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评课
统编一年级下册《一分钟》评课稿

统编一年级下册《一分钟》评课稿老师执教的《一分钟》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呈现出以下亮点:1、强化语言运用。
一是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字词教学。
既有读一读、演一演,做一做;又有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
“钟”字教学设计精巧:结合图片认识不同种类的钟,进而感知古时钟的材质,了解“钟”的形声构字特点,最后指导书写。
二是注重语言积累。
如说一说像“等啊等”这样的词语,给“刚想”换个词等。
三是加强说活训练。
如教“叹气”时,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叹气的事,用“你们有过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吗?”来深入体会元元的心情。
四是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而且形式多样。
2、发展思维能力。
老师巧用课后习题,把“要是……就……”这一思维训练题,分解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时在前面增加“因为……所以……”的训练。
如:“因为元元没有及时通过十字路口,所以(他没有赶上公共汽车)。
要是及时通过十字路口,就能(赶上公共汽车)。
”这一看似不经意的改变,实则匠心独运。
既降低了学生思考的难度,又让学生真正弄懂了为什么多睡了一分钟,竟然迟到二十分钟这一思维难点。
而且“因为……所以……”是顺向思考,“要是……就……”则是逆向思维。
这样强化了事件的关联,体现了思维的层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提升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3、提升审美创造。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按行文顺序,梳理出文中一条暗线,那就是元元心情的变化:从晚起后的着急,迟到后的后悔,到老师提醒后的羞愧。
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获得情感体验,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但是,这种体验是在负面的事件中获得的。
如果老师能够引导学生抓住晚起后的元元“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中的“很快”和“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中的“跑去”,以及公共汽车等不来后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走”,这些具有正能量的细节中感受元元的上进。
学生的体验会更丰富,认知会更准确,能够客观、辩证的去看待人和事。
这样或许就会更加完美。
小学二年级语文公开课《一分钟》优秀评课稿.doc

小学二年级语文公开课《一分钟》优秀评课稿小学二年级语文公开课《一分钟》优秀评课稿材料我校易雪英老师年月日执教语文人教版第三册课文《一分钟》。
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内容较为通俗。
主人公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却是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地等待和不停地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
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
听了易老师的课,我受益非浅。
感到听易老师上课是一种享受,犹如在欣赏佳作。
她能使人为之一振,倍受启发。
易老师能根据低年级的教学重点组织教学,通过指导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和引导学生识字。
使学生在读中识字,在游戏中巩固识字,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的,课堂上只有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易老师的开课就做得非常棒。
她通过设计;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我和数学老师(陈老师)吵架了,你们想知道原因吗?那是因为我做数学计算题一=陈老师说我做错了,我不服,你们能给我评评理吗?你们想知道一=的原因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课,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易老师的用意是让学生通过读书就能很快地知道元元因为多睡一分钟而迟到分钟的事。
易老师的开课就像一把锤子,敲在了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提升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既是课堂的组织者,也是引导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易老师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首先是注重读的方法指导,提示学生怎样才能很快地读通课文?然后和和学生一起小结学习方法: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读‘苹果’上的生字宝宝,也可以问问旁边的同学,这样就可以很快地把课文读通读顺了。
接着,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书,学生有的四人一起读,有的四人轮着读,不一会儿,教室里书声朗朗。
部编版一年下册《一分钟》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部编版一年下册《一分钟》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1.随着悠扬的音乐声,大屏幕上出现了这样一幅小狗图片,旁边出现一行字:“欢迎小朋友们来上课”。
幽默风趣的课前谈话,让学生放松了心情,为上课做好了准备。
第一课时师:同学门,昨天,我和你们的数学老师吵架了!生:(吃惊地)为什么?师:我做了一道数学题,可是你们的数学老师说我做得不对,我就偏说我的对!于是我们就争吵起来了。
现在请小朋友们给评评理。
请看黑板。
(板书:一=20)我的这道数学题对不对呀?生:(异口同声)不对!(笑声)师:啊?那谁能说说,为什么不对?生:一很小,20很多。
生:因为一里面只有一个1,20里面有二十个1,所以一不能等于20。
师:哈,好像绕口令!能用上“因为、所以”讲明理由,不简单!生:因为老师写的两个数字不一样,左边是语文的一,右边是数学的20,所以不对。
师:你发现了左边是汉字的一,右边是阿拉伯数字的20。
好厉害的小朋友!(笑声)师:大家都认为老师写的是错误的。
难道就没有一个同学认为是对的吗?(几个同学举手又放下)师:有几个同学拿不定主意。
这样吧,请大家现在开始读课文,多读几遍,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多小朋友认为“一等于20”是正确的!不过,大家读书的时候,老师要看谁读书的姿势最端正,要听谁读书的声音最甜美!开始读书吧!(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辅导)[评:导入很巧妙。
妙在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读书成为一种需要。
]师:好了,大家都读完两遍了,有的同学读完三遍了。
现在,认为一等于20的同学请举手。
(绝大多数学生举手)这么多同学举手啊!看来小朋友们很会读书,很会动脑筋!那现在谁能告诉大家,这里的“一”指的是什么?(生纷纷举手)师:来,一起说——生:一分钟!师:哎呀,真聪明!(板书:分钟)这个20就是——生:(整齐响亮地)20分钟!师:(板书“分钟”,构成:一分钟=20分钟)对,就是20分钟。
请注意老师写字,希望大家和老师一起写。
(师在“一分钟”上面板书“多睡”,学生跟着写。
轻松地教,快乐地学——《一分钟》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轻松地教,快乐地学——《一分钟》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引言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和改变。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创新的教学方式成为了当务之急。
《一分钟》课堂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快捷的节奏,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
本文将通过详细记录教学实录及评析的方式,探讨《一分钟》课堂教学法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以及应用该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一、教学实录1.1 课堂背景时间:2022年5月10日上午10点地点:XX中学301教室人物:教师(T),学生A、B、C1.2 教学目标•熟练运用数学公式进行简单运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1.3 教学内容教师将通过《一分钟》课堂教学法,教授学生们如何快速计算数学公式。
1.4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1.教师向学生们介绍《一分钟》课堂教学法的背景和意义。
2.教师以简单的数学公式为例,演示如何利用《一分钟》课堂教学法进行快速计算。
3.学生们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演示。
4.教师逐个点评每组的演示结果,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5.学生们进行个人练习,教师辅助答疑。
6.课堂总结和展望。
教学示例:T: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叫做《一分钟》课堂教学法。
你知道这种方法的意义吗?A: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学习和记忆知识。
T: 很好!今天我们以简单的数学公式为例,来演示一下如何运用《一分钟》课堂教学法进行快速计算。
请看下面的例子:T: (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 2 + 3 = ?A: 5!T: 对!很快吧?我们叫这种方法为“魔法计算法”,你们喜欢吗?B: 喜欢!T: 那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子:4 x 5 = ?C: 20!T: 太棒了!现在,我将分你们为几个小组,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演示。
注意,时间只有一分钟哦!(A、B、C分成三组,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演示)T: (逐一点评每组的演示结果)不错,但还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鲁教版二年级语文评课稿一分钟

今天有幸聆听了某老师带来的《一分钟》展示课。
1、某老师能根据低年级的教学重点组织教学,通过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
提出朗读课文的三大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朗读习惯。
2 、整堂课中某老师始终是亲切的学生交谈,在教学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读书,鼓励学生发言,对学生的发言总是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如“你读的真棒!”“别
紧张,再想想”“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等等,使课堂充满了人文光怀:同时也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3、为了表达“多元智能”的课堂教学特色,某老师设计了“演一演”的游戏环节,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游戏中更加了解了主人公元元当时的复杂心情。
但是由于时间原因该环节并没有完全开展,只有一位同学上台表演,相信如果全班积极参加那么课堂效果一定会更出彩。
4、某老师对于本班的教学常规培养的非常好,整堂课学生都是坐得端端正正
认真的聆听,是老师的教学可以有序的进行。
听了某老师的这一堂课我收获了许多的教学经验,充分的了解了自己的缺乏,知道自己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这一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她的课品如人品,她的课并不是做秀,也没卖弄,让人所能感受到的是他们对教育深深的挚爱和对学生真诚的关爱!我也要为能成为一位这样的老师而努力!。
一分钟第二课时评课优缺点

一分钟第二课时评课优缺点
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
把握重点,突出难点。
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和谐互动。
教态亲切仪表端庄举止自然。
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尊重学生,对学生有耐心。
教师的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教学效果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
学生思维活跃,信息交流畅通;学生会学,课堂气氛好。
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逻辑性较强,教学思路严谨,作为一名新教师来说教学基本功较扎实。
建议:
1、可以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讨论,适当控制教学节奏;
2、创设的例可以增加一些难度,更好训练学生的思维;
3、备课要考虑多种因素,上课要灵活。
(遇到实例,可以让学生讨论)。
小学二年级语文公开课《一分钟》优秀评课稿

小学二年级语文公开课《一分钟》优秀评课稿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小学二年级语文公开课《一分钟》优秀评课稿材料我校易雪英老师xxxx年9月24日执教语文人教版第三册课文《一分钟》。
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内容较为通俗。
主人公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却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地等待和不停地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
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
听了易老师的课,我受益非浅。
感到听易老师上课是一种享受,犹如在欣赏佳作。
她能使人为之一振,倍受启发。
易老师能根据低年级的教学重点组织教学,通过指导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和引导学生识字。
使学生在读中识字,在游戏中巩固识字,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的,课堂上只有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易老师的开课就做得非常棒。
她通过设计;“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我和数学老师(陈老师)吵架了,你们想知道原因吗?那是因为我做数学计算题一=20陈老师说我做错了,我不服,你们能给我评评理吗?你们想知道一=20的原因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就会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易老师的用意是让学生通过读书就能很快地知道元元因为多睡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的事。
易老师的开课就像一把锤子,敲在了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提升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成功的一半。
2、教师既是课堂的组织者,也是引导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易老师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首先是注重读的方法指导,提示学生怎样才能很快地读通课文?然后和和学生一起小结学习方法: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读‘苹果’上的生字宝宝,也可以问问旁边的同学,这样就可以很快地把课文读通读顺了。
一分钟教学评语2020

《一分钟》教学反思
前锋学校小学部
语文教师
韩玉娟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元元的孩子,在闹钟响过之后,因为他贪睡一分钟,于是在十字路口遇上了红灯;因为遇上了红灯,延误了时间,于是赶不上汽车,最后只好徒步去学校,结果迟到了20分钟。这篇课文讲的事情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非常好懂,也非常容易理解。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 元元为什么叹气啊?元元几次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你能找到这几句话吗?谁来读一读?
(2) 叹气时他会想些什么?这时他的心情怎么样? (3) 请大家用叹息、后悔的语气来读一读这几句话。
《一分钟》反思
通过《一分钟》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4. 检查第一自然段
师:生字来到句子里,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学生练读
出示第一自然段,自己先读读吧。
指名读
评:这么多的生字都读准了,不简单!
引导想象: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引导加上动作:如果能加上元元的动作,肯定能读得更好。
1.读第二自然段
读正确
师:就因为多睡这一分钟,结果一路上遭遇了两件事。(出示第二自然段)这就是第一件事:错过了绿灯。自己读读,比比谁读得好。(学生练读)
② 读好最后一句 师:现在我们就来读好这一句。
指名读 (嗯,可以得到“☆☆☆”,“☆☆☆☆”) 师范读 (体会加上叹气的妙处) 学习叹口气后的读法(可以☆☆☆☆☆)
小结:读课文,就是要这样,先读正确,再读出人物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分钟》评课稿
《一分钟》。
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内容较为通俗。
主人公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却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地等待和不停地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
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
听了赵老师的课,我受益非浅。
感到听赵老师上课是一种享受,犹如在欣赏佳作。
她能使人为之一振,倍受启发。
赵老师能根据低年级的教学重点组织教学,通过指导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和引导学生识字。
使学生在读中识字,在游戏中巩固识字,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的,课堂上只有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赵老师的开课就做得非常棒。
她通过巧妙地设计课件,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验一分钟的价值,导入课文,赵老师的用意是让学生通过读书就能很快地知道元元因为多睡一分钟而迟到20分钟的事。
赵老师的开课就像一把锤子,敲在了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提升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成功的一半。
二、教师既是课堂的组织者,也是引导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赵老师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首先是注重读的方法指导,提示学生怎样才能很快地读通课文?然后和和学生一起小结学习方法: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读‘苹果’上的生字宝宝,也可以问问旁边的同学,这样就可以很快地把课文读通读顺了。
接着,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书,学生有的四人一起读,有的四人轮着读,不一会儿,教室里书声朗朗。
赵老师在检查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的环节上做得也很到位。
例如:让学生读完第一段后,她肯定地说,你们非常能干,已经能够把这段读通了,老师给你们打A,看看你们读第二段能不能得到A+。
学生听了,读书的劲头更足了,当学生读完第二段时,赵老师又及时评价:“这回你们可以得到A+了,因为你们没有少字或添字,读得不错。
第三段有没有信心拿A++呢?”赵老师就是这样一次次地引导学生读书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读书务必做到正确、流利,‘字字未宜忽’。
首先要读正确,然后才能谈到思考。
语文姓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
”
三、寓识于读,寓教于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学生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
力求读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在生字词的教学中,赵老师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创设了快乐识字。
有在谈话中识字、在朗读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还有自编字谜识字,例如,学习生字“哈”“欠”,作为词语“哈欠”,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演。
这些过程,看似平常,却唤醒了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
把它放到汉字身上,使学生感到汉字就是生活的一个部分,是经常接触到的,是活的、有意义的,是充满感觉的。
赵老师让汉字和词语“活”起来了。
在识字过程中还非常注重正音,尤其是“丁零零”、“哈欠”、“元元”等词语的轻声正音。
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体验到学习生字的无穷乐趣。
四、多元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赵老师上课始终是亲切地和学生交谈,在教学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读书,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对学生的发言总是给予及时的激励与表扬。
如“为你的勇敢鼓掌!”、“你别紧张!”、“陈治军,我真是太佩服你了!你也读出来了。
”等等,使课堂充满了人文关怀;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了学困生的自信心。
这就是赵老师的教学艺术,善于激励,善于唤醒,善于鼓舞。
使她的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口常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