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与教育

合集下载

校园环境与教育

校园环境与教育

校园环境与教育引言概述:校园环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有利于学习的场所,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校园环境与教育的关系。

一、校园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1 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个安静、整洁、美观的校园环境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1.2 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校园环境应该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1.3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校园环境应该配备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二、校园环境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2.1 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校园环境应该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如加强校园安保措施,预防校园欺凌等不良行为。

2.2 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校园环境应该提供良好的体育设施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3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校园环境应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预防和减少心理压力。

三、校园环境对学生品德教育的影响3.1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校园环境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友善、公正等道德品质,引导他们正确的行为准则。

3.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校园环境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精神。

3.3 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校园环境应该建立健全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校园环境对师生关系的影响4.1 促进师生互动:校园环境应该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4.2 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校园环境应该提供适宜的教学场所和设施,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4.3 增强师生合作意识:校园环境应该鼓励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参与教育活动,促进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五、校园环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5.1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校园环境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社交机会,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校园环境与教育

校园环境与教育

校园环境与教育一、引言校园环境与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提供适宜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校园环境的物理环境、教育资源和师生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改善校园环境和提升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二、校园环境的物理环境1. 教室设施教室设施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份,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室应该具备充足的采光和通风条件,保证空气流通和学生的舒适感。

此外,教室内的坐位布局应合理,方便学生互动和师生交流。

2. 实验室和图书馆实验室和图书馆是校园环境中的重要资源。

实验室应该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促进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图书馆应该拥有丰富的书籍和学术资料,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空间和学习资源。

3. 校园绿化和体育设施校园绿化和体育设施是提高校园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校园应该注重绿化,建设漂亮的花园和草坪,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休闲和活动场所。

此外,校园应该设立齐全的体育设施,如运动场、健身房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体育锻炼机会。

三、教育资源1.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学校应该重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激励和评价,激发其教学热情和创新能力。

2. 教学设备和技术支持教学设备和技术支持是教育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份。

学校应该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如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等,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

此外,学校还应该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保障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3. 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合理设置课程,提供多样化的学科选择。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教学管理,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四、师生关系1. 师生互动师生关系是校园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份。

学校应该鼓励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校园环境与教育

校园环境与教育

校园环境与教育一、背景介绍校园环境与教育是指学校的物质环境和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关系。

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提供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条件,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校园环境对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校园环境的重要性1. 学习氛围的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例如,美观的校园景观、宽敞明亮的教室、舒适的学习环境等都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2. 健康成长的保障学校的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一个干净整洁、安全有序的校园环境能够减少学生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同时,良好的校园环境也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设施和活动场所,促进学生的身体锻炼和健康发展。

3. 人文关怀的体现学校环境的人文关怀是指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温馨、关爱和尊重的环境。

例如,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可以开设志愿者服务站,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

这些举措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关注,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三、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创新1. 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多元化的教育内容。

例如,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引入实践教学和项目学习,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加强STEAM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这些教育内容的创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等。

校园环境与教育

校园环境与教育

校园环境与教育一、引言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学生的教育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校园环境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改进和优化校园环境的建议,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

二、校园环境对教育的影响1. 学习氛围的营造校园环境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氛围,包括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学习场所的布局和设施。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提供安静、舒适、整洁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的专注和学习效果的提高。

2. 师生关系的建立校园环境也对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如社团、讲座、座谈会等,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供机会,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3. 文化氛围的塑造校园环境可以反映学校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

学校可以通过布置校园环境、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校园环境的改进与优化1. 提供良好的学习设施学校应加大对学习设施的投入,提供舒适、先进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学习场所。

同时,要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2. 加强师生交流和互动学校可以组织各类师生交流活动,如师生座谈会、学术讲座、学生社团等,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如开展导师制、学生辅导员制度等,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3. 培养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校应注重校园文化的培育和传承,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展览、演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校园环境与教育的案例分析以某高校为例,该校注重校园环境的改进和优化,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

该校通过以下措施改善了校园环境:1. 提供先进的学习设施该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现代化的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提供了先进的学习设施。

学生可以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校园环境与教育

校园环境与教育

校园环境与教育一、引言校园环境与教育是密切相关的,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育质量。

本文将从校园环境的定义、校园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校园环境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二、校园环境的定义校园环境是指学校内部和周边的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的综合体。

它包括校园建筑、教学设施、校园绿化、校园安全、教师与学生关系等方面。

三、校园环境对教育的影响1. 学习氛围的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美观的校园景观和舒适的教室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注度。

2. 师生关系的促进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助于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信任。

例如,友好的教师态度、良好的师生沟通和合作机会等都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3. 学生健康与安全的保障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与安全有着重要影响。

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提供安全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减少学生受伤和意外事件的发生。

此外,合理的校园布局和设施设置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如何改善校园环境1. 提升校园绿化水平加强校园绿化工作,增加绿化植被的种植密度和品种多样性,营造出舒适、宜人的校园环境。

可以开展植树活动、设立花坛和草坪等,增加学生与自然的接触机会。

2. 完善教学设施投入资金,改善教学设施的硬件条件。

例如,更新教室的家具设备、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多媒体设备等,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可以开展师生互动活动、定期组织教师与学生座谈等,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

4.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校园安全的监控和保障。

例如,增加校园警力、安装监控设备、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管控等,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5. 增加艺术和文化元素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和文化活动,增加校园的艺术氛围。

可以组织音乐会、舞蹈表演、美术展览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体验和文化交流机会。

校园环境与教育

校园环境与教育

校园环境与教育一、引言校园环境与教育是指学校内部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条件,以及教育教学活动在校园内的实施情况。

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业成就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校园环境的建设、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教育教学的实施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校园环境的建设1. 教学设施学校应配备先进的教学设施,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多媒体教室应配备投影仪、电脑等设备,方便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实验室应具备先进的实验设备,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图书馆应收藏丰富的书籍和期刊,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2. 体育设施学校应建设完善的体育设施,如运动场、健身房等,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

运动场应符合标准尺寸,能够进行各类体育活动;健身房应配备各种健身器材,满足学生进行锻炼的需求。

3. 绿化环境学校应注重绿化环境的建设,种植各类树木和花草,打造美丽的校园景观。

绿化环境不仅能够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

三、教育资源的配置1. 师资力量学校应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等不同职称的教师。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2. 教学材料学校应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包括教科书、参考书、教学辅助资料等。

教学材料应与课程内容相匹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信息技术支持学校应配备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如计算机、互联网等,以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类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育教学的实施1. 课程设置学校应合理设置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应涵盖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培养,选修课程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设置,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

2. 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选择,保证教学效果。

3. 评价方式学校应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校园环境与教育

校园环境与教育

校园环境与教育引言概述:校园环境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它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成长。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校园环境与教育的关系。

正文内容:1. 校园安全与教育1.1 安全设施的完善: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安全设施,包括监控系统、报警系统等,以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1.2 安全意识的培养:学校应加强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如何预防事故、应对突发事件,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1.3 紧急救援的能力:学校应培养教职员工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保障学生的安全。

2. 校园设施与教育2.1 学习资源的丰富: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2 运动设施的完善:学校应建设完善的运动场地和体育设施,鼓励学生积极参预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2.3 艺术设施的支持:学校应提供音乐室、美术室等艺术设施,鼓励学生参预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师资力量与教育3.1 教师的专业素质:学校应礼聘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

3.2 师生关系的建立:学校应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归属感,促进教育的有效传递。

3.3 教师的激励机制:学校应建立激励机制,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育工作,提高教师的教育热情和责任心。

4. 校园文化与教育4.1 校园活动的丰富多样:学校应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艺术展览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2 学校精神的塑造:学校应倡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4.3 校园文化的传承: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和传统,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5. 校园管理与教育5.1 管理规范与教育: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和自律能力。

校园环境与教育

校园环境与教育

校园环境与教育一、引言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对于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校园环境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对教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校园环境的定义校园环境是指学校内部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要素的总和,包括校园建筑、教育设施、教学资源、教育氛围等。

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应该具备安全、舒适、美观、开放、和谐等特点。

三、校园环境对教育的重要性1.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美丽的校园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3.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一个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4. 培养社会责任感:校园环境的建设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5. 塑造学校形象:校园环境是学校的窗口,一个美丽、整洁的校园环境可以提升学校的形象,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

四、校园环境对教育的影响1. 教育资源的配置: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等,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便利。

2. 教学质量的提升: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3. 学生行为的引导:校园环境可以对学生行为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如合理设置校规校纪,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遵守规则。

4.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个开放、多元的校园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校园环境的优化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社交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五、结论校园环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校应该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处处是教育;学校处处有教育,校园环境就具有非常重要的育人功能。

学校教育总在一定的环境内进行的,它可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校园内的花草树木,空气、光线、色彩,校舍建筑,场地设备室内布置等可称作“自然环境”(其实也是“人化”的自然);校园内的政治、道德、文化和人际关系可视为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也可以理解为物质环境,社会环境也可以理解为精神环境。

校园环境的熏陶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渠道,一方面是因为它促进了学生感性的自我成长,另一方面又因为它促进者个性生存与发展的协调平衡,促进者创造性的发展。

校园环境不仅是一种人化的自然环境,更是一种人为的精神环境。

校园环境美的意义不只是停留在学校成员从环境这面“镜子”中,直观到了自己的“本质力量”,还在于其强大的美的熏陶和同化力。

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风化雨,它潜移默化着人们的心灵,丰富着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丰富。

在学校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学校环境对学生心灵的陶冶,情趣的激发,和谐人际关系的营造,精神境界的提高以及校园气氛的活跃等都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它是育人的必要条件,具有非常重要的育人功能。

一、激励学生发奋向上的功能。

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现代文明人的生活追求,以及文明环境对个人素质的要求与约束,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文明行为习惯。

可以有效的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在美好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各种环境因素都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优良的校风、班风,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舒适愉悦的学习空间,洁净美丽的活动场所……。

用眼观察,用心品味,都可成为学生的精神力量,砥砺他们努力进取,健康成长。

如我校校风:文明、勤奋、严谨、求实“,学勉词“他行,你行,我也行”,以及很多的师生自己创作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画,均制成牌匾置于走廊、教室、实验室、图书馆、报告厅等醒目处,热切的华腾园,殷切的期盼,催人奋进的名人名言。

令学生精神振奋、情绪高昂;再如,针对师生关系我们要教师做到言传身教,关爱学生,“多一点微笑,多一点赞美,多一点尊重”,“多一点鼓励”,“蹲下来和学生做朋友”,“坐下来和学生沟通”,静下来倾听学生的心声“等都是我们的策略。

学校还充分注意发挥班主任的德育功能。

班主任的工作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为了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我们主要做到“四抓”:一抓班主任培训工作。

提高了班主任的管理素质。

二抓班主任例会。

加强了例会的计划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抓班会课的形式,引导班会课向科学、严谨、务实、创新方向发展,提高班会课的育人效能。

四抓评语改革。

这是一个鼓励学生、激励学生、鞭策学生的教育契机。

我们要求写评语必须做到“三要”:(1)要探究学生身上的优点,让学生充满自信。

(2)要探究学生身上的缺点,去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弄清根本原因,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鼓励和期望。

(3)要用爱心帮助学生设定下一目标,使其看到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几年来,我校评语改革已初见成效,自成风格,并出版了评语集《心雨》六期。

受到了商机领导,专家及兄弟学校的好评。

因而无论是校内还是班内,都呈现出浓浓的人情味,师师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睦融洽,民主平等,学生在这样的人际环境中,个性真正得到张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可见,这是环境育人的结果。

二、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的功能。

优美的校园环境能使学生身处其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自觉自愿接受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启发。

这样,学生的情操可以收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达到“如如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从而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优雅的学生生活环境,整洁文明的校园,蓊蓊郁郁的树木,喷芳吐艳的花草,和睦友好的人际关系,富有寓意的雕像,醒目有力的铭语……无不使师生为这富有生命力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所感染,从中得到享受、熏陶、养性怡情。

可以说,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花一石都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功能,都是一本本“活的教科书”。

在优化校园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我们还注意社会环境的营造,探索出“二、三、三、五”等丰富的德育活动形式,二是抓好二个结合:德育工作和课堂教育相结合,德育工作和法制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自尊、自律意识。

三是开办好三个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是抓三项基础工作。

办好中学生团校和党校,加强学生革命理想教育;抓好家长会工作,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开展好学生的社团活动,建立了竹笛文学社、创办了《竹笛之声》校广播站、体训队、艺术团,加强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治理能力。

五是抓好五项常规工作:(1)学校卫生天天查;(2)升旗活动周周有:(3)寝室评比月月进行:(4)班级设计每学期翻新:(5)军训和“三防”教育年年认真组织。

除此之外,学校还组织班级环境设计、班徽评选、班歌评选、班级网页设计、运动会引导牌展示、寝室设计比赛、卫生区标兵评比、军训拉练等活动,都是从培养学生的“两种意识”“三种精神”出发的。

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的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团结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和顽强的毅力都得到了体现和锻炼。

三、增长知识、传播文化功能。

优美的校园环境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育质量。

整齐清洁、优雅宁静的环境,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而肮脏杂乱的场所,则使人倦怠厌烦。

学校建筑风格,整体布局,室内布置,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空间创设乃至声、光、色等因素都对学生的心理具有一定作用,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感、兴奋点等,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在优美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上课,通过教育者的精心设计和不断调节,各种环境因素都可以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进行。

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我校图书馆、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生态馆、天文台、网络教室均对学生开放,特别是网络教室除学习购置的大量学科资源外,还有各教研组建立的学科主题网站,使我们的网络系统不仅能满足学生探求新知识、新技术欲望,还能使学生利用网络教室进行学科知识学习,把学生从游戏、聊天中拉回来,使我们先进的教学设备能真正地为教学服务。

另外学校广播系统每晚晚自习前分不同年级开展英语听力教学,训练学生英语听力能力,使我校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普遍得到提高。

利用双控系统给学生播放《新闻联播》,转播重大的国际国内新闻及重要体育赛事,使同学们扩大视野,掌握时事动向。

激励同学们的拼搏进取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情操。

体育课在阴雨天气不能进行室外活动,我们就及时利用双向控制教学系统为上体育课的班级播放精彩的体育节目,寓教于乐,充分体现体育运动的魅力。

在课外活动时间,我们组织播放精彩的音乐、美术欣赏,把我校的素质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每周一、周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定时播放精彩的电视节目,政教处利用周六晚上的时间为住校生开办《周末影院》,丰富同学的课外文化生活,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普遍欢迎。

每年十二月份的艺术节是培养学生艺术才能,展示学生艺术才华的黄金时段,各班都动员起来,自编、自演一些生动活泼的小节目,从全班参与的大合唱、小合唱,到集体舞、独舞、相声、小品、各种乐器演奏,师生们热情很高。

节目水平也一年比一年好,校艺术团每次都能奉献出精彩的节目,为艺术节增辉。

和艺术节相呼应的是每年中秋文艺汇演以及英语圣诞晚会的演出。

通过艺术节活动,学校发现、培养了一批艺术人才,近几年就有几十位同学考入北京广播学院、安大艺术学院、天津艺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

四、健体的功能。

优美的校园环境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提高他们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空气清新、阳光充足、一尘不染的校园及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符合学校卫生要求的各类教学设施,如教室采光、通风条件,教室、实验室的空间合理分割,桌椅、黑板的完善程度等,都和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优美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精神愉快。

学校重视美化校园景点,加强绿化,保持清常绿,搞好室内外清洁卫生,做到“雅”、“美”、“净”、“洁”,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标准的400米塑胶跑道、塑胶篮球场。

、排球场、网球场和足球场等体育锻炼场所及设施,为营造浓厚体育氛围创造了条件。

学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育教育的实效性。

每天上午的广播操、眼保健操认认真真,下午的体育活动轰轰烈烈,年级、班级组织的体育比赛红红火火。

每年的体育节、田径运动会隆重、宏大,体育训练队成绩骄人,校篮球队、足球队连年在淮北市夺冠,并取得安徽省三人制篮球赛的第一名。

每年都有20多名学生考取一些大学的体育专业。

五、美育的功能。

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想象,提高他们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处处都蕴藏着丰富的审美的元素,这对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一所学校是由具体的物质形态构成,校园的基本设施,绿化美化就构成了校园的物质环境。

校园的物质环境是校内经过师生组织、改造、利用而形成的校园校貌和校园的学习环境,是学校精神风尚和物质反映。

优美的校园环境,如校园中的自然美,教室内的装饰美,可以给学生生动、具体、可感的美的形象,我们知道,美是具有极大的感染力的,学生在优美、愉悦、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可以直接地接受审美体验,从而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积极的陶冶效果。

其次,校园的文化氛围、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等又构成了学校的精神环境。

如师生的仪表美、情感美、语言美,教学中的创造美、行为美、和谐美,等等。

这些内容与形式丰富多样,为学生开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广阔天地,使之在各种审美体验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艺术趣味、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文明的行为习惯。

我校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做到美化、绿化、净化,使学生身处校园内,处处感到美,时时享受美。

而“自主教育”的教育氛围创设,从“五自”核心(自理、自治、自学、自强、自律)到自主性活动课程开发,到课堂教学研究,无不闪烁着人本主义的光辉,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人性之美、生命之美。

其美育功能得到了充分体现。

总之,校园环境不仅是育人的条件,同时也是一种育人的手段。

校园环境具有潜在的教育性,它的育人功能室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专门列举了环境育人的成功事例。

我国古代学者墨子说过“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人者变,其色亦变。

”这都说明了环境教育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我们现代教育工作者来说,更应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基础,不断开发利用他的育人功能,真正为学生构筑起生命发展的绿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