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课程设计咱就开始整这个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课程设计资料啦。
一、啥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咱先得搞清楚啥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呀。
这就好比咱们盖一栋大楼,你不能光想着把楼盖起来就行,还得保证这楼盖得结实、好看,住起来安全又舒服。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呢,就是在整个工程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管理,让这个项目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比如说,在设计阶段,就得想好这楼的结构怎么设计才合理,外观怎么设计才漂亮;在施工阶段,得保证工人按照正确的方法施工,用的材料都是合格的。
这就像照顾一个小宝贝一样,得处处小心,每个细节都不能放过。
二、为啥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这么重要。
这可太重要啦!要是没有质量管理,那工程项目可就乱套咯。
就像做菜没有放盐,吃起来寡淡无味一样。
如果质量不过关,那工程项目可能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比如说盖的房子可能会裂缝,修的桥可能会塌。
这可不仅仅是浪费钱的事儿,还可能会伤到好多人呢。
就像咱们住的房子,如果质量不好,住在里面都提心吊胆的,哪有什么幸福感可言呀。
而且对于企业来说,要是老是出质量问题,名声就臭啦,以后就没人找他们做项目啦,那还怎么赚钱呢。
所以说,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的生命线,一点都不夸张。
三、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都管啥。
这里面管的事儿可多着呢。
1. 人的管理。
人可是工程项目中的关键因素呀。
这里的人包括项目经理、设计师、施工人员等等。
项目经理得有能力把整个项目组织好,设计师得有创意还得懂技术,施工人员得有熟练的手艺。
而且每个人都得有质量意识,不能抱着“差不多就行”的想法。
就像一个篮球队,每个队员都得清楚自己的任务,还得齐心协力,这样才能打好比赛,在工程项目里也是一样的道理。
2. 材料的管理。
材料就像是工程项目的血肉。
要是用了不好的材料,就像人吃了坏东西一样,身体肯定会出问题。
所以在材料的采购、检验、储存和使用方面都得严格把关。
采购的时候不能光图便宜,得找质量可靠的供应商。
材料来了之后要认真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能用。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案例

质量管理课程设计案例一、质量管理课程设计案例:生产流程优化在一个制造公司中,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监督产品的生产过程,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质量管理部门决定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
1. 问题识别和目标设定:质量管理部门与生产部门合作,对生产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识别,并设定优化目标,如减少生产时间、降低废品率等。
2. 流程分析:通过流程图和详细的工作流程分析,确定生产流程中存在的瓶颈和改进点。
3. 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生产流程中的相关数据,如工人操作时间、设备开动时间、废品数量等,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找出问题所在。
4. 优化方案制定: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方案,如调整工人工作顺序、改进设备维护计划等。
5. 实施和监控:将优化方案付诸实施,并建立监控机制,对生产流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
6. 培训和沟通:为工人和相关人员提供培训,使其了解新的生产流程和操作方法,并与他们进行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7.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标准操作规程、质量检测标准等,以确保生产流程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8.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生产流程的效果,收集反馈意见,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9. 风险管理:识别生产流程中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防范可能的质量问题和生产事故。
10. 制度落实:将优化后的生产流程纳入制度,并确保各部门和人员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以保证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通过对生产流程的优化,该制造公司成功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了废品率,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

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一、引言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控制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工具;3.熟悉质量控制的流程和过程;4.能够运用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5.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责任意识。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质量的定义和特点–质量管理的原则和目标–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和要素2.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工具–项目质量计划和质量目标制定–质量检查和验收–测量、分析和改进–质量管理工具和技术3.质量控制的流程和过程–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质量控制的工具和技术–质量控制的实施和监控4.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使用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分析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四、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通过讲解相关理论和实践,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实践应用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巧;3.团队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4.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有关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课程论文,掌握学术写作、知识整合、问题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与考核本课程采用多种评估与考核方式,包括:1.课程论文(占总成绩的40%):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有关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课程论文,掌握学术写作、知识整合、问题分析等方面的能力;2.平时作业及小组讨论(占总成绩的30%):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和小组讨论的质量和贡献进行评估和打分;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对学生对课堂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六、结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知识和技能。
软件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软件质量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软件质量管理的概念、原则和方法;2. 掌握软件质量计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等基本过程;3. 了解软件质量标准、工具和技术;4. 掌握软件评审、测试、审计等质量管理活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软件质量管理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2. 能够制定软件质量计划,实施质量控制,进行质量改进;3. 能够运用软件质量工具,提高质量管理效率;4. 能够参与团队协作,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树立质量意识;2.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持续改进的精神,提高自我管理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4. 引导学生关注软件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激发创新意识。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软件工程学科特点,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提高学生软件质量管理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软件质量管理概述- 软件质量概念- 软件质量管理原则- 软件质量管理过程2. 软件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制定方法- 质量目标与质量标准- 质量计划实施与监控3. 软件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活动- 质量保证工具与技术- 质量保证实施策略4. 软件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控制工具与技术- 质量控制实施与评估5. 软件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策略- 质量改进工具与技术- 质量改进案例分析6. 软件评审与测试- 软件评审方法- 软件测试策略与级别- 软件测试工具与技术7. 软件质量管理案例分析- 国内外知名企业软件质量管理案例- 案例分析与讨论- 软件质量管理最佳实践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与教材章节相对应,涵盖软件质量管理的核心知识与实践。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软件质量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技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设计概述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设计概述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工业工程班级:一班学号:**********:******:***设计日期:2017年6月28日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1)1、目的 (1)2、要求 (1)二、设计题目 (2)1.质量操纵设计题目 (2)2.实验设计题目 (4)三、设计结果 (5)题目一、 (5)1、寻找原因 (5)2.寻找影响精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工序出现不合格品的要紧原因 (7)3 . 工序稳固性分析及能力分析 (8)5.效果检查 (13)题目二 (15)1.寻找原因 (15)2.工序的稳固性分析与工序能力分析 (15)3.因果分析 (17)4、制定计策计划表 (19)题目三 (19)1.在Minitab的工作界面创建正交表 (19)2.结果分析 (20)题目四 (27)1.用正交用正交实验表L8(24) (27)2.结果分析 (29)四总结体会 (31)五参考文献 (32)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1、目的1)加深对质量管理课程及统计学课程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的懂得。
2)使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正确应用质量管理方法对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与操纵。
3)熟练应用常用的统计工具,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相应的软件使用技能。
2、要求1)要求学生能利用排列图寻找要紧问题或者影响质量的要紧因素,学生能用Minitab软件绘制排列图。
2)要求学生能利用因果图表示要紧问题与影响该问题的原因,通过层层深入的研究找出影响质量的原因,把影响质量的要紧、关键、具体原因找出来,从而明确所要采取的措施,并能用Minitab 软件绘制因果图。
3)要求学生能利用直方图来显示质量数据的分布规律,通过观测直方图的形状,推断生产过程的质量水平与分散程度,推断工序是否正常,工序能力是否满足要求;并能用Minitab软件绘制直方图。
4)要求学生能利用操纵图推断工序是否处于统计在控的状态,能用Minitab软件绘制操纵图。
酒店质量管理课程设计

酒店质量管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酒店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使学生了解酒店服务质量评价的标准和体系;3. 引导学生了解酒店质量管理与酒店经营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管理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酒店服务质量评价和改进方案设计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进行团队协作、沟通与协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酒店服务质量,树立质量意识;2. 引导学生认识到优质服务对酒店经营的重要性,形成积极的服务态度;3. 培养学生对酒店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酒店质量管理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未来从事酒店行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具备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能够阐述酒店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能够运用酒店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对酒店服务质量进行评估;3. 能够提出针对性的酒店服务质量改进方案;4. 能够树立质量意识,展现积极的服务态度和敬业精神;5. 能够在团队协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沟通与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酒店质量管理基本概念与原则- 酒店质量管理的定义与内涵- 酒店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酒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2. 酒店服务质量评价标准与体系- 国内外酒店服务质量评价标准- 酒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酒店服务质量评价方法3. 酒店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 全面质量管理(TQM)在酒店中的应用- 质量管理工具与方法(如:PDCA循环、鱼骨图等)- 酒店服务质量改进策略4. 酒店质量管理与经营策略- 酒店质量管理与市场竞争力- 酒店质量管理的经营策略- 酒店质量管理案例分析5. 酒店服务质量改进实践- 酒店服务质量改进方案设计- 酒店服务质量改进实施与监控- 酒店服务质量改进成果评估本章节教学内容以教材为基础,结合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GSP课程设计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GSP课程设计一、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通过讲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GSP知识,提高药品经营企业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药品的经营质量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课程内容和目标1. GSP概述•了解GSP是什么、为什么需要GSP及GSP的法规背景;•学习GSP的基本概念、核心要素、基本原则等;•能够清晰地认识和贯彻GSP相关法规,确保在药品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贯彻执行GSP。
2. 企业组织结构与人员•理解药品经营企业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划分;•掌握药品经营企业各岗位的职责要求、资质要求和任职要求;•能够指导企业职员,做好相关记录并与IDC部门进行配合工作。
3.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和要求;•熟悉GSP对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组织结构、设施设备、人员、药品采购、药品质检、药品储藏、药品销售等各个方面的要求;•能够在企业的各个环节中实施质量控制,确保每个环节的交接质量符合GSP的要求。
4. 记录管理的要求•掌握药品经营企业记录管理的基本要求;•了解各类记录的登记要求、保管要求和期限;•能够对药品经营企业的各类记录进行及时、准确的登记、保管和归档。
5. 库存管理和配送管理•了解药品经营企业库存管理和配送管理的基本流程;•掌握药品经营企业库存管理和配送管理的相关标准、规定;•能够准确理解药品标识、追溯及在整个配送流程中的要求。
6. 自查、整改和防范工作要求•掌握药品经营企业自查、整改和防范工作的基本要求;•知晓GSP的检查要求和要点,掌握GSP检查常见问题;•更有效的开展自查、整改和防范工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质量保障水平。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案例分析、互动交流、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进行针对性授课,从而更好的提高学员对GSP知识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估为保证本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本课程将进行教学成果评估,采用随堂测评、课后综合评估等多种评估手段进行考核,评估结果将作为学员的学习成果和课程质量的重要依据。
质量工程与管理课程设计

质量工程与管理课程设计一、选题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质量工程管理对于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具备质量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质量工程与管理课程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质量管理意识和技能,为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人才需求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教学目的1.掌握质量工程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2.了解现代质量工程与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先进成果;3.能够在企业中主持或参与质量管理工作。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质量工程与管理概述本章主要介绍质量工程与管理的概念、任务、目标、内容和基本原则。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本章主要介绍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结构、类型和实施方法。
第三章质量管理工具本章主要介绍质量管理工具的常用方法、工具和技术,包括七大基本工具、六西格玛、SPC等。
第四章质量环境与统计本章主要介绍质量环境和统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第五章质量认证和审核本章主要介绍质量认证和审核的基本要求、程序和实施方法。
第六章质量成本和经济效益本章主要介绍质量成本和经济效益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实践环节本课程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企业实习和项目案例分析,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到企业实习,了解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过程。
六、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采用教学论文、课堂讨论、考试等方式进行,通过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为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主教材质量工程与管理(第三版)参考资料1.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实施2.六西格玛的方法与工具3.国际标准组织ISO9000标准体系4.质量成本-质量管理的新视角八、结语质量工程与管理课程设计的实施,可以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中,全面掌握质量管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质量工程管理人才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课程设计的目的质量工程管理课程设计是在完成学习《质量工程管理》课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加深对《质量工程管理》课程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质量管理意识,使学生掌握质量工程管理的基本方法、掌握抽样检验和质量过程控制的基本技术。
同时课程设计应充分体现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2课程设计的任务本课程设计重在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模仿企业质量控制实际操作,从零件抽样检验开始,直方图分析,过程能力分析,到控制图分析,完成整个质量控制过程分析,帮助学生熟悉企业质量控制具体思路和操作,理解质量工程管理理论的实际应用。
主要内容:1、零件的抽样检验。
2、绘制零件的直方图。
3、对零件进行过程能力分析。
4、绘制和分析零件均值极差图。
5、绘制和分析零件单值移动极差图。
6、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3零件的抽样检验3.1测量数据收集1.025.086+- mm 图3.1 零件图样及标注3.2测量工具测量工具为游标卡尺。
3.3原始数据表经测量后得到的原始数据表如表3.1。
表3.1 零件原始数据表样本 组号 零件直径 零件长度 零件直径 零件长度 零件直径 零件长度 1 27.77 86.12 28.00 85.80 27.86 85.87 2 27.87 85.93 27.45 85.87 27.90 86.00 3 27.94 85.79 27.95 85.86 27.82 85.33 4 27.80 85.71 27.95 85.86 27.97 85.53 5 27.80 86.01 26.97 86.29 27.92 86.14 6 28.02 86.01 28.01 86.75 28.02 85.73 7 27.79 85.68 27.97 86.09 27.87 85.90 8 27.92 86.29 28.15 85.69 27.97 85.89 9 27.86 85.72 28.17 85.99 27.95 85.77 10 28.01 85.94 27.76 86.09 27.99 86.06 11 27.90 85.71 28.05 85.99 27.79 85.81 12 27.91 86.02 28.12 85.16 28.07 86.23 13 27.43 85.81 28.01 86.04 27.90 86.25 1427.8585.7527.9186.3027.9086.75015.028-3.4抽样目前生产型企业主要采用抽样检验。
从整体(N)中抽取一个样本(n),对样本n实施全检,然后根据样本检验结果推断总体的质量。
所以他有一定的风险,但经过计算和调整,可以将风险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一般来说,抽样的常用方法有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系统抽样。
然后确定样本量字码,按批量和检验水平,确定“样本量字码”。
根据样本大小字码、接收质量限AQL值、抽样的类型以及宽严程度,在GB/T2828.1所提供抽样检查表检索抽样方案。
抽取样本,按照EXCEL的随机数发生器产生随机数列,抽取样本。
抽样检验的基本思想是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部分产品作为样本,根据对样本检验结果,按一定的判断准则,推断整批产品的质量水平。
在计数抽样中,判断准则只利用计数检验的结果。
图3.2 抽样检验过程示意图课程设计对零件1的抽样检验是通过计数一次抽样检验。
其方法是从批量为N的产品中,随机抽取n(<N)个产品为样本,同时规定一个接收数c,经检验样本中有d个不合格品,按以下规则决定是否接受改批产品:如果d≤c,则接受该批产品如果d >c ,则拒收该批产品 步骤:1.确定抽样方案:计数一次抽样检验; 2.确定质量标准:Φ015.028 mm ;3.确定批量N :在零件1检查批中,N=81; 4.确定AQL 值:AQL=6.5%;5.规定检验水平:在对零件检查,按一般水平Ⅱ; 6.根据样本量字码表确定样本量:按批量和检验水平确定的用于表示样本量的字母叫“样本量字码”,如表3.2。
表3.2 样本量字码表由图可知:按N=81,一般水平Ⅱ,得到样本量字码为E 。
在查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表得到E 相对应的样本量为n=13. 7.作出批产品是否合格的判断:查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表相对应的E ,AQL =6.5%得到:表3.3 检查过程表根据表3.2零件原始数据表可变换成外圆直径和零件长度数据表如表3.4。
表3.4 外圆直径和零件长度数据表随机产生小于81的随机数:Mod(rand()*1000,81),取前13个随机数为样本量,从而得到外圆直径和零件长度样本检验表,如表3.5。
表3.5 外圆直径和零件长度样本检验表3.5结果分析由表3.5得样本中合格品7个,不合格品为6个,按照Ac=2,Rc=3,根据:如果d≤c,则接受该批产品如果d>c,则拒收该批产品所以拒收该批产品。
这批零件不合格。
因该将不合格的7个零件更换合格零件,再将进行抽样检验,直到接受。
如果企业的声誉不怎么好,再次进行抽样时因加严处理。
如果企业声誉向来良好,可适当放宽处理。
4 直方图4.1目的直方图法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将从样本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从而找出数据变化的规律性。
1.直观地看出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布状态(平均值和分散情况),便于掌握产品质量分布情况。
2.显示质量波动状态,判断工序是否稳定。
3.确定改进方向。
通过直方图研究分析质量数据波动状况之后,就可确定怎样进行质量改进。
4.用以调查工序能力和设备能力。
在直方图商标出公差线或标准值,可以定量的调查工序能力和设备能力。
4.2步骤1.收集数据:表1.4外圆直径和零件长度数据表2.确定外圆直径的极差R:Max= 28.20 Min= 26.97 R= Max - Min =1.23;确定零件长度的极差R:Max= 87.50 Min= 83.30 R= Max - Min =4.20;3.确定外圆直径分组的组数和组距:组数:k= 1+3.3*lgN N=81 得:k≈7 ;组距:h= R/K =1.23/7≈0.18;确定零件长度分组的组数和组距:组数:k= 1+3.3*lgN N=81 得:k≈7 ;组距:h= R/K =4.2/7≈0.6;4.确定外圆直径数据各组上、下限:首先确定第一组的下限值,第一组的下限值必须要小于最小值,才能使得测量的数据不落在上、下限上,即带上最小测量单位的1/2尾数。
第一组的下限值= Min —数据最小测量单位的1/2=26.97-0.005=26.965;第一组的上限值=第一组的下限值+ h=26.965+0.18=27.141;然后依次累加组距直到七组;同理可确定零件长度数据的各组上下限。
5.作零件外圆直径频数分布表如表4.1和零件长度频数分布表如表4.2。
表4.1 零件外圆直径频数分布表表4.2 零件长度频数分布表6.求外圆直径平均值和标准差⨯∑∑i i0if ux =x +h =f s =h 7.求外圆直径平均值和标准差⨯∑∑i i0if ux =x +h =fs =h8. 画外圆直径直方图,如图4.1所示。
图4.1 零件外圆直径频数直方图画零件长度直方图,如图4.2所示。
图4.2 零件长度频数直方图4.3结果分析观察直方图的形状判断总体(生产过程)的正常或异常,进而寻找异常的原因。
并与零件标准(公差)比较,判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情况。
两个直方图数据分布跨度大且两边边都有孤立的长方形。
排除测量有误的因素,有可能是因为零件并非由熟练工人加工制造,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异常因素,如刀具磨损、工人不熟练等。
直方图的分布已经超过公差范围。
已经出现不合格品,这说明加工精度不够,应提高加工精度,缩小标准差,也可以从公差标准制定的适当放宽来考虑。
5 过程能力分析5.1计算、和5.1.1计算外圆直径、和根据外圆直径Φ015.028-mm 得到规范限(27.85,28.00)。
规范限的宽度T=TU-TL=0.15,称公差,表示规范的宽严程度,点M=(TL+TU)/2=27.93成为规范中心(也称公差中心)。
由于M=27.93≠= 27.95,规范中心M 与受控中心u (均值)不重合,则发生偏移,所以为有偏移情况的过程能力指数。
上单侧过程能力指数:=(28.00-27.88)/3×0.24≈0.16 (<TU)下单测过程能力指数:=(27.88-27.85)/3×0.24≈0.05(>TL) 有偏移情况的过程能力指数CPK 为0.16。
5.1.2计算零件长度、和根据零件长度1.025.0.86+- mm 得到规范限(85.75,86.10)。
规范限的宽度T=TU-TL=0.35,称公差,表示规范的宽严程度,点M=(TL+TU)/2=85.93成为规范中心(也称公差中心)。
由于M=85.93≠= 86.09,规范中心M 与受控中心u (均值)不重合,则发生偏移,所以为有偏移情况的过程能力指数。
上单侧过程能力指数:=(86.10-85.95)/3×0.44≈0.12 (<TU)下单测过程能力指数:=(85.95-85.75)/3×0.44≈0.15(>TL)有偏移情况的过程能力指数CPK为0.15。
5.2结果分析因为:且0≤K<1,所以CPK≤CP并且随着偏移度的减少而增加。
CPK值越大,就表示受控中心u越接近据规范中心M,即两者的偏移越小。
CP值越大,过程的合格品率越高,质量特性限越锐, CP越小,不合格品率越大。
CPK=0.12,CPK值不大,且远小于1。
说明受控中心u与规范中心M两者的偏移比较大,CP很小,,过程的合格品率低,过程能力不足,不能满足要求,表示质量能力较弱,因考虑放宽条件。
5.3求出不合格率外圆直径不合格品率计算:; CP=0.10P=1-Φ(3 CPK)+ Φ(-3 CP(1+K))=1-Φ(0.49)+ Φ(-0.1436)≈76%零件长度不合格品率计算:; CP=0.13P=1-Φ(3 CPK)+ Φ(-3 CP(1+K))=1-Φ(0.45)+ Φ(-0.35)≈69%6 均值极差图6.1 做均值极差图步骤:1、确定统计量;2、准备数据,根据判稳准则1,至少取25个数据;3、计算与R;4、计算X与R;5、计算—R图与图的控制线;6、作图;6.2计算过程由原始数据表表3.1得到外圆直径数据计算表如表6.1。
表6.1 外圆直径数据计算表样本组号零件直径零件直径零件直径均值极差1 27.77 28.00 27.86 27.88 0.232 27.87 27.45 27.90 27.74 0.453 27.94 27.95 27.82 27.90 0.134 27.80 27.95 27.97 27.91 0.165 27.80 26.97 27.92 27.56 0.956 28.02 28.01 28.02 28.02 0.027 27.79 27.97 27.87 27.88 0.178 27.92 28.15 27.97 28.01 0.249 27.86 28.17 27.95 27.99 0.3110 28.01 27.76 27.99 27.92 0.2411 27.90 28.05 27.79 27.91 0.2612 27.91 28.12 28.07 28.03 0.2113 27.43 28.01 27.90 27.78 0.5714 27.85 27.91 27.90 27.89 0.0715 27.23 28.03 27.89 27.72 0.8116 27.87 27.99 27.90 27.92 0.1217 27.88 28.03 28.03 27.98 0.1518 28.03 27.95 27.09 27.69 0.9319 27.99 28.01 27.87 27.96 0.1320 27.97 27.97 28.00 27.98 0.0321 27.96 27.88 28.20 28.01 0.32 22 28.00 27.87 28.10 27.99 0.24 23 28.03 27.98 27.93 27.98 0.10 24 28.01 28.00 27.92 27.98 0.09 25 28.10 27.97 27.48 27.85 0.62 26 27.86 27.24 27.90 27.67 0.66 2728.0327.5827.9627.86 0.45 均值27.890.32根据公式:由于样本量n=3,查控制图系数表得: =2.574=0; 计算得到:= 0.83=0.32=0由表6.1数据和上面计算所得的数据可以绘制出外圆直径极差控制图如图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