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概要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基础) 知识讲解

初中化学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基础) 知识讲解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基础)责编:熊亚军【学习目标】1.掌握溶液的概念;能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了解物质溶于水时的放热或吸热现象。

【要点梳理】知识点一、溶液1.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1)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4.溶液的用途:(1)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2)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

动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植物从土壤里获得各种养料,也要变成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

【要点诠释】1.溶液“透明”包括无色透明和有色透明(如CuSO4溶液);透明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2.SO3、CaO等易与水反应的物质溶于水,溶质不是SO3、CaO,而是H2SO4、Ca(OH)2。

要点二、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在物质溶解形成溶液的过程中,会产生放热或吸热现象。

【要点诠释】1.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产生放热现象。

2.硝酸铵等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产生吸热现象。

3.氯化钠等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要点三、悬浊液、乳浊液、乳化现象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叫做悬浊液(或悬浮液)。

如:面粉放入水中形成的是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如:把植物油和水混合振荡后得到的浑浊的液体,就是乳浊液。

该混合物不稳定,静置分层。

3.乳化现象:是指加入乳化剂后,乳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不再分层而能稳定存在,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能随水流走。

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就是这个道理。

乳化不是溶解,不能形成溶液。

1.6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1

1.6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1
1.6物质在水中的 分散状况

黄河龙口





?
海水为什么是咸的?
问题: (1)将高锰酸钾颗粒加入到水中时, 看到了什么现象? (2)过一会儿,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3)隔了一断时间后,又看到什么 现象? (4)为了在较短的时间里,能得到 均一的溶液,你觉得可采取哪些措 施?
实验2:将固体的碘加入酒精 中,我发现_____。
练习: (1)泉水中溶入了矿物质、氧气、 二氧化碳,那么,其中的溶质是什 么?溶剂是什么?它们所处的状态 如何?
(2)分别指出下列各种溶液里的溶 质和溶剂
A碘酒 B糖水 C酒精的水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肥皂水
它们是溶液吗?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里 形成的混合物。
乳浊液:一种液体小液滴分散在另 一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程 气溶解在 分散在液 散在液体
液体中 体中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 置
均一稳定
下沉
上浮
请结合生活实际,各举2例生 活中的三种分散系 。
讨论:各种分散系有何妙用?
问:你所见到的溶液中一般都 是以什么物质作为溶剂的?
思考: (1)如何将衣服上沾有的油污 洗去? (2)服装干洗的原理是什么? 为什么干洗的衣物不能即日领 回?
实验结果:
__能溶解在__里, __ 能溶解在__里。
我们把被溶解的物质(如实验中的高 锰酸钾和碘)称为溶质;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酒精) 称为溶剂。
溶解后所得的物质称为溶液,如高锰 酸钾水溶液、碘酒溶液等。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 水溶液。如蔗糖溶液,食盐溶液等。

【流体力学与传热】3.1 颗粒沉降

【流体力学与传热】3.1  颗粒沉降

As A ds2
As da2
as
As Vs
6 dv
as
As Vs
6 ds
as
As Vs
6 da
A V
As 1
A
As As V 6
A A V adv
As A
dv2
d
2 s
d d
v s
2
As As V 6 da da
A A V dv 6 dv
二、颗粒群的特性
1 粒度分布 泰勒标准筛、筛过量(物)、筛余(留)量
ut=
d
2 p
p 18m
g
u't ( d ' p )2 ( 0.05 )2 60%
ut
d p,min
0.0647
(3)若将上述降尘室用隔板分隔成2层(不考虑隔 板的厚度),如需完全除去的尘粒直径相同,则颗 粒的沉降速度不变,降尘室底面积为原来的2倍。
dmin
18m Vs g s A0
100%去除——室顶到室底
所需沉降时间=H/u0
在室内停留时间=L/u 分离满足的条件:
HL
u0 u
分离所需最低沉降速度
u0
Hu L
HBu LB
Vs A0
最低沉降速度~能被分离的最小粒径(设在Stokes区)
u0
gdm2 in s 18m
Vs A0
dmin
18m Vs g s A0
②横截面大——操作气速低不被卷起 底面积大——分离效率高
③体积庞大,属于低效设备,适用分离粗颗粒(一 般分离粒径大于75mm的颗粒),或作为预分离设 备。 ④气体在降尘室的均匀分布,气速不宜过高,不超 过1.5m·s-1。

钻井液常用处理剂的作用机理(一)概要

钻井液常用处理剂的作用机理(一)概要

钻井液常⽤处理剂的作⽤机理(⼀)概要钻井液常⽤处理剂的作⽤机理(⼀)钻井液处理剂⽤于改善和稳定钻井液性能,或为满⾜钻井液某种性能需要⽽加⼊的化学添加剂。

处理剂是钻井液的核⼼组分,往往很少的加量就会对钻井液性能产⽣很⼤的影响。

钻井液原材料和处理剂的种类品种繁多,为了使⽤和研究⽅便将按其功能进⾏分类。

根据2006年API钻井液处理剂分类⽅法,将钻井液处理剂分为降滤失剂、增粘剂、乳化剂、页岩抑制剂、堵漏材料、降粘剂、腐蚀抑制剂、表⾯活性剂、润滑剂/解卡剂、加重剂、杀菌剂、消泡剂、泡沫剂、絮凝剂、除钙剂、pH控制剂、⾼温稳定剂、⽔合物控制剂。

共计18类。

其中润滑剂/解卡剂合并,另外增加了⽔合物控制剂我国钻井液标准化委员会根据国际上的分类法,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将钻井液配浆材料和处理剂分为16类,分别为粘⼟类、加重剂、碱度控制剂、降滤失剂、降粘剂、增粘剂、页岩抑制剂、絮凝剂、润滑剂、解卡剂、杀菌剂、缓蚀剂、乳化剂、堵漏剂、发泡剂、消泡剂。

这16类处理剂所起的作⽤不同,但在配制和使⽤钻井液是,并不同时使⽤这些处理剂,⽽是根据现场需要选择其中的⼏种。

下⾯对这16种处理剂进⾏介绍。

1 粘⼟类粘⼟的本质是粘⼟矿物。

粘⼟矿物是细分散的含⽔的层状硅酸盐和含⽔的⾮晶质硅酸盐矿物的总称。

粘⼟矿物是整个粘⼟类⼟或岩⽯的性质,它是最活跃的组分。

晶质含⽔的层状硅酸盐矿物:⾼岭⽯、蒙脱⽯、伊利⽯、绿泥⽯等;含⽔的⾮晶质硅酸盐矿物:⽔铝英⽯、硅胶铁⽯等。

1.1 粘⼟矿物的两种基本构造单元1.1.1 硅氧四⾯体与硅氧四⾯体晶⽚硅氧四⾯体:有⼀个硅原⼦与四个氧原⼦,硅原⼦在四⾯体的中⼼,氧原⼦在四⾯体的顶点,硅原⼦与各氧原⼦之间的距离相等,其结构见右图。

图1硅氧四⾯体结构硅氧⾯体晶⽚:指硅氧四⾯体⽹络。

硅氧四⾯体⽹络由硅氧四⾯体通过相临的氧原⼦连接⽽成,其⽴体结构见右图。

图2 硅氧四⾯晶⽚结构图1.1.2 铝氧⼋⾯体与铝氧⼋⾯体晶⽚铝氧⼋⾯体:六个顶点为氢氧原⼦团,铝、铁或镁原⼦居于⼋⾯体中央(如右图所⽰)。

八年级化学 3.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同步测试题(含解析) 鲁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化学 3.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同步测试题(含解析)  鲁教版五四制

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考点精突破】【例1】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B.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D.海水是盐溶液,所以冬天海水不易结冰【解析】选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可以有颜色,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A错;溶液加水稀释前后质量有变化的是溶剂和溶液,溶质的质量不变,B正确;溶液导电是溶液中的离子自由移动的结果,C正确;溶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故D正确。

【例2】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解析】选A。

汽油洗去油污属溶解,溶解和乳化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散颗粒的大小不同,溶解是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而乳化则是以细小液滴的形式比较均匀地分散。

故选A。

【课时速达标】一、选择题1.在家中,小明取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其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B.蔗糖C.芝麻糊D.植物油【解析】选B。

题目选项物质中,只有蔗糖溶于水能形成溶液。

2.一杯食盐溶液,实验测得其上部密度为a g/cm3,下部密度为b g/cm3,则a与b的关系为()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解析】选A。

溶液具有均一性,均一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包括密度。

3.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A.用自来水洗手B.用汽油清洗油污C.用清洗剂清洗油腻的餐具D.用砂纸清除铁锈【解析】选C。

用自来水洗手是借助水的冲力和溶解作用将手上的脏东西去掉,汽油能溶解油污,用砂纸清除铁锈是利用摩擦力将铁锈从铁器上打磨下来。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只含有溶质分子、溶剂分子B.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混合在一起仍然是溶液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液体D.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面喝的糖水含糖少【解析】选B。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讲义)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讲义)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知识点分析】一.溶液: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形成溶液的过程叫做溶解)2.性质:(1)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2)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溶质3.组成:(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3)溶剂和溶质的判断:①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形成的溶液,一般以液体作为溶剂②两种液体混合之后,一般以质量大的做溶剂;③混合的物质中有水,一般以水为溶剂;④一般将溶液命名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当不指明溶剂时,溶剂为水。

4.水是较好的溶剂,许多物质都能济于水中,但也有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却能溶解在其他液体中。

日常生活中,除了水以外,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丙酮、香蕉水等。

5.溶液的质量与体积:(1)M溶液= M溶质+ M溶剂(2)V溶液≠ V溶剂+ V溶质6.溶液的理解:(1)溶液一定是混合物,但混合物不一定是溶液(2)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3)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但溶液一定是透明的,无色透明的液体也不一定是溶液(4)溶液可以含多种溶质,不局限于一种7.常见的溶液及成分:二.悬浊液、乳浊液1.悬浊液: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

2.乳浊液:是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3.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合称,它们的特点是不均一、不稳定。

4.常见的悬浊液:面糊、泥水、石灰乳、血液5.常见的乳浊液:牛奶,水油混合物。

【例题分析】一、选择题1.下列饮品属于乳浊液的是()A.可口可乐B.牛奶C.冰红茶D.果粒橙【答案】B【解析】A、可口可乐由柠檬酸等物质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B、牛奶是由不溶于水的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B符合题意;C、冰红茶是由茶碱等物质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D、果粒橙是由果粒橙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D不符合题意。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

第1章生活中的水第1节水在哪里1.(1)海洋水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2)海洋水地下水(3)冰川与永久积雪地下水(4)不正确。

我们日常使用的水主要是河流淡水,而地球水体中淡水储量很小。

2.C3.水水4.(1)C(2)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污染会通过水循环转移到其他水体中。

5.(1)①降水②蒸发③水汽输送④植物蒸腾(2)水循环6.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在缺水环境中,某些生物能通过自动调节,适应缺水的环境。

第2节水的组成1.固液气凝华熔化液化2.右氧气淡蓝氢气氢和氧水氢气+氧气3.0℃0℃0℃4.物理化学5.D6.B7.能,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第3节水的密度(一)1.(1)1.51.5(2)22(3)略(4)质量与体积的比值(5)正比2.一定不同密度ρ3.体积为1米3的铜的质量为8.9×103千克8.94.C5.A6.C7.B8.C9.(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之比是一个常数(2)1与4(或2与5,3与6)(3)同种液体,质量与体积比值相同,不同液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二)1.小2.质量体积密度3.47434.B5.C6.C7.汽油8.(1)解:答:石油的密度是0.82×103千克/米3(2)解:答:所装石油的质量是2.46×104千克9.V=9米×6米×3.5米=189米3答:教室里的空气的质量约为243.8千克10.(1)10克(2)11.25克(3)选用钛合金质量相对较小31.25克(三)1.质量体积2.能够3.77.4克30厘米32.58×103千克/米34.C5.0.7×1036.(1)B A C D(2)18 82.57.(1)200(2)1200千克8.不符合要求,应加水9.(1)75.6(2)铁第4节水的压强(一)1.垂直表面2002.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压强单位面积压力压力受力面积压强3.牛米2帕斯卡帕P a4.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力5.压力竖平6.C7.C8.(1)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就越大(2)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就越大(3)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9.1.96×104帕不能10.有两处错误:一是受力面积S;二是压力F。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教案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教案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教案第一章:溶解的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溶解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溶解的表示方法1.2 教学内容:溶解的概念:物质在溶剂中分散成均匀的混合物的过程溶解的特点:自发、可逆、温度依赖、质量守恒溶解的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溶解度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溶解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通过实例演示和实验观察,让学生加深对溶解过程的理解1.4 教学活动:引入溶解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溶解的特点展示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让学生了解表示方法的应用第二章: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学会绘制和解读溶解度曲线2.2 教学内容:溶解度的概念:物质在特定温度下在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最大量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温度、压力、溶剂的性质溶解度曲线的绘制和解读: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通过实验数据和溶解度曲线,让学生学会绘制和解读溶解度曲线2.4 教学活动:引入溶解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绘制溶解度曲线第三章:溶解度表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溶解度表的编制方法和应用技巧能够利用溶解度表进行物质的鉴定和纯度分析3.2 教学内容:溶解度表的编制方法:实验测定、数据整理、表格绘制溶解度表的应用技巧:物质的溶解性判断、纯度分析、溶解度预测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溶解度表的编制方法和应用技巧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学会利用溶解度表进行物质的鉴定和纯度分析3.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溶解度表的编制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利用溶解度表进行物质的溶解性判断和纯度分析的实验操作第四章:溶液的浓度与稀释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溶液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会溶液的稀释方法和技巧4.2 教学内容:溶液浓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或体积与溶液总质量或总体积的比值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摩尔浓度溶液的稀释方法:比例稀释、等比例稀释、等体积稀释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溶液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和计算练习,让学生学会溶液的稀释方法和技巧4.4 教学活动:引入溶液浓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进行实验操作练习,学会溶液的稀释方法和技巧第五章:溶解动力学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溶解动力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会描述和分析溶解速率的过程5.2 教学内容:溶解动力学的概念:研究溶解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溶解速率的基本原理:反应速率定律、溶解度与溶解速率的关系溶解速率的描述和分析:实验方法、数据处理、影响因素的探究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溶解动力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让学生学会描述和分析溶解速率的过程5.4 教学活动:引入溶解动力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操作练习,学会描述和分析溶解速率的过程第六章:实验技术在水溶解性研究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实验技术在研究物质溶解性方面的应用学会使用实验设备进行溶解性实验操作6.2 教学内容:实验技术在溶解性研究中的应用:搅拌、加热、冷却、滴定等实验设备的使用:烧杯、搅拌器、温度计、滴定管等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安全、准确、可重复性6.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实验技术在溶解性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实验演示和操作练习,让学生学会使用实验设备进行溶解性实验操作6.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技术在溶解性研究中的应用,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利用实验设备进行溶解性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第七章:溶解性与溶液配制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溶液配制的基本原则学会根据溶解性进行溶液配制的方法溶液配制的基本原则:均匀性、稳定性、准确性根据溶解性进行溶液配制的方法:计算溶解度、选择溶剂、控制温度等溶液配制操作步骤:称量、溶解、转移、定容等7.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溶液配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和计算练习,让学生学会根据溶解性进行溶液配制7.4 教学活动:引入溶液配制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溶解性进行溶液配制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练习,学会溶液配制操作步骤第八章:溶解性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溶解性在物质分离和提纯中的应用学会利用溶解性进行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8.2 教学内容:溶解性在物质分离和提纯中的应用:萃取、沉淀、结晶等利用溶解性进行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溶剂、控制温度、调整pH 等物质分离和提纯操作步骤: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等8.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溶解性在物质分离和提纯中的应用通过实验演示和操作练习,让学生学会利用溶解性进行物质分离和提纯引导学生了解溶解性在物质分离和提纯中的应用,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利用溶解性进行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第九章:溶解性与物质的鉴定和分析9.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溶解性在物质鉴定和分析中的作用学会利用溶解性进行物质鉴定和分析的方法9.2 教学内容:溶解性在物质鉴定和分析中的作用:确定物质的存在、判断物质的纯度、分析物质的结构等利用溶解性进行物质鉴定和分析的方法:溶解度测试、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数据分析等物质鉴定和分析操作步骤:样品处理、溶解、观察、数据分析等9.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溶解性在物质鉴定和分析中的作用通过实验演示和操作练习,让学生学会利用溶解性进行物质鉴定和分析9.4 教学活动:引入溶解性在物质鉴定和分析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溶解性进行物质鉴定和分析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练习,学会物质鉴定和分析操作步骤第十章:溶解性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溶解性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学会分析溶解性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10.2 教学内容:溶解性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药物研发、材料制备、环境保护等分析溶解性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药物溶解性优化、材料溶解性控制、废水处理等案例分析方法:实验数据收集、文献调研、数据分析等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溶解性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学会分析溶解性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10.4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溶解性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并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分析溶解性研究在实际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溶解的基本概念需要重点关注溶解的定义和特点,以及溶解度曲线的表示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3、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 4、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5、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思考: 1、果汁能溶于水,果汁是溶质吗? 2、河水可以养鱼,说明河水中溶解了 什么物质?它是溶质吗?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溶质是固体、气体, 溶剂是液体。 2)两种液体互溶时,一般情况下量多为溶剂,
量少者为溶质;但有水时,不论水的多少, 水是溶剂。
3、分别指出下列各种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 a、碘酒 b、糖水 c、酒精的水溶液
几种物质在溶剂中的分散状况
食盐+水 粉笔灰+水 油+水 油+汽油
振荡 澄清 浑浊 浑浊 澄清
静置 稳定不分层 下沉
上浮 稳定不分层
分类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二、悬浊液、乳浊液
第六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将高锰酸钾颗粒加入到水中时,看到 了什么现象?
——高锰酸钾固体不见了,得到深紫红色溶 液
2、取一只小烧杯放入半杯酒精,将几小 粒碘放入酒精中,搅拌一下,产生什么现 象?
――碘消失,得到暗黄的液体
高锰酸钾 能溶解在 水 里 碘 能溶解在 酒精 里
一、溶液
1、溶解后所得的物质叫溶液。
同一物质在不同物质中溶解能力不同。 如何将衣服沾有的油污洗去 ?
生活小常识
干洗原理
我们穿的有些衣服的衣料是由天然纤维,如羊毛、真丝等制造的, 湿水后会缩水、变形甚至褪色。遇到这类衣服或衣物沾上墨汁、指 甲油等用水难洗的污渍,就需要干洗。干洗时,干洗店使用一些有 机溶剂作为干洗液,把油性污渍洗掉。由于干洗溶剂都是一些致癌 物质或具有中度毒性,对人体有害。所以,拿去干洗的衣物要相隔 数天才可领回,时残留的干洗溶剂先挥发掉。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 而形成的物质。
2、乳浊液:液体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而形成的物质。
3、联系和区别: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物质 原来状态
分散后的 特征
共同点
固、液、气 固

均一、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久置分层
都是混合物
实例
碘酒、蔗糖水 泥浆、血液 牛奶、肥皂水
清凉饮料、酱油、醋、白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