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法论文课堂教学论文:让语文课堂绽放简约之美
追求语文课堂简约之美

追求语文课堂简约之美【摘要】:简约的语文课堂,应是简明而不失品位,简单而不失精彩,简化而不失实在,简要而不失到位,简便而不失高效的语文课堂。
本文主要从简化课堂的内容、目标、方法、环节以及语言来讨论如何让小学的语文课堂变得简约。
在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过程中,将语文教学逐步回归到其本质——简约,让语文课堂教学散发出简约之美。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简约【正文】:“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
”简约的语文课堂,应是简明而不失品位,简单而不失精彩,简化而不失实在,简要而不失到位,简便而不失高效的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追寻的简约,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
这种“简约”是对冗繁的语文课堂的一种“清洗”,是对语文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是学生自身主动意识的一种彰显。
一、教学目标追求简明教学目标的简明,是实现“简约”课堂的保证。
如果说课堂是一条船,那么简明的目标就是精确的航向,它是一切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有明晰的学习目标作引导,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作出正确的评价和调整。
简约的教学目标有两层意思:其一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大目标要精简,认识常用字,写好常用字,学会阅读文章,学会用口头和书面语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只要将这四件事情做好了,语文也就学好了;其二是学习一篇课文的目标要精简。
要做到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的简约,教者心中就要有明确的语文教学的大目标和赖以支撑的应该落实在每节课中的小目标,在每篇文章以及各个学段的教学中都不忘循序渐进地紧扣识字、写字、阅读、作文这四大块,紧紧围绕“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等核心要素,根据文本的表达形式和人文意蕴来确立相对集中的,切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目标。
例如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简明扼要:一是以读为本,品读细节,披文入情。
二是由读悟写,读写结合。
这样的目标定位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抓住了语文训练的有效途径——“读”与“写”,整合了三个维度,涵盖了“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目标明确,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关键。
语文本色回归:简约之美论文

语文本色的回归:简约之美在新课改的理念的指引下,尽管我们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有时感觉很困惑,阅读课不知道应该怎么上更好了。
可能是因为语文课,承载着太多的“使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言语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小语理事长家崔峦在一次“关于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讲座上提出:现在的阅读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内容太多、太杂。
教师驾驭不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
“课文是例子”,但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只会蜻蜓点水,劳而少功。
二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
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
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
三是方法单一,策略不合适。
”崔峦老师曾提出:“阅读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那如何进行中高年级阅读教学呢?一、解读文本内涵,简化教学头绪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
我们现在感觉语文课难教,这第一难,就在要靠教师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
教师怎么选择应该教什么呢?具体地说,教师先要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本文”“披文入情”,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确定每课的教学内容。
做到“该教该学的就教就学,不该教不该学的不教不学”。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准确解读文本,组织教学,要做到薛法根老师说的“简约之美”: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
(一)教学目标要简明──简明而不失本位。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
教学目标要简明,“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面面俱到,等于不到”。
一篇课文或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远比蜻蜓点水似的教学要好得多。
如《黄河的主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一个: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精神。
让语文课堂盛开简约之花

让语文课堂盛开简约之花在平时课堂中,总听到老师感叹一节课的时间不够用。
一节课短短40分钟,长度有限,能够做的事情也是有限的。
在有限的时间里,把主要活动做好做到位,就能够让学生学得深刻、学得扎实。
因此我们提倡向简约的课堂推进。
如果说演员的魅力在舞台,那么教师的魅力在讲台;如果说战士的魅力在战场,那么教师的魅力在课堂。
林华民先生曾指出最可怕的课堂是唱独角戏,最乏味的课堂是方法单一,最失败的课堂是平均用力,最低效的课堂是教师替代,最沮丧的课堂是学生睡觉,最无能的课堂是教师动怒,最忌讳的课堂是点名批评,最生动的课堂是互动互助,最和谐的课堂是人格平等,最成功的课堂是信心树立,最高效的课堂是当堂练习,最迷人的课堂是五声响起,最有价值的课堂是感悟人生。
林华民先生在所著的《做一流的教学能手》一书中写到:“一节好课、一节高效的课、一节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课,一定是一节简约的课。
简单的才是美丽的。
只有追求把课上得“简单”的教师,才是有前途的教师。
”这一理念为打造阳光高效课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林老师认为如果一节课需要教师讲的内容越来越少,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说的话越来越少,需要教师“教”的学生越来越少,那么这样的课就是简约的课,就是好课,这样的教师离“教学能手”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如果一位教师的教学不是越来越简单而是越来越复杂,那这位教师离变成“庸师”就不会太远了。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总是讲得太多,因为自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学得更多,教师自己也放心,总觉得讲少了不放心。
岂不知,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是很强的。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的过程,此过程只有教师,没有学生的参与,一切都是徒劳。
当前,“表演性”“热闹性”“活动性”的课十分流行,尤其是所谓的“公开课”“比赛课”,更是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原本简单的课变成复杂的课,为了寻找亮点,将学生本可一目了然的结论性知识,硬是插入“讨论”这一“时尚元素”。
从有效教学的三个要素----效果、效率、效益这三个方面来看,很明显浪费了时间,效率肯定不高,这样的课堂怎会是有效的课堂?古人云,“大道至简”,课堂教学要追求这样的境界: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学生最丰富的情感体验,以最简捷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丰厚的收成,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离他们最远的终点。
本色语文,因简约而美丽论文

本色语文,因简约而美丽现在的语文课堂似乎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真实、扎实、朴实。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思考:“语文课,我们到底应该怎么上?”笔者认为:应该还语文一个简约、真实的面貌。
一、“合作交流”应该与教学目的相吻合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走进我们的课堂,它打破了以往僵化沉寂、相对封闭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享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一时间,这合作交流成了“香饽饽”,人人用之,课课用之。
问题是,合作交流这一学习方式应该与教学目的相吻合,要看需不需要而非必须。
语文课上几乎都安排了小组的讨论,按兴趣分组学习的环节,但稍加推敲就发现不少这样的环节是不太恰当的,有的是虚设的。
小组的讨论应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之上,个人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才需要小组合作,个人有了收获想和别人分享时需要与伙伴交流,或者需要大家一起完成某项任务时需要分工合作……我们却经常不管时机,不管内容,不管需要,一味地合作,也不管是否合作了,怎么合作的。
有的课堂为了体现合作,甚至成了闹剧。
有一位老师上《大熊猫的故乡》一课,让学生小组讨论:1.大熊猫的故乡在哪里?2、大熊猫的生活离不开哪四个条件?3、大熊猫和熊猫幼仔的样子是怎样的?这些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又何须大费周折地讨论一番呢,纯属浪费时间,多此一举。
其实,语文课上,我们教什么?这似乎不是一个问题,但是,我们稍稍深入地想一想,每篇课文我们到底教些什么,学生要学会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经历什么过程,掌握什么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些什么考虑,而这一切是否都是属于语文课上首先应该做的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呢?我们不要因为要体现一些“理念”而去教学,好的教学首先是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语文的教和学的规律,尊重了规律,“理念”自然就体现出来了。
诸如特级教师王崧舟、于永正、窦桂梅上课,很少有课堂合作的设计,但细细品读他们的课堂实录,细细盘点他们的课堂精彩,好似在品尝各具风味的美食大餐,汲取各种不同的营养,留给我们的一样是震撼人心的语文本体价值追求和精神享受。
让语文课堂流淌简约之美

让语文课堂流淌简约之美【摘要】语文课由一棵大树变成一座大山,压在老师的头顶上。
于是,望“语文”而生畏。
为语文课“打枝”,让语文课简约起来,删繁就简,化难为易,走向简约,简且精,简且丰,少枝多果,岂不乐哉?【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简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老师、一群学生、没有表演,没有多媒体,犹如一幅简笔画,线条简单而又意境深远。
简约的语文课堂,剔除了喧嚣与华丽,变得干净而又美丽。
”这是全国著名特级老师薛法根对简约教学的看法。
事实上,当老师们把教材读厚、读深、读透之后,惟有“更浅出”的教学,将那些不是语文或关于语文、甚至是语文但不是重点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把多维深刻的语文教学内容以凝练简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才能使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简简单单学语文。
本色语文课堂追求简约与高效。
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简约——使教学过程清清爽爽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简约的教学内容,是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简单,是一种指导思想,也是教学的很高的境界。
我们要以简驭繁,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1、教学目标简明扼要。
教学目标是教师与学生预设教与学所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或者要完成的任务,也就是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航行灯”,目标定的是否科学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如果目标定过多或过高,面面俱到,就会无法实现;倘若目标制订过低或过少,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或者是课标规定要达到的要求。
例如:我在教学《猫》一文时,抓住三个目标进行教学,首先学好生字词,重视识字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倡导学生用不同方式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其次是指导学生自我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兴趣;第三理解并练写,围绕“作者是怎样具体生动地描述成年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可爱的”展开教学,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受到思想启迪的基础上进行习作,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
简约,是一种美——让语文课堂散发简约之美

简约,是一种美——让语文课堂散发简约之美摘要:本文则着重讨论了语文教学追求“简约”的含义,主张通过精简目标、精简环节和精简教学手段,使语文课堂“删繁就简”,使语文教学洗尽铅华、回归本真,走向真实。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简约曾经听过许多名师的课。
听了他们的课,我有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感慨。
在课堂上,他们凭着简单的教学手段和清新质朴的教学语言,带动学生充分地说,投入地读,让语文课绚丽多彩、精彩纷呈。
这种朴素、简约的美,是真正的美!让人深切感受到“朴素是优雅的灵魂”!“简约”的语文教学是指从目标到环节、方法甚至是语言等,都不蔓不枝,干干净净,教学过程更有条理、清清爽爽,以简驭繁,返朴归真。
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一、简明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实施教学任务前必须有目标意识,目标就是要求,目标就是方向,简明的教学目标是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
这里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1.学生学习语文的大目标要明确。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而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
所以,从总的语文目标来说,我们如果能扎扎实实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那就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只要将这几件事情做好了,语文也就学好了。
2.学习一篇课文的目标要简明。
新课标提出了三个维度的目标——知识能力、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说,三个维度是一个整体,情感态度价值观,寓于知识能力的学习之中,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又要经历一个自我体验、自我建构的过程。
认识了“三维”本是“一体”,有助于简化头绪,使目标简明。
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应根据文本的表达形式和人文意蕴,找准一节课要解决的一个或两个问题,确立相对集中的,切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这一堂课真正学会什么,而教师做到“有的放矢”,教学目标得以在课内完成、落实,学生轻松,老师轻松。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简约之美”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简约之美”近几年来,随着语文新课标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转变,老师的教法不断创新,形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的局面。
但热闹背后,我们也应看到一些教学方式,使语文的工具性模糊,人文倾向淡泊。
语文教学太热闹、太浮躁、太高深,声光电齐上,纷繁复杂。
在当前的一些语文课堂上,老师只注重课件的大量运用,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思考、探究的实践时间,而没有注意它的实效性;只注意问题的结论,而没有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课堂无效活动过多,学生读、悟的机会过少。
针对以上现象,一些专家教授急呼“还语文以本色,工具性绝对不能弱化、淡化”,要求每一个语文教师,用实实在在的方法,使学生有真实的收获;用简约的方式,使课堂丰满有效。
“简约,不简单。
”这看似一句简单的广告语,却恰恰是“简约”的生动注解。
语文老师要使用恰当的教学环节教学丰富的语文内容,让学生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欣然接纳,以期真正实现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力求让课堂绽放“简约之美”。
一、深谙“简约之美”重点突出为简,厚积薄发为约。
语文教学的简约说到底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化的、不必要的东西,把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和文本之间能进行更为深入的充满智慧的对话,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力求做到“简约而不简单,平淡而不平庸”。
“简约的结构,深入的对话”,这样的课堂才是简约课堂,这种“简约”是对冗繁的语文课堂的一种“清洗”,是对语文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是学生自身主动意识的一种彰显。
简单地说,语文课堂的简约,就是目标小一点,内容实一点,方法纯一点,以自然、朴实的教学追求高效、灵动、和谐的课堂。
二、浸润“简约之美”简约教学是一种境界,简约背后是大气、精要、深刻、智慧、超越,是把深奥的道理说浅显,把复杂的问题做简单,抓住语文教学的关键和本质,让语文教学真实、扎实、朴实,不是花样繁多,华而不实,更不是故弄玄虚,教学如表演。
语文教学,简单才是最美的。
语文课堂的“简约美”

语文课堂的“简约美”武侠小说中常言:武功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招胜有招。
就语文教学而言,虽不提倡“无招”式教学,但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也应当从中吸取其精髓。
譬如当前小语界提出的“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指导思想。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确应当摒弃一些教学中的“繁文缛节”,所谓的教学手段,以轻松、愉悦的课堂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下面结合本人07年在区新教材培训会上,执教杜甫的诗《江畔独步寻花》一课为例,谈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学的简约美的具体做法及感受,以飨读者。
教学设计笔录如下:设计理念:语文教学不可忽视文本具有的价值引领功能,让学生充分的自读、自悟、质疑、探究,切实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要求:1、反复朗读诗文,体会诗意及古诗的节奏、韵律美,感悟诗人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2、通过朗读古诗,达到背诵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物。
2、能用自己的语言解说诗意。
3、体会诗境,能有感情地美读古诗。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喜欢春天吗?你能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赞美春天吗?(指名回答)2、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美丽春光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和大诗人杜甫一同走进春天,欣赏明媚的锦江春景,感受诗句的魅力。
3、在没有学习古诗之前,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先说说诗题的意思?二、初读诗文,理解诗意。
1、课前大家读过这首诗了吗?还想不想读?我再给大家一些时间,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首诗,要读准字音,如果遇到生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同学。
不受遍数限制,能读会背更好。
听清楚了吗?(生自由读背古诗。
)2、大家会背了吗?其实这首诗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有的同学课前早已经会背,下面,我想请几位同学朗诵一下。
(指名朗诵。
老师随机指导“蹊”与“溪”的区别。
)三、图文结合,感悟诗境。
1、咱们已经读了许多遍古诗,请同学们再读读古诗,画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根据学生回答,师随机在诗句中画出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法论文课堂教学论文:
让语文课堂绽放简约之美
“简约,不简单。
”这看似一句简单的广告语,却恰恰是“简约”的生动注解。
语文老师要怎样使用恰当的教学环节,来施教丰富的教学内容,并能让学生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欣然接纳,以期真正实现多元的教学目标?“简约教学”的理念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我想,如果我们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追求简约的教学过程,一定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丑小鸭》是人教版第四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它是根据安徒生童话《丑小鸭》改编而成的。
依据“简约”的教学理念,我这样思考并实践了本课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简洁明了
在教学《丑小鸭》之前,我多方面研读教材,从原著到各位专家的解读,都一一细细品过。
窦桂梅老师认为,原著是那样的鲜活,应该让孩子直接读原著,在她与孩子们酣畅淋漓的解读中,读出的是“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心怀谦卑”。
她的课堂让我们折服,然而,我的课堂却无法模仿。
她面对的是六年级的孩子,而我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小朋友。
二年级的孩子还没有那么多的阅读体验和生活经验,他们幼嫩的心灵还读不懂人世间复杂的情感。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改编后的文本所呈现的情节,我删繁就简,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定为:有感情朗读课文,能仿照课文,用“丑小鸭来到(),( )他。
”想象说话。
2.情感目标:通过朗读感受丑小鸭成长中的苦难和变成天鹅时的幸福。
通过课文学习懂得,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困境,遭受怎样多的磨难,都不能泯灭心中的希望。
二、文本内容精选妙用
语文教材中,文本的内容总是丰富多彩,文本信息的丰富与课堂时间的有限是一对矛盾。
如何精选文本内容,做到重点突破,详略得当,也是这一节课我认真思考的问题。
许卫兵老师认为,数学课的选材要有典型性和扩张力。
我觉得,这也同样适用于语文课。
《丑小鸭》的三到七段描述了五个场景,每个场景都表现出丑小鸭不同的遭遇。
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逐段解读,还是抓住重点着重解读呢?经过仔细考虑,我着重选取三处,一处是丑小鸭出生后在家和在树林遭到的悲惨待遇。
一处是丑小鸭在芦苇丛中,惊羡天鹅的美丽。
一处是丑小鸭惊喜地发现自己变成了白天鹅。
这三处场景,都分别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示了小鸭不同的内心世界。
选取它们,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体验,才能更好地走进小鸭的内心,倾听小鸭的心声。
三、课堂主线清晰凸显
所谓“主线”,也就是教学的重点和主干脉络,它是课堂教学的“魂”,是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根基。
《丑小鸭》这篇课文藏着两条主线,一条是小鸭从出生到成长,最后蜕变的成长主线。
一条是暗藏着的小鸭心理变化的情感主线。
如果选择前一条主线来组织教学,就很容易形成流水账似的课堂形式,处处关注,处处不能落到实处。
所以我选择第二条主线展开教学。
在体验小鸭苦难而无奈的心理世界之后,我又抓住“惊奇、羡慕”来补白小鸭内心。
最后,可怜的小鸭从湖面的影子知道了自己原来就是一只美丽的天鹅,他此时的内心感受课文用两句话写出来了。
于是,我直奔这两句,让孩子自由朗读,体会丑小鸭的心情。
孩子们很快就感受到了丑小鸭的惊奇,快乐,幸福,兴奋……并自己朗读,把这种满心的欢喜读了出来。
在故事读完之后,我问孩子:丑小鸭为什么可以变成天鹅?孩子们说,他本来就是一只天鹅。
我接着问,他知道自己是一只天鹅吗?欺负他的人知道他是一只天鹅吗?因为不知道,所以大家才会因为他的丑而嫌弃他,欺负他;所以,他的生活才那样的悲惨。
可是谁也想不到,如此可怜的丑小鸭有一天会变成他心中梦寐以求的白天鹅。
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对故事进行了整体的回顾后,纷纷说出自己的理解,课前预设的“不管处在什么样的困境,遭遇什么样的不幸,我们的心里都不能泯灭了希望”的情感目标在孩子们的感悟中得到实现。
整个课堂,从苦难时的低沉到蜕变后的激昂,孩子们在朗读中体验情感的变化,在体验中生成深刻的认识。
主线的清晰明朗让课堂如行云
流水般酣畅,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中跟随着丑小鸭品味多样的人生,收获穿越灵魂的心灵启迪。
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简约、沉静下来,我们才能够看清语文教学的庐山真面目——工具性与人文性共一色。
所谓“大道至简”,大概就是这种境界! 所以,我们要积极探索,让语文课堂绽放出清新宜人的“简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