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管理规范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安全管理制度概述为确保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有效保护信息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本公司特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包括服务提供商和客户。

安全管理安全策略本公司要求所有服务提供商和客户在使用本公司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时,必须遵守公司的安全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保护机密性:避免机密信息泄露,并保护客户数据的机密性。

•保护完整性:确保数据不被篡改,并保护客户数据的完整性。

•保护可用性:确保数据可用,并保证客户对服务的访问可用性。

安全要求本公司要求所有服务提供商和客户在使用本公司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时,必须满足以下安全要求:•系统访问控制:只授权给必要的人员访问系统,确保系统安全。

•数据加密: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数据被窃取、篡改、伪造等。

•日志记录:记录系统的操作行为,确保系统安全性能监控。

•存储备份:备份数据,避免数据丢失。

安全控制本公司要求所有服务提供商和客户在使用本公司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时,必须实施以下安全措施:•网络段隔离:根据风险评估,将不同的网络隔离,防止攻击扩散和传播。

•系统审计:对系统进行定期审计,确保系统安全。

•安全审计:对系统进行定期安全审计,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并及时解决。

•威胁和漏洞分析:对威胁和漏洞进行分析,及时更新措施,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安全评估本公司会定期对外包服务提供商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估,确保外包服务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安全培训本公司要求所有服务提供商和客户在使用本公司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时,必须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了解本公司的安全政策和安全管理制度。

操作流程系统访问控制系统管理员根据权限设定用户和用户组,为用户授权并配置所需权限。

用户登录系统后,只能访问与其权限相对应的系统资源和数据。

数据加密所有的数据传输都必须采用加密协议,包括但不限于 SSL、TLS、SSH 等协议。

对重要数据进行适当的加密,采用 AES、DES 等安全算法。

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安全管理制度三篇

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安全管理制度三篇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安全管理制度三篇篇⼀: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安全管理制度第⼀节总则1、为加强医院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的安全管理,保证医院信息系统运⾏环境的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所称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是指医院以签订合同的⽅式,委托承担信息技术服务且⾮本医院所属的专业机构提供的信息技术服务,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咨询服务、运⾏维护服务、技术培训及其它相关信息化建设服务等。

3、安全管理是以安全为⽬的,进⾏有关安全⼯作的⽅针、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合理有效地使⽤⼈⼒、财⼒、物⼒、时间和信息,为达到预定的安全防范⽽进⾏的各种活动的总和,称为安全管理。

4、外包服务安全管理遵循关于安全的所有商业准则及适当的外部法律、法规。

第⼆节外包服务范围5、外包服务包括信息技术咨询服务、运⾏维护服务、技术培训等。

6、咨询服务:6.1根据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总体部署,协助医院制定切实可⾏的技术实施⽅案。

6.2 对医院现有的信息技术基础架构、设备运⾏状态和应⽤情况进⾏诊断和评估,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案。

6.3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提出备份⽅案和应急⽅案。

6.4 其它信息技术咨询服务。

7、运⾏维护服务:7.1 软硬件设备安装、升级服务。

7.2硬件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7.3 根据医院业务变化,提供应⽤系统功能性的需求解决⽅案及执⾏服务。

7.4系统定期巡检和整体性能评估。

7.5 ⽇常业务数据问题的处理服务。

7.6 其它运⾏维护服务。

8、技术培训: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

第三节外包服务安全管理9、外包服务安全管理应按照“安全第⼀、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应⽤确保信息安全的技术⼿段,建⽴权责明确、覆盖信息化全过程的岗位责任制,对信息化全过程实⾏严格监督和管理,确保信息安全。

10、成⽴由分管领导同志信息化外包管理组织,明确信息化管理的部门、⼈员及其职责。

11、建⽴信息建设安全保密制度,与外包服务⽅签订安全保密协议或合同,明确符合安全管理及其它相关制度的要求。

信息技术人员外包管理制度

信息技术人员外包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信息技术人员外包管理,确保信息技术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信息技术人员外包项目。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信息技术人员外包,是指公司将信息技术服务项目部分或全部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外包服务商,由外包服务商派遣信息技术人员为公司提供相关服务。

第二章外包服务商的选择与评估第四条外包服务商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具有合法资质和良好信誉;2. 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优秀的技术实力;3. 服务价格合理,符合公司预算;4. 具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和管理制度。

第五条外包服务商评估:1. 人力资源部负责对外包服务商进行评估,包括公司背景、资质、业绩、案例、服务团队等;2. 评估结果需经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核;3. 人力资源部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外包服务商名单。

第三章外包人员的管理与考核第六条外包人员管理:1. 人力资源部负责外包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和离职等工作;2. 业务部门负责外包人员的工作安排、监督和考核;3. 外包人员应遵守公司规章制度,服从公司管理。

第七条外包人员考核:1. 考核内容: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团队协作、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等;2. 考核方式:定期考核、项目考核、突发事件应对考核等;3. 考核结果作为外包人员续约、调岗、解约的依据。

第四章外包费用的管理第八条外包费用管理:1. 人力资源部负责外包费用的预算、审批和支付;2. 业务部门负责外包费用的使用和监督;3. 外包费用支出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第五章附则第九条本制度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制度旨在规范信息技术人员外包管理,提高公司信息技术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各部门应严格按照本制度执行,共同推动公司信息技术事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管理规范

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管理规范
ICS 35.040
L 72
DB37
目次

本标准由山东省效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信息技术外包效劳效劳管理标准
1
本标准规定了在外包效劳实施过程中管理关键点和相应的要求,管理的关键点包括:范围管理、合同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本钱管理、团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分包管理、文档管理、信息平安管理和风险管理;并提供了外包效劳交付的根本要求和外包效劳过程中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保护要求。
接包方应:
q)在发包方同意的情况下实施分包;
r)按发包方认可的分包方选择要求,选择合格的效劳分包方;
s)对分包方进行管理,明确任务和要求,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t)全程跟踪分包方的工作,确保任务的正确执行。
因分包方的过失给发包方造成损失,总接包方承当连带责任。
4.9
接包方应:
u)建立外包效劳工程文档管理制度,对工程的各类文档进行定义和分类;
4.4
接包方应:
a)和发包方共同制定效劳质量方案的相关文件,包括质量保证大纲、质量工作方案、技术手册和质量标准等;
b)建立效劳质量管理组织,工程质量管理应由工程组全体人员参与,从个人到部门有组织的进行;
c)按照效劳质量管理文件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措施实施效劳质量控制;
d)对效劳工程中可度量的质量要求获取实际的度量数据;
指组织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根底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信息技术业务和基于信息技术的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交给组织外部专业效劳提供方来完成的经济活动。
注参见DB37/T ********
3.2
信息技术外包〔
指组织委托效劳提供方向其提供局部或全部信息技术效劳的活动。

技术外包服务管理制度

技术外包服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技术外包服务的管理,提高外包服务质量,降低成本,确保项目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技术外包项目,包括软件开发、系统集成、IT运维等。

第三条公司技术外包服务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依法合规: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相关政策执行。

2. 质量优先:确保外包服务质量,满足公司业务需求。

3. 成本控制:合理控制外包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4. 协同合作:与外包服务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项目进展。

5. 保密安全:加强外包服务过程中的信息安全保密工作。

第二章外包需求与审批第四条外包需求提出1. 各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需外包技术支持,应向信息技术部门提出书面需求。

2. 信息技术部门对需求进行初步审核,确认需求是否符合公司规定。

第五条外包审批流程1. 信息技术部门对需求进行审核,确定外包方式(直接外包或招标)。

2. 需求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同意后,报公司领导审批。

3. 审批通过后,信息技术部门与外包服务商签订合同。

第六条外包合同管理1. 信息技术部门负责起草、审核和签订外包合同。

2. 合同中应明确外包服务内容、质量标准、交付时间、费用支付、保密条款等。

3. 合同签订后,信息技术部门将合同备案,并存档备查。

第三章外包服务商管理第七条外包服务商选择1. 信息技术部门根据项目需求,对潜在的外包服务商进行筛选。

2. 筛选标准包括服务商资质、业绩、信誉、技术实力、服务能力等。

3. 信息技术部门与外包服务商进行洽谈,确定合作意向。

第八条外包服务商评估1. 信息技术部门对服务商进行定期评估,包括服务质量、项目进展、成本控制等方面。

2. 评估结果作为续签合同或终止合作的依据。

第九条外包服务商考核1. 信息技术部门对服务商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技术能力、项目执行等。

2. 考核结果与外包服务商的佣金支付、续签合同等挂钩。

第四章外包项目实施与监控第十条项目实施1. 信息技术部门负责监督外包服务商按照合同要求实施项目。

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安全管理制度模版

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安全管理制度模版

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安全管理制度模版一、安全管理概述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客户数据和信息系统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本制度旨在确保外包服务提供商和客户之间的信息安全保护,防范信息泄露、数据丢失、网络攻击和其他安全风险。

同时,本制度也适用于所有与外包服务有关的合作方,包括供应商、服务商和其他涉及到信息技术外包的相关方。

二、信息安全管理要求1. 安全政策外包服务提供商应制定明确的信息安全政策,并在组织内部广泛宣传和实施。

安全政策应明确规定信息安全目标、责任分工、安全控制措施和违规行为的处理措施。

2. 组织与责任外包服务提供商应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或委员会,负责制定和执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同时,应明确每个部门和个人的信息安全责任,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3. 安全风险管理外包服务提供商应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治理、应急响应和持续改进等环节。

风险评估应全面、客观,并按照一定的周期和要求进行定期检查和审查。

4. 安全培训与意识外包服务提供商应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活动,包括对员工和合作方的安全培训。

培训内容应涵盖信息安全政策、安全操作规范、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等相关内容。

5. 安全控制措施外包服务提供商应采取合理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保障信息系统和客户数据的安全。

常见的安全控制措施包括访问控制、用户权限管理、加密技术、审计日志和安全监控等。

6. 外包合同管理外包服务提供商应与客户签订合同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关于信息安全方面的约定。

合同中应明确数据和信息的保密要求、安全措施、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等条款。

7. 安全事件响应外包服务提供商应建立健全的安全事件响应机制,包括安全事件的报告、调查、处置和应急预案等流程。

在发生安全事件时,应及时采取行动并向相关方提供准确、完整的信息。

8. 第三方评估与监督外包服务提供商应接受第三方的安全评估和监督,以验证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确保公司信息技术(以下简称“IT”)外包服务安全,保护信息资源安全和企业利益,订立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的全部信息技术外包服务项目。

第三条定义1.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指由外部合作伙伴承接的与公司IT相关的业务或项目。

2.信息资源:指由公司产生、取得、加工和使用的全部信息,包含但不限于公司业务数据、知识产权、商业机密等。

3.外部合作伙伴:指与公司签订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合同的第三方机构或个人。

第二章安全管理标准第四条安全评估与审查1.在与外部合作伙伴签订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合同之前,公司应对其信息安全相关资质进行评估与审查。

2.评估与审查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外部合作伙伴的安全管理体系、技术本领、数据保护措施等。

第五条合同商定1.与外部合作伙伴签订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合同应包含明确的安全条款,商定各方在信息安全保障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2.安全条款的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信息保密、数据隐私保护、安全检查与审计、应急响应等方面。

第六条保密措施1.外部合作伙伴应与公司签订保密协议,并对其员工进行保密培训,保证公司的商业机密和客户信息不被泄露。

2.外部合作伙伴应采取合理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公司的信息资源安全。

第七条数据隐私保护1.外部合作伙伴应对公司委托处理的数据严格保密,未经公司同意不得将数据用于其他目的。

2.外部合作伙伴应订立并执行数据安全掌控措施,防止数据泄露、窜改或丢失。

第八条安全检查与审计1.公司有权对外部合作伙伴进行安全检查和审计,确保其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2.外部合作伙伴应乐观搭配公司的安全检查和审计工作,并及时整改发现的安全问题。

第九条应急响应1.外部合作伙伴应建立健全的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响应和处理安全事件,最大程度减少安全事故对公司的影响。

2.外部合作伙伴应将重点安全事件及时报告给公司,并与公司共同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三章考核标准第十条考核内容1.公司将对外部合作伙伴的安全管理进行定期考核。

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安全管理制度一、引言信息技术外包服务越来越成为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然而,随之而来的安全风险也变得越来越严峻。

为了保障企业信息资产的安全,确保外包服务的可信度和可用性,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的迫切需求。

二、管理责任1. 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安全管理制度应由企业的最高管理层负责制定和实施。

该制度应与企业的整体安全策略相协调,确保信息安全管理的一致性。

2. 各部门应按照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权限,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监督和评估。

三、安全管理流程1. 外包服务供应商评估流程(1)明确所需外包服务的安全需求和标准。

(2)寻找合适的外包服务供应商,并进行初步评估。

(3)对供应商进行详细评估,包括对其安全措施、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事件处置能力等进行检查。

(4)评估结果出来后,对供应商进行等级评定,并将评估结果纳入供应商管理体系。

2. 外包合同签署流程(1)明确外包服务的安全要求,并将其写入合同中。

(2)合同签署前,要对外包供应商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和考核,确保其了解和能够执行合同中的安全要求。

(3)在合同中明确安全事件的处理责任和承担风险的措施。

3. 外包服务实施与监控流程(1)对外包服务的实施进行全程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

(2)与供应商建立安全事件通报机制,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风险评估和处理。

四、安全要求1. 外包服务供应商应具备必要的安全认证和资质,如ISO27001等。

2. 外包服务供应商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政策、安全组织、安全技术、安全人员等。

3. 外包服务供应商应定期对其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测试和漏洞修复,并确保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4. 外包服务供应商应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

五、安全事件处置1. 外包服务供应商应建立健全的安全事件处置机制,及时响应和处理安全事件。

2. 外包服务供应商应与企业建立紧急联系方式,以便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及时进行沟通和协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q)
rr)及时进行服务项目文档的版本管理、存档和备份。
ss)
信息安全管理
5.10
信息安全管理应根据接包方和发包方的实际状况,参照GB/T20269、GB/T20270、GB/T20271、GB/T20272、GB/T20273、GB/T20282、GB/T22081等国家标准的有关要求执行。
风险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提供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的组织,也为外包服务需求组织提供了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管理指南和建议。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双方之间的交付确认应按照GB/T 19001的规定执行。
接包方应为发包方提供完善的过渡期服务支持。
知识产权
7
管理范围
7.1
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双方共同使用的知识产权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并对以下内容实施管理:
tt)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知识产权;
uu)
vv)接发包双方原有的知识产权。
ww)
归属
7.2
接包方对项目实施中所取得的知识产权的权属、使用及权益分配,应与发包方先行协商一致,签订书面协议,按所签协议执行。
[2] DB31/T 430-2009 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企业技术与管理规范
[3]DSIA02012007信息服务管理规范第一部分总则
[4]DSIA02022007信息服务管理规范第三部分 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和维护管理规范
[5]ISO/IEC 20000-2 信息技术 服务管理 第2部分:实践规则
[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北京市电子政务IT运维服务支撑系统规范(所有部分)
ICS 35.040
L 72
DB37
目 次

本标准由山东省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服务管理规范
1
2
本标准规定了在外包服务实施过程中管理关键点和相应的要求,管理的关键点包括:范围管理、合同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团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分包管理、文档管理、信息安全管理和风险管理;并提供了外包服务交付的基本要求和外包服务过程中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保护要求。
jj)
全程跟踪分包方的工作,确保任务的正确执行。
kk)
因分包方的过失给发包方造成损失,总接包方承担连带责任。
文档管理
5.9
接包方应:
ll)建立外包服务项目文档管理制度,对项目的各类文档进行定义和分类;
mm)
nn)根据服务项目进展的时间节点和相应的服务需求由专人采集、整理数据并进行文档的编制;
oo)
pp)根据服务项目文档管理制度的规定和服务进展需求,严格管理项目文档;
bb)
cc)有明确的服务投诉的渠道,并具备服务投诉处理规程;
dd)
ee)具备满意度调查的相关规程,并根据满意度调查的结果进行服务改进。
ff)
分包
5.8
接包方应:
gg)在发包方同意的情况下实施分包;
hh)
按发包方认可的分包方选择要求,选择合格的服务分包方;
ii)
对分包方进行管理,明确任务和要求,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双方原有的知识产权,如无另行约定归原有各方。
保护
7.3
对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执行。
商业机密保护
7.4
双方应在合同条款中明确商业机密保护的细则。
接包方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符合监管机构的有关规定,建立制度并加以实施。
参考文献
[1]GB/T 24405.1-2009 信息技术 服务管理 第1部分:规范
双方应事先商定范围和需求调整时各方必须遵循的操作规程,在服务变更达成共识后,应对服务计划做出调整,其中包括人员安排、成本、进度等。
合同管理
5.2
双方应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并规定双方在安全、保密、知识产权方面的义务和责任。
双方应制定详细的服务级别协议。
接包方应全程跟踪合同执行,对合同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收集、整理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信息,并及时应对项目外部条件变化引起的合同变更。
x)
客户关系管理
5.7
客户关系管理包括接包方和发包方及相关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合作关系的建立、拓展及过渡期支持,在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时,接包方应:
y)创建完善的沟通机制和沟通流程,及时与发包方进行沟通并预定应对措施,排除和减少文化和语言差异对服务项目的影响;
zz)
aa)与发包方以信任、平等、长期合作、风险共担的意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4.3
服务管理
指导和控制服务提供方向客户交付服务的协调活动。
4.4
服务提供方 (接包方)
向一个或多个客户提供服务的组织。
注 参见DB37/T ********
4.5
服务需求方(发包方、客户
购买服务提供方所提供服务的组织。
注 参见DB37/T ********
4.6
服务级别协议
服务提供方与客户之间签署的、描述服务和约定服务级别的协议。
5.6
接包方应:
q)加强服务团队管理,服务项目组可制定团队操作规程,保持服务团队相对稳定;
r)
s)明确团队的组织结构及团队中人员的职责和角色,建立团队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t)
u)制定合理的奖惩认可措施,加强团队的培训和交流,营造团结向上的氛围;
v)
w)在团队中人员发生变更时,应有严格的操作规程控制并记录人员的变更情况。
GB/T20273-2006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安全技术要求
GB/T20282-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
GB/T22081-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
GB/T 24405.1-2009 信息技术 服务管理 第1部分:规范
术语和定义
4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当合同条款需要修改时,双方应按事先商定的合同变更操作规程,对合同的修改内容和修改过程进行控制和记录。
合同提前终止时,双方应按事先商定的合同条款执行。
进度管理
5.3
接包方应整合分析原始信息和数据,据此制定服务项目进度计划。
接包方应根据服务项目的进度计划明确各种资源需求的时间节点及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
进度提前、进度延误应及时进行变更,变更时应由变更管理进行控制,必要时可对外包服务实施相关的文件、外包服务合同等文档作相应的修改。
5.11
风险管理的相关要求详见GB/T 20032-2005《项目风险管理应用指南》。
服务
6
接包方应根据所提供服务的特点和要求,在服务项目达到服务目标和服务级别协议要求时,交付给发包方。
服务项目交付验收时,接包方应提交完整的材料,如使用手册、说明文档、代码、技术手册、验收报告等。
验收通过后,发包方应提供交付确认书。
h)
i)按照服务项目的质量检查点进行服务质量控制,参照服务级别协议对存在的差距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j)
成本管理
5.5
接包方应:
k)确定实施服务所需要的资源及其数量;
l)
m)根据服务的资源需求和资源单价估算服务成本;
n)
o)在服务过程中采取服务成本的控制措施,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等。
p)
团队管理
注 参见GB/T 24405.1。
注 参见DB37/T ********
4.7
分包
服务提供方将外包项目中部分业务外包给其他服务提供方的过程。
注 参见DB37/T ********
服务
5
范围
5.1
接包方应对外包服务的范围和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并提交分析报告。
接、发包双方共同检查范围和需求分析的有效性、一致性、完备性和可实现性,作为制定服务计划或服务实施方案的依据。
GB/T 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0032-2005 项目风险管理 应用指南
GB/T20269-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GB/T20270-2006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
GB/T20271-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20272-2006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4.1
外包
指组织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信息技术业务和基于信息技术的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交给组织外部专业服务提供方来完成的经济活动。
注 参见DB37/T ********
4.2
信息技术外包
指组织委托服务提供方向其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技术服务的活动。
注 参见DB37/T ********
质量管理
5.4
接包方应:
a)和发包方共同制定服务质量计划的相关文件,包括质量保证大纲、质量工作计划、技术手册和质量标准等;
b)
c)建立服务质量管理组织,项目质量管理应由项目组全体人员参与,从个人到部门有组织的进行;
d)
e)按照服务质量管理文件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措施实施服务质量控制;
f)
g)对服务项目中可度量的质量要求获取实际的度量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