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干预技术和流程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干预技术要点(新生儿)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 宫内感染:感染艾滋病的孕妇,在妊娠期可通过不同 的途径将病毒传播给胎儿。
➢ 产时感染:在分娩过程中,胎儿接触含艾滋病病毒的血 液、和阴道分泌物而被感染。
➢ 产后感染:产妇乳汁中含有艾滋病病毒,估计在所有感 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中有30%-50%是通过母乳喂养感染。 混合喂养感染的可能性更大。
梅毒的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
血源性传播
胎盘传播:如果孕妇感染了梅毒,在怀孕期间可通过胎盘 而使胎儿传染梅毒。孕妇患有梅毒,未经及时发现和治疗, 或治疗不彻底,梅毒苍白螺旋体可通过胎盘的血液循环传 染给胎儿,使胎儿感染梅毒。胎盘传染主要在孕妇早期梅 毒时发生。
产道传播:当胎儿经过感染有梅毒的产道时,产道部位的 梅毒苍白螺旋体可感染给胎儿,导致新生儿传染梅毒而发 病。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 播干预技术要点(新生儿)
艾滋病是感染艾滋病毒所致,病毒对人体的侵害主要是 破坏人类免疫系统,造成机会性感染的增加,目前艾滋病 治疗是世界难题,其预防则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新生儿 的感染性预防。有关数据表明,艾滋病毒的母婴传播率约 为30-45%。若对感染艾滋病毒的孕妇通过实施孕期用药、 安全助产、新生儿预防性用药及人工喂养等综合性干预措 施,将使艾滋病毒的母婴传播率降至2-3%。
艾滋病感染产妇所生儿童的监测和随访
早期诊断、检测和随访
满1、3、6、9、12、18月龄:纳入高危管理,进行随访、 体格检查、观察有无感染症状出现。
出生后6周、3个月:采集血标本,进行早期诊断。
出生后12、18月龄:未进行早期诊断检测或检测结果阴性 者,进行艾滋病抗体筛查及必要的补充试验,以明确艾滋 病感染状态。
可以选择NVP方案和AZT方案的任意一种。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制度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制度第一篇: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制度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制度为提高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 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 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 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根据《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成立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技术专家组。
负责本院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 开展工作督导与检查工作。
二、为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孕产妇提供全面、系统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干预服务。
严格执行技术服务标准, 建立适宜的检测、咨询、干预、随访等服务流程。
三、在婚前保健门诊、产科门诊、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预防育龄妇女感染。
四、为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育龄妇女及其家人提供预防母婴传播的信息、医疗保健及转介服务。
五、主动为所有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检测与咨询服务。
六、加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
为感染孕产妇提供安全的助产服务, 为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供适宜的干预措施。
七、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合格的检验人员;加强实验室管理, 严格实验室质量控制, 保障工作顺畅运转。
八、预防医源性感染及职业暴露。
应当遵照普遍性防护原则, 落实各项防护措施, 严格执行有关消毒隔离制度, 最大限度地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
九、加强信息管理。
指定保密意识及责任心强的专职人员负责信息管理工作。
加强信息的收集、报告、审核、管理及质量控制, 确保信息数据上报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十、监督指导与评估。
定期开展自查与监督检查, 不断提高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工作质量。
第二篇: 预防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传播工作总结XX妇幼保健所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总结为提高人群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意识,最大程度减少艾滋病、梅毒、乙肝对妇女儿童健康的影响,提高妇女、儿童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现将XX年1月至8月此项工作总结如下:一、具体数据:全区孕产妇进行HIV抗体检测 727 人, 检测率为 100%, 发现阳性孕产妇 0 例, 孕产妇进行梅毒检测727 人, 检测率为 100%, 发现梅毒孕妇 2 人, 梅毒感人产妇人, 所生婴儿人,感染人, 梅毒孕产妇规范诊疗人, 所生婴儿规范诊疗率人, 孕产妇进行乙肝检测 727 人, 检测率为, 表面抗原阳性人, 城西医院产科领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疫苗支, 注射2支。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为了全面推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提供综合防治服务,我们制定了XXX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以下是我们的策略和措施:一、策略: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我们认识到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将这项工作纳入日常工作日程,进行科学规划,实行目标管理,加强监督考核,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医院项目工作的检查、督导等工作,组长为XXX (业务副书记),副组长为XXX(医务科科长)和XXX(护理部主任),成员包括XXX、XXX、XXX、XXX、XXX、XXX、XXX和XXX。
二)开展全院动员,促进广泛参与:我们将广泛开展全院动员,采取板报、标语、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群众性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为感染者及其家庭提供关怀和支持,减少歧视,营造良好的综合防治氛围。
三)整合服务资源,提高干预效果:我们将整合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为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孕产妇提供全面、系统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干预服务。
我们将严格执行技术服务标准,建立适宜的检测、咨询、干预、随访等服务流程,健全防治物品及时供应和合理应用制度,提高干预效果。
四)扩大覆盖范围,促进常规开展:我们将不断扩大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覆盖面,在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性病防治、计划生育等服务领域,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早发现、早干预、早随访,使更多育龄妇女、孕产妇及其家庭受益。
我们将促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常规化和持续开展。
二、措施:在开展常规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同时,我们将为孕产妇提供全面、综合、系统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干预服务。
一)广泛开展健康教育,预防育龄妇女感染:我们将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孕妇学校讲堂、制作并张贴宣传栏、宣传画、咨询等活动,为育龄妇女、孕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知识的宣传,提高大众防治知识水平。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技术实施方案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技术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一)总目标全面落实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如期实现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目标,提高妇女儿童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二)具体目标至2025年,实现以下目标:1婚前保健人群艾滋病、梅毒检测率达95%以上。
2.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达95%以上,孕期检测率达90%以上,孕早期检测率达85%以上。
3.HIV感染孕产妇抗病毒用药率达95%以上,所生儿童抗病毒用药率达95%以上。
4.HIV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早期诊断率达98%以上。
5.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率达95%以上,所生儿童预防性治疗率达95%以上。
6.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首针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时注射率达98%以上。
7.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至2%以下。
8.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下降至15/10万活产以下。
9.乙肝母婴传播率下降至1%以下。
二、工作内容消除艾滋病、梅毒及乙肝母婴传播(简称“消除母婴传播”)工作应以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综合防治体系为支撑,以常规妇女保健、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为基础,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孕产妇、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为育龄人群、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全面、整合的消除母婴传播服务,主要工作内容如下:(一)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青少年保健、性病防治、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等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开展消除母婴传播相关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提高青少年、育龄妇女,特别是孕产妇及其家人对消除母婴传播的认知,增强其“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促进健康行为。
(二)检测与咨询医疗卫生机构遵循知情不拒绝的原则,检测前医务人员主动告知母婴传播的危害性、预防母婴传播措施、接受各项检测的必要性和检测的相关信息,并依据检测结果提供检测后咨询。
为所有结婚登记人群在接受婚前保健时提供艾滋病、梅毒检测与咨询服务;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产期保健过程中开展夫妻共同咨询检测。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检测服务流程)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检测服务流程为了更好地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随访,使更多育龄妇女、孕产妇及其家庭受益,从而规范我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服务流程,服务流程及措施如下:1、产科门诊接诊医师,要对来院初次产前检查的孕妇进行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有关知识宣传,对有需求的服务对象要单独进行咨询和指导,提高服务对象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及母婴传播服务的认识和利用。
实行首诊负责制。
2、产科门诊接诊医师开具检验申请单,由孕妇到收费处付款后到检验科验血。
3、检验科依据申请单如实检验,当出现疑似阳性的结果时,要及时复检,结果仍然疑似阳性时,要通知科主任,不能消除疑似阳性结果的,要及时与送检医师联系,做好沟通与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理由为受检者作进一步复检和确定实验。
4、对于已经证实的阳性结果,检验科工作人员要直接将报告单送交送检医师,有送检医师处理。
5、送检医师要为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孕产妇提供改变危险行为、避免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等重要信息;为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孕产妇提供保密的咨询服务,告知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信息,与感染孕产妇商讨并由其知情选择妊娠结局,提供必要的转介服务等,与感染孕产妇沟通,在其同意情况下进行配偶/性伴的告知和检测指导。
要认真做好登记工作。
6、检验报告单应采用向内对折的方式相互递送,检验人员与医师的告知应在保密的状态下进行。
有关工作人员不得对检验结果进行相关人员以外的交流。
7、妇产科、检验科要将登记本进行保密性保管,无关人员不得翻录查阅。
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孕妇产前检测流程图产科医师开具检验申请单——受检孕妇或其家人到收费处交费——持交费后的检验申请单到检验科采血——(检验结果为阴性的由孕妇自行取报告就诊)检验结果疑似或确证为阳性的,检验人员直接与送检医师联系。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流程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流程图1.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服务流程1 / 42 / 4终止妊娠转介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随访管理或转抗病毒治疗医院 云南省推荐两个方案: 咨询抗病毒治疗点医生 调整方(有有条件医疗保健机构) 方案一:妊娠14周或之后发现,尽早开始使用至分娩结束,AZT 、3TC 、LPV/r (或EFV) 1.监测毒副反应:CD 4>350/mm 3预防性 婴儿:NVP 或AZT 方案(6~12小时内) 血常规、尿常规(月) 或 指导选择抗病毒 用药方案 方案二:交通不便等: 肝功、肾功能、甘油三酯(3月)药物方案 孕14周或之后发现用AZT 临床症状和体征 临产用AZT 、NVP 、3TC 2.服药依从性分娩后AZT 、3TC 咨询效果 :意义,服药期间的反应等 婴儿:NVP 、AZT(6~12小时内) 定时、不漏服(提醒与记录) 转抗病毒治疗点处理㈠孕期保健服务 CD 4≤350/mm 3 转当地抗病毒治疗医院 到指定医院分娩抗体检测 (+)㈡CD4检测 继续妊娠 (首次产检 (妇幼保健机构管理) 疾控中心)(避免重检)和漏检) (三)孕产妇HIV 感染状况及免疫状况监测:发现妊娠、产后4-6周做CD4检测(孕期3-6月),发现妊娠、孕32-36周做病毒载量:产时发现,来不及转诊就在本机构 ①规范性服用抗病毒药物1月以上 阴道分娩(四)安全助产 或病载<1000拷贝/ml (无产科禁忌症) 产时服用抗病毒药物情况 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分娩 ②择期剖宫产:孕38周 详细记录在产科病历中 常规保健随访次数:1、3、6、9、12、18月龄进行随访 建议到保健机构 生长发育监测㈣HIV 暴露儿童保健与指导 感染状况监测喂养指导:奶粉配制、安全饮用水及奶瓶卫生、个人卫生等 免疫接种:未排除感染麻疹疫苗不接种卡介苗、等减毒活疫苗①出生后4~6周进行第一次干血斑早期检测(详见检测流程),(+) (+),诊断儿童HIV 感染㈤HIV 暴露儿童早期检测及HIV 抗体检测 (—) 满3月干血斑检测 (+),尽快再次干血斑检测 (+) 诊断儿童HIV感染②未进行早期检测或早期检测结果阴性者,于12月龄或18月龄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 (—)报告“婴儿HIV 感染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阴性” ㈥预防性应用复方新诺明 ①产妇CD 4<350/mm (无硫胺过敏史) (+) 艾滋病抗体确证试验3 早期诊断报告(+) ②儿童 CD4百分比<25%反复出现机会性感染临床症状 母亲应用抗病毒药物<4周产妇:产后42天转介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六) 转介 早期检测阳性 转抗病毒治疗医院进行抗病毒治疗婴儿随访18月龄HIV抗体检测、确证试验阳性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符合抗病毒治疗转抗病毒治疗医院抗病毒治疗孕早期(14周前)①各提供1个疗程的治疗(孕14周前) ②性伴同时治疗通过胎盘预防98%以上的先天梅毒孕晚期(28周后)孕中期、晚期发现:立刻给予2个疗程的抗梅毒治疗㈠治疗2个治疗疗程间隔4周(最少间隔2周)第二个疗程在孕晚期进行①孕期:①治疗后每月做一次定量TRUST 若发现再次感染或复发立即再开始一个疗程的梅毒治疗㈡随访②临时随访(治疗机构负责)②分娩后:血清RPR检测第一年,每三个月检查一次,以后每半年检查一次,随访3年㈢安全助产孕期未接受全程、足量的青霉素治疗抗体检测(+)㈣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预防性治疗接受非青霉素方案分娩前1个月才进行抗梅毒治疗出生时梅毒血清学试验(+)或保健院㈤为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提供随访和先天梅毒的诊断治疗出生时 TRUST高于母亲分娩前滴度4倍先天梅毒规范治疗(—)转(+)出生时TRUST(—)或(+),但滴度低于母亲分娩前4倍随访滴度上升且有症状先天梅毒规范治疗或18月龄TRUST(+3 / 4孕妇:①监测肝脏功能②治疗、营养支持、指导婴儿:①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10微克、满月接种第二剂乙肝疫苗10微克、满6个月接种第三剂乙肝疫苗②出生6小时内注射(至少24小时内)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越早效果越好4 / 4。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是预防和减少儿童新发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重要战略行动,也是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一项主要目标任务。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实施方案。
本文将重点介绍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1. 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使其降至2%以下。
2. 降低先天梅毒发病率,使其降至50/10万活产及以下。
3. 降低乙肝母婴传播率,使其降至1%及以下。
4. 提高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率,达到95%及以上。
5. 提高艾滋病、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治疗率,达到95%及以上。
6. 提高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时接种率和首剂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达到95%及以上。
二、工作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普及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预防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母婴传播疾病的认识。
2. 优化检测服务。
各级医疗机构要规范开展预防母婴传播综合服务,提供孕期首次产检免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服务,孕早期检测率达到70%以上。
3. 规范诊治感染孕产妇。
各级医疗机构要落实预防母婴传播综合措施,加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专案管理,并提供高质量随访服务。
4. 强化数据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区域间医疗保健机构以及机构内部的数据质量控制机制,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5. 落实综合干预措施。
结合婚前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青少年保健、性病防治、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等常规医疗保健服务,开展预防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和咨询。
6. 关注重点人群。
切实做好流动人口、青少年、育龄妇女、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服务,减少新发感染。
三、组织实施1.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成立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2. 落实经费保障。
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确保消除母婴传播工作所需经费得到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程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规范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实现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根据省市文件的要求,继续在全县全面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程,为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以及为感染孕产妇与所生儿童提供综合干预服务。
现就2022年工程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程目标(一)总目标。
为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疾病的母婴传播,降低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对妇女儿童的影响,进一步改善妇女儿童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二)具体目标。
至2025年底,实现以下目标:1.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达100%以上,孕期检测率达98%以上,孕早期检测率达95%以上;2.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达95%以上,孕产妇接受其他相关检测的比例到达95%以上,住院分娩率到达98%以上,所生儿童人工喂养的比例达95% 省市卫生健康委要求,开展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重点案例评审。
(四)持续做好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干预效果评价为明确乙肝阳性产妇所生儿童(简称“乙肝暴露儿童”)乙肝感染状况及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效果,根据国家相关会议精神和要求,结合信丰实际,针对接种了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儿童,评估我县乙肝母婴传播发生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具体工作如下:1.全县有住院分娩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对乙肝暴露儿童接种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完三剂次乙肝疫苗后,儿童满7个月至12个月龄期间,为其提供1次免费乙肝两对半检测服务(附件8),该服务可整合至常规儿童保健随访工作中,检测方法可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化学发光免疫试验(CLIA)中的一种,检测经费标准为40元/乙肝暴露儿童,同时新增乙肝暴露儿童随访管理补助20元/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壮年(20-39岁)约占73.6% 男女比例约为 2.31:1
3682人
男 女
40-49, 15.48%
>50, 5.86%
<15, 0.79%
15-19, 4.27%
8396人
30-39, 36.50%
20-29, 37.10%
8
2011年1月-9月新发现2165例
异性性传播占70.6% 同性传播9.8% 静脉吸毒16.0% 母婴传播0.9% 其它及不详2.7%
90%; 2、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接受规范诊疗的比例达到
80%以上; 3、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
的比例达到80%以上。
14
本次培训——强化培训 主要内容
为什么要开展预防艾滋病 、梅毒和乙 肝母婴传播工作及重要性;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技术和流程; 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干预技术和流程; 预防乙肝母婴传播干预技术和流程;
的诊断流程不熟悉
2
贵州省艾滋病疫情概 况
3
疫情介绍
截止2011年9月30日,全省共累计发 现12078例,其中艾滋病病人2689例 ,死亡2439例。
居全国 第八位!
4
贵州省艾滋病疫情(截至2011.9.30)
1986年开始监测
1993年发现第一例艾滋 病病毒感染者
截止2011年9月30日 累计发现HIV/AIDS12078例 其中艾滋病病人2689例 死亡病例2439例
播服务的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90%以上 ; (二)扩大咨询检测覆盖面 1、以县为单位孕产妇艾滋病、乙肝检测率 分别达到80%以上、孕产妇梅毒检测率达 到70%以上;
12
2、全州孕产妇艾滋病咨询及检测人次数达 53600人次——任务艰巨
其中,都匀市6400人次、福泉市5400人次 、瓮安县5800人次、贵定县3400人次、龙 里县3400人次、惠水县5600人次、长顺县 3400人次、罗甸县4200人次、平塘县 4000人次、独山县4000人次、荔波县 2600人次、三都县5400人次。
18
未经治疗的梅毒对妊娠结果的影响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 母婴传播干预技术和流程
存在问题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如何干预?(选择预防性 方案还是治疗性方案 )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早期诊断的检 测服务流程不清晰
接生单位于产时首次发现HIV初筛阳性的 服务流程(怎么办?)
梅毒感染孕产妇的诊断仍不清楚 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随访及先天梅毒
15
为什么要开展预防艾滋病 、梅毒 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及重要性
艾滋病:目前仍然无法治愈
艾滋病母婴传播威胁着儿童健康,艾滋病病毒感染妇女所生 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几率是15~50%,大部分感染艾滋病病 毒的孩子在5岁以前死亡;
母婴传播是15岁以下儿童感染HIV的最主要途径; 母婴传播是可以预防的 ,通过干预母婴传播率可以降到10%
以下(最低2%);如不进行干预, 全世界每天将有2000新生 儿感染HIV;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所生儿童,将面临不能获得良好的呵 护,沦为艾滋病孤儿的悲惨境遇; 因此,对所有孕妇应在孕早期或第1次产前检查时常规行HIV 抗体筛查,及早发现阳性孕产妇和及早规范干预。 16
为什么要开展预防艾滋病 、梅 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及重要性
(截至2011年9月30日)
2500 2190 2000 1500 1000
2117
1543 1415 1316 948
500
848
749
412
0
铜仁地区 贵阳市 毕节地区 黔南州
安顺市 六盘水市 遵义市 黔东南州 黔西南州11
黔南州2012年预防艾滋病、梅 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管理方案
年度目标 (一)承担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
梅毒: 患梅毒孕妇可致胎儿流产、早产、死胎、死产、
生长发育受限、先天梅毒; 若孕妇梅毒未经治疗则母婴传播机会为76.92%;
根据分期不同传染性亦不同,孕妇早期梅毒(Ⅰ 、Ⅱ期梅毒)传染性最强,胎儿几乎100%被感染
,发生胎儿流产、早产、死胎死产或新生儿死亡 几率更高;即便是晚期梅毒孕妇,感染胎儿的可 能性也近30%; 先天梅毒对儿童危害大,病情重,可侵犯所有器 官,病死率和致残率均明显增高,如角膜炎、神 经性耳聋、骨膜炎、鞍鼻等;
13
(三)规范提供综合干预措施服务,提高干预的比例
1、艾滋病母婴阻断干预指标 (1)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
达到80%; (2)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接受其他相关检测比例达到
70%; (3)艾滋病感染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0%; (4)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人工喂养的比例达到
2500
2427
2165
1990
2000
1727
1500
1000
500
212
303
1243 1059 1058
634 462
0 1993--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பைடு நூலகம்2001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1-9月
7
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性别及
异性性传播 同性传播 静脉吸毒 母婴传播 其它及不详
9
男1404例,女761例,男女比例:1.8:1 年龄组: 15岁以下:1.1% 15-39岁:64.1% 40-59岁:27.2% 60岁以上:7.6%
15岁以下 15-39岁 40-59岁 60岁以上
10
HIV感染者/AIDS病人按市州地累计报告数
列全国第8位
5
1993—2001年累计新发现212例 2002年新发现303例,超过前9年的总和 2003-2004年新发现1069例 2005-2008年新发现5087例 2009年新发现1990例 2010年新发现2427例
6
贵州省历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发
现报告情况
(截止2011.9.30)
17
为什么要开展预防艾滋病 、梅 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及重要性
患梅毒孕妇早期规范治疗,能控制早产、死 胎、死产,新生儿先天梅毒可明显降低,可 防止90%以上的先天梅毒发生;
妊娠期梅毒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多为隐性 梅毒,因此主要靠血清学诊断;
因此,对所有孕妇应在孕早期或第1次产前检 查时常规行梅毒血清筛查,及早发现阳性孕 产妇和及早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