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话对我国民族精神的影响
浅析中国古代神话的民族精神(1)

浅析中国古代神话的民族精神(1)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民族
精神内涵。
下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浅析中国古代神话的民族精神。
1.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几乎每一个自然现象都有
了一个神话的解释。
尤其是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类显得微不足道,而
神话中的神是自然的主宰,这就启示了我们要对大自然保持敬畏之心,并且要融入自然中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
2.文化信仰和思想凝聚:中国古代神话虽然不像宗教那样极力强调信仰,但是它却深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人民的信仰,比如说《封
神演义》中的各种神话故事就包含了人们崇拜神灵和追求正义的思想。
3.道德品质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拥有高尚道德品
质的神灵很多,比如女娲造人、伏羲夫妇、禹、尧等等,这些神灵在
人们心中具有崇高的形象,人们希望通过学习他们的道德品质来提升
自身修养,并且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
4.尊崇祖先和爱国情怀展示: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人们对祖先的尊崇
和纪念往往得到强调,例如,神话故事中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白蛇
传中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故事等等,其中强调的就是人们要怀念祖先,表达爱国情怀。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神话是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精神的传统文化,它蕴
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
我们应
该深入了解中华古代神话,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并且传承在五千年
的历史演变中凝聚的神秘与智慧。
中国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一)

中国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一)中国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宝藏,其中之一就是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
这些神话不仅是古代人民的信仰和文化象征,更是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神话的产生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创造和讲述神话故事。
这些神话故事形态多样,内容涵盖广泛,千姿百态,无不贴近人们的生活、信仰和文化。
其中,尤以《山海经》、《史记》、《庄子》等著作中所载的神话最具代表性。
这些神话涉及了许多元素,包括天地、妖魔、化身等,围绕着这些元素发展出了各种瑰丽的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所描绘的不仅是人与神、神与鬼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比如,《盘古开天辟地》讲述了天地产生的整个过程,描绘了自然界的创世神话;《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神话则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敬畏;《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神话则讲述了人们在社会中奋斗求生的种种努力。
这些神话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密切相关,折射出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神话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大气磅礴的精神气质。
中国古代神话中面对天地万物的精神气质具有非常浓郁的中国特色,宏大磅礴,气势恢宏。
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女娲补天,人们采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整个宇宙的企图心和想象力。
第二,崇尚道德的精神追求。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很多角色,如大禹、愚公等,都是在捍卫正义、治理混乱的社会等领域表现出色的。
这种追求正义、实现公正的精神在中国古代民族心中根深蒂固,深深地烙印在民族精神中。
第三,承传中华文化的精神信仰。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文化内涵不仅在现代文化中得以发扬光大,更被视为中国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其传承和弘扬对于中华文化的延续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神话和民族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这些神话千姿百态,涉及的主题广泛,既是娱乐大众的良好消遣方式,更是中国古人民的信仰、文化,也是中国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1)

中国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1)
中国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神话是指中国古代社会所流传的有关神灵、天地和人类之间相互联系的故事和传说。
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民族文化等各方面的精髓,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神话的起源与特点
中国古代神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巫术、宗教和祭祀活动。
神话的特点是虚幻、神秘、寓意深刻、富有想象力、群众传颂性和可口可乐性。
二、神话的重要人物
中国古代神话涉及的人物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伏羲、女娲、神农、黄帝、轩辕、大禹、舜、禹、夏禹等,他们代表了不同时期和阶段的民族英雄和文化代表。
三、神话与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义。
例如黄帝内经、周易、孔子思想等精髓,都与中国古代神话分不开。
四、神话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古代神话在当代社会中的
影响力不断增强。
它不仅成为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的来源,还成为人们思考生命意义和价值观的重要资源。
五、神话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古代神话一直以来都得到人们的传承和发展。
从远古时期的巫术传统,到汉朝时期的《山海经》和《神仙传》,再到现代文学、艺术和文化创作,中国古代神话始终具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六、结语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及社会等密不可分。
它不仅是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更是我们所处时代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我们应当珍惜和继承它的精髓,传承和发扬其独一无二的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姓名:学院:学号:年级:摘要:神话与传说是民族性的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灿烂辉煌,古代神话可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上古时代的中国先民们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意愿和幻想虚化成意象集合体,从而孕育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舍己为人、仁爱善良的民族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关键字:神话与传说体现民族精神中国古代有很多的神话故事,像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嫦娥奔月、鲧禹治水······中国古代神话主要散见于《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列子》、《穆天子传》等文献古籍中。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同时也孕育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
神话产生在生产力和人们的认识能力都十分低下的原始时代,那时人类的意识开始发展,但思维能力极为简单,原始人对自然界和自然现象以及人类自身无法进行科学的理解和解释,他们只能凭借自己狭隘的生活体验加以想象和幻想,因而认为自然界也像人一样有意志、有性格、有感情,日、月、风、雨、雷、电,都有神在主宰着。
这样,就在原始人头脑中形成了自然神的观念。
从这些神话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原始人对周围世界及其自身的幼稚的认识和虚妄的想象,当然,也可以理解这正是原始人对其周围世界和他们自身的奥秘的某些探索。
不言而喻,原始人所创造的这些神以及各种神的威力,只不过是还没有被人们认识的各种自然威力在人们头脑中所引起的幼稚的幻想而已,是原始人通过幻想把各种各样的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人格化的产物。
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孕育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一、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出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从中国古代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英雄神们为了达到某种理想,敢于斗争,不屈不挠,与恶劣的环境抗争。
如,我们很熟悉的《女娲补天》,女娲补天时面临的是一场大灾难,人类几乎被逼到了无法生存的灭绝境地。
华夏上古神话对国民的影响与地位

华夏上古神话对国民的影响与地位在小时候,我记得电视上总会循环播放《西游记》、《封神榜》,电视上的神仙妖魔、仙道法术,给尚不经世的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是我真正的心之所向。
在经过一番了解后,我开始着迷于神话故事。
华夏由于地域广阔的缘故,城市与城市、部族与部族之间相隔甚远,但或许又是因为有着共同先祖的缘故,思想上又是不谋而合。
各地神话零零碎碎,左拼右凑不成体系。
但幸好,经过数位先生的梳理而总结,庞大的华夏神话终于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华夏上古神系。
一.华夏神话的开端说到神话,永远不能绕过的就是创世神话与救世神话。
与外国神力无边的强大神明相比,华夏的神或多或少都是带有悲剧色彩的。
上古洪荒年代,天地一片混沌。
混沌中心摇曳着一株青莲,其中孕育着一颗莲子。
不知多少年过去,莲子成熟裂开,盘古大神持开天神斧破空而出。
又不知懵懂了多少岁月,盘古大神觉得,这片混沌似乎应当有所改变,于是将斧子一挥,混沌立分为两半,清而轻的东西上升为天,浊而重的东西下降为地。
为了防止天地重新归与混沌,盘古脚踩大地手撑天。
终于数万年后,天地稳定下来不再变化,盘古大神也因此而身死道消。
死后,他的一切化作了山川河海,日月星辰,花草鱼虫。
这就是华夏的创世神话。
而似乎正是因为创世神话的悲剧收场,自此,华夏的神话皆以悲剧为主基调。
如果说,盘古大神是形象最高大、伟岸的至高神明,那么女娲大神就是华夏神话中的二把手。
洪荒时代,共工与祝融相争,怒触天脊不周山。
天脊断裂后,天地颠倒,洪水泛滥,妖魔肆虐。
女娲娘娘感念众生,不忍生灵涂炭,便炼就五色石,以救苍生。
这是不弱于盘古开天的救世之功。
除此以外,奠定女娲至高地位的还是因为她创造了人族。
黄土捏筑泥塑,从此人族开始繁衍生息。
尽管是老生常谈,但盘古与女娲在中国人心中永远占据着不可动摇的至高地位。
当然除了这二位以外,还有六位大神与他们并属第一梯队——八柱神(主神):盘古【开辟神、祖神】、女娲【水神、大母神、蛇神】、黄帝【地神、大母神、祖神】、舜(帝俊)【日神】、伏羲【雷神、雨神】、祝融【火神】、炎帝【火神-农神、木神】、阎罗【冥神、死神】(前三者是三元神的基本架构)。
浅析中国古代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

杏坛沙龙2014-03神话所反映的是原始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种反映现实的观念形态,是产生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只是由于神话反映客观世界是人类童年期自发的、幼稚的幻想的折光,因而呈现出独特的形态。
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神话,是远古历史的回音,它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它童年时代的瑰丽的幻想、顽强的抗争以及步履蹒跚的足印。
同样,它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体现了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精神的形成。
对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我们可以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中国古代神话通过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不舍的辛勤劳作和斗争,体现了中华民族深重的忧患意识和勇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发源于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广阔地域。
而在3000多年前,黄河流域除了不断出现洪水和旱灾以外,还分布着很多密林、灌木丛和沼泽地,其中繁衍着各种毒蛇猛兽。
从《山海经》中那些能带来灾异甚至能食人的半人半兽或半禽半兽的描述中,我们能看到先民对生存环境的警惧之情。
比如:女娲补天的故事:“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淮南子·览冥篇》)后羿射日的故事:“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希于桑林。
万民皆喜。
置尧以为天子。
(《淮南子·本经训》)其次,中国古代神话通过对人类保护神、神话形象的塑造,体现了其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对百姓民众生命的爱护和尊重,是中国文化的一贯精神,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下》),就反映了这种思想。
中国古代神话与华夏民族精神研究(1)

中国古代神话与华夏民族精神研究(1)
中国古代神话与华夏民族精神研究
中国古代神话以其瑰丽多彩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在蒸腾中崛起,追寻真理的历程。
其背后则展现着华夏民族所秉持的精神。
一、崇尚天人合一的精神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神与人常常是相互关联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深入
人心。
如《山海经》中的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皆是为了追求天上的
神灵而努力。
这种天人合一的精神,也反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
养性的理念中。
二、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性
许多神话都讲述了家庭伦理的故事,如《白蛇传》中的许仙和白娘子、《西游记》中的唐僧和孙悟空,都强调了家庭伦理的重要性。
这也反
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家庭、强调家族结构的思想。
三、崇尚勤俭节约、尊重劳动的精神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许多英雄人物都是通过勤劳工作和努力奋斗而取得
成功的。
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就强调了勤俭节约和尊重劳动的
重要性。
这种精神,也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勤劳致富”的思
想中。
四、崇尚忠诚爱国的精神
古代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大多以保家卫国、驱除外敌的方式取得成功。
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张飞,就是通过忠诚于主公,协助建立国家而名垂青史。
这种忠诚爱国的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神话中蕴含了华夏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精神特质。
对其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神话故事体现的民族精神

中国神话故事体现的民族精神原始社会的文学现在所见的仅有原始诗歌和神话传说。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人们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只能以自身的经历和经验把自然物、自然力和社会力加以神话和人格化,幻想出一些超自然的神和神的故事,经过口头流传,便产生了神话。
中国古代有着丰富多彩的神话,它们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在幼年时期的瑰丽幻想、顽强斗争以及蹒跚的足迹。
同时,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它在很大程度上还对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1、深重的忧患意识描写先民们艰难险恶的生存环境是古代神话重要内容。
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淮南子》中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和《后羿射日》,就使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绘当时先民们的生存环境。
《女娲补天》中说当时先民们生活的环境是天崩地陷,“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这时的先民真可谓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除了要躲避熊熊燃烧的大火,还要抵御滔天的洪水;既要提防地上猛兽的利齿,又要注意空中鸷鸟的利爪。
每行一步都要处处小心,时时留意,一不小心就有丧命的危险。
《后羿射日》中也说到,当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此外,还有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这些怪物和巨兽危害人间。
这一系列的描述都说明,我们的先民对现实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验。
这些深刻的体验就是留在我们血液里的深重的忧患意识。
2、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世界,我们的先民并没有退缩,他们敢于直面现实,并通过锲而不舍的辛勤劳作和斗争来战胜这一切的灾难。
因为他们非常明白,只有奋起反抗才能获得生存的机会,由此便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反抗精神的神话英雄。
《鲧禹治水》中,鲧在洪水滔天,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不待帝命”,挺身而出,与洪水进行英勇搏斗。
但由于措施不得法,非但没有治理好洪水,反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即使是死,鲧想到的依然是怎样才能治理好洪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古神话对我国民族精神的影响
班级:B1001
姓名:李蔚妍
学号1312100119
【摘要】:中国拥有灿烂辉煌的文化,而神话的形成表现出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愿望,不仅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更是中华悠久民族精神的体现。
上古神话与蕴含着古老的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源泉与脉络,他与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作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关键词】:上古神话民族精神深远影响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在上古神话中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光芒四射的智慧,浪漫传奇的色彩,使得上古神话具有非凡的文学价值,也使得它成为民族精神的源泉之一。
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还要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生老病死。
先民对自然地认识十分有限,昼夜交替,四季变化,在当时的条件下无法解答,于是创世神话的出现为先民对自然现象认识的渴求给出了较满意的答案。
从中已经体现出先民对知识的渴求,对未知世界无限的探求精神。
其中,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高日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后乃有三皇。
【1】这是一则典型的卵生神话,宇宙卵生神话对中国阴阳太极观念有极重要的影响。
同时宇宙生成人格化、意志化过程也反映了先民对自身力量的肯定。
盘古开天辟地后,将身体的各个部分变化成世间万物,这种“垂死化身”的宇宙观,安于了人和自然地相互对应关系。
同时也体现出先民对宇宙等自然现象积极的探索精神。
从早期人类的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中华民族发源于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广阔地域。
三千年以前,黄河流域除了不断出现洪水和旱灾以外,还分布着很多森林、灌木丛和沼泽地,其中出没着各种毒蛇猛兽。
华夏民族所面临的自然条件和生活环境是恶劣的,而农耕生活方式,使他们的生存和繁衍更多地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孕育出的神话姐体现出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比如在《淮南子. 女娲补天》中写道: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2】女娲经过辛勤的劳动和奋力的拼搏,重整了宇宙,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像这样的神话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像后羿射日“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
后羿凭着自己发明的弓箭和神技,为民除害,造福于人类。
还有在《孟子·滕文公上》中记载“禹八年於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史记·李斯列传》中写“股无胈,胫无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遂以死于外”。
大于为了治理水患,可谓历尽千辛万苦,不辞辛劳。
这些古代神话中不仅体现出的舍己为人,自我牺牲和奉献的民族精神面对恶劣的环境和自然界带来的灾难,先民们顽强斗争时,必然会有牺牲和奉献,这也就孕育出了一种舍己为人,自我牺牲的博大精神和情怀。
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中国古代神话,具有相当鲜明的人兽同体特征, 比如伏羲,女娲等都是人兽同体,这种现象除反映了远古华夏民族的图腾崇拜之外,也反映了先民对生存环境的警惧之情,华夏诸神的形象,弥漫着沉重和忧患的气息。
为了生存和发展,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神人"或"英雄"必须够正视现实的灾难,并通过锲而不舍的辛勤劳作和斗争,去战胜自然灾害。
这与希腊神话中的响了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
不仅如此,中国古代神话还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对百姓民众的生命的爱护和尊敬,是中国文化的一贯精神。
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神灵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护人类,造福人类,这与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与人类的对立局面明显不同。
在《太平御览》卷十九引《管子》曰:“黄帝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无肠胃之病。
”再如南方之神炎帝,《淮南子·修务训》记载他采药为民治病,“一日而遇七十毒”。
还有之前所说的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都体现出上古神灵的舍己为人,自我牺牲和奉献的民族精神。
面对恶劣的环境和自然界带来的灾难,先民们顽强斗争时,必然会有牺牲和奉献,这也就孕育出了一种舍己为人,自我牺牲的博大精神和情怀。
此外,在很多的神话故事中经常会出现,龙、凤等形象,比如在《山海经·南山经》“见则天下安宁”,他们的出现给人带来祥瑞和安慰,这都表现出先民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
上古神话不仅浓缩着原始人类求索的历程,同时也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有自然斗争的反抗精神,与洪水斗争的反抗精神,部落之战中体现的反抗精
神。
生活条件的艰苦,先民与自然灾害的抵抗产生了原始古朴的反抗精神。
比如《精卫填海》就是一则与自然抗争的悲剧神话: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一个名为女娃的女性形象,灵魂化为了小鸟,矢志不挠,与自然进行顽强的抗争,以积极的反抗精神,讴歌了人类顽强的生命力。
中国上古洪水神话的内容丰富而复杂,却比较零散,但它所反映的神话内涵却是是异常丰富的。
在与洪水斗争中,反映的是反抗精神在人与自然的斗争。
相对完整,也是在著名的要数鲧禹治水了。
洪水滔天。
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与羽郊。
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4】
“帝”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神,鲧为了阻止洪水的泛滥拯救人类,竟“不待帝命”,窃取息壤,以生命为代价止水救民。
这也表明他具有反抗精神,偷取息壤是他向“帝”的权威的挑战,他倾心爱民,为了一心所系的民众,他战胜自我,终于做出了牺牲自己的决定。
而禹的出世也寓意着先民与洪水抗争,拯救生民的反抗精神还会持续下去。
如果说初民神话中多数是对自然和意象化的宇宙神的抗争,那么到了奴隶社会前后期,这些富于人民性的神话则增加了一个新内容:对人间暴力的反抗而它的英雄式人物的美与崇高也就蕴含在这反抗斗争中。
在战争神话中,黄帝与蚩尤的战争场面,既充满神奇的色彩,又在蚩尤身上体现出了人们理想的反抗精神。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
【5】
在社会发展的后期,蚩尤逐渐成为了“反抗的化身”,成为了一个反抗神。
他的不屈服,不妥协,顽强抗争的精神,一直传扬后世。
如今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古神话的存在越来越受到危机,古代神话与人类发展密不可分,上古神话的民族精神,对我国人民的生存与发展,都有着潜移
默化和深远的影响。
从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先民走过的足迹以及历史的流变,以及承载着传统,蕴涵着道德,体现着人类初期对世界的探索、追求。
而这种追求随着时代发展而凝聚在民族文化内涵中,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遗产,也就是流淌在我们身体里绵延不绝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山海经·北山经》
【2】《淮南子. 女娲补天》
【3】《山海经·北山经》
【4】《山海经·海内经》
【5】《太平御览》卷十五引《志林》
【6】《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