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教案ppt课件

合集下载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PPT课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PPT课件
美莫 芹随 悲鸿 黍雁 冀南 南飞 宋
高铁 唱板 大铜 江琶 东继 去东

.
1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 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出自《历代 诗余》所引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 词风格的话: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 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 只合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 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 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 容豪放激越的文词。(“玉堂”是宋代翰林 院别称)

建 康 赏 心
水 龙 吟
.
11
.
12
1.直译上片。
2.思考: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
13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 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 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建 康 赏 心
水 龙 吟

南历城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
术风格以 豪为放主,与苏轼并称为“ ”,
传苏世辛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其词抒

强,烈倾的诉爱国热情的悲愤,壮.
6
生平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 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 从小就受到“忍辱待时”,伺机报国的思 想的教育。22岁时,辛弃疾率领两千人马, 加入了耿京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开始抗金 救国的活动。不久以后,耿京为叛徒所杀 害,辛弃疾激愤万分,以五十骑人马,直 闯金营,活捉叛徒张安国,突破金兵包围, 驰奔南宋。
.
19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课件(32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课件(32张PPT)
• 词人为山河破碎、朝廷偏安贪逸而愤激落泪。
• 为自己飘零失所、年华流逝而伤感落泪。
• 为壮志难酬、且又无人理会而寂寞落泪。
辛词的艺术特色
1.抒情意象的军事化 艺 术 《破阵子》中“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场景;“挑灯看 特 剑”的将军; 色 《水龙吟》中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永遇乐》中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
阅读下面这首辛弃疾词,完成题。 西江月 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 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 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释】
遣兴∶遣发意兴;觉:觉悟;信着:随便写;何 如:怎样。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中陈登在许汜拜访时,对他很不礼
貌,不和他谈话,让他睡下床,自己睡高床。许汜把此事告诉了刘
备,刘备对许汜说:“如今天下大乱,帝王流离失所,人人希望你
能忧国忘家,有救世之志,而你却只知买田置屋,没有可取的言论,
这是陈登所憎恶的,怎能会和你交谈呢?假如我是陈登,我将睡在高
楼上,叫你睡在地下,岂止是上下床之别!”
3.刚柔并济的艺术风格 艺 术 《水龙吟》中,全词在苍凉浑茫的主色上,又以“玉簪螺髻” 特 “红巾翠袖”添抹了一些清秀婉丽的色彩,豪艳相映,刚柔相济。 色
苏辛词比较
词到苏轼手里进一步扩大了题材和意境,建 立起豪放的词风。但豪放词到辛弃疾手里才臻于 完善而达到高潮。
比较《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念奴 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 色方面的相同点。
辛词的艺术特色
2.以文为词,用典抒情 艺 术 通过典故,引发联想,创新意境,既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又 特 丰富诗歌的内容。 色 《水龙吟》“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借桓温的典故表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共43张PPT)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共43张PPT)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家乡沦陷,国家残破,而一人独自 徘徊于赏心亭上,就已够悲伤的了, 何况又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呢! ,一见一闻,通过日暮景色渲染 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以有声有色 的景物更进一层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和 悲苦。
同时,那落日残照又恰好是国势衰颓 的面临覆灭的南宋王朝的反映,那失群 的孤雁也正好是飘零身世和心境孤寂的 “江南游子”即词人自身的写照。情景 交融,虚实相兼,形象鲜明,含义丰富
3、树犹如此:
晋朝桓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年栽种的柳树 已粗过十围,便叹息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感叹岁月无情,催人衰老,自然规律让人无奈、感 伤。
作者的用意:
时光流逝,国家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可是北 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一直不能实现。人已渐渐 老去,什么时候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呢!表达了自己 的无奈、遗憾和悲愤之情。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
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 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
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用典的作用:
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作用: ①使诗歌语言精练,有一种简约美; ②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 性; 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以古喻今, 文章就显得古朴而文采斐然; ④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铺直叙, 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字词积累
岑cén:小而高的山。 簪zān:别住头发的簪子。 游子:久居外乡的人。 吴钩:钩,形似剑而曲。春秋吴人善铸钩, 故称。 脍kuài:把鱼、肉切细。 揾wèn:拭擦。
朗读体味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 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 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 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 袖,揾英雄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ppt课件(39页)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ppt课件(39页)
山景。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cén)远 目,献愁供(gōng)恨,玉簪(zān)螺髻(luó jì)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本句点明了时间、作者的位置和身份。 ➢断鸿:失群的大雁,失群的大雁的叫声是凄惨
的。 ➢江南游子:游子,出门在外,在异乡生活的人
。 作者是北方人,来到南方十多年,渴望率领
这首词就作于他南归十二年之际。
辛弃疾生平 1.1140年出生于历城(在今山东济南市) 2.21岁,参加耿京组织的反抗金兵的起义队伍。 3.22岁,带部队投奔到南宋。 4.25岁,任职江阴。后任职多地,官职不高。 5.42岁,自号稼轩居士。同年被免职,此后做官时 间很少。 6.64岁,起用做官绍兴、镇江等地。后被免职。 7.68岁,去世。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遥望远处起伏的山岭,有的如玉簪般峭立,有的如螺髻般回 旋,向我呈献出无限的愁苦和怨恨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在落日斜照的赏心亭上,在孤雁的哀鸣声中,流落江南的游 子站在楼上瞭望。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我仔细把吴钩宝刀看过,把亭上的栏杆拍遍,但没有人能领 会我登高望远的心情。
➢ 玉簪螺髻: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远方的山丘比作 歌女插着玉簪、梳成海螺形状的发髻。
➢ 献愁供恨:远处的山丘就像歌伎插着玉簪、盘着螺形 的发髻,她们唱着无声的歌谣,让人听了,内心充满 忧愁和暗恨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cén)远目, 献愁供恨,玉簪(zān)螺髻(luó jì)。
翻译: 眺望远处的山丘,仿佛插着玉簪、盘 着螺形发髻的歌女,在唱着让人内心充满忧 愁和暗恨的歌谣。 ➢本句作者写到了:远方的山(遥岑) ➢前两句主要写作者登高远望所见的江景和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ppt课件完整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ppt课件完整版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愁风雨,树犹如 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 雄泪?
《水龙吟》上片
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登高远望
内 容 赏 析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柳永《雨霖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辛弃疾
作 者 简 介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秆,山东历城(今 山东济南)人。南宋伟大的爱国 词人;豪放词派的杰出代表,与 苏轼并称“苏辛”;其词题材广 泛,善于熔铸典故,以文为词; 词风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 句》。 一生主张抗金御敌,坚持北 伐,虽才智兼佳,但始终不被朝 廷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 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 掌握生字读音; • 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 充满感情的朗读 ; •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的意思。
水 龙 吟
登 建 康 赏 心 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 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 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 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 会,登临意。
景色: 江天、山 上片: 景、落日、断鸿
动作:看、拍、 会、登
寓情于景 比喻
思考
这些触动作者心弦的景物?表现了词人 怎样的心境?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浑, 江天 显得空寂苍凉。 山景 落日 断鸿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 满怀愁恨。
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 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 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因飘零的
“登临意”之二: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不为名利,一心为国的衷情
求田问舍:买地置屋。 刘郎:指三国时刘备,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 典故2: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胸怀豪气,喜欢 结交英雄。许汜与陈登相见时谈论的是“求田问舍”这 些琐屑之事),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 他睡下床。许汜去询问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 怀国事,本应忧国忧民,以天下大事为己任,而你却求 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 高楼,叫你睡在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

大学语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PPT课件)

大学语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PPT课件)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明确】用典抒情。晋朝人张翰(字季 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 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 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 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 江南的游子呢?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辛弃 疾虽然那张翰自比却是反其意而用之,然 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 宋朝廷却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 何容易!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明确】是借动作抒情和直抒胸臆,选用具有典 型意义的动作看、拍,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 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一个动作是“把吴钩 看了”。 “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 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用武之处,这就把作 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 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第二个动作“栏干拍 遍”。栏干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 借拍打栏干来发泄。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 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 前。 “无人会、登临意”则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 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 读到此,于作者心思心绪,亦可尽知,每位读者, 也都会被这种情感感染。
小结:所以,这二层的大意是说,既不学 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 问舍的许汜。 作者登临远望望故土而生情, 谁无思乡之情,作者自知身为游子,但国 势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何止一人呢?作 者于此是说,我很怀念家乡但却绝不是像 张翰、许汜一样,我回故乡当是收复河山 之时。作者有此志向,但语中含蓄,“归 未?”一词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层。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明确】开篇写景,营造了宏大壮阔的意境。 面对这阔大的境界, 词人那种磊落的胸怀让我们一览无余。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明确】借景抒情。 “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 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象美人头上插 戴的玉簪,有的很象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引 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 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北望是江淮前 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 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 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以上种种, 是恨之深、愁之大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ppt课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秀ppt课件
22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英雄报国无门的悲愤之作
上片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意象: 江天、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动作: 看、拍、会、登 意境: 壮阔雄浑 苍茫悲凉 情感: 空有远大抱负,却壮志难酬, 报国无门的忧愤。
下片:用典 借古抒怀 张翰 —— 念鱼归隐 —乡思、愤懑 (反例) 许汜—— 谋取私利 —为国为民 刘备 —— 雄才大略 —追慕英雄 (正例) 桓温 —— 叹时光流逝 —壮志未酬 年华消逝
23
上片 ❖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意象: 江天、远山、落日、断鸿、游子
•动作: 看、拍、会、登
•意境: 壮阔雄浑 苍茫悲凉 情感: 英雄人物 空有远大 抱负,却壮志难酬,报国无 门的忧愤。
17
㈡下片引用的典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登临意) ?
下片:张翰 —念鱼归隐 —不屑归隐
用典
借古 抒怀
许汜 —谋取私利 —不耻谋私 刘备 —雄才大略 —追慕英雄 桓温 —时光流逝 —年华消逝,何时北伐?
❖ 后投靠南宋朝廷,但 始终未能实现恢复中 原的志向,67岁,郁 郁而终。

为何不让辛弃疾北上抗金?
❖ 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 ❖ 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 ❖ 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 ❖ 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
忌讳。
13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8
用典
❖ 季鹰(反用) ——言不得便归。
❖ 许汜(正用) ——言不屑求田。
❖ 桓温(化用) ——言己之伤感。
作者借古抒怀,表达了自己收复中原的雄 心壮志和年华虚度而功业未成的愁苦郁闷。19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人教版必修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15张PPT)

人教版必修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15张PPT)

《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答: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 了什么情思(6分)
答: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 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给分有理(+2)
关注学情(+2)
扣分有据(+2)
适度互动(+2)
适度完善(+2)
6组
点评 ③
请 示例:
在 此
②“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中,“拍”字有何妙处?(6分)



②“把吴钩看了,栏杆拍

标 ①“拍”即拍打之意,是有

是什么?
力度的动作,而“拍栏杆”
为什么?
遍”描绘了词人看着腰间 佩戴的不能用来杀敌报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请大家用“辛”字组词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辛弃疾《永遇乐》
素养目标
1、了解辛弃疾其人及本词的创作背景和内容。 2、尝试有思路,有条理地自主鉴赏本词。
温故:
标题,作者,背景,注释
内容,意象,意境,结构,手法,情感,人物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4
写作背景
• 作于35岁,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 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 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 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 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 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 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 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 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写下了这首慷 慨、激昂的抒情词。
8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颓 断鸿:失群,飘零,孤寂。
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9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南国(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10
景色: 江天、山景、
上片: 落日、断鸿
寓情于景
动作:看、拍、会、 移情及物

比喻
11
典故
莼鲈之思
思念家乡 弃官归隐
求田问舍
谋求私利 胸无大志
刘郎才气 树犹如此
雄才大略 虚度年华
12
思考 作者用这些典故表达了什么感情?
张翰 —思乡归隐 ———休说:难以忘怀 时事,不能弃归回乡
许汜 —谋取私利 ———羞见:鄙夷自私自利 胸无大志
刘备 —雄才大略 ———仰慕英雄, 雄心壮志
5
思考探究: 登高望远,望到了哪些景物?
江景 山景 落日 断鸿 吴钩
6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江景有什么特点?
水天一色 辽远无边 宏大壮阔
7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比美喻景移:为情玉何簪含及螺愁物髻有恨?
北望:江淮前线, 效力无能。
再北:中原旧疆, 收复无日。
南望:山河虽好,
只存半壁。
登水
建龙
康吟

心辛

弃 疾
1
铁板铜琶继东坡 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 莫随鸿雁南飞
2
豪放 爱国 文武双全
出生时:北方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儿童时: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希望收复 中原,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 河” ;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 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 少年时: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青壮年: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一生坚决主张抗 金,但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 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 一带。 晚年时:位卑不敢忘忧国,念念不忘是复国。
桓温 —时光流逝 ——控诉当朝、哀叹虚掷年华
13
总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故国沦丧的痛苦
故乡难归的苦闷
虚度年华的郁闷
壮志难酬的悲愤
知己难觅的孤独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