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本质-三、以社会实践为中介认识美的本质-(一)理讲解
美学的知识点总结

美学的知识点总结一、美学的基本概念美学作为一个学科领域,其基本概念包括美、艺术、审美等。
美是美学研究的对象,它不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内在的精神境界。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美的表现形式,它通过创作、表达和体现美的感受。
审美是指人们在欣赏美的时候所产生的情感、思绪和体验,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和感受。
二、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对于美的本质的讨论有多种观点,包括客观论、主观论、相对论和综合论。
客观论认为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与观者无关;主观论认为美是一种主观感受,源于个体对外在事物的感觉和体验;相对论则认为美是一种相对的、多元的,因人而异的评价标准;综合论则认为美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既是事物的内在属性,也要依赖于观者的情感和认知。
三、美的感受与表达美学不仅关注美的本质,还关注美的感受和表达。
美的感受是指人们在面对美的时候所产生的情感和体验,它带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和精神境界。
美的表达是指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来传递美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形式、结构、色彩等艺术手段来表现美的内涵。
四、美的审美对象美的审美对象包括自然美、人体美和艺术美等。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包括景色、花草、山水等,它带有纯粹、朴素和自然的美感;人体美是指人的外貌和身体结构所具有的美,它带有动人、优雅和神秘的美感;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美,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它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美的内涵。
五、美学的相关理论美学的相关理论包括唯美主义、形式主义、象征主义、社会美学等。
唯美主义认为美是一种绝对的、超越性的东西,它是完美、理想和无暇的;形式主义认为美在于艺术作品的形式和结构,独立于内容和主题;象征主义认为美是一种象征、隐喻和象征的意义,它反映了深刻的人类情感和思想;社会美学认为美是受社会、文化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影响的,是一个群体性、多元的现象。
六、美学的研究方法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哲学分析、历史考察、实证调查、实践探索等。
《美学原理》重点难点解析啊

《美学原理》重点难点解析啊《美学原理新编》重点难点解析第一章绪论 ............................................................... 2 一、美学的对象是什么?在美学中涉及哪些主要内容? ................................................................ 2 二、美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2 三、怎样学习美学?...................................................... 2 第二章美的本质及特征 ..................................................... 2 一、美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劳动创造美?................................. 2 二、什么是自由创造?为什么说自由创造是人类的最珍贵特性? ........................................................ 2 三、什么是真?什么是善?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 2 四、丑的本质是什么?怎样理解美丑的相互转换? .................................................................... 3 第三章美的产生 ........................................................... 3 一、美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说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 (3)二、从实用过度到审美的中间环节是什么?................................... 3 三、怎样理解在美的产生中主体与客体的辨证关系?.................................................................. 3 第四章社会美 ............................................................. 3 一、社会美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人物形象的美侧重于内容? ............................................................ 3 二、什么是审美理想?审美理想对社会美起什么作用? ................................................................ 4 三、怎样理解人物形象的内在品质和形式美之间的关系? .............................................................. 4 第五章自然美 ............................................................. 4 一、自然美的根源是什么?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美是否已经存在? .................................................. 4 二、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是怎样成为美的对象的? .................................................................... 4 三、自然美在审美中有什么积极意义?...................................... 4 第六章艺术美 ............................................................. 4 一、什么是艺术美?艺术美有那些不同于现实美的特点?试比较黑格尔和车尔尼雪夫斯基对艺术美的论述的优缺点。
美的本质探讨

美的本质探讨【摘要】美的本质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话题,从哲学、艺术、心理、文化和科学角度来探讨美的本质,可以带给我们不同的视角和理解。
从哲学角度看,美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对世界秩序和和谐的感知。
在艺术中,美是艺术家对于美学规律的表达和实践。
心理学认为美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感受。
文化角度下,美是特定社会背景和价值观念的产物,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科学角度则通过研究美的生物学基础和认知机制,探讨美的本质。
综合以上角度,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美的本质,认识到美是一种多维度的概念,引领着我们对世界的审美体验和认知。
【关键词】美的本质、探讨、哲学角度、艺术角度、心理角度、文化角度、科学角度、结论1. 引言1.1 美的本质探讨美的本质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各种哲学、艺术、心理、文化和科学角度都在探讨着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美是一种抽象而又具体的概念,它既存在于物质世界中的形态和色彩之中,又存在于人类思想和情感中的激动和共鸣之中。
美的本质探讨不仅是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和思考,更是对内心深处的探索和感悟。
美的本质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更是一种内在的体验。
通过哲学的思辨、艺术的表现、心理的分析、文化的传承和科学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美的魅力和力量。
美的本质探讨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探寻之旅,它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人类对美的渴望和追求。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对美的本质进行深入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审视和把握这个世界,更好地发现和体味生活中的美好和意义。
2. 正文2.1 美的本质探讨的哲学角度美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可以被解释为对事物的审美价值或美感的认识和感受。
在哲学角度上,对美的本质探讨常常涉及到美的起源、本质和功能等问题。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美是一个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理念,是理想世界的投影。
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美是一种秩序和完美之美,是事物内在本性的体现。
这种哲学观点影响了后世对美的理解。
美的本质三以社会实践为中介认识美的本质一理讲解

美的本质(四)具体形象性 1.美感产生于美的事物的形象美感产生于美的事物的形象及形象的运动。
形象是审美的起点,是审美的一个基本事实。
2.形象是美的基本范畴形象是审美活动中最普遍、最简单、最基本、最常见的事实.美必须通过形象显现。
形象是美的基本范畴.
美的本质 3.形象不等于形式形象作为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具有感性的具体形态。
形象的内容须通过一定的物质材料所构成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形象不等于形式,它不仅有形式,而且有内容。
美的本质(五)感染愉悦性形象有美丑之分。
只有那些能给人带来愉悦感的形象,才是美的。
具体形象的美首先诉诸人的感情,使人在感情上产生某些激动,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美的感染性是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体现出来的。
美的感染愉悦性,是一种普遍的社会价值.在具体感性的美的形象中,体现着人的自由、能动的创造性,包含着人的审美理想,肯定着人的审美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
因此,当人感受到美的事物时,心中就会产生愉悦之情。
美的本质、对象、特征及规律

美的本质、对象、特征及规律美的本质、对象、特征及规律一、美的本质广义来讲,美的本质是快乐或快感。
因为存在美的地方总是存在着某种形式某种程度的快乐(无论生理和心理上的快乐),反之,不能够给人快乐和快感的事物,就很难与美联系到一块。
但狭义来说,美主要指“视觉感官方面”的快乐或快感而言的。
二、审美对象又称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相对。
凡客观上与人构成一定的审美关系,能引起人的审美感受的事物总称为审美对象。
审美对象有丰富的内涵,既有空间对象、时间对象、综合对象,也有动态对象、静态对象,既有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也有人体本身。
按其产生的条件和性质可分为现实美和艺术美;按其状态和给人的感受可分为优美、崇高(壮美)、悲剧、喜剧等。
现实中各种美可以互相渗透和转化。
审美对象必须具有形状、颜色、音响、质地等审美属性,能为人的审美感官所感知,引起审美活动。
同时,审美对象又是相对于审美主体而言的,离开了审美主体,它也就失去了对象的意义。
三、美的特征美的特征是指美的特性和品格。
美的特征主要有1、客观社会性。
就是说,美既是客观的,又是社会的,它既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同时又不是脱离人的社会生活的纯粹的自然存在的东西。
2、个别形象性。
就是说,一切审美对象必须是个别的,具体的,形象的,人们可以通过感觉、知觉、直觉等一系列审美心理活动直接感受得到的,否则就无法进入人的审美领域。
3、感染性。
就是说,美具有诱人的魅力。
美的事物作为实践的产物,积淀着人的个性、智慧、才能、理想和情感等,因此,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自己的情感和理想社会与审美对象相调和而引起感情波动或浓烈的感情向纵横方向扩充,这就是感染性的实质。
4、社会功利性。
美既有非功利、超功利的一面,又有社会功利性的一面。
从个体美感的瞬间心理特点来看,是非功利或超功利的;从美所包含的内容来看,又具有功利性,这种功利性是隐蔽的、曲折的、往往不为审美主体所察觉。
四、美的规律"美的规律"是在真和善的基础上,以真善为内容的形式的规律。
2.美的本质(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三. 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根源
车尔尼雪夫斯基: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任何事物,凡是我 们在那里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 是美的。”(《生活与美学》,第6-7页)
电影《柳堡的故事》剧照
陶玉玲饰二妹子
在普通人民(农民)看来美好 的生活是“丰衣足食而又辛勤 劳动,因此农家少女体格强壮, 长得很结实——这也是乡下美 人的必要条件。”
3.荷迦兹(William Hogarth,1679—1764)
• 他分析各种美的事物的特征,从而得出结论说:“美正 是现在所探讨的主题。我所指的原则就是:适宜、变化、 一致、单纯、错杂和量;——所有这一切彼此矫正、彼 此偶然也约束、共同合作而产生了美。” • 他提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
“如果从一座优秀的古代雕塑上除去它的弯弯曲曲的蛇形线,它就会从精 美的艺术作品,变成一个轮廓平淡、内容单调的形体。”
黑格尔: 黑格尔: 方柱变成细瘦苗条,高到 一眼不能看遍,眼睛就势必向 上转动,左右巡视,一直等到 看到两股拱相交形成微微倾斜 的拱顶,才安息下来,就象心 灵在虔诚的修持中起先动荡不 宁,然后超脱有限世界的纷坛 拢攘,把自己提升到神那里, 才得到安息。
——《美学》第3卷,第92-93页。
黑格尔: 黑格尔: 窗扇是嵌着半透明的彩画 玻璃,玻璃上面的是宗教故事, 有时只是涂上各种色彩,用意 是使从外面射来的光线变得暗 淡些,让里面的烛光显的更明 亮些,因为教堂里照明的不应 该是外在自然界的光而应该是 另一种光。
——《达芬奇论绘画》
Mona Lisa
油画 (画板) 尺寸77X53cm 现藏法国卢浮宫 《蒙娜丽莎》塑造了文艺复兴升时期一位城 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 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 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 法”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 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 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 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 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 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 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美学概论知识点

美学概论知识点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第二章一、美的本质1、从物质世界中去探寻美的本源美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一种物质属性,如自然属性、形式特点、典型性等,是独立于人类主观意识之外的一种客观存在,不受主体的偏见和个人爱好的影响。
(1)“美在形式”说美是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形式、结构、属性、特质和法则。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英】荷迦兹《美的分析》【美】克莱夫·贝尔: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2)“美在典型”说美是典型,是同类事物中最富于特殊性、最有代表性的事物。
【古希腊】苏格拉底【法】孟德斯鸠【美】朗洛伊斯2、从精神世界探讨美的本源认为美不是客观地存在于物,不是物固有的属性和特质,而是精神介于物的结果,精神是第一性的,把美归结为一种精神现象或精神属性。
(1)“美在理念”说客观唯心主义:把外在于人的某种绝对观念看成是美的本源。
【古希腊】柏拉图【中世纪】圣·托马斯·阿奎那【德】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美在主观”说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心灵如意识情感、想象、直觉等看成是美的本源。
【英】休谟【英】科林伍德【意】克罗齐3、从主客观关系探寻美的本源美既不在客观,也不在主观,而在主客观的关系上,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1)“美在关系”说着眼于事物内部的关系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认为美与不美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而是要看它与人及其周围其它的事物所形成的关系。
【法】狄德罗(2)“美在生活”说强调美是一种客观社会存在,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强调美存在于审美主体对客体(审美对象)的审美实践活动。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4、从社会实践活动去探讨美的本源【德】马克思美的根源在社会实践,美的根源不在自然物质属性,不在客观精神,不在主观心理,也不在主观心理与客观事物的统一,它的根源深深地蕴藏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
《美学原理新编》教材讲解

《美学原理》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美学一、人类审美意识及美学思想的发展(填空选择)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这门科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奴隶社会。
人类社会生活中出现了美,并相应的产生了人对美的主观反映——美感。
随着美和美感的产生,出现了作为审美意识集中表现的艺术。
美学理论是在长期的审美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古代思想家、艺术理论家关于美与艺术问题的研究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同艺术实践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古代的艺术理论涉及到艺术美的本质和根源等美学问题。
先秦儒家美学经典《乐记》对音乐的根源、特征、作用有过系统的论述;东晋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南齐谢赫提出的“气韵生动”不仅是著名的绘画理论,也是重要的美学命题。
中国古代对美也有不少论述.春秋战国时期不同派别的思想家〈主要是儒、道、墨三家〉的美学思想包含着后来各种美学思想的胚胎和萌芽。
西方古代美学思想也建立在总结以往艺术经验的基础上。
古希腊奴隶制社会阶段许多思想家对美与艺术问题作了哲学的探讨。
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与亚里斯多德的《诗学》、《修辞学》是对后世产生了长久而深刻影响的美学著作.东方的美学理论始于《乐记》,西方的美学理论始于柏拉图《文艺对话录》和亚理士多德《诗学》、《修辞学》。
二、美学学科的现代发展(填空选择)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确立以及以后的发展。
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哲学和科学的蓬勃发展。
鲍姆加通(德国 1714--1762)1750年第一次用“美学”(Astheeik)这个术语出版他的专著,标志着美学这门科学的产生。
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把美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进行深入浅出的研究,赋予美学以更系统的理论形态。
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以来,美学在西方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文学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的是王国维。
蔡元培、鲁迅的介绍和研究也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11欢迎下载 美的本质 (四)具体形象性 1.美感产生于美的事物的形象 美感产生于美的
事物的形象及形象的运动。
形象 是审美的起点,是审美的一个基本事实。
2.形象是美的基本范畴 形象是审美活动中最普遍、最简单、最基本、最 常见的事实。
美必须通过形象显现。
形象是美的基本 范畴。
美的本质 3.形象不等于形式 形象作为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具有感性的具 体形态。
形象的内容须通过一定的物质材料所构成的 外在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形象不等于形式,它不仅 有形式,而且有内容。
美的本质 (五)感染愉悦性 形象有美丑之分。
只有那些能给人带来愉悦感的 形象,才是美的。
具体形象的美首先诉诸人的感情, 使人在感情上产生某些激
动,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愉悦 和满足。
美的感染性是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体现出 来的。
美的感染愉悦性,是一种普遍的社会价值。
在具 体感性的美的形象中,体现着人的自由、能动的创造 性,包含着人的审美理想,肯定着人的审美认识能力 和实践活动。
因此,当人感受到美的事物时,心中就 会产生愉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