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

合集下载

缩短平均住院天数的措施五篇范文

缩短平均住院天数的措施五篇范文

缩短平均住院天数的措施五篇范文第一篇:缩短平均住院天数的措施Xx人民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措施平均住院日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和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缩短医院平均住院日是今年等级医院复审的一项重要内容。

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缩短平均住院日具体措施如下:1、实施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管理:筛选适当的病种,复习病历资料,剔除不必要的检查、治疗项目,保留必须的诊疗项目,形成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规范的治疗方案,减少无效住院日。

计算出检查、手术、治疗、护理等医疗费用。

实施流程管理,包括检查项目、次数、用药种类、计量、饮食指导、术后体位、术前准备、术后康复性训练、心理调节等每一个医疗、护理行为都规范成患者须知、医师诊治流程、护士操作流程。

规范临床路径和单病种治疗方案。

此外,还有利用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制定平均住院日指标的方法,避免了一刀切的不公平性。

2、采用微创手术、伤口粘合处理等医疗技术。

制定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用药合理的医疗技术,使病人尽可能在术后最短的时间内出院。

3、日间手术模式:医院采取对手术风险小的成熟性手术,术前检查、术前准备上午完成,下午安排手术,术后观察数小时,如恢复情况良好。

第2日出院。

可以减少病人院内感染的风险,减轻住院费用负担,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4、根据医保政策,充分实行双向转诊或家庭病床。

5、改进服务模式:适当延长门诊服务时间,入院前能做的或能够预约的检查、检验项目全部在门诊完成,提高门诊诊断的确诊符合率;医技部门实时采集标本、及时报告;提高科间会诊质量及效率,严禁出现推诿、推责和以大量辅助检查代替会诊意见的现象;择期手术的患者术前检查尽快完成,及时进入治疗、手术流程。

6、加强手术室管理:手术室决策和高效管理是医院发展和竞争的重要手段。

临床科室对手术空间和时间的竞争也变得激烈,手术需求的增长速度已经超出常规手术室基层设施。

麻醉设备和护理相匹配的承受能力。

手术室使用效率的提高,能增加外科患者的周转,减少无效住院时间。

减少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及要求

减少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及要求

减少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及要求为了提高医院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减少平均住院日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通过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和要求,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1. 加强团队合作建立一个高效的医疗团队对于减少住院时间至关重要。

这包括医生、护士、辅助医疗人员和行政人员等各个环节的协同合作。

团队成员应加强沟通,确保信息的流畅和及时传递,以提供更高效的医疗服务。

2. 提高患者入院评估水平在患者入院之前,进行全面的评估是减少住院时间的重要步骤。

医疗团队应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和家庭支持情况,并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风险进行评估。

这样可以更好地制定治疗计划和康复方案,减少住院时间。

3. 优化治疗方案为了减少住院时间,医院应制定和执行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这包括合理使用药物、选择最适合的手术方案和医疗技术,并关注病情的动态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治疗计划。

4. 强化康复服务康复服务在减少住院时间和提高患者体验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医院应设立专业的康复团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和指导。

通过康复的支持和指导,患者可以更早地康复出院,减少住院时间。

5. 加强出院管理出院管理是减少住院时间的最后一环。

医疗团队应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沟通,提前做好出院准备工作。

这包括提供详细的出院指导,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并安排好患者离院后的康复和随访服务。

通过以上具体措施和要求的执行,我们相信可以有效地减少平均住院日,提高医院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我们希望医疗团队能够积极配合和落实这些措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

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

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一、对各科室平均住院日进行二级监控,将平均住院日纳入院、科室质量监控指标体系。

医院结合各科收治病种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对各临床科室制定切合实际的平均住院日控制指标,并定期对各科进行监控;各科应结合本科室实际,制定相应计划并组织落实。

二、各科加强计划收治。

及时周转病床,控制加床,对全院各科病人的检查、手术计划安排;规范入院前检查,确保门诊入院诊断正确率的提高,能在门诊先做的检查尽量避免患者收入院后再做;严格执行首诊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等医疗核心制度,主管医师及时查看病人,上级医师在规定时限内及时查房,及时提出诊治意见;对病情复杂、危重、疑难的病人及时进行会诊、讨论,尽快明确诊治方案。

三、严格执行医疗规范及操作规程,合理检查,避免重复检查及过度检查。

对于一些特殊的或需要预约的检查,主管医师应提前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联系,如检查前需要患者做相应准备的,应及时告知患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四、尽量做到专科专治。

减少和避免因非专科收治造成的诊治检查延误。

五、及时与手术室、麻醉科沟通,及时安排手术。

六、合理安排科内医师的工作,保证治疗、手术及时安全。

七、加强三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及考核,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诊疗水平,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等造成术前住院日的增加。

八、加强医疗护理工作,减少和避免院内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

九、科室之间、科内医护人员之间加强协作沟通。

会诊医师在规定时限内尽快会诊。

十、加强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的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完善服务流程。

十一、及时与患方进行沟通,使患方及时认可诊治方案并及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十二、医技科室缩短入院后检查时间。

医技科室合理排程,在病人高峰期实行弹性工作制,通过早上班、晚下班、周六、日加班等措施缩短CT、MRI、超声等预约时间。

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符合相关要求:急诊影像检查结果报告时间≤30分钟,急诊CT检查结果≤60分钟;常规影像检查(X线平片、超声)结果报告时间≤2小时;大型影像设备(CT、MRI)、各种造影检查、结果报告时间≤48小时;急诊检验出具报告时间临床≤30分钟,生化、免疫≤120分钟;急诊检验出具报告时间临床≤30分钟,生化、免疫≤120分钟;常规检验结果≤24小时。

icu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

icu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

卢氏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一、努力规范诊疗流程、提高病床周转率1、加强计划收治,及时周转病床、控制加床.对全科病人的检查、手术计划安排,规范入院前检查,提高入院诊断正确率。

2、严格执行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医疗核心制度。

主管医师及时查看病人,上级医师在规定时限内及时查房,及时提出诊治意见。

3、严格执行医疗规范及操作规程,合理检查,避免重复检查及过度检查。

4、合理安排科内医师的工作,保证治疗、检查及手术及时安全.二、加强瓶颈环节管理1、科室之间、科内医护人员之间加强协作沟通,对病情复杂、危重、疑难的病人及时进行院内会诊、讨论,尽快明确诊治方案,必要时请上级专家会诊或及时转诊。

2、对于一些特殊的或需要预约的检查,主管医师应提前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联系、并作好检查前准备,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3、临床科室应加强对危急重症、围术期等重点患者管理,积极防治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能1、加强三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及考核。

不断提高专业术诊疗水平,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诊治水平.2、加强医疗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减少和避免院内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

四、利用临床路径管理缩短住院日逐渐增加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及范围,提高入径率,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控制变异因素。

五、加强沟通、减少或避免医患纠纷1、对诊断治疗效果不佳、服务不满意、或出现其它纠纷隐患的重点病人应重点管理,适时沟通交流,争取患方的理解、支持及配合,尽量避免因纠纷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加强科室之间、医务人员之间沟通,保证病人及时检查、及时治疗。

六、提升信息化建设与上级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系统,加强与上级医院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相应病人可得到及时会诊指导.七、加强院科两级监管1、科室每月对科内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积极组织讨论、会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时分析原因、找出改进措施。

2、定期对科室平均住院日进行汇总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方案,不断改进服务流程,缩短科室平均住院日.。

医院关于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规定

医院关于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规定

关于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规定为提高医院效率和收益,提升医院形象,维护患者切身利益,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及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管理规定。

一、建立以缩短平均住院日为中心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一)加强对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缩短平均住院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1.在医院统一组织领导下,医务部直接负责对平均住院日的管理工作;2.医院和科室对医护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知识培训,使相关管理人员与医师均知晓缩短平均住院日的要求,并落实各项措施;科室要有培训记录、有签到、有培训课件;3.各级管理工作者及医务人员必须明确缩短平均住院日是提高医院效率和收益、提升医院形象、维护患者切身利益的重要手段。

(二)通过科学方法制定院、科平均住院日标准。

根据科室临床工作实际,通过科学方法,制定各科室平均住院日标准及科室重点病种住院日标准,建立形成以科室为中心的逐级控制目标责任制。

1.制定各科室平均住院日标准(见附件1)。

(1)以报表数据,索引出各科室的年/月平均住院日;(2)取各专业科室2年内年平均住院日中的平均数值作为本专业科室的标准住院日数值。

2.制定重点病种平均住院日标准(见附件2)。

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重点病种以规定的路径住院日为准,其余重点病种住院天数以诊疗规范为准。

3.制定标准应以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前提。

(三)将平均住院日列入医院考核体系1.将平均住院日作为一项对科室和医务人员的单独考核、奖惩指标,纳入各科室的岗位职责、医疗质量考核、绩效考核体系,科室平均住院日情况与科主任考核挂钩。

2.信息科于每月底,及时将医院工作月报表报医务部;3.医务部根据月报表,相对于该科室平均住院日标准,对每个科室的平均住院日进行对比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处罚,以每增加1个0.2作为1个处罚点,增加数低于0.2的,忽略不计;平均住院日下降的科室,不奖不罚。

4.科主任及科室人员要充分认识缩短平均住院日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通过加大平均住院日的考核与奖惩力度,督促各专业组加强住院病人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缩短平均住院日措施

缩短平均住院日措施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not for commercial use缩短平均住院日措施一、医技科室配合强化与检查、检验科室的联系,保证检查申请、预约和结果回报做好及时、准确。

通过加强医技科室的时效性,缩短辅助检查等待时间,促进平均住院日缩短。

二、建立预警机制通过医院信息化管理每核算月向各级医护人员提供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的情况,科内考核与平均住院日挂钩。

三、加强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严格执行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缩短平均住院日。

四、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科室需要定期检查,严格执行手卫生,严格无菌操作,通过降低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五、规范门急诊管理院前检查可能成为影响平均住院日的重要的因素。

通过提高主治医师以上专业人员出门诊的比例,确保门诊入院诊断正确率的提高,规范入院前检查,做到专科专病专治,有利于平均住院日的缩短。

加强急诊管理,提高急诊收治患者的准确性。

六、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严格72小时内三级查房制度,保证诊疗的及时性。

病人入院后及早安排各项检查,检查出的新问题随时调整治疗,主管医师不在时值班医师查看所有病人的检查回报,及时调整治疗。

每周对科内病人进行梳理,对于住院时间长的患者,科内及时查找原因,若反复仍无好转,科内及时组织讨论、会诊,病情复杂的全院多科会诊。

七、提高床位有效使用率出院前复查有计划进行,避免延误诊查,延长住院日。

出院患者主管医师提前一天将信息提供给医嘱护士,做好出院准备,压缩当天办理出院手续时间。

八、实行绩效指标考核落实科内绩效考核,对病床周转率、平均住院日、药占比等执行好的医师,予奖励,对执行不好的,予以处罚。

九、改善医疗服务模式适当延长门诊的服务时间,病人入院前尽可能在门诊做好必要的化验和检查,入院后即可进行治疗。

或者电话预约病人住院,在住院当天完善常规化验检查及部分彩超和影像学检查。

内科病人大部分无法治愈,经治疗病情稳定后即安排病人出院,不压床。

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

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

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具体措施一、落实医院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提高诊疗质量,缩短平均住院日1、引导各科室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优化诊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经营管理效能;2、完善和落实医疗核心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2、加大“三基三严”培训力度,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3、鼓励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尤其是微创技术;4、加强对护士的培养、教育和训练考核,提高业务水平;加强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保证病人得到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少医院感染和并发症发生;5、加强医患沟通,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6、部分涉及纠纷、司法、保险等可以向对方索赔住院费用的住院病人,病人出于个人目的而小病大养、痊愈后不愿意出院或拒不办理出院手续等,对于这部分病人可通过宣传教育来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树立正确意识。

二、重点加强影响平均住院日的关键环节控制1、患者预约检查入院前能做的或能够预约的检查、检验项目全部在门诊完成,提高门诊诊断的确诊符合率。

2、加强各临床科室的配合(1)强调首诊负责制,严格会诊医师资格和时效管理,保证会诊质量和会诊的时效性。

(2)疑难危重病例及时向医务部报告,由医务部组织相关科室、专家会诊,提出全面有效的诊疗方案,缩短疾病诊治时间。

3、确立医技科室质量时限目标加强检验科、影像科、病理科、心电图室等医技科室的时效性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论证需求关系,有计划地添加或更新设备;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修,提高其使用率与完好率;(2)医技科室要优化服务流程,缩短辅助检查的等待时间,减少无效就诊时间,各医技科室能按照规定的检查时限出具报告;(3)要重视人员配备与人才培养,改善内部运行机制,合理排班,确保临床科室能够及时预约、检查和领取报告单;(4)周末常规检查项目均应正常开展;(5)积极推行同级医院化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4、加强手术室、各手术科室、麻醉科的质量管理与配合(1)手术室应合理安排手术,实行无节假日手术制度;(2)开展日间手术及择期手术预约管理;(3)合理配备人员及手术设备(4)优化手术患者接、送流程;(5)设立麻醉复苏室,加速手术后病人的周转;(6)手术医师必须按时进入手术室,与麻醉、手术室护士共同进行安全核查,保证第一台手术及时进行;(7)缩短连、接台手术的衔接时间;(8)提高诊疗质量和工作效率,减少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

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管理制度

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管理制度

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管理制度住院治疗对于患者来说通常是一个相当耗时的过程。

然而,对于医院管理来说,延长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既增加了医疗资源的利用,也可能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因此,建立并完善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完善住院流程严格规范住院流程是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关键。

首先,通过建立住院预约制度,能有效控制住院人数和次数。

患者在住院前需提前预约,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床位,并确保住院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其次,推行分诊制度,将急需住院治疗的患者优先安排,避免非急需患者住院延误。

二、提高医疗效率高效的医疗工作是缩短住院日的关键所在。

医院应采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手段,减少患者的诊疗等待时间。

采用信息化管理,实现电子病历、在线报告等电子化处理,避免因病历丢失或传递错误带来的延误。

同时,医院应当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以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提高就诊效率。

三、加强团队合作医院各科室之间的紧密合作对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起着重要的作用。

建立多学科会诊制度,鼓励各个科室间加强沟通与协作,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交流,避免因为信息不畅通而导致的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

此外,医院应当注重医患沟通和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的理解和配合度,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四、科学合理的床位管理合理调配床位资源也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一个重要环节。

医院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住院病房的开放情况和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床位的分配,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住院治疗。

同时,医院应建立转科制度,及时将病情转好的患者转往病情较重的科室,以给予更需要的患者更多的治疗机会。

五、加强康复和出院指导康复和出院指导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最后一环。

医院应当加强康复专科的建设,增加康复机构的数量,为康复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康复环境。

同时,医院也应当加强出院指导工作,给予患者详细和全面的出院指导,包括用药说明、饮食调理、病情观察等,提高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减轻医院的床位负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氏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缩短平均住院日管理措施
一、努力规范诊疗流程、提高病床周转率
1、加强计划收治,及时周转病床、控制加床。

对全科病人的检查、手术计划安排,规范入院前检查,提高入院诊断正确率。

2、严格执行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医疗核心制度。

主管医师及时查看病人,上级医师在规定时限内及时查房,及时提出诊治意见。

3、严格执行医疗规范及操作规程,合理检查,避免重复检查及过度检查。

4、合理安排科内医师的工作,保证治疗、检查及手术及时安全。

二、加强瓶颈环节管理
1、科室之间、科内医护人员之间加强协作沟通,对病情复杂、危重、疑难的病人及时进行院内会诊、讨论,尽快明确诊治方案,必要时请上级专家会诊或及时转诊。

2、对于一些特殊的或需要预约的检查,主管医师应提前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联系、并作好检查前准备,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3、临床科室应加强对危急重症、围术期等重点患者管理,积极防治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能
1、加强三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及考核。

不断提高专业术诊疗水平,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诊治水平。

2、加强医疗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减少和避免院内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

四、利用临床路径管理缩短住院日
逐渐增加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及范围,提高入径率,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控制变异因素。

五、加强沟通、减少或避免医患纠纷
1、对诊断治疗效果不佳、服务不满意、或出现其它纠纷隐患的重点病人应重点管理,适时沟通交流,争取患方的理解、支持及配合,尽量避免因纠纷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加强科室之间、医务人员之间沟通,保证病人及时检查、及时治疗。

六、提升信息化建设
与上级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系统,加强与上级医院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相应病人可得到及时会诊指导。

七、加强院科两级监管
1、科室每月对科内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积极组织讨论、会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时分析原因、找出改进措施。

2、定期对科室平均住院日进行汇总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方案,不断改进服务流程,缩短科室平均住院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