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组织结构创新

合集下载

管理学原理第十章习题

管理学原理第十章习题

管理,11e (罗宾斯/库尔特)10章基本组织设计1) 组织结构被定义为组织内工作的正式安排。

答案: 真页次: 265主题: 设计组织结构目的: 1困难: 容易分类: 概念性2) 组织结构是组织中标准化程序的程度。

答: 假页次: 265主题: 设计组织结构目的: 1困难: 容易分类: 概念性3) 工作专业化也被称为分工。

答案: 真页次: 265主题: 设计组织结构目的: 1困难: 容易分类: 概念性4) 管理人员今天继续认为工作专门化是重要的, 因为它帮助员工提高效率。

答案: 真页次: 266主题: 设计组织结构目的: 1困难: 容易分类: 概念性5) 客户部门化则工作良好, 因为它强调监视和响应客户需求的变化。

答案: 真页次: 268主题: 设计组织结构目的: 1困难: 容易分类: 概念性6) 指挥链是一项原则, 规定一个人只能向一个老板报告。

答: 假页次: 268目的: 1困难: 容易分类: 概念性7) 所有其他事情不变, 控制范围越窄, 组织效率越高。

答: 假Page Ref: 271主题: 设计组织结构目的: 1困难: 容易分类: 概念性8) 鉴于其他情况不变, 受过良好培训和经验丰富的雇员的管理人员可以在更广泛的控制范围内发挥作用, 而不是那些有才华的员工。

答案: 真Page Ref: 272目的: 1困难: 容易分类: 概念性9) 低级员工的决策能力越高, 组织越分散。

答案: 真Page Ref: 272主题: 设计组织结构目的: 1困难: 容易分类: 概念性10) 在频谱的一端, 组织可以绝对集中, 而在另一端, 它们可以完全分散。

答: 假Page Ref: 272主题: 设计组织结构目的: 1困难: 容易分类: 概念性11) 员工授权使员工有更多的权力作出决定。

答案: 真Page Ref: 273主题: 设计组织结构目的: 1困难: 容易分类: 概念性12) 在高度形式化的组织中, 员工在如何工作方面有更大的判断力。

大一管理学各章知识点

大一管理学各章知识点

大一管理学各章知识点管理学作为一门广泛的学科,涵盖了多个章节和知识点。

在大一学习管理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并理解这些不同的知识点。

本文将综述大一管理学各章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门学科。

第一章:管理概述管理概述是管理学的基础,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管理的定义、特点以及管理者的职责和角色。

我们还将了解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并探讨其在现代组织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规划是指制定组织的目标、策略和计划,组织是指分配资源、建立组织结构以及协调人员和工作,领导是指影响和激励员工,控制是指监督和评估组织的绩效。

第三章:组织与管理组织是指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协调和分配资源的过程。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如职能型、分工型和矩阵型组织结构。

我们还将了解组织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有效的组织文化。

第四章:决策与问题解决决策是管理者经常面临的任务之一。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不同类型的决策,如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我们还将了解决策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并学习如何应对和解决问题。

第五章: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组织人员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招聘、选拔、培训和绩效评估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我们还将了解员工激励和薪酬管理的策略,以及如何构建积极的工作环境。

第六章:领导与管理领导是管理者的核心能力之一。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不同的领导风格和理论,如特质理论、行为理论和情境理论。

我们还将探讨领导者的特点和能力,并提供发展领导才能的建议。

第七章:团队与团队管理团队是组织中的重要单位,团队管理旨在提升团队的协作和绩效。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团队的特点和阶段,以及团队建设和团队合作的技巧。

我们还将了解如何解决团队冲突和提升团队绩效。

第八章: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研究人员在组织中的行为。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个体行为和团队行为的原理,如动机、满意度和组织公民行为。

管理学第十章组织结构与设计OrganizationalStructureand.

管理学第十章组织结构与设计OrganizationalStructureand.

The degree to which decision-making is concentrated at a single point in the organizations. Organizations in which decision-making is pushed down to the managers who are closest to the action. Increasing the decision-making authority (power) of employees.
Sales Director, Eastern Region
10
Process Departmentalization
Plant Superintendent
Sawing Department Manager Finishing Department Manager
Planing and Milling Department Manager

6
2. Departmentalization 部門化

Functional


Process

Grouping jobs by functions performed Grouping jobs by product line Grouping jobs on the basis of territory or geography
and abilities of the manag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k being done of tasks of tasks of tasks
16
Employee
Characteristics Similarity

《管理学》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管理学》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管理学》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1.组织变革的动因有哪些?答:推动组织变革的因素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两个部分。

(1)外部环境因素:①整个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诸如政治、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体制的改变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等等,都会引起组织内部深层次的调整和变革。

②科技进步的影响。

知识经济的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对组织的固有运行机制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

③资源变化的影响。

组织发展所依赖的环境资源对组织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组织必须要能克服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依赖,同时要及时根据资源的变化而顺势变革组织。

④竞争观念的改变。

基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竞争的方式也将会多种多样,组织若要想适应未来竞争的要求,就必须在竞争观念上顺势调整,争得主动,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内部环境因素:①组织机构适时调整的要求。

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与组织的阶段性战略目标相一致,组织一旦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机构,新的组织职能必须得以充分的保障和体现。

②保障信息畅通的要求。

随着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组织决策对信息的依赖性增强,为了提高决策的效率,必须通过变革保障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

③克服组织低效率的要求。

组织长期一贯运行极可能会出现某些低效率现象,其原因既可能是由于机构重叠、权责不明,也有可能是人浮于事、目标分歧。

组织只有及时变革才能进一步制止组织效率的下降。

④快速决策的要求。

决策的形成如果过于缓慢,组织常常会因决策的滞后或执行中的偏差而坐失良机。

为了提高决策效率,组织必须通过变革对决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以保证决策信息的真实、完整和迅速。

⑤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要求。

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是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组织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出现新的发展矛盾,为了达到新的战略目标,组织必须在人员素质、技术水平、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做出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

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I.《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II.第一章:管理导论1.管理: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权利为依托,以可利用的资源为保障通过对组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对组织活动科学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目标过程。

2.管理者:协调与监管其他人工作,以使组织目标达到的人。

(基层、中层、高层)3.组织的特点是什么?•有明确的目标•精密的结构•人4.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5.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人际关系角色(名义领袖、领导者、联络员)•信息传递角色(监管、宣传、发言)•决策制度角色(企业家、危机处理者、谈判者)6.卡茨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工作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人际关系技能(合作、沟通、协调)•概念技能(思考和表达想法的能力)高层管理者更为重要其他(管理人力资源、激发承诺、管理变革、使用有目的性的人脉网络等7.承诺升级:决策者做出错误决策时,决策者仍倾向于做出同样的决策III.第二章决策1 .决策的过程(八个)•明确决策标准•为标准分配权重•开发备选方案•分析备选方案•选择备选方案•执行备选方案•评估决策效果2.管理者决策的方式•理性假设:问题清晰、不模糊;有实际的目标;方案结果皆可知;最终选择利益最大化•有限理性:受到处理信息能力的限制•直觉决策:基于感觉、经验•基于事实3.决策的分类•程序化:经常反复出现、性质相近的示例性问题,按程序化步骤、常规原则和方法进行决策。

•非程序化:针对偶然的、新颖的、性质的和结构不明的问题进行决策。

4.决策的条件•确定性:存在确定的目标、面对确定的自然状态的各个行动方案都有确定的结果的决策•风险•不确定性:不确定目标和自然状态12种常见的决策错误和偏见包括过度自信、即时满足、锚定效应、选择性知觉、确认、框架效应、可获得性、代表性、随机、沉默成本、自利、事后聪明5.怎么理解决策?广义的决策是人们针对所要决绝的问题,对未来活动的方向、目标、内容,以及程序、途径、方式、措施等进行设计和计划,制定并选择出行动方案。

《组织行为学》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组织行为学》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组织发展的局限性
首先,组织发展需要耗费时间,付出代价。 在运用某些组织发展方法时,还存在侵犯个人
秘密,造成心理伤害的问题。 另外,有的批评者还提出,组织发展存在一种
概念化的思维方式。
第五节 新经济时代组织变革的 关键问题
一、组织创新
(一)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柔性化”转变 (二)从正金字塔形组织向倒金字塔型结构转变 (三)企业组织架构网络化 (四)企业组织形式虚拟化
可望达到的平衡状 态
当前的平衡状态
抵制力量 平衡体系
驱动力量
二、组织变革的方法与步骤
• 组织要变革,就要打破原有的习惯与模式,建 立起一套新的规则,就会不可避免地面临资金、 人员、结构等问题。要保证组织变革的顺利实 施,应该在组织变革的各个阶段,出去适当的 措施。
(一)解冻阶段
• 1.设立变革团队 • 2.找到组织真正需要变革的原因并使该原因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
(一)学习型组织的真谛
学习型组织的开山之作——美国麻省理工 学院教授彼得•圣吉(Peter Seage)所著的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一书,震惊国际管理学界,于1992年荣获了世 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奖——开拓者奖。
(一)学习型组织的真谛
学习型组织的真谛可以概括成三个方面: • 第一,学习型组织是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
的问卷评估和分析员工的态度与组织气氛,从
而系统地识别识别可能存在的问题,收集解决
问题的意见和方法,并把调查结果反馈给各个
层次的干部员工,也可以举行调查反馈会议,
运用所得到的资料,诊断所存在的问题,制定
解决问题的行动计划。
四、对组织发展的评价
• 组织发展是一种切实有用的“组织干涉”方法, 它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有力地处理整个组织或组 织中主要部门的变革问题。这一方法能够更为 广泛地实现改进成果的扩延。此外,组织发展 可以增进激励,推动生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 作满意程度,加强协作,解决冲突。同时,实 行组织发展还能建设缺勤、迟到等消极因素。

天津理工大学2024考研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813管理学

天津理工大学2024考研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813管理学

附件3:天津理工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考试大纲学院(盖章):管理学院考试科目名称:管理学一、考试方式考试采用笔试方式。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考试满分为150分。

二、试卷结构与分数比重1.单项选择(30分)2.名词解释(20分)3.简答(30分)4.论述(30分)5.案例分析(40分)三、考查的知识范围第一章管理的内涵与本质1. 管理的内涵与本质2. 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3. 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1. 古典管理理论2. 现代管理流派3. 当代管理理论第三章决策与决策过程1. 决策及其任务2. 决策的类型与特征3.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第四章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1. 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要素2. 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3. 决策方法第五章决策的实施与调整1. 实施决策的计划制定2.推进计划的流程与方法3. 决策追踪与调整第六章组织设计1. 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影响因素2. 组织结构3. 组织整合第七章人员配备1. 人员配备的任务、工作内容和原则2. 人员选聘3. 人事考评4. 人员的培训与发展第八章组织文化1. 组织文化概述2. 组织文化的构成和功能3. 组织文化塑造第九章领导的一般理论1. 领导的内涵与特征2. 领导与领导者3. 领导与被领导者4. 领导与情境第十章激励1. 激励基础2. 激励理论3. 激励方法第十一章沟通1. 沟通与沟通类型2. 沟通障碍及其克服3. 冲突及其管理第十二章控制的类型与过程1. 控制的内涵与原则2. 控制的类型3. 控制的过程第十三章控制的方法与技术1. 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控制2. 质量控制方法3. 管理控制的信息技术第十四章风险控制与危机管理1. 风险识别与分析2. 风险评估与控制3. 危机管理第十五章创新原理1. 组织管理的创新职能2. 管理创新的类型与基本内容3. 创新过程及其管理第十六章组织创新1. 组织变革与创新2. 组织结构创新3. 创新与学习型组织四、参考书目《管理学》(马工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主编:《管理学》编写组(陈传明等)学院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组长签字:。

《管理学》第十章重难点笔记

《管理学》第十章重难点笔记

《管理学》第十章重难点笔记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10.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1.组织变革的动因(1)组织变革的必要性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明确组织活动的内容或重点,并据此对组织中的岗位、机构(岗位的组合)以及结构(机构间的权力配置)进行调整,以适应组织发展的要求。

(2)组织变革的动因①外部环境因素:a.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b.科技进步的影响;c.环境资源的影响;d.竞争观念的改变。

②内部环境因素:a.组织机构适时调整的要求;b.保障信息畅通的要求;c.克服组织低效率的要求;d.快速决策的要求;e.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要求。

2.组织变革的类型和目标(1)组织变革的类型①组织变革划分的标准及类型a.按照变革的程度和速度不同,分为渐进式变革和激进式变革;b.按照工作对象的不同,分为以组织为重点的变革、以人为重点的变革和以技术为重点的变革;c.按照组织所处的经营环境状况不同,分为主动性变革和被动性变革;②组织变革的主要类型a.战略性变革。

指组织对其长期发展战略或使命所做的变革。

b.结构性变革。

指组织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对组织的结构进行变革,并重新在组织中进行权力和责任的分配,使组织变得更为柔性灵活、易于合作。

c.流程主导性变革。

指组织紧密围绕其关键目标和核心能力,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构造。

这种变革会使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用户服务、质量、成本等各个方面产生重大的改变。

d.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指组织必须通过对员工的培训、教育等引导,使他们能够在观念、态度和行为方面与组织保持一致。

(2)组织变革的目标①使组织更具环境适应性。

组织要想在动荡的环境中生存并得以发展,就必须顺势变革自己的任务目标、组织结构、决策程序、人员配备、管理制度等。

这样,组织才能有效地把握各种机会,识别并应对各种威胁,使组织更具环境适应性。

②使管理者更具环境适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立组织优势:设立组织可以明确权责,避免 权责不清造成效率损失;具有明确目标,全力 推进技术创新;更好解决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 创新过程是技术积累的过程,可以在不同范围 和层次上丰富企业创新实践,提高竞争力
集权分权问题
集权优势:有利于整体协调控制,保证 长远的创新目标;避免各阶段重复工作 ,提高效率;对费用风险的直接控制, 避免重大失误;
高校状态:
处长一礼堂,科长一操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 见稿)提出,要“逐步取 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 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如何淡化行政级别,提 高学校效率??
2009年夏,临沂师院经历了一场火热的变 革,以“项目主管制”为内容的管理体制 改革全面推开。学校在公布175名副处级以 上领导干部的新职务时,除个别领导干部 因工作需要还公布一个带“长”的职务外, 其余干部全部被任命为“主管”。8名校领 导也不例外,党委书记徐同文是“创新课 程与新校区工程推进主管”,院长韩延明 是“办学经费收入增加与节支提效主管”。 “科长”也被“干事”取代。“一夜之间, 带‘长’的‘官’基本没了。”
有一定的影响。 ◆ 这种组织适用于:生产经营复杂多变的企业,特别
适宜于创新性和开发性的项目。
六、 组织结构的变化趋势 ◆组织结构扁平化 ◆组织结构的柔性化
◆ 组织结构的分立化 ◆ 组织结构的网络化
组织结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职能结构
没有重复活动 职能优异
狭隘、不全面 反应缓慢 不注重客户
项目结构 矩阵结构
分权优势:充分调动积极性;准对市场 变化的迅速反应;人员间学习交流。
影响因素:技术变化程度、市场环境、 创新人员素质、创新企业规模。
典型技术创新组织形式
1、内企业与内企业家: 企业允许员工 在一定限度时间脱离本岗工作从事技术 创新,创新风险收益均在企业内。
是一种非正式的组织形式,结构简单, 行动灵活。
第五章:组织结构创新
企业组织变革
组织作为一种资源,既是顺应技术变革 的产物,同时也能够极大的促进企业技 术创新。——马歇尔
组织追求内部顺利协调以求得内部严格 控制;而严格控制又会导致组织灵活性 和适应性地下
企业组织变革
组织作为一种资源,既是顺应技术变革 的产物,同时也能够极大的促进企业技 术创新。——马歇尔
1、职能制不能很好适应多种不同类型产 品生产,职能作用弱化;
2、中央集权造成信息交流不畅,效率低 下;
四、事业部制组织
事业部制组织的优缺点:
优点: ☆有利于企业的高层领导层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搞好战略
决策、长远规划和人才的开发;有利于公司协调控制。 ☆事业部相对独立的利润中心或责任中心,有利于事业部之间
的竞争,增强企业的活力;有利于发挥事业部的主观能动性, 增强经营管理的能力。 责任分派和内部激励,通过授权和绩效控制达到效果; ☆这种组织具有稳定性和适应性较强的双重优点。 信息交流:减少层级,提高信息收集处理效率 缺点: ☆总部和事业部机构重叠会造成结构臃肿,提高管理费用,降 低工作效率; ☆事业部之间横向联系差,协调配合难,容易产生本位主义; ☆各事业部往往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企业整体利益,导 致短期行为等。 ☆事业部组织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产品种类较多、各种产品 之间工作差别较大,技术比较复杂和市场广阔多变的企业。 此外:传统组织还有网络组织、多维组织等形式。
能控制资源
成本低效
向客户负责 项目之间缺乏知识信息交流
有效利用资源
双层汇报关系
职能专业知识可供 需要平衡权力
所有项目使用
促进学习、交流知识
沟通良好
注重客户
表7-1
案例:中山大学学生会组织之变
学生会主席
学生会副主席
学生会副主席
学习部
宣传部
文艺部
外联部
体育部
部长1 副部长2 部员3
部长1 副部长2 部员3
商学院主管岗位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资源与岗位效益主管
师资与学术水平主管 学生学习与就业主管
创新课程主管 课题与经费主管
MBA/EMBA主管
三、技术创新组织结构设计
1、是否设立创新组织:
不设立的优势:通过职能分工使得阶段性工作 具有效率;充分理由先有条件设备,节约资源; 创新过程在各部门间的积累和扩散。 协调成本 高
部长1 副部长2 部员3
部长1 副部长2 部员3
部长1 副部长2 部员3
办公室
部长1 副部长2 部员3
案例:中山大学学生会组织之变
学生会主席
迎新
运动会
读书节
学习交流会 商业节
元旦晚会
……
……
……
……
……
……
,“它使我们的管理更加高效,使所有人都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能力—— 不仅仅是与自己所属部门相关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跨越部门界限,融会贯通、 兼容并包的能力。PM制的出现有利于一个组织同时举办多项活动,这也有助于 丰富我们的生活。”
企业家创新的动机和激励:职位提升、 经济收益、成就感等;
2、技术小组:创新规模较大、任务繁重 的创新需要更大范围的技术组织;创新 小组可以为常设也可为临时组织;
创新小组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充分授权
组织追求内部顺利协调以求得内部严格 控制;而严格控制又会导致组织灵活性 和适应性低下
企业的主要组织结构形式
一、直线制组织
直线制组织的优点: ★ 机构简单,指挥统一; ★ 上传下达迅速,工作效率高,解决问题快; ★ 垂直联系,责任明确。 局限性:只适用于小型企业,规模大或者管理工作比较复杂 就不适宜采用。
三、直线职能制组织(又称为直线参谋制组织)
直线职能指组织的优缺点:
◆优点:继承了直线制组织和职能制组织两者的优点,既可以统一指挥,
又存在管理的职能分工;
◆缺点:下级缺乏自主权;职能部门间联系较差;信息传递的路线太长等。
四、事业部制
背景:企业规模扩张、产品种类使得原 来职能制不能很好适应环境要求。
五、矩阵制组织
优矩点阵:制组织的优缺点: ◆ 打破了单向领导,加强了管理部门间的联系和配合,
有利于信息沟通和共同决策,提高工作的效率; ◆ 把不同的专业人员组织在一起,有利于激发人们的
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 把完成任务所需的各种专业知识和经验集中在一起,
提高了管理组织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缺点: ◆ 双重领导,难免发生矛盾,也不易分清责任; ◆ 组织成员不是固定的,易产生临时的观念,对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