流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1. 清晰准确:通过言语交流,我们可以用具体的词汇和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2. 效率高:相比于非言语交流,言语交流更加直接高效。
我们可以用语言迅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节约时间和精力。
3. 可记录性:言语交流可以被记录下来,方便回顾和检查。
这对于复杂的交流、重要的信息传递以及传递指令等都非常有帮助。
二、非言语交流的重要性除了言语交流,非言语交流也是人际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非言语交流是通过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手势动作、姿势等方式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
以下是非言语交流的重要性:1. 情感表达:非言语交流在情感表达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相比于言语,我们的面部表情、声调、姿势等更能准确地传递我们的情感状态和态度。
2. 信任建立:非言语交流是建立信任和亲近感的重要工具。
通过注意他人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意图和感受,从而建立信任和感情连接。
3. 补充信息:有时候,言语无法完全表达我们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非言语交流可以起到补充信息的作用。
通过手势、眼神交流等方式,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想法。
三、改善人际交流的技巧为了改善人际交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技巧:1. 提高听力技巧:听力是有效交流的基础。
我们需要主动倾听对方的意见和观点,尊重他人的表达,并通过积极回应来展示我们的关注和理解。
非语言沟通及其作用

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语言并非是人类唯一的交流沟通方法,其实非言语沟通也是人们经常在应用的,并且是不被人们注意的沟通表达方式,他比言语交流更为常见,也更具有表达力。
本文通过对非言语沟通的概念、重要性的介绍,以及相关理论、实际操作的探讨,概述了非语言沟通在当今整个社会交涉活动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非言语沟通;交流;专注度;首因印象;镜面效应;高姿态在当今这个发展迅猛的信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并非仅仅只局限于通过语言和文字这种单一的沟通方式来进行,而是更多的利用大量非语言文字的形式来进行信息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传播。
所谓非言语沟通就是指通过非言论、文字、符号、的形式进行交流的一种沟通方式。
这种沟通方式包括:人类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距离、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实物标志、符号标志、色彩、绘画、音乐、网络、舞蹈、图象和装饰等等,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态度和意向。
非言语沟通具有六个特点,分别为:普遍性、民族性、社会性、审美性、规范性、情境性。
二.重要性非言语符号在沟通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用来进行交流情感,沟通思想、传递信息,在特定的场合,非言语符号都可以起到特定的作用1.首因效应:不可忽视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影响较大,是交际心理中较重要的名词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
我们常说的“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这里就存在着首因效应的作用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是面带微笑,这样可能获得热情、善良、友好、诚挚的印象;其次应使自己显得整洁,整洁容易留下严谨、自爱、有修养的第一印象,尽管这种印象并不准确,可对我们的推销总是有益处;第三使自己显得可爱可敬,这一必须由我们的言谈、举止、礼仪等来完成;最后尽量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在对方的心中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会左右对方未来很长时间对您的判断。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环节。
然而,传统的口语教学往往侧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音语调的纠正,却容易忽视非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实际上,非言语交际在口语交流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能够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传递更丰富的信息,促进更有效的沟通。
因此,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非言语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非言语交际的概念及重要性非言语交际是指通过非语言手段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包括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眼神交流、姿势、手势、空间距离等。
它与言语交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人类交流的完整体系。
非言语交际在口语交流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非言语信号能够补充和强化言语信息。
例如,一个微笑可以表达友好和赞同,一个皱眉可能表示疑惑或不满。
当言语和非言语信息一致时,交流的效果会更加显著。
其次,非言语交际有时甚至能够替代言语表达。
在某些情况下,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就能传达出明确的意思,避免了繁琐的语言描述。
再者,非言语交际能够反映出说话者的真实情感和态度。
即使言语内容经过修饰,非言语信号往往更能暴露内心的真实感受。
最后,良好的非言语交际能力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人际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常见的非言语交际形式1、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最直观、最容易被察觉的非言语信号之一。
学生在口语表达时,喜悦、悲伤、愤怒等情绪可以通过面部表情自然流露,使听众更好地理解其话语的内涵。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来判断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参与度。
2、肢体动作肢体动作包括手势、姿势等。
恰当的手势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如用手指指向某个物体来加以说明,或者用挥手表示告别。
而正确的姿势则能展现出自信和专注,如挺胸抬头、站立或坐立时保持良好的姿态。
3、眼神交流眼神交流在口语交流中起着关键作用。
与对方保持眼神接触能够显示出尊重和关注,同时也有助于传递信任和真诚。
非言语行为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非言语行为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不断地观察和分析语言交流者的内在行为方式和语言交流的自然环境,以及各种非言语行为所表现出来的语言信息,才能够有、效地提高语言交流的效果。
本文将着重阐述几种非言语行为对语言交流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对提高语言交流效果的重要性。
一、非言语行为在语言交流中的重要性在语言交流过程中,人们不仅有语言行为,而且还有内容极为丰富的非言语行为。
语言交流是依靠语言手段,包括文字(书面语言)或口头语言进行交流,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过程。
非言语行为的交流则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语言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过程。
近几年来,国外对非言语行为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为副语言学(Paralinguistic),身势学(Kinesics)和近体学(Polemics)等新兴学科,通过对语言文学的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实际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相互结合,构成了人类完整的语言交流体系。
非言语行为,如面部表情,姿态,声音等;语言交流者双方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所保持的距离和进行语言交流的时间等,均可表达出文字语言无法表达的思想。
这种非语言交流形式总是经常地,不断地,并且在毫无意识地情况下进行的,影响着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语言交流活动。
类似于这种情况,在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之间进行语言交流时也是同样存在的。
许许多多的旅行者经常由于不理解异乡人的非语言交流的行为方式,从而感到他们与异乡人的语言交流中存在着许多困难。
身临异乡的人经常面临着“culture shock”(文化阻尼)这种语言交流上的困惑,也就是说:语言与非语言文化交流方面的“阻尼因素”。
那么,这种“阻尼因素”究竟是什么呢?人们所说的“民族文化”实际上就是用某种生活方式表现出来的,具有该民族特点的观点、风俗、信仰、价值观,以及科学技术知识等。
具体可分为两个方面,即:物质方面的(material aspects),如:文学艺术和科技产品;以及非物质方面的(non-material aspects),如:风俗习惯、信仰、价值观和技术知识等等。
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

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性非言语交际技巧在沟通、交流、交际和影响受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被称之为沟通的沟通,交际的交际。
研究发现,实际生活中面对面的交际影响和结果主要来自非语言交际因素,而不是语言的交际.交际中,不仅通过语言文学表达传递信息,更依靠交际者的声音、表情、举止和行为等非言语语来确认或否定所交际的信息。
这不光体现在结果中,更左右交际过程中交际者的情感.例如,当人们说违心话时,神态会把真实的思想感情流露出来。
比如,嘴上说欢迎,语调却很冷淡;嘴里说不怕,身体却在发抖。
研究者曾经观察过说谎人的动作,发现说谎时人们手部的动作减少了,因为在潜意识里,人们觉得挥动双手会把自己的秘密泄露出去。
于是在说谎时就下意识地将手放进口袋里或者互相紧握着.说谎时,摸鼻子和掩嘴的动作增加。
由此,当我们发现交际对方的语言文字信息和他的非言语表现发生矛盾,我们必然会对他所表达的语言文字信息产生怀疑,甚至对他的品德和人格都会有负面的影响。
这往往表现为人的直觉。
反之,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使用我们的非言语语,就可能破坏或减弱我们的沟通目的和交际效果。
所以,非言语的使用和训练非常重要,我们应当学会和使用基本的非言语表达技巧.1、非言语因素帮你认识他人为在沟通和交际中做一个主动的接收者,你必须意识到沟通和交际中随时出现的非言语语.为帮助你了解这些因素,现在请你打开电视机,按静音.然后,将注意力集中在画面人物的以下方面:身体的姿势(手和臂、腿和脚)面部表情眼神和目光的变化每次用几分钟的时间做这个练习,然后问自己,画面人物的非言语语表达了什么情感和意思.这个练习的关键是让你意识到沟通和交际中非言语语的重要性和通过它们传递错误讯息的危险.要重复几次这练习,直到你注意对方的非语语已成为习惯。
然后,你可以站在镜子前大声说出计划做的事情。
观察自己的非言语语表现,并纠正你觉得可能产生误解的非言语语,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感到这样做时很放松而且是无意识的。
它将有助于你在沟通和交际中更有效地利用非言语语。
非语言交际的功能与作用

非语言交际的功能与作用非语言交际可能被认为是不直接依赖于语言使用的一种交流方式,总体来说,在哪个地方区分分开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形式是很难的.我们所需要做的是简单地认识到人类互动的许多方面取决于不能用语言所表达的交流形式,但这对我们相互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我们必须强调在说话和在文字表达的交流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知道许多交流不需要语言也能相互交流.一个人在会议上所穿的衣服可能对其他参与者暗示着他对这次会议是有多么认真地准备。
实际上,我们可以利用别人认为是一种交流方式的行为或者是表现的任何方面。
非语言交际指除了语言之外的所有交际手段,包括肢体语言,服饰如制服,发型,化妆,等等。
拿身势语举例:“身势语”同语言一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在不同文化中,身势语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
各民族有不同的非语言交际方式。
首先,来看看各国的文化差异.阿拉伯人经常以亲吻脸颊的方式来进行问候。
在日本,人们以弯腰来表达问候,在美国,人们会进行握手.在泰国,为了表示另外一个人靠近,人们往往会前后移动手指,手掌向下。
在美国,人们为了吸引别人过来,往往举起手掌,对别人移动着手指。
汤加人坐下来来表达对长辈的尊敬;而在西方,往往站着。
在美国双腿交叉经常是表示轻松的方式;而在韩国,这是社会所忌讳的。
在日本,礼物常常用双手交换.穆斯林认为左手不干净,不能用它来吃东西或者是交换物品。
佛陀主张沉默是金。
而在美国,人们通过谈话来真正表达自己的观点。
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无论是有目的还是无意,我们都会关于别人的内心想法做出重要的判断和决定-——那些他们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想法.例如,我们可以根据这些非语言信息所表达的意思来评价人际交往的质量高低.在我们和同伴之间从语调到距离再到我们所参与的彼此接触的次数,我们就能收集和同伴间的亲密程度的信号。
非语言交际是那么地细微以至于身体区域的一次小移动也能传达一种信息。
你的第一次和同伴握手到触碰他(她)的脸颊,你在传达一种信息,如果你的触碰得到回应,那么这种信息就表现得极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言语交际的特点,功能及其重要性
[摘要] 非言语交际贯穿于交际过程中,其作用不可忽视。
语言与非语言行为相互配合,构成了完整的交际体系,本文讨论了非言语
交际的特点,功能和重要性,希望能够加深对非言语交际的了解,并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非言语交际语言交际文化交际
[abstract]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exists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and its functions can not be ignored. verbal and nonverbal behaviors are matched and they make up the whole communicative syste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s, functions and importance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hope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it and facilitate smooth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verbal communication, culture, communication
一、非言语交际的定义
非言语交际有广义与狭义的不同理解。
广义的非言语交际指除言语交际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
malandro et al (1991) 认为非言语交际就是没有词语的交际方式。
狭义的非言语交际是通过非言语行为如身体运动,手势,面部表情以及其他的非书面和口头的语言形
式交流信息,想法,知识,或情感的过程。
二、非言语交际的分类
andersen(1991:287)将非言语交际系统划分出以下几个子系统:
(1)时间学--研究人们利用时间的方式及其意义。
(2)空间学--研究人际距离及空间使用方式及其意义。
(3)身势学--研究人们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手势等。
(4)体触学--研究身体接触所传达的信息。
(5)外表--研究人们的肤色、衣着打扮及身体形态等。
(6)目光学--研究人们通过目光接触,眨眼,眼珠转动及瞳孔放大等所传达的信息。
(7)副语言--研究声音的非言语成分所传达的信息。
(8)嗅觉学--研究人们如何通过气味来传达信息。
非言语交际涉及很多领域和范围,随处可见,熊文华(1990:2)列
举了三个非语言交际的实例:一,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其中”望、闻、切”就利用了非言语交际对患者进行观察。
二,京剧演员强调”唱做念打”,其中”唱、念”是言语艺术,”做、打”则是非言语表演艺术。
三,公安人员抓扒手往往借助”一看目,二看眼,三看表现,四看动作”,”四条经验”无一不是与怀疑对象的非言
语表现有关。
聋哑人主要通过手势语进行交流,而手势语也是非语言的手段。
副语言中的音质,讲话风格,情绪,以及韵律特征都属于非言语因素。
手写文本,手写字体的风格,写作空间安排等也是非言语因素,它们向人们传达作者的个人信息。
体型,体重,头发,肤色,体味,衣着等外貌特征都在传达非言语信息。
制服可以标志人的性别和职业,
例如军官的制服,勋章,领袖上的徽章能够向别人透漏他们的职业和军衔等级。
环境因素如家具,建筑风格,室内装修,灯光,色彩,温度,噪音和音乐效果都是非言语信息,显示了主人的品味和爱好。
音乐无国界,不同国家的人可以通过纯音乐交流,纯音乐是非语言交流方式,音乐旋律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
舞蹈也是非言语交际方式,舞蹈演员的情绪会在舞蹈动作中表达出来。
观众通过舞蹈的视觉形象结合大脑内部原有的概念,来领会舞蹈演员传达的动感的思想。
对绘画艺术作品的欣赏也是非语言交际的过程,通过艺术作品领会作者要传达的思想。
总之,非言语交际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交际中有独特的作用。
三、非语言交际的特点
非语言交际的产生早于语言交际,在人类语言产生之前,人们只能通过非言语方式交际。
非言语交际与语言交际不同,它没有具体的口头和书面形式。
非言语信息能够反映人们的潜意识,它更能表达隐藏的意义。
在语言交际中,人们可以选择词语来掩盖事实,但是非言语信息则很难掩盖事实,即使老练的说谎者也有可能被觉察。
人们可以避免语言交际,却不能避免非言语交际。
它很难受意识的控制,一定程度上来说,非言语信息比言语信息更可靠。
各种文化的非言语交际既有共性,又有独特性。
有些共性基于人
类共同的生理机制,例如,高兴时容易露出笑容,不高兴时,表情容易悲伤。
一些非言语符号在不同的文化中存在,它们表达的意思也可以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理解并接受。
独特性是指非言语交际具有任意性,许多非言语行为存在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
多数非语言符号在不同的文化里有不同的内含。
因此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进行非言语交际时容易产生误解。
熟知并正确运用非语言交际有利于正确处理严重和敏感问题,这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意义。
四、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及功能
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结合构成了人类交际,非言语交际是交际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陈原(1983)指出,人类的主要交际工具毫无疑问是语言,但语言并不是唯一的交际手段,交际也依赖各种非语言信号。
交际实际上是语言交际和非言语交际的结合。
ross (1974)研究表明,语言交际表达了35%的信息,而非言语交际表达了65%的信息。
levine (1982)指出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时,只有7%的交际信息是通过语言传达的,而93%的信息是通过说话的语调和面部表情传达的。
在交谈中,听者对说话人的判断和评价包括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听者同时处理两种信息。
肢体动作本身并不具有积极或者消极意义,但它们传达的信息却是别人评价的根据。
samovar, et. al (2000: 173)认为:我们主要根据别人的非言语行为对他们进行评价并做出判断,我们通过别人的行为了解他们的精神面貌。
交际在没有任何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进行。
例如,
爱人之间可以通过眼神交流。
e. hall (1973) 认为: “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 深刻地多。
因为有声语言往往把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要表达的意思隐藏了起来。
”
malandro (1991:14-15) 归纳出非言语交际的六大功能,即:(1)补足。
(2)抵触。
(3)重复。
(4)协调。
(5)替代。
(6)强调。
多数情况下非言语交际伴随语言交际出现。
口语主要用来交流外部事物信息,而非言语代码则用来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
非言语行为在自我内向交流中也发挥调节作用。
可见非言语交际的功能非常多,在交际中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
非言语交际存在于交际过程中,它有独特的功能,在交际中它的
作用不能忽视。
恰当准确地运用非言语交际可以弥补语言交际的不足,改善交际双方的关系,有利于交际顺利进行。
我们在交际中应该注意非言语交际的特性,并恰当的利用它。
参考文献:
[1]
anderson,b.(1991)imaginedcommunities:reflectionsontheorig inandspreadof
nationalism(revisedandenlargededition).london: verso.
[2] hall, e.t. 1973. the silent language. anchor books. 74.
[3] levine, d. & adelman, m. 1982. beyongd language. prentice-hall. 45.
[4] malandro, barker, 1989. et al.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2nd ed. newbery award records. 36.
[5] ross. b. 1974. communication of affect receiving ability test (carat).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34.
[6] samovar, l.a., and r. e. porter, richard e., and stefani, lisa. a.2000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3rd ed. be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53; 173.
[7] 陈原,1983,《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
26页。
[8] 熊文华,汉英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j];语言教学与研
究;1990年02期
作者简介:
李韶辉,女,山东人,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国际物流系,英
语教研室教师,英语语言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