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因坊的四百年——日本古代围棋史简述

合集下载

围棋的学习难度如何?

围棋的学习难度如何?

围棋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被誉为智慧的体现,是一项需要高度集中精力和深度思考的智力运动。

围棋的学习难度非常高,不仅需要掌握大量的规则和技巧,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思考能力。

本文将从围棋的历史渊源、规则和技巧、学习方法和难点等方面详细阐述围棋的学习难度。

一、围棋的历史渊源围棋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围棋最早是在中国古代的军事演习中发展起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围棋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智力运动,并传播到了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

在日本,围棋被视为一种高雅的文化艺术,受到了广泛的推崇和传承。

现在,围棋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智力运动之一,吸引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热爱和关注。

二、围棋的规则和技巧围棋的规则非常简单,但是却非常深奥。

围棋的棋盘由19条竖线和19条横线组成,共有361个交叉点。

两个对手轮流在棋盘上放置黑白两色的棋子,目的是占领更多的领地,或者将对手的棋子围住,使其无法动弹。

围棋的胜负是根据棋盘上黑白双方的领地大小来判断的,领地越多的一方获胜。

围棋的技巧非常丰富,需要掌握大量的变化和战术。

在围棋中,要想获胜,不仅需要占领更多的领地,还需要控制棋盘的中心和边缘,防止对手形成有利的势力。

围棋还需要具备深厚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能够预测对手的下一步行动,并做出相应的应对。

三、围棋的学习方法围棋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初学者快速提升棋艺。

要掌握基本的规则和技巧,理解围棋的基本思路和战略。

要多下棋,积累经验,探索不同的变化和战术。

还可以通过观看职业选手的比赛和解说视频,学习他们的下棋思路和技巧。

要善于总结和反思,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四、围棋的学习难点围棋的学习难度非常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复杂的变化和战术:围棋的变化和战术非常丰富,需要掌握大量的变化和应对方法。

初学者往往难以理解和掌握这些变化,容易陷入被动局面。

2、思考深度和难度:围棋需要具备深厚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能够预测对手的下一步行动,并做出相应的应对。

古风围棋历史文化介绍

古风围棋历史文化介绍

叁 围棋的规则简介
04
禁止与特殊规则
• 打劫:若双方形成循环提子的局面(称为“劫”),则提子一方必须先 在棋盘他处下一手棋(称为“找劫材”),才能再次回到原处提劫。
• 禁手:在某些规则体系中(如中国规则的五子棋),黑棋有一些特定 的禁手规则,以维持游戏平衡,但在标准围棋中并无此类规则。
05
胜负判定
魏晋南北朝:围棋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与玄学兴起相关,文人雅士以弈棋为风尚。 这一时期建立了棋品制度,对棋手进行分级,体现了围棋的社会地位提升。
隋唐宋元:19道棋盘成为标准,围棋随外交活动传播至朝鲜半岛和日本,对日韩围 棋的兴起有着深远影响。日本围棋逐渐形成门派,如本因坊等,产生了多位著名棋 手。
明清时期:围棋技艺得到快速提升,涌现了如范西屏、施襄夏等国手,他们的对局 “当湖十局”成为经典。清代围棋一度陷入低谷,但后期通过与日本的交流,中国围棋 逐渐复苏。
军事策略的模拟
围棋被视为微型战场,宋代《棋经十三篇》模仿《孙子兵法》,将围棋战略与古代军 事理论相结合,如“得算篇”、“虚实篇”等,强调了围棋中战略预判、力量部署、攻守 转换的重要性。
贰 围棋的文化内涵
阴阳五行的体现
围棋黑白二色分别代表阴阳,棋盘的布局与围棋的行棋法则与阴阳五行学说相契合,四个方向分别对应 木、火、金、水,中央为土,围棋的对弈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模拟了自然界阴阳五行的相互作用和转化。











围棋的历史渊源
围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壹 围棋的历史渊源
起源传说
• 起源:围棋的起源在中国,其确切年代已难以考证,但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围 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日本围棋历史名局精选

日本围棋历史名局精选
自从公元1560年第一世本因坊算砂出世之后,由于历届当权者的爱好,尊围棋为“国技”,更由于本因坊、井上、安井、林这四大家之争,使400年来围棋界人材辈出,刀光剑影,鬼叹神惊。无可否认,日本历代名家对围棋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大作用,留下了许多永垂棋史的不朽名局。
推出日本围棋历史名局是我们多年的夙愿,但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能供参阅的资料又甚少,深感力不从心。如本书的出版,能对日本围棋历史名局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则不胜荣幸。
第22局 丈和的真髓之七:妙手连发
第23局 因彻吐血局
第24局 献身的争棋
第25局 耳赤之局
第26局 失去棋所的名局
第27局 秀策得意的一局
第28局 秀甫的失着
第29局 水谷的奇着
第30局 秀荣的崛起
第31局 死棋活用的妙手
第32局 秀哉的杰作
第33局 铃木妙手连发
第34局 新锐的较量
编者
目录
四大家谱系简介
第1局 日本最早的棋谱
第2局 本能寺三劫无胜负
第3局 较早的御城棋对局
第4局 为棋所的争棋
第5局 出兰秘谱
第6局 道策毕生的杰作
第7局 名局中的名局
第8局 现代的布局意识
第9局 首次正式国际比赛
第10局 棋圣对神童
第11局 天才萌芽之局
第35局 杀棋的名局
第36局 新布局典型
第37局 世纪的名局
第38局 五五的尝试
第39局 秀哉引退棋
录入:wind_blade溯源甚远,一般传说是唐代时期由吉备真备到中国留学后传到日本的,但此言有误。据日本各种有关文献记载,吉备真备出国前,围棋在日本已经甚为流行。

日本围棋的起源与发展

日本围棋的起源与发展

日本围棋的起源与发展围棋,作为一项古老而智慧的游戏,源远流长。

而在亚洲,日本无疑是围棋的重要发展地之一。

本文将探讨日本围棋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其在日本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围棋的起源围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据传是由黄帝时期的神农氏所发明。

围棋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悠久,而后传播到日本。

古代日本称之为“碁”,后来演变为现在的“围棋”。

二、围棋在日本的发展围棋在日本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当时围棋被引入日本的皇室和贵族阶层。

在这个时期,围棋被视为一种娱乐活动和智力竞技,只有少数人能够参与其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围棋逐渐普及,并成为广大民众喜爱的游戏。

在日本的围棋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阶段。

首先是平安时代(794-1185年),在这个时期,围棋逐渐成为贵族和武士阶层的娱乐活动。

围棋不仅仅是一种游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许多贵族和武士将围棋视为培养智慧和战略思维的重要手段。

接下来是江户时代(1603-1868年),这个时期围棋在日本的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

围棋俱乐部和围棋学校开始在日本各地兴起,围棋的教育和研究也得到了重视。

在这个时期,围棋逐渐成为一种专业的竞技运动,许多职业围棋棋手开始涌现。

三、围棋的地位与影响围棋在日本的地位和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围棋在日本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围棋被视为一种智慧的象征,它不仅仅是一种游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许多书籍和艺术作品中都有围棋的影子,围棋成为了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其次,围棋在日本的竞技体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日本拥有许多职业围棋棋手,他们在国内和国际比赛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实力。

日本围棋协会的成立和职业围棋联赛的举办,进一步推动了围棋在日本的发展。

最后,围棋也在日本的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学校将围棋列为选修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智力和战略思维能力。

围棋被视为一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工具。

总结起来,围棋在日本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精彩而丰富的历史。

关于围棋的名人历史

关于围棋的名人历史

关于围棋的名人历史围棋起源于中国,传为尧作,春秋战国时代即有记载。

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流传到欧美各国。

那么围棋有哪些名人?围棋的四大家分别是哪四大家族呢?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围棋的名人历史吧,欢迎阅读。

围棋名人之王按说道悦冒着“发配远岛”之危险,在二十番争棋中大获全胜,逼得安井算知不得不自动让位,接任名人棋所当然名正言顺。

但道悦在呕心沥血的争棋过程中,饱尝人世之炎凉,已把名人棋所看得淡了,而且自知棋艺不如徒弟道策,于是索性让道策撑起本因坊家门户,同时推荐他为名人棋所。

自己则激流勇退,做起世外高人来。

1677年,道策被任命为名人棋所。

历代名人棋所,象这样众望所归而晋升为棋所的,以道策为第一人。

论起日本棋史上的历代名人,顶数道策最厉害。

道策之技不但当时独步天下,无人能敌,就连现在日本的职业高手也对他佩服万分。

最初日本的围棋也和中国古棋一样,讲究“吃大龙”拼个你死我活。

由于“吃大龙”是安井家的拿手好戏,故日本棋坛将这种布局和战略称为“安井流”。

但道策一出,棋风顿变,开始讲究布局理论和灵活战略,称为“道策流”。

从此安井流便销声匿迹,正如枪炮发明后的刀矛剑戟一样,只有束之高阁了。

故后人称道策为棋圣。

道策做了名人棋所后,改进了不少围棋制度,并广收弟子,弘扬棋道,一时间威名远扬。

天和二年(1682年),琉球国使来日本朝贡,琉球王因慕道策大名,特派国内第一高手亲云上浜比贺相随,请求与道策对弈一局。

因为道策身为名人棋所,不允许私自与别人对局,后经岛津光久的协助,幕府才特许道策出战。

四月十七日,比赛在岛津官邸举行,岛津亲临观战,并让浜比贺放上四子。

按说此局是日本围棋史上第一次正式的国际比赛,万一输了,不仅是本因坊家的耻辱,而且失了日本的尊严,道策一世英名也就付之东流了。

然而道策神态子若,坦然诺之,坊门弟子不禁暗暗为老师捏把汗。

这一局道策下得精彩绝伦,满盘皆尽碰顶缠绕之能事,着着先手,子子轻灵,弄得浜比贺头昏脑涨,结果白棋以十四目轻取。

日本围棋的历史简介

日本围棋的历史简介

日本围棋的历史简介历史悠久的围棋艺术起源于中国,这已为世人所公认,但确切年代至今尚无定论。

晋人张华所撰《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丹朱善之”,这不过是一种传说,难以为信。

一般认为,最早记述围棋的文献是《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所载:“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说文解字》曰:“弈,围棋也”;继《左传》之后,《论语》曰:“不有博弈者乎?为之尤贤乎已”;《孟子》记曰:“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可见在春秋战国时代,围棋已经流行于中国了,而且出现了弈秋这样的善弈国手。

围棋在日本有籍可考,是千年以后的事了。

一、围棋初传日本及其发展围棋何时传到日本,迄今为止仍无公认的准确答案。

在日本民间曾流行一种说法,认为最早是由日本古代著名学者吉备真备694—775在唐留学二十年后,于公元735年带回日本的。

但据信史所载,公元685年天武天皇就曾召公卿上殿手谈。

继而又有6持统天皇禁止围棋和701年文武天皇解除禁令的记录。

尔后日本现存最早史书712年完成的《古事记》中,也多次出现以“其石”字做地名、人名的例子。

另外718年公布的“僧尼令”中亦云:惩罚博戏,独优弈其石。

这些记载都早于吉备真备归国的735年。

显而易见,“吉备最先传入说”是不能成立的。

比以上日本人的记录还要早的是636年完成的我国正史之一《隋书·倭国传》中提到的倭人“好棋博、握槊、樗蒲之戏。

”据此,与以上日文材料相印证,可以说在七世纪围棋已被日本人所接受,这是一种比较稳妥的说法。

此外1980年版《大日本百科事典》更认为,远在公元一——四世纪间,围棋就由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至大和时代公元四—七世纪已经流行于统治阶级之间了。

但此说系据推考而来,并无确凿证据。

到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围棋在日本宫廷盛行起来。

专门保存古物的奈良正仓院就存有圣武天皇724—948使用过的棋局。

日本史书《续日本纪》中也有如下记载:公元738年宫中有二人名曰大伴宿弥和连东人者,于政务之闲对弈,争论中宿弥以刀砍杀东人。

围棋历史故事

围棋历史故事

围棋历史故事围棋,是中国传统的古老棋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围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古代,其历史故事也是丰富多彩,让人们感叹不已。

据史书记载,围棋最早的起源地是中国,相传围棋是由中国古代的一位传说人物——太阳神农氏所创造的。

农民们在工作之余,常常会在田间地头用土块或者石块来进行围棋的游戏。

这种游戏渐渐传播开来,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一种流行娱乐活动。

围棋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也经历了许多传奇的历史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便是关于围棋圣手——林则徐的传说。

林则徐是清朝的一位官员,他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同时也是一位围棋高手。

据说林则徐在一次围棋比赛中,与对手下了一盘高超的围棋,让人叹为观止。

这场比赛的故事传遍了中国,成为了围棋历史上的佳话。

除了中国,围棋也在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在日本,围棋有着“国粹”之称,被视为一种高雅的智力运动。

据说围棋在日本的发展史上,也有着许多传奇的历史故事。

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关于围棋大师——碁圣本因坊秀策的传说。

秀策是日本围棋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他在围棋界享有盛誉,被誉为“碁圣”。

据说秀策年轻时,曾经在一次围棋比赛中,以出人意料的绝妙着法,将对手逼入绝境,最终获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在日本围棋界流传甚广,成为了日本围棋史上的佳话。

围棋作为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其历史故事不仅令人感到惊叹,更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

围棋的历史故事,见证了这项古老智慧运动的发展与传承,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让我们一起珍惜围棋这一古老智慧的结晶,传承围棋的历史文化,让围棋的魅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好地传播和发扬光大。

围棋起源发展历史讲解

围棋起源发展历史讲解

围棋起源发展历史讲解围棋,是一种策略性两人棋类游戏,中国古时称"弈",西方名称"Go"。

流行于东亚国家中、日、韩、朝,属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我们一起来了解围棋的起源发展历史吧。

起源围棋,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称为"弈",可以说是棋类之鼻祖,围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

"晋张华在《博物志》中继承并发展了这种说法:"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

若白: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

"196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就采纳这种说法,甚至将其确切年代定在公元前2356年。

唐代诗人皮日休所作的《原弈》认为:"弈之始作,必起自战国,有害诈争伪之道,当纵横者流之作矣。

岂曰尧哉!"明朝陈仁锡在《潜确类书》中又提出"乌曹作博、围棋"。

乌曹相传是尧的臣子,有的人又说他是夏桀的臣子。

后来,董斯张的《广博物志》、张英的《渊鉴类函》等也采录了这种说法。

明朝林应龙在《适情录》中认为,围棋是容成公发明的。

据《列仙传》记载:"容成公者自称黄帝师,见于周穆王,能善辅导之事。

"发展春秋战国围棋这时已在社会广泛流传了。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宁喜许之。

大叔文子闻之,曰:'呜呼……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可靠的涉及围棋的记载,时间是公元前548年。

孔子《论语·阳货》载: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孟子《孟子·告子上》载:"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因坊的四百年——日本古代围棋史简述围棋这项运动在日本的历史,有据可考的是始于平安时代,也有说是在更早时由中国流传过去的,但若要说弈棋真正得到较大范围的普及,大约该算是公元700年左右,我国当时正是唐朝,那里还专门有为了学习棋艺而渡海前来大唐的日本留学生,可见弈棋之风在日本之兴盛。

而围棋真正得到有序的发展,并在执政者认同下建立起正规的棋士体系,则应该说是在又过了700多年的战国时代,由当时的大英雄织田信长赐封围棋高手日海禅师为日本围棋史上首位名人时开始的。

日海在中年时改名为本因坊算砂,他所开创的本因坊家族,从那时起作为日本围棋界的核心,在历史上走过了将近四百年的岁月。

在今天,虽然古时的棋士家族门派体制已不复存在,但“本因坊”之名,仍然和“名人”头街一样,作为日本最高级别棋赛的冠军称号之一,成为顶尖棋士们角逐的目标。

●初代本因坊算砂本因坊家的开山祖师算砂,出生在动荡的战国时代。

这位伟大人物童年时家庭相当贫困,因此和许多穷人家的小孩子一样自幼出家,法名寂光寺日海。

有时候对于所谓天才的说法是不能否认的。

日海凭着绝顶聪明,从少年时代便在禅学上有着颇深的造诣,与此同时,在围棋方面的修为也以一日千里的速度进步着,在日海二十岁时,便已成为全日本公认的围棋第一国手,其时天下诸侯中的风云儿织田信长也是酷爱弈棋且颇有心得之人,但与日海对局时受五子仍不是对手。

出于钦佩,信长称日海为日本围棋界第一位“名人”。

此后,名人这一头衔便成为日本围棋界最强棋士的称号,当时正是天正六年,即西历的1578年。

时隔四年的1582年,信长在与另一位诸侯毛利辉元的战争中行军至本能寺,为调剂心情请到日海和当时另一位棋道高手鹿盐利玄前来对局,弈至中盘时,竟下出了盘上出现三个劫的局面,当一方在其中一处提出劫时,另两处便成为对手的劫材,而因为三劫都关系到整盘棋势,谁也没法粘劫中断劫争,棋局只得以无胜负告终。

这盘棋诡异的终局竟似暗示着紧随其后重大变故的发生。

就在三劫之局的当天夜里,织田家重臣明智光秀起兵叛乱,全无防备的信长无力与抗,在本能寺自尽而亡,就这样结束了他一代英雄的生涯,这便是日本战国时代著名的本能寺之变。

“三劫局乃不祥之兆”的说法,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命运之轮无情地不停转动着,在战乱的时代没有人能够预知自己明天的荣辱和生死。

明智光秀虽然打倒了织田信长,但紧跟着便在和信长遗臣羽柴秀吉的对决中败北,又过了数年,羽柴秀吉最终得到了天下,成为太阁,改姓丰臣。

战国时代的纷争也终于进入了尾声。

秀吉与信长一样也是好棋之人,在弈棋之道上更是寂光寺日海的弟子。

掌握了天下权势的丰臣秀吉,为日海设立了名人棋所,领朝廷俸禄,日本职业棋士的历史,便是从这时正式开始的,而寂光寺日海也就是在这时改名为本因坊算砂,建立了辉煌的本因坊一门。

如果说太阁丰臣秀吉的好弈还只是本因坊算砂的幸运,那么在秀吉之后得到天下并开始了三百年德川幕府时代的大将军德川家康的好弈,则可以说是棋道在日本的幸运了。

家康与算砂也是交情颇厚,在他得到天下之后。

为以本因坊一门为首的职业棋士们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福祉和权益,因此,职业棋士世界的许多体制,都在这里得以确立起来,比如对棋士段位的认定制度和御前棋赛(御城棋)制度等。

执政者的支持和体系化的产生带来了棋士世界的繁荣,日本围棋四大家族正是在这时产生的,这便是本因坊家、安井家、井上家和林家。

在以后的日子里,这四大派系的棋士们,将在棋坛上演出无数轰轰烈烈的故事。

●二代本因坊算悦西历1623年本因坊算砂逝世,享年六十七岁。

在算砂去世后,名人之位由井上家开宗掌门道硕继任,而本因坊一门则由算砂的小弟子算悦接掌,井上道硕原本是算砂之徒,虽然现已身为别家掌门,但出于感念师恩,为算悦帮了相当多的忙,其中包括指导算悦的棋艺。

井上道硕做了七年的名人,到他去世时算悦已是20岁的青年,棋力达到七段,在当时日本的段位制度而言,棋力最强的九段只能有成为名人的一人,八段准名人原则上也只是一人而已,有八段资格便可作为次任名人的候选,道硕去世时棋坛并无实力达到八段的人物,因此于情于理,实力达到七段上手程度,又是本因坊算砂继承人的算悦,都有资格成为新的名人。

然而安井家开家掌门算哲却在这时提出反对意见,并派出了自己的继承人——安井家第二代掌门算知,与本因坊算悦下争棋。

初时幕府官员中对安井家的支持并不热切,但后来在与安井家交好的黑衣宰相南光坊天海的支持下,安井算知终于有机会与本因坊算悦在御城棋对局,约定胜者为名人。

这场六局制的比赛前后历经八年时间,结果却是各胜三局,依然没有决定名人由谁来担任。

就这样,本因坊第二代掌门算悦,直到1658年去世也终于没能成为名人。

虽然末能站到棋坛的顶点,但算悦的棋力的确是无愧于本因坊算砂继承人这一身份的。

而算悦做为棋士的骨气,是比起棋技更加值得称道的。

那是在与安井算知御城棋六番战中的一局,当时观棋政要中有松平肥后守政冈在场,弈至中盘时,松平在旁评论道:“看来这一局,是本因坊的处境不利啊,也许会输掉了吧。

”算悦闻言当即站起身来,平静而坚定地对松平政冈说道:“我等棋士对于弈棋之道的态度,与武士们对武道的态度一样,乃是以全身心去投入对局的,且我算悦是当世的七段上手,对这样的对局,就算是如阁下这样的大人物也不应该妄加评论!既然大人已随便评判了胜负,那么在下便不继续对局了。

”说罢扬长而去,搞得松平目瞪口呆,一时下不来台。

只得跟至本因坊家向算悦赔礼,这事才算揭过。

无论古今哪个时代,人们都各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处事方法。

如本因坊二代目算悦这般,可能是有一点不识时务。

但无论如何也值得后人起敬。

●三代本因坊道悦算悦去世后数年,安井算知凭着在幕府要员当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总算成为了名人,时值1668年。

然而此时,在本因坊家,新的掌门人已经成长了起来,这就是本因坊道悦。

对道悦而言,安井算知虽是长辈,但全未经过争棋,而只是凭借上层关系便做上名人,因此心中一直忿忿不平,准备在御城棋的时候杀一杀算知的威风。

岂料在御城棋前一日,松平肥后守突然召见道悦,授意次日对局作成和棋。

这显然是安井家做了手脚,同时也是本因坊算悦生前得罪松平政冈的后遗症,无奈之下,道悦只得强压住原本高涨的战意,忍辱在次日与算知作和。

御城棋结束后,道悦实在还是忍不下这口闷气,闭门数日,终于下定决心,去跪求幕府政要安排他与安井算知下二十番争棋,挑战算知的名人地位。

这是一次危险的挑战,如果失败,道悦会面对被流放的命运,但为了本因坊家掌门人的面子,道悦毅然做背水一战。

历时数年的二十番争棋开始了,转眼五年过去,争棋已下了十二局,但胜负形势仍是并不明朗,对于安井的棋路,道悦也一直没有十足把握应付自如,这时,却意外地得到了指点。

此位强者非他,正是道悦的弟子道策,道策精研棋理,在战术思路方面有许多创新,在道策的帮助下,道悦终于以明显优势赢得了二十番战的胜利,令算知被迫放弃名人身份,然而道悦看到爱徒的实力远胜于已,亦打消了自任名人的想法,直接传掌门之位给了道策,并推荐道策略成为新的名人,自己则潇洒地宣布引退。

时值宽文十二年,即西历的1676年,随着名人本因坊道策的登场,日本围棋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四代本因坊道策被后世称作名人之王的本因坊道策,在实力上凌驾与他同时代的所有棋士,人称拥有十段以上力量的棋圣。

而比起他的修为,令他留名青史的更重要因素在于,道策开创了全新的行棋思路,令之后的棋士对局时的手法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简单地说,在道策之前的古式围棋,基本都没有什么布局的战略性可言,纯以吃大龙式的搏杀来决生死。

这固然是一种最直接较量拼斗的方式,但在今天以把布局战术当做一种常识的棋士眼中,吃大龙的做法,往往如同在战场上不懂得利用地型一味蛮打的战术般浪费资源,而本因坊道策,就是那个最早懂得系统化地利用地型来排兵布阵的人,所以,本因坊道策在后世棋士们心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

在道策的时代,日本棋坛另有一位奇才不可不提,那便是安井家二代目掌门算知的师弟涉川春海。

虽然没有做上掌门,但春海的棋力绝对不在乃兄之下,并且他和道策一样,在盘面和布局方面下了相当大的功夫去进行研究,并开发出自己独创的新战术,这就是围棋史上有名的天元战法。

大凡棋士行棋,通常先占领容易成空的边角以围出作为基础的实地,而春海则认为先占领棋盘正中央的天元位置才是最重要的优势手段,不过,不走运的是春海在御城棋实践自己战术理念时遇到了道策,由于对手实在太强,天元战法在道策面前接连受挫,结果颇受打击的春海因而停止了做为棋士的生涯,去宫廷的阴阳寮(钦天监)任职,凭着他的聪明和才学,却也为日本的历法学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只是那天元局战法再也没有继续研究下去,直到近三百年之后的二十世纪初,少年时代的吴清源和木谷实这两位当代棋圣发起新式布局革命,才再次令天元战法的思想苏醒过来,当然这是后话了。

书归正传,却说道策任本因坊家家主之时正值日本国元禄盛世,加上道策棋枝通神又教导有方,本因坊家强者济济,道策的弟子中有称为本因坊家六天王的六人,都是当世少有的围棋高手。

其中最强的两人,桑原道节被井上家请去作下任掌门的候选,而小川道的则被公推为道策的继承人。

然而正所谓盛极必衰,突如其来的疾病夺走了道的的生命,没过几年,六天王除道节去了井上家,剩下的四人中竟又有三位先后死于疫病,其中包括原本继道的之后被指定为继承人的佐山策元,棋圣道策一生纵横,年近花甲之时却遭此不幸,着实令人不禁有天妒英才之叹!在连续失去爱徒的伤痛和打击下,道策一病不起,最终于元禄十五年即西历1702年去世。

不过,总算神给了本因坊家一线慈悲,在道策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令他找到了又一位理想的继承人人选,这便是年幼的神谷道知,也就是后来的本因坊家五代目家主本因坊道知。

●五代本因坊道知道策辞世,神谷道知正式改名本因坊道知继任掌门。

当时道知虽已显露出不凡的天份,但毕竟年纪才只有十三岁,在应付诸般事务方面,幸亏了有原本因坊六天王之首,现在已成为井上家四代目掌门的八段准名人井上道节帮忙处理,同时道节亦全力点拨道知的棋艺,令道知的实力提升速度丝毫没有慢于道策在世亲自指教之时。

道知确也不辱本因坊之名,从十三岁继任掌门参加御城棋合战开始,连续数年在赛事中创下令人吃惊的佳绩,连当时的林家三代目掌门元悦与安井家四代目掌门仙角也先后输在他手下。

道知十七岁时,便已成为七段上手,但等到名人井上道节去世,得以当上名人,却是一直等到三十多岁才达成的事,之后没几年便去世了,只活了不到四十岁。

道知虽然早逝,但生涯中是颇为扬眉吐气的,在他十六岁升六段时,安井家掌门人仙角曾跳出阻挠并提出十番争棋,结果被道知一上来便杀了个三比零,仙角大惊之下,争棋也不敢再继续下去,而承认道知的升段,此后棋坛,再无人能和道知相抗。

因此,道知可以说也是本因坊历代掌门中的英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