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考研神经内科复试名词解释
硕士研究生复试神经病学复习题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阶段神经病学复习题2019年1月7日一、复习要点归纳:1.额叶的主要功能区包括哪些?2.什么是Grasp reflex?什么是Groping reflex?3.什么是Foster-Kennedy syndrome?什么是Gerstmann syndrome?4.试述完全性内囊损害的临床特点?(或什么是“三偏”综合征?)5.Parinaud syndrome的临床表现是什么?6.试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主要表现。
7.分别试述Millard-Gubler syndrome和Raymond-Cestan syndrome的临床表现。
8.简述闭锁综合征损伤部位及临床表现。
(什么是闭锁综合征?)9.简述weber syndrome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
10.脊髓半离断(脊髓半侧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11.什么是Brown-Sequard syndrome?12.试述脊髓横贯性损害的临床表现。
13.(1)简述高颈髓横贯性损害的临床表现。
(2)简述颈膨大横贯性损害的临床表现。
14.何谓Willis环?15.简述视辐射损害的视野变化。
16.(1)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是什么?(2)试述前核间性眼肌麻痹的临床表现。
17.什么是one and a half syndrome?18.什么是Argyll-Robertson pupil ? 什么是Adie’s pupil ?19.名词解释:Hunt syndrome。
20.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的鉴别。
21. 真性与假性球麻痹的鉴别。
22.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类型有哪些?23.名词解释:(1)上运动神经元;(2)下运动神经元。
24. 急性四肢瘫痪的常见原因及鉴别。
25.(1)简述意识障碍的分级和临床表现。
(2)简述嗜睡的临床表现。
26.试述去皮质综合症损害部位及临床表现。
27.(1)试述感觉性失语的病变部位和主要表现。
(2)试述Broca失语的病变部位和主要表现。
神经内科名词解释试题及答案

神经内科名词解释试题及答案1. 什么是神经内科?神经内科是一门专注于诊断和治疗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医学专科。
它涵盖了大脑、脊髓、外周神经和肌肉等神经组织以及神经功能的研究和治疗。
神经内科医生经过专门培训,能够对各种神经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管理。
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包括癫痫、脑中风(卒中)、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
2. 癫痫是什么?癫痫是一种慢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突然发生的脑部异常电活动引起的癫痫发作。
这些发作可以表现为肢体抽搐、短暂的意识丧失、特殊感觉体验或行为异常等。
除了受到外界刺激或诱发因素,癫痫发作也可能是自发出现的。
3. 脑中风(卒中)是什么?脑中风,又称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的突发性障碍导致脑部缺血或出血而引起的严重疾病。
缺血性卒中通常是由于脑动脉栓塞或动脉狭窄导致大脑血供不足,而脑出血是指脑部血管破裂导致出血。
脑中风会导致脑组织受损和死亡,进而引起瘫痪、失语、认知障碍等后遗症,是造成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4. 帕金森病是什么?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运动障碍、肌肉僵硬、静止性震颤和平衡障碍。
该病主要由于脑部的神经元损伤导致多巴胺水平降低所致,多巴胺是一种关键的神经递质,用于协调运动和调节肌肉活动。
帕金森病患者还可能出现非运动症状,如抑郁、失眠和认知功能衰退。
5. 多发性硬化症是什么?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
该病的特点是免疫系统攻击和破坏脑脊液的脱髓鞘物质,从而导致神经冲动传递受损。
多发性硬化症的症状包括视力问题、肌无力、感觉异常、行走困难和协调能力障碍等。
这是一种复发性疾病,病程通常呈现出间歇和进行性恶化的特点。
这些问题及答案涵盖了神经内科中一些常见的名词解释。
对于进一步了解神经内科这个领域的人们来说,理解这些基本术语是非常重要的。
神经内科的医生通过解释这些名词,可以让患者和他们的家庭更好地理解他们所面临的疾病,并以合适的方式管理和治疗。
神经内科复试名词汇总

1.周围神经疾病基本病理变化有几种?并加以说明2.简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体征和治疗原则,并举出三种常见病因?凡能引起脑出血的病因也能引起本病,但以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症、各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
多在情绪激动中或用力情况下急性发生,部分患者可有反复发作头痛史。
(一)头痛与呕吐:突发剧烈头痛、呕吐、颜面苍白、全身冷汗。
(二)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多数患者无意识障碍,但可有烦躁不安。
危重者可有谵妄,不同程度的意识不清及至昏迷,少数可出现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
(三)脑膜刺激征:青壮年病人多见且明显伴有颈背部痛。
老年患者、出血早期或深昏迷者可无脑膜刺激征。
治疗原则: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减轻血肿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
3何谓肌无力危象及胆碱能危象?如发生上述两种危象如何处理?当病情突然加重或治疗不当,引起呼吸肌无力或麻痹而致严重呼吸困难时,称为重症肌无力危象。
有三种:1.肌无力危象:即新斯的明不足危象,由各种诱因和药物减量诱发。
呼吸微弱、发绀、烦澡、吞咽和核痰困难、语言低微直至不能出声,最后呼吸完全停止。
可反复发作或迁延成慢性。
2.胆碱能危象:即新斯的明过量危象,多在一时用药过量后发生,除上述呼吸困难等症状外,尚有乙酰胆碱蓄积过多症状:包括毒碱样中毒症状(呕吐、腹痛、腹泻、瞳孔缩小、多汗、流涎、气管分泌物增多、心率变慢等),烟碱样中毒症状(肌肉震颤、痉挛和紧缩感等)以及中枢神经症状(焦虑、失眠、精神错乱、意识不清、描搐、昏迷等)。
3.反拗性危象:难以区别危象性质又不能用停药或加大药量改善症状者。
多在长期较大剂理用药后发生。
(1)肌无力危象:甲基硫酸新斯的明1-2mg肌注或0.5-1.0mg静注,好转后根据病情2小时重复一次,(2)胆碱能危象:立即停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并用:①阿托品②解磷定4.何谓脑膜刺激症?举出除脑膜炎症以外的三种疾病?5.简述桥脑小脑脚综合症临床表现?桥脑小脑角综合征是指桥脑小脑角部位的病损,出现病侧三叉神经、面神经、外展神经、听神经损害的症状和小脑性共济失调。
神经病学爱考的名词解释

神经病学爱考的名词解释在神经病学领域,一些特定的术语和名词经常在考试中被提及。
这些名词对于了解和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解释一些神经病学中常见的名词。
一、神经元(Neuron)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它是一种特殊的细胞,负责将信息从一个部位传递到另一个部位。
神经元有三个主要部分: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细胞体包含细胞核,负责合成和存储蛋白质。
树突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
轴突则将信号传递给目标神经元或肌肉。
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神经系统能够传递信息、控制各种生理功能,以及感知和响应外部刺激。
二、突触(Synapse)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特殊结构。
它位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和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之间。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当一个神经脉冲到达突触前膜时,神经递质(例如多巴胺、谷氨酸等)会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然后,这些神经递质会与下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结合,并触发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三、脑干(Brainstem)脑干位于大脑和脊髓之间,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重要结构。
它包含许多关键的脑神经核和神经纤维束,控制着呼吸、心跳、消化和其他自主神经功能。
脑干还包括中脑、桥脑和延髓。
中脑负责处理视觉和听觉信息,并控制眼球的运动。
桥脑在大脑和脊髓之间传递信息,并调节呼吸、咀嚼和吞咽等功能。
延髓与心脏、血压和消化有关。
四、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脑脊液是一种清澈的液体,充满在脑室和脊髓管中。
它起到支撑和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并为大脑提供营养和免疫功能。
脑脊液还帮助排除过多的代谢产物和细胞垃圾。
通过脑脊液,医生可以进行腰穿和脑脊液检查,以帮助诊断和治疗一些神经系统疾病。
五、皮层(Cortex)皮层是大脑的外部层,由灰质组织组成。
它是大脑功能高级化的核心区域。
人类皮层有两个半球,每个半球由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组成。
皮层是认知、感知、记忆和运动的中心。
神经病学研究生复试资料.

名词解释:1.感觉性失语(Wernicke失语):病变部位在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听觉语言中枢(Wernicke区)。
患者口语理解障碍严重,对别人和自己的话语不理解,或者能理解个别词及短语,发音清晰,说话滔滔不绝,但用词错乱,呈典型的流利型语言。
不能对他人的提问或指令作出正确反应,可伴不同程度的失读失写症及复述障碍。
2.比弗综合征:胸8-胸11间病变时表现为腹直肌下半部无力,而腹直肌上半部正常;令患者仰卧,检查者以手按压患者前额,患者用力抬头时可见脐孔向上移动。
(胸髓T3-T12)3.放射性疼痛: 中枢神经、神经根或神经干刺激性病变时,疼痛不仅位于病变局部,而且可扩散到受累感觉神经的支配区。
如神经根肿瘤或椎间盘突出的压迫发生的放射性疼痛。
4. 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病变部位为脑桥基底部、双侧锥体束和皮质脑干束均受累。
患者意识清醒,因运动传出通路几乎完全受损而呈失运动状态,眼球不能向两侧转动,不能张口,四肢瘫痪,不能言语,仅能以瞬目和眼球垂直运动与周围联系。
5.Bell麻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为面神经管中的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
6."马鞍回避"现象:髓外病变感觉障碍自下肢远端向上发展至受压节段;髓内病变早期出现病变节段支配区分离性感觉障碍,累及脊髓丘脑束时感觉障碍自病变节段向下发展,鞍区(S3-5)感觉保留至最后受累,称为“马鞍回避”。
7.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维生素B12缺乏症):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病变主要以脊髓后索和侧索,可以伴随周围神经以及脑损害。
临床表现为深感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及痉挛性截瘫,部分患者出现周围神经以及脑病变等。
多数伴随有大细胞性贫血。
8.脑分水岭梗塞(边缘带梗死Borderzone infarcts):是指脑内相邻的较大血管(动脉)供血区之间边缘带局限性缺血造成梗塞,主要发生在半球的表浅部位。
医学考研神经内科复试名词解释(1)经典.doc

医学考研神经内科复试名词解释(1)1、运动性失语:表达性失语或叫broca失语。
患者不能讲话,自发言语减少,或只能说简单的字,不能流利的表达常用词不当,但是发声相关的肌肉正常。
能理解别人的语言,对自己的措词也知道。
对文字能理解,但读出来有困难,常伴有以右上肢为重的轻偏瘫,情绪抑郁常沉默。
额下回后部受损,言语运动中枢。
★★2、感觉性失语:听感受性失语或者wernick失语。
患者不能理解别人和自己的言语。
尽管患者言语流利,但常用词错乱缺乏逻辑、难以理解。
颞上回后部受损,言语感觉中枢。
★3、失语症:由于大脑皮质言语功能区病变,使其说话、听话、阅读和书写能力残缺或丧失。
★4、构音障碍:由于发音的肌肉瘫痪、共济失调或肌张力增高引起的言语障碍。
5、失写:肌肉正常但不会书写额中回后部6、失读:无失明但是不认识视觉符号,角回7、传导性失语:复述不能,优势大脑半球岛叶皮质下,为额颞叶的语言中枢连接纤维损害。
8、命名性失语:遗忘性失语,颞中回和颞下回后部病变。
能知道物体的用处但是对于名称或人名不知如何称呼。
9、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脊髓病变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瘫痪和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而两侧触觉均保存。
即伤侧运动,深感觉和精细触觉消失,对侧粗略触觉、痛温觉消失。
★★★10、Honer综合征:颈上交感神经径路损害导致的病变侧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眼裂变小、面部少汗。
越靠近中枢越不明显。
★★★★11、Hunt综合征: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时,耳后部剧烈疼痛,外耳道疱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并可见泪腺和唾液腺分泌障碍。
★★12、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的或者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者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病症一般持续10到15分钟,多在1H以内,不超过24小时,可反复发作。
★★13、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小脑后下动脉关闭所致的①真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构音障碍、软腭麻痹咽反射消失②同侧面部痛温觉消失触觉存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受损),对侧痛温觉减退或丧失(脊髓丘脑侧束受损)。
医学考研神经内科复试名词解释

医学考研神经内科复试名词解释(2)21、巴宾斯基征:用竹签在患者足底沿外侧缘向前滑至小趾根部再转向内侧,阳性为拇趾背曲,其他各趾可扇形展开。
病理反射,正常为阴性,出现阳性则说明中枢系统存在病变,1周岁以内可能出现阳性。
★★22、格林巴列: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一组急性或者亚急性起病,病理改变为周围神经炎症脱髓鞘,临床表现为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痪的自身免疫性病。
★23、浅反射:是刺激皮肤黏膜引起肌肉快速收缩反应,包括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肛门反射。
★24、深反射:是刺激肌腱和骨膜的本体感受器所引起的肌肉收缩,亦称腱反射,其反射弧是由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直接连接组成的单突触反射弧。
★★25、静止性震颤:表现手指有节律的,每秒4到6次的快速抖动,称为“搓药丸样”、“数钞样"、“拍水样”震颤.亦可见于头下颌前臂下肢及足等部位的震颤。
震颤特点为安静时活动明显,活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
见于帕金森病.★26、交叉瘫:一侧脑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瘫痪.有脑干损害引起,见于脑干血管病、肿瘤、炎症等。
27、假性球麻痹:舌咽迷走神经的运动核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支配,当一侧损害时不出现球麻痹症状,当双侧皮质脑干束损伤时才出现构音和吞咽障碍,而咽反射存在,称假性球麻痹。
★28、真性球麻痹:舌咽迷走神经损害将出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临床称为球麻痹,即延髓麻痹★★(延髓又称延髓球,延髓英语:medulla oblongata和bulb).有疑核或者其发出纤维受损引起的球麻痹称为真性球麻痹.此时咽反射消失。
29、阿罗瞳孔:表现为两瞳孔较小、不等大、边缘不整、对光反射消失而调节存在。
常见于神经梅毒,偶见于多发硬化、脑炎。
★30、Fisher综合征:由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和腱反射消失三联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可有轻度四肢肌力减弱.31、Weber综合征:表现为病灶侧动眼神经麻痹、病灶对侧中枢性偏瘫。
主要损害大脑脚底,影响了动眼神经和锥体束。
(完整)神经内科的名解

1、压颈实验(奎肯):压迫颈部观察脑脊液的压力变化。
2、Froin综合征:当脑脊液蛋白含量极高,脑脊液离体不久后自发凝固3、蛛网样凝固:脑脊液放置后有纤维蛋白膜形成,见于结核性脑膜炎4、Horner征:一侧瞳孔缩小伴有同侧眼裂变小,眼球内陷和面部少汗,可因同侧脑干病变所致5、Hunt综合征:周围性面瘫时伴有耳鼓膜和耳壳后部疱疹是,见于膝状神经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6、三偏征:内囊损害时出现的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7、Gerstmann综合征:大脑半球优势侧顶叶损害时出现失算,手指失认,左右失定向和失写失读。
8、Weber综合征:中脑大脑脚病变,表现为病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下半部,舌及肢体瘫痪。
9、Milloard—gubler综合征:脑桥腹外侧部病变,表现为病侧眼球不能外展与周围性面瘫,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10、Wallenberg综合征(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延髓背外侧病变,表现为病侧面部痛温觉减退,角膜反射丧失,horner征,软腭与咽喉肌瘫痪,咽反射消失,小脑性共济失调,对面半身痛觉丧失,伴呕吐眼震.11、闭锁综合征: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累计双侧皮质脊髓束和三叉神经核下的皮质延髓束,出现对侧中枢性面舌瘫痪和四肢中枢性瘫痪,意识存在,只能以眼球运动示意。
12、脊髓半切损害(Brown—Sequard综合征):病侧损害平面以下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深感觉缺失,对侧痛温觉障碍.13、Willis环:由前交通支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起始组成。
14、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RIND):临床表现较轻,但持续时间常超过24小时,在三周内可完全恢复,为较轻的脑血栓形成。
15、Bendikt综合征:又称动眼神经和椎体外系交叉瘫综合征,病变在中脑基底部,表现为病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面下部及舌肢体瘫痪。
16、Foville综合征:病变在脑桥基底内侧,表现为病侧凝视麻痹,周围性面瘫,对侧肢体偏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考研神经内科复试名词解释(2)
21、巴宾斯基征:用竹签在患者足底沿外侧缘向前滑至小趾根部再转向内侧,阳性为拇趾背曲,其他各趾可扇形展开。
病理反射,正常为阴性,出现阳性则说明中枢系统存在病变,1周岁以内可能出现阳性。
★★
22、格林巴列: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一组急性或者亚急性起病,病理改变为周围神经炎症脱髓鞘,临床表现为四肢对称性、迟缓性瘫痪的自身免疫性病。
★
23、浅反射:是刺激皮肤黏膜引起肌肉快速收缩反应,包括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肛门反射。
★
24、深反射:是刺激肌腱和骨膜的本体感受器所引起的肌肉收缩,亦称腱反射,其反射弧是由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直接连接组成的单突触反射弧。
★★
25、静止性震颤:表现手指有节律的,每秒4到6次的快速抖动,称为“搓药丸样”、“数钞样”、“拍水样”震颤。
亦可见于头下颌前臂下肢及足等部位的震颤。
震颤特点为安静时活动明显,活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
见于帕金森病。
★
26、交叉瘫:一侧脑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瘫痪。
有脑干损害引起,见于脑干血管病、肿瘤、炎症等。
27、假性球麻痹:舌咽迷走神经的运动核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支配,当一侧损害时不出现球麻痹症状,当双侧皮质脑干束损伤时才出现构音和吞咽障碍,而咽反射存在,称假性球麻痹。
★
28、真性球麻痹:舌咽迷走神经损害将出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临床称为球麻痹,即延髓麻痹★★(延髓又称延髓球,延髓英语:medulla oblongata和bulb)。
有疑核或者其发出纤维受损引起的球麻痹称为真性球麻痹。
此时咽反射消失。
29、阿罗瞳孔:表现为两瞳孔较小、不等大、边缘不整、对光反射消失而调节存在。
常见于神经梅毒,偶见于多发硬化、脑炎。
★
30、Fisher综合征:由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和腱反射消失三联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可有轻度四肢肌力减弱。
31、Weber综合征:表现为病灶侧动眼神经麻痹、病灶对侧中枢性偏瘫。
主要损害大脑脚底,影响了动眼神经和锥体束。
★★★★
32、Romberg征:闭目难立,嘱患者双足并拢站立,双手向前平伸,闭目。
感觉共济失调时睁眼站立稳,闭眼时不稳,称romberg征阳性。
小脑共济失调者睁眼闭眼都站不稳,闭眼时更明显,蚓部病变易向后倾,一侧小脑半球病变或一侧前庭损害时向病侧倾倒。
★
33、肌无力综合征: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又称类重症肌无力综合征,属神经肌肉接头功能障碍性疾病,目前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累及突触前膜,其自身抗体的靶器官为突触前膜的钙离子通道和乙酰胆碱囊泡释放区,抗体破坏突触前膜的钙离子通道,造成神经冲动所致的Ach释放减少。
临床表现四肢近端及躯干肌无力,下肢症状终于上肢,短暂用力收缩后肌力反而增强,而持续收缩后肌力明显减弱吗,呈病态疲劳,一般不累及眼肌与延髓支配的肌肉。
34、Gerstmann 综合征:四主征:计算不能、手指失认、左右侧认识不能、书写不能。
见于左侧顶叶角回皮质损害。
★
35、核间性眼肌麻痹:内侧纵束在脑干中线两旁走行,上起自中脑被盖,下抵达颈髓。
它联系眼肌运动神经核,是眼球水平同向运动的重要联络通路。
当脑干病变累及内侧纵束时产生眼球水平同向运动障碍,但两眼内直肌的内聚运动正常。
这是因为支配内聚的核上通路
未受损。
常见于脑干血管病和多发性硬化。
★
36、一个半综合征:一侧脑桥尾端被盖部病变侵犯脑桥侧视中枢(PPRF)和对侧已交叉过来的内侧纵束上行纤维,故当眼球向两侧水平凝视时,病灶侧眼球固定,对侧眼球不能内收,仅可以外展但伴眼震。
★
37、无力性缄默:又称睁眼昏迷,病变在脑干上部和丘脑网状激活系统,大脑半球及其传出通路则无病变。
患者能无目的地注视检查者和周围的人,貌似觉醒但不能言语,不能活动,尿便失禁,肌肉松弛,常无锥体束征,给刺激也不能使其真正清醒,存在睡眠觉醒周期。
★
38、紧张性头痛:原发性头痛,主要表现为双侧紧束样或压迫性头痛,常为轻度或者中度头疼,不伴有恶心或者呕吐,部分患者触诊时可有颅周压痛。
★
39、Bell现象: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称面神经炎,为面神经管中的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
查体可见一侧面部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变平,病侧口角低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做鼓腮和吹口哨动作时患侧漏气。
★★★
40、RIND(reversible ischemic neurologic deficit)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脑血栓形成即粥样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类型之一发病后神经缺失症状较轻,持续24小时以上,但可于3周内恢复。
介于TIA与脑梗之间,影像学无责任病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