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考点整理

外国教育史考点整理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平简介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在西⽅哲学史上开辟了从⾃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的新阶段,是西⽅思想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位教育家。
在西⽅乃⾄全世界都具有崇⾼的地位。
⼈们不仅把他视作为⼀位伟⼤的哲学家,⽽且把他看成是最可尊敬的教师。
⼆、教育思想(⼀)论教育的意义苏格拉底认为,⼈天⽣是有区别的,但不管这种区别有多⼤,教育可以使⼈得到改进。
只要使⼈可以预测结果的事都是由⼈的智⼒掌控的,是可以学习的。
(⼆)论教育的⽬的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的是培养治国⼈才。
他认为治国者必须有才有德,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
(三)教育的⾸要任务是培养道德1.为什么?---道德是实践的哲学苏认为哲学应从研究⾃然转向研究伦理、政治等⼈类⾃⾝问题,哲学应当是能够实践的。
(⾃然--伦理,划时代)2.什么是道德?(寻求道德的⼀般定义---提出伦理学)苏格拉底不满智者们的怀疑论和相对主义,要求在真理、道德上探求普遍有效的“⼀般”,研究伦理概念的⼀般定义。
第⼀次提出了伦理学的理论问题,是哲学思维的⼀次飞跃,3.教⼈学会做⼈4.智慧即德⾏正确的⾏为基于正确的判断,所以教⼈道德就是教⼈智慧,教⼈辨别是⾮也就是教⼈道德。
5.⾃制是德⾏的基础6.守法就是正义7.⾝教重于⾔传(四)教育内容⼴博⽽实⽤的知识,除了教授政治、伦理雄辩术以外,第⼀次将凡何、天⽂、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的科⽬。
同时,还很注重体育锻炼。
(五)教学法---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法,称为苏格拉底⽅法。
讥讽是就对⽅的发⾔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陷⽭盾,⽆辞以对,终于承认⾃⼰的⽆知。
助产术即帮助对⽅⾃⼰得到问题的答案。
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较寻求“⼀般”。
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中世纪⼤学的形成和发展(产⽣原因)西欧封建制度进⼊发展的⿍盛时期之后,王权⽇渐强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产稳步上升,⼿⼯业逐渐成为专门的职业,形成⼀批新兴的市民阶层,提出新的⽂化要求,追求学问成为时尚;同时⼗字军东征使成千上万的基督徒到东⽅,加强了不同⽂化的交流。
外国教育史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3、分析教育哲学认为,在以前的教育理论中, 教育术语和概念是十分混乱并被人误解的;在 教育哲学系统和大纲的标题下所写的许多东西, 助长了标语口号化的体系和盲目的信仰。因此, 对教育基本概念和论证方法进行澄清,并注意 正确使用教育术语,应该是教育哲学研究工作 的第一步。同时在论述教育问题时,应该尽量 使语言符合逻辑、明白易懂。
皮亚杰主要观点:
每于成人的认知结构,因 此,一切教育和教学都应该了解儿童认知结构 发展的规律以及与成年人心智发展的关系,并 据此来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
心理学的方法论:临床法
特点:丰富多彩的小实验;合理灵活的谈话;自然性质的 观察;新颖而严密的形式语言和数理逻辑的分析工具。
(3)因而,“包括这些要素在内的一个各 门特殊学科韵教学计划应当是民主教育制度的 核心。”。 “要素主义教育”的名称就是由此 而来的。
3)具体举措和影响
(1)要素主义教育家要求美国普通中小学 重新审查它们的课程计划,以保证学生学到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60年美国教育改革中, 要素主义教育家特别强调“新三艺”(即数学、 自然科学和外语)。
(2)存在主义的创始人是丹麦的基督教哲学家、神秘主 义者克尔凯郭尔(S.A.K止rkesard)。它的主要代表人物 是德国的雅斯贝尔斯 (K.Jaspers)和海德格尔 (M.HeideeSer)、法国的萨特(J.Sanre) 。存在主义是 一种把人的存在当做其基础和出发点的哲学。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 美国教育家尼勒(G.Kneller)把存在主义应用于教育理论, 形成了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一外国教育史包括:古代、近代、现代。
一、外国古代:1、东方文明古国教育;2、古希腊;3、古罗马;4、西欧中世纪教育;5、拜占庭与阿拉伯教育。
二、外国近代:1、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2、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3、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三、外国现代:1、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2、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3、现代欧美教育思想。
外国古代教育一、东方文明古国: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总的教育特征。
二、古希腊:古风时代、古典时代、希腊化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三、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帝国时期、古罗马时期;西塞罗、昆体良、奥古斯丁。
四、西欧中世纪:基督教教育、封建主世俗教育、中世纪大学、城市学校。
五、拜占庭和阿拉伯教育:拜占庭和阿拉伯。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寺庙学校(管理寺庙财产的需要、知识神赐、“泥板书舍”“书吏”);(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①寺庙学校(有两级),一级是初等学校(教读写);另一级是高等学校(读写外,还文法、数学、医、天文)等。
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每科方式都一样:教师在泥板先,学生临摹);教育为少数人垄断、奴隶不受教育、会楔形文字的人仅仅是官吏和僧侣。
2.古代埃及的教育(1)古代埃及的学校:与其他国家比,其制度比较完善,学校种类也多些;包括①僧侣学校(重科学)②职官or书吏学校(重职教)③文士学校(重书写)④宫廷学校(不详);(2)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①内容见上;②方法:灌输和体罚;3.古代印度的教育(1)婆罗门时期的教育(前6世纪):(四个等级、教学目的、内容、课程内容、方法、何为古儒学校)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教育的目的是维护种姓制度和培养宗教意识,教学内容主要为《吠陀》;只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三个等级的人才能接受教育,但三者接受的教育根据等级而不同;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了一种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称为“古儒学校”,教学内容主要为《吠陀》,课程内容神学为主;常用的教学方法为体罚;09..-.24:...........................8.世纪以后出现于古印度的婆罗门学校中,教师被称为?...在公元(2)佛教教育:印度的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
学前教育简史 近代西方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二、 学前教育的内容
母育学校作为夸美纽斯建构的一贯的、统一的学制系统中的首个阶段, 其主要任务是发展儿童的身体、智慧和道德。
体育
智育
德育
第一节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三、 学前教育的方法
夸美纽斯认为,父母是儿童的教育者,有责任培育自己的子女成人, 因此父母不仅要有耐心,还要下功夫去研究子女。
身教重于言教,这在幼儿教育中更为重要,因为本时期的儿童思维是 以具体性为特征的。大人们的言行举止——善恶好坏的态度都是儿童直接模 仿的对象。
第一节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四、 对夸美纽斯学前教育思想的评价
夸美纽斯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写出了 历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以及与之配套的第一本看图识字 课本《世界图解》,从而奠定了他在教育史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节 欧文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 论人的性格形成
人的性格形成学说是欧文从事社会改革和教育实验 活动的出发点和理论基础。
二、 创办性格形成新学院
欧文深信人的性格自出生后主要是由外力形成的,若一个人自出 生时就处于优良的环境中,并对他实施正确的教育且一直持续到受教育 者形成能够抵抗不良影响的牢固品格。1816年,欧文耗资一万英镑在其 工厂区建立了第一所相当接近现代标准的公共学校——“性格形成新学 院”,面向2—14岁的儿童、少年提供教育,另外还附设有成人教育班。
第三节 欧文的学前教育思想
三、 论幼儿学校
(一) 幼儿学校的目的 幼儿学校希冀改变幼儿成长环境,能把幼儿
培育成具有良好性格的新人。
(二) 幼儿学校的教学内容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
第三节 欧文的学前教育思想
简述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

简述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
1、起源时期: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各家各派的哲学思想无不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芒,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滥筋。
2、复兴时期:文艺复兴运动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名,以“人文主义”为旗帜,通过文艺作品来宣扬反封建思想。
3、发展时期:宗教改革运动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使西欧人从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脱出来。
4、成熟时期:启蒙运动明确打出“自由、平等”的旗帜,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启导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民主革命的浪潮。
试论西方教育思想的论争与启示

试论西方教育思想的论争与启示摘要在各种教育思想的论争中,欧美国家的教育实践和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折射出许多值得反思的失误。
在我国面对世纪教育新形势的今天,回顾西方教育思想的论争历程,并从中获取值得学习的经验和教训,将对我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欧美教育思想论争启示现代欧美教育思想论争滥觞年,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创始人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传统教育”一词来表示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理论,并对其进行了批判,同时把他自己所主张的教育理论称为“现代教育”。
此后,在现代欧美教育理论中,开始出现了“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概念,并引起了“现代教育”理论和“传统教育”理论的反复论争。
①按照“现代”与“传统”两个维度可以将欧美各种教育思想大体划分为两类:改造主义教育思想、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想、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分析教育哲学思想、人本化教育和终身教育思想等可划为“现代教育”理论,要素主义教育思想、永恒主义教育思想、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想则因为遵循古法可划为“传统教育”理论。
随着哲学、心理学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教育”理论更加深入人心,应用更加广泛,然而“传统教育”理论仍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贡献丰富着教育理论的更新和发展。
西方教育思想论争呈现的特点. 教育思想有深厚的哲学、心理学渊源通过对现代欧美教育思想论争历程的回顾即可证明杜威的观点:改造主义教育以实用主义哲学为依据;新托马斯主义教育以宗教哲学为指导;存在主义教育以存在主义为其哲学基础;新行为主义教育和结构主义教育分别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发展而来。
这也就难怪皮亚杰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极大一部分的革新家们都不是职业的教育家……他们首先是哲学家、心理学家”。
②. 教育思想付诸实践,指导教育改革世纪初欧洲的新教育和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被认为是失败的,它们只假定了通过活动进行学习是儿童获得观念的惟一方式,而否定了其他获得观念的方式。
《中外学前教育史》(孙昕)100-7课件 第九章 西方近代学前教育思想

其次,他主张绝不能对幼儿娇生惯养,经 受风雨的考验。
幼儿除了坚持每天的户外活动外,还要学 习游泳。
在饮食方面,幼儿每天的饮食要极其清淡 和简单,幼儿在两三岁前最好禁吃油腻的肉食 和各种调味品。
专制主义教育的弊病和危害就在于它违背幼儿的天性,采用不适合幼儿发展的方法,用一堆 无用的知识充塞幼儿的头脑。
将教育和教学工作置于幼儿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实现教育心理化,建立符合幼儿心理规 律的教学机制,是新式学前教育的关键。
教育心理化就是把教育提高到科学的水平,将教育科学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 教育心理化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首先,要将教育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幼儿本性发展的基 础上;其次,必须使教学内容适合幼儿的学习心理;最后,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也应心理化。
是强调教育要符合幼儿心理的发展规律。在幼儿开始有意识地接受各种事物的感觉印象时, 就需要有符合心理学的训练。
三、论要素教育
要素教育是裴斯泰洛齐教育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要素教育的基本含义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简单的、为幼儿所接受的要素 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从而促使幼儿的各种能力得到全面和谐 的发展。
课堂互动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对当今的学前教育有着怎样的影响?
第三节 裴斯泰洛齐的学前教育理论
一、论爱的教育 二、论教育心理化 三、论要素教育 四、论幼儿早期教育
约翰·亨利赫·裴斯泰洛齐(1746—1827) 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也是 一位享有盛誉的教育改革家。他尊重幼儿、 热爱幼儿,提倡爱的教育理论,将毕生的精 力献给了贫苦幼儿的教育事业。
会尊重他人,从而培育幼儿之间友爱和信赖的感情。
第三讲西欧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简介

一、当代英国的“公民教育”
英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冠以“公民教育” 等名称,“其本意是培养人们做个好公民”, 或者说, “是教育人们做一个合格的为教会 和国家服务的人”。 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 宗教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
“君权神授”说,宣称君主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 万民皆应服从他的统治。
“原始罪恶”说则认定,人有与生俱来的罪过,人 们只有实行禁欲主义,历尽苦难,不断赎罪,死后 灵魂才能得救。这样的宗教说教,给人们套上了宿 命论的精神枷锁,在社会现实生活中起着掩盖阶级 压迫和社会不平等,麻醉人民的主体意识和压制反 抗精神的特殊作用。
也正因为如此,当时西欧各国的统治者都积极支持 教会势力的扩张和教会插手教育的活动。
从历史上看,学校教育达到一定普及之后,学 校就成了统治阶级对年轻一代进行思想政治教 育的主要场所。在中世纪封建时代,几乎所有 学校都掌握在教会手中。那些学校无一不是按 照宗教信条教育青年,并把“上帝的永恒天国 的公民”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目的都在于压 抑人的个性,消磨人的意志,使青年学生对教 会和封建专制达到绝对服从的程度。
罗马帝国时期 随着一连串侵略战争的胜利,罗马的版图不断扩 大。为了便于统治,就得大批地培养忠臣、顺民。 这一时期,罗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忠臣和顺 民的教育。
经过长期的统治和教育实践,罗马的统治阶级最 终发现:基督教—有利于维护罗马帝国奴隶制,于 是,他们先是给基督教以合法权利,然后又把它 定为国教。从这时起,基督教思想的传播正式纳 人了西欧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欧近代教育思想
总体框架:
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使人为永生做准备)
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2011选择)
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
夸美纽斯17世纪捷克伟大的爱国者,教育改革家,教育理论家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对教育学的贡献中,最出名的为班级授课制
《大教学论》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开端论教学原则(直观,系统,循序渐进,巩固,主动,自觉,量力,因材施教)《母育学校》、《世界图解》论道德教育(智慧,勇敢,节制,公正,劳动)
教育管理思想(国家的作用)
教育贡献及意义
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教育家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主体)
《关于波兰政治的筹议》公民教育理论
《爱弥儿》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教育为基础的培养新人教育贡献及意义
教育实践活动
裴斯泰洛齐19世纪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实践家,教育思想家论教育目的
代表作《林哈德和葛笃德》最后一本《天鹅之歌》论教育心理学化
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方法》论要素教育
“现代初等各科教学法的奠基人”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主张将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并实践的教育家。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赫尔巴特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教育实践活动
明确提出把教育建成一门独立学科的设想,提出完整理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道德教育理论
《普通教育学》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教育家课程理论
教学理论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
福禄培尔德国19世纪教育家,幼儿园的创立者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论教育的基本原理
“幼儿教育之父”《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
论教育和社会的关系
论教育与生产劳动
论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意义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
夸美纽斯
卢梭的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
福禄倍尔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