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特工队》观后感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6篇)_1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6篇)《头脑特工队》观后感1上映的动画电影颇多,质量不错,口碑方面亦不赖。
这是电影人和创意设计师不断前进和努力的成果,比如之前的《小黄人》,以及马上就要上映的《小王子》。
但这些口碑不错的动画电影一般都是用情怀取胜,加上精良的制作和时不时让你飙泪的情节,让人产生共鸣。
而这部《头脑特工队》则剑走偏锋,偏向属于脑洞大开、玩转创意类型的佳作。
这就是它与之前其他动画电影最大的区别。
这部电影主题相当明确,而且共鸣点的切入十分深得人心。
那就是接受自己负面的情绪,活出一个完整的自己。
无论你是一个小女孩,还是一个成年人,只要你是个人,你就有情绪。
人的本性仍旧是只感性动物,从这个切入点来讲人脑内的纠结情绪,十分新颖。
特别是像我本人这种长期容易被情绪牵动的人,更加能深切体会到当两种甚至三四五种情绪纠结,做出最终选择的困难。
但人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把自己的脾气,带给身边的人。
其实情绪会滋生出世上纷纷扰扰的矛盾,这或许才是这部简单而卡哇伊的暖色调电影里,一抹冷峻的思考,直指人心。
而从小女孩成长足迹来铺陈故事,无形中已经将故事情节用具体拟人化进行讲述。
孩子的世界单纯无暇,而且许多反应是本能的。
这部电影里的女主人公莱莉这个人物就是一块未曾雕琢的玉璞,她所有感受都是真实的。
她生气会发怒,她忧伤会瘪嘴,她撒娇会扔东西,她笑就是笑,她哭不掩饰。
乐乐,忧忧,怕怕,厌厌,怒怒纷纷粉末登场,随时扳动脑内机关,随时启动任意模式。
在流畅的调度和活跃的音乐下,一个细腻敏感的人物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的在画风清新的光影中展现了出来。
这点共鸣感会让观众感受到,在这个如今迷乱纷飞和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仅存的人性里的真实。
旧金山肮脏逼仄的公寓、陌生的校园环境、逐渐失落的友情,让莱莉体会到人性和相处,接受就是成长的人生必经之路。
莱莉自然会产生无比敏感细腻的心里暗涌,这在一般电影里一般通过真人演员的表演来展示,而内心繁琐又敏锐的触觉却不一定能用表象表现出来。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精选5篇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精选5篇《头脑特工队》把人类的大脑运行也设计成一个复杂的工作流程。
快乐、悲伤、恐惧、厌恶、愤怒这五种情绪主导着每个人的行为,他们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为大脑制造代表各种情绪的记忆。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头脑特工队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1彼特·道格特因为是《怪物公司》编导,正在《飞屋》秉持了自身两重拍档的人物模式。
从“小眼仔”与“毛怪”思绪,衍生出“乐乐”与“忧忧”,愚笨四眼、懒散贪睡、少言寡语的忧忧,时刻反渲染乐乐的机灵胆小、甜蜜动听、兴奋话痨。
但身为脑子豪情的主控官,她仅想去让奼女莱莉高欢娱兴,是以对于忧忧老是冷眼相待,却没有懂忧忧口中那句“啜泣也是减压一种体式格局”,也是编导对于人类豪情的推翻式深思。
终极,乐乐用袋子装满“复制帅哥”,破天荒搭建出了硕大的阶梯,想耍杂技“堆人”一样翻越过来,奋力拉住忧忧返回主基地,迪士尼传统卡通片中神怪精髓,尚有编导逆袭小我决心,完全被施展患上极尽描摹。
同样是“爱可以挽回一切”,同样是排山倒海的冒险奇遇,同样是二位性情不同西崽翁,《脑子》显着要比梦工厂至心巨制《猖狂外星人》超过跨过一筹,缘于编导对于清淡生产微小处的捕获。
正在脑子的形象空间内,三人被扭曲变形为两维动画碎片,尚有形象派的外型,都是很复旧、颇有趣、颇有创意。
小象开初是一个乐天派高人,犹如啥都清楚,啥都乐不雅观面临,却正在最黝黑绝境的忘掉深渊,用捐躯摒弃了自身性命,悲壮地叫副角驾驶年夜车冲进来,则有种触动魂魄深度,催人泪下的力气,叫人正在消极中连续直面尔后。
形象空间、认识牢狱、忘掉深渊等如许教科书都讲没有清楚的器械,竟然给活龙活现的展示正在不雅观众面前,至关叫人赞不绝口。
看着乐乐正在控制台溜冰,镜头切换到奼女莱莉正在房内溜冰,那种温暖暖心的画面,彻底跟实践生产大相径庭,瞬时让人想沉溺其内。
那堆数目单一的影象球,时而闪出或者欢喜、或者忧伤、或者气忿的影象片断,有些片断稀释大都人的生长阅历的点滴,由于脚本与镜头先后铺垫的严谨尽心,妥善时刻气象交融,迎刃而解进行催泪人不由想赞叹与敬佩这些优良细节。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5篇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5篇《头脑特工队》是一部极富创意和想象力的动画电影系列,每一部都给观众带来了不同的视觉享受和情感共鸣。
在以下的五篇观后感中,我将逐一分析每部电影的独特之处和令人难忘的情节。
第一部《头脑特工队》讲述了一个关于情感和思维的故事。
影片通过头脑世界的设定,将情感拟人化,让观众看到情感的微妙变化和内心的纷扰。
故事围绕着少年雷利的生活展开,他经历着从童年到青少年的成长过程。
电影通过多彩的头脑世界,生动地描绘了我们思想的多样性和相互作用。
观众可以从电影中领悟到情感的重要性和思维对行为的影响。
第二部《头脑特工队2:消失的记忆》在继承第一部精彩故事基础上,探讨了记忆和自我认同的问题。
故事发生在雷利成长为青少年后,她和她的头脑特工们面临了一次失忆的危机。
电影通过揭示记忆是构建个体和个体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了观众对自我意识的探讨。
同时,电影还强调了回忆和生活经历对于个体成长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性。
第三部《头脑特工队3:未来与过去》将故事线引向了更加宏大的背景。
故事情节开始探索思维的本质和时间的流动。
电影通过将时间旅行概念融入情节中,给观众呈现了头脑特工们在不同时空中的冒险和成长。
同时,电影还通过对未来和过去的对比,探讨了对于个体来说,现在的重要性和行动的意义。
观众可以从电影中获得对于现实和未来的思考,以及如何更好地把握当下的启示。
第四部《头脑特工队:情绪连线》在前三部卓越成就的基础上,又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全新的头脑世界。
故事情节以友谊和人际关系为主线,通过头脑特工们的联动与合作,展示了情绪和情感的共生共存。
这部电影不仅在故事情节上引人入胜,也在视觉上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享受。
电影中的头脑世界设计精美细腻,营造出了独特的情感氛围,令观众沉浸其中。
第五部《头脑特工队4:点亮新星》是系列中最新一部,也是一部颇具现实意义的作品。
电影以家庭为主题,通过头脑特工们的冒险和探索,揭示了家庭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故事围绕雷利与她的家人的关系展开,通过探讨家庭的团结和支持,让观众反思并重新认识到家庭在我们生活中的价值。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10篇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10篇当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头脑特工队》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1两天前,我观看了《头脑特工队》这部电影。
电影的主人公莱莉是一个11岁的女孩。
她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
在她的大脑中有乐、忧、厌、怒、怕这五种情绪,分别代表着五个小人。
这五个小人各司其职,但唯独忧忧“无用”,没有人知道她能干什么,忧忧自已也想让莱莉开心,但她自已很难保持正面情绪。
这部电影的主题就是接纳自已的负面情绪。
我们不可能任何时候都会充满阳光,都能用笑容来解决问题。
我们希望欢乐,抵触悲伤。
对那些消极情绪嗤之以鼻,但很多时候是“负面情绪”给我们力量。
试问,有谁的成功不历经坎坷?谁在人生之路上没有哭过、怕过、怒过、厌过?哭过,我们深刻铭记教训,同一道坎儿,不会再跌第二次;怕过,人心都有恐惧,它使我们未雨绸缪;怒过,那是一种发泄,同时也警告他人我是有底线的;厌过,世间百态,我们不可能都去欣然接受,人是有个性的。
我们不可能一种情绪打天下。
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惧、爱、恶;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缺一不可。
为什么莱莉的核心记忆球最后是彩色的而不是单纯的快乐呢?因为她笑过,哭过,得到过,失去过。
这情绪五味杂陈,这才是人生真正该有的样子。
失去过,方能明白得到的可贵,悲伤过才能了解快乐的真谛!无论快乐与否,都不要抛弃。
愿我们的人生能如彩虹一样多姿多彩!《头脑特工队》观后感2不管现在还是以前,每当孤独的时候总会自己跟自己对话,时常天马行空,中国词汇里叫意淫,现代人发明了一个新词叫YY,可能是中国现代人还不如古人的开放所致。
这个跟“我”一样的“她”没有具体的形象,如果有应该是飘在空中的一朵云,也可能是一缕青烟,还会是浑身通红或雪白的天使和魔鬼,无论她是什么样但总该无拘无束充满幻想。
2023年《头脑特工队》观后感14篇

2023年《头脑特工队》观后感14篇《头脑特工队》观后感篇1这是我看过的最棒的美式动画,没有之一。
动画片往往会架空出一个世界,在各种与有意思的设定之下,让观众去经历一个另一个世界才会有的故事。
《头脑特工队》完全超越了这一点,它不仅有一套严密完整有趣的设定,更高杆的是,这套设定与现实中的每一个人如此紧密的关联–它描述的是我们的大脑。
喜怒哀惧厌,5种情绪,正是我们脑中的5个小人。
有时一种情绪主导了我们,那就是这个情绪小人正在控制操作台,有时我们会有五味杂陈的感受,那是情绪们在打架。
乐观的人的金色快乐总是常驻,受到惊吓时紫色的恐惧便会跳出来,有害的东西出现时绿色的厌恶就登场了,当然每个人也有火冒三丈红色火力全开的时刻。
而悲伤,却与众不同,那忧郁的蓝色总是不经意间默默地站在控制台前,不由自主的让我们深陷其中。
记忆是一个个玻璃球,染上了这个记忆所附带的情绪的颜色。
我们的记忆摆放在架子上,五颜六色,琳琅满目。
每一天都会有新的记忆,到了晚上,记忆被做成剧本,交给“梦境”摄制组,通过滤镜夸张或异化,形成或五彩缤纷,或阴森恐怖的梦。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记忆会被归档,送到迷宫般的“长期记忆”档案馆里去。
堆积在这迷宫里的记忆,有些则会时不时不受控制的跳到我们面前,比如网络神曲和一些广告的旋律;而有些则会被清扫入遗忘的垃圾场,并在其中灰飞烟灭。
这长期记忆的迷宫是抽象思维的绝佳素材。
我们的大脑善于归纳总结,能将具象的信息提炼为抽象的概念,既可以方便存储,又可以举一反三来获取新的信息。
当然,这个神奇的功能对于记忆的个体来说可能是可怕的,也许在被抽干概念后,自己便被无情地抛弃。
同时,这座迷宫也让“想象力制作公司”硕果累累,无论是云之国纸牌屋芭比娃娃满天飞,还是贤者之石黄金圣衣自己会放炎杀黑龙波,我们童年无尽的幻想,有的绽放开了翅膀成为了皮克斯献给人类的礼物,有的则被永远囚禁其中静静地消失。
这迷宫里一些危险的东西,则被关押在了名叫“潜意识”的监牢里。
《头脑特工队》电影观后感范文6篇

《头脑特工队》电影观后感范文6篇头脑特工队是一部有趣的电影。
它把人的五种情绪快乐.忧伤.讨厌.愤怒.害怕分别以人物乐乐,忧忧,厌厌和怕怕来表现。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头脑特工队的观后感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借鉴或帮助。
头脑特工队的观后感篇1 头脑特工队以动画的形式讲述人类大脑中情绪变化的原理过程。
看完后,我明白了为什么回想小时候,记忆中的画面总是洋溢着阳光般的暖色,因为小时候,掌握情绪的主要是乐乐,happiness,而且通常在一段情绪中只存在一种情绪(人类有五大情绪,happiness、sadness、anger、disgust、fear,分别对应金黄色、幽蓝色、红色、绿色和紫色)。
随着人慢慢长大,经历越来越多的事情,记忆球的数量不再以金黄色球为主,一个记忆球也从单色变成多色混杂。
我们的情绪不再那么单纯而强烈,变得喜忧参半,变得难以言状。
情绪中,乐乐和忧忧是是两大主要情绪。
年幼时,多以纯粹的快乐为主,忧伤通常退居其次。
在成长的过程中,忧伤会慢慢参与进来,它不仅会反映在当前的情绪中,还会给曾经快乐无忧的记忆染上忧伤的色彩。
于是,当我们回忆起曾经的美好时,我们会感到莫名的忧伤,会不禁泪流满面。
这时的情绪就不是单纯的快乐或忧伤了,确切一点地说,应该是更接近于感动。
感动是一种更复杂更深刻的情感,能给人以力量。
而这种力量是我们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动力,是单纯的快乐和忧伤都无法给予的。
影片也告诉我,有些时候,我们的情绪会失去控制,甚至会无法感受到情绪。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内部情绪会产生混乱,一些核心记忆如家庭、诚实、友谊、兴趣和淘气就会遭到损坏甚至崩溃,这就需要时间和精力去修复和重建。
这个过程要花多长时间,修复成果如何,因人而异。
影片中讲述的是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因一次搬家而引起情绪大变动所历经的过程。
十一、二岁,也许我也经历过一些情绪危机,只是那些小危机在我的不知不觉中发生并解决了。
影片《头脑特工队》观后感(通用12篇)

影⽚《头脑特⼯队》观后感(通⽤12篇)影⽚《头脑特⼯队》观后感(通⽤12篇) 当品味完⼀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下了。
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下⾯是⼩编收集整理的影⽚《头脑特⼯队》观后感(通⽤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影⽚《头脑特⼯队》观后感篇1 《头脑特⼯队》的主题依旧是成长。
这听起来似乎是个说烂了的话题,然⽽这回不同的是,这个故事帮助我们重新认识⾃⼰,我们的情绪,我们如何被情绪挟持,我们为何会遗忘,甚⾄包括为什么听了⼀⾸滑板鞋你就会⼀直在脑⼦⾥摩擦摩擦。
这个成长的过程不再限于Riley克服了种种不适⾯对新⽣活,也不限于⽗母们看过后释怀了孩⼦终将变成有独⽴意志的个体离⾃⼰⽽去的现实。
这个成长更是我们在这个故事后对⾃⼰的全新认识。
其⼀,接纳每⼀种情绪。
我们总是渴望欢乐抵抗悲伤,赞扬乐观嘲弄消极。
社会⽂化⿎励我们做⼀个活泼外向、积极阳光的正能量⼈类,然⽽并不是每个⼈的⼈设都是Joy坐镇中央,带着“I can fix it”的⾃信笑容排除万难。
更多时候,是⽣命中的那些“负⾯情绪”给我们⼒量:悲伤让我们深刻,去学习和体验,去增加⽣命的分量;恐惧使我们未⾬绸缪,⼩⼼驶得万年船;愤怒为我们划出底线,警告外敌不可侵犯;厌恶决定品格,阻挡我们跟风从众失去⾃我。
快乐的确让我们过得更好,但很多时候,盲⽬的乐观却⽆济于事。
它是烧过天际短暂的流星,绚烂耀⽬,然⽽亘古不变的却是深邃⼴博的幽暗天幕。
有趣的是,在最开始的设计中,制作团队是让Joy和Fear⼀起飞出了总部结伴冒险,然⽽后来却发现故事顺不下去——他们想让Joy在这段经历中有所顿悟,去做⼀些从前不会去做的事,但Fear⽆法完成这个使命。
在把故事推翻重来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只有Sadness能够给Joy上这么⼀课。
也许我们⼀开始也都像单纯的Joy⼀样,不能明⽩Sadness存在的意义⽽想把她排除在外。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5篇)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5篇)头脑特工队观后感(5篇)1这个周末,我弟弟说想看个电影。
于是,我们全家坐在一起,看了去年没有看到的电影。
听说这是迪斯尼的一部大杰作,而且还被评为“人生中必看电影”之一,我一直很期待。
终于开始啦!他们这五个小精灵就是主人公Lily头脑里面的。
Lily的感情就由他们决定。
他们都想让Lily过上永远幸福快乐的生活,因此,他们认为忧忧并没有什么用处,觉得她只能让Lily变得伤心,悲伤。
有一天,乐乐与忧忧一起掉进了“记忆保藏所”。
乐乐不幸掉进“遗弃的悬崖”。
乐乐在那里遇到了Lily想象中的人物。
于是,他们俩一起想着怎么样才能走上去。
忽然,想象中的飞船映入眼帘。
他们便坐上去,试图飞到上面。
但是,由于那位想象中的人物太重,总是飞不上去。
想象中的人物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中途掉下去。
乐乐上去便看到,他消失了。
乐乐决定与忧忧尽快回去,但是,只要忧忧跟着她,那些美好记忆就会变成伤心的记忆。
乐乐决定自己独自一人回去。
但是在中途,她意识到:快乐是由伤心带来的。
没有伤心就没有美好记忆,就没有快乐。
乐乐赶紧跑回,带着忧忧,经过千辛万苦,回到了大脑总部。
这部电影实在让人感动了。
我看完便感到一股暖流流到我心里,竟忍不住抽抽噎噎哭起来。
它让我懂得了:友情可以化为巨大的能量;没有经历前面的悲伤,便没有后面的甘甜。
如果你们也想看一部有趣的电影,我想你们推荐这部。
肯定会让你感慨万千的!莱莉从出生到慢慢长大,脑海中的五种情绪快乐、恐惧、愤怒、厌恶和悲伤一直在调配着茉莉的日常生活,后来因为父亲工作原因举家搬迁到旧金山,莱莉只得和熟悉的中西部生活说再见。
然而搬来旧金山,全新的环境与生活都需要莱莉适应,混乱渐渐在心里滋生。
感受每一种情绪的存在情绪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脑海中出现,随着我们的接触的人,事,貌似每种情绪都会在我们脑海中不断地出现,茉莉小时候,基本都是快乐的回忆。
可是搬过家之后,让她从熟悉的环境中一下子切换了出来,可茉莉却一下子没有适应过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
导读: 《头脑特工队》观后感
文/木果
1
形象的内在世界
影片通过拟人化的视角,将人们几种主要的情绪感受化为五个头脑里的小精灵,分别是乐乐,忧忧,厌厌,怒怒,怕怕。
他们的反应直接代表了主人公(小女孩莱莉)的感受,以及与之相关的思想运作。
这是影片设置的绝妙之处,将我们的内心世界的活动,用这么形象而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
包括里面提到的各种记忆球,个性小岛,思想列车,梦境,梦幻乐园,潜意识等等。
2
拥抱负面情绪打开生命的多彩
影片的故事主旨,其实是带我们重新认识自己产生的各种情绪,尤其是当中负面的部分,可能令我们一开始感受不那么好。
其实所谓正面、负面,也是成人给予的标签。
但是,当我们开始面对它,打开它,表达它,释放它,我们会发现一切背后都有一份爱的承载。
我们也真正领会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各种味道,而我们的内在也进一步扩大,拓展。
这大概就是长大的过程,成长的历程。
当我们还是很小的孩子的时候,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纯粹而简单的快乐。
正如影片中,在搬家之前,莱莉的生活中大部分记忆都是快乐的色彩,也就是乐乐的颜色。
莱莉的感受与情绪的主导也是乐乐。
搬家之后,环境的变化,家庭氛围的变化(搬家货车的意外,爸爸工作的忙碌,妈妈的不满),学校生活的变化……一切都在适应中,调整中。
莱莉感到了不适,感到了压力。
对于负面情绪,不好的感受,一般来说孩子天然是直接表达的,但是莱莉却压抑了。
从影片的一个情节,一家人刚到新家,出现一些意外,临睡前妈妈来道晚安,说谢谢莱莉总是那么阳光……从中其实看到,孩子很容易吸收父母的期待,莱莉也希望能达到妈妈的期待,希望自己在这样的状况下依然保持阳光快乐。
于是,就有了影片中,乐乐对待忧忧那样的态度。
乐乐希望一切还是在快乐的基调中,各种阻止忧忧触碰控制台中的一切。
但是忧忧很失控,最后导致乐乐和忧忧都离开了控制台,开启了回控制台的历程。
历程中两个情节,让乐乐终于放下了对忧忧的偏见与阻抗:
一个是偶遇莱莉的幻想伙伴,冰棒。
冰棒的火箭车被扔下了记忆填埋场,冰棒伤心的哭了。
乐乐想安慰他,却无效。
忧忧走过去,陪着冰棒坐了一会儿,然后冰棒就好了。
另一个是,乐乐和冰棒一起掉下了记忆填埋场。
乐乐极度难过,似乎陷入了绝境,伤心的看着核心记忆球,却意外看到在欢乐的瞬间之前,是忧忧在那里。
莱莉因为打偏了一个球很难过,坐在树枝上,
然后爸爸妈妈过来安慰她陪伴她,再然后才是队友的欢庆。
这时,乐乐才知道忧忧有多么重要。
重振旗鼓之后,想到了办法回去。
只不过冰棒回不去了,小时候幻想的玩伴,随着长大终被遗忘吧。
于是,才有了最后,莱莉从离家出走的念头中突然醒来,似乎所有感受又都回来了。
她跑回家,冲到爸爸妈妈面前,诉说了自己的不适应,压力,难过……一家人拥抱在一起,泪水中洋溢着幸福与感动。
最后,头脑里的控制台扩大了,个性小岛也扩展了,记忆球的颜色变得五彩缤纷的交织,生命有了更多的层次与味道。
3
个性小岛的坍塌与重建
这个过程,正如孩子内心的成长历程,一些东西被打碎,而后经过自我整合后重建。
与影片的区别是,重建的结果到底会怎样呢?影片中,莱莉最终获得了父母的理解与爱,于是迅速获得了重建,并拥有了更强大的内在。
而现实生活中,却未必。
很多时候,孩子在经历自己内心挣扎时,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与爱。
于是,孩子不再与父母袒露心声。
内在一些的东西的坍塌,有的也许再也没有重建起来,而形成了某种缺失。
4
潜意识里的小丑
影片里提到,莱莉最害怕的东西都被扔进了潜意识的大仓库。
这个小丑也是莱莉害怕的东西。
当它刚被吵醒,那么巨大的身躯,血红的嘴唇,开始追赶乐乐忧忧。
大概真的挺吓人。
但是,曾经小时候很害怕的东西,真的那么可怕吗?当小丑开始往外走,你真正看清它的面目,它原来也不过是个小丑。
只不过,我们的想象会无穷放大我们的恐惧,却忘了我们自己,现在早已不是当初很小的模样。
5
观察你的内在世界
最后,借着影片的呈现,我们也可以观察下自己的内在世界。
正如影片中,也有镜头放到,莱莉爸爸妈妈头脑里的那些精灵们。
甚至大家正在吃饭,头脑里却沉浸在另一个世界。
还有结束处看到,原来每个人的头脑里都有这么多声音,这么多情绪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