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1-图形的运动

合集下载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梳理 图形的运动(一)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梳理 图形的运动(一)
2.轴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是针对一个平面图形而言的。
图形的运动(一)
知识模块
具体内容
要点提示
平移现象
平移现象:物体在同一平面上沿竖直或水平方向直线运动,这种运动现象叫做平移。
平移时,物体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方向、大小、形状不变。
旋转现象
旋转现象:物体绕着某一固定的点或轴转动称为旋转现象。
旋转时,物体有一个固定的点或轴。
对称现象
1.对称现象:一个物体左右两边或者上下两部分形状、大小完全一样,这种现象叫对称现象。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第六章《图形的运动》。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具体内容包括:平移的定义、平移的性质、旋转的定义、旋转的性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移和旋转的性质,以及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平移和旋转。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三角板、圆形教具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一个方形图案,告诉学生这个方形图案要进行平移和旋转,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平移和旋转后,方形图案发生了什么变化?2. 平移的概念和性质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平移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并掌握平移的性质。

3. 旋转的概念和性质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旋转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并掌握旋转的性质。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道例题,让学生观察图形是如何进行平移和旋转的,并解释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在例题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几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平移和旋转概念的理解。

6. 小组合作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每个小组选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和操作,展示成果。

7.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

2. 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写下来。

答案:1. 课后练习第1题答案:(略)2. 实际问题解答:(略)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教材分析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

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
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平移现象,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认识旋转现象,掌握旋转的特征。

3、初步认识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对称轴的位置。

4、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能运用对称的知识剪出一些简单的剪纸。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4个课时。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课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课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图形的运动》单元课一、单元教材分析(-)前后知识联系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年级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内容包括:感知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表1:《图形的运动》单元前后知识联系已学相关知识单元主要内容后续学习内容二年级上册: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1.感知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2.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和对称轴,直观地描述或取出它的另一半3.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1.能在方格纸上补全轴对称图形和画对称轴2.能在方格纸上进行简单的平移和旋转3.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角度欣赏与设计简单的图案4.能按•定比例进行图形的放大或缩小.(二)单元学习内容本单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结合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为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的轴对称,以及利用轴对称进行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基础。

在对平移和旋转进行教学时,教材注重挖掘和利用身边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两种运动的不同特征及普遍存在性。

本单元的学习要点如下:表2:《图形的运动》单元学习内容课题知识方法核心素养轴对称(一)认识轴对称图形操作画图推理匕W 几何宜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轴对称(二)通过操作活动得到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二、单元教学目标(一)学科性目标1.借助折一折,看一看等操作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升国旗、转风车等现象,感知平移、旋转运动;能直观判断出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分析轴对称图形特征和观察物体平移、旋转运动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在期纸等实践操作活动中激发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图形的运动(一)1-冀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图形的运动(一)1-冀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图形的运动(一)1冀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图形的运动(一)1”。

学生将学习图形在平面上的基本运动,包括平移和旋转。

通过直观的教具演示和实际操作,学生将理解图形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图形变换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并区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运动,能在平面图上准确地表示出图形的运动轨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图形运动的基本性质,如平移和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1. 图形的旋转运动:学生需要理解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的概念,并能正确地在平面图上进行操作。

2. 平移与旋转的区分:学生需要明确平移和旋转的本质区别,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出现混淆。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图形卡片(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平面坐标系图、旋转中心模型。

2. 学具:学生自备的图形卡片、剪刀、胶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图形卡片游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教具演示,向学生介绍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运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运动的概念。

3. 活动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深入理解图形运动的基本性质。

5. 应用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1. 图形的运动(一)12. 主体部分: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的定义、性质和区别,以及图形运动的应用。

3. 示例:通过具体的图形示例,展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运动。

4. 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操作题,巩固学生对图形运动的理解。

2.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图形运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平移、旋转、对称、有趣的剪纸四部分内容。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重点、难点重点: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难点: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学建议: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运动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运动现象为下一步逐渐将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数学化打下基础;对各种运动进行分类、比较,并加以语言和动作描述让学生对图形变换的特征有本质的把握;组织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图形运动,体会其中的美,从而使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习欲望。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图形的平移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36、37页图形的平移。

教学提示: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辨认锐角、钝角,建立了有关几何图形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为新课程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因此教材从生活实例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和发现平移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图形的运动(一) 平移 |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图形的运动(一)  平移 |
课题
三1:图形的运动(一) 平移 (36—37)
课时
1




1、结合具体事例,初步感受、认识平移现象的过程。
2、能找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平移现象的过程,在对物体平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
难点
重点:认识平移现象,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学生按要求完成。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书包中拿出书是平移,在桌面上摆书也是平移。
生列举生活中的平移:玩滑梯、滑沙、电梯、拉动窗户的玻璃窗、小孩堆积木等。
生:电梯门的开、关是平移
生:推拉窗的开、关是平移
生:电梯的上、下是平移
生:溜滑梯是平移
生:滑沙是平移
生:上下移动。
生:左右移动。
学生思考后得出:平移就直着的运动,只是位置变了,但没有转动。
在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平移现象?
师:看来生活中平移现象很常见。
2、认识平移现象
师:那么,这些平移现象是怎样的移动?什么叫平移?你能举例说明吗?
3、师:我们说了那么多的平移现象,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到底什么是平移?平移现象有什么特点?
4、小结
平移有什么特点?
师:位置变了,但没有转动。
师:你能用我们学到的平移的知识说明我们拿出书本,在桌面上摆放书本是平移吗?
5、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师:想一想,我们在方格纸上写字,一个字写五遍,这个过程是不是平移?
教学平移格数问题。
6、组织学生完成37页“小动物怎样才能吃到线表示出来。
交流答案。
三、实践应用。
组织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或三角形,并按要求平移。

《轴对称图形》图形的运动PPT教学课件

《轴对称图形》图形的运动PPT教学课件

2 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在括号里画“×”)
(1)5900=6000 (2)985和1032的近似数都可以写成1000。 (3)8 49≈8000,方框中最大能填9。 (4)4815的近似数只有4800。
( ×) ( √) ( ×) ( ×)
3 选择题。
(1)爸爸每月的工资大约是3000元,实际月工资可能是( C )元。
720
791
758
3 填空。
一台冰箱的价钱是2193 元,约是 2200 元。
一头大象重4840千克, 约重 4800 千克。
4 写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985 ≈ 990 523 ≈ 520
448 ≈ 450 1025 ≈1030 282 ≈ 280 3902 ≈3900
1、一个与准确数相接近(比准确数略大或略小)的数,叫 做这个准确数的近似数。 2、一个数的近似数,可以取相邻的整十数,也可以取相 邻的整百、整千、整万……的数;因此,一个数的近似数 大多不是唯一的。
A.2400 B.3840 C.3208
(2)买一辆自行车大约需300元,这辆自行车的实际价格可能是
( A )元。
A.305
B.398
C.207
(3)长白山天池湖面的海拔约是2200米,实际海拔可能是( B )米。
A.2599 B.2189 C.2003
4 用合适的近似数描述下面的事物。
一个大型养鸡场某一 天产鸡蛋3638个。
4 在是轴对称图形的后面横线上画“T”,不是的画“F”。
(1)
T
(2)
T
(3)
T
把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 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 就是图形的对称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 在哪里
练一练
每个同学都尝试下能不能用自己的轴对称知识用最快的方式剪出一 件衣服或者一条裙子。
练一练
有没有同学愿意自愿上黑板来画几个轴对称图形呢? 并且说出这个图形的对称轴在哪
更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练
图形的运动
小明走在路上,树叶从树上长了出来,蝴蝶在田野间飞舞,树木也 开始茁壮成长。
下列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边的图形能够 重合的话,那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简而言之,如 果一个图形被一条直线分开后,两边是相同的,那么这个 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那条直线就被称为对称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