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一、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方程式:有氧呼吸:C6H12o6+6h2o+o26co2+12小时2O+能量;无氧呼吸:C6H12o62c2H5哦+2co2+精力(2)co二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二的产生情况。

(3)橙色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乙醇)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实验装置:二、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1)酵母培养基的制备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和锥形瓶b (500ml)中,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2)探测公司2一代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实验装置(如上图),并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约50min)。

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25-35℃的环境中培养8-10h。

(3)检测喷雾精华的生成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

向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97%)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三、实验现象与分析(1)现象:甲、乙装置中石灰水都变混浊,装置甲混浊快且程度高。

装置乙中的b溶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装置甲中的a溶液不变色。

(2)分析:① 酵母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都会产生二氧化碳;② 酵母在有氧条件下比在厌氧条件下释放更多更快的二氧化碳;③ 在缺氧的情况下,酵母分解葡萄糖生成酒精。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普通高中生物教科书中的一个探究实验。

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从而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

但由于本实验用材多,耗时长,如何让学生设计科学、简便、可行的实验方案和装置,对教材参考资料中的实验材料、试剂、仪器装置的改进,使本实验能大大缩短实验时间,使本来认为难以开设的探究性实验,完全具备了在一般的中学课堂内就能完成的实验。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让学生在实验室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例如提前布置学生用酵母菌发面展示发面现象,添加酵母粉的比不加酵母粉的更松软,并且有蜂窝状的孔隙。

还让同学利用矿泉水瓶自制简易的酿酒装置、酸奶装置。

增加感性认识,体验生物实验乐趣,鼓励课外继续实验,为生活添色彩。

二、实验教学分析:1、实验内容分析:本实验如果按照教材中的仪器和试剂的使用量需8-10小时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经过多次实验改进,最终在6分钟内可观察到明显现象,实验改进如下:1、实验材料的选择:“安琪活性干酵母粉”含量高,吸水后可快速恢复活性。

2、实验仪器的装置:将课本中250ml的锥形瓶,改为50ml的锥形瓶,简化装置,缩短反应时间。

3、为了使实验更加严谨,对课本中的实验装置多加一瓶澄清石灰水检测二氧化碳是否除干净。

4、将实验放在38度水浴加热,加快反应速率。

2、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由于高中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自主探究、推理判断的能力。

因此,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然后引导学生开展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并得出相应结论。

3、教学条件:我校有专门的生物实验室,实验中所用到的材料,仪器,试剂,学校全都具备。

不过由于实验耗时长,不是每个老师都能按照探究的一般步骤在设计实验之后能进行实验,让学生分组亲自参与实验。

本人也是通过不断改进实验装置,经过多次课堂实施,最终可以开展一堂学生亲自参与的探究性实验课。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XXX1、教材分析2、教学思路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本节教学运用了问题导学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实验法、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为课堂创设情境,并通过有氧、无氧呼吸实验演示等手段,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研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使课堂呈现出自主、探究和合作的研究方式,激发了他们探究实验的兴趣,并领悟了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生成产物,这样就为后面研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打下了基础。

通过探究,培养了他们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探究实验的能力,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3、讲授目标知识目标:能阐述细胞呼吸的概念能力目标:通过参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严谨的思维、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建立科学价值观。

4、教学重难点重点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2、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

难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设计5、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装置,学案。

布置学生课前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5.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教师提出问题“CO2、酒精是酵母菌在有氧产生的,照旧在无氧产生的呢?”引入课题:探讨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课件展示课题)5.2以问题、讨论等方式,进行实验方法、步骤的探讨提出问题→作出假定→设想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换→再探讨通过提问学生,讨论,最后确定本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是:酒精和CO2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还是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作出假定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针对问题作出公道的假定。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改进分析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改进分析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改进分析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酿酒和生物实验等领域。

酵母菌细胞呼吸是指通过线粒体进行的细胞内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

对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进行探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细胞内能量转化的机制,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目前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和分析手段。

一般来说,研究者常用氧气消耗率和二氧化碳产生率来反映细胞呼吸的水平。

但目前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主要集中在采用氧气消耗率作为主要指标,而对二氧化碳产生率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二氧化碳产生率同样是细胞呼吸的重要指标,它可以深入反映细胞内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和产物释放情况,因此在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中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为了改进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分析,我们可以参考以下方面进行改进:1. 引入二氧化碳产生率的测定方法。

可以采用电化学二氧化碳传感器或二氧化碳分析仪等设备,实时监测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的生成速率。

通过比较氧气消耗率和二氧化碳产生率的变化趋势,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细胞内氧化还原反应的情况,为揭示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提供更充分的数据支持。

2. 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线粒体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线粒体是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的重要器官,其功能状态直接影响细胞内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

通过检测线粒体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在分子水平上的调控机制,从而为其呼吸方式的深入探究提供更为详实的信息。

3. 结合生物化学技术,进行氧气消耗和二氧化碳释放产物的分析。

可以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或质谱技术等手段,测定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氧气消耗产物和二氧化碳释放产物的组成和数量。

通过分析产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具体细节,为呼吸方式的研究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五章第3节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五章第3节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有 酒精(,C2H5OH) 同时也产生少量的CO2。
条件
澄清石灰水浑浊程度
(酸性)重铬酸钾变色情况
有氧
无氧
5、实验结论:
❷反应式: 有氧呼吸:
C6H12O6 + 6H2O + 6O2 酶
6CO2 +12H2O + 大量能量
反应式
无氧呼吸:
C6H12O6 酶
2CO2 +2C2H5OH + 少量能量
1、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一种 属于 兼性厌氧
单细胞 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 菌。酵母菌细胞呼吸以葡萄糖作为底物时,通过测定
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来确定细胞呼吸作用的类型。
2、实验方法:
对比试验: 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 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现象的关系。 这样的实验叫对比实验。

有氧呼吸:
呼 吸
反应式
C6H12O6 + 6H2O+ 6O2 酶 6CO2 +12H2O + 能量

无氧呼吸: C6H12O6 酶 2CO2 +2C2H5OH + 能量

判断正误
× (1)只检测有无CO2产生即可确定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 √ (2)根据石灰水变混浊的程度可以确定CO2产生量的多少( ) × (3)酒精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与重铬酸钾溶液反应产生灰绿色( )
6、 课堂小结:

究 酵
有氧呼吸
CO2、 H2O

呼吸方式
菌 细
无氧呼吸
C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one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0
1
物质燃烧和细胞呼吸有何异同呢?
共同点:都是物质的氧化分解;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
装置一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掉呼吸所产生的_C__O_2,红 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植物细胞呼吸吸收的_O__2量。装置二 中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植物细胞呼吸吸收的__O_2_量__与产 生的_C_O__2_量_的差值。
2.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实验现象 装置一液滴 装置二液滴
结论
不动
不动
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或 种子已死亡
三、组织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 1.测定组织细胞呼吸速率的装置与原理
(1)装置
(2)指_O_标_2吸_:_收_细_量_胞_来呼表吸示速。率常用单位时间内_C__O_2_释__放__量_或 (3)原理:组织细胞呼吸作用吸收_O_2,释放_C__O_2,C__O_2_被 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的水滴 _左__移__。单位时间内液滴_左__移__的体积即表示呼吸速率。
2.物理误差的校正 (1)如果实验材料是绿色植物,整个装置应__遮__光_处理,否则植物 的光合作用会干扰呼吸速率的测定。 (2)如果实验材料是种子,为防止微生物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 扰,应对装置及所测种子进行__消__毒_处理。 (3)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 验,将所测的生物材料_灭__活__(_如__将__种__子__煮__熟_,) 其他条件均不变。
(3)检测酒精的产生 自A、B中各取2 mL酵母菌培养液滤液注入已编号1、2的 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 mL溶有0.1 g重铬酸钾的浓硫 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中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及分析】
(1)现象:(甲)、(乙)装置石灰水都变浑浊,装置(甲)浑浊 快且程度高。2号试管由橙色变成灰绿色,1号试管不变色。 (2)分析:①酵母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产生CO2;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得方式素养要求尝试探究酵母菌细胞得呼吸方式(c级)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得呼吸方式”得实验,掌握实验得原理、方法与步骤等。

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得方式【自主先学】先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83页,说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得方式"得实验原理、方法步骤。

概念梳理1.实验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可以将葡萄糖氧化分解形成,并释放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能将葡萄糖分解成。

(2)检验酵母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得CO2得量得多少①将酵母菌两种呼吸方式产生得气体分别通入澄清得,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判断两种方式产生得CO2量得多少,辨别酵母菌得呼吸类型。

②将酵母菌两种呼吸方式产生得气体分别通入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得时间长短,判断两种方式产生得CO2得量得多少。

(3)检验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得酒精,在(酸/碱)性条件下很容易与重铬酸钾反应生成色得硫酸铬。

2。

实验装置3.方法步骤:(1)酵母菌培养液得配制取20g新鲜得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与锥形瓶B(500mL)中,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得葡萄糖溶液、(2)检测CO2得产生①装置甲(如上图),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约50min)、②装置乙(如上图),封口静置一段时间,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得锥形瓶、(3)检测洒精得产生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得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得试管中、向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

1g重铬酸钾得浓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97%)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得颜色变化、4、实验现象5①酵母菌在有氧与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②酵母菌有氧比无氧时释放出得CO2;③酵母菌无氧时分解葡萄糖还产生、6、实验结论:酵母菌在有氧与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产生大量得;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产生。

实验4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解析版)

实验4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解析版)

实验4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核心知识回顾1、选择酵母菌为实验材料的原因: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生物。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能产生CO2和水,进行无氧呼吸能产生酒精和CO2。

2、产物的检测试剂现象(颜色变化)CO2澄清的变水溶液色→色→色酒精在条件下,使用色的溶液橙色→色3、实验步骤(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溶液)。

(2)检测CO2产生的多少的装置如图所示。

A B C D EA瓶加入的试剂是,其目的是。

C瓶和E瓶加入的试剂是澄清(或水溶液),其作用是。

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

再连通E瓶,就可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CO2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产生的。

上图左右两组实验为实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实验都为组。

(3)检测酒精的产生:从A、B中各取2 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 mL溶有0.1 g 的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4、实验现象条件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出现变化的快慢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甲组(有氧) 变混浊程度/快无变化乙组(无氧) 变混浊程度/慢出现色5、实验注意事项由于也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发生颜色变化,因此,应将酵母菌的培养时间适当延长以耗尽溶液中的。

【答案】1、兼性厌氧型2、石灰水浑浊溴麝香草酚蓝蓝绿黄酸性橙重铬酸钾灰绿色3、(1)葡萄糖(2)NaOH 吸收空气中的CO2 石灰水溴麝香草酚蓝检测是否有CO2生成耗尽D瓶中的氧气对比实验(3)重铬酸钾浓硫酸4、高低灰绿5、葡萄糖葡萄糖➢核心知识辨析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可用酵母菌培养液的浑浊程度为观察指标(2021辽宁)(×)辨析: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水,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所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观察指标是培养液的滤液能否使重铬酸钾转变成灰绿色,2、在厌氧发酵的果汁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匀后由蓝色变成灰绿色(2020江苏)(×)辨析:高中生物学中的颜色反应总结1、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一步探究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
试管 编号 A B C 培养液 /mL 10 10 — 无菌水 /mL — — 10 酵母菌母 液/mL 0.1 0.1 0.1 温度 (℃) 28 5 28
1.养料 2.温度 3.PH值 养料 温度 值 4.有害代谢废物的积累 5.溶氧量 有害代谢废物的积累 溶氧量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一、实验目的
1.探究酵母菌是否既能有氧呼吸又能无氧呼吸 1.探究酵母菌是否既能有氧呼吸又能无氧呼吸 2.探究酵母菌有 探究酵母菌有( 2.探究酵母菌有(无)氧呼吸能否产生酒精 3.探究酵母菌有 探究酵母菌有( 氧呼吸是否产生CO 3.探究酵母菌有(无)氧呼吸是否产生CO2 4.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哪种方式产生 4.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哪种方式产生 的CO2更多
4、实验结果与结论 、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甲 组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 酵母菌 有氧 呼吸放出 2 组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 呼吸放出C0 多,且速度快 且浑浊程度更强 甲 组溴麝香草酚蓝先由 蓝 变 绿 再变 黄 。 1 号试管还是 橙 色 2 号试管由 橙 变 灰绿色 酵母菌 有氧 呼吸不产生酒 精; 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
二、实验原理
1.酵母菌的生存特点 酵母菌的生存特点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过程(反应式) 有氧呼吸和 反应过程(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的反应过程 反应式) 3.产物检测: 产物检测: 产物检测 。
(1)检测CO2 检测CO
①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浑浊程度检测 产生的多少) 产生的多少)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再变黄 ②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蓝→变绿→再变黄(根 变 再变 据其变黄色时间的长短 检测CO 产生的多少) 变黄色时间的长短, 据其变黄色时间的长短,检测 2 产生的多少)
2、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反应式 、
C6H12O6

2C2H5OH(酒精)+ 2CO2 + 少量能量 (酒精)
3、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反应式 、
C6H12O6 酶 2C3H6O3 (乳酸)+ 少量能量 乳酸)
探究: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 、
步骤 1、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 、 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 无菌 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中混合均匀
2、 3、设计并进行实验、将酵母菌接种到试管中的培养液 、
4.实验结果和结论 4.实验结果和结论
3、将酵母菌在28oC条件下连续培养 、将酵母菌在 条件下连续培养 7天 天 4、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的数量,采 、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的数量, 抽样检测的方法 的方法。 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5、根据数据画出曲线,分析结果, 、根据数据画出曲线,分析结果, 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场所
实验组
装置
酵母菌 NaoH 溶液
对照组


酵母菌 清水
结果1 结果1 结果2 结果2 结果3 结果3
左移 不移动 左移
不移动
右移 右移
只进行有 氧呼吸 只进行无氧 呼吸 既 ,又
1、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
C6H12O6 + 6H2O + 6O2

6CO2 + 12H2O + 能量
三、实验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①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 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 新鲜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注入240 mL 新鲜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注入 分成两等份分别注入 质量分数为5% 煮沸冷却的) 质量分数为 %的(煮沸冷却的)葡萄糖 2.作出假设 溶液 作出假设 检测CO 的产生: 3.设计并进 ②检测 2的产生:装置如图 设计并进 行实验 检测酒精的产生: ③检测酒精的产生: 1.在AB中各取 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 在 中各取 中各取2 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 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 4.实验现象 分别注人 号、2号干净的试管中 实验现象 分别注人1号 号干净的试管中 2.在1号、2号试管中各滴加 号试管中各滴加0.5 mL溶有 溶有0.1g 在 号 号试管中各滴加 溶有 5.实验结论 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实验结论 3.并轻轻振荡,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并轻轻振荡, 并轻轻振荡 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增长率
环境资源 和空间资 源有限
活菌数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不对照 不对照 2.每次取样时,摇匀 每次取样时, 每次取样时 3.每天取样的时间点固定 3.每天取样的时间点固定 4.小方格内酵母菌的计数方法 小方格内酵母菌的计数方法 5.取平均值(每次多取样计数几次或设置多组) 取平均值( 取平均值 每次多取样计数几次或设置多组) 6.真实记录 真实记录 7.过多时 ,取样液定量(如10倍)稀释 过多时 取样液定量( 倍
(2)检测酒精: 检测酒精:
酒精+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橙色 灰绿色 酒精 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橙色→灰绿色 重铬酸钾 ):橙色
三、实验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作出假设 3.设计并进 设计并进 行实验 4.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5.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①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 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 新鲜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注入240 mL 新鲜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注入 分成两等份分别注入 质量分数为5% 煮沸冷却的) 质量分数为 %的(煮沸冷却的)葡萄糖 溶液 ②检测CO2的产生:装置如图 的产生: 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