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文教学创新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一、引言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传承着民族的智慧与精神。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本文试图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古诗词教学的意义与价值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古人的智慧,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2.传承民族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学生了解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育民族精神。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如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汲取民族精神的营养,培养良好的品质。

三、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方法单一。

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教学内容枯燥。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诗词的背诵和默写,忽视了诗词的意境和内涵,使得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流于表面。

3.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古诗词教学评价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应试心理。

四、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1.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注重诗词意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的意境,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受诗词的魅力。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诗词创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完善评价体系。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表现。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还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由于古诗词语言的古老和诗意的抽象,许多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和欣赏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需要通过创新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通过结合历史文化知识来创新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所言情景多为古代人物、历史事件、风俗民情等,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内涵,增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在教学《静夜思》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唐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意境。

通过历史文化知识的介绍,可以使古诗词更加生动有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现代化手段来创新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的语言表达和意境多为古老而抽象,与学生的现代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在教学《登鹳雀楼》时,可以播放一段现代舞蹈视频,让学生通过舞蹈的形式感受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美景色;在教学《西江月·夜泊牛渚怀古》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牛渚的图片和介绍牛渚的历史文化,使学生通过图片和文字感受到诗中的“江楼五云暮,关塞千里寒”的古朴和辽阔。

通过现代化手段的运用,可以拉近学生和古诗词的距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古诗词的美感。

可以通过情感化教学来创新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多以情感为载体,表达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情感投入来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内在情感。

教学《竹里馆》时,可以请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樯纵草叶长,边船古道平”的宁静和淡泊,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感受来理解诗中的诗情画意;在教学《静夜思》时,可以请学生在晚上去户外感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离愁别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诗中的离情别绪。

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古诗文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古诗文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古诗文教学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之一。

古诗文作为我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智慧,通过学习古诗文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从古诗文的传统解读与创新诠释、古诗文的语言与意境体验、古诗文与当代生活等方面探讨古诗文教学在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一、古诗文的传统解读与创新诠释传统上,古诗文教学注重对古文的解读和赏析,帮助学生理解深入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传统的古文解读注重词句解释、句型分析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古文的基本语法和修辞手法。

这种传统解读有助于学生理解古文的字面意义和表面结构,但缺乏对背后深层次的思想、情感和审美体验的探究,容易让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在古诗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古文的深度解读和创新诠释的能力。

在传统解读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古文作者的创作意图、背景和心情,进一步解读古文背后的寓意和主题。

也要鼓励学生对古文进行个人的感悟和思考,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培养学生的古文解读和创新诠释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古诗文的语言与意境体验古诗文作为文化文本,具有独特的语言之美和意境之美,通过学习古诗文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和审美能力。

在古诗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背诵、导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古文的节奏、韵律和音韵美。

还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文的理解和感悟,增强学生对古文的亲近感和沉浸感。

在意境体验方面,可以通过图片、音乐、影像等多种媒介,将古文的意境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古文的意境。

可以引导学生在意境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丰富学生对古文的感知和理解。

通过语言与意境的体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文化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三、古诗文与当代生活古诗文教学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当代生活的关照和反思。

浅谈小学古诗文教学要重点把握的三个层面

浅谈小学古诗文教学要重点把握的三个层面

浅谈小学古诗文教学要重点把握的三个层面小学古诗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体验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把握三个层面,即古诗文的传统鉴赏、情感体验和创新思维。

只有全面把握这三个层面,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

传统鉴赏是小学古诗文教学的基础。

古诗文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意蕴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古诗文的表达意图、审美特点和艺术风格,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感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文的背景、作者以及时代背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意义和价值。

可以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能力,帮助他们从整体上把握古诗文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情感体验是小学古诗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古诗文是一种具有个人情感与思想沟通的艺术形式,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思考,能够唤起人们的共鸣和共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情感引导和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情感内涵和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利用情感故事、情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和情感表达能力。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味和情感欣赏能力,让他们在欣赏古诗文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心灵的愉悦。

创新思维是小学古诗文教学要重点把握的一个层面。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古诗文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载体,它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的创新思维活动,如改编古诗文、创作新的诗句等,帮助学生积极思考和创造,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品味和审美判断能力,让他们在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古诗词教学【摘要】古诗词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古诗词教学是学生文化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

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探讨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和方法。

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影响学生的审美情感、拓展文化视野、激发创新能力。

古诗词教学应注重通过启发式教学、实践性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未来,古诗词教学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进行古诗词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创造力,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核心素养、影响、方法、策略、培养审美情感、拓展文化视野、激发创新能力、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观点。

1. 引言1.1 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珍品,承载着民族的情感、历史的沧桑,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

古诗词教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感、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古诗词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入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与生活,进而建立起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继承。

古诗词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其表达方式简洁优美,意境深远,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风采。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提高文字理解和表达的能力,从而提升整体的语言素养。

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更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只有通过深入学习古诗词,才能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为他们的成长之路注入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让古诗词教学焕发活力[大全五篇]

让古诗词教学焕发活力[大全五篇]

让古诗词教学焕发活力[大全五篇]第一篇:让古诗词教学焕发活力让古诗词教学焕发生命活力——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有效策略优秀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和谐的韵律,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课的《古诗词三首》就收录了唐代吕岩的《牧童》、南宋杨万里的《舟过安仁》和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三首诗词有许多的相似之处,比如,文中的主角都是儿童,描写的都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均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浪漫的天性,传神地刻画出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乡村生活的情趣。

三首诗词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因此,诗趣,应该是教学的灵魂所在。

那么,如何让古诗词能够喜闻乐见,更生动活泼地走进小学生的心田,让古诗词教学富有魅力、充满活力呢?教学中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机,焕发活力,并延伸到了课外。

一.抓住关键词,激发想象,体验诗词描绘的意境。

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

诗词重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意境,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

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驱遣想象,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

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词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来补充和领悟。

而想象又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

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中,我运用了艺术手段,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先让学生在轻柔的音乐动画中理解诗词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的意思,轻柔的音乐,加之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开始慢慢沉浸在词的意境之中。

于是,我问学生:“来到村居,你仿佛看到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学生想象丰富,答案各异。

浅谈小学低年级古诗词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古诗词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古诗词教学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学习古诗词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重要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小学生来说,学好古诗词既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小学低年级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或方法不当,导致小学低年级古诗词教学效果不理想。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低年级古诗词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词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开展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古诗文承载着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我国人民丰富的情感,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为了更好地让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感受诗词文化,笔者进行了一些调查和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在小学低年级开展古诗词教学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品质有着重要作用。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起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对古诗词喜爱之情的关键阶段,教师应充分重视小学低年级古诗词教学工作。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理解能力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词。

例如,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小学生真正喜欢上古诗词。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意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古诗词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

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创新1. 引言1.1 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教学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人生,对学生成长和人生道路的指导作用不可忽视。

古诗词教学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积累语言素材,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古诗词的音韵美、意境美、节奏美等特点,对学生的语言感知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古诗词教学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有助于学生文学修养的提升,更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1.2 现有问题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高,很多学生觉得古诗词晦涩难懂,缺乏亲近感;二、古诗词教学内容狭窄,大多数教材只涉及传统经典作品,缺乏多样性和活力;三、教师教学方式单一,以传统的讲解和背诵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四、评价方式机械化,只注重学生对文字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忽略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发挥。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学习古诗词时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的实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现有的古诗词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创新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正文2.1 扩大古诗词选材范围扩大古诗词选材范围是古诗词教学创新的重要方面之一。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只注重古典文学作品,如《宋词》、《唐诗》等,而忽略了其他优秀的古诗词作品。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拓他们的视野,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更广泛的古诗词内容,如《古风》、《古文》、《古乐府》等。

通过扩大古诗词选材范围,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不同风格和主题的古诗词作品,从而增加他们对古诗词的了解和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古诗文教学创新
一、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古诗文阅读提出的具体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以往固定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教学新法。

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传统的文言文讲法,老师先介绍背景,然后逐句、逐段地翻译,接着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等。

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感觉索然无味,昏昏欲睡,全然没有兴趣。

叶圣陶也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探究……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

”因此语文老师一定要给予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采用有效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多鼓励学生,师生间建立民主和谐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纳入语文课堂教学体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那么,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在具体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激发学生兴趣的良方。

1.精心设计课堂活动
(1)导入激生兴趣
古诗文的创作年代,离我们已很久远,要让学生走进作者当时的社会生活,就有必要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以往讲古诗文,都是老师介绍背景,其实这样做学生印象不深,我在讲《孙权劝学》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上讲台讲这篇文章的背景,来导入新课。

即吕蒙是吴国名将,深得孙权器重,但文化知识不多,缺少谋略,只是一介武夫,孙权爱惜人才,劝他学习。

这样,学生还更多地知道与之相关的三国故事,即吕蒙学有所成后,巧计从蜀汉手中夺回荆州,还致使关羽败走麦城抱撼而逝等。

这样,教师不越俎代疱,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效果很好。

(2)诵读吟唱美文
诵读是进入诗的意境的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

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或名家录音范读,激起学生的朗读意愿。

通过领读、齐读、轮读、自由读、配乐读、分组读、个别读、交叉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就会很容易把学生带到古诗文的意境中,初步感悟古诗文的韵味。

如教《木兰诗》时,学生见诗作很长,都皱起了眉头,感觉很难背。

我让男
女声交叉读,分组赛读、赛背,不断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学生的背诵速度大大提高。

《孙权劝学》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背诵。

指导学生读出孙权的谆谆告诫、语重心长,鲁肃的赞叹、惊异的神态和吕蒙的自得、自豪,学生认真揣摩说话者的语气,惟妙惟肖,也深刻体会了人物的心理。

 (3)绘画体味意境
讲古诗词,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意后,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并用笔画下来。

如教《天净沙•秋思》,让学生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背景发挥想象,画下来,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这样学生更深刻地把握了意境,也能体会游子的断肠之思。

(4)多媒体激趣
多媒体借助图、文、声、像的综合运用,展示一幅立体的全方位的视听形象,成为古诗文阅读与教学的翅膀和动力。

让多媒体走进课堂,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观沧海》,引进多媒体教学,荧屏上出现苍茫的大海,黑耸的礁石,低飞的海鸟;音响里出现低沉的海潮声,呼呼风声,浑厚男中音的吟诵声,将学生一下子带到了激越澎湃的大海边,穿越时空的隧道,似乎也感受到勒马碣石山的曹操豪迈博大的胸襟,留给学生许多的浮想联翩。

教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播放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把学生带进音乐的殿堂,学生学唱这首歌的同时也就背会了这首词,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

这样,适当的声画,起到了渲染气氛、创设情境的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古诗文教学的内涵和空间,使语文学习步入了一片新天地。

(5)课本剧、辩论、口头作文形式等
教《唐雎不辱使命》,我指导学生把课文编成课本剧让学生上台表演,让学生制作简单的小道具。

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表演,把秦王的盛气凌人、阴险狡诈、外强中干、先倨后恭和唐雎的勇敢沉着、不卑不亢、不畏强暴、正义凛然都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很深。

教《愚公移山》时,结合时代,就愚公到底愚不愚展开辩论;并提问学
生“在当今社会,还需不需要愚公精神”。

当然更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大胆质疑,这样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学习《伤仲永》,让学生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进行口头作文,同学们联系自身实际,感触很深。

又让学生发挥想象,改写《石壕吏》。

这些,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巩固了所学知识,使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古诗文的热情高涨。

2.课外活动异彩纷呈
在古诗文教学中,我注重课内外相结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

如成立课外兴趣小组,举办古诗文学法讨论会,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古诗文诵读比赛,让学生自己出题互考,如名句积累、古诗文成语、典故出处集锦比赛,并通过评比方式进行,让学生归纳古诗文内容,进行板书评比等。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的才智得以发挥,就会有快乐的情感体验,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时代呼唤创造性人才,古诗文教学的创新改革,犹如清新的春风,为语文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真正实施创新教育。

要以古诗文为媒介,利用课堂教学和有益的课外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古文化的殿堂,寻求里面无尽的宝藏,让古诗文这一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丰美营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