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调控艺术

合集下载

化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控制策略

化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控制策略

化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控制策略
化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控制策略
化学课堂教学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它要求教师必须有一套有效
的控制策略来确保课堂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首先,教师应该对学生建立一套良好的纪律,以确保学生在上课期间
能够安静地听讲。

同时,教师也应该定期给学生发布讨论任务,以增
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其次,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实验和分
析的方式学习化学知识。

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
讨论、讲座、实验和小组活动等,以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多样性。

最后,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网络教学系统等,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有效的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确保课堂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从
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课堂管理技巧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课堂管理技巧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课堂管理技巧一、概述课堂管理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更是不可忽视的方面。

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也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本文将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课堂管理技巧。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非常关键的。

教师应当尊重每个学生,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此外,教师还应当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和沟通,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

三、积极的教学策略其次,采取积极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课堂管理的关键。

教师应当设计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欲望。

例如,可以通过实验、故事、图片等方式来生动地展示化学的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四、灵活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还应当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的掌握程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节奏。

例如,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更为直观的例子和图示,辅助他们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

五、鼓励互助合作学习鼓励互助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有效方式。

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和团队意识。

通过互助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相互学习、互相帮助,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应当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

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和不足。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反馈与评价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

七、有效的纪律管理良好的纪律管理是维持良好课堂秩序的关键。

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应当明确课堂纪律规范,并积极执行。

教师应当时刻保持警觉,及时制止学生的不当行为和违纪行为,通过一些奖励措施来激励学生的积极表现,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

初中化学课堂管理技巧

初中化学课堂管理技巧

初中化学课堂管理技巧
直接答案: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有效的管理技巧包括建立积极的学
习氛围、提供清晰的指导方针、制定适当的规则和奖惩制度、关注学
生的个性和需求、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及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扩展和深入分析:在实施这些管理技巧时,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
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实验和互动
式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热情。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个性
化的教学,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节奏都不同,需要根据学生的
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辅导方案。

在制定规则和奖惩制度时,教师应该做到公平公正、严格有序,让
学生明确知道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是被禁止的,以及采取何种
行为会获得奖励或惩罚。

通过建立奖惩制度,可以有效管理课堂纪律,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

另外,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是课堂管理的关键。

教师应该尊重
学生、关爱学生,倾听学生的声音和意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尊
重和关心。

通过亲近的关系,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初中化学课堂管理技巧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教师全方位地考
虑和实施。

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技巧,教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化
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教学目标。

化学课堂调控技能

化学课堂调控技能

案例:尚老师在进行初三的绪言课教学时,让学生思考,举几个 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现象来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现象,并要解 释原因。有一位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回答说:“杀猪是物理变化。 因为,猪被杀后,猪头还是猪头,猪肉还是猪肉,猪血还是猪血, 都没有改变,所以杀猪是物理变化。”顿时,课堂上一片哗然。 面对这令人啼笑皆非的回答,尚老师并未恼怒,也没有停留在忍 俊不禁的层面,而是很快认识到学生出现错误的根源在于没有搞 清“物质”的含义,而学生对物质的含义认识不清,学习化学就 难以入门。于是尚老师决定此刻要设法帮助学生搞清并理解这个 概念。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作为回应:推翻了国民党 统治建立了新中国,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什么 是物体?什么是物质?镁带、镁粉、镁块有何不同点和共同点?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研究什么问题?化学研究变化的前提 条件是什么?④猪是物质吗?杀猪是化学研究的问题吗?⑤有关 杀猪是否是物理变化的问题能给大家带来什么启示呢?……
化学课堂调控技能

一、课堂失控的原因 1.量的失控 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引 起的教学不足。教学中有时因教学内容的数量 安排的密度过大或过小,习题的质量超越课目 的要求或太容易解答,使学生无法解答或感到 乏味。

2.度的失控 教师在课堂教学要求的程度(即教学速度和训 练强度)方面引起教学的不足。有时因教师教 学的速度太快或太慢,训练的强度太大或太小, 使学生无法承受或太轻松,导致学生掌握知识 不扎实,囫囵吞枣,巩固练习处处卡壳。

4.情的失控 教师在调控课堂教学情境方面的因素而出现的 教学“失态”。教学中教师因教法单调、枯燥、 缺乏教学艺术、技巧使学生情绪低沉;有时因 教师课前心情不佳影响教学气氛,使学生情绪 受到极大压抑,在“疾风暴雨”随时而来的特 定环境中,提心吊胆地度过短暂却又漫长的45 分钟,无心学习。

初中化学综合课课堂管理技巧

初中化学综合课课堂管理技巧

初中化学综合课课堂管理技巧在初中化学综合课的教学中,良好的课堂管理是确保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课堂管理技巧,帮助教师们提高教学质量。

一、制定明确的课堂纪律规则有效的课堂管理需要制定明确的课堂纪律规则。

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商讨并制定适用于化学综合课的纪律规则,例如课堂上不许讲话打扰他人、不准迟到早退等。

这些规则应该被清晰地展示在课桌或教室的显眼位置,以提醒学生们遵守。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化学综合课中,教师们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可以使用有趣的实验示范、生动的故事或实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课堂互动,以增加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探索和兴趣。

三、合理安排课堂结构良好的课堂管理要求合理安排课堂结构。

教师们应该在课堂上使用清晰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目标和时间安排。

此外,他们还可以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如钟表或计时器,帮助学生了解每个环节的时间限制,提醒他们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四、制定有效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在初中化学综合课的课堂管理中,奖励和惩罚机制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表现制定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

例如,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给予表扬和奖励,并成为课堂的榜样;而不遵守纪律规则的学生则需要接受相应的惩罚,以维持整个课堂的秩序。

五、关注学生的情绪和需求良好的课堂管理还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情绪和需求。

教师应该尝试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身心发展需求,并及时回应他们的问题和困惑。

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和管理整个课堂。

六、鼓励互助合作互助合作是课堂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提倡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合作,鼓励他们组成学习小组,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还可以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七、及时反馈和评估良好的课堂管理需要及时反馈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初中化学活动氛围的调控与营造

初中化学活动氛围的调控与营造

初中化学活动氛围的调控与营造初中化学活动氛围的调控与营造
在学校的初中教育中,化学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活动比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学习、更有效地理解,保持优质的初中化学活动,调控和营造活动的气氛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教师应该给学生制定适当的课程大纲,以便学生能清晰地了解课程中要
学习的内容。

同时,教师也要在授课前给学生准备好相关的课堂实验材料和设备,做好充分的细节安排,避免因为物质条件的限制而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其次,授课的教师要充分的挖掘学生的好奇心,针对几乎每一堂课学习的具体
内容进行解释,让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增强动态性。

同时,教师也要严格遵守教学行为准则,保持教室内的轻松融洽氛围,创建一个和谐的活动气氛。

最后,授课教师要积极宣传科学文化知识,激发学生们学习热情和兴趣,丰富
学生的知识面,并密切跟进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

总之,做好初中化学活动氛围的调控与营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用学习的方式探索科学的知识,让学生们在教室里感受科学的乐趣和快乐。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课堂管理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课堂管理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课堂管理策略课堂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教师技能,对于初中化学教学尤为重要。

优秀的课堂管理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课堂管理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课堂。

一、引起学生兴趣的策略激发学生兴趣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讲授、实验、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中体验到不同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2. 实例和案例分析:通过引入有趣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将抽象的化学概念联系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增强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3. 实验展示和示范: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展示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眼目睹化学的神奇之处,激发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二、积极的课堂互动策略课堂互动可以促进学生参与并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增加课堂互动:1.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在小组内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实验。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2. 提问和回答环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

通过提问和回答环节,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角色扮演和讨论:设置化学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分成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激励机制的策略激励机制是课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下策略可以帮助教师建立激励机制:1. 及时给予正面反馈:教师可以及时表扬和鼓励在课堂上表现积极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和肯定,激发他们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

2. 设置学习目标和奖励机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

例如,对于完成自主学习任务的学生可以给予奖励,鼓励他们主动学习。

化学课堂教学节奏调控艺术

化学课堂教学节奏调控艺术

化学课堂教学节奏调控艺术作者:张运法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第15期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节奏是艺术的灵魂。

化学教学要重视课堂教学节奏调控艺术,要做到动静呼应、快慢适宜、疏密相间、起伏有致、抑扬顿挫、反馈调控等,探索教学系统的控制规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调控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15-0048-02Rhythm Chemistry Teaching Art//Zhang YunfaAbstract Teaching is an art, and rhythm is the soul of art. Chemistry Teach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rhythm art of teach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echo the movement, We should speed suitable density and white, undulating, cadence, feedback control, etc., to explore control law of teaching system,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comprehensively.Key words chemical; teaching; controlAuthor’s address Xingtai University Primary School, Xingtai, Hebei, Chi na 054001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要提高效率,增强感染力,不能不注意教学的节奏性。

一堂成功的课犹如奏乐,按照主旋律,曲调抑扬顿挫,节奏明快和谐,各个环节有机相连。

对化学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是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张弛有度、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使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有序、优化状态的有效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初探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控制论”的原理,对化学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是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张驰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使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有序、优化状态的有效途径。

笔者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以下几种调控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法调控
化学课堂教学的调控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引起学生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客观对象的新颖性和多样性。

因而,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新颖、多样化,是决定能否有效地实施化学课堂教学调控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运用教学方法对化学课堂教学加以调控,教师要克服教学方法刻板化的倾向,追求教学方法的新颖性,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保持稳定的注意力。

必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陈旧方式,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确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

教师重在引导、诱导、指导学生,让学生积极活动、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学、思考、训练、实践等多种能力。

其次,教师不能总是固守某种单一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要广采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精华,不断用变化的信息去刺激学生的接受欲望,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

化学课堂教学要追求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
多样性,就要注意在一定的教育学习理论指导下,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人本主义的学习观,认为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充分尊重学习者尊严、价值、创造性及自我实现的前提下组织学习。

据此,可以采取同伴教学、分组教学、探索式训练程序教学、自我评价等方法进行教与学。

二、兴趣调控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如果教师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化学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就能牢牢地掌握在教师手中。

心理学指出,好奇心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因之一。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对化学的极大好奇心,利用学生猎奇喜新的心理,将其转化为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兴趣、动机等学习内驱力,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教具、多媒体手段、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设化学意境等。

按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形式来说,可以把学习兴趣分为直觉兴趣、理解兴趣和创造性兴趣。

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要针对兴趣的层次和特点选择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控学生的兴趣层次。

例如,在学习“氨的物理性质”时,先演示“喷泉”实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抱着好奇心观察自己意想不到的现象,这种兴趣比较具体,是一种直觉兴趣,它的作用短暂且不稳定。

然后,教师提出问
题:“为什么烧杯里的水会在圆底烧瓶中形成喷泉?”“加了酚酞的水喷入圆底烧瓶后为什么会变红色?”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的求知欲强烈,分析、综合出氨在水中的极易溶解性、氨的水溶液的碱性。

这种过程的兴趣就为理解兴趣,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然后,教师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常温下气体在某溶剂中的溶解度至少要达到多少才能用于做喷泉实验?”“存放啤酒的仓库为什么要保持较低的恒温?”“可乐未开瓶而置于温度较高处会有什么后果?”等,学生兴趣更浓,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积极思考,解释上述问题,这种兴趣为创造性兴趣,它具有更强的持久性、稳定性和自觉性的特点。

三、语言调控
人类的语言是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以及学习和保存信息的重要手段。

在化学教学中,知识的传播,思维的引导,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处处都需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实施。

化学教学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和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

因此,对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首先,化学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

具体地说,在表达概念、原理、结论和规律时,要做到语言准确;在讲授化学物质结构和性质等方面知识时,语言要精练、生动,切忌使学生产生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感觉。

例如:“加聚”和“缩聚”两个概念虽只一字之差,含义却不同,前者指由分子量小的物质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后者指由分子量小的物质生成高分子的同时还有小分子
生成的反应。

由分子量小的物质生成高分子时有无小分子生成是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区别,教师必须表达得清楚、准确。

其次,化学课堂教学语言要讲究艺术性。

描述化学现象时要生动形象;讲解化学概念和原理时,要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具体;总结化学规律时,要言简意赅,抓住要领;讲述重点内容时,要提高音量,放慢语速;突出思想教育时,要富有感情,声情并茂,使学生受到感染。

总之,化学课堂教学语言只有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才能使课堂教学处一种有张有弛、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的良性运作状态。

四、情绪调控
教师的情绪是影响学生注意力最敏感的因素之一。

学生学习情绪的高低,课堂气氛活跃与否,往往是与教师的情绪同步变化的。

因此,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教师在课堂上始终应该精神饱满,精神抖擞,目光有神,满怀激情,对上好课充满信心。

这样,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激情的感染,精神振奋,情绪高涨。

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因此,教师在讲解不同教材内容时,要善于用不同的情感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用热情自豪的激情讲我国化学家在化学科学上取得的成就;用严肃忧虑的神情讲我国当前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

这样,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与教师的喜、怒、忧、乐产生共鸣,达到“未听曲调先有情”的境界。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上课时,教师达到了最佳情绪状态,
真正用情去讲授,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而且使学生受到感染,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

这样,教师教学信心十足,生动活泼,思路清晰;学生学习情绪饱满,思维活跃。

整个化学课堂教学便处于教师积极主动的情绪调控之中。

五、反馈调控
控制的基础是信息,控制过程与信息反馈密不可分。

反馈,是控制论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把系统输出的信息作用于控制对象后,产生的结果再输送回输入端,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

信息反馈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

传统教学方法把学生看作接受信息的容器,教师讲,学生听,是单一的信息输出式课堂结构。

教师输出的信息源大,学生反馈的信息量少,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心里没底,教学过程的调控往往处于盲目状态。

因此,要对化学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信息反馈。

在化学教学中,要改变教师唱独角戏、满堂灌的做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善于创设信息反馈的教学情境,通过提问、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直接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听课的情绪、神态,间接获取反馈信息。

教师把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做出简捷、精辟、深刻的分析,从中了解学生对教师输出的信息接受和理解的程度,及时调控教学进程,把“反馈-矫正”落到实处。

课堂“矫正”必须从相同的层次、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举不同的例子、打不同的比喻,启发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


样既能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化学教学实践证明,教师重视教学反馈的功能,能创设多种情境,采用多种形式收集反馈信息,并善于处理教学反馈信息,因势利导,及时调控教学过程,才能将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