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林业的启示
德国林业的启示

出访德国考察报告(加鹏)一、基本情况2016年2月20日至3月5日止,应德国大农业技术咨询公司(GFA)的邀请,随市林业代表团出访德国,对德国的“近自然林业”和“可持续林业”的经营理念、自然保护区规划与建设的理念与方法、林业有形监测和形态意识监测方法、数据库的建立及在林业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考察学习。
本次出访学习,在GFA的精心组织下,以吕堡、斯图加特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考察了浅滩国家公园、赛龙林业局艾尔洪恩林务所、沃尔墨镇和哈斯达特镇欧石楠国家自然公园、吕堡国家自然公园、吕贝克林业局城市森林休养中心、卡尔里西林业局、维尔茨堡森林教育中心、斯图加特“森林屋”教育基地、图宾根生物圈保护中心、施恩布赫自然公园等单位。
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官员、专家和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和良好服务,彼此进行了良好的互动交流。
从培训交流到参观展览室、体验室并结合野外实地体验,进行了全面的培训学习。
考察学习期间,尽管遭遇了德国降温和雨雪天气,但在全体团员的共同努力下,按预定行程圆满地完成了培训学习任务。
二、出访取得的成果本次出访,与德方林业工作人员积极沟通、讨论,对德国“近自然林业”的理念与经营管理技术及保护区管理规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提高。
1.尊重自然,永续经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这是德国“近自然林业”理念的核心德国对“近自然林业”理念于90年代开始采用,现在是德国重要的林业政策和经营方针。
以一种理解和尊重自然的态度来经营森林、培育森林,使其发展到接近自然的状态,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这是“近自然林业”理念的核心。
其目标就是培育“近自然森林”,结果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因为“近自然森林”的组成和结构与原始林相一致,具有抗逆性强、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能充分发挥森林的多功能作用。
“近自然林业”经营的技术主要是通过细致的经营作业设计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对经营相关因子如林分结构、立地条件评价、林分近自然度等进行量化估计,进一步制定林分近自然经营规划。
德国森林经营管理技术及其启示

德国森林经营管理技术及其启示作者:汤景明吴文敏戴咪娜来源:《湖北林业科技》2015年第05期摘要:介绍了德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德国近自然、多功能、可持续的森林经营管理理念与技术。
结合湖北实际,提出了加强湖北森林经营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森林经营;德国;湖北省中图分类号:S75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15)05-0040-06为了学习和借鉴德国森林经营管理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科学实施“中德合作湖北省森林经营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湖北省林业厅组织了“中德合作湖北省森林经营项目培训团”,于2015年1月9日至29日赴德国进行了培训考察。
在德国期间,参加了埃尔福特应用科技大学的集中培训与学术交流,访问了德国林业劳动和森林技术协会、德国林业联合会、柏林市林业教育培训中心、勃兰登堡州林业局、巴伐利亚州食品农林部等林业机构并与相关官员和专家进行了座谈和讨论,现场观摩了巴伐利亚州、黑森州、图林根州和柏林市等多处不同经营类型的森林,基本了解了德国森林资源、林业管理和森林经营的现状、经营理念和技术特色。
德国森林经营理念先进,经营技术成熟,值得学习借鉴。
1 德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概况1.1 森林资源现状德国现有森林面积1 100万hm2,森林蓄积34亿多m3,单位面积蓄积量平均336m3/km2。
德国森林属温带林,主要树种有云杉、冷杉、山毛榉、橡树、落叶松、栎类等,针阔比例约为6∶4。
森林类型主要由人工纯林和经改造的人工混交林形成。
森林面积按权属分,48%为私有林,共500多万hm2;4%为联邦所有;29%为州级别的国有林;19%团体组织的森林。
私有林包括地方集体林、纯私有林和托管私有林。
近50%的私有林中,不到20 hm2面积的,有50%的持有者。
1.2 林业管理体系为科学管理和经营森林,德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林业管理体系。
林业管理机构一般由联邦级、州级、地区级和基层级4级构成。
德国多功能森林及其近自然经营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12月20日讯2010年7月13-23日,中国林科院副院长刘世荣研究员率领的中国林业科技代表团对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的欧洲森林经营以及林业研究与发展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活动。
在德国,代表团重点考察了位于斯帕萨特的珍贵阔叶树橡树林的近自然经营与保护,以及位于巴登-符腾堡州沃尔法赫地区“黑森林”中典型的择伐林经营体系。
一、以橡树林为例解读近自然经营的原则、目标和技术德国斯帕萨特地区有一片古老的橡树林,在欧洲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誉。
这片橡树林约67.3hm2,为国有林,属于Rothenbuch林业企业所有。
据德国2000年森林清查资料,该林分主要由橡树和欧洲山毛榉混交,橡树平均年龄达350~365年,山毛榉平均年龄为145年;每公顷立木蓄积量达到498m3,其中橡树271m3、山毛榉227m3;平均胸径橡树为72cm、山毛榉为33cm;平均树高为橡树34m、山毛榉23.5m,最高的橡树达到44m。
该橡树林最早是17世纪初人工营造的,后来经过长期持续的经营,形成了高大的橡树乔林。
1855~1877年又在高大乔林下种植了山毛榉,逐步培育为珍贵的大径级阔叶混交用材林。
1.近自然经营的3个基本原则德国专家斯匹克教授以现场为例,介绍了近自然育林的3个基本原则:(1)目标树应该是乡土树种,也可以引进适应当地条件的外来树种,但从近自然育林的角度看,最好选择乡土树种;(2)林分结构应该是稳定的、健康的,能够实现持续的演替。
这里所说的稳定,不仅是指林分结构的稳定,同时也包括林分抵抗风险及各种灾害的稳定性;(3)结合经营目标,尽可能地运用自然力经营森林。
在近自然经营的适用范围方面,人们对德国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解,原来仅限于人工林的近自然经营,其实上述3个原则不仅适用于人工林,也适用于天然林,特别是天然次生林的经营。
例如,首先是乡土树种的选择,乡土树种在天然林中已经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第二是林分结构稳定的问题,在天然林中建立稳定的林分结构,是需要人工干预的,干预的原则是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在充分进行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加以人工干预。
德国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经验带来的启示

摘
要 : 国建有集管理与监督 为一体 的林业 管理体制。通过法帝 建设 , 德 】 把林业生产 经营纳入 法制的轨道; 学合 科
理地编制和 实施 森林经营方案 ; 以多样化 的管理模式稳定林权 ; 推行 “ 自然林业” 近 的可持续经营方式; 注重林地 资 源的保护管理 。这 些先进经验都值得 我们学习和借鉴 。 关键词 : 森林资源 ; 管理体制 ; 森林 经营
营、 保护 和采伐 利用 的前提 下 , 受当地林 业协 会的 接
监 督 。私有林 的林 权 完全 归 私 有林 主 , 经 营合 理 在 的前提 下 , 营 目标 由私 有 林 主提 出 , 经 森林 的买 卖 、
按照联邦森林法规定 , 国有林 、 公有林和大面积
的私有林 都要 在森林 调查 的基础 上 编 制 1 0年一 期 的森林经 营方案 。在 编制方 案前 , 完成 立地 图 、 先 森 林 功 能图和森林 群 落 生态 图的 编 制 , 森 林 经 营方 使 案建立 在科学 可靠 的基础上 。森林 经 营方案 由州林 务 局派 出专业 人员与 地 区林 业局 、 林管所 密切 配合 ,
林 务局 的统一领 导下 , 通过林 管局 、 基层林业 局严 格 按 照森林 经 营方 案 进 行 。社 区林 ( 公有 林 ) 是 委 一
合理制定年度采伐计 划并相应地及时更新 , 明确监 督与检查职责 , 强调森林 的保护功能及有关公共效
益 功能 , 强林 地及 野 生 动植 物 保 护 , 国有 林 、 加 对 公 有 林 ( 区林 ) 私 有林 实施分类 管理 。 社 、
检查 , 利于森 林 的永 续经 营。 又 13 以多样化 的管理模 式稳 定林权 .
自然平衡 的持久生产能力 , 对水分平衡 , 对净化大
德国林业概况及其可借鉴的经验

2 0 1 4年 3月
湖 南 林 业 科 技
Hu na n Fo r e s t r y S c i e n c e & Te c hn o l o g y
Vo 1 . 41, No . 2 Ma r.,20 1 4
德 国林业概况及 其 可借 鉴 的经验
中图分类号 :F 3 2 6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3 — 5 7 1 0( 2 0 1 4 )0 2 — 0 0 6 9 - 0 5
d o i :1 0 .3 9 6 9 / j .i s s n .1 0 0 3 — 5 7 1 0 .2 0 1 4 .0 2 .0 1 7
钟少伟 , 杨逸廷 , 何 贤勤
( 1 . 湘西 自治州林业局 , 湖南 吉首 4 1 6 0 0 0 ; 2 . 龙 山县林业局 , 湖南 龙 山 4 1 6 8 0 0 )
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 通 过对德国林业 的考察和培训 、交流 ,对德 国林业有 了进 一步的 了解 ,从森林 资源 现状 、权属 、政府 对森林的扶持与帮助 、林业经济及管理体 系等 方面介绍了德 国林业 ;通过德 国林业与我省林 业的 比较 ,总结 了
湖南省林业厅中德合作造林项目办公室中德财政合作湖南省小农户造林项目财政协议湖南省林业厅中德合作造林项目办公室德国gfa咨询公司国家林业局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德国国情概述eb国林业网2013阙兴宇刘振华德国森林经营理念对慈利县林业发展的启国家林业局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德国林业经营体制与理念ebol中国林业网2013包志刚高见古丈县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发展探讨湖南省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湖南省二一一年度森林资源统计年报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周立江先开炳德国林业体系及森林经营技术与管理3910徐成立李云飞王艳军德国的林业政策和经营模式对河北木兰林管局林业发展的启示河北林果研究2009246211湖南森林恢复与发展项目经营模式设计5112北京
可持续林业--德国林业照亮世界林业发展之路

可持续林业--德国林业照亮世界林业发展之路在德国,可持续的林业已经有200年的历史。
可持续性一词,如今全世界都在说,其含义已不仅局限于经济的可持续性,也包含了社会及环境意义上的可持续性。
早在18世纪,德国林业就确立了永续利用的原则,当时的概念是使森林永不消失地利用下去,翻译成英语为“Sustained yield”。
可以说,可持续性一词最早起源于德国林业。
近代科学的林业首先在18世纪的德国崛起,一部德国林业史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人类对森林的正确认识过程和学会处理人类自身与森林关系的过程。
德国林学家嗄耶(Gayer 1822-1907)对残存的天然林进行了研究,在1898年提出了“近自然林业”理论,成为现代德国林业科学的基础。
德国林业为世界林业探索出一条可资借鉴的发展之路。
科学采伐和更新:德国森林基本上禁止皆伐。
虽然各州的做法不尽相同,但都禁止一定面积以上的皆伐,并在采伐大径木的同时进行更新。
森林的采伐方式是对80年生以上的树木进行择伐,并适当开天窗或进行带状采伐,促进光照,在可天然更新的地方要促进天然更新。
人工林大体上在30~50年左右就可以进行采伐和更新。
大致5~10年经营一次,开天窗或扩大采伐带。
当然,有时也需要种植一些树。
例如,在土质较脆弱的地方,要适当种植阔叶树以坚固土壤,在针叶树的间隙可种植阔叶树。
在遭到风灾、虫害等破坏后难以天然更新的地方,要植树造林。
高效的林业生产:德国的林业生产之所以是高效的,原因就在于高蓄积量下的大径材生产、先进的林业机械和发达的路网,还有完善的林业服务体系。
首先,德国林业生产率高得益于对优质大径材的培育。
德国每公顷森林蓄积量超过310 m3,采伐的树木以80年生以上的大径材为主。
采伐1棵树可以收获3~4 m3木材,这就是高效生产的第一要素。
建立了先进的木材生产作业体系,是高效生产的第二要素。
在黑森林地区,木材生产一般采用集材拖拉机进行原条集材,具体方法是用油锯伐木、打枝,用绞盘机把原条吊运到路边,最近使用联合伐木机和福沃达自装式原木全载集运车相结合的作业方法正在增多。
德援造林的先进理念

德援造林的先进理念德援造林是指德国政府通过资助和合作,帮助中国进行造林事业。
德援造林的先进理念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模式,它在中国的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示。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德援造林的先进理念。
一、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德援造林项目,一开始就进行了详细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
这个项目旨在建设可持续的生态系统,而不是仅仅种植一些树木。
因此,项目设计方向决策时,除了要考虑森林的经济价值,还要考虑到森林对防止水土流失,生态恢复和气候调节的重要贡献。
通过引入大量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德援造林项目得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真正实现了可持续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
二、灵活的实践策略德援造林实践了一种非常灵活的策略,因为项目的执行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泛的多民族国家,其生态状况因地而异,各地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各不相同。
针对这种情况,德援造林对每个地区的种植计划进行了个性化的调整,以适应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
同时,项目也为每个区域培训了专业的知识技能,以保证项目可以得到有效的执行。
三、追求长期发展德援造林项目倡导长期发展的理念。
在这个项目里,种植不同树种是为了保证森林在未来的生产和生态方面的稳定性。
此外,该项目还注重培养森林保护和生态建设知识,在国内亦是一些森林保护开发项目的示范。
这种追求长期发展的理念,可以让森林保护和生态建设始终得以有效地延续,保证了项目实现的可持续性。
四、全面的参与与协作成功的实施德援造林项目的关键在于多方协调和合作。
在中国,德国政府与中国官方的协作十分重要,同时中国的各省市和当地政府也负有很大责任与任务。
特别是在德援造林后,该技术从繁茂北方传入了南方,南北一体的合作对的全国绿化森林建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科学的评估在完善德援造林项目的同时,全面的监测和评估也非常重要。
这种评估可以帮助检测造林过程中任何异常事件的发生,让政府更加了解造林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对结果进行修正和改进。
德国森林发展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2 世 纪 9 年代 , 0 0 随着人工 林经营 目标被摒弃 , 国 德
的林业 技术路线也在发 生根本的变革 。经过长期深人研 究, 近几 十年来 , 国林业 工作者认为 : 德 森林在遭受人 为破 坏前 的组 成和结构 , 一般是最符合 当地条件 的林 分 , 人类 应当仿照原始林 的面貌来经营森林 。创立了被称之为 “ 近 自然 ” 的森林经 营方法 。德 国已经全 面采用“ 自然林业” 近 的技 术措 施 。现在德 国在 营造和培育 混交 “ 自然” 近 林方 面, 既有 系统完整 的理论 , 又有丰富 的实践经验 , 也创 造了
17 9 2年 的风灾 刮倒 2 0 90万 m3 林木 ,9 0年 的风灾又 刮 19
的历程 , 而这 2 0 0 a的历 史正是人工林“ 持续性” 经济 性” “
“ 科学性” 被证伪的过程, 由于放弃了天然林经营而使森林
终于发生全面的 、 不可挽 回的衰败。 德 国最重视 的就是林 业经济 的可持续发展 。 国植树 德 造林 的任务是 , 森林 既要 能高 产木 材 , 又要保持 和改 进林 区内的生态环境 , 以使它能可持续地为人们所利用。树木
直呈增长趋势。16 , 97年 联邦德 国地区经营 国有林每公
顷亏损仅 3 9马克 , 1 8 到 9 6年已增加到 15马克 ,9 5 1 19 年
亏损达 12马克。 3
德 国森林发展历史悠久。古代 , 国土 的 7 %被原始 森 5
林所覆盖 , 曾是森林 资源极为丰富的 国家。 由于多种原 因,
维普资讯
第 5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访德国考察报告(苏加鹏)一、基本情况2016年2月20日至3月5日止,应德国大农业技术咨询公司(GFA)的邀请,随榆林市林业代表团出访德国,对德国的“近自然林业”和“可持续林业”的经营理念、自然保护区规划与建设的理念与方法、林业有形监测和形态意识监测方法、数据库的建立及在林业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考察学习。
本次出访学习,在GFA的精心组织下,以吕内堡、斯图加特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考察了北海浅滩国家公园、赛龙林业局艾尔洪恩林务所、沃尔墨镇和哈斯达特镇欧石楠国家自然公园、吕内堡国家自然公园、吕贝克林业局城市森林休养中心、卡尔里西林业局、维尔茨堡森林教育中心、斯图加特“森林屋”教育基地、图宾根生物圈保护中心、施恩布赫自然公园等单位。
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官员、专家和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和良好服务,彼此进行了良好的互动交流。
从培训交流到参观展览室、体验室并结合野外实地体验,进行了全面的培训学习。
考察学习期间,尽管遭遇了德国降温和雨雪天气,但在全体团员的共同努力下,按预定行程圆满地完成了培训学习任务。
二、出访取得的成果本次出访,与德方林业工作人员积极沟通、讨论,对德国“近自然林业”的理念与经营管理技术及保护区管理规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提高。
1.尊重自然,永续经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这是德国“近自然林业”理念的核心德国对“近自然林业”理念于90年代开始采用,现在是德国重要的林业政策和经营方针。
以一种理解和尊重自然的态度来经营森林、培育森林,使其发展到接近自然的状态,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这是“近自然林业”理念的核心。
其目标就是培育“近自然森林”,结果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因为“近自然森林”的组成和结构与原始林相一致,具有抗逆性强、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能充分发挥森林的多功能作用。
“近自然林业”经营的技术主要是通过细致的经营作业设计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对经营相关因子如林分结构、立地条件评价、林分近自然度等进行量化估计,进一步制定林分近自然经营规划。
而这种“尊重自然”的理念从森林经营规划时就已开始,在赛龙林业局艾尔洪恩林务所,昂弗斯先生介绍了当地“近自然”森林经营规划的“乐沃计划”,提出在森林经营时要遵守的13个原则,如实现自然更新、在针叶林中增加阔叶树、实现生态效益的可持续性、保留一些特殊的树木(树冠奇特的树、有鸟巢的树、病倒木、濒危树种、有历史文化传说的树木等等)、营造原始林、类原始林结构、保持土壤的原始地貌、保护与经营并重、森林采伐时只获取木材、其他枝叶则全部还于森林等等,无不体现了“尊重自然”的理念。
在近自然森林中,枯枝、枯树和落叶掉落在林地内、河流中,不会去人为清除,即使是一棵巨大的树木横倒在河流中央,也要顺其自然,因为那些拥有枯枝、枯树和落叶等众多自然之物的生态环境,正是各种生物生存的最好栖息环境,也体现出了生物多样性。
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是“近自然林业”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指的是森林生态保护(生态效益)的可持续性、森林社会功能(对当地居民休养生息、就业、经济收入增加等)的可持续性、政府政策的可持续性。
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是“近自然林业”的终极目标。
在近自然森林经营中,为了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采用的是目标树抚育管理体系。
即把森林中所有林木分类为目标树(近期或中期要采伐的)、干扰树(在森林发展演替中可能会被自然选择淘汰的)、生态保护树(永远不会采伐的)和其他树木(生长壮大后成为前三种之一的)等4种类型,使每株树都有自己的功能,都承担着生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汉堡、下萨克森、梅克伦堡、图宾根、巴登符特堡、斯图加特等地林业局的各个林区,为了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一般每10年进行一轮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由专门的监测单位或公司进行监测,并测算出森林每年的木材(蓄积量)增长量,根据联邦《森林法》规定,年采伐量不得大于年木材增长量的70%。
采伐的树木,应是森林培育的目标树,实行轮伐经营。
在吕贝克林业局城市森林休养中心,在充分体现森林的休养生息功能的同时,也进行着森林采伐,但采伐是有针对性的,针对那些年龄大(大于120年)、胸径大于标准(D=80cm)的目标树。
2、保护自然,顺其自然,使自然按照自身的规律去发展。
这是“近自然”林业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保护自然,顺其自然,使自然按照自身的规律去发展。
这是德国自然保护工作者的理念。
他们认为,自然保护的定位不是使自然按照我们的主观意愿去改变,而是认真去做一些研究和恢复工作,使自然按照自身的规律去发展。
保护自然、重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是德国“近自然”林业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在德国,大部分具有地带性特色的地貌景观、植被都被规划建设成保护区,加以保护。
保护区按其面积大小、保护级别高低,主要分为自然保护区, 国家公园, 景观保护区, 自然公园, 生物圈保护区, 原始森林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和鸟类保护区。
各个保护区规划建设多分为三个区域,即核心区、缓冲区和过渡区。
在核心区,不能进行开发利用,只能进行保护,其所有权90%属于国有(联邦或州所有);在缓冲区和过渡区,可在其中开发利用,但要符合自然保护及组织的相关法规。
甚至在用材林中,每100公顷的森林中,选择具有典型生境特点的区域,划一个1公顷大小的核心保护区,进行保护。
保护区的工作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保护好生物资源及其环境的可持续性,这是保护区建设的首要工作。
如汉堡北海浅滩国家公园,保护的是滨海浅滩地貌景观;在沃尔墨、哈斯达特等镇的欧石楠国家自然公园,是为了保护欧石楠植被景观;在施瓦本阿尔伯镇的图宾根生物圈保护中心,保护的是湿地、原始自然果林、坡林景观、欧石楠植被等景观;在施恩布赫自然公园,保护的是森林景观。
二是保护其经济利用的持续性。
在保护区,因其土地或森林权属有部分属于社团(教会、协会、公司、镇政府等)和私有,一旦进行保护,减少了权属所有者的收益。
因此,在建设保护区时,还要考虑其经济利用的持续性,即在保护生物资源及其环境的可持续性、充分发挥保护区对城镇居民进行休养生息、自然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同时,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使社团集体和私有林主获得经济收入,是保护区工作的重点之一。
因此,在自然保护的基础上,建立起众多的森林公园、自然公园,就是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如在北海浅滩国家公园,为了让土地集体和私有主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建立游客接待中心及游乐场所,开展一些游乐活动;在赛龙林业局、吕贝克林业局、卡尔里西林业局、维尔茨堡森林局和斯图加特林业局的森林保护区建立森林公园,在森林公园内设立森林体验小径(步行、骑马、自行车),划定居民休养区,建立小孩野外游乐场、休闲小屋、野生动物园、森林野营地等,既保护了森林,同时又是当地居民休养生息的休憩场所,同时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在沃尔墨镇、哈斯达特镇国家自然公园和吕内堡国家自然公园,为了保护120年前在德国北部广泛存在、而现在由于造林和森林植被的恢复导致逐渐消的欧石楠灌丛植被景观,有计划的放牧是主要的保护措施。
通过放牧啃食欧石楠嫩枝和乔木树幼苗,可以促进欧石楠的自然更新,并控制乔木树种更新。
在当地,由于畜牧业的收益很少,没有人放牧,自然公园协会甚至要补助一定的资金,寻求当地人来从事畜牧业。
在图宾根生物圈保护中心的施瓦本阿尔伯镇,核心区(中心区)进行严格的保护,但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居民的收入,在社团和私有占比例较多的维护区(缓冲区)和发展区(过渡区)上,鼓励开展产业经济活动,如保持野生果林、欧石楠放牧地的面积,防止森林的侵袭;保持葡萄种植区和农业种植区的净自然生长,不使用农药、肥料,发展生态有机农业,并帮助申请有机标志;开发一些特色产品,如扁豆、啤酒、葡萄酒、蜂蜜、毛织品、工艺品等。
图宾根生物圈保护中心开发的有机产品三是为国内外科学研究提供场所。
在各类自然保护区中,核心区、缓冲区,甚至用材林中小核心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
一般每3年要进行一轮动态监测,以观察森林的物种及结构变化。
动态监测工作不是由保护区来完成,往往是由专门的院所、公司负责完成。
图宾根生物圈保护中心开发的有机产品3、通过立法保障,遇到问题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德国林业法律法规健全,主要的林业法规有:《自然保护法》,《保持森林和发展林业法》,《种苗法》,《狩猎法》,对林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如自然保护、森林保护、森林防火外来物种引种、林木种苗的引进、生产和销售、森林采伐、狩猎计划等,都有详细的规定。
在林业活动中遇到问题时,通过法律来保障林业活动的实施。
在联邦或州确定建立自然保护区(如吕内堡国家自然公园、图宾根生物圈保护中心),并作出计划后,在规划范围内的所有森林和土地权属人就应该遵守政府的这一规划,政府也会通过各种途径做出一定的补偿,首先是进行沟通,说服森林和土地权属人参与该计划。
如不遵从该计划,通过诉讼法庭判决执行。
4. 政府对各级森林经营者,在自然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方面给予一定的资助,引导他们合理经营森林,最终达到近自然林的目的德国政府通过多种形式,对各级森林经营者在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方面给予一定的资助,主要资助的途径有: 将其它土地改变为森林时,第一次植树造林给予援助;私有森林将单一性针叶林改造成混交林时给予资助; 小的私有林者形成联合体时给予资助; 林业上有自然亏损时给予资助; 森林区开展生态、环保、自然保护等活动给予资助; 森林防火给予资助等。
政府资助的资金来源于政府的财政税收。
在自然资源及森林保护方面,除了政府资助之外,还有欧盟组织的资助资金、协会收取的会费、社团(教会、公司或自然保护组织)的捐助等,此外,通过适当的森林采伐,也会有收益。
在我们学习考察的各个保护区单位,资金来源均不是政府单一投资,都是多渠道筹资。
5.我们只有一个森林——这是森林教育的主题,也是“近自然”林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德国历来重视环境自然教育,政府要求各级林业机构、相关协会及生物圈保护区等都要积极参与环境自然教育,为此,在各个自然保护区设立了专门的自然教育中心。
森林教育是2005年以后新开发的一项环境自然教育活动,其内涵是通过森林体验,把人们带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森林,认识自然,从而产生热爱森林、热爱自然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传递给所有大众。
为此,在各个林区设立了森林教育中心,主要负责森林公众教育工作,纳入到环境自然教育的范畴中。
这也是公园协会的主要任务。
实施森林(自然)教育,主要从小孩开始,由小孩到家庭,再到所有民众。
德国的《自然保护法》规定,小孩在10周岁必须要有一次接受环境自然教育的经历。
学生在校时期要参加环境自然教育活动,还要参与植树活动,挂上写有自己名字的铭牌,建立“学生森林”,并记入个人履历。
环境自然教育中心离城市不能太远,一般不超30-50公里,方便居民出行。
对实施环境自然教育的老师要求很高,要知识和经验丰富,技术熟练,具有音乐和戏剧表演的才能,要有创造性和智慧,能开发有趣味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