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第四章 水分习题

合集下载

农科气象学复习题(附答案)

农科气象学复习题(附答案)

农科⽓象学复习题(附答案)第⼀章地球⼤⽓(8分)1、⼤⽓是由⼲洁⼤⽓、⽔汽和液态和固态微粒组成的混合物。

2、什么是⼲洁⼤⽓:指除去⽔汽及其他悬浮在⼤⽓中的固、液体质粒的整个混合⽓体;⼲洁⼤⽓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和氩。

3、⾼层⼤⽓中的臭氧主要是在太阳紫外辐射作⽤下形成的,⼤⽓中臭氧浓度最⼤的⾼度是 20~30km 。

4、⼤⽓中的臭氧的作⽤:1)吸收太阳紫外辐射中全部的紫外C和部分的紫外B,保留对地⾯⽣物有利的紫外A;2)同时影响⼤⽓温度的垂直分布。

5、⼤⽓中⼆氧化碳浓度⽩天、晴天、夏季⽐⿊夜、阴天、冬季⼩。

⼤⽓中的⼆氧化碳的作⽤:1)⼆氧化碳是绿⾊植物进⾏光合作⽤不可缺少的原料;2)⼆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和放射地⾯和⼤⽓长波辐射,对地⾯和空⽓有增温效应。

6、列举⼤⽓中⽔汽的重要作⽤:1)天⽓、⽓候变化的主⾓;2)直接影响地⾯和空⽓的温度;3)⾃然界中⽔分由海洋向陆地转移的使者;4)影响动植物的⽣长发育。

7、列举⼤⽓中⽓溶胶粒⼦的重要影响:1)吸收太阳辐射,削弱到达地⾯的太阳辐射;2)吸收地⾯长波辐射并放射⼤⽓逆辐射,缓冲地⾯的辐射冷却;3)降低⼤⽓能见度;4)充当⽔汽凝结核,对成云致⾬有重要作⽤。

8、根据⼤⽓物理性质的垂直分布,可将⼤⽓从低到⾼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散逸层。

9、对流层⼤⽓的主要特点:1)集中了3/4以上的⼤⽓质量和⼏乎全部的⽔汽,是天⽓变化最为复杂的层次;2)温度随⾼度升⾼⽽降低;3)空⽓具有强烈的对流和乱流运动;4)⽓象要素的⽔平分布不均匀。

第⼆章辐射(16分)1、名词解释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于单位⾯积上的太阳辐射能称为太阳辐射强度,以S表⽰,单位W/m2光照度:阳光在物体表⾯的照度,⼤⼩决定于可见光的强弱(P56)太阳常数:当⽇地距离为平均值时,在被照亮的半个地球的⼤⽓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平⾯上的太阳辐射强度称为太阳常数,以S0表⽰,通常采⽤1382W/m2太阳⾼度⾓:太阳平⾏光线与地表⽔平⾯之间的夹⾓称为太阳⾼度⾓,⽤h表⽰(00<=h<=900)可照时数:不受任何遮蔽时每天从⽇出到⽇落的总时数,以⼩时、分为单位(即昼长)⽇照百分率:是实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它的⼤⼩说明阴晴情况,数值⼤说明晴天多光照时间:可照时数与暮曙光的总称(⽇出前和⽇出后的⼀段时间内,⾼空⼤⽓的散射辐射仍能投射到地⾯,称为暮曙光,持续时间⾼纬长于低纬,夏季最长,冬季最短)⼤⽓质量数:指太阳辐射路径上单位截⾯积空⽓柱的质量(在标准状况下,太阳光垂直投射到地⾯所经过的路径中,单位截⾯积空⽓柱的质量称为⼀个⼤⽓质量数,是⽆量纲量)地⾯有效辐射:地⾯辐射与被地⾯吸收的⼤⽓逆辐射之差,称为地⾯有效辐射地⾯净辐射:在单位时间内,单位⾯积地⾯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称为地⾯净辐射,亦称地⾯辐射差额光合有效辐射:能被植物吸收⽤于光合作⽤、⾊素合成、光周期现象和其他⽣理现象的太阳辐射波谱区(在这个波谱区内量⼦能量使叶绿素分⼦呈激发状态,并将⾃⾝能量消耗在形成有机化合物上),这段波普称光合有效辐射2、基尔霍夫定律、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的内容和应⽤(P36——38)3、太阳⾼度⾓的影响因素:1)⼀年中太阳直射纬度的位置;2)⼀天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农业气象学主要知识点及答案

农业气象学主要知识点及答案

农业气象学主要知识点绪论1.气象要素:表明大气物理状态,物理现象的各项要素。

主要有:气温,气压,风,湿度,云,降水以及各种天气现象。

2.平行观测:同时观测气象要素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大气1.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大气是由各种气体混合组成的,按其成分可分为干洁空气,水汽和气溶胶粒子3类。

气溶胶是指大气中处于悬浮状的花粉和孢子,盐粒,火山和宇宙尘埃等固体小颗粒及小水滴冰晶等。

2.对流层的主要特点对流层是靠近地表的大气最底层,夏季厚,冬季薄。

厚度占大气层厚度的1%,质量占大气质量的3∕4,是水汽的主要聚集区域。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气温直减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平均下降0.65℃。

②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受热多,气流上升,降水多;受热少,气流下沉,降水少。

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受纬度,海陆,地形因素影响。

3.大气CO2浓度变化对作物的影响①环境中的CO2浓度升高将使光合速率加快,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

②CO2浓度升高,减小气孔导度,降低植物蒸腾作用,提高水分利用率。

③CO2浓度升高,C3植物增产百分率高于C4植物。

④植物长期生长在高CO2浓度下,有利于减轻其它环境因子对植物的胁迫作用。

⑤CO2浓度升高,植物体内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能为叶绿素提供保护。

⑥高CO2浓度条件下,植物体内C素含量增加,使C/N比升高,影响作物品质。

⑦CO2浓度升高引起气温升高,导致虫害加剧,影响作物品质。

第二章辐射1.辐射概念:物质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能量,这种放射方式成为辐射。

高于绝对零度的物质都能向外放出辐射。

四个特点:①辐射要有温度。

②辐射是一种物质运动。

③辐射具有热效应。

④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

2.太阳高度角概念:是太阳光线与地球表面切线所成的夹角。

在0~90度之间变化。

太阳高度角越小,等量的太阳辐射能光束所分散的面积越大,地表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就越少。

计算方法:sin h=sinφsinδ+cosφcosδcosωh:太阳高度角;φ:观测点纬度;δ:观测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δ的绝对值=23.5°sinN; N表示观测日期离春分或秋分中较短的日数。

农业气象学习题1-5

农业气象学习题1-5

农业气象学习题1-5农业气象学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题:1 、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

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1、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

3、农业气象学是(农业)科学与(气象)科学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

4、农业气象研究过程中通常要进行农业生物或设施状况和环境气象要素二者的(平行)观测。

三、单项选择题:1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科学,更概括地说研究大气的科学应称为( D )。

A、大气物理学 B、地球物理学C、物理气象学D、大气科学2 农业气象学研究所遵循的平行观测原则是( B )。

A、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B、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和气象观测C、同时同地进行的气象观测D、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气象要素和气象灾害观测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要素是农业气象要素的有( A、B、C)。

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C、水分条件D、土壤肥2 下列气象要素中,属于农业气象要素的有( A、B、D)。

A、温度B、空气湿度C、能见度D、降水量五、问答题:1 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答: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1)农业生物和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2分)(2)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

(3分)2 农业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答:(1)农业气象探测、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1分)(2)农业小气候利用与调节;(1分)(3)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1分)(4)农业气象信息服务;(1分)(5)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

农业气象学练习题

农业气象学练习题

农业气象学练习题《农业气象学》复习题绪论、大气1、名词解释:天气、气候、干洁大气。

2、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层的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层?其中最低的一层有什么特点?第二章辐射1、名词解释:辐射、太阳高度角、光合有效辐射。

2、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3、根据可照时间计算公式分析可照时间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4、对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植物进行南北引种,哪一种更易成功?引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5、为何晴天天空常呈尉蓝色?而日出、日落时太阳光盘又呈红色?高山上的植株为什么相对矮小?6、不同光谱成分的太阳辐射对植物的生命活动有何影响?7、何谓地面有效辐射?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8、影响光能利用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提高光能利用率的主要途径有哪些?第三章温度1、名词解释: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

2、分析土壤热特性对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试比较沙土和粘土、干松土壤和紧实土壤温度变化的特点。

3、地温、气温极植出现在什么时间?纬度对地温、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有什么影响?4、土壤温度的变化特征是什么?5、试分析晴天条件下大气稳定度的日变化情况,由分析结果解释夏天雷阵雨常出现在午后的原因。

6、何谓逆温?在什么条件下可出现逆温?逆温在农业上有什么意义?7、某种植物从出苗到开花所需的有效积温是一定的,它在日均温恒为20℃的条件下从出苗到开花时间为100天,而在18℃时为125天。

如果让这种植物在25℃条件下生长50天,然后转移至20℃的条件下栽培,问该植物从出苗到开花共需多少天?其生物学零度为多少?8、育种过程中,对作物进行杂交,要求两亲本花期相遇,已知杂交品种由播种到开花,母本不育系和父本恢复系各要求大于10℃的有效积温分别为765℃和1350℃,试问父本播种后,母本何时播种为宜?已知父本播种后,天气预报日平均温度为25℃。

9、某作物从出苗到开花需一定有效积温,其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0℃,它在日均气温为25℃的条件下,从出苗到开花需要50天。

农业气象学测试题第四章

农业气象学测试题第四章

第四章水分名词解释大气湿度绝对湿度水汽压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温度植物蒸腾农田蒸散可能蒸散降水量降水强度水分临界期水分关键期水分利用率填空1、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有:()、()、()、()。

2、水汽压的日变化的两种类型分别是:()和()。

3、一天中相对湿度的最高值出现在()时,最低值出现在()时5、相对湿度的年变化一般情况下()季节最小,()季节最大,但是我国大部地区则相反。

6、水汽凝结的条件为:()、()7、云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空气中()、(),还必须有()。

8、云滴增大主要是通过()、()两种过程完成的。

9、按云底距地面的高度可将云分为()、()、()三族。

10、降水量的单位是(),降水强度的单位是()。

三、多选题:(下列选项中至少要选择两项)1、下列各途径中,能够使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的有()()()()A、增加大气中水汽含量;B、降温;C、减少水汽含量;D、撒干冰;2、大气的冷却方式主要有()()()()等。

a、绝热冷却;b、辐射冷却;c、平流冷却;d、混合冷却。

3、有利于辐射雾形成的条件是()()()()。

A、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B、天气晴朗;C、微风(1~3米/秒);D、大气层结稳定;4、下列有关雾的说法正确的有()()()()。

A、城市雾较农村多;B、混合雾是由冷暖湿空气混合而形成的;C、雾的形成不需要凝结核;D、有雾形成,相对湿度大于100%;6、产生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物有()()()()。

A、露;B、云;C、霜;D、雾;10、连阴雨过多的地区()()()()。

A、作物易倒伏;B、水果含糖量低;C、可引起落粒落果;D、植物多病;8、冰雹形成在下列云层中()()()()。

A、浓积云;B、层积云;C、积雨云;D、雨层云;四、改错题(请将下列错误改正确)1、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称为相对湿度。

2、未饱和状态下,水汽压小于0,相对湿度大于100%。

4、水汽压一定时,气温愈高,饱和差愈小,反之愈大;6、温度愈高,空气的饱和水汽压就越大;7、水汽压单峰型日变化常发生于夏季的内陆;8、饱和差越大,水面蒸发越快;9、大风天有利于露和霜的形成;无风天有利于雾的形成;10、高云族包括卷云、卷层云、高积云等;1、水汽压单锋型日变化最小值出现在:()A、傍晚;B、深夜;C、清晨;D、午后;四、判断题:(正确√,错误×)3、空气中水汽含量和气压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温度可能有露水的出现;()5、一般情况下,干球温度小于湿球温度;()3、随着温度的升高,饱和水汽压减小。

农业气象学-水分-y-070

农业气象学-水分-y-070

农业气象学
三.降水的分类 根据降水强度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 大暴雨、特大暴雨;小雪、中雪、大雪。 根据降水性质分为:连续性降水、间歇性降水、 阵性降水、毛毛状降水
农业气象学
§3.5水分与农业
农业气象学
一.水分的生理作用
(一)制造有机物的原料。 (二)重要的溶剂和生命的介质。 (三)调节植物体温。 (四)维持植物细胞及组织的紧张度。
农业气象学
2.饱和水汽压(E ):空气饱和状态下的水汽压。 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与温度关 系常用Magnus半经验公式表示,即
式中:E0是0℃时的饱和水汽压,等于6.11hPa; t 是蒸发面的温度(℃); a、b是经验系数。 用于纯水面上时 a=7.63,b=241.9;
E = E0 ×10
云滴非常小,只要云滴增大到其所受到 重力大于浮力,并使其下降的速度大于上升 气流的速度,并在下降的过程中不被蒸发掉, 降落到地面就会形成降水。
农业气象学
云滴增大的途径 1.凝结增长过程。 *: 2.碰并增长过程。
农业气象学
二.降水的表示方法 1.降水量:从云中降落到地的液态或固态水, 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水层厚 度。单位 ㎜ ,数值保留一位小数。 2.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 通常取10min、1h或1d内的降水量。 3.降水变率。 4.降水保证率。
农业气象学
§3.2 蒸发与蒸腾
当温度低于沸点时,水分子从液态或固态水的 自由面逸出而变为气态的过程或现象,称为蒸发。
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蒸发的水量,称为蒸发 速率,也称蒸发通量密度,单位为g · ㎝-2· s-1 。 在气象观测中,某段时间内自然水面因蒸发而 消耗掉的水层厚度称为蒸发量,单位为 ㎜ 。

《农业气象学》训练题-23页精选文档

《农业气象学》训练题-23页精选文档

第一章大气一、名词解释题: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

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

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说明:在有底线的数字处填上适当内容)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1) 、 (2) 、氩和 (3)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4) 。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 (5) 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 (6) ,夏天比冬天 (7) 。

5. (8)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 (9)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10)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11)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12)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13) 千米。

答案: (1)氮 (2)氧 (3)二氧化碳 (4)紫外线 (5)长波 (6)低 (7)低 (8)水汽 (9)温度 (10)降低 (11)平流 (12)升高 (13)1200三、判断题: (说明: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

第三章温度一、名词解释:绝热变化干绝热变化湿绝热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气温直减率逆温大气稳定度热容量导热率导温率农业界限温度活动积温有效积温二、填空题;1、大气减弱太阳辐射的方式有()、()、()、2、当γ=γd时,对作干绝热升降运动的空气团而言,大气是();对作湿绝热升降运动的空气团而言,大气是()。

3、当γ=γm时,对作湿绝热升降运动的空气团而言,大气是();对作干绝热升降运动的空气团而言,大气是()。

4、当()时的气层是绝对不稳定的;当()时,气层为条件性不稳定。

5、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团的绝热变化称为();其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称为():常用()表示,其值为()。

6、饱和湿空气团的绝热变化称为();其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称为():常用()表示,其值平均为()。

7、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8、一天中,太阳辐射的最大值出现在(),空气温度的最大值出现在()。

9、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类型为()、()、()。

10、植物的三基点温度是:()、()、()。

三、多选题:(下列选项中至少要选择两项)1、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类型为()a、吸收型b、日射型c、辐射型d、过渡型2、农业上常用的界限温度值是()a、0℃;b、15℃;c10℃;d、5℃;3、五基点温度指标包括:()等。

a、最适温度;b、最低温度;c、最高致死温度;d、最高温度;四、改错(请将下列错误改正确)1、γd表示实际大气层中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2、在北半球,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出现在8月,月平均最低温度出现在2月。

3、在北半球,海洋上的月平均最高温度出现在7月,月平均最低温度出现在1月。

4、一年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5、晴天时,一天中土壤表面的最高温度出现12点五、判断题:(正确√,错误×)1、γ表示实际大气层中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2、γm 、γd 是指饱和湿气团和干气团或未饱和的湿气团升降过程中,气团本身的温度变化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减少
⑤植物徒长
208、辐射雾的特点:____。
①辐射雾在一天中任何时间均可形成
②辐射雾有明显的日变化
③辐射雾在大气层结不稳定时形成
④辐射雾在夜间形成,日出前后最浓
⑤辐射雾在清晨形成,上午最大
209、增加陆地水分小循环的方法主要有____。
①耕翻或镇压土壤 ②间作或套作增加复种指数
③植树造林
①露点温度与干球温度相等
②相对湿度较大
③绝对湿度与水汽压数值相等 ④实际水汽压较大
192 、 北 半 球 中 、 高 纬 度 地 区 夏 季 蒸 发 强 度 最 大 的 坡 向 是
_____。
①东坡 ②东南坡
③西坡 ④西南坡
193、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蒸发量最少的坡向为
_____。
①北坡 ②东北坡
①暖湿空气的湿度大
②地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大
③地面有效辐射弱
④大气层结稳定
⑤大气层结处于条件性不稳定
205、形成降水的主要条件是____。
①大气层结稳定
②云下的空气温度低
③有上升气流
④云底的高度较高
⑤大气中有充足的水汽
206、表示空气湿度的物理量可分为两类:
①—类为空气中水汽的分压力,如饱和水汽压、最大水汽压
①有云的夜晚
②有风的夜晚
③晴朗有微风或无风的夜晚
④地面有效辐射小的夜晚
189、露点温度表示____。
①潮湿地面的温度
②空气的湿度
③饱和湿空气的温度
. ④未饱和湿空气的温度
190、饱和水汽压表示____。
①空气中能含水汽的最大限度 ②空气中水汽的密度
③空气的潮湿程度
④空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力
191、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到饱和时____。
③有足够的凝结核
④水汽充足
⑤相对湿度较大
.
(三)填空 214、表示空气湿度的物理量有(至少填6个)____。 215、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____。 216、大水滴的曲率小,饱和水汽压____,小水滴的曲率大, 饱和水汽压____。 217、蒸散是____之和。 218、一般植物水分临界期为____;某种植物水分临界期短则 抗旱、涝能力____。 (四)名词解释 219、露点温度 220、蒸腾系数 221、水分有效利用率 222、降水保证率
④可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饱和的程度
⑤可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212、云和雾的主要区别____。
①雾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比云大
②雾与地面接触而云底距地面有一定高度
③雾内的水汽含量比云多
④雾对水平能见度的影响比云大
⑤雾具有夜晚生成,白天消散的日变化,而云在一天的任
何时间均可形成
213、云的形成条件____。
①存在空气的垂直上升运动 ②饱和水汽压较大
③西北坡 ④东坡
194、潮湿土壤水分蒸发主要决定于_____。
①空气温度 ②空气湿度 ③土壤质地 ④土壤温度
195、大气中凝结核的存在_____ ,促进水汽凝结。
①使水汽的饱和水汽压增大 ②使水滴曲率增大
③对水汽分子具有吸引力 . ④使温度露点差增大
196、易形成露的下垫面性质是_____。
①紧密的土壤表面
④兴修水利工程
⑤人工降雨
210、蒸散量指____。
①植物通过叶面气孔的蒸腾量 ②植物根层的水分蒸发量
③昼夜均在进行的农田水分消耗量
④土壤蒸发量与植物蒸腾量之. 和 ⑤土壤水分的蒸发量
211、饱和水汽压____。
①随温度升降的改变量,在高温时比低温时大些
②随大气中水汽的增加而迅速增大
③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
.
(五)简答 223、为什么饱和水汽压大,则水面蒸发快? 224、为什么相对湿度和气温日变化趋势相反? 225、蒸散与土面蒸发有何不同? 226、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 227、露和霜的区别。 228、为什么露点温度能表示空气湿度? 229、早晨有雾预示当日是晴天。 (六)判断正误。若误,请更正。 230、凸面的饱和水汽压比凹面的饱和水汽压大。 231、如果空气相对湿度为100%,水面上就不会有蒸发。 232、露点温度表示空气温度的高低,故单位与气温相同。 233、云、雾和降水的形成,主要决定于湿空气的上升绝热冷 却,空气温度降低到露点以下。
234、湿润气候条件下的蒸腾系数比干旱气候条件下的要大些.。 (七) 绘图 235、绘出内陆干燥地区夏季水汽. 压的日变化曲线。
(八)论述 236、试述云和雾的区别,及它们的形成原因。 237、说明当气温升高时,绝对湿度增大,相对湿度减小的现象。 238、举例说明影响有限水面蒸发快慢的因素。 239、试阐述实际生产中调节土壤蒸发的农业技术措施。 240、写出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并讨论土壤水分主要收入、支出 项的农业意义。
第三章 水分
习题
.
(一)单项选择
186、饱和水汽压(E)与蒸发面性质和形状的关系是____。
①纯水面的E比冰面小
②溶液面的E比纯水面大
③小水滴的E比大水滴大 ④平面的E比凹面小
187、蒸腾是____。
①水面的蒸发 ②土面的蒸发
③农田中土面和植物表面水分的蒸发
④植物表面水分的蒸发
188、形成露和霜的天气条件____。
②浅色的地表覆盖物表面
③导热率大的深色土壤表面 ④导热率小的疏松土壤表面
197、绝对湿度可表示空气中_____。 ①水汽含量距饱和的程度 ②水汽所具有的分压力
③水汽的含量
④能容纳水汽的最大量
198、相对湿度可表示空气中_____。 ①水汽含量距饱和的程度 ②水汽的实际含量
③水汽所具有的分压力
④能容纳水汽的最大量
②一类为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如绝对湿度、水汽压
③—类为空气温度高低,如露点温度、温度露点差
④一类为空气中水汽含量距饱和程度,如相对湿度、饱和差
⑤一类为降水变率,如相对变. 率、绝对变率
207、雾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
①植物体内水分含量增加 ②植物体表面蒸腾量剧减
③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
199、道尔顿蒸发定律可表示为_____。
①V=K d p
③V=K t t
E
②V=K
EEຫໍສະໝຸດ e④V=K t t
p
.
200、空气相对湿度的公式为 _____。
①r=1.06
1
e
t
×100%
③r= E e ×100% E
201、降水变率系指_____。
②r= e ×100% E
④r= ×100% E
①降水强度的变化程度 ②降水时间的变化特点
③降水量的变化程度
④降水的地域分布特征
202、农业生产中常用的降水保证率指标为_____。
①70% ②80%
③90% ④100%
203、一般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以平均相对湿度_____为宜。
①60%
②77%
③80% ④90%
.
(二)多项选择
204、形成平流雾的天气条件是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