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噪声监测报告

合集下载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实验报告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实验报告
1、等效声级总平均值为58.21,在一类标准与二类标
准之间,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 区域;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我们所测地点应属于1类标准,实际监测结果比标 准偏大。
2、5:30-6:30这一时间段操场晨练的人多,所以操场 在这一时间段生级最大;8:30-9:30这一时间段是早 课高峰期,教学区声级比较大;11:30-12:30是午餐 高峰期,食堂的声级较大;14:30-15:30是下午上 课时间,教学区声级又增大;17:30-18:30下课下班 时间,北门、西门的声级最大;21:30-22:30,是休闲 时间,勤人湖等监测点声级最大。
噪声监测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1993-12-06
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
见下表:
XX大学属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
区的域区功能域划分,适用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
适 用 范围
标准》GB30适9用6于-9疗3养中区、的高级1别类墅标区、准高级, 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
采用定点测量方法对XX校 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能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区河进航道行两噪侧区声域监。穿测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
侧区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行该类标准。
测量仪器
AWA6270+型噪声分析仪: IEC61672-2002 1级
声级计的操作:
(1)距地面垂直距离大于1.2, 在一米内无反射面。 (2)手持噪声仪,应使人体与传 声器距离0.5米以上。 (3)测量时噪声仪距任意建筑 物不得小于1 m。
• 布点方法: • 本次噪声监测所采用的方法是功能区布

校园噪声环境的监测实验结果

校园噪声环境的监测实验结果

校园噪声环境的监测实验结果校园噪声环境的监测实验结果1. 引言校园噪声是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对校园噪声环境进行准确监测和评估,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并整理总结了实验结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的方法与过程,并分享我们的观点和理解。

2. 方法我们在一所高中的校园内选择了多个监测点,并利用专业的噪声监测仪器进行了连续24小时的监测。

具体的监测点包括教室、图书馆、食堂、体育场等。

我们选取了不同的时间段进行监测,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3. 结果与分析3.1 教室噪声环境在不同教室进行的监测中,我们发现噪声水平普遍较高,并且存在着某些特定时段的噪声峰值。

这主要是由于学生们的交谈声、课堂讲解声以及移动椅子等引起的。

我们还发现空调等设备的噪声也对教室噪声环境有一定影响。

3.2 图书馆噪声环境我们发现图书馆的噪声环境相对较低,但仍存在一些噪声来源。

一些学生在图书馆内讨论或使用手机时发出的声音,以及书籍移动和翻阅时产生的噪音。

这些噪声对于需要安静学习和阅读的人来说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困扰。

3.3 食堂噪声环境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食堂是校园噪声环境中的主要源头之一。

在繁忙的用餐时间,人声喧哗和餐具碰撞声不断。

对食堂进行噪声控制是改善校园噪声环境的重要一环。

3.4 体育场噪声环境在体育场进行的监测中,我们观察到了噪声水平的显著增加。

观众们的欢呼声、音乐声以及比赛过程中的起哄声都是体育场噪声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然而,我们也发现一些噪声超出了安全范围,这对听力健康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

4. 总结和回顾校园噪声环境在我们的实验中展现出了多样化和复杂性。

教室、图书馆、食堂和体育场等不同场所的噪声来源有所不同,但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校园噪声的控制与管理应成为学校管理者和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们深入了解了校园噪声环境的监测实验结果,并从中获得了以下观点和理解:- 学生的学习环境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特别是教室和图书馆等需要安静环境的地方。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报告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报告

校园周边环境噪声污染源调查报告班级:日期:1.调查目的噪声监测作为环境监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和环境保护行业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是每一位环境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的必修课。

一方面,它作为环境学科中专业课的基础课,另一方面它又是培养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课程。

由于噪声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生产过程,一般情况下它并不致命,且与声源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噪声源分布很广,很难集中处理。

由于噪声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且能够直接感受到它的干扰,不像物质污染那样只有产生后果才能受到重视,所以噪声往往是受到抱怨和控告最多的污染。

为了便于系统的掌握噪声的相关理论,文中主要介绍了噪声的含义、来源、危害、度量及相关计算、监测方法、标准及评价。

噪声的度量、噪声评价量的正确选择、监测方法和标准是评价和控制噪声污染的基础,应很好掌握。

环境噪声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休息。

学校是噪声的敏感区,噪声的增加对教学的影响是明显的。

首先是对学生的影响,频繁出现的噪声会打断学生的听课和思考。

其次教师则需放大嗓门,长此连续下去,教师不堪重负。

再则,若教师为保证较长教学需要而保护嗓子,很多学生则听不清,影响了教学效果。

据调查,有的学生将“听不清”、“睡眠不好”作为不上课的理由。

所以有必要学校周边的噪声环境进行彻底的检测和评估,以保证教学楼、宿舍楼有很好的学习氛围和休息环境。

2.调查时间测量时间为昼间(7:30—22:00)。

昼间的规定时间内测得的等效声级分别称为昼间等效声级。

3.调查范围由于学校周围主要是交通噪声的影响,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附录B《声环境功能区监测方法》中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布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地环境进行调整选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点。

由于仪器数量的限制整个航空港校区共分为三个点。

3.1布点图3.2分工4.调查方法本次实习采用仪器为HS5618型积分声级计。

由于仪器数量的限制,测量从7:30开始,100分钟为一个时间段,中间20分钟休息及调整仪器准备下一组的测量,全天共测量6组数据。

校园噪音调查报告

校园噪音调查报告

校园噪音调查报告校园噪音调查报告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校园噪音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校园噪音调查报告1有了声音,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有了它,我们才能相互沟通,相互交流。

但是,如果音量过大,就会成为了噪音,它轻则妨碍休息,影响学习,使人烦躁,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听力损害。

消除噪音污染已经成了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

那么,在我们实验二小美丽的校园里是否存在噪音现象呢?如果存在,达到了什么程度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展开了实地调查。

一、调查地点一楼门厅、教室、校园门口为固定地点,其他随机抽取。

二、调查方法使用分级估测法。

一级:感觉舒适;二级:焦虑烦躁;三级:耳朵发痒;四级:耳朵疼痛。

三、现场调查采集的数据调查一:1、早自习扫地声、读书声(一级:感觉比较舒适。

)2、上午课间跑步声、叫喊声(二级:有点焦虑烦躁。

)3、下午课间吵闹声、吆喝声(三级:耳朵开始发痒)调查二:本班教室采集日期:#1、早自习同学们的说话读书声(一级:感觉舒适。

)2、上午课间吆喝声 (二级:焦虑烦躁。

)3、下午课间吵闹声 (三级:耳朵有点发痒。

)地点三:校园门口采集日期:#1、早上过往车辆声 (四级:耳朵疼痛。

)2、中午间过往车辆声 (三级:耳朵有点发痒。

)3、放学后过往车辆声 (三级:耳朵发痒。

)四、调查结果1、我发现在一楼门厅的楼梯旁边,有二、三、四年级同学在下课时间跑下楼梯,蜂拥而下,声音越来越响,影响了一年级同学的休息。

在体育活动时,有些同学在一年级教室的外侧蹦跳玩耍,发出的噪音影响了一年级师生的正常上课。

2、另外,我还发现我们学校的音乐楼与综合楼的教室离得太近了。

在上课时间,刺耳的吹竖笛的声音影响了整个五年级同学的课堂学习。

3、同时,我听到我们下课的音乐铃声不是很舒缓,而且响得非常突然,有的时候声音开得特别大。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报告

校园环境噪声监测报告

校园周边环境噪声污染源调查报告序号姓名学号调查中负责的主要工作自评分老师评定班级:日期:1.调查目的噪声监测作为环境监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和环境保护行业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是每一位环境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的必修课。

一方面,它作为环境学科中专业课的基础课,另一方面它又是培养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课程。

由于噪声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生产过程,一般情况下它并不致命,且与声源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噪声源分布很广,很难集中处理。

由于噪声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且能够直接感受到它的干扰,不像物质污染那样只有产生后果才能受到重视,所以噪声往往是受到抱怨和控告最多的污染。

为了便于系统的掌握噪声的相关理论,文中主要介绍了噪声的含义、来源、危害、度量及相关计算、监测方法、标准及评价。

噪声的度量、噪声评价量的正确选择、监测方法和标准是评价和控制噪声污染的基础,应很好掌握。

环境噪声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休息。

学校是噪声的敏感区,噪声的增加对教学的影响是明显的。

首先是对学生的影响,频繁出现的噪声会打断学生的听课和思考。

其次教师则需放大嗓门,长此连续下去,教师不堪重负。

再则,若教师为保证较长教学需要而保护嗓子,很多学生则听不清,影响了教学效果。

据调查,有的学生将“听不清”、“睡眠不好”作为不上课的理由。

所以有必要学校周边的噪声环境进行彻底的检测和评估,以保证教学楼、宿舍楼有很好的学习氛围和休息环境。

2.调查时间测量时间为昼间(7:30—22:00)。

昼间的规定时间内测得的等效声级分别称为昼间等效声级。

3.调查范围由于学校周围主要是交通噪声的影响,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附录B《声环境功能区监测方法》中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布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地环境进行调整选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点。

由于仪器数量的限制整个航空港校区共分为三个点。

3.1布点图3.2分工点号1号2号3号4号负责人廖小华娄刚强曹怡熊倩李杨敏刘泽君肖凡廖小华4.调查方法本次实习采用仪器为HS5618型积分声级计。

校园噪音调查报告

校园噪音调查报告
日期:
校园噪音调查报告
汇报人:
目 录
• 引言 • 校园噪音来源及影响 • 噪音对校园环境的影响 • 校园噪音管理现状及问题 • 校园噪音治理建议及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噪音对校园环境的影响
影响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身心健康
01
过度的噪音可以导致疲劳、头痛、听力受损等问题,干扰学习
和工作。
降低校园整体生活质量
02
噪音污染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心情和休息,导致工作
效率和学习成绩下降。
对校园安全的影响
03
某些高强度噪音可能掩盖其他重要声音,如火灾警报或紧急疏
散信号,对校园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调查目的和意义
评估校园噪音污染的 程度和影响范围。
为制定有效的噪音控 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提升校园环境质量 。
了解学生和教职员工 对噪音问题的看法和 建议。
02
校园噪音来源及影响
交通噪音
机动车噪音
校园周边机动车的行驶和停放产生的噪音是主要噪音源之一 。
公共交通噪音
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进站、离站以及运行过程中 产生的噪音也影响了校园的安静。
建筑工地噪音
施工设备噪音
建筑工地使用的各种施工设备,如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等产生的噪音对校园 产生了影响。
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预测
01
02
03
政策制定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建议学校制定更加严格的 噪音控制政策,以减少噪 音对学生的影响。
技术升级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可 以采用更加先进的噪音监 测和控制系统,以实现更 加精准的噪音治理。
社区参与
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提 高师生和社区居民的噪音 意识和环保意识,共同打 造安静和谐的校园环境。

校园噪声污染调查报告

校园噪声污染调查报告
在建筑设计中,应注重采用隔声、吸声等降 噪技术和材料,提高建筑隔声性能,减少室
内噪声干扰。
推广绿色出行和公共交通优先政策
倡导绿色出行
鼓励学生和教职工采用步行、自行车等绿色 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的使用,从而降低交 通噪声。
优化公共交通网络
通过优化公共交通网络,提高公共交通的覆 盖率和便捷性,吸引更多人选择公共交通出 行,降低个体交通工具的使用率。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对噪声污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对校园内建筑进行隔音改造,提高建筑隔音效果,减少室内噪声干 扰。
建立校园噪声监测系统,定期对校园内外的噪声进行监测 和评估,确保治理效果持续有效。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
校园噪声污染调查报告2020.pdf
参考文献二
校园噪声污染治理方案.docx
参考文献三
环境保护法相关规定.pdf
THANKS
感谢观看
研究目的和意义
了解校园内噪声污染 的现状及影响。
为制定有效的噪声污 染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
分析噪声污染的主要 来源及成因。
研究范围和方法
研究范围
选取某市几所不同类型的中小学进行调查, 包括城市和农村学校。
数据采集
使用噪声测量仪器对校园内外的噪声进行测 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研究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等 多种方法相结合。
影响师生的学习和工作
过高的噪声会干扰师生的注意力,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损害健康
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听力损失等健康问题 的风险。
降低生活质量
噪声会影响师生的情绪和睡眠质量,从而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
03பைடு நூலகம்

校园噪音调查报告

校园噪音调查报告
详细描述
在进行校园噪音调查时,发现教学设施噪音主要来自于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可能会产生 一些噪音,对其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03
噪音影响评估
对学习的影响
01
02
03
注意力分散
噪音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 力,导致学习效率降低。
听力损伤
针对校园内不同区域和学生活动,制定 相应的噪音管理规定,明确噪音标准和
处罚措施。
实施噪音监测与评估
建立校园噪音监测系统,定期对校园 各区域进行噪音评估,及时发现和解
决噪音问题。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学生们的噪 音意识和环保意识,倡导文明、安静 的校园环境。
优化校园规划
在校园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 噪音因素,合理布局建筑和设施,降 低噪音对教学和生活的影响。
长时间暴露于噪音中可能 对学生的听力造成不可逆 的损伤。
情绪波动
噪音还可能引发学生的焦 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影 响学习效果。
对生活的影响
睡眠质量下降
噪音会影响学生的睡眠质 量,导致白天疲劳和精神 状态不佳。
生活品质降低
持续的噪音干扰会降低学 生的生活品质,影响其日 常活动和休息。
人际关系紧张
噪音可能引发学生之间的 矛盾和冲突,影响人际关 系的和谐。
详细描述
在进行校园噪音调查时,发现娱乐活动噪音主要来自于校园内的体育场、音乐厅、学生活动中心等场 所。学生在这些场所进行体育比赛、音乐演出等活动时,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对周边居民和学校 师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教学设施噪音
总结词
教学设施噪音是指由学校内部各种设施产生的噪音,其特点是声音强度较小、 持续时间短,但频繁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校园周边环境噪声污染源调查报告班级:日期:噪声监测作为环境监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和环境保护行业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是每一位环境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的必修课。

一方面,它作为环境学科中专业课的基础课,另一方面它又是培养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课程。

由于噪声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生产过程,一般情况下它并不致命,且与声源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噪声源分布很广,很难集中处理。

由于噪声渗透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且能够直接感受到它的干扰,不像物质污染那样只有产生后果才能受到重视,所以噪声往往是受到抱怨和控告最多的污染。

为了便于系统的掌握噪声的相关理论,文中主要介绍了噪声的含义、来源、危害、度量及相关计算、监测方法、标准及评价。

噪声的度量、噪声评价量的正确选择、监测方法和标准是评价和控制噪声污染的基础,应很好掌握。

环境噪声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休息。

学校是噪声的敏感区,噪声的增加对教学的影响是明显的。

首先是对学生的影响,频繁出现的噪声会打断学生的听课和思考。

其次教师则需放大嗓门,长此连续下去,教师不堪重负。

再则,若教师为保证较长教学需要而保护嗓子,很多学生则听不清,影响了教学效果。

据调查,有的学生将“听不清”、“睡眠不好”作为不上课的理由。

所以有必要学校周边的噪声环境进行彻底的检测和评估,以保证教学楼、宿舍楼有很好的学习氛围和休息环境。

测量时间为昼间(7:30—22:00)。

昼间的规定时间内测得的等效声级分别称为昼间等效声级。

3.调查范围由于学校周围主要是交通噪声的影响,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附录B《声环境功能区监测方法》中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布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地环境进行调整选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点。

由于仪器数量的限制整个航空港校区共分为三个点。

3.1布点图3.2分工4.调查方法本次实习采用仪器为HS5618型积分声级计。

由于仪器数量的限制,测量从7:30开始,100分钟为一个时间段,中间20分钟休息及调整仪器准备下一组的测量,全天共测量6组数据。

测量时的天气为微风,晴,符合测量的气象条件。

测量时仪器特性为“快”响应,仪器手持并离地面不小于1.2m,离任何反射面距离不小于1m,与操作者距离不小于0.5m。

采样时间间隔不大于1s,每100分钟为一个时间段,一分钟记录一个瞬时声级值,并记录该时间段内的L eq、L max。

数据处理方面全组讨论分析需处理的项目各负责人处理各自数据并编写报告,最后全组综合数据整理并提交总报告。

5.调查结果与分析(一)1号点分析布点位置:行政楼与五教外学府路二段布点原因:道路旁边有第五教学楼和行政办公楼,实验楼里有学生上课,办公楼长期有人办公,都需要安静的环境。

数据分析:1.一号点7:30—9:10数据变化如下所示Leq L max L10L50L90标准差57.3 95.0 66.0 56.2 50.0 6.73总体呈先变大后变小趋势,原因是对面有公交车站,所测时间段上下车人数较多,为人流高峰期。

有标准差=6.73得,此段时间变化较大,最大值Lmax=95.0dB(A),汽车鸣笛所致。

Leq=57.3dB(A)>55dB(A)(I类功能区昼间限制)L10>55dB(A),L50<55dB(A),说明此段时间由于人流量和车流量的增大造成了轻微的噪声污染。

由上图可看到有几个突变点,产生的原因有路人高声交谈,车辆(自行车和各种机动车)的通过。

Leq L max L10L50L90标准差56.8 87.2 63.1 55.5 49.3 5.39此段时间整体上有较多的起伏但都围绕某一值变化总体在45-70dB变化,标准差=5.39.Lmax=87.2dB(A)由路人大声交谈和车辆通过所致,Leq=56.8dB(A)>55dB(A)L10>55dB(A),L50<55dB(A),总体有微弱的污染。

Leq L max L10L50L90标准差56.4 82.3 62.1 54.6 48.1 5.58由上图可得出在60分之后有比较大的起伏,原因是此时正是上课高峰期,人流量大,标准差=5.58,说明此段时间内噪声起伏量较(A),L10>55dB>L50说明此段时间噪声已经造成了微弱的影响。

各突变点是上课时高声交谈和骑车所引起的。

4.一号点16:00—17:40数据如下Leq L max L10L50L90标准差59.0 86.0 65.7 57.9 50.1 5.87此段时间先是较大中间有一段时间分贝较低然后又上升,原因是下班、下课时期,是人流高峰期,又遇到过往车辆较多。

总体上在50--70dB间变化,标准差=5.87,说明此段时间内有较小变化,Lmax=86.0,汽车鸣笛所致。

Leq=59.0>55dB(A), L50>55dB>L90,说明此段时间内噪声所造成的污染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

起伏点为路人交谈及车辆经过引起。

5.Leq变化如下所示Leq先变大后变小,说明噪声在上午时段有最大,对周围环境影响最大。

之后又大幅下降。

(二)2号点分析布点位置:将2号点布在一教与二教旁停车场外,网球旁边。

原因:1.位于网球场附近;2.主要测关于教学区。

数据分析:1.二号点9:10-10:50噪声测量数据变化如下:eq标准差为4.56,较小。

由此得出此段时间噪声变化不是很大,且大体在50-60分贝内浮动。

最大值91.9分贝可能原因是一辆垃圾车经过。

2.二号点11:00—12:40噪声测量数据变化如下:分析:L eq=67.9≥55.2,已超过规定限值,不达标。

标准差为6.03,比较大,说明此时间段内的声音变化较大。

由L50为64.2可知,声值大体在60-70范围内浮动,声音较大。

声音波动较大的在11:40-12:10,人流量较大,距离车站较近且车辆多,声音较杂。

3.二号点12:50—14:20噪声测量数据变化如下:分析:L eq=63.4≥55.2,已超过规定限值,不达标。

由标准差为6.49,较大,此时间段内声音变化较大。

由上图标可知,有50%的声音分贝大于61.8.在12:40-1:30声音稳定,变化小大体在60分贝左右,原因大家中午休息。

4.二号点14:50—16:20噪声测量数据变化如下:Leq L max L10L50L90标准差56.3 89.9 57 51.3 47.8 3.71分析:L eq=56.3≥55.2,已超过规定限值,不达标。

此组数据标准差为3.71,较小,在此时间段内声音变化稳定,且大体在50-60内变化,但总体数据有变大的趋势。

5.L eq变化如下由上图可得出在第二段和五六段时间时有较大值,原因是此时吃饭的人比较多,而且整天的值都大于I类功能区的限值,说明此点处噪声比较大。

(三)3号点分析监测点选取:此点位于宿舍楼外面,是学生休息的重要场所。

数据分析评价:一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

14:25-16:05数据102030405060701713192531374349556167737985919713坐标轴标题系列31.三号点9:10—10:50数据本时段Leq=59.1dB,Lmax=101.8dB,L10=60.8dB,L50=52.7 dB,L90=48.0dB。

Lmax由汽车鸣笛声产生。

由以上表格可知噪声值集中在45-60dB,噪声峰值由过往车辆发动机噪声及鸣笛声产生。

这段时间为学习时间。

同学们们主要在教室内学习。

2.三号点10:55—12:35数据记录如下:本时段Leq=58.2 dB,Lmax=88.3 dB,L10=62.5 dB,L50=56.2 dB,L90=50.2 dB。

Lmax由汽车鸣笛声产生。

由以上表格可知噪声值集中在50-60dB,所以噪声峰值由过往车辆发动机噪声及鸣笛声产生。

3.三号点14:25—16:05数据:本时段Leq=57.8dB, Lmax=92.0dB(A),L10=60.6dB, L50=54.5dB, L90=48.9 dB。

Lmax由汽车鸣笛声产生。

由以上表格可知噪声值集中在50-60dB,来往车辆还是噪声的主要来源。

4.三号点16:10—17:50数据:本时段Leq=60.3dB,Lmax=100.7dB,L10=64.0dB,L50=56.7 dB,L90=50.3 dB。

Lmax由汽车鸣笛声产生。

由以上表格可知噪声值集中在50-60dB,本时段同学们陆续离开教学楼,食堂噪声及过往车辆为噪声主要来源。

5.总体评估Leq>55dB,而一类标准为昼间小于等于55 dB,夜间小于等于45 dB教三楼环境不符合1类标准。

本处噪声主要来源于过往车辆发动机声音、鸣笛声音、来往进出人群交谈声。

(四)4号点分析布点位置:校医院门口布点原因:医院作为噪声敏感点,需要重点关注。

数据分析:1.四号点9:10--10:50数据变化如下所示相关数据分析: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L eq=48.8≤50,已达到0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标准。

最大值L max=71.1dB(A)来源于靠声级计较近处同学的声音。

由上面的分布曲线及数据知,噪声波动稍大,偶尔行人的过往所导致。

2.四号点10:55--12:35数据变化如下所示相关数据分析: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L eq=49.3≤50,已达到0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标准。

由于监测点离小路较近,且此时段行人较多,故行人路过的声音对Leq值贡献最大;最大值L max=74dB(A)来源于路人高跟鞋敲打地面所发出的声音。

由上面的分布曲线及数据知,噪声波动稍大,,主要由路过行人及车辆产生。

3.四号点12:40--14:20数据变化如下所示相关数据分析: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L eq=49.4≤50,已达到0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标准。

此时段行人路过对Leq值贡献最大;最大值L max=73.2dB(A)是由路人的交谈而造成。

较多的路人经过时对测量值造成影响,故波动较大。

4.四号点14:25--16:05数据变化如下所示相关数据分析: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L eq=50≤50,达到0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标准。

由于此时段经过监测点旁小路人流增多,故行人路过所造成的影响对Leq值贡献最大;最大值L max=75.3dB(A)来源于由于路人对测量仪器的好奇心而近距离观察造成。

由上面的分布曲线及数据知,噪声波动并不大,但普遍测量数值偏高,是因为人流量增多而造成。

5. 整个测量时间的4个L eq值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从上面曲线可以看出,4个时间段噪声曲线呈抛物线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