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电缆组件制作规范

合集下载

《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1 总则1.0.1为使低压配电设中,做到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节约能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经济合理、配电可靠和安装运行方便,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的交流、工频1000V 及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1.0.3低压配电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预期接触电压 prospective touch voltage人或动物尚未接触到可导电部分时,可能同时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之间的电压。

2.0.2约定接触电压限值 conventional prospective touchvoltage limit在规定的外界影响条件下,允许无限定时间持续存在的预期接触电压的最大值。

2.0.3直接接触 direct contact人或动物与带电部分的电接触。

2.0.4间接接触 indirect contact人或动物与故障状况下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电接触。

2.0.5直接接触防护 protection against indirect contact无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2.0.6间接接触防护 protection against indirect contact单一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2.0.7附加防护 additional protection直接接触防护和间接接触防护之外的保护措施。

2.0.8伸臂范围 arm’s reach从人通常站立或活动的表面上的任一点延伸到人不借助任何手段,向任何方向能用手达到的最大范围。

2.0.9外护物 enclosure能提供与预期应用相适应的防护类型和防护等级的外罩。

2.0.10保护遮栏 protective barrier为防止从通常可能接近方向直接接触而设置的防护物。

2.0.11保护阻挡物 protective obstacle为防止无意的直接接触而设置的防护物。

2.0.12电气分隔 electrical sepation将危险带电部分与所有其他电气回路和电气部件绝缘以及与地绝缘,并防止一切接触的保护措施。

低压电力电缆规范标准最新

低压电力电缆规范标准最新

低压电力电缆规范标准最新低压电力电缆是电力系统中用于传输电能的重要组件,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建筑以及公共设施中。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变化,低压电力电缆的规范标准也在不断更新。

以下是根据最新低压电力电缆规范标准制定的相关内容:低压电力电缆的设计和制造必须遵循国家和国际的相关标准,确保其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以下是低压电力电缆规范标准的主要内容:1. 电缆类型:低压电力电缆根据绝缘材料、护套材料和结构形式的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如PVC绝缘电缆、XLPE绝缘电缆、橡胶绝缘电缆等。

2. 电压等级:低压电力电缆的电压等级通常为0.6/1kV,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不超过1kV的电力系统。

3. 导体材料:电缆的导体通常采用铜或铝材料,根据载流量和机械强度的需求进行选择。

4. 绝缘材料:绝缘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和机械性能,常用的绝缘材料包括PVC、XLPE、橡胶等。

5. 护套材料:护套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耐磨性和耐环境性能,常用的护套材料包括PVC、PE等。

6. 电缆结构:电缆结构应保证电缆在敷设和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包括单芯、多芯、屏蔽等不同结构。

7. 敷设方式:电缆的敷设方式应根据使用环境和敷设条件选择,包括直埋、管道、桥架、隧道等。

8. 连接方式:电缆的连接应采用符合标准的连接件和连接技术,确保连接的电气和机械稳定性。

9. 测试标准:电缆在生产和使用前应进行严格的电气性能测试和机械性能测试,包括绝缘电阻测试、耐压测试、老化测试等。

10. 安全标准:电缆的设计和制造应符合国家和国际的安全标准,确保在正常使用和异常情况下的安全性。

11. 环保要求:电缆材料的选择和生产过程应符合环保要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2. 标识和包装:电缆应有清晰的标识,包括型号、规格、生产日期等信息,并采用合适的包装方式以保护电缆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不受损害。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低压电力电缆的规范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连接器、线缆选型及其组件设计要求规范

连接器、线缆选型及其组件设计要求规范

wordQ/ZX xxxxxxxxxxxxxxxx某某企业标准(工艺技术标准)Q/ZX - 2001连接器、线缆选型与其组件设计规X2001- - 发布 2001- - 实施xxxxxxxxxxxxxxx某某发布Q/SZX 2001 - 01目次前言1 X围12 引用标准13 定义14 连接器的选型24.1 连接器的分类24.2 欧式连接器选型224.2.2 欧式连接器选型74.3 2MM连接器选型74.3.1 2MM连接器特性74.3.2 2MM连接器选型144.4 RF连接器选型144.5 D-SUB连接器的选型154.6 扁平电缆连接器的选型164.7 IC插座的选型174.8 圆形连接器选型174.9 各种接线端子、电源连接器选型185 电缆选型185.1 电线选型185.2 通信电缆的选型185.3 RF电缆的选型186 电缆组件的设计197 验证19Q/SZX 2001 - 01前言本标准主要依据电连接器、电缆与RF电缆组件有关标准。

本标准由xxxxxxxxxxxxxxx某某CDMA事业部工艺结构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CDMA工艺结构部工艺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

本标准于2001年12 月首次发布。

xxxxxxxxxxxxxxxxxxxxx 某某企业标准 (工艺技术标准)1 X 围本标准适用于CDMA 通讯设备所用连接器、线缆选型与其组件设计。

2 引用标准如下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如下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738.1-1999 射频同轴电缆组件 第一部份:总规X 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 G 142A —94 机柜用外壳定位小型矩形电连接器总规XIEC 1076-4-101:1995 CONNECTOR WITH ASSESSED QUALITY ,FOR USE IN d.c.LOW-FREQUENCY ANALOGUE AND IN DIGITAL HIGH SPEED DATA APPLICATIONS PART 4 Printed Board ConnectorsIEC 60603-1:1991 印制板用频率低于3MHz 的连接器 第一局部:总规X — 一般要求和编制有质量评定要求的详细规X 的导如此IEC 61169-1:1992-08 射频连接器总规X — 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 3 定义本标准采用如下定义: 电缆组件具有规定性能作为单个元件来使用的线缆和连接器的组合件。

电缆中间头、终端头制作安全操作要求范文

电缆中间头、终端头制作安全操作要求范文

电缆中间头、终端头制作安全操作要求范文引言电缆中间头和终端头的制作是电缆连接和敷设过程中关键的步骤之一。

正确的制作方法和安全操作是确保电缆连接质量和使用安全的关键。

本文介绍了电缆中间头和终端头制作的安全操作要求,以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作质量。

一、工作场所准备1.1 工作场所需保持干燥,无明火和易燃物品。

1.2 工作场所应有充足的照明和通风设施。

二、工作人员准备2.1 所有从事电缆中间头和终端头制作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具有相关的资质证书。

2.2 工作人员应着装符合相关安全要求的工作服,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三、工具与设备准备3.1 工作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并经过定期的检查和维护。

3.2 不得使用损坏或失效的工具和设备。

3.3 所有工具和设备使用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试验,确保其正常工作。

四、电缆准备4.1 电缆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且表面应清洁无污物。

4.2 在进行电缆分割前,应切断电源,并确保电缆与其他电源完全隔离。

4.3 在切割电缆时,应使用符合安全规范的工具,避免电缆和工具之间的直接接触,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4.4 在安装中间头或终端头前,应对电缆进行必要的绝缘和屏蔽层去除、净化和处理。

五、中间头制作安全操作要求5.1 中间头的制作应根据电缆类型和规格选择适当的中间头型号。

5.2 在进行中间头制作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和制作工艺要求。

5.3 中间头制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和制作工艺要求进行操作。

5.4 中间头的制作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改或省略任何步骤,确保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

5.5 中间头制作完成后,应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测试,确保其使用功能正常,绝缘性能良好。

六、终端头制作安全操作要求6.1 终端头的制作应根据电缆类型和规格选择适当的终端头型号。

6.2 在进行终端头制作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和制作工艺要求。

光伏组件技术规范-

光伏组件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1. 总则1.1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光伏组件及其辅助材料的功能、性能、结构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技术规范光伏组件均采用多晶硅形式,采用固定支架安装运行方式,供货范围不含固定式安装支架。

1.3 本技术规范提出了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投标方保证提供符合工业标准和本技术规范要求并且功能完整、性能优良的优质产品及其相应服务。

同时必须满足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1.4 本技术规范所使用的标准如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 在签订合同之后,招标方保留对本技术规范提出补充要求和修改的权利,投标方应予以配合。

如提出修改,将根据需要,招标方与投标方应召开设计联络会,具体项目和条件由招标方、投标方双方协商确定。

1.6 投标方应协同设计方完成深化方案设计,配合施工图设计,配合逆变器厂家进行系统调试和验收,并承担培训及其它附带服务。

1.7 本技术规范经双方签字认可后作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正文同等效力。

1.8 本技术规范中提供的参数均按照海拔5米要求提供,投标方应根据本工程实际海拔高度进行修正。

l.9 投标方提供的主设备、附件、备品备件、外部油漆等材质都满足本工程所处地点的环境条件的要求,如:高寒、风沙影响等。

1.10合同签订后,投标方将按本技术规范要求提出合同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试验﹑装配﹑安装﹑调试﹑试运﹑验收﹑试验﹑运行和维护等标准清单给招标方确认。

1.11本设备技术规范未尽事宜,由招标方、投标方共同协商确定。

2.工程概况2.1 工程项目名称:山东爱特电力有限公司115MWp屋顶、屋面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2.2 工程项目地点: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青州市。

2.3 项目规模:均为115MWp2.4 工程项目概况1)气象条件根据昌邑市气象站多年实测气象资料,将各主要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如下所示。

表2.1 气象站主要气象要素统计表2)工程概况本期工程总装机容量约为115MWp,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发电系统。

电缆组件装配工艺规范

电缆组件装配工艺规范

电缆组件装配工艺规范电子设备系统、分系统之间电气连接用的连接电缆,是由各种绝缘电线、屏蔽线和电连接器组成。

由于很多电缆工作在电子机箱、机柜的外面,没有固定安装,易受各种机械损伤,破坏电气连接,因此,电缆装配有其特殊要求。

1线扎的加工工艺电子设备的电气连接主要依靠各种规格的导线来实现。

在一些较复杂的电子设备中,连接的导线多且复杂,如果不加任何整理,就会显得十分混乱,即不美观也不便于查找。

为了简化装配结构,减少占用空间,便于检查、测试和维修等,常常在产品装配时,将相同走向的导线绑扎成一定形状的线扎(又称线把、线束)。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将布线和产品装配分开,便于专业生产,减少错误,从而提高整机装配的安装质量。

1.1线扎的走线要求①不要将信号线和电源线捆绑在一起,以防止信号相互干扰。

②输入、输出的导线不要排在一个线束内,以防止信号回授。

若必须排在一起时,应使用屏蔽导线。

射频电缆不排在线束内,应单独走线。

③导线束不要形成回路,以防止磁力线通过环形线,产生磁、电干扰。

④接地点应尽量集中在一起,以保证它们是可靠的同位地。

⑤导线束应远离发热体并且不要在元器件上方走线,以免发热元器件破坏导线绝缘层及增加更换元器件的难度。

⑥尽量走最短距离的路线,转弯处取直角以及尽量在同一平面内走线。

1.2扎制线扎的要领①扎线前,应先确认导线的根数和颜色,以防止扎制时遗漏导线,同时便于检查线扎的错误。

②线扎拐弯处的半径应比线束直径大2倍以上。

③导线长短要合适,排列要整齐。

从线扎分支处到焊点间应有10~30mm 的余量,扎制导线时不要拉得过紧,以免因振动将导线或焊盘拉断。

④不能使受力集中在一根导线上。

多根导线扎制时,如果只用力拉其中的一根线,力量就会集中在导线的细弱处,导线就可能被拉断。

另外,当力量集中在导线的连接点时,可能会造成焊点脱裂或拉坏与之相连的元器件。

⑤扎线时松紧要适当。

太紧可能损伤导线,同时也造成线束僵硬,使导线容易断裂。

公司电缆制作管理制度

公司电缆制作管理制度

公司电缆制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电缆制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公司电缆制作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电缆生产过程中的全过程管理,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检验、包装运输等。

第三条公司电缆制作管理制度遵循“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效率第一”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生产,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以满足客户需求。

第二章生产流程管理第四条公司应建立完善的生产流程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和权限,保障生产过程的有序进行。

第五条生产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越权操作或私自调整生产参数,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第六条生产设备应定期保养维护,保持设备状态良好,确保生产过程畅通顺利。

第七条生产过程中如发现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止生产并上报相关部门,及时处理。

第三章质量管理第八条公司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管理、质量控制、质量检验等内容。

第九条原材料采购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保证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第十条生产过程中应抽查检验产品质量,并建立质量记录档案,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

第十一条不合格产品应及时处置或返工处理,不得流入市场或客户手中。

第四章包装运输第十二条产品包装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确保产品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第十三条产品运输应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并对产品进行防护措施,保证产品完好送达目的地。

第十四条产品到达目的地后,应进行验收并签字确认,确保产品正确到达客户手中。

第五章安全管理第十五条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规范等内容。

第十六条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确保生产现场无安全事故发生。

第十七条如发生安全事故应立即报告并进行处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第六章绩效考核第十八条公司应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对生产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评价,激励优秀员工,促进员工成长。

第十九条绩效考核应包括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方面内容,全面评价员工绩效。

电缆组件长度与公差规范

电缆组件长度与公差规范

0.1- 1m
1-10m
10- 100m
100m-500m
单位:mm
单位:mm
单位:m
单位:m
(2300)
2400*
250
2500 ※
25
250
2600
(2700)
280 300 320*
2800
3000 ※
30
3200*
280 320*
3400*
350* 380*
400
3500*
35*
1500 ※
15
150
160
1600
1700
180
1800
180
1900
20
200
2000 ※
20
200
2100*
220*
2200*
220*
此版权归 UT 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所有 翻录必究
第 6 页 共 12 页
0.01-0.1m 单位:mm
30
40 50 60 70* 80
U T 斯 达 康 通 讯 有 限 公 司 技 术 文 档 内部公开
此版权归 UT 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所有 翻录必究
第 3 页 共 12 页
1. 目的
U T 斯 达 康 通 讯 有 限 公 司 技 术 文 档 内部公开
为了有效指导电缆组件的设计、加工和安装环节,减少 UT 斯达康公司电缆组件(以下 简称电缆)的编码冗余、提高编码的使用率,特制订本规范。
此版权归 UT 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所有 翻录必究
第 5 页 共 12 页
U T 斯 达 康 通 讯 有 限 公 司 技 术 文 档 内部公开
够满足电缆加工和安装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修改记录
1目的
旨在指导半刚、半柔性电缆(以下简称电缆)组件的制作过程,提高电缆组件的质量,保证其机械电气性能。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产品产品半钢、半柔性电缆组件的成型和装接过程。

3职责
3.1 生产部负责人负责电缆组件制作过程的规范管理和监督。

3.2生产部生产人员负责电缆组件制作过程的具体实施。

4制作细则
4.1 制作前准备工作。

4.1.1 根据生产任务领取相应长度的电缆线。

4.1.2 准备剥线器、剪线钳、尖嘴钳、电缆弯曲夹具以及烙铁、焊锡丝、助焊剂、酒精棉球等工具。

4.1.3制作电缆组件必须带工作手套。

4.2 检查电缆线及同轴连接器。

4.2.1电缆线检查:目视检查电缆表面镀层有无起皮、脱落及氧化现象发生,电
缆表面镀层与焊锡的热熔接性能良好即为合格。

4.2.2同轴连接器要求表面光亮,镀层均匀,内芯圆度好,没有变形,螺套旋
扭自如。

4.3 电缆长度确定及剥线。

4.3.1 使用剥线器、直尺、电缆组件模具确定电缆的长度。

4.3.2 用剥线器剥去电缆线外导体及绝缘层,具体剥切长度如下图示,注意切割时不能损伤电缆芯线,保证电缆组件的电气性能。

4.4 电缆组件的标识。

4.4.1要求对电缆组件进行编号标识
4.4.2标识方法
4.4.2.1 电缆组件标识采用在白色PVC内齿套管上打标记后直接套在电缆上的方法,标记的内容按电缆标识编号规则执行。

4.4.2.2 对应金属电缆线SFT50-3-1和金属软电缆F141套管型号为LP2.5白色PVC内齿套管。

一般要求套管设置长度在20mm-30mm之间,电缆线太短可根据实际情况缩短。

4.4.2.3 标记的位置:对于没有折弯的直电缆,标记位于电缆线中部,对于有折弯的电缆,标记位于电缆线中较长电缆段的中部,保证美观。

4.4.2.4 电缆标记安装时要保证PVC套管表面清洁。

4.4.3 电缆标识编号规则
4.5.3.1电缆组件的标记采用两段表示方法,产品主体型号、电缆线序号用“-”分隔开。

4.5.3.2设备主体型号是公司直放站产品命名规则前段去掉通用文字性说明和相互之间的连接符,例如HXTDJBSA806-960-12065A的设备主体型号为806-960-12065A。

4.5.3.3电缆序号按设备流程图顺序依次编写。

4.6 电缆组件的安装
4.6.1 电缆剥线
剥线时注意不要伤到电缆内芯和屏蔽层,具体尺寸由接头规格决定。

4.6.2 焊装插针
根据需要将剥好线头的电缆装上插针,插针与介质层保持1~2mm距离,用恒温电铬铁给插针孔中加入适量焊锡,焊接的过程中应保持插针与电缆内芯可靠连接,注意焊接前应加少量免清洗助焊剂。

4.6.3 接头装配
将焊接完毕的电缆装上N型阴头,装配过程中注意将电缆屏蔽层理顺并均匀的包裹在接头底部,然后将压管紧密压接在接头上。

4.7检验
4.7.1 线材检验
电缆切割完毕后,检查内芯、屏蔽层无明显伤痕,切割尺寸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允许误差在1mm以内。

4.7.2连接部分检查
电缆组件制作完毕,焊接部位要求形状规则、光滑平整,不能有虚焊等不良现象;压接部分要求压接到位紧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