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饲养随笔谈,原作者:wrifle
投喂不同海藻饵料对海上网箱幼刺参生长及成活的影响

投喂不同海藻饵料对海上网箱幼刺参生长及成活的影响周玮;李晓春;白海锋;刘钢;殷旭旺【摘要】分别采用鲜孔石莼(Ulva pertusa)、鲜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鲜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 ida)磨碎液及其混合液与25%海泥制成四种不同配合饵料,对2.25 g ±0.02 g的幼刺参生长和成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实验60d后,投喂鲜孔石莼的幼刺体重增长达到(4.86±0.54)g,特定生长率表现出最大值,为1.36%±0.13%/d,相比对照组(3.42g±0.62g,0.82%±0.34%/d)增长显著(P<0.05),鲜角叉菜次之,体重和特定生长率分别为4.37g±0.31g和1.22%±0.22%/d,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
幼刺参摄食鲜孔石莼、鲜角叉菜、鲜裙带菜和混合藻液其存活率分别为62.2%±0.2%、58.7%±0.3%、55.3%±0.9%、56.3%±0.7%,与对照组(50.6%±1.3%)之间差异显著(P<0.05)。
研究结果显示,投喂鲜孔石莼对海上网箱幼刺参的生长和成活效果最好。
因此,在刺参海上网箱养殖阶段添加鲜孔石莼是经济可行的。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using diets containing four different fresh seaweeds (Ulva pertusa , Chondrus ocellatus ,Undaria pinnatif ida ) and 25% sea mud powder to generate 4 compound feeds on thegrowthandsurvivalofjuvenileseacucumberApostichopusjaponicus(2.25±0.02g).The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60 days experiment there was a highest level on wet weight(4 .86 ± 0 .54g)of seacu‐cumbers fed with fresh U .pertusa ,and there was a highest level on specific growth rate(1 .36 ± 0 .13% /d)of sea cucumbers fed with freshU .pertusa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an the no treat‐ment (3 .42 ±0 .62g ,0 .82 ± 0 .34% /d) (P< 0 .05) ,the following of freshC .ocellatuson ,the wet weight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of juvenile sea cucumber A .japonicus fed with it were 4 .37 ± 0 .31g and 1 .22 ± 0 .22% /d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m (P>0 .05) . The survival rates of juvenile sea cucumber A .j aponicus fed with freshU .pertusa ,fresh C .ocellatuson and fresh U .pinnatif ida were62 .2 ± 0 .2% ,58 .7 ± 0 .3% ,55 .3 ± 0 .9% and 56 .3 ± 0 .7% respective‐ly ,between those treatments and the no treatment(50 .6 ± 1 .3% )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on survival rate of sea cucumber A .j aponicus (P<0 .05 ) .Compared with different diet treatments ,the growth and survival of juvenile sea cucumber were improved greatly by feeding with fresh U .pertusa in a marine net cage .Therefore ,the fresh U .pertusa being added into food in the stage of juvenile sea cucumber A .j aponicus was economical and viable .【期刊名称】《河北渔业》【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5页(P6-9,23)【关键词】刺参;海藻饵料;特定生长率;存活率【作者】周玮;李晓春;白海锋;刘钢;殷旭旺【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农业部北方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农业部北方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农业部北方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 陕西省水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86;大连海洋大学,农业部北方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大连海洋大学,农业部北方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正文语种】中文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又叫仿刺参,属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参纲(Holothuroidea)、楯手目(Aspidochirotida)、刺参科(Stichopodidae)、仿刺参属(Apostichopus)[1],是我国北方重要海产经济动物,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河北、江苏等沿海海域,绝大多数营底栖生活,附着在礁石、泥沙及海藻丛生的地带。
海藻养生谈

素 、 藻 蓝 素 、藻 红 素 、藻 褐 素 、叶 黄
海藻 与人类的关系
自古 以来 ,海藻就 与人 类的生活
密 不 可 分 。 在 亚 洲来自、 北 欧 和 西 欧 地 区 , 食 用 海 藻 已有 几 千 年 的 历 史 ,诸
成 为 生 活 的一 部分 。
西方 国家 的海洋学家 曾指出 ,中
国及 日本人食用海 藻 ,就像 美国人 、 英 国人 吃西红柿 一样普遍 。但 是 因为
饮 食 习 惯 及 对 海 藻 风 味 的 接 受 度 不
进 发炎的细胞 激素产 生。此外 ,在动
物 实验 中 , 以 褐 藻 萃 取 物 喂 食 小 鼠 , 再 以花 生 四烯 酸 诱 发 小 鼠耳 朵 发 炎 肿
素等,除 了可供 日常食用 外,对人体 及皮肤也有多种益处 。 此外 ,除了普遍使用 的海藻种类 外 ,还有很 多因 口感不佳或养 殖过剩 而低 度利用与未 利用 的海 藻资源 ,都 是很好的海洋素材 。
如 昆布 、裙 带菜、龙须菜 、石莼等 , 都 是 人 们 常 常食 用 的海 藻 。长 久 以 来 , 日本一直 是最大 的海藻 生产 国与 消 费国 ,他们食 用海藻与使 用海藻 已
过程 中,能有效分解 体 内的游 离脂 肪
酸 , 从 中 产 生 热 能 并 增 加 能 量 的 消
目》、 《 本草拾遗 》、 《 海药 本草》 等古医典里都有相关的记载 。
耗。但褐色 脂肪组织会 随着年龄增 加 而 逐 渐 减 少 , 成 年 人 几 乎 已没 有 褐 色 脂肪组织。
氢 ( 22 诱 导 DA 伤 , 然 后 观 察 褐 H0) N损 藻水 解 物 对 于 保 护 DA N 的效 果 , 结 果显
河蟹池塘伊乐藻种养的五点技巧

河蟹池塘伊乐藻种养的五点技巧革命性底部增氧技术搭配智能物联网渔机设备应用今晚8:00为您直播讲解可关注帮邦水产服务号了解直播详情伊乐藻是大部分河蟹养殖塘口中种养的主要水草,但许多河蟹养殖户在河蟹养殖中期,其塘口的伊乐藻就因各种原因而起漂、腐烂,最终因塘口水草的缺乏而导致河蟹养殖产量、规格和效益均比较低下。
本人近年来在伊乐藻种养方面进行了探索、思考和总结,现将总结的几点技巧与大家分享如下,供大家在养殖生产中参考。
一、重新移栽,以防伊乐藻过早起漂。
现在好多河蟹养殖塘口的伊乐藻都是上一年留存下来的原塘草,第二年生长时,很容易在河蟹养殖的中期就起漂,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可将上一年塘口留存下来的伊乐藻在冬季时先捞起移放到外荡水体的网箱中,到第二年春天时重新进行移栽,这可以较好的解决养殖中期伊乐藻起漂的问题。
二、控制水位,促进伊乐藻扎根生长。
在春季栽种伊乐藻时,要将水位控制在30-40厘米左右,以尽量提高池水温度和增加光照,促进伊乐藻扎根生长。
三、控制肥度,创造适宜伊乐藻生长的水质。
在栽种伊乐藻初期,池水既不能太瘦,也不能太肥。
太瘦缺乏伊乐藻生长所需养分,太肥又影响伊乐藻生长所需光照。
故对太瘦塘口要及时合理施肥,对太肥塘口要通过采取换水、使用芽孢杆菌等措施及时降低肥度,以创造适宜伊乐藻生长的水质环境。
四、清除青苔,以防其阻碍伊乐藻生长。
初春水瘦的塘口极易生长青苔,而青苔往往又是攀附在伊乐藻的草头上,这种情况下,要及时采取施肥或使用药物的方法来清除杀灭青苔,以防其阻碍伊乐藻生长。
五、合理投饵,以防虾蟹夹食伊乐藻。
在初春伊乐藻还未完全存活长好的情况下,要充足合理的投喂饵料,或者将虾蟹圈养在一定范围内的网围区域内待伊乐藻长成后再将网围拔除,以防虾蟹夹食伊乐藻而影响其生长。
六、控水控草,以防太阳光暴晒而影响伊乐藻生长。
夏天高温季节,也是伊乐藻快速生长的时间,如果不能及时合理的控制好水位和伊乐藻的生长,伊乐藻很容易长出水面,并因受太阳光的暴晒而腐烂死亡。
海藻产油,科幻变为现实

料 。如今这不仅仅只是作家笔下的幻想之境 ,海藻产油正成为一种可以触摸白 现实。
海藻产油 ,科幻变为现实
文 / 上 保 郑
n 09 , 0 年58,美 国能源部 长朱 棣 文在 白宫发表 演 说 , “ 展下一代 生物燃料 发
控 温。此 外 ,密 闭的容器 内部容 易造成 细菌大量
价格 是每桶2 美 元。而同期的藻类柴油成 本在每 0
桶5到侣6 9 美元之 间。与化 石燃料相 比,藻 类柴 油实在太不划算 了。19 年 ,因削减 预算 ,水生 96
物种计划被最终叫停。
繁殖 ,因此需要定期清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这也是 一大笔开支。 还有一个 问题 ,一般而言 ,光合反应器 中藻 类 的密度 会 比露天池塘 大 ,伴随 高密度 而来 的另
对终结我们 对海外 石油 的依
赖 ,以及解决 气候危机 都十 分关键 。 ”他 随即宣布将 在 新 生物 燃 料研 究领 域 投 入8
亿美元。
如 果 说 来 自玉 米 高 梁
等粮食 作物生产 的 乙醇是第
一
代生物燃 料 ,朱棣 文提到
的下一代生物 燃料又在何 方 呢?在浩瀚 的海洋 中 ,一团
从 1 7  ̄ 1 9 年 ,美 国能源部 下属 的 国家 9 8 J9 6
目前 种植藻类 主要有两大流派 ,一 是种在开
放 的池塘 中 ,一 是种在封 闭的光合反应器 中。开
可再生 能源 实验 室( ain l e e be E eg N t a R n wa l n ry o L b rtr) a oaoy一直支持着 这项研 究计 划 ,侣年 问总
海藻养殖方法

海藻养殖方法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海藻养殖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海藻啊,就像那大海里的小精灵,看着不起眼,作用可大着呢!它们能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还能净化海水。
那咱要怎么养好这些小精灵呢?首先啊,得给它们选个好地方。
就好比咱人住房子,得挑个舒服的地儿不是?海藻喜欢干净、流动的海水,所以咱得找个水质好的海域。
可别找那种脏兮兮、臭烘烘的地方,那海藻可不乐意待。
然后呢,就是投放种苗啦。
这就跟种庄稼似的,得选好种子。
要挑那些健康、有活力的种苗,这样它们才能在海里茁壮成长呀。
你想想,要是你挑了些病恹恹的种苗,那能长出好海藻来吗?海藻在海里生长,也得照顾着点它们的吃喝拉撒呀。
它们得吸收营养呢,这时候就得注意海水的肥力了。
要是海水太贫瘠了,就像人吃不饱饭一样,海藻能长得好吗?所以啊,适当的时候给它们加点“肥料”,让它们吃得饱饱的,长得壮壮的。
还有啊,海藻也怕生病呢。
就像咱人会感冒发烧一样,海藻也会遇到病虫害。
这时候咱就得时刻留意着,一旦发现有啥不对劲的,赶紧采取措施,可别等它们病得不行了才着急。
咱养海藻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得用心去照顾它们。
就跟养孩子似的,得时刻关心着。
你要是不管不顾,它们能长得好吗?那肯定不行呀!你说这海藻在海里飘着,多自由自在啊。
它们随着海浪摇摆,多惬意呀!咱要是把它们养好了,那收获的时候得多开心呀。
看着那一大片绿油油的海藻,心里那叫一个美呀!养海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但只要咱用心去做,肯定能有收获。
咱可以想象一下,那一大片茂盛的海藻在海里舞动,多壮观呀!那可都是咱的劳动成果呢。
所以啊,朋友们,别犹豫啦,赶紧行动起来,加入海藻养殖的大军吧!让我们一起在大海里创造属于我们的海藻财富,让这些小精灵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收获!这难道不是一件特别棒的事情吗?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单胞藻在高密度培育泥蚶幼虫期的合理利用

《水产养殖》2018年第8期技术与经验泥蚶俗称血蚶、粒蚶、花蚶,富含特有的血红蛋白和维生素B12,具有补血、温中、健胃的功效,是我国滩涂养殖的重要经济贝类。
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自2000年开始进行泥蚶室内人工育苗生产试验,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育苗技术和经验。
现将泥蚶室内人工育苗中如何合理利用单胞藻高密度培育泥蚶幼虫,提高幼虫生长速度,缩短变态时间,提高成活率的经验介绍如下。
1泥蚶的幼虫期幼虫期是指从孵化后的担轮幼虫开始到稚贝附着为止的发育阶段。
泥蚶幼虫的发育根据发育时间及其形态不同分为担轮幼虫期、面盘幼虫期(初期面盘幼虫、D型幼虫期)、壳顶幼虫期(壳顶幼虫初期、壳顶幼虫期、壳顶幼虫后期)、匍匐幼虫期、附着变态期。
泥蚶幼虫在生命的早期和其他海产双壳类一样需经过一个变态期。
当受精卵孵化到D型幼虫期时,其大小为86.3μm×63.7μm,此时幼虫的消化系统已形成,从口到肛门已沟通,可以开始摄食外界的食物。
此时幼虫体内虽仍含有较多母体留下的营养物质———卵黄,但镜检显示此时幼虫就开始摄食外界食物。
4~5d后,卵黄全部耗尽,幼虫生长变化便全部依靠外界食物,因此提供合适的人工饵料,对高密度培育幼虫至关重要。
饵料是幼虫生长变态的物质基础,幼虫很小,只能摄食单胞藻类,而且饵料个体越小,被幼虫摄食的越早,所以筛选和培育适宜的基础饵料———微型单胞藻,在泥蚶人工育苗工作中尤其重要。
2泥蚶幼虫各发育阶段需要的单胞藻幼虫的摄食方式是滤食浮游于海水中的微小生物。
浮游幼虫对不同种类、大小以及活动能力的、消化、吸收能力直接影响到幼虫的生长发育和存活率及变态率。
泥蚶胚胎受精后经过6h发育进入担轮幼虫期,此时幼虫靠自身卵黄营养生长发育,不需要投饵。
12h初期面盘幼虫形成,13h后发育成D型幼虫。
最初的初期面盘幼虫还是依靠自身的卵黄营养,不摄食。
发育24h后肠道形成,消化系统完善,虽然仍含有较多的卵黄,但已经开始摄食外界食物,4~5d后卵黄耗尽,此时的D型幼虫能够也需要从外界摄食营养物质,这时候需要立即投喂密度在800个/mL小个体的微型藻———异胶藻。
海藻饲养随笔谈,

上回几位朋友让谈谈海藻,我整理了,就续着上回我写的《海藻饲养随笔谈写》吧在小型生态缸里饲养海藻,似乎变的十分时尚了。
的确,海藻不但可以合理地解决水族箱中所存在的硝酸盐、磷酸盐隐患,还可以为单调的软体生物堡垒增色不少。
关于海藻的饲养众说纷纭,以下是本人的一些见解,供鱼友朋友们讨论。
首先,上次所撰的《海藻饲养随笔谈》过为浅显了,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当然,这回续写也未必全部正确。
因为到目前为止,即使是中科院也很难拿的出一套关于海藻养殖的象样论搞。
虽然大部分海藻对人类的贡献不小,但目前的农业只局限在部分品种的培养和推广上。
如海带和螺旋藻,但这些藻类和我们在水族箱中饲养用于观赏的品种又相差甚远。
不管你到什么样的书店,或是大型的国家图书批发中心,或是大百科书店,或是水族的专业图书商店,你仍然很难找到一本可以用来参考的关于饲养海藻的书籍。
能够找到的也大概只有前不久出版的中国海洋生物丛书《海藻》这一本,翻开一看介绍的也尽是一些经济藻类,如:鹿角菜、石花菜、海带、石薄等等。
它只为经济藻类的捞采业提供了相应的图鉴,对我们则毫无意义。
有的时候,你会在AQUARIUM杂志上惊奇地发现对几种观赏海藻的介绍,例如:在《海水鱼特辑》里就介绍了红雪花、红羽毛、罗汉藻和小珍珠,但前提是你必须每期不断地购买,才有可能发现新知。
于是这也变的很困难,这本杂志北京的价格是40元,特辑的价格是60元,而且不是随意就可以买到。
积攒类一些之后,我只能对它说:“钱没工夫”了。
有时候我总觉得,面对海水鱼爱好者,特别是北方的爱好者的,为什么总是“地雷阵”或“万丈深渊”?真的有很多技术必须要你自己亲自去尝试,然后付出无数次高昂的金钱代价,才能够总结出一些苟且行的通的经验。
那些伟大的生物院士、博士、硕士以至教授他们在作些什么?细想起来也难怪,它们正在为粮食的高产、海带的多收等等不停地忙碌着,哪有精力再为我们研究鱼缸里的宠儿?毕竟全世界还有2/3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吗!好了,抱怨结束,言归正传.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我们饲养的海藻到底属于那一类。
聪明的海藻

聪明的海藻原文:David Lindley翻译:葛韶锋原文网址:/story/v18/st9海洋中的海藻大多可以产生天然的防晒霜以避免太阳紫外线辐射。
在今年九月份出版的《物理学评论E》上研究者们发现,在海藻表面覆盖的一层按一定几何方式排列的方解石同样可以达到化学防晒霜的功能,他们可以将紫外辐射屏蔽而其它长波的电磁波则可以长驱直入。
这种天然的光学装置和蝴蝶表面可以产生漂亮花纹的有序结构相媲美,这个发现有可能会导致发展出制造光控仪器的新方案。
球石藻(Coccolithophore)是一种单细胞的海藻。
每一个细胞被一层由周期性方解石形成的壳层,这种结构看起来和一种流苏花边编结术(macramé)非常相似。
这个壳层可以将阳光反射回去,而这种海藻的繁殖会使得海水变色。
虽然在自然环境下很难得到精确的数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在靠近紫外波段的反射效率比较高。
一些生物学家猜测,将紫外线反射回去对于有机体是有利的,但是没有人对球石藻壳层的精确功能和性质进行过研究。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些结构是如何反射光的,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National Autonomous University of Mexico)的Rafael Quintero-Torres和他的同事们将壳层圆盘形的外表用一个双层结构来建模,在这个模型中:底层含有球形的反射器,它们按照正六边形排列成蜂房结构;而顶层的球体形成稀疏的三角形结构。
这个小组将微晶(Microcrystal)近似看成是球状是因为,在九十纳米直径的时候,如果它们呈现出在一些球石藻类表面形成的盒状结构,就显得很小从而很难对相应波长的光波产生影响。
从每一个球体表面反射的效应组合在一起就决定了整个结构的反射率。
考虑到所有波长的光,被反射的不同波长的光波可以相互之间加强或是部分相消,这取决于它们如何排列以及如何叠加,而这反过来取决于光波的波长。
研究人员们发现,这种双层结构会导致对于波长短于400纳米的光波的反射率急剧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藻饲养随笔谈,原作者:wrifle我这个文,又转到这里来了.谢谢大家捧场.这个是3年前的东西了,有很多不正确的地方实际上目前来看,红藻门的海膜科品种往往生长迅速(如火焰)若大量和蕨藻类饲养在一起,会遮挡光源造成大面积白化,还有当水温超过29度的时候,火焰就开始白化腐烂了,而蕨藻可以忍受32度的高温********************************************************mbai 发表于2006-12-21 17:13:10上回几位朋友让谈谈海藻,我整理了,就续着上回我写的《海藻饲养随笔谈写》吧在小型生态缸里饲养海藻,似乎变的十分时尚了。
的确,海藻不但可以合理地解决水族箱中所存在的硝酸盐、磷酸盐隐患,还可以为单调的软体生物堡垒增色不少。
关于海藻的饲养众说纷纭,以下是本人的一些见解,供鱼友朋友们讨论。
首先,上次所撰的《海藻饲养随笔谈》过为浅显了,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当然,这回续写也未必全部正确。
因为到目前为止,即使是中科院也很难拿的出一套关于海藻养殖的象样的论稿。
虽然大部分海藻对人类的贡献不小,但目前的农业只局限在部分品种的培养和推广上。
如海带和螺旋藻,但这些藻类和我们在水族箱中饲养用于观赏的品种又相差甚远。
不管你到什么样的书店,或是大型的国家图书批发中心,或是大百科书店,或是水族的专业图书商店,你仍然很难找到一本可以用来参考的关于饲养海藻的书籍。
能够找到的也大概只有前不久出版的中国海洋生物丛书《海藻》这一本,翻开一看介绍的也尽是一些经济藻类,如:鹿角菜、石花菜、海带、石薄等等。
它只为经济藻类的捞采业提供了相应的图鉴,对我们则毫无意义。
有的时候,你会在AQUARIUM杂志上惊奇地发现对几种观赏海藻的介绍,例如:在《海水鱼特辑》里就介绍了红雪花、红羽毛、罗汉藻和小珍珠,但前提是你必须每期不断地购买,才有可能发现新知。
于是这也变的很困难,这本杂志北京的价格是40元,特辑的价格是60元,而且不是随意就可以买到。
积攒了一些之后,我只能对它说:“钱没工夫”了。
有时候我总觉得,面对海水鱼爱好者,特别是北方的爱好者的,为什么总是“地雷阵”或“万丈深渊”?真的有很多技术必须要你自己亲自去尝试,然后付出无数次高昂的金钱代价,才能够总结出一些苟且行的通的经验。
那些伟大的生物院士、博士、硕士以至教授他们在作些什么?细想起来也难怪,它们正在为粮食的高产、海带的多收等等不停地忙碌着,哪有精力再为我们研究鱼缸里的宠儿?毕竟全世界还有2/3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吗!好了,抱怨结束,言归正传。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我们饲养的海藻到底属于那一类。
无容置疑,最大的一类是蕨藻。
包括了:羽毛、大葡萄、小葡萄、珍珠、小珍珠、鹿角(六合藻)、扁叶蕨藻和所有具有类似它们特征的品种。
换句话说,这些藻类是能买到的水族箱饲养品种中最为廉价的,北京的价格大概40~60一大团。
然后是海膜,属于这一科的我只知道火焰藻,它大概有3或4个品种。
然后是乳节藻科,包括了千层藻和罗汉藻。
还有珊瑚科,如:红葡萄和雪花藻等等。
当然,观摩台湾的一些生态缸图片,里面还可能有石薄、海墨丝等等。
这些大概都是台湾朋友们利用业余时间在海边自己采集的。
北京不沿海,我无幸与这些藻类相识。
那么,我们就先谈蕨藻吧!蕨藻为什么叫蕨藻呢?大概是由于它们具有蕨类植物的外观特征,但其却完全是藻类的一套生理特征。
不知这样说是否准确。
比如说金线蕨,它是一种常见的蕨类植物,常被由于盆栽花卉和盆景的点缀。
大多数观赏鱼市场都和花卉市场相邻,去那里看看就知道什么是蕨类了。
它们大多具有攀爬繁衍的茎,用于光合作用的叶和只能用于固定自身而不能吸收任何营养的根。
据说恐龙时代这些植物特别的兴旺,还有一个特征就是:随便剪下一部分茎植于它处,只要环境适应不久便可以长成新体。
好了,蕨类就说到这里。
再来说藻,从被称为“绿水”的单细胞藻类到长达上百米的举藻,都是藻类,很难说清具体定义。
好象初中的生物课本里学过,不过我忘却了,我给它们下的定义是分裂繁殖。
蕨藻一般都长着蕨类植物一样的茎,可以随处伸延,伸到哪里就会在那里同时于受光面和背光面长出所谓的“叶片”和假根。
举例来说,羽毛藻具有像羽毛样的假叶,假叶从茎中长出来,而把羽毛藻固定在石头或底沙上面的就是假根。
它们的作用是:假茎是用来伸延生长的,因此蕨藻可以越长越多;假根帮助固定它们的枝体,只有这一个作用。
假茎越粗假叶越大的蕨藻,其假根也越繁盛。
显而易见,那是为了更好地固定,因为大海里的潮汐实在太剧烈了。
实际上,这些外表根本只是一幅皮囊包裹着大量的藻细胞。
什么样的藻就是什么样的皮囊,如:羽毛藻具有羽毛一样的皮囊,而葡萄藻拥有葡萄珠一样的皮囊。
当这些皮囊破裂时,藻细胞就会涌流出来。
如果环境适合,这些藻细胞会从新附着在岩石上分裂繁殖起来。
当环境过于不适的时候,藻细胞会被自由地释放出来,随水漂流,去寻找新的适合生长的地方,也就形成了“白化”现象。
但如果是在水族箱中,这些藻细胞很快会被过滤系统(滤袋、蛋分、藻屏刮除)阻隔到水族箱以外,因此无法再进行生长了。
在水族箱里可以饲养的蕨藻有:羽毛藻(阔叶蕨藻)、葡萄藻(球叶蕨藻)、鹿角藻(鳞叶蕨藻)和珍珠藻等几种。
蕨藻类是适宜性最强的藻类品种之一,你可以用任何强度的光线来饲养它们。
不过要注意光照和水中营养的平衡。
如果你买回的蕨藻相当旺盛,叶子很大而且深绿,那并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很快它们就会由于不能适应水族箱中的环境而死亡。
这些深绿色的茁壮叶子说明它们来自营养丰富且光照充足的大海中,那里充满了大量的腐殖物,而且水质可能非常的浑浊。
在任何的水族箱中都不可能营造出那样的情景来,这就好象购买了种植在淤泥里靠塑料温室批量生产的,具有水上叶的皇冠草(淡水水草)一样,虽然看上去它很茁壮,但在鱼缸的沙子里种几天就会烂掉。
而有些叶子嫩绿且不是很肥厚的蕨藻,往往到是水族箱的灯光培养出来的,或已经在水族箱中生活了很久。
实际上,只要你的蕨藻在水族箱中饲养的时间够长,它们都会长成嫩绿的样子,不管你用什么灯什么肥料。
而且如果你使用低光源或是在低光的地方饲养蕨藻,那水族箱中鱼类的排泄物所产生的氮肥完全足以让它们生长的很好,只不过生长速度非常的缓慢。
假若你觉得长的太慢不好,想让它们更多的接触光源,那么一定要在水族箱中添加液体肥料,几乎所有的淡水液肥都可以用于海水。
但在购买时,应该挑选越便宜的越好。
因为贵且品质好的液肥,往往为了促进水草的生长在其中添加了抗藻元素,这种东西可以抑制任何藻类的生长,包括蕨藻。
我的实验是:一开始使用“德彩”的液肥,海藻没有什么变化。
后来改用“爱族”海藻的生长情况有所改进。
最后我锁定了8元一瓶的润宝,因为它实在太好用了,羽毛藻生长的非常旺盛。
如果你给海藻提供的高光光源,而不施加任何液肥。
那就好比给一个人吃山珍海味而不给他水喝,很快就会干渴而死。
如果你既不给他水喝也不给东西吃,可能他还能多活几天一样。
海藻随着前几日的飞快生长之后,便要“白化”,因为它认为这里的营养已经被吸收干净,必须释放出藻细胞让他们另寻出路了。
还有,越粗壮的海藻对营养的要求也就越高。
如大葡萄藻,茎也粗,叶子也大,必须有充足的营养来源如果没有很快就会“白化”。
如果把这样的葡萄藻放在低光的地方,虽然他们不会马上“白化”,但是由于这样的光照不能满足他们粗壮茎叶的生长需要,一段时间后葡萄藻会大量枯萎死亡,只留下小部分越长越细的存活下来。
由此,饲养葡萄藻和羽毛藻,必须用强光和高营养的水质。
小叶片的鹿角和珍珠则不必担忧它们对光照的需求,因为它们大多非常的扦细,即使在光线很暗淡和营养很不充沛的地方仍然可以生活的很好。
只不过永远也不会变粗。
当你真的饲养了很多蕨藻后,必须注意修剪,因为单一植株过大,也会造成“白化”,而那往往是不可忽视的,因为举藻在岩石上爬来爬去的生长,看上去茂密的一大团,实际上可能只是一大棵的过多分叉。
一旦“白化”全军覆没。
对着空的蕨藻皮囊和光秃的岩石哭去吧!解决的办法是当蕨藻的茎上出现新的分支,并且新分支生长良好就把它从原来的茎上剪断形成新的一棵,再分支再剪断。
这样茂密的一团海藻是由许多的小棵组成,即使管理不当,其中有一两株“白化”也不会造成满盘皆输。
一定要记住呦!下面说说红藻。
植物生长需要三大肥料的支撑,即:氮、磷、钾。
氮肥生长叶片和植物组织,是最重要的肥料。
常说的NO3(硝酸盐),虽然没有人叫它三氧化氮,但它就是一种重要的氮肥来源。
磷肥呢?它是植物用来生长颜色的,如被子植物在开花期就需要磷肥的摄入,死去的动物在分解过程中都会有磷的产生,比如说坟地里的“鬼火”。
钾肥,是植物用来生长桔梗的,这似乎在沉水性植物里用不到,不过海水里本身就含有大量的离子钾,还记得人工海盐的公式吗?一钠、二钾、三镁、四钙,四大元素排在第二位的就是钾。
那么,在红藻的生长过程中磷肥有着重要的作用。
很多鱼友都遇到过磷酸盐超标时鱼缸里到处是恼人的红藻,刷掉很快就会长出来。
如果你饲养一株火焰藻,恼人的红藻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因为火焰藻同样也是红藻,只不过它更高级了些,属于海膜。
千层藻和红葡萄藻也属于红藻,分别隶属于松节藻科和珊瑚藻科,但生理机能基本相同。
它们不会像蕨藻那样藻化繁殖,而是断片繁殖。
因此,永远也不会出现“白化”现象。
不过取而代之的是断片。
当它们感到生长不适的时候,就会自行断开,形成很多的小断片。
在自然界里这些断片随海量漂泊,当漂泊到适合的地方就会在那里安家落户。
但在水族箱里,它们永远也不会漂泊到理想的港湾。
因此,简单的说红藻最好用强光饲养,肥料上补充液肥和铁肥。
几乎所有的红色植物都需要铁的射入,这大概和铁锈是红色的有关,不知我理解的是否正确,铁肥的具体用途我也说不上来。
还有,如果你想饲养好(高等)红藻,最好配合饲养蕨藻。
这样红藻可以抑制水族箱中低等红藻对蕨藻叶片的包裹侵袭。
而绿色的蕨藻同样可以抑制水族箱中非常爱覆盖火焰和千层的褐藻和绿丝藻。
由于蕨藻和红藻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盐不同,在一起饲养的时候可以达到互补互惠,使水族箱更加美丽。
好了,说了这么多了,基本是想到哪说到哪。
实在时间紧,关于逻辑混乱和错别字太多的地方,望大家谅解!不足的地方请诸位补充!关于各种藻类的图片,我慢慢找,最近争取发上来!!补充:石莼是当今藻缸里流行的家伙,当初写的时候没养过。
上次受到“我行”的启发养了一些初见规模。
其对处理水中NO3和PO4远远强于蕨藻家族。
身有体会。
不过石纯却不能在NO3太高的水体中成活,附着在它身体上生长的褐藻和红泥会置之于死地。
因此应当在建立藻缸初期先饲养蕨藻类,稳定后加入该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