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论文浅谈小学低段音乐欣赏_通用版
小学音乐论文-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通用版

小学音乐论文-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通用版摘要: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
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并在活动中获得较高的评价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
为完善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培养多元化、多情趣,具有创造力、竞争力的人才创造条件。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音乐课程问题与策略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必须是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名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并伴随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的教学活动。
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对音乐的感知品味以及感情的投入和表现的过程,它既包括欣赏者对于音乐包含感情的体验,又包括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的共鸣。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不可或缺,它对于孩子们乐感的培养和艺术素养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新课标指导下,我们该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将学生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包括节奏、曲调、音色、和声、曲式等)的感觉和理解,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进而用心灵去感悟、理解、表现音乐。
1 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有兴趣的欣赏音乐欣赏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了解、欣赏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音乐的感悟力是十分必要的。
但传统的欣赏教学法脱离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整堂课都是教师讲,教师放音乐,学生只是听众而已。
学生失去了兴趣,就是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则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
用多媒体教学容易把学生带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它改变了以往学生不论什么内容都只能面对教师和磁带音乐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教学情境,改变以往课堂中死气沉沉的气氛,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让他们兴趣昂然地学习知识。
小学音乐教师论文《浅议小学低段音乐欣赏课之教学设计》

浅议小学低段音乐欣赏课之教学设计《新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从《课标》课标,我们可以理解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实践活动。
美国学者塞勒曾经做过这样的隐喻:课程是一张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
同样的乐谱,每一个演奏家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从而有不同的演奏,效果也会不同。
相同的课在不同老师的笔下,设计出来的课堂也不一样。
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课堂的展示,课堂关注的主体是学生。
因此设计课堂要从主体开始,只有真正了解主体需求,才能设计出有趣、有效的音乐课。
因此课堂教学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执教者在相同的课堂中,面对不同的学习对象,采用教学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在音乐课堂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想法:一、设计教学目标要统领全课一节好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从教材目标到单元目标,再细化到课堂目标上的一个分支体。
只有掌握了课程目标中学生这个年龄段应该达到的目标,才能对教材中的各项目标进行选择与加工。
故教学目标应该要统领全课,也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点。
(1)设计目标明确、详细、具体化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与学生、课堂相结合。
学生的学情分析,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课堂教学环节、时间的合理安排都应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做到目标明确、详细、具体。
要在目标上就明确本节课中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教学预达到的效果等。
过程的设计与教学目标密切相结合,用教学目标指导过程设计,让目标落实、细化到课堂中,使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
(2)教学环节紧扣目标如果说设计目标是第一步,那么接下来就是要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实现它。
从课堂框架的建立到情景的创设及课件的制作。
小到教师在课堂中语言、动作、表情与服饰等。
这些课堂中的小细节都应紧扣教学目标的设置。
二、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和动静分明如果说教学目标是一个人的灵魂,那么教学设计就是一个人的骨架。
小学音乐论文浅谈小学低段音乐欣赏_通用版

小学音乐论文-浅谈小学低段音乐欣赏通用版刚入校的一年级小朋友喜欢新的学校和新认识的各科老师,对新环境和老师都充满着好奇与期盼。
作为音乐教师,我能清楚地感受到孩子们很喜欢音乐课,他们愿意享受音乐课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享受歌唱的美和欣赏音乐的美以及律动的美。
在多年的音乐教学中,我曾感到欣赏课不好上,学生不太喜欢。
我们音乐教师都知道欣赏就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鉴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等各种能力,是我们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虽然我知道音乐欣赏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也能够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的直觉能力,还能丰富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作用很大。
但是在我以前多年的欣赏教学中忽略了这一内容,充其量就让学生听一遍,完成任务而已,没有发挥欣赏课的重要作用,没有培养出学生对欣赏课应有的兴趣。
最近几年我连续在低段教学,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对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上好一节欣赏课,让学生真正能用愉快的心情来欣赏音乐?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还要引发他们思考,激发他们想象,引导他们回答问题呢?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我认为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
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
”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我仔细想了想孩子们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通过钻研教材,揣摩小孩子的心里,终于摸索出一点经验,成功地上了一堂又一堂欣赏课。
我的做法分五步进行:一、看图提问;二、故事讲解;三、初听音乐;四、复听音乐;五、创编律动。
毕竟一年级的孩子还小,对于故事,心里总是充满向往。
我从孩子对故事感兴趣入手,首先用好书中的插图,看图提问,例如第一册第一首欣赏曲《玩具兵进行曲》,先指导孩子们看图。
小学音乐欣赏音乐论文

小学音乐欣赏音乐论文小学音乐教学论文篇一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
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一、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开放的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它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
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我们教师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小动物走路》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出很多优美的舞蹈动作。
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
例谈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教学

例谈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教学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
对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而言,音乐学科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学生能够感受简单的音乐旋律和节奏,以满足其内心情感发展的需要。
音乐学习的第一步是欣赏,学生可以通过聆听音乐、感知旋律,去理解音乐传达的语言和情感,去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层思想。
因此,音乐教育应从欣赏教学开始,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音乐歌曲和旋律,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并培养其审美情趣和音乐感知能力。
基于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明白欣赏教学的重要性,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开展音乐欣赏课,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和领悟音乐艺术的魅力,提升音乐素养,促进健康成长。
一、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教学开展的意义(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课的开展为音乐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都可以通过审美能力的提升来实现。
除此以外,审美能力的提升,也能够让学生学会鉴赏各种事物中存在的美。
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感受美、欣赏美,进而学会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二)有利于增强音乐课堂的趣味性音乐欣赏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它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在教学中融合了对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欣赏和了解,与舞蹈、乐器等进行了有机结合。
欣赏教学既丰富了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的内容,又为音乐课堂增添了更多的乐趣,活跃了音乐课堂教学的氛围,从而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
[1](三)有利于推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无时无刻不存在于生活学习的各个角落,聆听和欣赏音乐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优美的音乐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缓解紧张情绪,让学生在忙碌的学习中得到一份慰藉。
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可以帮助学生调节自己的情感,构建良好的心境;优美的音乐旋律能够从生理层面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尤其是心跳、脑波、肠道蠕动等,助力于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共同健康发展。
浅谈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教学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学生广泛深入地接触音乐作品,就能较快地提高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
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欣赏活动中。
对于小学一二年级低龄儿童来说,我觉得更要利用他们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采用各种灵活教学手段,从而更好地获得乐曲所表现的情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形象。
一二年级低龄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因而在上这一阶段年龄欣赏课时,我充分利用他们灵巧的形体、自然的嗓音,通过视听、律动、绘画、游戏、情景表演、节奏乐敲击等相结合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欣赏教学,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体验音乐的美感,从而更好的为低年级音乐唱游教学服务。
一、创设视听的美音乐作品常以模拟、象征等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用音响表达出来,有时还借助直观的视觉来辅助听觉感知,刺激人们的大脑,产生思维联想和想像,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因而,我在组织教学时尽量让孩子们直观的通过视觉效果感染、感受作品情感。
例如:在欣赏《小青蛙》时,我采用了幻灯片教学。
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分别出现了花好月圆的夜晚,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的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劳动在湖面上的情景;由于欣赏教学时,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
二、动一动,创造效果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营造良好效果和课堂美感,使孩子们更能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
1、律动的效果律动是儿童随着音乐节拍,进行有节奏动作的一种活动。
律动能帮助儿童借助身体的动作来理解音乐的内容、风格和情绪,训练孩子的韵律感。
小学音乐论文15篇(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路径分析)

小学音乐论文15篇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路径分析小学音乐论文摘要: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是培养少年儿童审美情趣,增强少年儿童审美意识,完善少年儿童人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让我们坚持小学音乐课的意境教学,使少年儿童具有优秀的审美品质和高尚的审美情感,成为追求真理的新一代。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论文音乐小学音乐论文: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路径分析随着近年来我们国家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
音乐课程在小学阶段得到了较好的开展,也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音乐欣赏课作为小学音乐课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听觉艺术和乐感审美艺术的关键。
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就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问题作以下分析与探讨。
一、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
当然,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音乐欣赏有助于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
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让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学生就能领悟到音乐的美妙,从而更好的学习音乐也能更好的提高审美意识,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其次,音乐欣赏是了解和学习本民族音乐精华的现实要求。
从小了解民族文化精髓,树立民族意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是小学阶段重要教育目标。
而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可以发挥音乐欣赏课程的优势,实现上述教育目标。
第三,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
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通用3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通用3篇)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通用3篇)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WTT精心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通用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摘要】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审美情操、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新时期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十分必要。
从创新音乐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五点建议和认识。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研究;思考音乐作为素质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的地位与日俱增,获得广大家长和教师的青睐,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
笔者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更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探索新时期音乐教学的方法,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心理享受。
一、让学生表达内心对音乐的感受学生只有理解音乐课堂的教学目的,感受到音乐课堂所传递的魅力。
用积极的心态和学习的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才能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意愿,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之中善于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鼓励学生对音乐发表意见,讲自己身边学习音乐的事故,让每一位学生在音乐之中都能找到闪光点。
要鼓励他们对音乐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理解,使他们学习音乐但不局限于思维的束缚,学习技巧但不局限于音乐的技法,能够在音乐中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用音乐提升意志品格,领略音乐作品的情感世界,在创新之中提升情感、丰富知识、活跃思维。
二、让学生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语言,是作者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
每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都蕴含着音乐家的情感在其中,这种情感体现在音乐的歌词、旋律、节奏等,刻印了作品创作的时代特色。
因此,教师在教会学生音乐歌曲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作者的经历等等,深入挖掘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创作环境,把握音乐的感知力和感染力,诠释音乐的内在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论文-浅谈小学低段音乐欣赏通用版
刚入校的一年级小朋友喜欢新的学校和新认识的各科老师,对新环境和老师都充满着好奇与期盼。
作为音乐教师,我能清楚地感受到孩子们很喜欢音乐课,他们愿意享受音乐课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享受歌唱的美和欣赏音乐的美以及律动的美。
在多年的音乐教学中,我曾感到欣赏课不好上,学生不太喜欢。
我们音乐教师都知道欣赏就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鉴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等各种能力,是我们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虽然我知道音乐欣赏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也能够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的直觉能力,还能丰富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作用很大。
但是在我以前多年的欣赏教学中忽略了这一内容,充其量就让学生听一遍,完成任务而已,没有发挥欣赏课的重要作用,没有培养出学生对欣赏课应有的兴趣。
最近几年我连续在低段教学,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对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上好一节欣赏课,让学生真正能用愉快的心情来欣赏音乐?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还要引发他们思考,激发他们想象,引导他们回答问题呢?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我认为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
什么是音乐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
”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我仔细想了想孩子们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通过钻研教材,揣摩小孩子的心里,终于摸索出一点经验,成功地上了一堂又一堂欣赏课。
我的做法分五步进行:一、看图提问;二、故事讲解;三、初听音乐;四、复听音乐;五、创编律动。
毕竟一年级的孩子还小,对于故事,心里总是充满向往。
我从孩子对故事感兴趣入手,首先用好书中的插图,看图提问,例如第一册第一首欣赏曲《玩具兵进行曲》,先指导孩子们看图。
师问:图中有几个玩具兵?
生回答:五个。
师问:他们都戴着啥样的帽子?
生答:毛绒绒的红色高帽子。
师问:他们穿的啥颜色的军服?
生答:红色的上衣,红底黑条的方格子裙子,脚穿高帮的大头皮鞋。
师问:他们的长相有啥特点?
生答:他们都是高高的鼻子,脖颈后有一撮黄黄的头发。
师问:他们的手上拿着啥?
生答:他们都拿着一把长枪。
看图提问完后,孩子们的脑子里对玩具兵都有了一个具体的形象,接下来我就给他们讲作曲家在创作这首音乐时的背景故事:这首好听的乐曲叫做《玩具兵进行曲》,是德国着名作曲家耶赛尔写的。
他回忆起儿时做的一个梦,梦见有一天,好多玩具兵从箱子里出来了,有的扮成将军,要检阅部队。
有的扮成士兵在操练,有的吹号,有的敲鼓,还有的抗枪,排着整齐的队伍走来走去,好神气。
其他的玩具们看到了,也从玩具箱里跳出来,随着音乐高兴地跳了起来,洋娃娃跳着洋娃娃舞,小猪小猫小狗们跳着动感的健美操,还有好多玩具也在跳着他们喜欢的舞蹈,好热闹呀。
这些玩具兵们开心地操练玩耍游戏,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
当鸡叫了天快亮时,玩具兵们才意识到该回箱子里了,因为他们怕小主人起来后生气,就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地跑回箱子里,东倒西歪横七竖八地挤成了一堆。
故事的讲解就能提起孩子们想听这首音乐的兴趣了,接下来就是第三步“初听音乐”,随着音乐的播放,我还接着插播讲解,帮助孩子们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情绪。
第一课时我就上前三步,第四步和第五步放到第二课时进行。
在第二课时进行第四步“复听音乐”时,我仍然要讲解,这时学生边听边有自己的想法了,他们个个好像都能从音乐中看到玩具兵们操练、游戏以及最后那种慌慌张张匆匆忙忙跑回箱子里的样子了。
第五步创编活动,孩子们都很积极,随着音乐都能用自己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动,我就让他们在这一个环节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尽情地律动,模仿着老师在讲故事时玩具兵们操练、吹号、敲鼓、扛枪以及慌慌张张东倒西歪躺在玩具箱里的各种动作。
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孩子们都喜欢聆听音乐了,有时候一首音乐听了三遍,我说这首音乐不听了好吗?孩子们都说还想听。
听着他们这样的回答,我很开心,这说明我的方法已初见成效,是深受孩子们喜欢的。
我总结了一下自己的做法:就是把音乐要表现的童话故事或者创作时的背景故事用生动而又富有情趣的语言讲出来,给孩子们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利用讲故事的方法开始欣赏音乐。
讲故事,是我用来给学生灌输音乐情绪的必备品,一方面,用来提高学生兴趣;另一方面,用来方便学生理解音乐的!这个方法很受孩子喜爱!通过“看图提问、故事讲解、初听音乐、复听音乐、创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思路,旨在调动学生的多方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欣赏氛围,让他们愉悦的接受音乐欣赏。
在近两年来的教学中,我在复听音乐一环还增加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手段能达到声像一体、形象性强的效果,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和提高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
比如在上人民音乐出版社和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二册第六课《跳起舞》中的欣赏曲《四小天鹅舞曲》,在课文中出现的的影像是图画,四个头戴蝴蝶结身穿白色短裙脚穿粉红色舞鞋的女孩在湖边翩翩起舞,湖水里还有两只自由游动的白天鹅,画面非常美丽,下方音乐运行的显示条上用字母注明了段落,老师告诉学生“ABA”的意思就是该曲是单三部曲式结构,简单说就是该曲有三段,第三段和第一段的旋律相同,又回到了第一段。
孩子们的耳朵在听,眼
睛却都在那几个字母的变化上,当字母变化时,孩子们都很兴奋,盼着下一个字母的变化。
听完一遍后,再给孩子们分析《四小天鹅舞曲》的音乐特点:该曲以八分音符奏出活泼跳跃的伴奏音型,生动地表现了小天鹅天真可爱的形象,显得十分有趣。
整首乐曲欢快、活泼、跳跃,速度轻快。
然后问孩子们你们想看看四小天鹅跳舞的电影吗?孩子们都会开心地回答“想看”。
然后我就点开电影厅,在电影厅里出现的是维也纳国家剧院演出的场面,学生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记住了该曲的旋律、故事和音乐特点。
我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将欣赏曲以生动的视觉形象和优美悦耳的听觉艺术直观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联想,让他们融于情境中,主动进行思考、探索,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
总之,多媒体教学所表现出来的形象、生动、直观、有趣的形象,正好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吸引力极大,它能激发他们在学习中的各种心理因素,引起他们的好奇与联想,对学习音乐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我知道爱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既然是天性,为何不让孩子的这种天性在创编活动中起到作用呢?每次上欣赏曲时,我都会为不同的音乐,根据不同的情绪变化设计不同的动作。
如果音乐优美了,那就让孩子们随着音乐像风一样轻轻摆动;如果音乐欢快了,就让孩子们活跃跳动起来。
低段的孩子对音乐是很敏感的,完全可以用他们的肢体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即使是再不协调的动作都能体现这点。
综上所述,欣赏课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难上,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多花心思,总能找到学生们喜欢的方式,开启他们对欣赏课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