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人教)历史九年级下导学案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无答案)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标导航,引领新知】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和特点。
2.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
3.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刻影响。
4.感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激发学生立志学好科学、报效社会、实现人生志向的理想。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阅读课本,完成问题:一、“电气时代”的到来——第二次工业革命1、背景(了解):2、起止时间:3、主要标志(最显著的成就):4、新型能源: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请在课本上勾画标识清楚)(一)、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1、发明大王---爱迪生:国籍:主要发明:2、电力领域的主要发明:(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内燃机的发明:煤气内燃机-----汽油内燃机-------柴油内燃机国家:发明人:2、新的交通工具:(在课本上标明时间、发明人、国籍)(1)汽车的问世:人物、国籍(2)飞机的发明:人物、国籍(3)以汽油为动力的交通工具有哪些:(4)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人类社会有什么影响?积极:消极:(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发明1、原因: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进步。
2、主要的发明:人物、国籍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尝试思考归纳):1、2、3、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尝试思考归纳):1、2、3、4、【合作探究,感悟新知】【反馈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对当时工业和交通发展起着直接推动作用并仍然影响着当今社会发明创造的是( )A.内燃机的发明B.汽车的问世C.计算机的研制D.蒸汽机的改良2. 1878年美国煤气公司的股票猛跌,煤气灯也随之被淘汰。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蒸汽机的改良B、内燃机的出现C、电的发明和应用D、汽车的应用3.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电的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电力的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化学工业和新材料发展。
【教学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和影响的理解。
一、新课导入今天,我们用电话联络远方的亲朋好友,在电灯下学习,坐汽车去上班,乘飞机出国……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越来越便利。
你知道电灯、汽车和飞机是何时出现的吗?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电的应用1.教师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2.教师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讲授电力发明、发展过程,为学生学习本课积累感性认识,并提问:电力作为一种能源,与蒸汽动力相比,具有哪些优点?电力在生活领域的应用有哪些?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3.让学生阅读第19页的“人物扫描”,了解发明大王爱迪生。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讲故事活动。
“谈谈你所知道的爱迪生”,让学生尽己所知,畅谈爱迪生的感人事迹及其给我们带来的人生启示。
目标导学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教师介绍内燃机的发明,多媒体出示老式汽车的资料图片,第22页“知识拓展”中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T型汽车材料以及汽车发明前欧洲城乡利用马车做交通工具的资料。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无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NO.5一、 目标引航:1、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2、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二、预习重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
难点:垄断组织及垄断组织形成的影响。
三、开始学习:(一) 基础闯关,自主学习学法点拨:阅读教材P18—22,结合导学稿“标语”,把填空的知识点在课本上记录和标注出来。
☆ 第二次工业革命概况☆ 电的应用——动力变革影响:人类社会进入 时代。
【相信我能行1】和蒸汽动力相比,电力有何优点?☆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内燃机的发明(1)1876年,德国人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
(2)1883年,德国工程师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3)几年后,德国工程师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2.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1)背景: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这一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
(2)主要成就:①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制造出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②1913年,美国企业家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
④1903年,美国的制造出飞机。
影响: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1、背景: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2.主要成就领域成就时间发明人国家影响化学工业新方法生产的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成本更低性能更好现代炸药、无烟炸药在和广泛运用新材料现代由此诞生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强国。
(2)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阶段过渡。
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3. 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深遥影响。
二、导学内容:
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3.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深遥影响
三、导学过程:
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电力、石油化工、钢铁、机械制造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推动了工业化经过,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增进了举世贸易和市场的扩大
- 对社会的影响:带来了城市化和工业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 对文化的影响:推动了科技和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
3.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深遥影响
- 提高了生活水平:工业化生产降低了商品价格,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 改变了生活方式:工业化带来了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生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 形成了摩登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摩登社会的基础,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思想和行为
四、导学反思:
通过进修《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不仅了解了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也深刻认识到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深遥影响。
我们应该珍惜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和机遇,同时也要警惕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尽力实现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希望同砚们在进修中能够不息思考和探索,发现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4)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主要成就及其对世界经济、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认识这一时期的重要发明家和发明,以及这一时期科技发展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已有初步的了解。
但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具体内容、发明成果和影响还需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探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主要成就及其对世界经济、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认识这一时期的重要发明家和发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世界经济、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发明家和发明。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影响。
4.图片展示: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和影响。
3.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用于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如电力、内燃机、钢铁、化学工业等领域的突破性发展。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导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成果,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通过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贝多芬等人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单元导读: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学习目标1.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时间、重要标志及影响。
2.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电力方面的重大发明、内燃机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3.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重点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电力方面的重大发明、内燃机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教学难点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课前预习课堂互动探究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在工业革命的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更见证了科技的巨大威力。
请同学们分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工业革命大事记(部分)——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等编写(1)假定在博览会上,参观者要投票选出最具影响力发明奖,你会为材料中哪项发明投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2)根据材料,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特点的变化。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生的变化。
知识结构3参考答案课前预习新动力:电动机、内燃机。
(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促进交通运输领域的变革;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新能源:电力、石油。
(电灯的发明给世界带来了光明)新通信:有线电话、无线电报。
(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新交通:汽车、飞机。
(便利了人们出行,缩短了出行时间,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课堂互动探究探究:(1)【示例一】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理由:“珍妮机”的发明带动英国其他生产部门的机器发明,引发了工业革命;【示例二】1825年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
理由:蒸汽机车把人类带入铁路时代,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示例三】1866年西门子发明自励式直流发电机。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3)

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主要发明及对世界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使学生能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认识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对工业革命有一定的认识。
但第二次工业革命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技术、领域等方面都有所拓展,因此学生需要更深入地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主要发明及影响,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影响。
2.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资料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学参考书。
2.图片、资料等教学素材。
3.课件、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知识,进而引出第二次工业革命。
2.呈现(10分钟)呈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如电灯、电话、汽车、飞机等,以及这些发明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改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配套习题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本课是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中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资本主义世界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隐患的史实。
通过学习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过程及影响,认识到科学家们在发命中所体现的不懈努力的精神,从而树立起为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的理想信念。
教学目标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电力方面的重大发明、内燃机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化学工业和新材料;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了解,使学生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不畏艰难、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爱迪生》教师:1931年10月21日,全美同时熄灯一分钟,是为了纪念三天前去世的伟人----爱迪生! 那天夜晚,连自由女神高举的火把也熄灭了,这一刻美国仿佛又回到过去,这才能感受到爱迪生伟大!大家都知道,爱迪生发明了电灯,那么,爱迪生还发明那些东西呢?与他处于同一时代的发明家还有谁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揭秘电灯的历史吧。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爱迪生和电灯说起,能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快速进入到课堂当中去,从而更好的开展课堂学习。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一、电的应用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含义教师:本节课主要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那么什么是工业革命呢?(多媒体展示材料)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工业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和特点。
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
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刻影响。
感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学习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和影响。
【学习难点】垄断组织及垄断组织形成的影响。
【课前预习】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展开的背景?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
2.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何时开始的?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在哪些国家展开?
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4.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5.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二、电的应用
1.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什么?
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2.电磁感应现象是谁在何时发现的?根据这一现象发明发明了哪些机器?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电动机和发电机。
3.何时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19世纪70年代
4.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出哪些最新成果?
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事物。
他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
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5.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有哪些新发明问世?
发电机、电动机、电焊、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
6.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后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
“电气时代”。
三、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 内燃机的发明
(1)内燃机的发明是哪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的另一重大成就?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2)在内燃机的发明过程中,先后有哪些成果问世?
(1)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
(2)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成汽油内燃机。
(3)德国工程师迪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3)内燃机的发明有什么意义?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这一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
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应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它为动力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陆续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
(1)汽车是何时问世的?发明者是谁?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2)美国企业家福特在何时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有什么意义?
1913年
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价格大幅下降,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
(3)除了汽车外,还出现了哪些以内燃机为动力发明的发明成果?
轮船、飞机、拖拉机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什么工业的产生也是应用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
现代化学工业
2.现代化学工业领域涌现出哪些发明成果?
(1)19 世纪60- 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而且产品成本更低、性能更好。
(2)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实验,发明了现代炸药。
后来他又研制成无烟炸药。
诺贝尔的发明在军事、工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3)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4)1884 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什么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示交流】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互学探究】
1.归纳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三方面成果?
(1)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2)内燃机的发明
(3)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
2.列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涌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及成果
(1)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
(2)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
(3)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成汽油内燃机。
(4)德国工程师迪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5)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6)1913年,美国企业家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7)1867年,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
后来他又研制成无烟炸药。
(8)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
(9)1884 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1)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2)内燃机的发明
(3)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
2.根据提示写出下列科技成果的发明者
(1)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爱迪生(2)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德国人奥托
(3)1883年,研制成汽油内燃机:德国工程师戴姆勒
(4)发明了柴油内燃机:德国工程师迪塞尔
(5)19世纪80年代,制造出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德国人本茨
(6)1913年,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美国企业家福特
(7)1867年,发明了现代炸药,又研制成无烟炸药:瑞典化学家诺贝尔(8)1869年,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美国人海厄特
(9)1884 年,发明了人造纤维:法国人夏尔多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