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痈的中医护理
中医外科疮疡1

气 血 乳房结块,质硬不消,微痛不热, 疏肝理气, 四逆散
凝 滞 皮色不变或暗红
祛瘀散结
中药治疗:
瓜蒌牛蒡汤《医宗金鉴》 瓜蒌仁 牛蒡子 花粉 黄芩 陈皮 生栀子 连翘 皂角刺 银花 生甘草 青皮 柴胡
透脓散《外科正宗》 当归 生黄芪 炒山甲 川芎 皂角刺 托里消毒散《医宗金鉴》 人参 川芎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银花 白芷 皂角刺 甘草 桔梗 黄芪 逍遥散《局方》 柴胡 白芍 当归 白术 茯苓 炙草 生姜 薄荷 四逆汤《伤寒论》 附子 干姜 炙甘草
前人的描述: “肛痈者,即脏毒之类也,……病名虽异,总不外乎醉饱
入 房,膏粱厚味,炙博热毒,……气陷阻滞,湿热瘀毒下注, 致生肛痈。”
二、病因病机
饮食不节湿热内生,下注大肠,蕴阻肛门
外邪入侵感染毒邪,致经络阻塞,气血瘀滞
房事不节醉饱入房、劳倦、生产,气陷瘀滞
痈
脾肺肾亏虚,湿热乘虚下注,郁久蕴酿
三、诊断
二、病因病机
六淫外袭→郁于肌表→营卫不和→经络阻塞→气血凝滞
过食高粱厚味→湿热火毒内蕴→壅聚肌肤间
痈
体表肌肤受到损伤→感染毒邪→邪毒壅聚
三、诊断
(一)颈痈 1.多见于儿童 2.常生于颈旁两侧的颌下,耳后、颈后、颏下也可发生。 3.局部肿、热、痛而皮色不变,肿块边界清楚 (二)腋痈 1.有手、臂皮肤破伤或疮疡史。 2.腋下暴肿、灼热、疼痛而皮色不变,上肢上举困难。 (三)胯腹痈 1.有下肢、阴部皮肤破伤或疮疡史。 2.胯腹部鸡卵结块,肿胀、疼痛明显,皮色不变,下肢
步行困难
四、鉴别诊断
(一)痄腮 具有传染性,多发于两侧腮部,濡 肿色白不化脓,酸胀少痛。
(二)臖核 肿核较小,推之活动,一般无全身 症状。
中医护理方案-肠痈

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气滞血瘀证: 脘腹胀闷,脐周疼痛阵作,随即转移至右下腹,按之剧,恶心欲吐,舌质正常或暗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
2、瘀滞化热证: 腹痛较剧,右少腹硬满,按之痛甚,或可扪及压痛之肿块,发热,自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3、热毒炽盛证: 腹痛更其,弥漫全腹,腹皮硬,手不可近,壮热自汗,大便秘结,小门复制全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腹痛1、观察腹痛的特点,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压痛、反跳痛。
2、腹痛甚时可遵医嘱用黄金如意散外敷右下腹,每日1-2 次。
3、中药灌肠: 可采用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等中药灌肠,每次200ml,每日2次。
(二)、恶心、呕吐1、观察恶心、呕吐的频次及呕吐物的性状、颜色、气味和量。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
3、呕吐患者汤药宜少量频服,服药前生姜汁数滴滴于舌面或姜片含于舌下,以减轻呕吐。
4、遵医嘱艾灸神阙、中脘、内关等。
5、遵医嘱按摩内关、中脘等穴以缓解症状。
(三)、腹胀1、术后病人,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2、术后肠道功能未恢复患者遵医嘱艾灸,取穴神阙、中脘、双天枢等。
(五)、发热1、观察患者体温变化。
2、保持皮肤清洁,汗出后及时擦干皮肤、更换衣被,忌汗出当风。
3、遵医嘱取合谷、曲池或尺泽放血。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1)恶心呕吐者宜浓煎频服(2)服用含有大黄成份的中药后,要注意观察大便的次数及性质,尤其年老体弱患者。
2、中药外治法(1)腹部有包块者,可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蜜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
(2)针灸疗法:具有促进肠蠕动、促使停滞物的排出、改善血运、止痛、退热、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
主穴:双侧足三里或阑尾穴。
配穴:发热加曲池、合谷或尺泽放血;恶心、呕吐加内关、中脘:剧痛加天枢;腹胀加大肠腧、次髎。
均取泻法,每次留针0.5-1 小时,每隔15 分钟强刺激1 次,每日 2 次。
阑尾炎(肠痈)中医护理常规

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常规肠痈是指发生于肠道的痈肿,属内痈范畴,病位在肠。
急性阑尾炎科参照本病护理。
一、病因:常由饮食不节或暴饮暴食,或饱食后急剧奔走,寒温不适,情志所伤而致。
二、护理评估:1、腹病的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腹肌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等。
2、心理社会状况三、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1、气滞血瘀:身热不高,腹痛隐隐,持续不休或阵发性加重,,且多位于右下腹,或可触及包快,脉弦或细,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
2、湿热雍积:身热口渴,腹痛明显,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泄泻,小便短赤,脉弦数或滑数,舌质红,苔薄黄或白腻。
3、热毒炽盛:高热口干渴,腹硬满剧痛,面红目赤,口焦唇裂,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脉弦滑数,或洪大,舌质干红或绛,苔黄燥或起芒刺。
四、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执行。
2)指导病人注意休息,手术后6小时生命体征平稳一般取半卧位。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腹痛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肌紧张的变化,腹部包块等情况。
2)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3、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分多次温服。
服药后观察腹痛、腹肌紧张是否减轻,体温是否下降;用通里攻下药后注意大便情况,泻下太过者应停药或用止泻药。
并鼓励患者多饮水。
2)补液、抗炎,观察药物的疗效与反应。
2)术后予耳穴压豆(交感、神门、皮质下、大肠、小肠、胆穴)以促进肠蠕动。
4、饮食护理1)湿热雍积者宜进流质或半流质。
2)热毒炽盛炽盛,呕吐频繁者应禁食。
3)恢复期可进高蛋白饮食、新鲜蔬菜、水果等,忌生冷。
4)腹胀未排气者,给服萝卜汤或肛管排气,以利消胀止痛。
5、生活护理1)呕吐时取半卧位或将头偏向一侧,轻拍背部,吐后用温水漱口。
2)避免饮食不节及饮食后剧烈运动。
6、情志护理介绍病情,安慰患者,使之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7、起居护理1)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新鲜,及时清除呕吐物,更换污染被服,消除不良刺激。
2)保持床铺、内衣清洁干燥,注意个人卫生。
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

06
详细描述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技巧,缓解 疼痛和紧张情绪,提高舒适度。
饮食护理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清淡易消化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稀粥 、蒸蛋、蔬菜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增加水分摄入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先将药材浸泡30分钟,大火煮沸 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滤取药液。 再次加水,小火煎煮20分钟,滤 取药液。合并两次药液,分早晚
两次服用。
注意事项
汤剂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 服用时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
以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
中药外敷的护理
外敷药物
遵医嘱将中药研成粉末,用适量 的蜂蜜或醋调制成糊状,外敷于
日常生活调护指导
1 2
保持局部清洁
指导患者保持肛门局部清洁,勤换内裤,避免感 染。
注意保暖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以免影响局部血液适时起身活动,以减轻肛门局 部压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详细描述: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减少便秘和 排便时的疼痛。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词:药食同源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等功效的药食同源食材,如绿豆、菊花、山楂 等。
症状护理
总结词
保持局部清洁
详细描述
每日清洗肛门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避免 感染和刺激。
患处。
敷药时间
每次敷药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天 1-2次。
注意事项
敷药前先清洗患处,保持干燥;敷 药后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如有不适, 立即停止外敷并就医。
肠痈中医护理常规

肠痈中医护理常规【疾病名称】中医病名:肠痈西医病名: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定义:肠痈是以热毒内聚,淤结肠中,而生痈成脓。
多与饮食不节,饱食后急剧奔走或跌仆损伤、寒温不适、情志所伤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1.湿热内蕴证初起上腹痛,或脐周疼痛,一般4-6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疼痛,痛处固定,压痛、反跳痛明显,伴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
多有低热,或中等度发热,甚至高热。
舌红苔黄腻,脉弦。
2.湿热未尽证阑尾炎术后,已矢气排便,腹痛已消失,但食欲不振,或有轻微恶心及口干,精神欠佳,手术切口轻微疼痛。
舌质淡红,苔微黄腻,脉濡或滑。
3.气滞血瘀证阑尾炎术后,已矢气排便,腹痛已消失,术后4-5天又出现轻微疼痛、腹胀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舌质淡红,苔微黄,脉弦。
【临证护理】1.术前(1)腹痛: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是否有压痛、反跳痛,是否拒按。
①腹痛多起于上腹部或脐周,数小时候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
少数患者发病即右下腹痛。
②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或胀痛。
(2)胃肠道反应:观察纳呆、恶心、呕吐、便秘、腹泻情况。
(3)全身症状:一般较轻,主要有头痛、身软乏力、发热等。
2.术后(1)切口疼痛的性质、程度。
(2)体温变化情况。
(3)有血浆引流管,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的变化。
(4)肛门排气、排便情况变化。
(一)辨证施护1.湿热内蕴证施护原则:清热解毒,化瘀除湿。
(1)中医特色护理:耳穴压丸,主穴:神门、交感等,配穴:胃、大肠、小肠等。
以清热解毒,通利肠腑。
(2)穴位贴敷或穴位按摩合谷、曲池穴以退热或高热者予以温水或酒精擦浴。
2.湿热未尽证施护原则:清热健脾除湿(1)中医特色护理:耳穴压丸,主穴:大肠等,配穴:脾、胃、大肠、小肠等。
以清热除湿健脾胃。
(2)腹泻者予以穴位贴敷或穴位按压内关、足三里、上巨虚等穴。
(3)腹泻者,保持会阴部清洁、舒适,可用1:20五味黄连液行会阴护理,避免皮炎发生。
3.气滞血瘀证施护原则:治以行气活血,通腑。
子痈护理方案

(3)给予局部冷敷,以减轻疼痛和红肿。
(4)疼痛剧烈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并观察用药效果。
3.心理护理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倾听患者主诉,关注患者心理需求。
(2)开展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焦虑、恐惧情绪。
(3)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三、护理措施
1.基础护理
(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舒适,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适当抬高患侧睾丸,减轻疼痛。
(3)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4)保持患者个人卫生,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护理。
2.症状护理
(1)观察睾丸局部症状,如红肿、疼痛等,及时向医生报告。
(2)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3)指导患者进行局部冷敷,减轻疼痛和红肿。
(4)疼痛剧烈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3.心理护理
(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倾听患者的主诉,关心患者感受。
(2)加强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焦虑、恐惧情绪。
(3)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提醒患者保持局部清洁,预防感染。
(4)鼓励患者坚持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四、护理评价
1.患者疼痛程度减轻,局部症状得到改善。
2.患者未发生并发症,复发风险降低。
3.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增强。
4.患者身心健康状况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五、总结
本护理方案针对子痈患者的特点,从基础护理、症状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规划。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循方案要求,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本护理方案的实施,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外科学子痈》课件

子痈的发病机制
湿热内蕴
长期处于潮湿环境、饮食不节等 原因导致湿热内生,湿热下注于 阴囊,导致气血瘀滞,形成子痈 。
气滞血瘀
情绪不畅、劳累过度等原因导致 气机不畅,气血瘀滞,形成子痈 。
子痈的分类
气滞型子痈
表现为阴囊肿胀、疼痛,伴有情绪不 畅、胸闷等症状,舌质暗红,苔薄白 。
湿热型子痈
表现为阴囊肿大疼痛,伴有发热、口 干等症状,舌质红,苔黄腻。
典型案例二
患者情况
患者为青年女性,因左侧腹股沟疼痛 就诊,查体发现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 大,触痛不明显。
治疗
采用养阴清热、软坚散结的中药内服 ,配合局部外敷治疗,治疗一周后患 者疼痛缓解,两周后痊愈。
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诊断为左侧子 痈。
案例分析
该患者为典型的虚证子痈,因阴虚内 热、痰瘀互结所致。治疗以养阴清热 、软坚散结为主,同时注意调理气血 ,以达到治愈目的。
典型案例三
患者情况
诊断
患者为老年男性,因双侧睾丸疼痛就诊, 查体发现双侧睾丸肿大,触痛明显。
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诊断为双侧子痈。
治疗
案例分析
采用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的中药内服,配 合局部外敷治疗,治疗两周后患者疼痛缓 解,一个月后痊愈。
该患者为典型的寒证子痈,因寒凝血瘀所 致。治疗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为主,同 时注意调理气血,以达到治愈目的。
绪,增强治疗信心。
05
子痈的案例分析
Chapter
典型案例一
患者情况
患者为中年男性,因右侧睾丸疼痛就诊,查体发现右侧睾丸肿大,触 痛明显。
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诊断为右侧子痈。
治疗
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内服,配合局部外敷治疗,治疗一周 后患者疼痛缓解,两周后痊愈。
乳痈中医护理方案

乳痈中医护理方案乳痈是乳房的一种炎症性病变,主要是指乳腺管内细菌感染所致的乳头和乳晕周围的局部炎症,常常伴随着红、肿、热、痛和有时有脓污漏出等症状。
中医认为,乳痈多由湿热郁闭、气血不畅引起,治疗过程中应以清热解毒、祛湿化痞、扶正固本为主要原则。
以下是乳痈中医护理方案。
1.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烟酒等刺激性食物。
可以适量多吃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鸡蛋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
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乳痈发展情况,随时记录和评估症状变化。
如红肿症状逐渐加重,伴有高热、寒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3.中药治疗:(1)清热解毒药物:如黄连、黄芩、连翘等,能清热解毒,抑制细菌繁殖,减轻炎症反应。
(2)祛湿化痞药物:如茯苓、泽泻等,能促进湿气排出,消肿止痛,改善局部循环。
(3)扶正固本药物:如黄芪、党参等,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加速病情恢复。
4.中医外治:(1)热敷: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患处,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脓污排出。
(2)中药外敷:使用煎煮成糊状的中药外敷,如黄连糊、连翘糊等,能直接作用于患处,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3)穴位按摩:可以按摩足三里、肝俞等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缓解乳痈症状。
5.心理调理:乳痈是一种疼痛且影响外貌的疾病,对女性朋友的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治疗期间,要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帮助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6.预防措施:乳房健康是女性朋友的重要问题,平时要注意卫生,保持乳房的清洁和干燥,避免乳头破裂和感染。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
综上所述,乳痈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饮食调理、病情观察、中药治疗、中医外治、心理调理和预防措施等。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密切配合医师的治疗计划,遵守医嘱,并及时向医生反馈病情变化。
此外,患者也应保持良好的心态,注重个人卫生,预防乳痈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常护理规范及预防
4. 患者在患病期间不能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刺 激到睾丸,并且穿的内裤要宽松一点,不要过紧, 不要久站久坐,容易导致睾丸炎严重,要注意卫生, 不要过度的劳累,不要频繁手淫和过度的性生活等。
治法: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药:橘核丸加减。
证候:多见于肾子外伤复染邪毒或予痈久治不愈 者。肾子肿胀,疼痛较剧,痛位固定不移,压痛 明显,阴囊红热,痛引下腹及腹股沟、会阴处, 多无全身症状;舌淡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涩或 沉涩。
治法:行气活血,解毒消肿。
方药:加味桃红四物汤加土茯苓、连翘、蒲公英。
证候:子痈经久不愈,肾子肿胀疼痛,局部压 痛,间有红肿灼热,或溃后脓出不尽,疮口不 收;伴头晕,腰膝酸软;舌淡红,少苔,脉细 弱或细数。
西药:有条件可做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选 择敏感抗生素。
日常护理规范及预防
1.避免疲劳,最好卧床休息,如要站立行走,最好用 布制托带托起阴囊,避免阴囊悬垂,可减轻疼痛与 肿胀。
2.按睾丸炎类型,遵医嘱认真用药。细菌性睾丸炎需 采用青霉素、先锋霉素等抗生素。病毒性睾丸炎, 采用板蓝根、蒲公英、银花和连翘等中药效果较好。
❖ 饮食清淡.忌食辛辣香燥等刺激性食物,忌烟禁 酒。
本节完
证候:起病急骤,多见于成年人。睾丸或附睾肿大 疼痛,阴囊皮肤灼热,甚则红肿或焮热疼痛,疼痛 可放射至小腹部、会阴部,局部触痛明显,脓肿形 成时,按之应指;伴恶寒发热,口干苦,溲短黄;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方药:枸橘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酌加皂角刺、马 鞭草、蒲公英、连翘;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金铃 子。
❖ 卵子瘟(腮腺炎性睾丸炎)睾丸肿痛等表现与子痈相似,特点是 多继发于痄腮(病毒性腮腺炎)之后,一般不化脓。
❖ 子痰附睾触及结节,疼痛轻微,发病缓慢,常有泌尿系结核 病史,输精管增粗,呈串珠样改变,溃破后形成窦道,有稀 薄豆渣样分泌物。
❖ 囊痈初起时阴囊红肿,焮热疼痛,寒热交作,继则肿胀增大, 单侧或双侧阴囊皮肤紧张光亮,形如瓠状,坠胀疼痛加剧, 局部灼热烫手。囊痈表现为只阴囊红肿,一般不会波及睾丸。
治法:滋补肝肾,软坚散肿。
方药:大补阴丸加银花、荔枝核。局部红肿灼 热,小便黄赤,脉细数者,为阴虚湿热不化, 用滋阴除湿汤加减。
1)外敷法:急性期脓未成者,可用金黄教或玉露散水 调匀冷敷,或以马鞭草鲜品捣烂外敷;溃后九一丹或 八二丹药线引流;脓水尽时用生肌散。慢性者,用冲 和膏外敷。 2)外洗法:肾子疼痛明显,阴囊红肿者,以马鞭草、马 齿苋、败酱草煎水候温浸洗并湿敷。慢性者,用葱归 溻肿汤煎水坐浴。 3)热熨法:慢性期肾子冷痛者,用小茴香60 g,加盐炒 热后置布袋内热熨局部。 4)切开法:若肾子肿胀明显,脓肿形成,应及时切开排 脓,按溃后常规换药。
证候:起病较缓,多有急性发作史。睾丸或附 睾肿胀下坠,疼痛轻微或不痛,阴囊潮湿冰冷, 不红不肿,睾丸或附睾压痛;伴形寒肢冷;舌 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或沉细。
治法:祛寒化湿,散结消肿。
方药:当归四逆汤、茴香橘核丸、加味金铃子 散加减,酌加牛膝、丹参、白芥子;外阴冷湿 明显者加附片、肉桂。
证候:附睾结节,子系粗肿,轻微触痛,或牵 引少腹不适,多无全身症状;舌淡或有瘀斑, 苔薄白或腻,脉弦滑。
8.如在按摩时发现有异常疼痛感,可能为睾丸炎或附 睾炎,请及时到医院检查。
❖ 感受湿热外感湿热,或过食醇酒厚味、煎炒炙煿之物,湿热内生, 致湿热下注,客于肾子,气血壅滞,经络阻隔而为肿为痛,若湿 热蕴结不化,热甚腐肉成脓。或房事不洁,湿热秽毒直接客于肾 子而病。
❖ 寒湿侵袭肾虚内生寒湿,或外感寒湿,致寒湿注于外肾,客于肾 子而成,湿则为肿。
❖ 气滞痰凝郁怒伤肝,情志不畅,肝郁气结,经脉不利,血瘀痰凝, 发于肾子,则为慢性子痈。
❖ 慢性子痈:多由急性者转化而来,也有一发即为慢性者,起 病较缓,病程较长,临床较多见。患者常有阴囊部隐痛、发 胀、下坠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伴放射痛。检查可触及附睾增大、变硬,伴 轻度压痛。
子痈
❖ B超检查附睾或睾丸有助确诊。急性子痈 者,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尿液分 析尿中可有白细胞,必要时血液或脓液细 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助于明确致病菌种类。
子痈的中医护理
中医院外三科 秦婧
子痈是指生长在肾子部位的痈,即指 睾丸附睾的感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 的急慢性附睾炎或睾丸炎。临证中分 急性子痈与慢性子痈,以睾丸或附睾 肿胀疼痛为特点。
子痈病名见于《华佗神医秘传》:“子痈者谓肾子 作痛,溃烂成脓,不急治愈,有妨生命。”清代王 洪绪将此病单列论述,并且将子痈与囊痈作了鉴别。 《外科全生集》说:“子痈与囊痈有别,子痈则睾 丸硬痛;睾丸不肿而囊肿者为囊痈。” 又称“阴卵痈”、“卵子痈”。
❖ 跌打损伤趺扑闪挫,或硬物碰撞,损伤肾子,经络阻隔,气血凝 滞。郁久化热,发为本病。
❖ 西医学认为附睾炎和睾丸炎主要是由于感染细菌而致,传染途径 有血行感染、淋巴道感染和上行感染。
❖ 急性子痈:起病急骤,病程短,一侧或双侧附睾或睾丸肿痛, 疼痛程度不一,行走或站立时加重。疼痛可沿输精管放射至 腹股沟及下腹部。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附睾可触及肿 块,触痛明显。化脓后阴囊红肿。预后较好。
急性子痈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可配台使用抗生素;慢性子痈多
应用中医药治疗。
湿热下注证
内治
辨证论治
寒湿凝滞证 气滞痰凝证 气滞血瘀证
外治
肝肾阴亏证
其他疗法
西药
❖ 外生殖器有包茎、龟头炎、尿道狭窄等,应及时 治疗。
❖ 急性子痈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局部清洁,兜 起阴囊,避免摩擦。对切开排脓者,要注意引流 通畅。
5.万一因睾丸炎引起高热,应采用物理降温处理,头 部冷水毛巾湿敷,或用酒精、冰水作四肢擦浴。
6.注重睾丸的保养:可在洗澡时或睡前双手按摩睾丸, 拇指轻捏睾丸顺时、逆时各按摩十分钟,长期坚持 必有益处。
日常护理规范及预防
7.如果睾丸局部肿痛明显,可用赤小豆粉调鸭蛋清外 敷阴囊,或用中药金黄如意散用醋调匀后外敷阴囊。 另外,也可采用局部热敷方法,每天至少 1~2次, 每次持续半小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