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探究 文献综述 开题报告
谈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的问题及对策

谈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的问题及对策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创造新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时所获得的独特的、独占性的权利。
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维护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我国在知识产权问题上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
一些企业和个人未经授权就复制、篡改他人的知识产权作品,给相关产业带来了损失。
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还不够完善。
法律制度、执法力度和监管机制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以确保知识产权的正当权益。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加强知识产权法律的完善和执行力度。
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加违法成本,切实维护知识产权的权益。
加强法律监管,建立健全的执法机制和司法保护体系,提高对知识产权案件的处理效率和公正性。
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和宣传。
提高公众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和尊重,增加知识产权意识,减少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对企业和个人加强知识产权的培训和引导,让他们明白知识产权保护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其自觉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规范行为的意识。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应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我国可加强与知识产权保护较为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交流和合作,借鉴其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升。
加大知识产权创新和培育力度。
通过加大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我国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培育和保护,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自主创新,提高研发和设计水平,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知识产权。
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
通过加强知识产权法律的完善和执行、加大知识产权教育和宣传、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加大知识产权创新和培育力度,我国能够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并为我国的对外贸易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我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基于欧盟经验的开题报告

我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基于欧盟经验的开
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国国际贸易中的重要问题,不仅关系到各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也直接影响到各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地位。
据统计,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在全球排名比较靠后,这既影响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给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带来了不利影响。
因此,通过研究欧盟经验,探索如何在国际贸易中提高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欧盟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和实践经验的分析,探讨如何在我国国际贸易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具体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
三、研究内容和重点
1. 欧盟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的研究,包括欧盟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的起源、发展和主要内容;
2. 欧盟知识产权保护实践的研究,包括欧盟在知识产权侵权和纠纷处理、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和教育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3.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的分析,包括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和现状;
4. 欧盟经验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启示和建议,包括在法律制度、实践经验等方面的借鉴和启示。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
本研究预期将得出欧盟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建议,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此外,本研究将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和提高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和地位提供参考和借鉴。
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也日益显现出来,此次研究将
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二、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探究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具体包括:
1. 明确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现状和问题;
3. 探讨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包括促进贸易增长、提高贸易品质、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
4. 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内容
1. 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和问题
3. 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4.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结合相关调查数据和统计分析,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五、研究意义
本次研究对于完善我国对外贸易政策、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研究成果对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谈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的问题及对策

谈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的问题及对策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知识产权问题在国际贸易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以下将从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问题的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主要包括假冒侵权、技术转移受限、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
假冒侵权是我国对外贸易中最突出的知识产权问题之一。
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倾向于通过冒充他人的品牌、盗用他人的专利等方式来获取不正当利益。
假冒侵权不仅损害了原品牌的声誉和利益,也对国际贸易秩序造成了不利影响。
技术转移受限也是我国对外贸易中一个重要的知识产权问题。
在某些行业,国外企业为了保护核心技术,对技术转让设置了种种限制。
这使得我国企业无法获得必要的先进技术,制约了我国产业的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相对较弱。
虽然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包括加大惩处力度、建立法律法规体系等,但仍然存在执行不力、执法成本高等问题。
这使得侵权行为难以有效打击,对国内企业的创新动力形成了不利影响。
为了应对知识产权问题,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合作与沟通。
我国应与各国知识产权相关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知识产权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共同应对假冒侵权等问题。
加强与对方国家政府的沟通,争取建立更加公平和透明的贸易环境。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增加侵权者的风险。
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力量建设,提高司法效率和公正性。
我国可以加大对知识产权创造的支持力度。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提供财政资金等措施,鼓励企业在研发创新上投入更大的精力和资源,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的质量和数量。
我国还应加强教育与意识宣传。
加强知识产权教育,提高公众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让每个人都能够主动保护知识产权,共同维护国家的创新环境。
谈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的问题及对策

谈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最为重要的之一就是知识产权的问题。
知识产权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我国来说,如何在对外贸易中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问题的现状出发,分析问题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产权侵权案件频发。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企业的技术和品牌知名度逐步提升,而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也随之增多。
据统计,每年因知识产权侵权引发的经济纠纷案件数量已经达到数十万起,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2.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
在一些企业和个人的观念中,知识产权保护往往被忽视,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对知识产权的侵犯行为视而不见。
3.缺乏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够健全,很多时候企业在维权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难以有效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1.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仍存在短板。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了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品牌形象缺乏竞争力。
2.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漏洞,给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针对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1.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广大企业和个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通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全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
2.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加强对知识产权领域的立法工作,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高法律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企业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护。
中国对外贸易的知识产权保护探析

内容摘要目前,中国对外国际贸易相当的频繁,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间的自由贸易将会越来越完善。
但是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还隐藏着极其具有阻碍力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其中知识产权保护被认为是诸多措施中更加难以捉摸的、更巧妙的保护手段。
它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名义下,比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更具隐蔽性、歧视性和报复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加深,因此应引起有关国家的高度关注。
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应该更深刻地去了解和探索知识产权,以便于在自由贸易中遇见由于产权问题而被终止贸易,甚至告上法庭的时候,能有效的保护好自身的利益。
本文首先是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内涵以及特点进行理解;其次对我国贸易中遭遇知识产权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再则在政府和企业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和应该采取的政策做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知识产权;对外贸易;保护;策略ABSTRACTAt present, China has frequently international trade; besides, a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it will be more and more faultless for thei nternational trade. However, besides its’ development, it also conceals Non-tariff trade barriers which is obstructive, and IPR protec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much more inscrutable、ingenious among these protection measures. Under the name of IPR’s protecti on, it is much more invisible、discriminating、revengeful than the traditional Non-tariff trade barriers. Then, it deepened the impact on international trade. So, the relative countries should arise a great concer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as China, Should deeply understand and explore the IPR. So that it can protect own interests effectively when it comes across the termination of trade, and even gone to court which caused by Property Rights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This paper includes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en here it analysts some situations and reasons. So we should take a research either our government or company that what should they do.KEYWORD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foreign trade,protection,Strategy正文目录第一章引言 (1)第一节选题意义 (1)第二节研究内容与方法 (1)第二章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保护 (2)第一节知识产权的内涵 (2)第二节知识产权的分类 (2)第三节中国对外贸易遭遇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 (3)第三章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5)第一节有利影响 (5)第二节不利影响 (7)第四章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与措施 (8)第一节政府责任与对策 (8)第二节企业责任与对策 (9)第五章总结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附录第一章引言第一节选题意义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谈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的问题及对策

谈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的问题及对策知识产权问题现状中国面对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侵犯。
这一问题涉及到商标,专利,版权等重要知识产权领域。
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商标或复制产品,非法获取利益,影响正常市场秩序,损害相关企业的利益和形象。
此外,一些企业将他人的发明和创意用于自己的产品,未经原创者许可擅自开展利用,这也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
这些违反知识产权的行为实际上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利益,而且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声誉,阻碍了中国企业融入全球经济领域的进程。
1.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对于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必须得到加强,以打击犯罪行为。
这需要加大对侵权行为的追究和控制的力度,提高文字和事实证据的要求。
同时,对于知识产权的维护工作,应该加强专业技术力量的培养,提高处理知识产权案件的水平和质量。
2. 建设并完善法规制度框架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对于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有重要意义。
法规制度的建设应该加强知识产权立法的完善,制定更全面和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守则,解决现有法律法规条文的缺陷和错误。
同时,应该开发富有吸引力的法规体系,吸引人才并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
3.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普及教育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普及教育,特别是对商标,专利和版权方面的教育宣传,是保持知识产权国际形象的关键。
在现有知识产权法规制度完成之前,应当注重广大群众的教育和宣传,建立大众知识产权意识,加强对知识产权的认识。
此外,要加强培训,提高知识产权管理者的素质和水平,充分利用企业内部专业人才资源,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注意事项的宣传。
4. 深入进行国际合作知识产权的问题是一个全球性和共同面临的问题,只有通过实现国际合作,才能为保障知识产权贡献力量。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一直在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开展广泛的合作,推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完善。
中国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全球知识产权合作,并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确保知识产权的保护。
结论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确保中国企业在全球经济领域中增长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谈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的问题及对策

谈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问题涉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其严重性和重要性不可低估。
现阶段,在外贸交流中,我国知识产权问题依然存在诸多挑战,如侵权盗版严重、保护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阻碍我国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加强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势在必行,以建立更加公平、竞争力强的国际贸易环境。
未来,我国要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知识产权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关键词】知识产权、对外贸易、问题、对策、保护、重要性、现状分析、影响、发展方向、不足、加强、未来、总结。
1. 引言1.1 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问题的严重性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问题的严重性在当今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变得越发突出和重要。
知识产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问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我国知识产权体系尚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还存在不少漏洞和空白,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频发。
这不仅影响了我国企业的创新动力,也损害了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声誉和形象。
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问题。
部分企业缺乏相关知识产权意识和保护意识,容易出现知识产权纠纷,导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受损,甚至被诉至法庭。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也加剧了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问题的严重性。
全球化竞争加剧、技术更新换代、贸易壁垒增多等因素不断挑战着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
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问题的严重性不可忽视。
只有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意识,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2 知识产权对外贸易的重要性知识产权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和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探究2012年02月12日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一、结合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我国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1、前言从宏观角度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体制的推进,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渐突出。
一些发达国家为了维护其经济技术的霸主地位,千方百计地抑制我国不断增强的贸易竞争力和对已有国际市场格局的冲击力,竭力推进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保护标准,扩大保护范围,频繁对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进行发难,制造贸易摩擦,对我国企业开辟国际市场设置障碍。
加强企业国际知识产权防范,提高应对国际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已成为我国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从微观角度看,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某些人为了达到非法获取知识技术资源并从中获利的目的,必然会从事侵权活动。
尤其仿制者的技术能力在不断提高,加上网络技术的大量使用,使得知识侵权变得更加容易。
与之相适应,知识产权纠纷特别是涉外纠纷增长快速。
近年来,我国法院受理的涉外知识产权案件明显增加,并且案件纠纷影响也越来越大。
从2001年到2010年我国新收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数量从5265件持续上升到42931件,案件数量翻了三番,年均增长超过26%。
其中,2007年至2010年新收一审民事案件增长速度连续四年接近或者超过30%,2010年的增速更是达到了40.18%。
2011年1-10月,全国法院新收知识产权一审民事案件首次突破5万件,达到52708件,同比增长42.2%。
鉴于我国在对外贸易中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本文将讨论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知识产权的保护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应对之策。
研究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对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实践提供相应的借鉴,以期在今后的国际贸易中可以摆脱被动,更好的应对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壁垒,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
2、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2.1、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贸易水平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和全球直接投资之间的联系并不明确,一直是大量的辩论和争议的来源。
更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否刺激或阻碍外国直接投资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分歧依然存在。
根据一个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通过几个选项之间进行选择:出口,外国直接投资,合资企业和许可,来为国外市场服务。
虽然一些理论研究表明,更强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促进创新,但是其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既可以是积极也可以是消极的(Chin等,1988]和[赫尔普曼,1993])。
更强的知识产权保护可以减少因当地企业的模仿造成的威胁,从而确保外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增加产生积极的影响和结果。
袁俊(2008)认为拥有较多高质的知识产权会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从目前的国际形式来看,贸易出口对知识产权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由于各国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的要素禀赋不同,一国就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从而使得在国际贸易中某些技术和产品的优势得以发挥。
与此同时,它也可以迫使其他国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就可以为其带来竞争上的优势,而在此过程中,它可以将企业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
因此,当一个国家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多且质量高时,从一定程度上看,它就拥有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能够提高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最终通过产业链的传导机制将会增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2.2、知识产权阻碍贸易水平的发展马库斯和本巴提(1995)、史密斯(2001)认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会造成外国公司的垄断力量的增加,可能会对外国直接投资产生负面影响。
当面对来自于本地生产的仿制品的竞争,跨国公司可能会尝试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子公司的产量和销售利润的方式进行竞争。
这样就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将抗发展。
此外,曼斯菲尔德(1995年)、马库森(2001年)认为更强的知识产权保护也阻碍跨国公司选择增加外国直接投资,因为技术含量低的生产者,在沉重的知识型产业投资公司可能产生更敏感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这样也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张志新(2008)也持相同的看法,他认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加强限制了中国对外贸。
他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带来的阻碍,在宏观方面他认为整个相关产业将会因为知识产权壁垒而在短期内减少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数量。
在以市场为命脉的营销时代, 该产业将无法抵制因为市场缩小而导致的产业萎缩, 如果这种局面持续较长时间, 产业将最终在竞争中消亡。
微观发面他认为知识产权壁垒通过企业付出巨额专利使用费以及侵权费用, 降低其产品市场竞争力, 减少市场份额并压缩了利润空间。
3、知识产权保护对外贸作用的相关模型研究Helpman(1993)提出了一个关于创新、仿效和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在他的框架里,知识产权保护(IPR)通过4个不同的渠道来影响南北双方:(1)贸易条件、(2)地区间制造业的分配、(3)产品的可得性、(4)R&D的投资模式。
其结论是:强IPR保护提高了发达国家的贸易条件而恶化了不发达国家的贸易条件,使南方国家遭到损失。
此外,给定不发达国家更低的工人工资、更强的IPR保护限制了产业从要素价格高的北方地区向要素价格低的南方地区转移,因而降低了经济效率,使南北方都蒙受损失。
Zigic(1998)将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引入对南北贸易中不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研究,讨论了当北方和南方企业在同一个世界市场上进行数量竞争,而只有北方企业从事创新活动时技术溢出所起的作用。
在他的模型中,技术溢出的密度可以用来衡量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度。
在此框架下,该文重新考察了IPR保护在南北贸易关系中的问题。
例如,从福利的角度来说,是否南方国家一定从更强的保护中获益;相比较于南方,北方所受的影响如何;世界最优的保护水平是多少。
文章显示在这样一个存在知识外溢的双寡头模型中,那种通常认为的南方从更松的保护中受益而北方受损的观念存在很多问题。
与那种南方国家加强保护时南北方必然会有利益冲突的流行看法相反。
他的结论是:南北贸易中市场相互作用的本质不仅依赖于R&D效率,还依赖于技术知识溢出的水平、给定R&D效率,则均衡的市场结构依赖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弱。
上述结果说明南方不保护知识产权,其社会福利会更好这一结果不再像从前那么有力;同样地,南方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北方情况会变得更糟这一结论也不再成立。
当整个世界的R&D效率水平比较高时,南北双方的利益可能会有很多一致的地方。
Guifang Yang,Keith E.Maskus(2001)同样在一个内生产品周期的动态一般均衡的理论框架里讨论了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的关系,同Edwin L.-C Lai模型不同的是,在其模型里,技术从北方国家向南方国家转移是通过许可证来实现的。
更强的知识产权保护增加了技术转让者的租金份额,减少了转让和约的成本,当用于R&D的资源更多时,技术转让和创新的回报都将上升,因而创新和技术转让都将增加。
但是在其模型里,强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不同地区相对工资的影响是不明确的。
此外,更强的知识产权保护可以改善跨国公司的状况,对公司所在国家的影响则是不确定的。
如果更强的保护使北方的跨国公司由出口产品转向到南方国家投资,那么该国家的福利水平无疑会得到提高,但如果无论发生什么情况跨国公司都会将其生产转移到该国家(与更强的保护无关),那么强的知识产权保护导致该国家租金的损失,从而降低了福利水平。
Yum,K,Kwan,Edwin L.-C Lai(2003)利用Grossman and Helpman(1991)产品种类增加的模型考察了与贸易相关的IPR保护对增长的福利影响。
首先,不同于以往同类文章的稳态分析,该文采用转型动态的分析方法,在当前消费的边际损失和由于强IPR保护所导致的未来消费增长的边际收益相等处解出了最优的IPR保护水平。
其次,对比于上述最优IPR保护水平,该文估计了美国当前IPR保护偏离最优福利水平所导致的福利损失,并进一步认为这可能是美国R&D投资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Yumand Edwin认为,如果FDI是国际技术扩散的主要途径,则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解出全球经济最优的IPR保护水平。
但是,考虑到各国不同的技术水平及因此造成的对不同保护程度的需求,他们的这一判断无疑是有疑问的。
4、知识产权保护对外贸作用的相关实证研究虽然知识产权和国际贸易间有何种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很多,但这方面的相关实证研究却为数不多,下面是几位外国学者所作出的实证研究。
David M.Gould and Willian c.Gruben(1996)对知识产权保护在贸易和增长中的作用做了实证研究,利用专利保护、贸易制度等方面的跨国数据,他们的研究显示出知识产权保护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即那些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其经济增长一般都比那些保护制度不完善的国家有更高的增长率。
他们还发现市场结构可能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和增长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市场竞争程度越充分,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和增长的作用越强。
对于那些贸易保护程度较高的国家来说,更强的知识产权保护不会提供创新的激励,企业无论是发展自己的技术还是从国外购买先进的技术都与该企业所在产业享有的保护主义的程度负相关。
与此相反,在贸易更开放的情况下,知识产权保护与新知识的产生间存在更强的联系。
因为在开放的情形下,一国的企业更可能面临国外使用更先进技术企业的产品竞争,从而削弱其垄断势力,迫使其加快创新的步伐。
Guifang Yang,Keith E.Maskus(2001)的实证研究则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不同产业的效果会有不同的差别,保护对不同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影响也不同。
相对说来,纺织服装业、简单的电子产品加工、餐饮业等低技术商品和服务的投资较少取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与此相反,医药、化工、软件业等知识含量比较高的产业,其产品和技术更容易被模仿和复制,这一行业的企业会更加关心所投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弱和执法能力。
这一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与前述Mansfield得到的结论是基本一致的。
5、我国在对外贸易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中所面临的问题5.1、我国的知识产权体系不够完善胡伟辉(2007)认为中国知识产权立法与国际知识产权体系不相符。
中国的立法体系虽然用比发达国家要短得多的时间就建立起来了,但是中国的立法体系中没有关于反垄断的法律,而与反垄断互为补充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只是侧重于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却没有确立限制知识产权的立法思想。
到目前为止,中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可在不同程度上适用于专利权的垄断行为,但是主要集中调整专利许可行为,对其他滥用专利权的行为尚无明确的规定可对其进行有效的约束,调整范围还不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