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说明文阅读复习新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之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2020年八(下)语文期末复习之现代文阅读班级姓名学号一、记叙文阅读。

我的母亲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

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

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

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

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

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

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

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

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

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

可是,我也愿意升学。

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14说明文阅读(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14说明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14 说明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山西光村村居文化放异彩梁冬①光村位于吕梁山脉姑射峰东南麓,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新绛县的一个村落。

其美丽的村名,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相传,五彩缤纷,耀眼夺目,获名光村。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2011年被授予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②有着3000年辉煌历史的光村,经过历代村贤志士的不断创建与修葺,至20世纪40年代③光村深厚古老的文化积淀,还体现于巍然深厚的城垣堞门及城外的环城林。

它们作为光村文化的载体,不仅具有为护村安民提供优良环境的物质作用,是造就一代代光村优秀人才的文化基石。

④光村城垣呈正方形,东西、南北之长皆为一百二十丈。

村围四周城垣完整,高约四丈,车马可以环行。

东、西城墙端南正北一线贯通,不留旁门,子午为轴,南北呼应。

东、西二门又各分南、北城墙为三等份近似..黄金分割。

竖立于村四周的城垣门标新立异,城门各有寓意。

⑤西北,乾元门。

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追溯本村的起源;其二是强调这西北方向的重要。

东南,照是耀射。

“继照”二字力沉千钧,任重百世。

其含义十分明显:寄厚望于后昆,广汉门。

广者宽大也,汉可解为汉朝或银汉。

光村始建于北齐可排除汉朝说(天河),又可引申为地上的江河。

西南,大武门。

提醒本村后辈,弃燕雀之小志,学有用之大技,干利国之大业,建为民之丰功。

⑥“地上文物看山西”,在三晋大地,要找出“王家大院”那样的豪宅大院户并非难事,并不多见。

⑦因此,2008年,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来光村感慨道:“没想到这里的文化遗产这么地道,这些是时间的产物,别看这些门楼已破败,但历史的价值都写在它的上面。

”⑧光村的民居院落以四合院居多,其中最为称奇的是赵家十八座院。

该院始建于乾隆初年,建筑风格有四奇:奇一,一线建起,凡墙接处皆互相咬合绝无垂向接缝,不论面阔几间,皆用通檩;奇三,整个十八座院落院院有门;奇四,全院都是砖木结构,都是四面插廊,檐下花板雕柱,或人虫鸟兽,或山水花木,呼之欲出。

八年级语文下册-说明文专项阅读练习及复习资料-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说明文专项阅读练习及复习资料-人教新课标版

山东省宁津县育新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说明文专项阅读人教新课标版达标一:北极昆虫的绝技①在北极地区,由于环境严酷,气候恶劣,昆虫的种类要少得多,总共也不过几千种,主要有:苍蝇、蚊子、螨、蠓、蜘蛛等。

其中,苍蝇和蚊子的数量很多,占昆虫总数的60%~70%。

②大的动物和鸟类,可以靠身上的长绒毛抵御严寒,但昆虫却永远只能赤身裸体。

则,它们怎样才能度过北极严酷的冬季呢实际上,绝大多数昆虫,在一年当中大约有9个月的时间身体都处在冷冻状态,它们存在于土壤、泥巴或沼泽里,和周围的物质冻在一起。

我们知道冰是一种晶体,但是,如果昆虫的身体结晶的话,就有可能扭断它的脉管从而破坏其肌体。

为了防止这一点,北极的昆虫们演化出了一种绝技,就是它们能够自动地将其细胞中的水分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有效地避免结晶。

还有北极的牛蝇,是一种极可怕的寄生昆虫,它将卵产在驯鹿的绒毛里,卵孵化后即钻进驯鹿体内,顺着血管周游全身,长大之后又回到驯鹿的脊梁骨附近,设穴而居,而且开了一个天窗,以便呼吸新鲜空气,直到长成之后钻出驯鹿体外,进行一轮新的生殖繁衍。

按理说,小驯鹿细嫩鲜美,又无防御能力,是最好的美味佳肴,但牛蝇却从不攻击它们。

因为如果牛蝇在小驯鹿身上产卵繁殖,虽然要容易得多,但却有可能导致驯鹿群的锐减甚至灭种,到那时,牛蝇本身也就难以生存下去了。

小小的牛蝇,竟早在人类数十万年之前就懂得如此深奥的道理,不能不引起人类去深思。

不仅如此,牛蝇在每群驯鹿中产卵的数量,也有一定的限制,它们使受卵驯鹿的头数保持在一定的比例,也尽量避免在同一头驯鹿身上产卵过多。

如果在一群驯鹿的身上产卵过多,就有可能导致整个驯鹿群的灭绝。

而如果在同一头驯鹿的身上产卵过多,就有可能导致其死亡,或者由于体弱而被天敌吃掉。

这样,它们的后代也就会随之同归于尽了。

③生活在北极的昆虫,还面临着另外一种特殊的困难。

毕竟北极地广人稀,连动物也很稀少,昆虫怎样才能找到自己进攻的对象呢据生物学家研究表明,蚊子身上有一种非常先进的红外线探测器,能在相当远的距离,准确无误地遥感到人和动物身上发射出来的红外线,从而顺藤摸瓜,群起而攻之。

专题15:说明文阅读-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项复习攻略(部编版)(解析版)

专题15:说明文阅读-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项复习攻略(部编版)(解析版)

专题15 说明文阅读(一)口罩:隔离病毒的“武器”①1910年冬,肺鼠疫从俄国贝加尔湖地区沿中东铁路传入我国,以哈尔滨为中心迅速蔓延开来,短短4个月就扩散到5省6市,死亡人数达6万多人,仅哈尔滨市就有5272人丧生。

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伍连德临危受命,他切断了传播途径,给病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不到4个月时间就战胜了这场灾难。

②同时,伍连德还设计发明了用棉纱做成的简易口罩。

③设计之初,伍连德曾将口罩的绑带设计成两端各三条:上方两条沿耳上方系在脑后,中间的沿耳下系在颈后,下方的则向上系在头顶。

为使用方便,不久后他将绑带简化成两对,而防护作用依旧。

这样一款自制口罩,简单易戴,价格低廉,被称为“伍氏口罩”。

④口罩变成公众常备物品,则伴随着一场“史上最可怕的传染病”。

⑤1918年3月,流感在美国爆发。

由于150万美军被陆续派往欧洲参战,流感病毒以惊人的速度席卷了欧洲大陆,并造成全世界空前的灾难。

一年多的时间里,这次流感共造成了世界5000万至1亿人死亡。

⑥这种传染病被称为“西班牙流感”,其实疫源地并不在西班牙,而是因为当时该国是中立国,未对疫情信息进行封锁,所以很多消息都来自西班牙。

西斑牙流感传播的后期,人们才普遍意识到防疫的重要性。

口罩成为预防流感的重要工具。

普通平民被要求戴上口罩。

虽然只是简易款,以今天的防护标准来看,其抵御病毒侵袭的效果并不怎么样。

但不可否认,口罩已变成全民用品。

⑦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口罩继续发挥着更多防护作用。

⑧1952年12月,持续了多天的严重空气污染造成英国伦敦上万人死亡,口罩成为在雾都生存的必需品。

制作口罩的材料也在对抗污染的过程中不断进化。

各国陆续颁布了职业健康法,通过各种措施推动现代口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⑨如今,口罩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一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成熟产业,贴合度、过滤效果和舒适性均在不断改善提升。

近年来,口罩的技术含量逐渐增加,除了医用外科口罩,防尘、防花粉、防雾霾,甚至防紫外线、带清凉感等个性化品类也不断面市。

说明文阅读技巧点拨与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1

说明文阅读技巧点拨与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1

说明文阅读技巧点拨与练习(含答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八年级语文下册阅读技巧点拨与练习(一)说明文:了解说明对象及特征考点解读:阅读说明文,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以及说明的主要内容。

技巧点拨:1.考题形式(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本文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给文章拟个标题。

2.答题方法(1)说明对象。

说明文分两种类型: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内容)。

判断说明对象的方法:(1)看题目。

(2)抓总括句和中心句。

(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

(2)说明事物的特征。

(1)要区分说明的类型。

一般来说,事物说明文常从事物的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性质(软硬、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等)、成因(简单、复杂等)、功用(广狭、正反等)等方面进行说明;事理说明文则常从概念、原理、成因、规律、联系等方面进行说明。

因此,只有区分了说明文的类型,才能较为准确地去了解它是从哪个方面进行说明的。

(2)注意抓文章中的关键句、中心句。

作者为了要准确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就会将有关事物特征性的句子放在显著的位置。

一般来说,关键句、中心句放在题目、篇首或段首。

(3)借助说明的内容,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要通过研读课文尹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去提炼其特征。

(4)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最好是以原词、原句来概括。

3.答题举例(1)《苏州园林》的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中国石拱桥》的说明对象是文章的题目,特征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实战演练: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美国白蛾与周氏啮小蜂[A]美国白蛾也叫秋幕毛虫、网幕毛虫,是世界性的检疫害虫、著名的外来入侵物种。

它原产于北美洲,具有传播速度快、繁殖力强、危害的寄主植物多、取食量大等特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细胞。

”“人脑多用了会笨。

”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事实上,人的机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

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

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细胞没动用。

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③“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

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

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

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

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

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人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④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

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

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

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⑤“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

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让我们大家养成勤于用脑的良好习惯吧。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通用八年级下册语文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9篇)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通用八年级下册语文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9篇)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通用八年级下册语文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9篇)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带答案通用一生物学问、现象与人类亲密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学生通过一学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根底学问把握较好,已具备肯定的试验力量,大局部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深厚。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八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进展:学问:1)熟悉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知道动物的行为大多是通过运动来完成的,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都与它们的行为有亲密的联系3)获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学问。

4)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依据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像程度来进展的。

力量:1)增加动手力量和试验设计力量。

2)培育学生的实践力量:如进展“饲养和观看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实践性较强的活动。

3)培育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熟悉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更好地树立人与自然和谐进展的观点。

2)熟悉科学通过技术转化为人们改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手段,进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又具有实践价值。

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往往带来人们预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1、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2、提倡探究性学习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4、改良教法,加强课堂教学(1)提高贯彻课程目标的自觉性初中生物学课程目标涵盖的生物学学问、力量以及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根本要求,是通过每节课或每项活动来逐步完成的。

因此,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表达和贯彻;考虑到学生可持续进展的需要,特殊要留意力量和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要求。

(2)组织好学生进展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一改正去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意从学生生活阅历动身,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学问的发生和进展,培育学生不断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力量,同时,教材安排了丰富多采的有利于学生进展的学生活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九篇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九篇含答案

例1. 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

①蜡染是我国传统民族印染工艺之一,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今在贵州的布依族、苗族中仍很流行。

蜡染以经过退浆的帆布、绒布等为原料。

②蜡染制作的第一步是绘画。

绘画工人根据设计的图案,用铅笔在布上勾画出来。

③第二步上蜡。

选用的蜡有三种:第一种是蜂蜡,熔点62℃—66℃,用采描绘线条最佳。

第二种是石蜡,熔点50℃—58℃,用以做裂纹多的图案为最佳。

第三种是木蜡和白蜡。

在上蜡前,先要熔蜡。

蜡熔化后,就可以上蜡了。

上蜡就是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依图描画。

④上蜡之后是染色,就是根据设计图案,在布上涂抹相应的颜色。

⑤染色后,就该裂纹了。

裂纹又叫水纹,就是将涂好蜡的布浸入水中或用直尺压折涂蜡部分,使布上的蜡产生断裂,形成裂纹,富有无穷的自然趣味。

⑥蜡染的主体工序完成后,就轮到脱蜡了。

将染好色的布投入沸水中煮,脱去蜡质即可。

⑦最后是烘干。

这样就制成了各种色彩、各种花纹的蜡染布。

1. 填空:本文主要介绍了蜡染的_____________。

2. 对本文说明顺序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空间顺序B. 工艺流程顺序C. 由主到次的顺序3. 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4. 简答本文在写作上的两个主要特点。

5. 短文可分两部分,划分正确的选项是()A. ①②③④⑤⑥/⑦B. ①②③/④⑤⑥⑦C. ①②③④/⑤⑥⑦D. ①/②③④⑤⑥⑦解析:这则材料共拟制五道题。

两道客观题,三道主观题,试题涉及的知识较为全面,有说明的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写作特点和文章结构等。

应答时,可采取三步走:一、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

二、根据题干要求,捕捉提取信息。

三、回顾说明知识,揣摩答案。

参考答案:1. 制作过程;2. B;3. 分类别、列数据;4. 说明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言平实、准确;5. D例2. 阅读选文,完成1—6题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 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许多”能去掉 吗?请说明理由。(3分)
答案示例:不能去掉。“许多”说明很多,表范围,强调的只是大 部分土地裸露,并非全部。如果去掉就变成全部的土地裸露,这 样就改变句子原意,许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5.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十层楼那么高, 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列数字、作比较)
16、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 一颗灿烂的明珠。(打比方)
17、星云分为亮星云和安星云。(分类别) 18、松鼠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 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摹状貌)
性的特点。
答案:“好像”一词表示猜测,并非肯定。说明了 松鼠白天不出来的原因可能是害怕强烈的日光,也有其
他原因,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
题型二:加点词语在文中能否删去(或能否 替代)?并说明理由?
解题步骤:
第一步:阐明自己观点:不能删或不能替代。 第二步:先解释这个词的本意,在(程度、状态、
下定义”:揭示被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甲 是乙,乙是甲。) “作诠释”:解说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a.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
方法
下定义
b.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
作诠释
练一练:说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
量的物质
下定义
2、(中国石拱桥) 有许多是惊人的杰
怎样判断说明对象及特点?
1、看题目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3、挑关键词句
练一练:找出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
1、南极大陆是个神奇的冰雪世界, 有一些自然现象令人困惑不解。最为神 奇的是,在这终年飘雪的冰川雪原中, 竟然有许多地方都是无雪地区。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南极大陆), 它的特点是( 神奇 )。
考点三题型:
划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或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划线句子采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 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
解题思路:第一空填具体的说明方法。 第二空填说明方法作用的关键术语。 第三空填具体说明的事物特点或道理。
考点三 例题: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
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 划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的归纳方法:
一、抓住显著的语言标志:
1、时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时间的词语; 2、空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方位的词; 3、逻辑顺序就是以思维的规律为序。
二、把握文章段落层次
三、说明方法及作用
举例子 作比较 分类别 下定义 列图表
列数字 作诠释 打比方
摹状貌
引资料
说明方法
语言标志
作用
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作比较 分类别 下定义
文段中第⑥段中加横线的词语“绝大多数”可以去掉吗?
为什么?(3分)
答:

答案示例:
不能去掉,绝大多数是大部分,表示范围,表明大部 分航空事故是可控的,不排除还有极少数的不可控的 航空事故,去掉后,与事实不符,此词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四】练习(一)
⑦减少盐的摄入量是能够做到的。如何减少盐的摄入量 呢?首先对每天盐摄入采取总量控制。一般而言,20 毫升酱油中含有约3克盐,10克黄豆酱中约1.5克。如 果炒菜时需要用酱油或酱类调味时,应按比例减少相 应的盐用量。其次食物加工、烹调时尽量少放盐。不 吃或少吃咸菜以及含盐量多的酱菜、腌肉制品等食物。 最后应多选择含钾多、含钠少的绿色食品。谷类中的 荞麦和小米钾含量较高,蔬菜中土豆、藕、油菜、大 白菜、番茄等和水果中大枣、山楂、香蕉、苹果等都 含有比较丰富的钾。
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
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举例子
3、(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
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 16米到21.6米。 列数字
4、“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 摇篮”,……“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 漠”。作比较
5、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 种可以称为‘游击战’,一种可以 称为‘阵地战’分。类别
2、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 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 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 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 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 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 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森林 ),
它的特点是( 有吞吐功能)。
3、“山脚盛夏山岭春,山麓艳秋山顶 冰,赤橙黄绿看不尽,春夏秋冬最难分。” 这是描绘地处我国西部高原与东部低山丘 陵过渡区域和亚热带与温带过渡地带的神 农架的一首古诗,写出了神农架生物资源 丰富的特色。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神农架 ), 它的特点是( 生物资源丰富)。
11、细胞液是碱性时,花青素呈蓝色,碱性 较强,就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举例子)
12、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 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 理来解释。(引资料)
13、“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 学方法。(下定义)
14、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 “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 相似于猫。 (作诠释)
➢ 二、 理清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
古--今;春--冬;早—晚;开始—结束……
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
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 (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
3、逻辑顺序: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说明。
①现象--本质;②原因--结果;③整体--部分; ④概括--具体;⑤主要--次要;⑥一般--特殊……
17.第二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作用是 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的 说明了“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人均占有量少,人 均占有耕地更少”的特点。
四、说明文语言特点
1、准确、简洁 、严密(说明文语言最 基本的特征); 2、生动(体现在形容词、动词和比喻、 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上);
的特征更通俗易懂
+说明对象的特征
【考点三】个性展示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
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
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
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 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 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 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表示方位和立足点变化的词语) 空间顺序
(二)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 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正式 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 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 或牍。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 叫做帛书。(表示时间的词语)
(二)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 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 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 叫做简或牍。
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 做帛书。
判断下面两段文字采用哪种说明顺序。
(一)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 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 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 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 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 面的宝座。
第②段划线句运用了

两种说明方
法,其作用是
。(4分)
答案示例:
划线句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两种说明方法,形象生 动地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考点三】个性展示
②国土面积辽阔,人均占有量少,人均占有耕地更少。据 新华社2007年4月报道,我国内陆土地总面积约144亿 亩,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约为12亩,不 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据《人民日报》2012年10月 报道,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5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 平的40%左右。
引用
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 数词(概数、确数) 像、是、当作,
而、比……和…、相对于 一种是……,另一种是…… ……是……,这就是……,叫……
引号
具体有力地说明……
准确具体地说明……
生动形象地说明…… 突出强调了……
条理清晰说明…… 准确简明科学地揭示 了……的本质特征 使说明更具有说服力
下定义VS作诠释
考点四题型:
1、分析加点的字或词有何作用
(或有什么表达效果)?
2、XX词语能否删去或替代?并
说明理由?
考点四 题型(一):个性展示
松鼠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 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句中“好 像”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
先解释 词或说明词性作用, 再分析 词在句中的意思和作用, 最后再说明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严密
简要说明第⑦段中加横线的词“尽量”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尽量”一词表示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限 度,更加严密地说明了食物加工、烹调时少放盐的程 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四】练习(二)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 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 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 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 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 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