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步骤

品茶步骤
品茶步骤

提升男士品味系列之

品茶步骤

品茶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海、茶盘、茶托、茶荷、茶针、茶匙、茶拨、茶

夹、茶漏、过滤网、养壶笔、品茗杯、闻香杯等20余种,其中的闻香杯乃专供闻香用的。闻香之后,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品茗杯的杯沿,中指托着杯底,分三次将茶水细细品啜,这便是“品茗”了。

观茶是看茶叶的形与色。茶叶一经冲泡后,形状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几乎会恢复茶叶原来的自然状态,特别是一些名茶,嫩度高,芽叶成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则是芽头肥壮,芽叶在茶水中上下沉浮,犹如旗枪林立。

茶汤此时也会随着茶叶的运动而徐徐展色,逐渐由浅入深,由于茶的种类不同而形成绿色、黄色、红色……此时此刻观茶形赏茶色甚为赏心悦目。第三步才是品茶,品茶既要品汤味还要嗅茶香。嗅茶香先是干嗅,即嗅未经冲泡的干茶叶。茶香可分为甜香、焦香、清香等,茶叶一经冲泡之后,其香味便会随之从水中散溢出来,此时便可以闻香了。

沏茶工序:

一、烫壶: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二、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三、温杯: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四、高冲: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五、低泡: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六、分茶: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

七、敬茶: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八、闻香: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 "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

品茶艺术的主要内容:

尝茶:从干茶的色泽、老嫩、形状,观察茶叶的品质。

闻香:鉴赏茶叶冲泡后散发出清香(包括留在研究会盖上的“盖面香”)观汤:欣赏茶叶在冲泡时上下翻腾、舒展之过程,茶叶溶解情况及茶叶冲泡沉静后的姿态。

品味:品赏茶汤的色泽和滋味。

品茶时欣赏茶叶的“外形美”,是品茶艺术的延伸,是品茶者的赏心乐事之一。茶叶的外形可谓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在茶叶大家庭中,形形色色的茶叶,似珠、似花、似针、似矛、似眉、似碗、似螺、似片等。

品常饮茶按饮茶方式不同,可分为:品茶、喝茶、饮茶、灌茶四种,其中品茶,或称品茗,为饮茶之最高方式。一般习惯,江浙沪爱饮绿茶,广东、香港爱饮红茶,福建、台湾爱饮乌龙茶,云南爱饮普洱茶,而我国北方则大多爱饮“香片”(即花茶)。

在国外一般来说,欧美喜欢饮红茶,非洲爱饮绿茶,东南亚也偏爱乌龙,日本则嗜好蒸青绿茶。乌龙茶的品饮,乌龙茶的品饮,和一般茶叶不同,自有它的独特之处。品饮前,先用“高冲、低斟、括沫、淋盖”等传统方法冲泡。品饮时,用右手食指、拇指按住杯边沿,中指顶住杯底,戏称“三龙护鼎”。

品茶可用备、洗、取、沏、端、饮、斟、清八个字来概括。具体是:

备:是品茶的第一道工序,包括对茶叶、开水、茶具和品茶环境四方面的准备工作。

洗(温):指对茶具的洗涤、热烫过程,主要起到消毒和温杯的作用。

取(选):按客人的品种、嗜好和饮茶习俗,备齐多种茶叶品种,让客人点茶和供客人选用。

沏(泡):沏茶时手势动作要轻柔持重,倒开水时要把茶壶上下拉三次,高冲低调,即“凤凰三点头”。目的是为了使茶叶在杯中能均匀地吸水,有处于茶叶在杯中显色、透香和吐味。此时还要仔细辨别沏茶的水声,仔细观察茶叶从浮到沉的形态变化。

端(敬):端茶给客人,切忌用手抓提杯边缘或握住杯身,正确做法是工恭恭敬敬地用左手托住杯底,最好下垫托盘,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扶住杯身。

品:客人接过茶后不能举杯一饮而尽,吃口要小,可从杯口吸吮一小口,茶水通过舌头,扩展到舌苔,直接刺激味蕾,此时可以微微、细细、啜啜品之。

斟(加):给客人斟茶时,不要等客人喝到快露杯底再加开水,而要勤斟少加。我国有“浅茶满酒”的习惯必须注意礼节,一般以杯容量的三分之二茶液为宜。

清:要等客人离后,才能清洗茶具,收藏起来以备下次之用。

品茶艺术的主要内容:

尝茶:从干茶的色泽、老嫩、形状,观察茶叶的品质。

闻香:鉴赏茶叶冲泡后散发出清香(包括留在研究会盖上的“盖面香”)观汤:欣赏茶叶在冲泡时上下翻腾、舒展之过程,茶叶溶解情况及茶叶冲泡沉静后的姿态。

品味:品赏茶汤的色泽和滋味。

唐宋时品茶工于煎,重在品茶汤的汤花。对茶汤的色、香、味,则以色为主。进入瀹茶的明清时代,品茶则工于“沦”,重在品茶的味和香了。

正确的泡茶步骤图解,茶道入门知识

正确的泡茶步骤图解,茶道入门知识自古国人爱喝茶,常常以茶会友,但是在高信息大互联的时代,传统的茶道与茶艺改变着无数人们那根绷紧的神经。下面是为大家收集关于正确的泡茶步骤图解,茶道入门知识,欢迎借鉴参考。 茶道初学者泡茶步骤 一、温壶:用热水淋茶壶,提高茶壶温度,以免泡茶时水温被茶壶抢走,影响茶汤的风味。 二、置茶:等待茶壶温热的时间里,将要泡的茶叶从茶仓中取出,放入茶则(普及一下,茶则就是从茶叶罐里取茶叶用的工具和量器,词较生僻,刚入门时为显资深,常向外行秀此名)。这时可以请宾客赏茶,也借这个机会与客人交流,介绍他们认识此茶的特色,香气?颜色?外观?赏完茶后再放回原处。 三、温润泡:将热水均匀地淋在茶叶上,使茶叶受热即可,不需要太多的水,淋上后立刻倒出来。目的在使某些比较紧结的茶(像阿里山石棹一带的珠露茶)舒张,这样茶汤才会均匀好喝,也有些人觉得这样比较清洁,但并不是每一种茶都适合温润泡这道手续。 四、醒茶:将温润泡用的水完全倒到茶海当中,静待一段时间让茶叶舒缓。 五、冲泡:注水量以所泡的杯数决定,放入的茶种,与茶叶量多寡会影响冲泡所需的时间。 六、奉茶:将茶壶内所泡的茶完全倒于茶海中使茶色,茶味均衡并沉淀杂质。将茶倒入闻香杯中约七分满,或用扣杯的方式,正面图样对正面图像,倒过来奉茶增添品茶的乐趣(基于卫生考量,扣杯的方式只适用于第一泡)。

七、品茶:喝茶的时候不要手拿杯缘,如果以右手喝茶,应把中指放在杯腹十二点钟方位,拇指放六点钟方位,并以八点钟方位喝茶。并分成三次喝,感受热茶,温茶,与冷茶的滋味。 茶道初学者泡茶的注意 仪容礼表 泡茶的时候,女性要把长发挽起,以免头发掉落到茶汤里,而且妆容要以淡雅为主,不要过于浓妆艳抹;手上不宜配到过多首饰,会影响泡茶的美感;服装以配合茶会气氛或者茶具茶席为主,穿得朴素大方就好。 泡茶姿势 泡茶时屁股坐在凳子的三分之一处,身体要坐正、腰杆要挺直,在泡茶过程中也要保持身体的端正,不要因为倒水、持壶而把身体歪到一边。另外在泡茶过程中要放松全身的肌肉,不要因为紧张而显得过于拘谨,当你心情和身体都放松下来的话,泡茶的动作才会显得优美,有一气呵成的感觉。 清洁茶具 在泡茶之前,要先清洁茶具。就算茶具在之前已经清洗过了,还是得当着客人的面再清洗一遍。清洁茶具时不要用手触摸茶杯,而是用茶夹夹取茶杯用沸水进行清洁。 赏茶闻香 清洁完茶具后,把干茶倒进茶荷中,双手端起茶荷递给客人,让客人观赏一下干茶的外形香气。在茶艺表演中,一般会有闻香这一步,让客人闻香的时候,也是用双手拿起闻香杯优雅地递给客人进行闻香。 泡茶倒茶

怎么样正确喝茶(如何正确饮茶)

怎么样正确喝茶(如何正确饮茶) 一正确饮茶方法 1.不宜饮用太浓的茶所谓浓茶是指泡茶用量超过常量(一杯茶3-4克)的茶汤。浓茶对不少人是不适宜的,如夜间饮浓茶,易引起失眠。胃溃疡、神经衰弱、身体虚弱胃寒者都不宜饮浓茶,否则会使病症加剧。空腹也不宜喝浓茶,否则常会引起胃部不适,有时甚至产生心悸、恶心等不适症状,发生"茶醉"。出现"茶醉"后。可以吃一、二颗糖果,喝点开水就可缓解。但浓茶也并非一概不可饮,一定浓度的浓茶有清热解毒、润肺化痰、强心利尿、醒酒消食等功效。因此遇有湿热症和吸烟、饮酒过多的人,浓茶可使其清热解毒、帮助醒酒。吃了肉食过多油腻过重的食物,浓茶有助消食去腻。口腔发炎、咽喉肿疼的人,饮浓茶有消炎杀菌作用。 2.常饮普洱茶 普洱茶茶性温和,暖胃不伤胃,这点对熟普洱茶尤为明显,普洱茶的后发酵是一系列酶促氧化和微生物活动复杂的变化过程。肝火旺盛的人易激动或冲动,急躁易怒,适合喝生普降火气,每天4杯普洱茶就可以使容易瘙痒或易长痤疮的肌肤得到缓解,而且口干或口苦等等虚火症状会逐渐消除。在用普洱茶对人血压心率及脑血流图的影响研究中,何国藩、林月蝉等认为饮普洱茶后脑血管的生理状态和脑血流动力学状态都发生了变化。数据显示饮用普洱茶可能具有降脂、改善胰岛素抗拒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由离体实验及动物实验的结果,普洱茶抽出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清除自由基,降低LDI不饱和脂肪酸的数量及增加LDL生育酚的含量,以降低LDL的氧化敏感度。推论饮用普洱茶可预防动脉粥状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杀死癌细胞作用强烈。实验表明,普洱茶具有多种丰富的抗痛微量成分,如Q-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E等。在普洱茶饮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保健效果,其中,咖啡碱对人体有许多积极作用。普洱茶比较知名的品牌有大益老同志七彩云南壹号茶仓

功夫茶茶道的品茗方法 功夫茶的泡法

功夫茶茶道的品茗方法功夫茶的泡法 功夫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下面是精心为你的功夫茶茶道的品茗方法,一起来看看。 赏泽起舞 茶因品种不一,色也各异,或碧如温玉,或暖似琥珀,或深比玄石。茶色又在杯中分上、中、下三层。观杯中茶色,看热烟袅袅而上,萦绕之间,有轻香沁人,如佳人在前,令人欲邀而交之。 昭君出塞 茶谓之饮品中的君子,以茶会友,自有打破人心隔膜,尽情交谈之愿,故取茶有如请友,命名“招君出塞”,也有谐昭君和亲之意。常以三指持杯,又称“三龙护鼎”,且有珍而重之之意。 闻香识茶 君子之间,交淡如水,情浓似茗。迎宾之时,多呼一声:“冲壶好茶你食”。静闻茶香,品味的不仅仅是茶的品阶,更是凝聚在茶韵里,沏茶人的一番工夫。闻香,是识茶,更是识人。仿佛沁人心脾的知己,在色泽诱人的暖茶中,静候您的品读。

喜逢甘露 既闻茶香,必思其味。然杯中茶汤尚烫,尊驾莫急,先杯沿接唇,小啜一口,让唇舌慢慢感受这期待已久的茶汤滋润,犹如久旱之初逢甘露。“久旱逢甘露”乃人生四大喜事之首,有工夫品茶也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 苍龙入宫 甘霖在口,稍稍一咽,便打开咽喉,热流直奔于深腹之处,烧至丹田,潮有俗语“茶烧烫着腰”。这一口,有苍龙逐日之势,故名为“苍龙入宫”。 温床暖玉 一口过后,舌已滋润,喉亦舒展,甘露初尝而又滚滚而逝,于是再啜一口,聚于舌内,翻滚而下间,有如温玉在口,散发于口腔之中,令人唇齿留暖,津泽生香。 香消玉蕴

二口过后,手中茶宜在第三口喝完。一口乃“喝”,二口是“喜”,三口为“品”,四口便是“呕”了,这是古人造字精妙的体现,也是品工夫茶的工夫所在。三口过后,茶香已充分扩散,遍布于鼻腔、口腔、体腔。但滚烫感也随之而来,霎时间消除了遍体的香味,只存留暖玉流转后不舍的感觉。 归阁凝香 与茶的交流,在一品之间,饮罢送杯盏回茶盘,似有不舍。然热感过后,忽有一阵清香自肺腑而上,缠绕口舌之间。见对坐友人,回味茶韵里淡淡的情怀。会心一笑,开口便如兰芝绽放,舒展胸怀,畅吐心声,人生几何. 功夫茶之理 功夫茶之隆情,使其茶艺超凡而“入俗”。功夫茶的雅趣,让品茶者难得清闲,乐于赋闲。功夫茶的厚韵,蕴含国人苦尽甘来的生活观念,而功夫茶的义理,则明白无误地透示着传统思想文化中 " 天人合一"的哲学追求。 喝茶,本是一件平常的生活琐事。但毕竟与一日三餐皆须填饱肚子的吃饭相比,有再高一层的功能需求。而这种基于解决了温饱需

喝茶的禁忌及正确方法

喝茶的正确方法 新茶并非越新越好,喝法不当易伤肠胃,由于新茶刚采摘回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容易诱发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不要喝。 此外,新茶中还含有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质,这些物质还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有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应适量饮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时饮用。正确方法是放置半个月以后才可能使用。平时情绪容易激动或比较敏感、睡眠状况欠佳和身体较弱的人,晚上还是以少饮或不饮茶为宜。 另外,晚上喝茶时要少放茶叶,不要将茶泡得过浓。喝茶的时间最好在晚饭之后,因为空腹饮茶会伤身体,尤其对于不常饮茶的人来说,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严重的还会引起心悸、头痛等“茶醉”现象。 还要注意,茶属于刺激性饮料,含有鞣酸和咖啡碱,青少年不宜喝茶。而且女生六个阶段千万别喝茶1、每月生理期来临时2、孕妇正值怀孕期3、孕妇将要临产前4、刚生产完之后想亲自哺乳的产妇5、身为乳母者6、正值更年期的女性。 喝茶的时间和禁忌 喝茶的时间最好在饭后,因为空腹饮茶会伤身体,尤其对于不常饮茶的人来说,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严重的还会引起心悸、头痛等“茶醉”现象。另外,晚上喝茶时要少放茶叶,不要将茶泡得过浓。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饮用隔夜茶。另外,一般夏季温度较高,茶水不宜超过12小时。也不能用保温杯泡茶,避免营养成分流失。 还要注意,茶属于刺激性饮料,含有鞣酸和咖啡碱,青少年不宜喝茶。而且女生六个阶段千万别喝茶: 1、每月生理期来临时 2、孕妇正值怀孕期 3、孕妇将要临产前 4、刚生产完之后想亲自哺乳的产妇 5、身为乳母者 6、正值更年期的女性 【特别注意】: 1.忌饮烫茶、凉茶(滞寒、聚痰) 2.忌冲泡次数过多(3、4次后基本无茶汁,且其所含的微量有害元素是最后泡出) 3.忌饭前饮茶(饮食无味,降低消化器官吸收蛋白质的功能)和饭后马上饮茶(影响对蛋白质、铁质的吸收) 文章内容出处泸州老酒坊:https://www.360docs.net/doc/3111778385.html,/

绿茶的正确冲泡方法

绿茶的正确冲泡方法 众所周知,一杯茶的好坏关键在于它的冲泡方法是否正确得当。要学会品茶,必先学会怎么泡茶。今天,为大家介绍下绿茶的正确冲泡方法, 1.用水 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的品质,古人曾云“茶性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我个人认为,水质对茶汤的滋味非常重要,色香倒还在其次了。用稍差的水,即使冲泡 乌龙茶,亦觉不堪一饮。 古人的茶书,大多论及用水。所谓“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等等,终 不过是要求水甘而洁,活而新。纯粹从科学理论上讲,水的硬度直接影响 茶汤的色泽和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硬度高,则色黄褐而味淡,严重的 会味涩以致味苦。此外,劣质水不仅无法沏出好茶,长期使用生成严重水 垢,还会损坏茶具。所以泡茶用水,应是软水或暂时硬水。 一般来说,以泉水为佳,洁净的溪水江水河水亦可,井水则要视地下水源 而论。至于雨水和雪水,以当今环境污染之重,恐怕没人敢喝了。我自己 泡茶用的水,多是矿泉水。国内的水,我比较常用农夫山泉,微带泉水的 清甜。茶艺馆的水,也多用矿泉水或蒸馏水,那些依山傍水的地方,则可 汲取山上泉水,如杭州虎跑水,广州白云山的泉水。一般家庭使用滤水器 过滤后的水,也勉强可用。 2.水温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特别是在饼茶团茶时期,控制水温似乎是泡茶 的关键。概括起来,烧水要大火急沸,刚煮沸起泡为宜。水老水嫩都是大 忌。水温通过对茶叶成份溶解程度的作用来影响茶汤滋味和茶香。 绿茶用水温度,应视茶叶质量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 绿茶,以80C左右为宜。茶叶愈嫩绿,水温愈低。水温过高,易烫熟茶叶,茶汤变黄,滋味较苦;水温过低,则香味低淡。至于中低档绿茶,则要用 100C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味淡薄。 此外需说明的是,高级绿茶用80C的水温,通常是指讲水烧开后再冷却至 该温度;若是处理过的无菌生水,只需烧到所需温度即可。 3.茶的用量 茶叶用量,并没有统一标准,视茶具大小、茶叶种类和各人喜好而定。一 般来说,冲泡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是1:50~60。严格的茶叶评审,绿茶是用150ml的水冲泡3g茶叶。 茶叶用量主要影响滋味的浓淡,我想这完全决定于各人的习惯。初学者可 尝试不同的用量,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茶汤浓度。 4.茶具 冲泡绿茶,比较讲究的可用玻璃杯或白瓷盖碗。普通人家使用的大瓷杯和 茶壶,只适于冲泡中低档绿茶。 玻璃杯比较适合于冲泡名茶,如西湖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等细嫩绿茶,可观察到茶在水中缓缓舒展、游动、变幻。特别是一些银针类,冲泡后芽 尖冲向水面,悬空直立,然后徐徐下沉,如春笋出土似金枪林立。上好的 君山银针,可三起三落,极是美妙。所以一般茶艺馆,多使用玻璃杯冲泡

各类茶的冲泡方法

各茶类的冲泡方法 绿茶的冲泡 细嫩绿茶的冲泡,要求茶具(茶杯或茶碗)洁净,通常用透明度好的玻璃杯(壶)、瓷杯或茶碗冲泡。杯、碗内瓷质洁白,便于衬托碧绿的茶汤和茶叶。泡茶的水质要好。通常选用洁净的优质矿泉水,也可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水的酸碱度为中性或微酸性,切勿用碱性水,以免茶汤深暗。煮水初沸即可,这样泡出的茶水鲜爽度较好。沏茶的水温,要求在80℃左右最为适宜,因为优质绿茶的叶绿素在过高的温度下易被破坏变黄,同时茶叶中的茶多酚类物质也会在高温下氧化使茶汤很快变黄,很多芳香物质在高温下也很快挥发散失,使茶汤失去香味。茶与水的比例要恰当,通常茶与水之比为1:50~1:60(即1克茶叶用水50毫升~60毫升)为宜,这样冲泡出来的茶汤浓淡适中,口感鲜醇。冲泡的手法很有讲究,要求手持水壶往茶杯中注水,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手势,使注入的热水冲动茶叶,上下浮动,茶汁也易泡出。另外,在冲泡时常先注入少量热水,使茶叶浸润一下,稍后再注水至离杯沿1厘米~2厘米处即可。若待客,可将泡好茶的茶杯或茶碗,放入茶盘中,捧至客人面前,以手示意,请客人品饮。 红茶的冲泡 红茶的饮用方法,归纳起来大体分为清饮法和调饮法两类。以祁门红茶为例采用清饮最能品味其隽永香气,冲泡工夫红茶时一般要选用紫砂茶具、白瓷茶具和白底红花瓷茶具。茶和水的比例在1:50左右,

泡茶的水温在90—95℃。冲泡工夫红茶一般采用壶泡法,首先将茶叶按比例放入茶壶中,加水冲泡,冲泡时间在2—3分钟,然后按循环倒茶法将茶汤注入茶杯中并使茶汤浓度均匀一致。品饮时要细品慢饮,好的工夫红茶一般可以冲泡2—3次。 乌龙茶的冲泡 乌龙茶的品饮特点是重品香,不重品形,先闻其香后尝其味,因此十分讲究冲泡方法。从茶叶的用量、泡茶的水温、泡茶的时间,到泡饮次数和斟茶方法都有一定的要求。 (1)茶叶的用量 冲泡乌龙茶,茶叶的用量比名优茶和大宗花茶、红茶、绿茶要多,以装满紫砂壶容积的1/2为宜,约重10克。 (2)泡茶水温 乌龙茶采摘的原料是成熟的茶枝新梢,对水温要求与细嫩的名优茶有所不同。要求水沸立即冲泡,水温为100度。水温高,茶汁浸出率高,茶味浓、香气高,更能品饮出乌龙茶特有的韵味。 (3)冲泡的时间和次数 乌龙茶较耐泡,一般泡饮5次~6次,仍然余香犹存。泡的时间要由短到长,第一次冲泡,时间短些,约2分钟,随冲泡次数增加,泡的时间相对延长。使每次茶汤浓度基本一致,便于品饮欣赏。 (4)、冲泡和斟饮

如何品茶--品茶步骤

可分为四个步骤、系列: 品茗最关键的一环便是开汤品赏,也就是将茶叶先行冲泡,然后再进行品评,品赏的一般程序为:欣赏汤色——闻嗅香气——尝试味道——评看叶底。 一、欣赏汤色 由于茶汤中的茶多酚与空气接触会很快氧化,以致茶汤容易变色,因而要及时欣赏汤色,主要从色度、亮度、清浊度等方面,辨别茶汤颜色深浅、正常与否、茶汤暗明、清澈或浑浊程度。茶叶汤色常用的品茶术语有: 绿艳:清澈鲜艳,浅绿鲜亮。 黄绿:绿中微黄,似半成熟的橙子色泽,故又称橙绿。 绿黄:绿中黄多的汤色。 浅黄:汤色黄而浅,亦称淡黄色。 橙黄:汤色黄中微带红,似橙色或桔黄色。 橙色:汤红中带黄,似桔红色。 深黄:暗黄,汤黄而深无光泽。 青暗:汤色泛青,无光泽。 混暗:汤色混而暗,与“混浊”同义,汤中沉淀物多,混而不清,难见碗底。 红汤:常见于陈茶火烘焙过头的茶,其汤色有浅红色或暗红色。 清黄:茶汤黄而清澈。 金黄:茶汤清澈,以黄为主,带有橙色。 红艳:似琥珀色而镶金边的汤色,是高级红茶之汤色。 红亮、红明:汤色不甚浓,但红而透明有光彩,称为“红亮”;透明而略少光彩者,称为“红明”。 深红、深浓:红而深,缺乏鲜明光彩。 红淡:汤色红而浅淡。 深暗:汤色深而暗,略呈黑色,又称红暗。红茶发酵过度,贮存过久,品质陈化常有此色。 红浊:搪塞不论深或浅,内中沉淀物多混浊不以见底。 冷后浑、乳凝:红茶汤浓,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汤现象,称为冷后浑或乳凝,品质好的红茶出现这种现象。

姜黄:红碎茶茶汤加牛奶后,汤色呈姜黄明亮,浓厚丰满,是一种汤质浓、品质好的标志。 浓亮:茶汤浓而透明,虽不如浓艳光圈亮,但还有光彩。 鲜明:新鲜明亮,略有光泽,不够浓,但亦不淡。 清澈、明亮:茶汤清净透明称为“明亮”。明亮而有光泽,一眼见底,无沉淀或悬浮物,称为“清澈”。 明净:汤中物质欠丰富,但尚清明。 混浊: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难见碗底。 昏暗:汤色不明亮,但无悬浮物,与混浊略有差别。 二、闻嗅香气 如果采用杯泡,茶汤倒出后,一手握杯,一手掀杯盖,半开半掩,靠近杯沿用鼻轻嗅或深嗅,反复闻嗅,但每次嗅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掌握在三秒钟左右,以免影响嗅觉灵敏感。杯盖不要离杯,每次绣过后随即盖上,避免杯中香气飘散,以便反复闻嗅鉴别、欣赏香气。 鉴赏茶叶香气的因子,通常包括纯度、高低、长短等。常用的品香术语有:鲜浓:香气浓而鲜爽持久。 鲜嫩:香气高洁细腻,新鲜悦鼻。 浓烈:香气丰满而持久,具有强烈的刺激性。 清高:清香高爽,久留鼻尖,采茶叶较嫩、新鲜、制工好的一种香气。 清香:香气清纯柔和,香虽不高,缓缓散发,令人有愉快感。 幽香:幽雅而有文气,缓慢而持久,如兰花香、花粉香或近似花的香气,但又不能具体指示哪种花香的可用幽香表示。 岩韵、音韵:指在香味方面具有特殊品种香味特征。岩韵适用于武夷岩茶,音韵适用于铁观音茶。 浓郁、馥郁:带有浓郁持久的特殊花香,称为“浓郁”;比浓郁香气更雅的,称为“馥郁”。 鲜爽:香气新鲜、活泼、嗅后爽快。 高甜:表示想起入鼻,充沛而有活力,并且伴随着带糖的甜美。 鲜甜:鲜爽带有甜香。功夫红茶带有此种香气,与“鲜纯”同义。

简单的泡茶步骤和方法

简单的泡茶步骤和方法 绿茶的冲泡,相比于乌龙茶,程序非常简单。根据条索的紧结程度,应分为两种。然而,无论使用何种方法,第一步均需烫杯,以利茶叶色香味的发挥。 1.外形紧结重实的茶 1) 烫杯之后,先将合适温度的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不加盖。此时茶叶徐徐下沉,干茶吸收水分,叶片展开,现出芽叶的生叶本色,芽似枪叶如旗;汤面水汽夹着茶香缕缕上升,如云蒸霞蔚。如碧螺春,此时则似雪花飞舞,叶底成朵,鲜嫩如生。叶落之美,有“春染海底”之誉。 2) 一段时间之后,茶汤凉至适口,即可品茶。此乃一泡。茶叶评审中,以5分钟为标准,茶汤饮用和闻香的温度均为45-55C。若高于60C,则烫嘴也烫鼻;低于40C,香气较低沉,味较涩。这个时间不易控制。如用玻璃杯,我一般用手握杯子,感觉温度合适即饮;如用盖碗,则稍稍倒出一点茶汤至手背以查其温度。完全依靠经验,所以实践是最重要的。 3) 第一泡的茶汤,尚余三分之一,则可续水。此乃二泡。如若茶叶肥壮的茶,二泡茶汤正浓,饮后舌本回甘,齿颊生香,余味无穷。饮至三泡,则一般茶味已淡。 此种冲泡方法,除碧螺春外,同样适合于平水珠茶、涌溪火青、都匀毛尖、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较紧结的茶。 2.条索松展的茶 这些茶,如采用上述方法,则茶叶浮于汤面,不易浸泡下沉。应采用如下方法: 1) 烫杯后,取茶入杯。此时较高的杯温已隐隐烘出茶香。 2) 冲入适温的水,至杯容量三分之一(也可少一些,但需覆盖茶叶)此时需注意的是注水方法。茶艺馆中,普遍是直接将水冲击茶叶,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妥。这种茶本身比较舒展,无需利用水的冲力,反而易烫伤嫩叶。我采用的方法是,如用玻璃杯,则沿杯边注水,盖碗则将盖子反过来贴在茶杯的一边,将水注入盖子,使其沿杯边而下。然后微微摇晃茶杯,使茶叶充分浸润。此时茶香高郁,不能品饮,然恰是闻香最好时候。 3) 稍停约两分钟,待干茶吸水伸展,再冲水至满。冲水方法如前。此时茶叶或徘徊飘舞,或游移于沉浮之间,别具茶趣。 4) 其它步骤,皆与紧结茶相同。 合适这种方法的,有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舒城兰花等。有些条索不是特别紧结亦非特别松展的茶,两种方法均可,也是各人的习惯而已。 任何一种茶的冲泡,非常依赖于个人的经验。本文也只不过提供一些惯常通用的方法和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实践得久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和方法,如何才能泡得好茶,那也是见仁见智了。

品茶步骤

提升男士品味系列之 品茶步骤 品茶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海、茶盘、茶托、茶荷、茶针、茶匙、茶拨、茶 夹、茶漏、过滤网、养壶笔、品茗杯、闻香杯等20余种,其中的闻香杯乃专供闻香用的。闻香之后,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品茗杯的杯沿,中指托着杯底,分三次将茶水细细品啜,这便是“品茗”了。 观茶是看茶叶的形与色。茶叶一经冲泡后,形状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几乎会恢复茶叶原来的自然状态,特别是一些名茶,嫩度高,芽叶成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则是芽头肥壮,芽叶在茶水中上下沉浮,犹如旗枪林立。 茶汤此时也会随着茶叶的运动而徐徐展色,逐渐由浅入深,由于茶的种类不同而形成绿色、黄色、红色……此时此刻观茶形赏茶色甚为赏心悦目。第三步才是品茶,品茶既要品汤味还要嗅茶香。嗅茶香先是干嗅,即嗅未经冲泡的干茶叶。茶香可分为甜香、焦香、清香等,茶叶一经冲泡之后,其香味便会随之从水中散溢出来,此时便可以闻香了。

沏茶工序: 一、烫壶: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二、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三、温杯: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四、高冲: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五、低泡: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六、分茶: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 七、敬茶: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八、闻香: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 "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 品茶艺术的主要内容: 尝茶:从干茶的色泽、老嫩、形状,观察茶叶的品质。 闻香:鉴赏茶叶冲泡后散发出清香(包括留在研究会盖上的“盖面香”)观汤:欣赏茶叶在冲泡时上下翻腾、舒展之过程,茶叶溶解情况及茶叶冲泡沉静后的姿态。 品味:品赏茶汤的色泽和滋味。 品茶时欣赏茶叶的“外形美”,是品茶艺术的延伸,是品茶者的赏心乐事之一。茶叶的外形可谓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在茶叶大家庭中,形形色色的茶叶,似珠、似花、似针、似矛、似眉、似碗、似螺、似片等。 品常饮茶按饮茶方式不同,可分为:品茶、喝茶、饮茶、灌茶四种,其中品茶,或称品茗,为饮茶之最高方式。一般习惯,江浙沪爱饮绿茶,广东、香港爱饮红茶,福建、台湾爱饮乌龙茶,云南爱饮普洱茶,而我国北方则大多爱饮“香片”(即花茶)。 在国外一般来说,欧美喜欢饮红茶,非洲爱饮绿茶,东南亚也偏爱乌龙,日本则嗜好蒸青绿茶。乌龙茶的品饮,乌龙茶的品饮,和一般茶叶不同,自有它的独特之处。品饮前,先用“高冲、低斟、括沫、淋盖”等传统方法冲泡。品饮时,用右手食指、拇指按住杯边沿,中指顶住杯底,戏称“三龙护鼎”。 品茶可用备、洗、取、沏、端、饮、斟、清八个字来概括。具体是: 备:是品茶的第一道工序,包括对茶叶、开水、茶具和品茶环境四方面的准备工作。 洗(温):指对茶具的洗涤、热烫过程,主要起到消毒和温杯的作用。 取(选):按客人的品种、嗜好和饮茶习俗,备齐多种茶叶品种,让客人点茶和供客人选用。 沏(泡):沏茶时手势动作要轻柔持重,倒开水时要把茶壶上下拉三次,高冲低调,即“凤凰三点头”。目的是为了使茶叶在杯中能均匀地吸水,有处于茶叶在杯中显色、透香和吐味。此时还要仔细辨别沏茶的水声,仔细观察茶叶从浮到沉的形态变化。

正确的泡茶七个步骤教学文案

正确的泡茶七个步骤

泡茶的基本步骤:烫壶、置茶、温杯、高冲、低泡、分茶、敬茶、闻香、品茶。 茶的冲泡方法有简有繁,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茶性而定。但不论泡茶技艺如何变化,一些基本的方法则是相通的。冲泡一杯好茶出来,除了备茶、选水、烧水、配具之外,都需要遵照泡茶的基本步骤。 一、烫壶: 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二、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此时可将茶荷递给客人,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三、温杯: 烫壶之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四、高冲:

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五、低泡: 泡好之茶汤即可倒入茶盅,此时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汤与第二泡茶汤在茶盅内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汤与第四泡茶汤混合,以此类推。 六、分茶: 茶盅内之茶汤再行分入杯内,杯内之茶汤以七分满为度。 七、敬茶: 将茶杯连同杯托一并放置客人面前,是为敬茶。 八、闻香: 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 "品"字三个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尝,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视泡茶师一至两秒,稍带微笑,以示感谢。 泡茶先识茶 肉眼看外形和颜色,大致区分茶的种类。 更需要用感官去判断条索紧结程度、外形大小、揉捻程度、萎调轻重等多个方面。

再根据自己对茶的认识,选择最恰当的冲泡方法的选择。 绿茶:大多为黄绿带翠; 白茶:身披白毫,表面多显白色; 黄茶:条索嫩黄、肥壮挺直; 乌龙茶:绿叶镶红边,条索肥厚卷曲; 红茶:乌金色、茶芽少,带有甜香; 黑茶:乌润色泽,独特陈香。 水为茶之母 要泡出好茶,就要先找到最适合它的水。 泡茶用水的最基本原则:要用软水,纯净水、矿泉水、过滤水,都比较适合用来泡茶。 泡茶用水最低要求就是要煮沸,哪怕是需要85℃冲泡,也需要先烧至100℃再放凉。 器为茶之父 茶器要结合冲泡的茶类选择,盖碗和茶壶适用的茶类范围很广。 平时多练习使用,泡一般茶类即可得心应手,但注意绿茶通常要用玻璃器皿冲泡。 其他的辅助性的器皿,如公道杯、品茗杯等,也需要看场合搭配使用。 体积投茶法 有的茶细小、扁平,或者是紧压茶,看起来一点点,实际上已经够重量了;

正确的饮茶方法

饮茶与健康 适量饮茶,有很多好处。如果饮茶过浓,饮茶时间,方法不合适,不同体质的人选用一样的饮茶方法,或用茶水送部分药等,不仅起不到好作用,反而于身体不利。自古来,我国人民对喝茶是很讲究。在饮茶生活中对时间、浓淡、冷热、新陈以及不同的人如何饮茶等都有丰富经验。 有人总结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饮茶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如早茶使人心情愉快、午茶提神,劳累后饮茶解疲劳;酒后茶利于肠胃,可消食解酒毒;宴后茶除烦去腻;食后茶水漱口既去烦腻,又可坚齿消虫。所以,为使饮茶利于身体健康,提倡饮茶时掌握“清淡为宜,适量为佳,随泡随饮,饭后少饮,睡前不饮”的原则。尤其是瘦人、老年人、酒后、渴时以及饭前饭后宜饮淡茶。饮茶有所谓的“八大功效”和“八大禁忌”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茶叶中富含茶酚、磷儿茶素、维生素E、黄酮类等物质,喝茶有“八大功效”,经常喝茶有益健康。 1、软化血管:茶水可使血管中血清胆固醇和纤维蛋白含量降低,从而降低血脂,软化血管。 2、消炎:茶水有收敛、消炎等作用,能预防肠道传染病。 3、茶水可分解烟草中的某些毒素,尤其能抑制尼古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抗菌、抗病毒:茶水有抗菌、抗病毒、消毒等作用。对清洗小伤口、止血、止痛等作用相当明显。 5、防龋齿:茶水漱口可防止龋齿生成,有利于口腔卫生。 6、煮沸的茶水冷却后,涂在嘴唇疱疹处,4 5天后嘴唇疱疹即可逐渐消失。 7、茶叶有抑制细胞突变与癌变的作用,而且有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作用,长期饮茶能降低食管癌、胃癌、肠癌等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 8、茶水可提神醒脑、清热解毒,具有明目、消滞、减肥之功效。

饮茶有这么多对我们身体有益的功效,但如不能健康饮茶,就会适得其反。所以饮茶时要注意“八大禁忌”,做到正确的饮茶,保证使身体健康。 一忌饮烫茶。饮茶温度不宜超过60℃,而以25~50℃为宜。 二忌饮冷茶。饮用10℃以下的冷茶对人的口腔、咽喉、肠胃会产生副作用,提倡温热饮。三忌饮浓茶。浓茶刺激性过于强烈,会使人体新陈代谢功能失调,甚至会引起头痛、恶心、失眠、烦燥等不良症状。 四忌空腹饮茶。古人曰:"空腹茶令人心慌。空腹饮茶易刺激和破坏胃壁粘膜,更易引起饥饿感,严重者可导致低血糖状态,对身体不利。 五忌饭后立即饮浓茶。饭后饮茶有助于消食去腻,但因茶汤中的茶多酚可与铁质、蛋白质等到发生凝固作用而影响营养吸收,一般宜半小时后饮用。 六忌饭前大量饮茶。饭前量饮茶既冲淡唾液,又影响胃酸分泌。 七忌饮用冲泡次数过多的茶。冲泡次过多容易浸出一些有害微量元素,不利于身全健康。八忌饮用冲泡时间过久或隔夜茶。这是由于茶汤中茶多酚、维生素、蛋白质等物质会氧化变性,同时茶汤也会滋生微生物,使人致病。 健康正确的饮茶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茶叶的功效,学习做一个快乐健康的饮茶者。

品茶知识-茶叶特性及保存(精)

品茶知识: 茶叶特性及保存 茶叶的特性有: (1)吸湿性:因为茶叶存在着很多亲水性的成分,如糖类、多酚类、蛋白质、果胶质等。同时茶叶又是多孔性的组织结构,这就决定了茶叶具有很强的吸湿性。为了防止茶叶水分的增高,必须控制仓库的相对湿度。据有关单位测验表明,茶叶的平衡水分与相对湿度呈正比关系。相对湿度在40%时,茶叶的平衡水分为6.3%,相对湿度在60%时,茶叶的平衡水分为8.3%,相对湿度在70%时,茶叶的平衡水分为9.6%,相对湿度在80%时,茶叶的平衡水分为12%,相对湿度在90%时,茶叶的平衡水分为17%。从上述的变化数据可以知道,茶叶储存的相对湿度应当控制在60%~70%以内。 (2)陈化性:一般红、绿茶随保管时间的延长而质量逐渐变差,如色泽灰暗,香气减低、汤色暗浑,滋味平淡等。通常把这一变化称为“陈化”。它是成分发生变化的一个综合表现。茶叶之所以会陈化,最重要的原因是氧化作用的结果。首先由于酚类发生变化,其中有的成分由水溶性氧化为不溶性的化合物质,因而造成汤色显浑暗,滋味变平淡,芳香物质因氧化失去其芳香性,而使茶叶的香气减低,脂类成分经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再经氧化并水解,会形成一种“陈味”。这些变化绿茶更为明显。促使茶叶陈化的因索很多,如含水量增加,湿度的升高,包装不严,长期与空气接触或经过日晒等,都会显著地加速茶叶的陈化。 (3)吸味性:茶叶吸收异味的性能,是由于茶叶中含有棕榈酸、稀萜类等物质及其组织结构的多孔性所造成的。人们正是根据茶叶这一特征,一方面自觉地利用它来窖制各种花茶,以提高饮用价值,另一方面又要严禁茶叶同有异味、有毒性的物品一起存放和装运,避免使茶叶率味和污染。 温度对茶叶的香气、汤色,滋味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南方的七、八月间,气温有时会高达40℃以上,即使茶叶已经干燥避光贮藏了,也会很快变质,使得绿茶不绿,红茶不鲜,花茶不香。因此要维持或延长茶叶的保质期,应采用低温保存,最好能将温度控制在0~5℃之间。 氧气对茶叶质量的影响,在自然环境的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若茶叶不经任何保护就直接存放在自然环境中,它很快就会被氧化,使汤色变红,甚至变成褐色,茶叶也因此而失去鲜味。所以,目前有些地方采取抽气充氮、密封贮存的方法来保藏茶叶。 光是一种能量,它能使茶叶内部的某些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如果把茶叶放在日光下晒一天,则茶叶的色泽、滋味都会发生比较显著的变化,从而失去其原有风味和鲜度。因此,茶叶一定要避光贮藏。 水质对茶叶质量也有影响, 据资料报导,当茶叶的含水量超过6%时,其中各种成分的变化就开始加快。因此,贮藏茶叶的环境必须干燥。 家中存放茶叶技巧 家庭选购茶叶一般是量不大且大多是散装的,因此应以铁皮制的有双层盖的茶听存放为宜。装茶叶时,最好是连同包装茶叶的纸一同放入盒内,这对保持茶叶的香气效果更好些。如果茶叶量较大,可以用陶瓷坛或铁罐存放。装放的方法是:把茶叶分成若干小包,用干净的纸包好,码放在陶瓷坛或铁罐的周围,中间放上一些石灰袋或干燥剂,茶叶装满后,用草或布把坛盖缠严或将铁罐盖紧,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坛、罐内的石灰或干燥剂每隔1~2个月换一次,则效果更佳。如果将包好的茶叶放进大口的保温瓶内,然后用木塞塞严,这种

品茶须知礼仪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品茶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知识呢?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品茶须知礼仪,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 茶,在中国饮茶文化中有着悠远的历史可以追溯但到神农时期,也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了,一直流传到现在。如今在友人和合作伙伴拜访时我们都会沏上一壶茶来招待,以茶代礼。那么在我们喝茶是应该注意些什么礼仪呢、在这里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首先,茶具要清洁。 客人进屋后,先让坐,后备茶。冲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如果不管茶具干净不干净,胡乱给客人倒茶,这是不礼貌的表现。人家一看到茶壶、茶杯上的斑斑污迹就反胃,怎么还愿意喝你的茶呢? 2、切菜、倒茶要适中。 现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杯子套上杯托,以免水热烫手,让客人一时无法端杯喝茶。其次,茶水要适量。先说茶叶,一般要适当。茶叶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再说倒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太满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湿。不小心,还会烫伤自己或客人的手脚,使宾主都很难为情。当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过杯底就端给客人,会使人觉得是在装模作样,不是诚心实意。 3、再次,端茶要得法。 按照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只要两手不残废,都是用双手给客人端茶的。但是,现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这个规矩,用一只手把茶递给客人了事。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没有杯耳的茶杯倒满茶之后周身滚烫,双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就往客人面前送。这种端茶方法虽然可以防止烫伤事故发生,但很不雅观,也不够卫生。请试想,让客人的嘴舐主人的手指痕,好受吗? 4、添茶。 如果上司和客户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你可以示意服务生来添茶,或让服务生把茶壶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亲自来添则更好,这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时候最好的掩饰办法。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上司和客户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品茶要注意的礼仪 1、续茶

学习茶道茶艺的方法

学习茶道茶艺的方法 茶道活动较为静态,如经过气息调养练习,比如太极拳、太极推手、调息入静等,再来学习茶道会比较轻松自然,韵律、姿势易于接受和调整。 认识中国茶。 中国茶叶六大类数以百计、千计品种规格,都可以相应茶道礼序来表现。茶对人体健康有益,每日饮用3杯,既可帮助消化,亦可排清体内过多油脂,茶道所指泡茶规范,是为发挥各自茶性优点,抑制不足之处,礼序之中遵循“和俭敬美”基本要义。 认识与应用泡茶工具。 要学习茶道,首先就要了解各种茶具及其功能。近代的茶具制作完备,既有创意又符合传统。茶道过程实践性很强,初学者可亲身使用茶具泡茶,体验各种情趣和奥妙所在。 学习基本手势。 老师会逐一演示泡茶基本手势及过程。传统茶道礼序过程很多,不同地区、不同流派会有区别,而普及性大众茶礼则相对简约。由于能直接参与冲泡过程,初学者更能领略茶道乐趣。 学习茶道,要完全掌握其中的道理,要花很长的时间。从简单茶礼开始,从基础礼规到基本常识,学习过程简约而富有趣味。既可加深体认中国优秀文化,又可培养出耐性、宽容心和基本茶性知觉;生活中,学习和参悟茶道机理,会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提高情商水平,增强体能体质,好处实在是很多。 【基本介绍】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

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 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 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 化的灵魂。 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 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 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承唐宋遗风。 【茶道法则】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明代为十三宜与七禁忌。“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 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 【表现形式】 ①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②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 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 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 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 ③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

茶艺冲泡技巧

冲泡技巧 一、泡茶三要素 在各种茶叶的冲泡程序中,茶叶的的用量、水温和茶叶浸泡的时间是冲泡技巧中的三个基本要素。 1、茶叶用量 冲泡不同类别的茶叶,使用不同的茶具,茶叶的投放量均有差异,但根据茶类及惯用的泡法,大体上可以将茶叶的投放量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1)白茶类和黄茶类 冲泡白茶和黄茶时,用茶量与绿茶相仿,每克茶的开水用量为50-60ml。要注意的是,在冲泡针状白茶和黄茶时,如白毫银针,每杯茶的投放量应恰到好处,太多和太少都不利于欣赏杯中的茶的姿形景观。 (2)绿茶类 1g绿茶,冲入开水50-60ml。通常一只容水量在100-150ml的玻璃杯,投茶量2-3g。如果用壶泡法,茶叶用量按壶大小而定,一般以每克茶冲50-60ml水的比例,将茶叶投入茶壶待泡。细嫩的名优绿茶用量也可视品饮者的需要稍做调整。(3)红茶类 红茶品饮,主要用清饮和调饮两种。清饮泡法,每克茶用水量以50-60ml为宜,如选用红碎茶则每克茶叶用水量70-80ml。调饮泡法,是在茶汤中加入调料,如加入糖、牛奶、柠檬、咖啡、蜂蜜等,茶叶的投放量,则可随品饮者的口味而定。(4)花茶类 花茶多用盖碗冲泡,视盖碗大小,每碗置茶2-3g,直接冲泡后饮用。 (5)乌龙茶类 我国乌龙茶品种丰富,茶叶外形差异较大,如凤凰水仙系的乌龙茶、武夷岩茶、台湾文山包种茶的茶叶呈粗壮的条索状;铁观音、本山、毛蟹等呈螺钉状;而台湾洞顶乌龙等呈外形紧结的半球状,因此投茶量也有所不同。一般冲泡乌龙茶,适宜使用江苏宜兴出产的紫砂壶,根据品茶人数选用大小适宜的壶,投茶量视乌龙茶的品种和形状而定,条形紧结的半球形乌龙茶用量以壶的二三成满即可;松散的条索形乌龙茶,用量以容器的八成满为宜。 (6)黑茶类 以普洱散茶为例,一般选用盖碗冲泡,投茶量为5-8g,如用小壶冲泡,茶叶投放三四成即可。 2、冲泡水温 泡茶水温的高低,与茶的老嫩、条形松紧有关。大致说来,茶叶原料粗老、紧实、整叶的,要比茶叶原料细嫩、松散、碎叶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冲泡水温要高。 具体说来,普通绿茶用80-85℃的水冲泡,但遇到极细嫩的名优绿茶,一般只能用75-80℃的水冲泡。只有这样,泡出来的茶汤色清澈不浑,香气纯正,滋味鲜爽,叶底明亮,使人饮之可口。如果水温过高,汤色就会变黄;茶芽因“泡熟”而不能直立,失去欣赏性;维生素遭到大量破坏,降低营养价值;咖啡碱、茶多酚的快速浸出,使茶汤产生苦涩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把茶“烫熟”了。而且咖啡碱、茶多酚的快速浸出,茶味淡薄,同样会降低饮茶的功效。 白茶和黄茶多采用细嫩的茶芽为原料加工而成,如白毫银针,但由于白茶不炒不揉,自然萎凋至干或烘干,内含物质保留完整,细胞未破碎,因此冲泡温度可在90-95℃,从而使茶芽条条挺立,犹如雨后春笋,使饮茶者通过玻璃杯观赏茶芽

如何品茶滋味的技巧

如何品茶滋味的技巧 品滋味时,舌头的姿势要正确,把茶汤吸入嘴内后,舌尖顶住上层齿根,嘴唇微微张开,舌稍上抬,使茶汤摊在舌的中间部分,再以腹式呼吸用口慢慢吸入空气,使茶汤在舌上微微滚动,连吸二次气之后,辨别出滋味来,即闭上嘴,舌的姿势不变,从鼻孔排出肺内废气,吐出茶汤。 如果初感到有苦味的茶汤,应抬高舌位,把茶汤压入舌根。进一步评定苦的程度。 如果怀疑有烟味的茶汤,应把茶汤送入口后,嘴巴紧闭,舌尖顶住上颚后,用鼻孔吸气,把口腔鼓大,使空气与茶汤充分接触后,再由鼻孔把气放出。这样来回2--3次,对烟味之评定较为准确 品味茶汤的温度以40~50度为最适合,如果高于70度,味觉器官烫伤,影响评味结果;而低于40度时,味觉器官品评茶汤的敏感度将下降,在较低温度的茶汤中,溶解在热汤中的物质逐步被析出,茶汤变为不协调,失去品评的正确依据。原因是茶叶中与滋味有关的物质在热汤中溶解多而协调,但随着汤温下降,原溶解在热汤中的物质逐步被析出,汤味变得不协调。 品味茶烫时,每一口茶汤以5毫升为最适宜,过多时感觉满口是汤,在口中难以回旋辩味,过少时也觉得嘴里空旷,不利于辨别。我们说品茶,一杯茶要小口小口的喝,一杯15毫升的茶分三口来喝,才叫“品”。 品味的时间要掌握得好,一口5毫升的茶汤4秒钟在舌口中回旋两次,一杯茶品味三口即可。如果须再品其他茶,为了更精确的比较滋味,以温开水漱口,把舌苔上高浓度的粘滞物洗去后再评,才不会麻痹味觉达不到评比的目的。 在茶汤入口时,很自然的吸入,速度不能快,如果太用力吸,就会加大茶汤的流速,部分茶汤就会从牙齿的间隙进入口腔,使齿间的食物残渣被吸入口腔与茶汤混合,增加异味,不易正确的评出滋味来。 品评茶汤的滋味,包括浓淡、弱强、爽涩、鲜滞、纯异、刺激性、收敛性、活力、身骨、回味等特质。茶汤吞下之后,喉咙感觉的软甜、甘滑、回韵等,也是品味的重要项目

什么是品茶文化

什么是品茶文化 “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中国人早已视饮茶为生活的一大乐趣,从天南到地北;从城市到乡村,或喜庆婚嫁,或探亲访友,或 邀游赏景,或相聚闲聊,或开会座谈,或访问参观,或洽谈业务, 或赋诗泼墨:或研讨学问,或工作家居,或饭前酒后,总少不了以 茶醒脑助兴、以茶消忧解困,以茶联络感情。饮茶使人们的主活变 得更为丰富多彩。 但是,爱喝茶并不等于会品茶,会品茶才会有饮茶是一问学问、是一种艺术的感受。鲁迅先生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 种清福。不过要享受这种清福,首先必须有功夫,其次是练习出来 的感觉。”鲁迅说的功夫和感觉就是饮茶学问、饮茶艺术,中国茶 艺是学问与艺术的结合,概括起来要求做到四要、七会:要精茶、 真水、活火、妙器;会选择茶、选择水、选择茶具、选择环境,会煮水、泡茶、品茶。换句活说,就是要求做到茶、水、器、环境、技艺、心灵的完美统一。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绝大多数饮茶者是较 难达到这种境界的。 中国茶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2000多个花色品种, 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回异,效能各不相同。各 地区、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和对茶类、花色的需求也有根大的区别: 然而不管这种差别有多大,其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即都离不 开看外形、评内质。所谓外形是指干茶的芽叶比例、有无锋苗以及 老嫩、松紧、整碎、净杂、匀齐、光润、鲜暗等的程度。它是茶叶 品质的综合表现。所谓内质是指香气的高低、纯杂、长短,滋昧的 浓淡、强弱、鲜淳、苦涩、粗异,叶底的嫩度、色泽,净匀度,汤 色的鲜活、明亮程度,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反映。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香气高、滋味醇、叶底匀、汤色清,是好茶;反之 则劣。有好的鲜叶原料和精良的加工工艺技术才能制出好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