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史
【历史】简述日本古代历史

简述日本古代历史1️⃣ 绳文时代:日本历史的起点绳文时代是日本古代历史的开端,大约始于公元前14000年,持续至公元前300年左右。
这一时期,日本列岛上的人们以狩猎、采集为生,使用石器工具,并创造出了独特的绳文陶器。
绳文时代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石器、骨器和陶器,这些遗物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
随着气候的变化和农业技术的传入,绳文时代逐渐过渡到弥生时代。
2️⃣ 弥生时代:水稻种植与文明的兴起弥生时代大约从公元前30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300年左右。
这一时期,水稻种植技术从亚洲大陆传入日本,使得日本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水稻的种植不仅提高了食物产量,还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复杂化。
弥生时代的人们开始使用金属工具,尤其是青铜器,这标志着日本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升。
此外,弥生时代还出现了大规模的社会分工和阶级分化,国家形态开始萌芽。
在这一时期,日本列岛上出现了多个小国,它们之间互相征战,逐渐形成了早期的政治实体。
3️⃣ 古坟时代:政治统一与文化的繁荣古坟时代紧随弥生时代之后,大约从公元300年持续到公元710年。
这一时期,日本列岛上的小国通过不断的战争和联盟,逐渐形成了几个强大的政治实体。
其中,大和国(后来的日本朝廷)逐渐崛起,成为日本列岛上的主导力量。
古坟时代得名于这一时期大量建造的古坟,这些古坟不仅是贵族和统治者的陵墓,也是他们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在古坟时代,日本社会进一步复杂化,出现了更加完善的官僚体系和法律体系。
同时,佛教从中国和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对日本的文化、艺术和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飞鸟·奈良·平安时代:中央集权的加强与文化的鼎盛飞鸟时代(公元592710年)是大和国向中央集权国家过渡的时期,以飞鸟京(今奈良县)为政治中心。
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年)则以平城京(今奈良市)为都,这一时期日本与中国唐朝的交流达到了高峰,唐风文化在日本广泛传播。
平安时代(公元7941185年)以平安京(今京都市)为都,是日本古代历史的鼎盛时期。
日本的历史——古代史

01 从上古到大和王权时代
CONTENTS
02 古代 03 中世 04 近世 05 近代
02
古代史
古代史
飞鸟时代 奈良时代 平安时代
飞鸟时代(600年-710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飞 鸟 时 代 的 杰 作
奈
良
法
隆 寺
593年圣德太子摄政,推行改革大化改新
中央及地方制度均以唐制为蓝本
设太学、班田制、租用调法、科举制度
日 本 平 安 时 代 的 贵 族 服 饰 平安京
平安时代的贵 族女服晴装束, 又称十二单
平安时代下 等公卿的服 装,狩衣
殿上人的服装, 随地位的不同 服装颜色还有 区别
THANKS
奈良时代(710年-794年)
以奈良(平城京)为都 的时代。自710年(和 铜三年)定都平城京, 至784年(延历三年) 迁都长冈京,共计74年。 是律令制社会的繁荣鼎 盛时期
日本奈良时代服饰
➢奈良時代(西元710~794年)
1.元明天皇定都于平城京(今奈良一帶)
仿长安规划平城京(奈良)、平安京(京都)
2.手工业和商业交易活动快速发展首次出现货币 3.日本史上佛教的高峰时代
僧侣地位崇高 寺院林立,人民却饱受重税之苦
4.派「学问僧」(代表人物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 留 学唐朝,自唐朝传入佛教典籍,鉴真和尚曾东渡日 本弘法
5.借用汉字创造「假名」
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記》、《日本書紀》, 最古的汉诗集《怀風藻》都是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
日本平城京 (今奈良)
唐朝长安城 (今西安)
中
日
中
日
中
日本历史上最早的钱币
简述日本古代历史

简述日本古代历史日本古代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660 年左右,据传说,当时的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即位,开启了日本的王朝时代。
但这段早期历史多有神话色彩,缺乏确凿的考古和文献证据。
在日本古代历史的早期,绳文时代(约公元前 12000 年公元前 300 年)是日本原始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的人们主要以狩猎、采集和捕鱼为生,居住在简陋的洞穴或半地穴式房屋中。
他们制作了精美的绳文陶器,这些陶器上独特的绳纹装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和生活方式。
随后的弥生时代(约公元前 300 年公元 300 年),标志着日本从原始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变。
这一时期,水稻种植技术从亚洲大陆传入日本,人们开始定居生活,形成了部落和村落。
金属工具,尤其是铁器的使用逐渐普及,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同时,与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推动了文化和技术的传播。
古坟时代(公元 300 年公元 592 年),巨大的前方后圆坟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
这些古坟反映了当时强大的政治势力和社会阶层的分化。
在这一时期,大和政权逐渐崛起,统一了日本的大部分地区。
飞鸟时代(公元 592 年公元 710 年),圣德太子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试图加强中央集权。
他制定了“十七条宪法”,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规范人们的行为和道德准则。
同时,日本开始积极向中国隋朝和唐朝学习,派遣了大量的遣隋使和遣唐使,引进了先进的政治制度、文化和技术。
奈良时代(公元 710 年公元 794 年),日本仿照唐朝的长安城建立了平城京,成为日本的政治中心。
这一时期,佛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兴建了众多的寺庙和佛像。
文学、艺术、医学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万叶集》就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
平安时代(公元 794 年公元 1192 年),日本的都城迁至平安京(今京都)。
这一时期,日本的政治制度逐渐成熟,形成了以天皇为中心的政治体系。
同时,贵族文化繁荣,出现了和歌、物语等文学形式,如《源氏物语》。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 (共29张PPT)

东京平面图
西 市 东 市
朱 雀 大 街
பைடு நூலகம்
唐长安城平面图
西 市
朱 雀 大 街
东 市
开元通宝
和同开珎
(始铸于621年) (始铸708年)
合作探究
1.武士集团出现之前,日本的社会状 况是怎样的? 2.武士是什么?
3.什么是幕府?日本的第一个 幕府统治是谁建立的? 4.在日本,幕府又怎样的地位?
一、武士出现的背景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一、日本的统一
日本富士山
阿拉伯半岛南部的鲁卜哈里沙漠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吸收中国先进文化,实现了奴隶社 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西亚游牧的阿拉伯从沙漠中崛起,在伊 斯兰教的旗帜下,建立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连接了东方和西 方。日本和阿拉伯是怎样翻开他们历史新的一页的?让我们一 起学习本课,去了解它们走向兴盛的历史。
根 本 原 因
直接 原因
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封建庄园形成 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 动荡。
为保护庄园,出现武士和武士集团
地方豪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
争相蓄养武士。
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壮大, 在此后的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 重要的作用。
二、幕府统治
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
二、大化改新的概况
4.意义: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 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三、大化改新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
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 应当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四、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历史九年级上第8课古代日本课件(共27张PPT)

5、影响:促进日本的政治稳定和经济
发展,为其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 础。
【班田收授法】:班,是分、赐的意思。它 废除豪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 为国有,即公田、公民。国家按人口授田, 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田一次。 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租庸调制度】:得到班田的农民担负租庸调。 租,即交纳粟、稻等实物地租;庸,即交纳布、 绢等物代替应承担的徭役;调,交纳布、绢等 作为赋役。租庸调之外的成果则归农民自己。
猜猜看这是哪个国家?
富士山
日本
第8课 古代日本
产业园实验学校 丁飞鹤
梳理出古代日本的发展简史
古代日本
1、3世纪中叶,“大和”国兴起并与5 世纪统一日本。 2、646年,“大化改新”,日本从奴 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3、9世纪中期,武士集体出现。 4、1192年—1867年,日本进入“幕府 时代”。
日本大化改新的核心内容是( D) A 学习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 B 发动宫廷政变解除大贵族势力 C 建立天皇集权制统治 D 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大化改新从一个侧面突出反映了日本民族具备 的特点是( ) B A 侵略成性 B 善于学习、借鉴 C 忧患意识 D 创新意识
幕府政治是与天皇朝廷政权平行的武 士政权。日本最早出现的幕府是( C ) A、推古改革 B、室町幕府 C、镰仓幕府 D、江户幕府
日本是个岛 国,国土有 限,资源匮 乏。但日本 人常有对国 家和民族前 途的忧患意 识和危机感。
回顾中国古代史有关内容,想一想中 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 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 是什么? 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在唐朝双 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唐朝的经济、文化 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 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日本当时频 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先进的中国 文化。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 外来文化的精华。
日本一共有多少年的历史(一)2024

日本一共有多少年的历史(一)引言概述: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传统。
本文将分析日本的历史,并探讨日本历史的起源、发展和重要事件。
正文内容:一、原始时代1. 日本的原始时代指的是公元前1万年至公元前3世纪的时期。
2. 在这个时期,原始日本人主要依靠狩猎、捕鱼和采集为生。
3. 生活在原始时代的人们形成了日本最早的种族和社会结构。
二、古代时期1. 古代时期是指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2世纪的时期。
2. 在这个时期,日本经历了大量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
3. 日本最早的王朝——大和王朝在这个时期诞生。
4. 佛教和中国文化的传入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古代时期还涌现出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平安时代的国家统一和平氏政权的垮台。
三、中世纪时期1. 中世纪时期是指从公元12世纪到公元16世纪的时期。
2. 这个时期是日本历史上的战乱时期,被称为战国时代。
3. 大量的战争和政治混乱导致日本的分裂和割据现象。
4. 此时期的日本还经历了室町幕府的兴起和武士阶级的崛起。
四、近代时期1. 近代时期是指从公元17世纪到20世纪初的时期。
2. 在这个时期,日本经历了长达两个世纪的封锁政策,与外界接触甚少。
3. 19世纪末,日本进行了现代化改革,迅速崛起为世界强国。
4. 这时期的日本还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并在二战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五、现代时期1. 现代时期是指从20世纪初至今的时期。
2. 在这个时期,日本迅速崛起为第三大经济体,并在全球政治和经济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3. 同时,日本也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和人口老龄化等挑战。
总结:日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万年前的原始时代,经历了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等时期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社会经历了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变革,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国家特色。
了解日本的历史对于理解现代日本以及日本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九年级上册历史日本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历史日本知识点日本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国家,其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本文将为您介绍九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涉及的日本知识点,带您一起领略这个岛国的独特之处。
一、日本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日本位于东亚的太平洋上,由四个主要岛屿组成,分别是本州、四国、九州和北海道。
其地理位置使得日本在农业、渔业和贸易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日本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和海啸是该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由于这种地理特征,日本人民发展了丰富的抗震技术和防灾措施,成为世界上灾害应对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
二、日本古代历史1. 古代神话时期在早期的神话时期,日本被认为由天照大神创造,皇室以神的后裔身份统治国家。
2. 风土记与史书记载《风土记》是古代日本最早的历史记载,记载了地方历史和神话故事。
而《日本书纪》则是最早的官方编年体史书,详细记载了古代日本的历史事件和皇室谱系。
3. 平安时代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日本政治、经济、文化都出现了重大变革。
平安京(现今的京都)成为日本的首都,宫廷文化发展兴盛。
三、日本的幕末时代与近代史1. 幕末时代幕末时代是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时期,也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一时期日本社会发生了很多变革,包括农民的反抗、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以及对外战争的影响。
2. 明治维新与近代化明治维新标志着日本传统的结束与近代化的开始,这一时期日本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革。
它的目标是使日本迎头赶上西方国家,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和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改革。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重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轴心国之一,最终在1945年投降。
战后,日本经历了艰难的重建期,通过努力逐渐恢复了经济实力,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国家之一。
四、日本的文化与艺术1. 传统艺术形式日本传统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如茶道、歌舞伎、浮世绘等,这些艺术形式在日本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代表了日本人的审美和生活态度。
古代日本历史简介(扫盲版)

古代日本历史简介(扫盲版)原始社会日本列岛原是亚洲大陆的一个半岛,由于地壳的变动,在距今约1万年前最终与大陆分离,形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大岛和几百个小岛连成的弧状列岛。
早在旧石器时代,日本已有人类生存。
①他们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知道用火。
距今1万年左右,日本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
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大量出土有草绳样花纹的陶器,称绳纹陶器,相应的时代称绳纹文化时代。
当时的日本人,住在沿海、沿河者以捕捞为生,住在森林和山地者则靠狩猎和采集为生。
他们的主要生产工具是石器,有打制和磨制两种,但弓矢已广泛使用。
在绳纹时代晚期,西日本开始出现原始农业、生产稻、麦、粟等。
绳纹时代的日本社会,大致处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
公元前3到2世纪,日本进入弥生文化时代。
在这一时期的遗址中,大量出土可能用陶轮制作的高大陶器。
由于它首先发现于东京都文京区的弥生町,故称弥生式陶器。
弥生文化受到汉文化的强烈影响。
汉代的水稻种植技术和铁制工具经朝鲜半岛或直接东渡传入日本,使农业和手工业得以迅速发展。
生产力的提高促进社会分工,使父权制渐渐取代母权制,出现私有制和阶级的萌芽,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
邪马台国公元前1世纪,日本出现许多小国。
《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这些小国之间的关系不是和平的,通过兼并逐渐形成规模较大的国家。
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旧百余国,汉时有朝见者。
今使译所通三十国。
”公元57年(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倭奴国遣使来汉通好,①光武帝“赐以印绶”。
②公元1世纪末2世纪初,在九州北部兴起日本列岛第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政权邪马台,③统治附近20多个小国。
邪马台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大人”享有种种特权,“下户”(平民)和奴婢地位低下。
女王卑弥呼握有政教大权(“事鬼道,能惑众”),住在卫兵严密把守的宫室里,有成千奴婢侍候,死后修大冢,有百余奴婢殉葬。
女王由男弟辅佐治国,下设大倭、大率、大夫等官,分掌贸易、监察和外交事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日本国家的起源
712年《古事记》、720年《日本书纪》 公元1世纪的《汉书 • 地理志》:“夫乐浪海中有 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后汉书 • 东夷传》:“建武中元二年(57), 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 也。光武赐以印绶。” 289年陈寿《三国志·魏书·东夷传·倭人》
公元前219、217、214年徐福三次出海 日本各地遗迹56处,传说32件,记载46项 金立市50年徐福大祭、新宫市徐福墓 1994年担任首相的羽田孜是秦氏后代 卫廷生教授认为徐福是第一代天皇雄武 公元前660年登基,16代天皇1000年 平均100岁,最长寿者143岁(绳纹人30岁) 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7世纪百万大陆人移居 主导权掌握在当地氏族贵族手中 无条件全面接受技术性文化 有选择性地接受思想制度性文化
勘合贸易转为大内氏、细川氏地方大名 1523年宁波争贡之役 明朝严厉海禁,后期倭寇兴起(王直) 1567年,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 仍然禁止与日本贸易 提高个人权力、挑战地区秩序 重开贸易、扩大领土 1592—98年丰臣秀吉侵朝战争 德川家康试图恢复与明朝关系 锁国后的江户幕府与清朝无官方关系 渐行渐远的中日观念
第三讲
古代历史
两个应明确的观点
1、日本历史与文化
——吸收与创造的过程 2、中日关系两千年 ——朝贡(册封)体系边缘
一10月22日 藤村新一考古造假 仙台以北上高村遗志 81年发现4万年前石器 84年发现17万年前 94年发现40万年前 99年发现70万年前 进教科书、博物馆 日本考古学倒退20年
支配30多个小国的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 乍南乍东,南渡一海千余里,东南陆行五百里 239——248年四次派使者到魏国,亲魏倭王
266—412年,缺少有关日本的记载 3世纪到7世纪为古坟时代 奈良地区大和政权(倭国),入侵朝半岛 前方后圆巨大坟墓,江上波夫骑马民族论 413年到502年,13次遣使到东晋、宋、梁 宋顺帝在478年“诏除武使持节都督倭、新 罗、任那、加罗、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 安东大将军、倭王” 479年齐高帝封其为“镇东大将军” 502年梁武帝封其为“征东将军” 15万座古坟,宫内厅管理900座陵墓 7世纪之前31座陵均不能确认埋葬者
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採集与渔猎、 原始群想母系氏族社会过渡 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陶器、农耕、畜牧 定居、母系氏族公社 战前日本列岛没有发现旧石器时代遗物 1946年小商贩相泽忠洋在群马岩宿发现 但只有1-3万年前旧石器后期的遗物 3-13万年前旧石器中期 13万年前旧石器早期
较为一致的观点 日本不是人类发源地 2万年前冰河时期 列岛与大陆连在一起 大陆原始人追逐野兽 到日本列岛定居 大陆桥消失 新石器时代绳纹人 陶器上带有绳纹 万年前至公元前3世纪 为绳纹时代
弥生时代(公元前3世纪——公元2世纪)
水稻农业 金属农具 绳纹人身高150CM 方脸庞,双眼皮 弥生人身高160CM 长脸庞,单眼皮 绳纹人=阿伊努人? 弥生人=现代日本人?
五、朝贡与勘合贸易
1336年室町幕府建立 68年足利义满任三代将军、92年南北朝统一 贸易收入、明海禁、控制大名、贵族文化 1401年称臣入贡,建文帝封日本国王 时隔900年重新回归朝贡(册封)体系 永乐帝赐勘合,10年一贡,船两艘,人200 四代将军义持中止,六代将军义教恢复 1443年八代将军义政,其妻日野富子专权 1467年为将军继承权爆发应仁之乱 形成日本独特文化(内藤湖南)
四、风化的遣唐使
630—894年,任命20次,成行16次 前4次争取平等地位,甚至示唐天子 663年白江口之战,3次刺探情报 701年第8次,律令体制基本完善 留学生、僧出身地方贵族,官运不佳 均田制→班田制→不输不入的庄园制 3省6部→2官8省→摄关→院政→幕府 5刑8议10恶→5等6议8虐→武士家法 科举→大学或国学→荫位制 氏族贵族强大,尚武,册封体系之外
三、圣德太子的对华观
593年为推古女天皇的摄政 600年计划派兵朝鲜半岛,同时派使节到隋朝 “令所司访其风俗。使者言倭王以天为兄,以日 为弟。天未明时出听政,跏趺坐,日出便停理务, 云委我弟。高祖曰,此大无义理,训令改之。” 539年梁元帝《职贡图》,日本使节赤足 冠位十二阶、十七条宪法、提倡佛教 607年小野妹子,“日出处天子致日没处天子” 隋炀帝怒,裴世清使日,“皇帝问倭王” 608年小野使隋,“东天皇敬白西皇帝” 圣德太子12等级中5位大礼,后为1位大德 裴世清鸿胪寺掌客或文林郎,正九品或从八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