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发出存货成本的4种计量方法
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

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一、前言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是财务会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企业来说,正确选择存货成本计量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利润,从而更好地实现经营目标。
因此,在进行存货成本计量时,必须注意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
二、存货成本计量方法的概述1.定义存货成本是指企业为获取或生产商品所发生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以及与取得或生产有关的其他费用。
2.作用(1)为企业提供正确的销售价格和库存价值;(2)帮助企业控制库存和生产成本;(3)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关信息。
3.常见的存货成本计量方法(1)先进先出法(FIFO)(2)后进先出法(LIFO)(3)加权平均法三、具体步骤及操作流程1. 先进先出法(FIFO)FIFO法是指在销售时优先卖出最早购入或生产的商品,这样就可以保证库存中较新的商品得到保留。
其计算公式如下:单位产品成本=最早购入或生产商品单价×数量/总数量例:某公司在2019年1月份购入1000件商品,单价为5元;在2月份又购入2000件商品,单价为6元;在3月份又购入3000件商品,单价为7元。
在4月份销售了2000件商品。
则根据FIFO法可得出如下计算过程:第一次销售的1000件商品的成本=5×1000/6000=0.83元/件第二次销售的1000件商品的成本=6×1000/5000=1.20元/件第三次销售的1000件商品的成本=7×1000/3000=2.33元/件2. 后进先出法(LIFO)LIFO法是指在销售时优先卖出最近购入或生产的商品,这样就可以保留较旧的库存。
其计算公式如下:单位产品成本=最近购入或生产商品单价×数量/总数量例:某公司在2019年1月份购入1000件商品,单价为5元;在2月份又购入2000件商品,单价为6元;在3月份又购入3000件商品,单价为7元。
在4月份销售了2000件商品。
则根据LIFO法可得出如下计算过程:第一次销售的1000件商品的成本=7×1000/3000=2.33元/件第二次销售的1000件商品的成本=6×1000/5000=1.20元/件第三次销售的1000件商品的成本=5×1000/6000=0.83元/件3. 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指将所有购入或生产的商品按照数量进行加权平均,然后计算出单位产品成本。
发存货的计价方法是

发存货的计价方法是
根据企业的存货管理政策和会计准则,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先进先出法(FIFO):按照存货进入仓库的时间顺序,先出售最早进入的存货,将其成本计入销售成本,结转至损益表。
2. 后进先出法(LIFO):按照存货进入仓库的时间顺序,先出售最近进入的存货,将其成本计入销售成本,结转至损益表。
由于LIFO法计价时出售的是最近进入的存货,因此当存货价格上涨时,LIFO法会导致成本更高,利润更低。
3. 加权平均法:根据存货进入仓库时的数量和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平均成本,将平均成本计入销售成本,结转至损益表。
加权平均法适用于存货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能消化价格波动对利润的影响。
4. 特定成本法:根据存货实际的成本,将成本计入销售成本,结转至损益表。
特定成本法适用于存货数量较少且存货成本差异较大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存货性质和行业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并遵循会计准则的要求。
在选择和变更计价方法时,应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合理的解释,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充分的披露。
《初级会计实务》考点精读: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初级会计实务》考点精读: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初级会计实务》考点精读: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实务中,企业发出的存货既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又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
企业应当根据各类存货的实物流转方式、企业管理要求、存货性质等情况,合理地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
如果企业选择实际成本法核算,则在存货发出时,要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方法中作出选择。
下面就实际成本核算说明存货发出的计价。
(一)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1.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是假定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
方法特点:采用个别计价法,存货的成本计算比较合理、准确,但在存货收发频繁的情况下,工作量繁重,适用范围很小,适用于一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者制造的存货等,比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2.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指以购入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动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这种方法强调一种观念:排序。
就好像排队一样,谁在前,谁优先。
方法特点:先进先出法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比较繁琐,存货收发业务比较多、而且单价不稳定时,工作量比较大。
先购买的原材料,先发出去。
在物价持续上升的情况下,价格是不断往上升的,因为后面的价格一定高于先前购买的价格。
那么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发出的原材料价格偏低,所以发出的成本低,那么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当期利润就上升了;同时,后留下的存货由于价格是比较高的那部分,因此,企业存货成本高估了。
反之,亦然。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出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存货成本计算方法

存货成本计算方法
一、先进先出法(FIFO法):
FIFO法是指在计算存货成本时,将第一次进入的存货视为首先出售的,直到该批存货全部售出为止。
FIFO法适用于存货通常按照购入时间
顺序进行销售,并且存货价格具有逐渐上涨的趋势的情况。
FIFO法可以
使企业在期末的存货成本反映当前时期购买的成本。
二、后进先出法(LIFO法):
LIFO法是指在计算存货成本时,将最后进入的存货视为首先出售的,直到该批存货全部售出为止。
LIFO法适用于存货通常按照购入时间倒序
销售,并且存货价格具有逐渐上涨的趋势的情况。
LIFO法可以使企业在
期末的存货成本反映较早时期购买的成本。
三、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指在计算存货成本时,将期初存货的成本和期间购入存
货的成本按照数量加权平均计算,并将该成本分配给期末存货。
加权平均
法适用于企业存货购买价格相对稳定、存货交易频繁的情况。
加权平均法
可以减少存货成本的波动,使企业在期末的存货成本较为平均。
四、特定成本法:
特定成本法是指在计算存货成本时,将每个存货的实际购入成本分配
给相应的存货。
特定成本法适用于存货具有明确的购入成本,并且存货之
间具有不同的成本的情况。
特定成本法可以使企业在期末的存货成本反映
存货的实际成本。
上述存货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来确定。
在选择存货成本计算方法时,企业应综合考虑存货的特点、市场变动情况、销售策略和税务规定等因素,并且应保持一致性原则,即在一定的时期内采用一种固定的成本计算方法,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信息的可靠性。
存货的发出计量

存货的发出计量(一)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
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例6】假定甲公司2×12年12月份存货的收、发、存资料如下表所示。
表4 甲公司2×12年12月份存货的收、发、存资料日期收入发出结存数量数量单位成本数量单位成本12月1日结存30 2.00 30 12月7日购入20 2.20 50 12月15日发出40 10 12月20日购入30 2.30 4012月25日发出20 20 12月31日购入20 2.50 40 甲公司期末存货40单位的价值,可计算确定如下:第二批购货:20单位按每单位2.30元计算,其成本为46元;第三批购货:20单位按每单位2.50元计算,其成本为50元;期末结存存货总成本为96(46+50)元。
使用先进先出法时,逐笔计算收、发、结存的成本如表5所示。
表5 甲公司2×12年12月份先进先出法下成本计算表日期收入发出结存数量单位成本总成本数量单位成本总成本数量单位成本总成本12月1日 30 2.00 6012月7日 20 2.20 44 30 2.00 6020 2.204412月15日30102.002.20602210 2.20 2212月20日30 2.30 6910302.202.30226912月25日10102.202.30222320 2.30 4612月31日20 2.50 5020202.302.5046502.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
计算公式如下: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的存货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例7】甲公司月初A产品结存金额1 000元,结存数量20件,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价;本月10日和20日甲产品分别完工入库400件和500件,单位成本分别为52元和53元;本月15日和25日分别销售该产品380件和400件。
初级会计职称辅导: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初级会计职称辅导: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如采纳打算本钱核算, 会计期末应调整为实际本钱。
企业应当依据各类存货的实物流转方式、企业治理的要求、存货的性质等实际状况, 合理地确定发出存货本钱的计算方法, 以及当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本钱。
对于性质和用途一样的存货, 应当采纳一样的本钱计算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本钱。
在实际本钱核算方式下, 企业可以采纳的发出存货本钱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等。
1.个别计价法。
亦称个别认定法、详细识别法、分批实际法, 采纳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详细工程的实物流转与本钱流转相全都, 根据各种存货逐一识别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 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本钱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本钱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 是把每一种存货的实际本钱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本钱和期末存货本钱的根底。
个别计价法的本钱计算精确, 符合实际状况, 但在存货收发频繁状况下, 其发出本钱辨别的工作量较大。
因此,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工程特地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供应的劳务, 如珠宝、名画等珍贵物品。
2.先进先出法。
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淌假设为前提, 对发出存货进展计价的一种方法。
采纳这种方法, 先购入的存货本钱在后购入存货本钱之前转出, 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本钱。
详细方法是:收入存货时, 逐笔登记收入存货的数量、单价和金额;发出存货时, 根据先进先出的原则逐笔登记存货的发出本钱和结存金额。
先进先出法可以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本钱, 但较繁;假如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存货单价不稳定时, 其工作量较大。
在物价持续上升时, 期末存货本钱接近于市价, 而发出本钱偏低, 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 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 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本钱加上月初存货本钱, 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本钱, 以此为根底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本钱和期末存货的本钱的一种方法。
存货的四种计价方法

存货的四种计价方法存货的计价方法指的是企业对于存货价值的计量方法,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先进先出法(FIFO法)、后进先出法(LIFO法)、加权平均法和实际成本法。
下面将对这四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先进先出法(FIFO法):先进先出法是指在计算存货成本时,假设最早进入库存的商品最早被销售出去,而最近进入库存的商品最晚被销售出去。
这种方法的核心概念是“先到先出”,遵循时间顺序。
FIFO法适用于贮存期较短、要求保证商品质量的存货。
FIFO法的优点是能够准确反映实际发生的商品进销货流,并且可以有效避免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影响。
但是,FIFO法的缺点是会导致当价格上涨时,企业的税务成本增加,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
2.后进先出法(LIFO法):后进先出法是指在计算存货成本时,假设最近进入库存的商品最早被销售出去,而最早进入库存的商品最晚被销售出去。
这种方法的核心概念是“后到先出”,适用于贮存期较长的商品。
LIFO法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所得税负担,因为LIFO 法在通胀期下,消耗掉了低成本的存货,而税法上要求计算利润时必须采用成本最高的存货。
然而,LIFO法的缺点是可能导致存货价值被低估,不符合实际情况。
3.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指通过对期初库存成本和新进库存成本进行平均,得到一个平均单价,然后乘以本期销售数量来计算存货成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库存速度快、贮存期不确定的商品。
加权平均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计算方便,能够平滑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影响。
但该方法也有缺点,即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发生的商品进销流动情况。
4.实际成本法:实际成本法是指根据实际购入或生产的成本计算存货成本,将每一批次的进货成本或生产成本直接计入存货成本中。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最接近实际情况,但是在计算过程中比较复杂。
实际成本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准确反映存货的实际成本,但是缺点是计算繁琐,需要事先记录每一批次的进货成本或生产成本。
在选择计价方法时,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来决定,以适应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经济环境。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哪些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哪些
存货的计价方法是指企业对存货进行成本计量的方法,不同的计价方法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不同的影响。
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FIFO法)、后进先出法(LIFO法)、加权平均法等。
下面将对这些存货计价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先进先出法(FIFO法)是指先购入的存货先出售,后购入的存货后出售。
这种方法假设最先进入库存的存货最先被售出,因此计算成本时采用最早购入的存货成本。
FIFO法的优点是能够反映实际情况,但缺点是在通货膨胀时会低估成本,导致利润过高。
后进先出法(LIFO法)是指后购入的存货先出售,先购入的存货后出售。
这种方法假设最后进入库存的存货最先被售出,因此计算成本时采用最近购入的存货成本。
LIFO法的优点是在通货膨胀时能够反映实际情况,但缺点是会导致存货价值低估,对财务报表产生不利影响。
加权平均法是指根据存货的数量和成本进行加权平均,得出平均成本,然后将这个平均成本应用于售出的存货。
这种方法能够平均分摊成本,反映存货的平均成本水平,但在通货膨胀时可能会导
致存货价值高估或低估。
除了上述常见的存货计价方法外,还有特殊情况下的其他计价方法,如标准成本法、直接成本法等。
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企业需要考虑实际情况、通货膨胀的影响以及财务报表的准确性等因素,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计价方法。
综上所述,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企业在选择存货计价方法时,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合理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方法,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企业还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改进存货计价方法,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出存货成本的4种计量方法
企业应当合理选择存货的成本计量方法,以便确定当前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企业在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时,有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四种方法可以选择。
为了遵循谨慎性原则,企业不宜采用后进先出法来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1、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设先购入的存货发出而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先购进的存货成本先结转,后购进的存货后结转,以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具体方法是:在购入存货时,依次登记购进存货的数量、单价和金额;在发出存货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逐笔登记存货的发出成本和结存金额。
先进先出法能够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比较烦琐。
如果存货收发业务较多、且价格不稳定,采用先进先出发法的工作量较大。
当物价持续上升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市价,发出存货成本偏低,先进先出法会高估企业当期的利润和库存存货的价值;反之,会低估库存存货的价值和当期的利润。
2、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按照每次购进存货的成本加上原有的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购进存货的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以此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的成本依据。
计算公司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购进存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
+本次购进存货的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的存货单位成本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优点在于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存货的购进情况、结存情况,与购进存货的数量和购入前库存存货的数量多少成正比,成本计算比较客观可信,但与市价仍有一定的差距,频繁地计算移动单位平均成本,也会使存货核算变得相当烦琐。
对于储存在同一地点性能相关的大量存货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只适用于永继盘存制,不适用实地盘存制。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以当月全部购进存货的数量加上月初存货的数量作为分母,去除当月全部购进存货的成本加上月初存货的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并根据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来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货的实际成本+∑(当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当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当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当月发出存货成本=当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当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性计算加权平均单价,计算比较简单,工作量比较小,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的工作,采用这种方法,由于平时无法提供发出存货的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例子:1月31日库存A商品1000件,金额为100000原,2月采购2000件,价格为221000,则本月A商品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为,(100000+221000)/(1000+2000)=107(元),2月发出商品2500件,则本月发出商品价值为2500*107=267500(元),库存商品成本为
500*107=53500(元)。
4、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采用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
又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
个别计价法的优点: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
缺点: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
适用于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计价。
例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个别计价法的计算公式:
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各批(次)存货发出数量×该批次存货实际进货单价
例:某工厂本月生产过程中领用A材料2000KG,经确认其中1000KG属第一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5元;其中600KG属第二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6元;其中400KG属第三批入库,单位成本为28元。
本月发出A材料的成本计算如下:
发出材料实际成本=1000×25+600×26+400×28=51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