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008中国联通IT系统BSS系统域在线计费系统接口规范第五分册:GGSN接口V1.0-20090122课件
中国联通在线计费(OCS)技术规范汇报

总体概述 系统定位 IT系统划分 IT系统划分 在BSS中定 BSS中定 位 在计费域中 定位 建设要求
在线计费系统(OCS)位于BSS的服务支撑层, 同综合计费帐务系统共同组成计费功能域
4
系统定位- 总体概述 - 系统定位-在计费域中定位
总体概述 系统功能架构 运维管理 外部设备改造要求 系统技术架构 部署架构 系统技术要求 附录
数据业务
增值业务
OCS与本省SACP连接,完成语音业务的在线计费; OCS与本省SMSC连接,完成点对点短消息业务的在线 计费; OCS与本省GGSN连接,完成数据业务的在线计费; OCS与本省VASP/VAC连接,完成增值业务的在线计费; 集团总部VASP/VAC与各省VASP/VAC连接,用户订购 的集团总部增值业务由集团总部VASP/VAC路由到归属省 VASP/VAC,再由归属省VASP/VAC触发到本省OCS。
对关键性应用服务器主机可采用双机备份的冗余配置, 保证系统无单一故障点,发生故障后能够快速切换到备机, 待故障主机修复后再切换回来。 对关键性应用服务器可采用N+1备份方式组成集群。集 群中N台主机的某一台主机出现故障时,业务应该由集群 中备份主机接管,不影响OCS系统的使用。 OCS系统应该具备两种过负荷处理的能力,静态过负荷 控制和动态过负荷控制。 静态过负荷控制:监视同时对话的数目,如果超 出限制,则过负荷掉超出的部分。 动态过负荷控制:系统监视对话处理的相应情况, 以此判断系统已经过负荷。在呼叫量超出系统处理 能力时,可以分多个级别屏蔽掉一定比例的呼叫或 操作的接入,保持当前正在处理或者允许接入的呼 叫,保证系统在允许的负荷内正常运行。当呼叫量 恢复到正常水平时,可以自动取消过负荷屏蔽,恢 复正常处理。
15
中国联通BSS系统架构

中国联通BSS系统架构第1章 BSS规划目标1.1 BSS应用架构中国联通BSS应用架构分为0级视图、1级视图、2级视图及总部省分两级应用部署视图。
1.1.1 BSS应用架构的0级视图BO服务开通管理类系统客户接触类系统(Service Activation (Customer Contact Systems )ManagementSystems)资源管理类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类系统...(Customer Relationship 计费结算类系统Management Systems)(Billing & Settlement 服务保障类系统Systems) 分析型系统网络规划与设计(Analytic Systems)图表 1-1 BSS应用架构的0级视图资源管理类系统中号线资源管理属于综合资源管理系统的一部分,由于与前台业务处理耦合度较高,暂纳入到BSS专业规划中,未来OSS域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建成后,仍纳入OSS域,不再包括在BSS专业规划范围内。
0级视图将BSS域划分为客户接触类、客户关系管理类、计费结算类、分析型4大类系统,及OSS域中服务开通管理类系统,共5大类系统。
(1) 客户接触类系统:面向客户、渠道人员,提供丰富营销前端,统一后台业务服务支撑。
包括WEB营业厅(WEB BH)、WAP营业厅(WAP BH)、短信营业厅(SMS BH)、自助终端系统(Self-Service Terminal System)、客服系统(CCS)、渠道支撑平台(CSP)。
(2) 客户关系管理类系统:以客户体验为中心,提升价值链运营能力,为客户(含个人、家庭、集团客户)、合作伙伴提供服务及管理支撑。
包括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集团客户生产管理系统(GCM)、合作伙伴管理系统(PRM)。
(3) 计费结算类系统:面向全业务提供综合计费帐务、在线计费、综合结算及综合缴费等能力。
包括综合计费帐务系统(Billing)、在线计费系统(OCS)、综合结算系统(ISS)、综合缴费卡系统(IPC)、综合采集系统(Mediation)。
中国联通增值业务鉴权中心接口规范-VAC与老BSS接口分册重点

中国联通增值业务鉴权中心接口规范VAC与老BSS接口分册(V1.0)China Unicom(Version 1.0)11.1.1.5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目次前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缩略语和术语 (1)3.1缩略语 (1)3.2术语 (2)4 VAC和原有CRM间的接口 (2)4.1用户基本信息同步接口<FTP UserInfo> (2)4.1.1 接口描述 (2)4.1.2 发起方系统 (3)4.1.3 接受方系统 (3)4.1.4 接口协议 (3)4.1.5 接口内容 (3)4.1.5.1 文件目录 (3)4.1.5.2 文件命名 (3)4.1.5.3 请求文件头(定长) (3)4.1.5.4 回执文件头(定长) (4)4.1.5.5 请求文件体(变长) (4)4.1.5.6 回执文件体(变长) (5)4.2用户号段信息同步接口 (5)4.2.1 接口描述 (5)4.2.2 发起方系统 (5)4.2.3 接受方系统 (6)4.2.4 接口协议 (6)4.2.5 接口内容 (6)4.2.5.1 文件目录 (6)4.2.5.2 文件命名 (6)4.2.5.3 请求文件头(定长) (6)4.2.5.4 回执文件头(定长) (6)4.2.5.5 请求文件体(变长) (6)4.2.5.6 回执文件体(变长) (6)4.3预付费用户信息接口 (6)4.3.1 接口描述 (6)4.3.2 发起方系统 (6)4.3.3 接受方系统 (6)4.3.4 接口协议 (6)4.3.5 接口内容 (7)4.3.5.1 文件目录 (7)4.3.5.2 文件命名 (7)4.3.5.3 请求文件头(定长) (7)4.3.5.4 回执文件头(定长) (7)4.3.5.5 请求文件体(变长) (7)4.3.5.6 回执文件体(变长) (7)4.4批开、批销接口 (7)4.4.1 接口描述 (7)4.4.2 发起方系统 (7)4.4.3 接受方系统 (7)4.4.4 接口协议 (7)4.4.5 接口内容 (7)4.4.5.1 文件目录 (7)4.4.5.2 文件命名 (8)4.4.5.3 请求文件头(定长) (8)4.4.5.4 回执文件头(定长) (8)4.4.5.5 请求文件体(变长) (8)4.4.5.6 回执文件体(变长) (8)4.5话单接口 (8)4.5.1 接口描述 (8)4.5.2 发起方系统 (8)4.5.3 接受方系统 (8)4.5.4 接口协议 (8)4.5.5 接口内容 (8)4.5.5.1 文件目录 (8)4.5.5.2 文件命名 (9)4.5.5.3 请求文件头(定长) (9)4.5.5.4 回执文件头(定长) (9)4.5.5.5 请求文件体(变长) (9)4.5.5.6 回执文件体(变长) (9)5 VAC和网管系统间接口 (9)5.1网管系统接口 (9)5.1.1 接口描述 (9)5.1.2 发起方系统 (9)5.1.3 接受方系统 (9)5.1.4 接口协议 (9)5.1.5 接口内容 (9)5.1.5.1 文件目录 (9)5.1.5.2 文件命名 (9)5.1.5.3 请求文件头(定长) (9)5.1.5.4 回执文件头(定长) (9)5.1.5.5 请求文件体(变长) (9)5.1.5.6 回执文件体(变长) (9)前言本标准由中国联通公司增值业务部提出。
091-2008 中国联通IT系统 BSS系统域 在线计费系统接口规范 第五分册:GGSN接口V1.0-20090122

中国联通IT系统 BSS系统域在线计费系统接口规范GGSN分册(V1.0)中国联通公司发布中国联通IT系统BSS系统域在线计费系统接口规范第五分册:GGSN接口目次前言 (1)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缩略语 (3)4. OCS与GGSN的关系 (4)5. GGSN与OCS的接口 (4)5.1. Diameter接口概述 (4)5.2. DCC消息结构定义 (5)5.3. CCR和CCA消息定义 (6)5.4. RAR和RAA消息定义 (16)5.5. DWR和DWA消息定义 (16)5.6. ASR和ASA消息定义 (16)5.7. CER和CEA (17)5.8. Result-Code定义 (17)6. 业务流程 (18)6.1. GGSN会话计费流程—使用业务时发起鉴权 (18)6.2. GGSN会话计费流程—PDP激活时发起鉴权 (19)I前言本规范结合中国联通在线计费系统(OCS)的业务和技术规范要求,对GGSN与OCS信息交换的协议及流程进行了规定。
本标准由中国联通公司信息化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国联通公司技术部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联通公司信息化部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晓亮、杜志涛、宋齐军、刘四奎本标准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通公司。
1中国联通IT系统 BSS系统域在线计费系统接口规范第五分册:GGSN接口1.范围本规范主要规定了中国联通在线计费系统(OCS)的接口标准,其中面向GGSN接口部分。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联通在线计费系统(OCS)的规划建设、设备采购、工程设计、网络运行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国联通之系统技术规范

系统的目标和功能
功能:支持多种通信协议, 如 G S M 、 C D M A 、 LT E 等
提供高质量的语音、数据、 视频等通信服务
支持多种终端设备,如手机、 平板、电脑等
目标:提高通信效率,降低 运营成本
提供网络管理和监控功能, 确保网络稳定运行
系统的架构和组成
添加标题
架构:分层架构, 包括应用层、服务 层、数据层和基础 设施层
01
系统培训和支持方案
培训内容和目标
培训内容:系统操作、维护、故障排除等 培训目标:提高员工系统操作能力,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培训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训时间:根据员工需求,灵活安排培训时间
培训方式和时间安排
培训方式: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包括视频课程、在线答疑、现场实操等 培训时间:根据项目进度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确保培训效果 培训内容:包括系统操作、故障排除、维护管理等方面 培训考核:设置考核环节,确保培训效果,提高员工技能水平
公司
中国联通之系统技 术规范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系统概述
02
系统技术规范
03
系统实施方案
04
系统维护和管理方案
05
系统培训和支持方案
06
01
添加章节标题
01
系统概述
系统的定义和范围
系统的定义:中国联通之系统技术规范是指中国联通在通信技术、网络架构、业务应用 等方面制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接口规范:RESTful、 SOAP、Web Service等
安全技术:加密、认证、访 问控制等
测试技术:单元测试、集成 测试、系统测试等
中国联通IT系统BSS系统域在线计费系统规范2.0必选项测试规范

中国联通IT系统 BSS系统域在线计费系统规范2.0必选项测试规范V1.0中国联通公司发布中国联通IT系统 BSS系统域在线计费系统规范2.0必选项测试规范修改历史中国联通IT系统 BSS系统域在线计费系统规范2.0必选项测试规范目录前言 (4)1范围 (5)2规范性引用文件 (5)3缩略语 (6)4总体概述 (6)5测试准备 (6)5.1测试范围 (6)5.2测试场景需求 (6)6功能测试项目 (7)6.1生命周期管理 (7)6.1.1开户状态—正常服务状态 (7)6.1.2正常服务状态—呼限状态 (7)6.1.3呼限状态—正常服务状态 (8)6.1.4专款账本用户正常服务状态—呼限状态 (9)6.1.5停机状态—正常服务状态 (10)6.2VPN集团组网支撑 (11)6.2.1VPN业务功能划分 (11)6.2.2VPN业务数据划分 (12)6.2.3VPN集团组网成员账户优惠业务 (14)6.2.4网内外用户呼叫判断 (15)6.2.5长短号翻译 (16)6.2.6成员权限判断 (17)6.2.7系统禁拨用户组 (18)6.3GGSN计费会话发起流程 (19)6.3.1GPRS数据业务 (19)6.4配额管理 (20)6.4.1语音业务配额管理 (20)6.4.2数据业务配额管理 (22)6.4.3增值业务配额管理 (24)6.4.4WLAN业务配额管理 (26)6.5告警管理功能完善 (29)6.5.1告警合并,告警关联,告警升级,告警处理经验关联查询等功能 (29)6.5.2应用进程监控告警 (31)6.5.3出现离线话单告警 (31)6.5.4用户异常行为告警 (32)6.5.5对非预期默认处理行为的主动发起告警信息 (33)6.5.6平台级告警 (37)6.5.7综合分析 (38)中国联通IT系统 BSS系统域在线计费系统规范2.0必选项测试规范本规范结合中国联通在线计费系统的发展要求,通过对现有计费业务发展的分析,根据《中国联通IT系统BSS系统域在线计费系统业务规范V2.0》以及《中国联通IT系统 BSS系统域在线计费系统技术规范V2.0》中必选项的需求,主要从在线计费系统的生命周期管理、VPN集团组网支撑、智能网用户割接、GGSN计费会话发起流程、配额管理、告警管理功能完善等方面的业务功能进行了规定。
中国联通业务支持系统(BSS)运行维护管理平台业务技术规范

中国联通业务支持系统(BSS)运行维护管理平台业务技术规范(讨论稿)中国联通2004年6月目录1.总体概述 (1)1.1 行业背景 (1)1.2 系统现状分析 (1)1.3 编制目的 (2)1.4 适用范围 (2)1.5 起草单位 (2)1.6 解释权 (2)1.7 参考文献 (2)2.建设目标及原则 (3)2.1 建设目标 (3)2.1.1 近期目标 (3)2.1.2 远期目标 (3)2.1.3 建设规划 (4)2.2 建设原则 (4)3.系统总体结构 (6)3.1 系统定位以及与现有网管系统之间的关系 (6)3.1.1 系统定位 (6)3.1.2 与现有网管系统之间的关系 (6)3.2 系统组织结构 (7)3.3 系统体系结构 (8)3.3.1 数据层 (9)3.3.1.1 监控数据 (9)3.3.1.2 管理数据 (10)3.3.1.3 系统数据 (10)3.3.1.4 文档数据 (10)3.3.2 功能层 (10)3.3.3 接入展现层 (13)3.4 与外部系统之间的关系 (13)4.业务功能与流程 (15)4.1 各模块之间的关系 (15)4.2 岗位与角色描述 (15)4.2.1 岗位描述 (15)4.2.2 角色描述 (16)4.3 业务功能描述 (18)4.3.1 服务支持 (18)4.3.1.1 服务台 (18)4.3.1.2 事件管理 (20)4.3.1.3 问题管理 (23)4.3.1.4 变更管理 (26)4.3.1.5 配置管理 (29)4.3.1.6 日常运维管理 (32)4.3.1.7 供应商管理 (33)4.3.1.8 知识库管理 (35)4.3.2 系统监控 (37)4.3.2.1 监控台 (37)4.3.2.2 性能管理 (38)4.3.2.3 告警管理 (39)4.3.2.4 配置处理 (46)4.3.3 系统管理 (48)5.系统技术要求 (50)5.1 总体技术要求 (50)5.1.1 应用软件 (50)5.1.2 数据要求 (51)5.1.3 性能要求 (51)5.1.4 开发工具 (51)5.2 统计报表 (52)5.3 拓扑展现 (52)5.3.1 拓扑的生成方式 (52)5.3.2 技术要求 (53)5.4 工作流 (53)5.5 安全管理 (57)5.5.1 对安全管理的统一维护 (57)5.5.2 运维管理平台的安全性 (57)5.6 数据采集 (58)5.6.1 数据源类型 (58)5.6.2 数据采集要求 (58)5.6.3 数据预处理 (58)6.系统接口 (60)6.1 接口原则 (60)6.2 服务支持与系统监控的接口 (61)6.2.1 接口定义 (61)6.2.2 接口方式 (61)6.2.3 接口要求 (61)6.2.4 接口内容 (61)6.3 与业务应用系统的接口 (63)6.3.1 接口定义 (63)6.3.2 接口方式 (63)6.3.3 接口策略 (63)6.3.4 接口要求 (64)6.3.5 接口内容 (64)6.4 与系统平台的接口 (64)6.4.1 接口定义 (64)6.4.2 接口方式 (65)6.4.3 接口要求 (65)6.4.4 接口内容 (65)6.5 两级运维系统间的接口 (65)6.5.1 接口定义 (65)6.5.2 两级接口文件命名规则及相关约束 (66)6.5.2.1 文件命名规则 (66)6.5.2.2 回执文件格式约定 (67)6.5.2.3 错误信息说明 (67)6.5.3 上传关键业务指标 (69)6.5.3.1 接口定义 (69)6.5.3.2 接口实现 (70)6.5.4 工单信息的传递 (71)6.5.4.1 接口定义 (71)6.5.4.2 接口实现 (72)6.5.5 知识库信息传递 (73)6.5.5.1 接口定义 (73)6.5.5.2 接口实现 (74)6.5.6 上传统计报表 (74)6.5.6.1 接口定义 (74)6.5.6.2 接口实现 (75)6.6 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75)6.6.1 接口定义 (75)6.6.2 接口实现 (76)1.总体概述1.1行业背景当今通信市场正由传统的以通信网为中心的服务质量的竞争转变成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质量的竞争,中国联通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变化,必须建立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服务机制。
中国联通网格化营销系统规范

中国联通IT系统BSS系统域网格化营销系统功能规范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QB/CU XXX-201X中国联通IT系统 BSS系统域网格化营销系统功能规范(V1.0)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中国联通公司发布目次前言 (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缩略语 (1)4.总体概述 (2)4.1.网格含义 (2)4.2.角色含义 (2)4.3.支撑目标 (3)5.系统功能 (4)5.1.功能定义 (4)5.1.1.名单制管理 (4)5.1.2.排产管理 (6)5.1.3.网格信息展示 (6)5.1.4.绩效考核 (6)5.1.5.生产统计报表 (7)5.1.6.系统管理 (7)5.2.功能架构(待修改) (7)5.3.模块间关系 (8)5.4.功能描述 (9)5.4.1.名单制管理 (9)5.4.1.1.客户名单制 (9)5.4.1.2.渠道名单制 (25)5.4.1.3.目标市场名单制 (35)5.4.1.4.资源名单制 (42)5.4.2.排产管理 (49)5.4.3.网格信息展示 (55)5.4.4.绩效考核管理 (57)5.4.5.生产统计报表 (62)5.4.6.系统管理 (63)5.4.6.1.网格管理 (63)5.4.6.2.角色管理 (68)5.4.6.3.权限管理 (69)5.4.6.4.角色与权限对应关系 (69)5.4.6.5.人员管理 (71)5.4.6.6.区域部门 (71)5.4.6.7.系统监控 (72)6.集成关系 (72)6.1.和CRM集成关系 (72)6.2.和BILLING的集成关系 (74)6.3.和BI的集成关系 (76)6.4.和OSS的关系 (78)前言本规范结合中国联通网格化营销支撑系统的发展要求、主要通过对现有业务发展的需求、及系统功能需求的定义进行编制,其中采纳了相关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主要从网格化营销支撑系统的系统功能、业务流程、系统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QB/CU 091-2008中国联通IT系统 BSS系统域在线计费系统接口规范GGSN分册(V1.0)2008-12-15发布2008-12-15实施中国联通公司发布中国联通IT系统BSS系统域在线计费系统接口规范第五分册:GGSN接口目次前言 (1)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缩略语 (3)4. OCS与GGSN的关系 (4)5. GGSN与OCS的接口 (4)5.1. Diameter接口概述 (4)5.2. DCC消息结构定义 (5)5.3. CCR和CCA消息定义 (6)5.4. RAR和RAA消息定义 (16)5.5. DWR和DWA消息定义 (16)5.6. ASR和ASA消息定义 (16)5.7. CER和CEA (17)5.8. Result-Code定义 (17)6. 业务流程 (18)6.1. GGSN会话计费流程—使用业务时发起鉴权 (18)6.2. GGSN会话计费流程—PDP激活时发起鉴权 (19)I前言本规范结合中国联通在线计费系统(OCS)的业务和技术规范要求,对GGSN与OCS信息交换的协议及流程进行了规定。
本标准由中国联通公司信息化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国联通公司技术部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联通公司信息化部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晓亮、杜志涛、宋齐军、刘四奎本标准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通公司。
1中国联通IT系统 BSS系统域在线计费系统接口规范第五分册:GGSN接口1.范围本规范主要规定了中国联通在线计费系统(OCS)的接口标准,其中面向GGSN接口部分。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联通在线计费系统(OCS)的规划建设、设备采购、工程设计、网络运行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B/CU 031-2007 《中国联通IT系统总体技术体制》QB/CU 043-2007 《中国联通IT系统BSS系统域综合计费帐务系统数据模型规范v1.0》QB/CU 040-2007 《中国联通IT系统BSS系统域综合计费帐务系统业务规范v1.0》QB/CU 036-2007 《中国联通IT系统BSS系统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业务规范v1.0》QB/CU11-2001 《中国联通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短消息系统技术体制V1.0》QB/CU 100-2007 《中国联通综合增值业务平台(VASP)技术体制v1.0》IETF RFC 2865: Remote Authentication Dial In User ServiceIETF RFC 3588: Diameter Base ProtocolIETF RFC 4006: Diameter Credit-Control Application3GPP 32.296:Online Charging System (OCS) applications and interfaces3GPP 32.299:Diameter charging application3GPP 32.251 Packet Switched(PS) Domain ChargingShort Message Peer to Peer Protocol Specification v3.423.缩略语缩略语英文中文解释AoC Advice of Charge 计费通知BSS Business Support System 业务支撑系统DCC Diameter Credit Control Diameter信控协议GGSN 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s GPRS 网关支持点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通用无线分组业务MS Mobile Station 移动台MSC Mobile Switching Centre 移动交换中心MSISDN Mobile Station ISDN number 移动设备ISDN号码OCS Online Charging System 在线计费系统OSS Operate Support System 运营支撑系统PDU Protocol Data Unit 协议数据单元QoS 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质量SACP Service Access Control Point 业务接入控制点SCP Service Control Point 服务控制点URL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统一资源定位符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虚拟专用网WAP 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无线应用协议SGSN 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 服务GPRS支持节点APN Access Point Name 接入点名GTP GPRS Tunnel Protocol GPRS隧道协议PDP Packet Data Protocol 分组数据协议34.OCS与GGSN的关系当用户使用业务时,由GGSN判断用户是否是在线计费用户,对在线计费用户通过DCC协议转发到OCS系统进行计费鉴权,OCS将计费鉴权结果发送给GGSN实现对用户数据业务流量使用的控制。
网络组织如下图所示:OCSGGSN GGSNSGSN SGSN省内省外5.GGSN与OCS的接口5.1. Diameter接口概述传统的用于完成计费功能的Radius协议,以其简单安全,易于管理,扩展性好,而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协议本身的缺陷,比如基于UDP的传输、简单的丢包机制、没有关于重传的规定和集中式计费服务,都使得它不太适应当前网络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改进。
随着新的接入技术的引入和移动网络的快速扩容,对AAA协议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传统的RADIUS结构的缺点日益明显。
目前3G网络正逐步向全IP网络演进,不仅在核心网络使用支持IP的网络实体,在接入网络也使用基于IP的技术,而且移动终端也成为可激活的IP客户端。
这就需要采用新一代的AAA协议——Diameter。
Diameter基础协议为各种认证、授权和计费业务提供了安全、可靠、易于扩展的框架。
以此为基础定义Diameter应用,只需要定义应用协议的应用标识、参与通信的网络功能实体、相互通信的功能实体间的消息内容以及协议过程,就可以完全依赖Diameter基础协议完成特定的接入和应用业务。
Diameter协议具有如下特性:(1)拥有良好的失败机制,支持失败替代(failover)和失败回溯(faiback);(2)拥有快速检测到对端不可达的能力;4(3)拥有更好的包丢弃处理机制,Diameter协议要求对每个消息进行确认;(4)可以保证数据体的完整性和机密性;(5)支持端到端安全,支持TLS和IPSec;(6)为每个会话进行认证/授权,以保证安全性;在Diameter基础协议上扩展的应用协议Diameter Credit Control Application,定义了针对预付费用户的计费机制,采用信用额度控制实现了基于会话及事件的计费,解决了对于预付费的计费需求。
5.2. DCC消息结构定义DiameterCC协议的消息结构如下,这些字段是以网络字节顺序传送的。
0 1 2 30 1 2 3 4 5 6 7 0 1 2 3 4 5 6 7 0 1 2 3 4 5 6 7 0 1 2 3 4 5 6 71 Version Message Length2 Command flags Command-Code3 Application-ID4 Hop-by-Hop Identifier5 End-to-End Identifier6 AVPs..N AVPs其中,AVP结构为:0 1 2 30 1 2 3 4 5 6 7 0 1 2 3 4 5 6 7 0 1 2 3 4 5 6 7 0 1 2 3 4 5 6 71 AVP Code2 V M P r r r r r AVP Length3 Vendor-ID (opt)4 Data..N Data5说明:在消息体定义中,类型域中的OctetStringN(N为整数),由基本类型OctetString派生出来,限制长度不大于N;必选属性域“M”表示该AVP在消息中必选,“C”表示该AVP在消息中条件可选。
AVP名称前面的*表示该AVP是可重复的。
对于AVP的M位属性和Vendor-ID定义参见接口总册。
5.3. CCR和CCA消息定义5.3.1.Credit-Control-Request消息定义<CCR> ::= < Diameter Header: 272, REQ, PXY >< Session-Id >{ Origin-Host }{ Origin-Realm }{ Destination-Realm }{ Auth-Application-Id }{ Service-Context-Id }{ CC-Request-Type }{ CC-Request-Number }[ Destination-Host ][ User-Name ][ Origin-State-Id ][ Event-Timestamp ]*[ Subscription-Id ][ Termination-Cause ][ Requested-Action ][ Multiple-Services-Indicator ]*[ Multiple-Services-Credit-Control ][ Service-Information ]*[ AVP ]AVP名称AVP代码数据类型必选属性描述6AVP名称AVP代码数据类型必选属性描述Session-Id 263 UTF8String M Diameter会话ID。
格式:<DiameterIdentity>;<high 32 bits>;<low32 bits>[;<optional value>]<DiameterIdentity>同Origin-Host。
<high 32 bits>表示系统当前时间的10进制字符串。
<low 32 bits>表示循环递增,初始值为0,系统重新启动时设置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