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与规范
切斯特曼翻译模因理论概述

文, 译文 ( 相 同意义 ) ; ( 2 ) 原文/ { 军文 ( 相 同 的读 者 产 生 效 果 ) ;
切 斯特 曼将 波普 尔 ( P o p p e r ) “ 三种世 界 ” 的哲 学思 想 引 入翻译模 因理论 , 认 为翻译理论模 因定 型于第 三世界 中。波 普尔把世 界分为 三种 : 第一世 界是 客观 物质世 界 : 第二世 界 是包括个 人意识 、 情感 的主 观精神 世界 : 第 三世界则 包括 思 想 的客 观 内容 , 是 客观 知识 世界 , 尤其 是思 想 、 理 论 等存 在 于公 共领域 . 而不是指存 在于个人头 脑 中的观 念。 三个 世界并 非彼此 独立 . 而是 相互作 用 、 相互 依存 。翻
这本 畅销书 中。 模 因( m e m e ) 的含义是 “ 在诸如语 言 、 观念 、 信 仰 、行 为方式 等文化传 递过程 中与 基 因在 生物进 化过 程 中
在西方 翻译史上 , 翻译模 因演变过程 分为八个 阶段 : 1 . 词 语 阶段 : 词是 翻译 的基 本单位 , 词 在翻译 过程 中意 思是不 变 的, 翻译 就 是 分析 原 语词 的意 义 , 再 用 译 语 词表 达 出 同样 的含义 。2 . 神 谕 阶段 : 全方 位忠 实原 文 , 译 文应该 在形 式上
主要 思想并构 建 了翻译规 范模 因理论框 架图。切斯特 曼翻译模 因理论对 于 3今 - 的翻译理论和 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 "
关键 词 : 超级翻 译模 因 翻译理 论模 因 翻 译规 范模 因
一
、
引 言
很强 的生命 力 . 经 过淘 汰选 择 , 最 终存 活 下来 , 影 响翻译 理
图里与切斯特曼翻译规范比较研究

图里与切斯特曼翻译规范比较研究作者:周亚莉杨晓敏来源:《科技视界》2016年第19期[摘要]20世纪,翻译规范研究发展的如火如荼。
其中以吉迪恩·图里和安德鲁·切斯特曼的研究盛极一时。
本文拟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梳理两人的翻译规范论。
比较两种规范的差异,从而使得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二人的翻译规范理论,旨在为我们今后的翻译研究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吉迪恩·图里;安德鲁·切斯特曼;翻译规范;比较研究0引言吉迪恩,图里(Gideon Tourv),1888-1968,低地国家著名翻译理论家。
图里继承并发展了著名学者埃文·佐哈儿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
图里作为翻译研究领域成就最高的理论家之一,硕果累累,共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70余篇。
但在翻译领域,图里的代表著作为1980年出版的《翻译理论探索》(In Search of a Theory orTranslation)以及1995年出版的《描述翻译理论研究及展望》(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and Beyond)。
安德鲁,切斯特曼fAndrew Chesterman),当今世界著名翻译理论家。
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随后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任教(university of Helsinki)。
切斯特曼补充并发展了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
在他的翻译研究生涯中,出版了多种专著,其中最具特色的专著为《翻译模因论》(Memes of Translation)。
20世纪70年代,在多元系统理论框架的指导下,图里开始着手研究翻译规范,并于1997年完成《翻译规范与希伯来文学翻译:1930-1945》一书。
紧接着,图里在其专著《翻译理论探索》中,正式提出了规范是对翻译现象进行描述性分析的一个范畴。
(Toury,1980,)紧随图里脚步的切斯特曼也对翻译规范做了深人研究。
他利用文化基因解释翻译中的研究对象和翻译发展的各个过程,他从保持传统的视野出发来阐释译者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译者的作用。
从规范视角看儿童文学翻译--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苏农译本为例

从规范视角看儿童文学翻译--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苏农译本为例彭婧【摘要】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欧美家喻户晓,尤以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最为成功,其译作在中国也广受好评,这与其译者是紧密相关的。
以彻斯特曼的翻译规范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译者在其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典型的策略进行分析,找寻其所遵循的翻译规范来探讨儿童文学的翻译。
%Harry Potter series,written by the British female writer J.K.Rowling,is well know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an countries,especially the first book called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whose translation is popular in China as well.It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translator.Based on Chesterman’s t heory of translation norms,the translator explores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through find-ing the translator’s translation norms when doing translation by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strategies in trans-lating Harry Pot 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期刊名称】《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4页(P153-156)【关键词】翻译规范;儿童文学;翻译策略【作者】彭婧【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株洲412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59儿童文学翻译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文学翻译,受其目标读者的高度制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
英语翻译家基础:专业术语翻译

翻译研究词典1. Absolute Translation 绝对翻译按照古阿德克的解释,指专业译员为应付不同翻译要求而采用的七种翻译类型之一。
在绝对翻译中,整个源文本被转换成目标语,对原文内容和形式都不加以改动。
According to Gouadec, one of seven types of translation which can be used by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 to respond to the various translation requirements which can arise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ir work. In absolute translation, the whole of ST is transferred into TL, with no alteration to the content or the form of the original document.2. Abstract Translation 摘要翻译古阿德克提出的用以应付不同翻译要求的七种翻译策略之一。
摘要翻译是将源文本的全部信息扼要译出,目的是让客户“迅速得到特定类型的信息”。
其方法有多种:第一种是翻译源文本的一般主题思想;第二种是概述源文本的主要内容、文本主旨及次要内容;第三种是节录源文本中一切有用的内容。
According to Gouadec, one of seven strategies proposed by Gouadec to fulfill the various translation needs which arise in a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In abstract translation, a condensed translation of all the information in ST is made in order to give the client "rapid access to specific types of information". This may be done in various ways. Firstly, the generic themes of the text may be translated; secondly, a description may be given of the generic content and the objectives of the text and its sub-units; thirdly, an abridged translation of all the useful content of the text may be supplied.3. Abusive Translation 滥译路易斯用来表示文学翻译中极端做法的一个术语。
翻译伦理下译者责任的选择——基于切斯特曼五种伦理模式

翻译伦理下译者责任的选择
———基于切斯特曼五种伦理模式
李梦露 黎程立
摘 要:翻译伦理主要是处理翻译活动中各相关利益方之间关系的规律以及规 范 问 题. 作 为 翻 译 活 动 的 主 体,译 者 必 然 会 与原文作者、目标读者以及译文赞助者等相关利益方产生不同联系,并对这些相关利 益 方 负 有 不 同 的 责 任. 由 于 这 些 责 任 不 总 是兼容的,所以译者要对这些责任进行选择.本文从翻译伦 理 的 角 度 出 发,以 切 斯 特 曼 的 五 种 翻 译 伦 理 模 式 为 基 础,深 入 探 讨 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应该如何进行责任选择.
周刊
������������������������������������������������������������������������������������������������������������������������������������������������������������������������������������������������������������������������������������������������������������������������������������������������������������������
再现伦理要求译者要通过译文再现原文.阐释学认为, 翻译的过程就是一个理解的过程.由于译者与读者所处的 时空不同,所听所见 都 不 同,所 以 译 者 是 不 可 能 获 得 和 原 文 作者一样的感受的,也 就 是 说,译 者 不 可 能 做 到 像 原 文 作 者 那样正确的理解原文.除此之外,译者 在 理 解 原 文 时 先 入 为 主的偏见也会使其对原作的理解与原文作者产生偏差.因 而,译者要完整地将原文所要表达的思想 内 容 再 现 出 来 基 本 是不可能的.
从切斯特曼的五大翻译伦理模式看翻译策略

包括 译 者 应恰 当地 满 足 原 文 作 者 、 译 委 托 人 及 读 者 对 诚 信 的 要 翻
求 .应 根 据 翻 译 情 境 的 要 求 使 翻 译 交 际 达 到最 大程 度 的 优化 , 应 确立 并 维 持 原 文与 译文 之 间 适 当的 关 联 相 似 性 。
} 特 曼 对 翻 译 伦 理பைடு நூலகம்的 研 究 最 有 系 统 性 。他 自 己提 出 了 一 刀斯
能从 译 文使 用 者 的 角 度 m 发 进 行 翻 译 创 作 . 对 原 文 作 适 当渊 町 整 和诠 释 。 服 务 伦 理 主 张 “目的决 定 手段 ” 由于 目 的论 的首 要 原 则 是 。
a 再 现 伦 理 体 现 原 文 的 重要 性 。译 员 的职 责 就 是 尊 重 原 作 .
者 意 图 , 于 原文 . 原 文 最 大 程 度 地用 目的语 展 示 来 。异 化 观 忠 将
是 这 一 思 想 的 代 表 。 译 员 处 于 从 属 地 位 b 服 务 伦 理 体 现 译 员 服 务 对 象 的 重要 性 。 员 的职 责 就 是 . 译 使 译文 满 足 使 用 者 需 要 . 于 目 的语 接 受 方 , 原 文 以 使 用 者 最 忠 将 能 接 受 的 方 式 表 达 来 。归 化 观 是这 一 思 想 的代 表 。此 时 译 员 可
条 : 业 责 任 伦理 . 一 模 式 对 译 员提 了应 尽 的义 务 和 责 任 , 专 . 这 以
及 应 当体 现 的 专业 水 准
2切 斯特 曼翻 译伦 理观 反 映 出的翻译 策 略
切 斯 特 曼 的 五大 翻 译伦 理 模 式 反 映 出的 翻 译 策 略 如 下 :
l切 斯 特 曼 的 五 大 伦 理 模 式
切斯特曼翻译模因理论概述

切斯特曼翻译模因理论概述作者:黄慧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从超级翻译模因、翻译模因演变阶段、翻译理论模因、翻译规范模因四个方面梳理切斯特曼翻译模因理论的主要思想并构建了翻译规范模因理论框架图。
切斯特曼翻译模因理论对于当今的翻译理论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超级翻译模因翻译理论模因翻译规范模因一、引言模因(meme)这个词首次出现于1976年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出版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这本畅销书中。
模因(meme)的含义是“在诸如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文化传递过程中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类似的一个单位”①。
广义地说,Meme通过模仿的方式得以进行自我复制。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模因,如贫二代,官二代,房二代,犀利哥,云才哥,油条哥;再如模仿“一见钟情”而复制的“一键钟情”表示人在网上一聊天就陷入了爱河;“郎财女貌”是模仿“郎才女貌”而来的,用于讽刺长相较好的拜金女孩。
翻译是模因跨越文化疆域进行传播的生存载体。
芬兰学者切斯特曼(Chesterman)把道金斯的模因概念引入到翻译研究中,把“有关翻译本身以及翻译理论的概念或观点统称为翻译模因,大量的翻译模因、翻译模因变体或翻译模因复合体存在于翻译模因库中”②。
他把翻译研究看做是模因论的一个分支,试图用模因论解释翻译提出的问题。
二、五种超级翻译模因切斯特曼认为,翻译中存在五种超级模因(supermemes)。
1.源语—目标语模因(source-target):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附加关系:A→A+A’。
当原文A被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在译文中存在原文的一个复制体A和译语体A’。
2.对等模因(equivalence):对等模因一直以来就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对等模因的演变由以下阶段组成:(1)原文/译文(相同意义);(2)原文/译文(相同的读者产生效果);(3)原文/译文(相同功能);(4)译文(由委托者期望实现的独立功能);(5)译文(由目的语特定环境决定的独立功能)。
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与规范

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与规范摘要:切斯特曼(chesterman)将源于生物学的模因论引入翻译领域,对相互独立的翻译观点进行整合,形成了科学的翻译模因体系。
而他的翻译规范论更是对之前翻译规范研究的拓展和深化,极具描述作用与应用价值。
本文在对模因、翻译模因的概念及发展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针对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理论的形成和分类进行梳理,希望借此使读者对翻译模因理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翻译模因理论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模因;翻译模因;翻译规范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7-0003-02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绝对主义”和“功利主义”道德观层面下的法律翻译伦理研究》,项目编号(rwyb201347).一、引言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
没有哪一个个体可以摆脱这种联系而孤立地存在。
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担负着对原有事物的继承与发展的历史使命。
换言之,所有事物的衍生都是对原有事物继承、复制基础上传播的结果。
这种异质间的接触与联系给事物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切斯特曼(chesterman)正是从文化进化的角度,通过考察翻译模因的发展历程,提出了翻译模因论,为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模因论1.模因的概念meme一词源自基因(gene)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所著《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1976)一书中。
其含义为“在诸如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的传递过程中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类似的那个东西。
”《牛津英语词典》中对meme的定义为:an element of culture that may be considered to be passed on by non-genetic means, esp. imitation,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播的文化的基本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与规范
摘要:切斯特曼(chesterman)将源于生物学的模因论引入翻译领域,对相互独立的翻译观点进行整合,形成了科学的翻译模因体系。
而他的翻译规范论更是对之前翻译规范研究的拓展和深化,极具描述作用与应用价值。
本文在对模因、翻译模因的概念及发展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针对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理论的形成和分类进行梳理,希望借此使读者对翻译模因理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翻译模因理论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模因;翻译模因;翻译规范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7-0003-02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绝对主义”和“功利主义”道德观层面下的法律翻译伦理研究》,项目编号(rwyb201347).
一、引言
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
没有哪一个个体可以摆脱这种联系而孤立地存在。
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担负着对原有事物的继承与发展的历史使命。
换言之,所有事物的衍生都是对原有事物继承、复制基础上传播的结果。
这种异质间的接触与联系给事物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切斯特曼(chesterman)正是从文化进化的角度,通过考察翻译模因的发展历程,提出了翻译模因论,为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模因论
1.模因的概念
meme一词源自基因(gene)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所著《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1976)一书中。
其含义为“在诸如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的传递过程中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类似的那个东西。
”《牛津英语词典》中对meme的定义为:an element of culture that may be considered to be passed on by non-genetic means, esp. imitation,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播的文化的基本单位,。
作者在文中采用国内何自然教授的译法,将其译为“模因”。
模因(meme)与基因(gene)发音类似,又可表示“出自相同基因而导致类似”的意思。
故而模因一词具有两层含义:其一,它是一种文化传递或传播单位;其二,它是一种模仿单位,或者说是复制因子,其核心是模仿。
1999年,dawkins的学生,著名心理学家susan blackmore在其《谜米机器》(the meme machine)一书中,提出模因论(memetics)。
这是一种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如今已发展成为一门研究模因的复制、传播、演化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的学科,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
在充分肯定前者观点的基础上,blackmore将模因细分为共生模因(conducive memes)和寄生模因(parasitic memes)两类。
不同模因共同形成关系紧密的模因集合体(memes or meme complexes)。
实际上,一
种文化就是一种模因组合(a population of memes)[1]。
一种文化内部的模因传播要通过模仿,也要依靠语言,而跨文化模因传播离不开翻译。
因此,在跨文化过程中翻译就成为了“模因的生存载体”。
[2]
2.翻译模因的概念
荷兰学者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是把翻译与模因论联系在一起的第一。
他把翻译研究看作是模因论的一个分支,把有关翻译的概念或观点以及翻译理论,如翻译的理论概念、规范、策略和价值观念等统称为翻译模因(translation memes)。
他详细阐述了翻译的“五种超级模因”(super memes)的进化和相互关系。
这五种模因分别是:源语一目的语模因(source-target)、对等模因(equivalence)、不可译模因(untranslatability)、意译-直译模因(free-vs-literal)、写作即翻译模因
(all-writing-is-translating)[3]。
3.翻译模因的发展
各种模因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一代代不断进行复制与传播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
模因在传播中突变(mutation),在变异中发展,并产生增值现象(additive relation),即△→△+△′[4]。
所以说,翻译模因的传播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切斯特曼指出,在翻译模因库中除了五种超级模因还存在着大量一般模因,它们的适应能力各不相同,可谓适者生存。
大多数翻译模因属于共生模因,也就是说它们的存在对翻译理论的发展与进化起促进作用、
对翻译实践起指导作用。
而有些翻译模因,像“不可译”、“翻译理论无用”等模因属于寄生模因。
因为它们阻碍了翻译研究的前进与发展,故而最终必然消亡。
如果其中的一个占据主导地位,而竞争模因(competing memes)消亡,该模因就成为这一时期的主导翻译模因,即翻译规范。
但任何模因都是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的产物,是阶段性的。
所以翻译规范或标准也不例外,它是翻译学研究的核心模因,但也是历时性的,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4.翻译模因的价值
为了解释翻译理论的规律,切斯特曼引入popper(波普尔)的“三个世界”哲学思想作为翻译模因能作用于翻译行为的理论依据。
按照popper的观点,第一世界指的是客观物质世界,第二世界指的是精神世界,包括意识、精神状况和行为倾向,第三世界指思想观念的客观内容。
三个世界并非彼此独立,而是相互依存,不可或缺。
翻译理论发源于第二世界,形成于第三世界,对第一世界起指导作用。
换言之,理论源于实践又回归实践。
因此,翻译模因与译者行为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这也使得“不可译”理论和“翻译理论无用”之说成为谬论,在翻译界无立足之地。
三、切斯特曼翻译模因理论形成与发展
1.翻译规范理论的形成
翻译是一种双语内部转换和语际转换的语言活动,也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i·a·理查兹(ivor armstrory richards)曾说,翻译很可能是宇宙进化进程中产生的人类最复杂的一类活动。
[5] 从
早期翻译实践阶段、结构主义阶段、解构主义阶段,直至建构主义阶段,翻译理论研究的不应当是翻译有没有用或“能不能翻译”这样的问题,而是怎样与翻译应用研究有机结合,对翻译活动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指引译者翻译出更多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的作品。
切斯特曼在图瑞(toury)对翻译规范进行描述性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对有关翻译规范的分类等问题首次进行了深入而透彻的研究,构建出一整套完整的翻译规范理论。
2.翻译规范的分类
切斯特曼的规范论受到bartsch和toury的影响,借鉴了社会学和语言学对规范的分类方法。
他认为某种翻译理念模因在某一时期占据主导地位,即变成翻译规范,翻译规范是某一社会群体共享的具有社会约束力的翻译思想观念。
(chesterman 1997a)
图瑞较早的将翻译规范化分为三类:初级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
切斯特曼深受图氏理论的影响,他把翻译规范分为:1)预备规范,指与一定文化中的翻译政策有关以及涉及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的问题;2)初始规范,制约译者在原语文本与目标语文本之间进行选择的规范;3)操作规范,指翻译过程中,诸如文本规范等指导翻译决策的规范。
并且,他对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予以了特别的关注,并对此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
他把影响翻译产品和翻译行为的规范也划分为两类——期待规范(expectancy norms)和专业规范(professional norms)(chesterman 1999:90-97)。
期待规范是指译语和社会对译者在语言风格方面的期待,专业规范制约翻译过程中可接受的方法和策略。
[6]专业规范对翻译过程起指导、调节作用。
四、结束语
切斯特曼将源于生物学的模因论引入翻译领域,对零散的翻译观点进行整合,建构了系统的翻译模因论,为我们进行翻译研究开启了一扇大门。
他的翻译规范理论是对之前翻译规范描述性研究的深化和延展,既有描述作用也具备应用价值,对整个翻译学界的影响及其重大,值得后来学者进行深入地探讨与研究,并将其运用到翻译实践当中。
参考文献:
[1]chesteman,andrew.1997. memes of translation.amsterdam and philadephia:benjamins,6-7.
[2]andrew chesterman. memes of translation[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philadelphia, 1997.
[3]吉文凯,瞿慧.翻译模因视阈下的商务翻译教学[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7(1):88-93.
[4]马萧.从模因到规范[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3):54.
[5]王宾.翻译与诠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6]李得超,邓静,马萧.传统观念的逾越: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论[j].外国语,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