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滑桩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6抗滑桩设计

6抗滑桩设计
地基反力系数K,m应通过试验确定。一般情况下, 试验资料不易获得,可参考经验数据。较完整岩层的地基系 数K值,见表1,非岩石地基的m值,见表2,可供设计时参 考。
第19页,共78页。
注:一般情况,KH =(0.6~0.8)Kv;岩层为厚层或块状整体时,KH= Kv。
第20页,共78页。
当地基土为多层土时,采用按层厚以等面积加
如图所示,滑面以下为同一 m值,桩底自由,滑面处的弹性抗力系
数分别为Al、A2,H为滑坡推力与剩余 抗滑力之差,x0为下部桩段转动轴心距 滑面的距离,φ为旋转角,l0为滑坡
推力至滑面的距离。
第26页,共78页。
第10页,共78页。
3 抗滑桩设计要求和设计内容
抗滑桩设计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 • (1)抗滑桩提供的阻滑力要使整个滑坡体具有足够的
稳定性,即滑坡体的稳定安全系数满足相应规范规定 的安全系数或可靠指标,同时保证坡体不从桩顶滑出, 不从桩间挤出;
• (2)抗滑桩桩身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即桩的
断面要有足够的刚度,桩的应力和变形满足规定要求;
另外,桩与地基土间的摩阻力、粘着力、桩变形引起的竖向 压力一般来说对桩的安全有利,通常略去不计。为简化计算,桩的自重和 桩底应力等也略去不计。
第17页,共78页。
• 弹性地基梁
– 文克尔假定:互不相连的弹簧 – p=k xy – k-地基系数,单位面积上产生单位压缩变形所
需的力(t/m3) – 竖向,侧向
第24页,共78页。
临界值规定如下:
•按K法计算, ≤l21.0时,抗滑桩属刚性桩;
•下按式llm22 计>>法12算..式计:05中算时时,,,,抗抗、滑l2滑≤桩均2桩.属定属弹5义弹时性为性,桩桩桩抗。。的滑变桩形属系刚数性,桩单;位为1/m,分别按

第三章3.9 抗滑桩工程设计

第三章3.9 抗滑桩工程设计

(五) 地基系数
《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 规范》(TB10025-2001)
(六) 刚性桩和弹性桩
抗滑桩受到滑坡推力后,将产生 一定的变形,根据桩和桩周岩、 土的性质,其变形有两种情形: (1)桩的位置发生了偏离,但桩 轴线仍保持原有线形(仍然是直 线),抗滑桩犹如刚体一样,仅 发生了转动,变形是由于桩周土 的变形所致,故称其为刚性桩, 如图(a);(2)桩的位置和桩
3 4 抗滑桩 5
a 极限平衡时滑 坡推力曲线图
b c b' 39; f'
上述取值是考虑了桩前抗力的,但实际设计中有些情况下是不应考虑抗力的
(二) 滑坡推力的分布 关于滑坡推力的分布形式,国内与国外有区别,国外多将滑坡体 视为散体,用三角形分布,合理作用点为滑面以上的下三分点。 国内常采用的滑坡推力和土体抗力分布图式有三角形,矩形和梯 形分布三种模式
轴线同时发生改变,桩轴线由直
线变成了曲线,桩和桩周土同时 发生了变形,如图(b)。
(六) 刚性桩和弹性桩
试验表明,当埋入滑动面以下的计算深度(桩的锚固深度h2与桩的变形系数 α或β的乘积)小于某一临界值时,可视桩的刚度为无限大,其水平荷载作 用下的极限承载能力,只取决于桩周岩土体弹性抗力的大小,而与桩的刚度 无关,若对计算深度小于临界值的桩,分别按弹性桩和刚性桩计算,结果二 者水平承载力及传递到地层的压力图形均比较接近。为此,通常将这个临界
式中:
xy --地层y处的水平位移值,m B p--桩的计算宽度,m
K --地基系数
(四) 计算宽度
抗滑桩受滑坡推力的作用产生位移,则桩侧岩土对桩产生抗力。当岩土
变形处于弹性变形阶段时,桩受到岩土的弹性抗力作用。岩土对桩的弹 性抗力,与岩土的变形大小有关,也与岩土变形的范围有关。试验研究 表明,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发生产生位移,不仅桩身宽度内的桩侧岩土 体受挤压,而且在桩身宽度以为的一定范围内的岩土体也受影响,受挤 压土体的范围与桩身的截面形状有关。

抗滑桩设计与施工

抗滑桩设计与施工

02
应变计
用于监测桩身应变。
03
土压力计
用于监测土压力变化。
04
水准仪
用于监测桩身沉降。
监测频率与周期
施工阶段
每2小时监测一次,确保施 工安全。
运营阶段
每天监测一次,确保抗滑 桩稳定运行。
特殊情况
如遇到地震、暴雨等自然 灾害时,应增加监测频率, 确保抗滑桩安全。
维护与保养
定期检查设备
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抗滑桩设计与施工
contents
目录
• 抗滑桩概述 • 抗滑桩设计 • 抗滑桩施工 • 抗滑桩的监测与维护 • 抗滑桩案例分析
01 抗滑桩概述
定义与作用
定义
抗滑桩是一种用于防止滑坡、泥 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工程结构,通 过在滑坡体中设置抗滑桩来增加 滑坡体的稳定性。
作用
抗滑桩通过提供锚固力,将滑坡 体锚固在稳定的地层中,防止滑 坡体的滑动,从而保护坡下建筑 物、道路、农田等的安全。
抗滑桩的应用场景
山区
城市建筑
山区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 发地区,因此抗滑桩在山区道路、桥 梁、隧道等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
城市中的高层建筑、地铁、隧道等工 程建设中也需要设置抗滑桩来防止地 质灾害的发生。
水利工程
水库大坝、水电站等水利工程周边地 区容易发生滑坡体,因此需要设置抗 滑桩来保护工程安全。

计算分析
静力分析
采用有限元法或有限差分法等数 值分析方法,对桩身、锚固区土 体进行静力分析,计算桩身的内
力和变形。
动力分析
根据地震、车辆等动荷载作用下的 动力响应,分析桩身的承载能力和 稳定性。
优化分析

第三讲 抗滑桩设计

第三讲  抗滑桩设计

其中 β——桩的变形系数(m-1),其值为: β =(KBp/4EI)1/4
式中 K ——地基系数(kN/m3); Bp——桩正面计算宽度(m),矩形桩Bp=B+1,圆形桩 Bp=0.9(d+1); E——桩弹模(kPa); I——桩截面惯性矩(m4).
按"m"法计算 即地基系数为三角形分布时 当αh2≤2.5属刚性桩 当αh2>2.5属弹性桩
6. 桩孔开挖过程中应及时进行钢筋混凝 土护壁,宜采用C20砼.护壁的单次高度 根据一次最大开挖深度确定,一般每开 挖1.0~1.5m,护壁一节.护壁厚度应满 足设计要求,一般为10~20mm,应与围 岩接触良好.护壁后的桩孔应保持垂直, 光滑. 7.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可根据场地的实际 情况按下列要求进行: 钢筋笼尽量在孔外预制成型,在孔内 吊放竖筋并安装.孔内制作钢筋笼必须 考虑焊接时的通风排烟.
根据静力学方法和K法或m法.
九,矩形抗滑桩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置 根据钢筋混凝土设计设计方法进行 矩形抗滑桩纵向受拉钢筋配置数量 应根据弯矩图分段确定 十,矩形抗滑桩箍筋的配置 矩形抗滑桩箍筋的配置 矩形抗滑桩应进行斜截面抗剪强度 验算以确定箍筋的配置
十一, 十一,抗滑桩构造
1. 为保护环境,桩顶宜埋置于地面以下0.5m, 但应保证滑坡体不越过桩顶.当有特殊要求时, 如作为建筑物基础,桩顶可高于地面. 2.桩身混凝土可采用普通混凝土.当施工许可 时,也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桩身混凝土的强 度宜采用C20,C25或C30.地下水或环境土有 侵蚀性时,水泥应按有关规定选用.
9.桩身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取样做混凝土试 块.每班,每百m3或每搅百盘取样应不少于一 组. 10. 若孔底积水深度大于100mm,但有条件排 干时,应尽可能采取增大抽水能力或增加抽水 设备等措施进行处理. 11. 若孔内积水难以排干,应采用水下灌注方 法进行混凝土施工,保证桩身混凝土质量. 12. 水下混凝土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其配 合比按计算和试验综合确定.水灰比宜为0.5~ 0.6,坍落度宜为160~200mm,砂率宜为 40%~50%,水泥用量不宜少于350kg/m3.

全埋式抗滑桩设计理论

全埋式抗滑桩设计理论

全埋式抗滑桩的设计一、抗滑桩所受外力作用于抗滑桩上的外力有滑坡推力和桩前抗力,其中滑坡推力是作用在抗滑桩上的主要外力,其大小通过传递系数法确定;桩前抗力指桩前滑体对桩的作用力,由于滑动面的存在,桩前滑体难以形成连续的弹性抗力,一般采用剩余抗滑力(桩在抗滑段时)和被动土压力二者中的较小值,用剩余抗滑力时其分布图式为矩形,用被动土压力时为三角形,当桩前滑体有可能滑走时则不能考虑桩前抗力。

1、滑坡推力的计算滑坡推力是作用在抗滑桩上的主要外力,国内采用传递系数法(即不平衡推力法),传递系数法属于非严格条分法(在非严格条分法中,通常只满足一个平衡条件,而不管另一个平衡条件。

在土条的平衡中只满足力的平衡,而不满足力矩平衡;在总体平衡中只满足力的平衡或力矩平衡),假设条间力的方向与上一条块底面平行,计算公式如下1i i i s i i P P FT R ψ-=+- (1)()sin cos sin i i i s i i i i i T W K W Q ααθα=+--()cos sin cos tan i i i i i s i i i i i i R c l W K W Q U ααθαϕ=+-+--⎡⎤⎣⎦()()11cos tan sin i i i i i ψααϕαα--=--⋅- (2)式中i P ——条间力(剩余下滑力),方向与上一条块底面平行;i T ——下滑力;i R ——抗滑力;i W ——体力,作用点为条块的重心,可由材料的重度和几何参数来计算;i Q ——坡面外力,该力源于外载或加固作用,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夹角为i θ;当该力沿条底的分力与滑动体的可能滑动方向相反时,0i θ>;反之0i θ<;s K ——地震影响系数,s i K W 为地震力,作用点为条块的重心;i U ——条底孔隙水压力,可由浸润线的位置来计算,其作用点可由条底上的水压力分布来确定;2、桩前抗力的计算设置抗滑桩以后,当抗滑桩到滑坡推力的作用产生变形时,一部分滑坡推力通过桩体传给锚固段地层,另一部分传递给桩前滑体(即为桩前抗力)。

《抗滑桩设计》课件

《抗滑桩设计》课件
3 钢筋设计
讨论抗滑桩的钢筋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
实例分析
桥梁抗滑桩设计实例
以一座桥梁项目为例,展示抗滑桩设计在桥梁工程 中的应用和效果。
楼房抗滑桩设计实例
使用一栋楼房项目为案例,说明抗滑桩设计在楼房 建设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设计注意事项
土壤力学参数的确定
强调土壤力学参数准确性对 抗滑桩设计的影响和需要注 意的细节。
抗滑桩钢筋的选取
讨论抗滑桩钢筋选取时需要 考虑的因素和相关设计准则。
施工工艺的考虑
重点强调施工工艺对抗滑桩 设计和实施的影响以及需要 注意的事项。
总结和展望
总结抗滑桩设计的要点,并展望未来在抗滑桩技术和方法上的发展方向。
《抗滑桩设计》PPT课件
抗滑桩设计的重要性和课程目标介绍。
抗滑桩的基本原理
1
滑移和滑移稳定性
讲解滑移现象以及抗的工作原理
介绍抗滑桩是如何抵抗土体侧向力和滑移力的。
抗滑桩设计的步骤
1 基础设计
详细解释抗滑桩基础的设计要点和考虑因素。
2 Slim处理
介绍Slim处理工艺在抗滑桩设计中的应用和优势。

《抗滑桩设计》

《抗滑桩设计》
.
抗滑桩→墙身尺寸
计算方法
- M法、C法、K法;
- 土层弹性计算方法统一指定;
初始弹性系数
- 初始弹性系数A 桩前滑面处弹性抗力系数,应根据
滑面埋深和土质情况确定; A = h·m1,K=my+A - 初始弹性系数A1 桩后滑面处弹性抗力系数; A1= h1·m1
桩前嵌入面以上土层厚
- 桩前不稳定土体的高度,可考虑这部 分土体的被动土压力;
假设地基系数不随深度变化,即地基系数为常数的K法;
地基反力系数沿深度按凸抛物线增大的C法,K=Cy0.5+A;
一般,粘性土,选择M法,坚硬的土或岩石,选择K法;
-
地基土弹性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
试验确定、取经验值、公式估算(基坑规程附录C) .
抗滑桩→锚杆参数
锚杆类型
- 锚杆· - 锚索
水平预加力
- 根据交互的参数计算库仑土压力;
滑坡推力参数
- 推力分布类型 矩形:液性指数较小,刚度较大 和较 密实的滑体,从顶层至底层 的滑动速度 是大体一致; 三角形:液性指数较大、刚度较 小和 密实度不均匀的塑性滑体, 靠近滑面的 滑动速度较大而滑体 表层的滑动速度较 小;
梯形: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 桩前剩余下滑力水平分力
如要一次修改所有滑面上的c、φ
,上勾,改第一行的c、φ即可;
水位面
- 水面线起始点标高 如果该坡面没有水,将此标高定在
面以下即可;
滑动
.
滑坡推力计算→计算结果
剩余下滑力曲线——定性分析 每块滑体的剩余 下滑力和作用角度——用于抗滑支挡结构设计分析
.
滑坡推力计算→计算结果应用
抗滑桩位置
- 滑体的上部,滑动面陡,拉张裂隙多,不宜设桩; - 中部滑动面往往较深且下滑力大,亦不宜设桩; - 下部滑动面较缓,下滑力较小的地段,是较好的设桩位置; - 对地质条件简单的中小型滑坡,宜在滑体前缘设一排抗滑桩; - 对于轴向很长的多级滑动或推力很大的滑坡,宜设两排或三排 抗滑桩分级治理,也可采用上部抗滑桩下部挡土墙联合防治;

锚索抗滑桩设计毕业设计

锚索抗滑桩设计毕业设计

锚索抗滑桩设计毕业设计锚索抗滑桩设计毕业设计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工程的规模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

在建筑物的基础设计中,抗滑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锚索抗滑桩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以及其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一、锚索抗滑桩的基本原理锚索抗滑桩是一种用于增加基础稳定性的结构设计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锚索深埋于地下,形成一个与地基相连的锚固系统,从而增加基础的抗滑能力。

这种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建筑物在地震、风灾等自然灾害中的滑移和倾覆。

二、锚索抗滑桩的设计方法1. 地质勘探:在进行锚索抗滑桩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地质勘探,了解地下土壤的性质和承载能力。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确定锚索的深度和数量,以及锚固点的位置和间距。

2. 锚索选择:选择合适的锚索材料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常见的锚索材料包括钢筋、钢缆等。

根据地下土壤的性质和建筑物的荷载要求,确定锚索的直径和材质。

3. 锚固方式:锚索的固定方式有多种选择,包括预应力锚固、摩擦锚固等。

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地下土壤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锚固方式。

4. 桩身设计:锚索抗滑桩的桩身设计需要考虑桩身的长度和直径。

桩身的长度应根据地下土壤的承载能力和建筑物的荷载要求进行合理确定。

桩身的直径则需要根据锚索的数量和直径进行综合考虑。

5. 桩基施工:桩基施工是锚索抗滑桩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桩身的垂直度和水平度,以保证桩基的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对锚索进行正确的固定和张拉,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承担荷载。

三、锚索抗滑桩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锚索抗滑桩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还可以减少地基沉降和变形。

特别是在软土地区和高层建筑中,锚索抗滑桩的设计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高层建筑中,由于其自身的重量和风荷载的作用,建筑物容易出现滑移和倾覆的风险。

而锚索抗滑桩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增加建筑物的抗滑能力,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土工程设计课程设计1基础计算1.1土压力计算:含计算数据、计算过程、土压力示意图参数:1)土体分层:3层2)计算深度:6m3)地下水埋深:2m4)单层厚度:2m1.1.1静止土压力的计算静止土压力: Ea=145.39KPa静止土压力作用点距地基距离:0.54m1.1.2主动土压力的计算主动土压力: Ea=-152.65 KPa主动土压力作用点距离墙底距离:0.56m1.1.3被动土压力的计算被动土压力:Ea=1505.11 KPa作用点距离:0.39m1.1滑坡推力计算:含计算数据、计算过程、滑坡推力示意图参数:1)内聚力:100KPa2)内摩擦力:10°3)土体密度:2g/cm34)滑坡数1.2滑坡推力的计算1.2.1滑坡体断面图1.1.2条块单位宽度重力Gn=ρV nG1=2174.40 KNG2=635.60KNG3=1458.40KNG4=1824.20KNG5=3611.40KN1.1.3、计算传递系数由公式ψ=cos(βn-1-βn)-sin(βn-1-βn)tanφnψ2=0.95ψ3=1ψ4=1.02ψ5=11.1.4从第一个条块开始计算每延米推力由公式Fn=γt G n sinβn-G n conβn tanφn-c n l n+ψF n-1F1=25.73KNF2=-3710.51KNF3=-6975.62KN因此作用在桩上的单位宽度的滑坡推力荷载为-6975.62KN 2 实例计算2.1 计算题目条件2.2 计算流程:含计算步骤、每一步骤的计算公式2.2.1桩的位置、平面布置、桩间距、桩位的设计2.2.2桩型、桩长、锚固深度、截面尺寸的设计2.2.3确定桩的计算宽度、选定地基系数2.2.3.1计算宽度矩形桩1p b B =+b ——桩的宽度圆形桩0.9(1)p d B =+d ——桩的直径2.2.3.2地基系数 查地基系数表可知2()0y y C m +=m ——地基系数随深度变化的比例系数 n ——随岩土类别而变化的比例常数y——与岩土类别有关的常数①K 法当n=0,C 为常数,即C K = 适用于较完整的硬质岩层,未扰动的硬粘土和性质相近的半岩质地层。

②m 法当1n = ,0y = 时,C my = ,C 值呈三角形变化规律,适用于一般硬塑至半坚硬的沙粘土、碎石类土或风化破碎呈土状的软质页岩以及密度随深度增加的地层。

参考:表5-1、表5-22.2.4计算桩的变形系数α或β及换算深度αh 或βh,来判断按弹性桩 或刚性桩来计算选择混凝土型号,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取弹性模量Ea)K法β= 1h β≤ 刚性桩1h β 弹性桩b)m 法α=2.5h α≤ 刚性桩 2.5h α 弹性桩2.2.5受荷段内力计算(确定M 0、Q 0)每根桩的水平推力TT F b =⨯桩前被动土压力p E2201111tan 45222p E h ϕγ⎛⎫=++ ⎪⎝⎭桩前抗力P=p E滑坡推力和桩前抗力的分布11Tq h =211q T h =滑面处剪力0Q T P =-滑面处弯矩()'02T P h M -⨯=2.2.6锚固段内力计算。

根据桩底的边界条件采用相应的计算公式求算滑面处的水平位移和转角及其下若干点(刚性桩一般每深1m 取一点,弹性桩0.2m )的侧向弹性力、截面剪力,弯矩等,同时求出最大剪力及其位置,最大弯矩及其位置。

2.2.6.1 弹性桩锚固段内力计算 a)K 法12342341232234122232341323444444A A A y A A A A y A y A A AA y A A A A M Qx x EJ EJM Qx EJ EJ M M Q x EJ EJ EJQ M Q x EJ EJ EJ ϕϕϕϕϕβββϕϕβϕϕϕϕβββϕϕϕϕϕββββϕϕϕϕϕββββ⎫=⋅+++⎪⎪⎪⎛⎫=-+++⎪⎪⎝⎭⎪⎬⎪=--⋅++⎪⎪⎪=--⋅-+⎪⎭式中:1φ 、2φ 、3φ 、4φ ——K 法的影响函数值 当桩底为固定端时221323342232421411212341331222421421444444A A A A A A M Q x EJ EJ M Q EJ EJ ϕϕϕϕϕϕϕβϕϕϕβϕϕϕϕϕϕϕϕϕϕϕβϕϕϕβϕϕϕ⎫--=⋅+⋅⎪++⎪⎬++⎪=-⋅-⋅⎪++⎭当桩底为铰支端时223412422313142314223412412223122314444444444444A A A A A M Q x EJ EJ M QEJ EJ ϕϕϕϕϕϕβϕϕϕϕβϕϕϕϕϕϕϕϕϕϕϕβϕϕϕϕβϕϕϕϕ⎫++=⋅+⋅⎪--⎪⎬++⎪=-⋅-⋅⎪--⎭当桩底为自由端时241323142232324334234122122223233244444444444A A A A A A M Qx EJ EJ M Q EJ EJ ϕϕϕϕϕϕϕβϕϕϕβϕϕϕϕϕϕϕϕϕϕϕβϕϕϕβϕϕϕ⎫+-=⋅+⋅⎪--⎪⎬+-⎪=-⋅-⋅⎪--⎭b)m 法11112322222323333233444423A A A y A A A A f A A A A y A A A A y A M Q x x A B C D EJ EJM Q x A B C D EJ EJ M Q M EJ x A B C D EJ EJ M Q Q EJ x A B C D EJ EJ ϕαααϕϕααααϕααααϕαααα⎫=+++⎪⎪⎛⎫⎪=+++ ⎪⎪⎝⎭⎪⎬⎛⎫⎪=+++ ⎪⎪⎝⎭⎪⎛⎫⎪=+++ ⎪⎪⎝⎭⎭式中:y x 、y φ 、y M 、y Q ——锚固段桩身任一截面的位移(m )、转角(rad )、弯矩(kN ·m )、剪力(kN )。

A x 、A φ 、A M 、A Q ——滑动面处桩的位移(m )、转角(rad )、弯矩(kN ·m )、剪力(kN ); i A 、i B 、i C 、i D ——随桩的换算深度2h α 而异的m 法的影响函数值, E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kN/m2);J ——桩的截面惯性矩,m 4。

a) 当桩底为固定端时12121212231212111212121212212121212A A A A A A M B C C B Q B D D B x a EJ A B B A EJ A B B A M C A AC Q D A A D EJ A B B A EJ A B B A αϕαα--⎫=⋅+⋅⎪--⎪⎬--⎪=⋅+⋅⎪--⎭b) 当桩底为铰交端时131313132313131313131313132********A A A A A A C B B C D B B D M Q x EJ B A A B EJ B A A B AC C A A D D A M Q EJ B A A B EJ B A A B ααϕαα--⎫=⋅+⋅⎪--⎪⎬--⎪=⋅+⋅⎪--⎭c) 当桩底为自由端时34343443223434343434343434234343443A A A A A A B C C B B B B D M Q x EJ A B B A EJ A B B A C A A C D A A D M Q d EJ A B B A EJ A B A B ααϕαα--⎫=⋅+⋅⎪--⎪⎬--⎪=⋅+⋅⋅⎪--⎭2.6.6.2刚性桩锚固段内力计算a )未知参数0y 和转角ϕ()()30000200436232p p m h cawQ Q h B M y m h Q h B M ⨯++=+()0040123218p h Q M m w ah c B ϕ+=+b )y 深处的侧向位移()0x y y ϕ∆=-c) y 深处的弹性抗力()0y y my y ϕδ=-d )滑动面以下y 深度处的桩截面的弯矩和剪力20030001(32)61(2)12P y y p m y Q Q y y B y m y Q y y M M B ϕϕ=--=+--e )剪力图弯矩图2.2.7地基强度校核2.2.7.1地基横向承载力()[]()1121124tan cos 4tan cos y c H y c H δϕγγϕδϕγγϕ⎡⎤≤++⎣⎦⎡⎤=++⎣⎦δ侧向应力[]δ 容许侧向应力2.2.7.2竖向地基承载力验算12u c q c q b N N N P γγ=++c N 、q N 、N γ 太沙基地基承载力系数地基容许承载力[]uP Kδ=K 系数,取2 桩的应力G vgG Fρδ==F 桩底面面积2.3 试算过程 2.3.1第一次试算:2.3.1.1桩的位置、平面布置、桩间距、桩位的设计 桩位:滑坡体前缘2.3.1.2桩型、桩长、锚固深度、截面尺寸的设计2.3.1.3确定桩的计算宽度、选定地基系数计算宽度3p B =(m )地基系数采用m 法计算地基系数C my = =2000y2.3.1.4判断桩的性质0.18α=0.1811 1.98 2.5h α=⨯=≤ 刚性桩2.3.1.5受荷段内力计算(确定M 0、Q 0)每根桩的水平推力T14700T =(KN )桩前被动土压力p E()220012022tan 4513212438.472p E =⨯⨯++(KN )桩前抗力P=p E =12438.47(KN )滑坡推力和桩前抗力的分布114700668.1822q ==(KN/m )1565.39q =(KN/m )滑面处剪力2261.530Q =(KN)滑面处弯矩024876.83M =(KN.m)2.3.1.6刚性桩锚固段内力计算a) 未知参数0y 和转角ϕ07.71y = (m)0.53ϕ= (rad)b)y 深处的侧向位移4.080.53x y ∆=-c)y 深处的弹性抗力28172.61060y y y δ=-d) 滑动面以下y 深度处的桩截面的弯矩和剪力32431060111.302261.5326537.102261.5324876.83y y Q y y y y y M =-+=-++e) 剪力图弯矩图2.3.1.7地基强度校核a) 地基横向承载力[]28172.6106039.02934.41y y y δδ=-=+存在不满足[]δδ≤ 条件,不满足b) 7.2错误原因分析:计算单桩承受的水平推力没有考虑桩间距,同时桩截面太小。

现更改桩截面尺寸为3×4同时,更改计算方式 2.3.2第二次试算: 计算题目条件2.3.2.1桩的位置、平面布置、桩间距、桩位的设计桩位:滑坡体前缘2.3.2.2桩型、桩长、锚固深度、截面尺寸的设计2.3.2.3确定桩的计算宽度、选定地基系数计算宽度4B=(m)p地基系数查地基系数表可知= =2000y采用m法计算地基系数C my2.3.2.4判断桩的性质桩的变形系数“m法”α=0.18α=⨯=≤刚性桩0.1811 1.98 2.5h2.3.2.5受荷段内力计算(确定M0、Q0)每根桩的水平推力TT=⨯=(KN)14700344100桩前被动土压力p E()220012022tan 4513212438.472p E =⨯⨯++(KN )桩前抗力P=3p E =37315.41(KN )滑坡推力和桩前抗力的分布12004.542244100q ==(KN/m )11696.16q =(KN/m )滑面处剪力6784.590Q =(KN)滑面处弯矩074630.49M =(KN.m)2.3.2.6刚性桩锚固段内力计算a) 未知参数0y 和转角ϕ07.74y = (m)0.02ϕ= (rad)b)y 深处的弹性抗力2464.4060y y y δ=-c) 滑动面以下y 深度处的桩截面的弯矩和剪力324380928.86784.5920309.66784.5974630.49y y Q y y y y y M =-+=-++d) 剪力图弯矩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