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斯特曼—翻译模因论

合集下载

论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模式

论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模式

把关人 , 他对具体 的翻译文本 , 翻译 策略 , 翻译方法 具体把关 , 他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取舍 , 决定着文本
中 的哪些 内容 应该 跟 读者 见 面 ?哪些 应该 不 留痕 迹 地 予 以删 除? 该 采 用 什 么 样 的 方 法 表 现 文 本 的 主 旨?是 保 留原 文 的写作 特 点还 是对 之 进行 改 造?译
如果 就为 了某 一 私利 , 某一 出版社 达成 一 个承诺 , 与
界 。比如 , 佛经里的话语是很难用现代语言准确无 误地表达出来的, 即便翻译 出来也未必有人能看懂。
时 间与空 间 的 变换 使 “ 异 ” 延 了的话 语 永 远 不 可 能 回复 到原来 的位 置 。 赫 曼斯 ( hoHe n ) 为 , T e r s 认 ma 译 本绝 不可 能是 原 作 内容 的 翻版 , 因为 译 本 所 用 文 字 不 同 , 言和 文 化 体 系 既不 对 称 也 不 同形 。就 和 语
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模式综述
作 为 翻 学 研究 中一 个新 的研究 方 向 , 斯 特 切
曼提出 , 翻译伦理理论应当 以价值观念为基础 。他 假定翻译活动受期待准则、 关系准则、 沟通准则和规 范准 则等 四条基 本 准 则 的 制 约 , 针 对每 条 准则 提 并 出相对应 的伦理价 值观 : 明晰、 真理、 信任 和理解 。 根据这种伦理基本价值 , 切斯特曼在 Pooa Fr r s o a p l Heoy i O t i nmc a r h中把 现 行 的 翻译 伦 理 分 为 四种 模
R tr oEhc) 面 收 集 国外 专 家 学者 从 翻 译 的 e n T tis里 u 不 同方面对 翻译 伦理 问题 的 阐述 。本 文拟对 这期 中 影 响最大 的切斯 特曼那 篇论 文 Pooa o io rpsl r He — F a r

翻译中的文化异质—从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模式角度

翻译中的文化异质—从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模式角度

模 式 角 度研 究 翻 译 中 的 文 化 异 质 。 最 后 作 者 进 一 步 强调 翻 译 伦 理 模 式 的动 态 性 :在 实际 翻 译 中 处 理 文 化 差 异
时 ,译 者 首 先应 尊 重 外 国 文 化 ,遵 循 再 现 原 则 ;各 伦理 模 式 不 可 兼 顾 时 ,译 者 需要 在 忠诚 原 则 的 限 度 内作 出
理 念 与技 能 。
多学者 为翻译伦理研 究的发展做 出 了
突 出贡 献 。
翻译伦理与外国文化的关 系 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 。 “ 正 如 外 科 医生在做 心脏手术 的时候不能忽视 心


行业树立 一个科学 的行 业标准 ,推动 该行业健康 、稳妥的发展 。 3 、 政 府 或 院校 增 大扶 持 力 度 学校可 以依 托现有 的优 势 ,比如 利用创收资金和每年政府划拨的资金, 增大对汽车整形技术专业的扶持力度 , 由于该专 业需要大量 的资金支持 ,所 以可 以制定 3到 5年规划 ,分批次进 行投入, 这样既减轻 了学校 的负担 , 也 有力地保障该专业的发展需求 。 我院近 几年 依托 国家示 范高职 的 建设 ,政府 和学校加大 了对该专业 的 扶持力度 ,分批次增大 设备投入 ,依 据规划每 年划拨相应 的发展资金 ,这 样就有力地保证 了教学质量 。 另外 , 每 学年 该专 业在教学过程 中,需要投入 的耗材也 是一个不小 的数 目,这方面 我院财务 处、系都给于 了大力 的支持 和资金保障 。 4 、依 托 社 会 资 源 ,开展 校 企合 作 很多 高职院校开设 汽车整形技 术 专业时都会 越到资金紧 张问题 ,那么 依托现有的社会资源 , 开展 校企合 作, 是一条切 实、可行 的路 径。高职 院校 与地方发 展快速 的企业 加强联系与合 作 ,实现 资源共享 、力 求互动共赢 的 的开放联 动式办学模 式,也称为校企 协同 … 。走 校企合作之路 ,是 当前 高 职院校 改革创新 的办学模 式 ,有力打

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模式下《西厢记》英译比较研究

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模式下《西厢记》英译比较研究

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模式下《西厢记》英译比较研究作者:马宏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5年第10期【摘要】伦理维持着社会秩序,制约着人们在交往中的行为。

本文以切斯特曼提出的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和规范伦理四个翻译伦理模式为理论框架,以《西厢记》两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这四种翻译伦理模式对译者翻译策略及相应的读者阅读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翻译伦理《西厢记》对比研究一、引言翻译,是文化交流与沟通的过程。

伦理,作为人类文明中的道德信仰与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约束着人们在沟通中的行为。

本文以切斯特曼提出的翻译伦理模式为理论框架,以《西厢记》两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这四种翻译伦理模式对译者翻译策略及相应的读者阅读效果的影响。

二、西厢记及其英译本王实甫所著《西厢记》是我国古代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戏曲作品,主要描写了年轻的书生张生和已故崔相国之女崔莺莺之间缠绵动人的爱情故事。

《西厢记》英译本中,本研究选取了熊式一(以下简称熊)翻译的The 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1936)和奚如谷、伊维德(以下简称奚、伊)合译的The Story of the Western Wing(1995)两个译本进行对比研究。

三、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模式下西厢记英译比较切斯特曼将翻译伦理的研究划分为四种主要模式,即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以及基于规范的伦理。

下面就分别从这四种翻译伦理模式的角度对《西厢记》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

1.两译本中的再现伦理。

再现伦理模式强调翻译过程中对原文的忠实。

在这一模式下,为了最大程度的在译文中再现原语文化,译者需要注意到原语中的文化要素并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例1:针黹女工,诗词书算,无有不能。

“She is able to sew and embroider,and has other female accomplishments.” (熊,1936:3)“Embroidery and other female skills,verse,lyrics,calligraphy,and ciphering-there is nothing in whic h she is not competent.” (奚、伊,1995:115)“女工”一词,是中国文化对女子所从事的刺绣、编织等手工劳动及其制成品的指称。

浅谈切斯特曼翻译伦理观照下的文献翻译

浅谈切斯特曼翻译伦理观照下的文献翻译

浅谈切斯特曼翻译伦理观照下的文献翻译作者:卢祺晋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21年第08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愿望与日俱增,他们迫切地希望全方位、立体式地了解当代中国,并从中汲取相关成功经验。

正是基于这种大背景下,中国对外文献翻译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与此同时,与持续提升的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相比,我国外宣翻译的相关研究还相对滞后,翻译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其传播效果尚未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

本文将以安德鲁·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模式作为理论支撑,为当下外宣翻译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并希望借此提高外宣翻译质量,更好地发挥外宣翻译的使命,向世界传达更多更好的中国声音。

【关键词】翻译伦理;模式;文献翻译【作者简介】卢祺晋(1983.10-),男,汉族,湖南湘潭人,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翻译伦理观照下的外宣翻译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例”(项目编号:18C0113)。

一、引言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进一步加深,在交往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外国的语言与中国的语言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如何客观、公正、全面地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是翻译工作面临的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本文拟以安德鲁·切斯特曼提出的五种翻译伦理模式作为切入口,从理论的角度对翻译进行分析,并希望可以为今后的翻译工作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二、外宣翻译及其特点翻译是以外国读者为目标受众,以交际翻译作为主要手段,并且将源语信息转换成目的语信息的一种翻译实践。

它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新闻翻译、文学翻译和科技翻译,还涵盖了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活等方方面面,但是外宣翻译自身又具有明显的特点。

在进行外宣翻译的过程中不但要遵守普遍的翻译准则,更要符合其独特的要求。

在进行文学翻译时,为了让译文更具文采,让其艺术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译者往往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以及采用意译的翻译技巧来传达原文的意境和神韵。

从切斯特曼翻译模因论看汉语标识语的英译

从切斯特曼翻译模因论看汉语标识语的英译

公共 标识 语 的 英 译 作 为 国家 对 外 宣 传 翻 译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 体 现 了一 个 国 家对 外 交 流 水平 和 人 文环 境建 设 水 平 。标 识 语 准 确 而 恰 当 的 英 译 能 够 为 外 国友 人在 中国 的生 活和 工作提 供便 利 和关 照 。 模 因论 是 基 于 达 尔 文进 化 论 的观 点 来 解 释 文
语标识语 的语 用特征及 语言特点 , 从切斯特 曼的翻译模 因论视 角探讨 汉语标 识语 的英译原 则 , 即借 用 目的语语 言 模因 、 活用源语语言模 因以及借 用源 语语言模因 。 关键词 : 标识语 ; 翻译模因论 ; 汉英翻译
中 图分 类 号 : H 3 1 5 .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5 3 1 0 ( 2 0 1 4 )一 0 2— 0 1 4 0— 0 5
中国吸 引着世 界 各地 的游 客 和 商 人来 华 旅 游 观 光 、 投 资 经商 , 汉 语 标 识 语 英译 的 重 要 性 也 随之 凸 显 。
为“ 模 仿 ”的 过 程 而 被 “ 复制” , 它 就 可 以 称 为 模 因。 l 4 因此 , 它 可 以 是 曲调 旋 律 、 想法 思潮 、 时 髦 用 语、 时 尚服 饰 、 搭屋 建房 、 器 具制造等 的模式 , 也 可 以是科 学 理 论 、 宗教 信仰 、 决策程序 、 惩罚模 式 、 客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9— 2 6
作者简 介 : 胡燕( 1 9 7 9一 ) , 女, 河 南固始人 , 北京协 和 医院外语 系讲师 , 硕士, 研 究方向 : 应 用语 言学、 英语教 学。
1 4 0
模 因决 定 策 略 模 因 。他 认 为 在 模 因库 中 占据 主 导

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文化视角下的电视

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文化视角下的电视

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文化视角下的电视剧剧名翻译□梁丽丽/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交往日益密切,跨文化交流也成为经济全球化常态化发展的趋势。

为了更好宣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势必要做好跨文化的工作。

如今我国产出的大量优秀的电视剧正受到西方国家的热情追捧。

为进一步发扬我国优秀文化的工作,我们需要更加严格、认真的对待电视剧剧名的英译工作。

本文以翻译伦理为视角,深刻探究各种电视剧剧名的类型特点以选择相对应的伦理模式作为指导,以此通过电视剧剧名英译来承担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职责。

1 关于翻译伦理1.1 何为伦理汉语“伦理”一词从字典上查证,它是与君臣、父子、夫妻等关系联系起来。

孔子推崇的“礼”也与伦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无不说明遵循道德规范,言行举止符合礼的标准。

由古至今,伦理一直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道德标准深深的镌刻在人民心中。

伦理的本质就是道德规范,是用来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

其中蕴涵的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哲理,也包括许多做人的道理,例如人的情感、意志、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确定[1]。

人们的言语和行为需要符合道德伦理的要求,以至于个体方可在复杂的社会群体交流中做出正确的言语和行为选择,这样才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趋势。

鉴于此,翻译亦是一项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其中涉及作者和译者、原作和译文、语言和文化、译者与委托人、译者与读者、译者与评论家等诸多要素[2]。

纷繁复杂的翻译实践活动便决定了它与伦理学的密切关系,更离不开伦理学的有效指导,以伦理道德规范作为价值引导,才能在翻译实践活动中解决好各方面关系[3]。

1.2 翻译伦理研究综述1.2.1 国外翻译伦理研究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法国著名理论家、哲学家安托万贝尔曼(A n t o n i e Berman)。

1813年,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发表了《论翻译的方法》,他提出了实现翻译活动的两种途径:一是尊重作者的思想,二是走近读者。

切斯特曼翻译模因理论概述

切斯特曼翻译模因理论概述

切斯特曼翻译模因理论概述作者:黄慧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从超级翻译模因、翻译模因演变阶段、翻译理论模因、翻译规范模因四个方面梳理切斯特曼翻译模因理论的主要思想并构建了翻译规范模因理论框架图。

切斯特曼翻译模因理论对于当今的翻译理论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超级翻译模因翻译理论模因翻译规范模因一、引言模因(meme)这个词首次出现于1976年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出版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这本畅销书中。

模因(meme)的含义是“在诸如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文化传递过程中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类似的一个单位”①。

广义地说,Meme通过模仿的方式得以进行自我复制。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模因,如贫二代,官二代,房二代,犀利哥,云才哥,油条哥;再如模仿“一见钟情”而复制的“一键钟情”表示人在网上一聊天就陷入了爱河;“郎财女貌”是模仿“郎才女貌”而来的,用于讽刺长相较好的拜金女孩。

翻译是模因跨越文化疆域进行传播的生存载体。

芬兰学者切斯特曼(Chesterman)把道金斯的模因概念引入到翻译研究中,把“有关翻译本身以及翻译理论的概念或观点统称为翻译模因,大量的翻译模因、翻译模因变体或翻译模因复合体存在于翻译模因库中”②。

他把翻译研究看做是模因论的一个分支,试图用模因论解释翻译提出的问题。

二、五种超级翻译模因切斯特曼认为,翻译中存在五种超级模因(supermemes)。

1.源语—目标语模因(source-target):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附加关系:A→A+A’。

当原文A被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在译文中存在原文的一个复制体A和译语体A’。

2.对等模因(equivalence):对等模因一直以来就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对等模因的演变由以下阶段组成:(1)原文/译文(相同意义);(2)原文/译文(相同的读者产生效果);(3)原文/译文(相同功能);(4)译文(由委托者期望实现的独立功能);(5)译文(由目的语特定环境决定的独立功能)。

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论概述

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论概述

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论概述作者:高虹俊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6年第07期【摘要】本文从模因的概念和特点出发,在五种超级翻译模因,西方翻译理论史的八个阶段以及翻译规范理论等三个方面梳理了切斯特曼翻译模因论的主要内容。

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论为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翻译研究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模因超级翻译模因翻译模因翻译规范一、引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一个个体都不可避免会受到其它事物的影响,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复制、发生变化。

这种复制或变化也正体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例子也屡见不鲜,如:官二代,贫二代,富二代,星二代等等。

实际上,这些现象都与模因有着密切的联系。

模因是通过模拟的方式进行自我复制。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试图揭示人类文化演变、传承规律的一种新理论。

模因论的中心术语是模因(meme)。

模因是由一个个体(人或动物)传给另一个个体的认知或行为模式,它存在于个体记忆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

受基因这个词的启发,牛津大学教授Richard Dawkins 在其著作The Selfish Geme中创造了mimeme一词,这是一个希腊词根,意为“被模仿的东西”,为了读起来有点像gene这个单音节词,即去掉词头mi,缩写成了meme,这也暗示了二者之间的渊源。

他杜撰meme一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文化进化规律,倡导对社会文化做进化研究。

模因与基因一样也是不断地被复制。

两者有相似但也有很大的差异,基因是生物体基因的传递,下一代被动地接受上一代基因,整个复制过程是单向的;而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文化模因的传递是多向的,因此与生物基因相比,其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

此外,模因复制的结果不一定是前后一致,更非形式上的等同移植。

因此,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是一种“不等值”的过程,其或者增值,或者删减,所以并不是一切思想观念或信息单位都会得到复制和传播。

二、翻译模因论模因概念具有较强的概括性,而最早将翻译与模因联系在一起的当属20 世纪90 年代中期Chesterman 和Vermeer 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译者就是处于原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个斡旋 者,目的是让信息顺利传播。翻译理论发展至此 已不能局限于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因 为交际是一个社会过程,应考虑一些社会学因素。

交际阶段(Communication)
• 翻译的交际理论最初见于奈达。 他曾经从信息理论的角度研究翻译, 使用过信道、噪音、冗言、信息负 载等概念。
• 而有些翻译模因,如“翻译理 论无用”模因、“不可译”模 因等,无助于翻译理论与实践 的发展,最终必然消亡,属寄 生模因。
例1 原文: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
译文:人生而平等,汽车却有优有劣。
• 原文是仿美国《独立宣言》中的名句: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人人生而平等之意)。通过否定式 以及“汽车”取代“人”的改写达到了让源语读者
词语阶段(Words)
• 词(Words)作为第一个模因,代表翻译思想的第 一个阶段。这一时期的语言观是古典希腊式的, 即语言是对现实的反映。词作为语言的符号其意 义是恒定的、绝对的。每个民族用不同的语言符 号系统去反映相同的客观现实。
• 因此翻译就是词与词之间的转换。如果把原文 比作一个房屋,词就是砖瓦。翻译就是用另外一 些砖瓦重建一个相同的房屋,这些砖瓦指的是另 一语言中与原语意义相同的词。因此这个模因的 含义是,意义是绝对的,也是恒定的。
切斯特曼——翻译模因论
109252018 余晓霞
模因的概念:
• 模因(m e m e )这一概念最早见于生物学家
Dawkins 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
• Dawkins希望meme这个词类似于gene能描叙文化 现象的进化。基因是传递生物信息的单位,生物 体通过基因进行传播而得以生存。
• 共生模因(mutualist memes) : • 共生模因与寄主相互发展、互为生存 • 寄生模因(parasitic memes) : • 寄生模因将杀死其寄主而最终自行消亡
• 之后Susan Blackmore 在其The Meme Machine一书中进一步提出类似于基因的运
行操作机制,认为,模因之间也相互竞争,自 私地、不顾一切地要进入到另一个人的大 脑、另一本书、另一个对象之中,并最终决 定了我们的文化以及心理结构。
• 4、译者的决策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认知阶段(Cognition)
• 作为模因之一,认知主要体现在以下 学者的研究中。如列维(1967)和朱姆佩 尔特(1961)对翻译决策过程的研究;威 尔斯的部分研究工作,尤其是他后期的 研究工作也与认知密切相关。
• 他对翻译步骤的分类与其说是语言学 意义上的分类,不如说是心理学意义上 的分类。在他的研究中,直觉和创造力 都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认知阶段(Cognition)
• 在目标语阶段,翻译被强调为人的 一种行为,而在认知阶段,翻译首先 被认为是人的大脑的思维活动,强调 翻译就是思考。这一阶段提出的主 要问题是:
• 1、译者大脑中思维情况到底是怎样 的?;
• 2、我,作为一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 会经历什么样的情况?
• 3、什么是译者的自我意识或自觉性? 这种自觉性是否能促使译者变得自 知、自明?
对三菱汽车即熟悉而又耳目一新的效果。
•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将“人生而平等”显性表现 出来的同时,明确提出核心内容:汽车却有优有劣, 形成强烈反差,达到吸引译入语受众眼球的效果。
例2 原文:Obey your thirst.
译文:服从你的渴望。
• 原文是饮料雪碧家喻户晓的广告语, 文中“thirst”一词语义双关,既表 示口渴,也表示强烈的愿望。
• Dawkins在该书的最后一章引入了与基因相对应 的模因概念。因此,他把模因定义为“文化传播 的单位,或模仿的单位”,模因通过模仿和复制 在人的大脑之间相互传染而进行传播。也就是通 过一个过程从一个人的头脑跳入另一个人的头脑。
• 道金斯指出,“音乐曲调、思想 观念、谚语、服装样式、陶罐制做 方式、房屋建筑样式等”,都是不 同形式的模因
逻各斯阶段(Logos)
• 体现在本杰明的思想中便是 翻译的透明性,他认为译者必 须克服译入语的障碍使之不至 于阻挡原语的光明。
语言学阶段(Linguistic Science)
• 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理论的影响表现为: 一是追求译文的客观性和明确性;二是强 调译文与原文的对等;三是注重运用真正 科学的方法。
• 目标语模因( target meme)最早于20 世纪70年代出现在伊文·佐哈尔的翻译 理论中,这一思想在图里、霍尔姆斯、 拉费维尔及其他翻译理论家的翻译理论 中得到发展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目标语阶段(Target
• 目标语模因所代表的理论研究 方法常被描写为“翻译研究”,这 批学者也因此被称为“翻译研究 派”。“翻译研究派”坚持一种 描写性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著名的 翻译多元系统论并在翻译规范的 研究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 “语言科学”模因最典型的体现就是 对机器翻译的研究。从事机器翻译研究 的人不再大谈神秘的语言能量,他们只关 注语言使用中的规则。卡特福德在其专 著《翻译的语言学概念》中对shifts的 研究也是该模因的重要体现。

语言学阶段(Linguistic Science)
• 概括起来,“语言科学”模因的 含义有三层:一是对等;二是语言共 性;三是科学的精确的翻译步骤。
• 因此,模因论其实质是对文化传播方式和 机制的有效解读。
翻译模因的概念:
• 模因在同一文化中的传播总 是通过模仿,尤其是通过语言 进行传播。
• 如果模因要通过语言进行跨 文化传播,那就需要翻译了。 因此,翻译是模因跨越文化疆 域进行传播的生存载体。
• 最早把模因引入翻译理论研 究当属切斯特曼
• 芬兰学者切斯特曼于1997年出版《翻译 模因论———翻译思想的传播》,该书借 助模因系统地分析了各个时期的翻译思想 和理论,建立了翻译理论发展说。
翻译模因的进化:
• 翻译模因库中还存在大量的翻译模因,每一模因 既是对以前模因的复制和继承,但又存在一定的 “突变”(mutation)。模因在传播过程中产生变 异,在变异中得以发展。模因之间的复制关系既非 等价,亦非转移,而是增值关系(additive relation),即A→A+A’
• 在翻译模因库中,大多数翻译 模因对翻译理论的进化和发展 有所裨益,从而促进了翻译理 论和翻译实践的发展,属共生 模因。
逻各斯阶段(Logos)
• 逻各斯( logos)指的是语言。翻译走进语言 中心论时期。这种思想的含义是,语言具有创造 力,使用语言即是对神灵创造行为的模仿。阐释 学的发展提供了另一种语言哲学,语言不是交流 的工具,而是表达、自我表达和创造的手段,这 对语言中心论思想起了直接的影响。
• 从翻译方法上看,这一时期的翻译又开始向原 语靠拢,尽量保留原语的陌生性、异质性和他者 性。钟摆又从译语摆向原语。逻各斯模因用不 同的方式复制自己,或者说从逻各斯模因中衍生 出许多新的翻译元素或新的模因。
西方翻译理论的八个阶段:
• 词语阶段(Words) • 神谕阶段(The Word of God) • 修辞学阶段(Rhetoric) • 逻各斯阶段(Logos) • 语言学阶段(Linguistic Science) • 交际阶段(Communication) • 目标语阶段(Target) • 认知阶段(Cognition)
修辞学阶段(Rhetoric)
• 最早提出应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采用不同的 翻译方法的人是哲罗姆。他认为对非宗教文本 的翻译应该更自由一些。文艺复兴时期随着世 俗文本的翻译日益增多,修辞成为这一时期的主 导模因(dominant meme)。
• 它体现在翻译重心由原语转向译语,可以说这 是那个位于原语和译语之间的钟摆在历史上多 次摆动中的第一次摆动———由原语摆向译语。 翻译中关注的不再是对原语的绝对忠实,而是译 语的可接受性,如清晰性、流畅性、可读性等等, 译者也不再是原文的奴仆。
• 由这个模因衍生出来的概念主要有:奈达的 最小转换单位(minimal transfer)和形式对等 (formal equivalence);纽马克(New mark)的 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 Vinay and Darblenet的直接翻译(direct translation)等等。
• 不过目前语言学对翻译理论的影 响已从“科学对等”转向,更加偏 向社会语言学的方向。
交际阶段(Communication)
• 在交际模因(Communication)所代表的发展阶 段,翻译被比喻成信息的传递。它所体现的翻译 思想不同于前面阐述的几种翻译理论的追求,没 有在被视为钟摆两端的原文和译文之间摇摆,而 是坚定地立在中间,把持一种平衡。
谢谢观赏
• 对Reiss和Vermeer来说,交际效度 就是交际目的的实现程度。因此德 国的翻译目的论(skopos)是这一阶 段的代表性理论之一。目的论认为 可以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对原文进 行不同程度的改写。
目标语阶段(Target)
• 与修辞阶段相同,目标语阶段的翻译 研究以译语为重心,优先考虑译语及译 语文化的相关因素。这是钟摆的又一次 摆动。所不同的是修辞模因强调对原文 的模仿,目的是以此来丰富译语文化,而 目标语模因则包括更广泛的翻译功能而 将原语置于次于译语的地位上。
• 译文中的“渴望”一词以相同的修辞 手法传神地表达了原文中的双层涵义, 达到了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效果。
• 切斯特曼把翻译研究纳入了模因论的研 究范围,从模因论的新视角,论述了翻译 模因的产生、传播和发展规律,从而把一 些互不关联的翻译观点联系起来,构建了 一个系统的翻译模因论。
• 翻译模因论从文化进化、知识进化、 技能进化的角度,阐明了翻译理论的形 成规律,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之间的关 系,澄清了“翻译理论无用论”等错误 观点。尽管有些论述还不够具体充分, 但其对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的指导意义 显而易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