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洛芬缓释胶囊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合集下载

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缓释胶囊的研制

右旋酮洛芬氨丁三醇缓释胶囊的研制
2 0 1 7年 7月 5 日 第 2 6卷第 l 3期
Vo 1 . 2 6 , No .1 3 , J u l y 5 , 2 0 1 7
中I 虱荔
Chi n a Pha r ma c e u 如 口

研究 ・
D r u g R e s e a r c h

实验研究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4 9 3 1 . 2 0 1 7 . 1 3 . 0 0 5
右旋 酮洛芬氨 丁三醇缓释胶囊 的研制
武冬雪
Hale Waihona Puke ( 聊城 职 业技 术 学院 , 山东 聊城 2 5 2 0 0 0 )
摘要 : 目的 制 备 右 旋 酮洛 芬 氨 丁 三 醇 ( D K T ) 缓释胶 囊。 方 法 采 用 3种 方 法 制备 D K T缓 释胶 囊 , 最 终确 定 的 制备 方 法是 将 2种 不 同释 放 速 度 的 微 丸 以物 理 方 式 混 合 。 通 过 挤 出 一滚 圆 法制 备 D K T含 药 丸 芯 , 以 乙基 纤 维 素 和 聚 乙烯 吡 咯烷 酮 的 乙醇 溶 液 为 包 衣液 制 备 包
p r e p a r e d b y u s i n g e t h a n o l s o l u t i o n o f e t h y l c e l l u l o s e ( EC)a n d p o l y v i n y l p y r r o l i d o n e ( P V P)a s c o a t i n g s o l u t i o n . T h e p r o p o r t i o n o f c o n t a i n e d

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最新]

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最新]

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1.1 优点(1)降低给药频率普通制剂一般需每天多次给药,因此常会造成漏服药现象,一些患者甚至还会擅自改变给药方案,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而缓释制剂的载药量高于传统剂型药物的单剂量,且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因此为了达到方便用药、提高患者的顺应性,开发每日一次给药的缓释或控释品种是今后的重要趋势。

特别适用于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心绞痛、高血压、哮喘等,地尔硫卓、茶碱、硝苯地平、非洛地平、酮洛芬、伪麻黄碱、硝酸异山梨酯、氯苯那敏、萘普生、曲马多、双氯芬酸钠等均有一天给药一次的产品或专利。

(2)方便给药,提高患者的顺应性缓控释制剂具有普通制剂不能提供的可以提高病人用药的顺应性的特点,如减少用药次数。

随着缓释制剂给药频率的降低,患者漏药的现象很少发生,同时也方便了患者的白天和夜间用药。

(3)吸收完全,提高药物疗效普通药物制剂血药浓度处于“波谷”时很可能低于治疗浓度而不能发挥疗效。

缓释制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峰谷现象”,且与普通制剂相比,药物缓释制剂在吸收部位滞留的时间较长,吸收较为完全,因此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从而起到增加药物疗效的作用。

(4)减少血药浓度波动普通制剂由于每日多次给药的给药方式容易产生较大的峰谷波动现象,而缓释、控释制剂可以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大大减少血药浓度波动的情况,使人体获得平稳的有效治疗血药浓度,保证药物的治疗效果,使疗效-剂量最佳化。

(5)降低毒副作用普通制剂血药浓度处于“波峰”时,可能会高于药物的“最小中毒浓度”,因此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中毒。

而缓释制剂克服了这一点,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

另外,一些缓释制剂具有局部定位作用,在提高局部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因全身吸收所带来的毒副作用。

(6)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普通制剂口服后在胃肠道中迅速崩解溶出,对胃肠产生较大的刺激作用,若制成缓释制剂则可降低药物溶出过快所造成的对胃肠道的刺激。

前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前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前体药物的研究进展【摘要】前体药物的出现为新药研发开辟了新的途径,前药能够优化药物传输,提高靶向作用,增强治疗效果,因而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前药在心血管系统药物、透皮药物、神经系统药物、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中所取得的进展。

【关键词】前体药物;研究进展前体药物是指有生物活性的药物分子原型与前体基团所形成的衍生物在体内代谢转变为原型活性药物,故又称为生物可逆性药物。

前体药物这一术语最先是由Albert提出来的[1]。

早在19世纪,前药就已被用于临床,当时出现的乌洛托品及阿司匹林分别是甲醛和水杨酸的前药,也是前药应用的开端。

近年来,应用前药原理在克服原药的缺点、降低不良反应、提高药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本文结合近年来有关前药研制的文献报道,对前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神经系统药物1.1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渐进性神经退化性失调。

迄今为止治疗老年性痴呆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主要着眼于维持退化的胆碱能神经元的功能,在脑内产生药理作用,因此,有必要将药物设计制成脑靶向给药系统。

他克林(Tacrine)是第一个用于治疗老年性痴呆的药物[2],是一种可逆性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

主要在脑内抑制乙酰胆碱酯酶而起到增加乙酰胆碱的作用。

临床试验证明该药对老年性痴呆有改善作用,但其生物利用度及治疗指数低,而且具有较大的肝脏毒性。

为增加药物在脑内的浓度以增强疗效,同时减小原药的全身毒副作用,需增加原药的脂溶性。

Nl羧酰5氟尿嘧啶前体药物,则大大增加了药物在脑内的浓度,减小原药的全身毒副作用,增加了原药的脂溶性。

1.2 吗啡类镇痛药和拮抗剂。

3羟基吗啡喃的低生物利用度可通过颊部或舌下给药得到改善,如小鼠口服纳洛酮、纳屈酮的生物利用度不到1%,而颊部用药可达70%。

但由于这些药味很苦,不受病人欢迎。

最近,Hussain等[3]研究认为,这类药物的苦味是由于其结构中的苯酚环与苦味受体作用所致。

若将其3酚羟基酯化,得到无苦味前药,颊部用药生物利用度由5%提高到35%~50%。

酮洛芬缓释片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度考察

酮洛芬缓释片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度考察
方程 "
表5
分级
4 加 0 1
酮洛芬缓释片体 外累积释药 曲线拟合方程
方程
零级方程
F 二1 0.34 + 7.93: n L (l 一 ) 二 F 5.34一 38忿
F二 35.65rl 左一 23.1 9
0.989 1 一 0.882 7
0.卯9 7
2.3 .2 结果分析 由表 2 直观分析可知, 各因素对片剂的 释放度的影响程度不同,大小顺序为 A > B > C ,最后确定最 佳的处方为 A ZB3C: "表 3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因素 A ! 的 B 用量对骨架片的释放度影响显著(尸< 0.0 ) "综合分析确 5 定最佳处方为:经丙甲纤维素用量为 2 9;乳糖用量为 3 9 0 0 ; 乙基纤维素用量为4 9 "采用相同工艺制得 3 批骨架片, 片 0 子的外观光洁,具有较好可压性 ,并测定其累积释放度, 结果 见表4 "2 ! ! h 的累积释放百分率分别满足试验设计要 6 1 2 求,其 尺 分别为 2.3% ! SD 0.8% ! 0.3% , 说明缓释片制备工 艺具有 良好的重复性 "
f O the ketoprof n sust e ained一 lea e t let w a st i a e r s b a s s ud ed s 51, m e:ho d and 10 r l 5e e s a e m eeh an i i 叨之 w sm n o s r a t eva u a i p a he l t on r m eter, i f r ul on w a ts o m ati s opt i im zed by t or ogona d ehe t h l e t let b a s l a so st i .R esu t: T e oP r m a f n u at o ud e d l h i l o l i n f O k et o f n sust ned 一 e opr e i a l e s r a

5-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释放度及药代动力学

5-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释放度及药代动力学

5-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释放度及药代动力学梁建英;陈钧;蔡磊;王峰;沈佩成【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2(029)004【摘要】目的研究我国珠海和德国两家药厂研制的两种长效异乐定50胶囊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释放度及药代动力学.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21名健康志愿者血浆中5-单硝酸异山梨酯(5-ISMN)的浓度,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释放度,计算两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口服5-ISMN缓释试验胶囊后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max为(5.62±0.50)h,ρmax为(450.04±95.02)ng/mL,MRT为(10.85±0 79)h,T1/2为(6.48±0.89)h,AUCo-36 h为(6 905 68±1300.00)ng/(mL@h),AUCo-∞为(7 121 28±1 354 78)ng/(mI@h);口服5-ISMN 缓释参比胶囊后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max为(5.57±0.75)h,ρmax为(457.13±98.00)ng/mL,MRT为(10.95±0.79)h,T1/2为(6.57±0.96)h,AUCo-36 h 为(7 122 02±1 439.90)ng/(mL@h),AUG0-∞为(7 366.68±1 523.30)ng/(mL.h).结论试验胶囊的AUC与参比胶囊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试验胶囊与参比胶囊生物等效.试验胶囊平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8±11)%(n=21,以AUCo-T计算).将试验胶囊和参比胶囊的药动学参数进行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总页数】4页(P296-299)【作者】梁建英;陈钧;蔡磊;王峰;沈佩成【作者单位】复旦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上海,200032;复旦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上海,200032;复旦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上海,200032;复旦大学药剂学教研室,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60.7+2【相关文献】1.阿昔洛韦缓释胶囊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J], 杨劲;丁黎;涂家生;王广基2.5-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在健康中国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 [J], 石振海;郝民和3.多剂量口服盐酸氨溴索缓释胶囊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 [J], 范国荣;胡晋红;林梅;安登魁4.口服单剂量5-单硝基异山梨醇酯缓释胶囊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J], 代宗顺;侯淑贤;邵春丽;吴立5.国产5-单硝异山梨醇酯缓释胶囊在正常人体的药物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J], 李嵘;沈建平;李梦秋;邱俊;丁红彬;张银娣;彭建和;于爱琴;盛龙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物缓释及控释制剂研究与开发平其能ppt演示课件

药物缓释及控释制剂研究与开发平其能ppt演示课件
17
二、缓控释药物制剂的设计
18
1、设计目的
• (1)适应症和治疗需要:慢性及长期治疗性 疾病
高血压 高血脂 糖尿病 关节炎 精神及神经疾病 代谢性疾病
19
(2)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缓释制剂
普通制剂
$0
上市
专利到期
市场寿命
新缓释制剂
20
缓控释产品的经济价值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21
8
9
3、国内缓释和控释制剂概况
• 国内缓释、控释制剂不断增加。 • 1990年版中国药典:茶碱和硫氮卓酮。 • 1995年版中国药典:氨茶碱、茶碱、硫氮卓酮、布洛
芬、碳酸锂、硫酸亚铁等。 • 2000年版中国药典:增加硫酸庆大霉素、氯化钾、盐
酸维拉帕米、硫酸吗啡和盐酸吗啡等。 • 2005年版中国药典:14个缓释片、4个缓释胶囊
➢该制剂如何达到以上要求?即对上述释药特征是否优化? 是否经药效学和药理学实验取得了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相 关,特别是在疾病状态下的相关?
➢该制剂选择的剂型和技术是否对以上特征最适合?是否 包括了对经济学、方便用药和制定剂量方案等方面的综 合考虑。
12
(1)根据疾病治疗时辰次的美托洛尔迟 释 脉 冲 制 剂 ( delayed pulse formulation)在晚间10时服药, 6小时后开始缓释药物,在上 午8时至12时有最大血药浓度, 然后维持有效血药浓度至第二 次服药。这对于清晨发作频率 最高的偏头痛的治疗无疑优于 一般的缓释制剂。
2
缓释制剂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3
2、国外缓释和控释制剂概况

包合物对药物增溶缓释研究

包合物对药物增溶缓释研究

包合物对药物增溶缓释研究药物的溶解度和释放速率是影响其药效的重要因素。

对于低溶解度的药物,利用包合物技术可以增加其溶解度和缓释效果,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包合物对药物增溶缓释研究的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包合物对药物增溶缓释研究的原理包合物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通过化学键或物理力相互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药物包合物是指药物分子与其他物质之间通过非共价键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包合物可以改变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溶解度、稳定性、生物利用度等,从而提高药物的效果。

1.增溶作用:包合物可以通过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使其更易溶于生物体内的液体,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吸收速度。

例如,紫杉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的抗肿瘤药物,但其溶解度很低,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研究发现,将紫杉醇与一些聚合物形成包合物后,能显著提高其溶解度,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2.缓释作用:包合物还可以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实现药物的缓释效果。

药物包合物在体内释放时,受到包合物内部结构的影响,因此药物的释放速率可以受到粒子大小、结构稳定性、环境条件等多个因素的调控。

例如,将抗生素与聚合物包合,能够实现抗生素的缓释效果,延长抗生素在体内的药效时间。

二、包合物对药物增溶缓释研究的应用1.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低溶解度的药物在体内难以完全溶解,影响其吸收和药效。

利用包合物技术,可以将低溶解度的药物转化为具有较高溶解度的包合物,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例如,将非甾体抗炎药酮洛芬与环糊精包合,能够显著提高酮洛芬的溶解度,提高其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

2.增加药物的稳定性:一些药物在环境条件变化下容易分解或失活,降低药物的疗效。

通过与包合物形成复合物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延长其在体内的寿命。

例如,将银离子与葡聚糖包合,可以增加银离子的稳定性,提高其抗菌活性。

3.缓释药物的释放速率:一些药物在短时间内释放,无法实现长效治疗。

右布洛芬缓释胶囊的质量标准及临床研究

右布洛芬缓释胶囊的质量标准及临床研究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ogy Wuhan, Hubei 430074, P. R. China December, 2011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的总结。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 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人将承担本声明引起的一切法律后果。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 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 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 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2 左旋体检查方法的建立 ............................................................................ 11 2.1 检测波长的选择 .................................................................................. 11 2.2 色谱条件的选择 .................................................................................. 12 2.3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13 2.4 建立左旋异构体检查方法.................................................................. 14 2.5 左旋异构体检查方法的验证..............................................................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 药 科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1999,30(4):260~263酮洛芬缓释胶囊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Ξ杜 青 郑 旭1 戴永健1 吴琼珠1 王 芳1 徐 坚2 平其能2(河北医科大学,石家庄050017;1海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南京210099;2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教研室,南京210009)摘 要 8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和多剂量交叉口服酮洛芬缓释胶囊的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

单剂量试验结果表明,达峰时间分别为5.68±1.73h和6.58±1.92h,峰浓度分别为3.91±1.13μgΠml和3.15±0.79μgΠml,两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97±9.63)%。

多剂量试验研究表明,试验制剂和对照制剂的波动系数分别为2.56±0.47和2.55±0.73,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两种制剂的安全性相当。

关键词 酮洛芬;缓释胶囊;药物动力学;生物利用度 酮洛芬是苯丙酸类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本品口服吸收快,1h后血药浓度达峰值,半衰期较短,t1Π2约为1.6~1.9h[1],临床应用需频繁给药,并且酮洛芬具有消化道副作用,长期服用会导致消化道溃疡、出血等症状。

因此,国内外对酮洛芬缓释制剂的开发非常重视,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2~5]。

本文以酮洛芬缓释胶囊的国外产品为参比制剂,研究国产缓释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考察了两种制剂在多剂量给药达稳态后的波动性,为酮洛芬缓释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实验部分1.1 药品和试剂酮洛芬缓释胶囊试验制剂(西南合成制药总厂,批号970602,规格200mg)。

酮洛芬缓释胶囊参比制剂(英国May&Bake制药公司,批号6H7321,规格200mg)。

酮洛芬原料(西南合成制药总厂)。

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Shimadzu LC210A,SPD210A 紫外检测器,C2R6A数据处理仪)。

离心沉淀器(深圳天南海北仪器有限公司)。

快速混匀旋涡器(深圳国华仪器厂)。

1.3 血浆样品中酮洛芬测定方法1.3.1 色谱条件 色谱柱:ODS柱(4.6mm×150mm),流动相:甲醇2水(50∶50),冰醋酸调pH值为4.0,流速:0.8mlΠmin,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 254nm,灵敏度:0.18,纸速:2mmΠmin。

1.3.2 血浆样品处理方法 将血样离心(3000rΠmin)10min,分离得血浆,吸取血浆0.5ml,加内标物奈普生甲醇溶液100μl,加pH2.0磷酸盐缓冲液0.5ml,涡旋振荡30s,加无水乙醚3.5ml,涡旋振荡3min,离心10min,分取乙醚层置离心试管中,水相再加乙醚3.5ml,同法操作,合并乙醚层,于45℃水浴上氮气吹干,残渣加甲醇100μl溶解,吸取20μl进样。

1.3.3 血浆样品的标准曲线 精密称取酮洛芬原料药,加甲醇配成100μgΠml标准溶液。

取空白血浆0.5ml,加入酮洛芬标准溶液,使其浓度分别为0.04,0.10,0.50,1.00,2.50,5.00,10.00μgΠml,同“血浆样品处理方法”项下操作,以峰面积x对浓度c(μgΠml)作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如下:c=3. 360x+0.012(r=0.9998)。

1.3.4 方法的专属性 在本试验条件下,酮洛芬与内标物有很好的分离度(Rs=1.17),血浆样品杂质不干扰测定,基线噪声小(图1),说明用此法测定血浆中酮洛芬的专属性较高,最小检测浓度为0.02μgΠml(信噪比≥3)。

1.3.5 方法的回收率 取空白血浆0.5ml,加酮洛芬标准溶液,使其浓度分别为0.10,1.00和5.00μgΠml,按“血浆样品处理方法”项下操作,每个浓度062Ξ收稿日期 1999204220作5份样品,计算总体平均回收率为(102.4±4.94)%。

1.3.6 方法的精密度 取空白血浆0.5ml ,加酮洛芬标准溶液,使其浓度分别为0.10,1.00和5.00μg Πml ,按“血浆样品处理方法”项下操作,每个浓度作5份样品,测得日内RS D (%)分别为5.85,4.83,2.60及日间RS D (%)分别为8.33,5.88,2.79。

Fig 1.Chromatograms of ketoprofen in plasma measured by HP LC method. A.blank plasma ; B.standard ketoprofen s olution ; C.ketoprofen in plasma ;1.plasma peak ;2.ketoprofen peak ;3.naproxen peak1.4 受试对象选择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年龄为19~24岁,体重为55~70kg ,身高为1.68~1.80m ,经检查未见肝、肾及心脏功能异常,试验前两周及整个试验过程中未服任何其他药物,试验期间统一饮食。

1.5 试验设计与血样采集1.5.1 单剂量试验 8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酮洛芬缓释胶囊的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剂量均为200mg 。

受试者禁食12h ,采空白血后服药,温开水200ml 送服,服药后3h 统一进食标准餐。

服药后于1,2,3,4,5,6,7,8,10,15,24,30h 肘静脉取血2ml ,离心分离血浆供血药浓度测定用,停药一周后进行交叉试验。

1.5.2 多剂量试验 8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酮洛芬缓释胶囊的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剂量均为200mg 。

受试者禁食12h 后,于第1,2,3,4,5,6天早晨空腹服药,从第3天起在服药前和服药后7h 各取血2ml 备用。

停药一周后进行交叉试验。

2 试验结果2.1 单剂量试验结果单剂量口服酮洛芬缓释胶囊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后的血药浓度2时间曲线见图2。

—●—test formulation —○—control formulationFig 2.M ean plasma concentration 2time curve of ketoprofen slow 2releasecapsules after a single oral dose of 200mg in 8healthy v olunteers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实测T max 和C max 及用梯形法计算的AUC 0→∞见表1。

试验数据用3p87程序进行拟合,符合一室模型。

经单双侧t 2检验,酮洛芬缓释胶囊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均无显T ab 1.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ketoprofen slow 2release capsules after a single oral dose of 200mg in 8healthy v olunteersT max (h )C max (μg Πml )AUC 0→∞(μg ・h Πml )F r (%)T.F 5.68±1.73 3.91±1.1336.26±7.1499.97±9.63C.F6.58±1.923.15±0.7936.37±6.80T.F :test formulation C.F :control formulation1624期杜 青等:酮洛芬缓释胶囊剂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著性差异(P>0.05)。

2.2 多剂量试验结果多剂量口服酮洛芬缓释胶囊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后的血药浓度2时间曲线见图3。

根据血药浓度数据求得稳态数据及波动系数见表2。

T ab2.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ketoprofen slow2release capsules following steady state of tw o formulations in8healthy v olunteersC max(μgΠml)C min(μgΠml)AUC0→24(μgΠml)C avg3(μgΠml)FI33T.F 4.56±1.070.59±0.1336.69±6.67 1.53±0.28 2.56±0.47C.F 4.11±1.180.25±0.1336.18±4.43 1.51±0.18 2.55±0.73 3C avg=AUC0→24Π24 33FI=24(C max2C min)ΠAUC0→24[6] T.F:test formulation C.F:controlformulation—●—test formulation —○—control formulationFig3.M ean plasma concentration2time curve of ketoprofen slow2release capsules of multiple dose of200mg in8healthy v olunteers经单双侧t2检验,多剂量给药后酮洛芬缓释胶囊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和波动系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本文报道的酮洛芬缓释胶囊试验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7]。

单剂量给药研究表明,酮洛芬缓释胶囊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

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97±9.63)%,差异在(100±20)%以内,可以认为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多剂量给药研究表明,酮洛芬缓释胶囊两种制剂的波动系数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者安全性相当。

两种制剂单剂量给药后AUC0→∞和多剂量给药后第6天AUC0→24数据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多剂量给药后酮洛芬的药动学行为没有改变。

参考文献1 汤 光.现代药物学.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712012 张 焱,陈庆华.不同包衣材料对酮洛芬缓释微丸释药速度的影响.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4,25(8):3463 金昌淑,张亦栋,蒋雪涛.缓释酮基布洛芬片剂的初步研究.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1,12(2):1604 Vaughan W illiam M,Duong Ha,G hosh T apash K.Sustained2release ketoprofen microspheres as dental pulp capping materials.Polym Prepr,1997,38(2):6125 Habib Muhammad J,M esue R oland.Development of controlled2release formulations of ketoprofen for oral use.Drug Dev Ind Pharm,1995,21(2):14636 屠锡德主编.生物药剂学.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1557 W anaim olruk S,W anwim olruk SZ,Z oest AR.Sensitive HP LC assay for ketoprofen in plasma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harmacokinetic study.J Liq Chromatogr,1991,14(20):3685262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30卷Studie s on Pharmacokinetics and Bioavailability of K etoprofen Slow2relea se Cap sule sDu Qing,Zheng Xu1,Dai Y iongjian1,Wu Qiongzhu1,Wang Fang1,Xu Jian2,Ping Qineng2Hebei Medical Univer sity,Shijiazhuang050017;1Naval Medical College,Nanjing210099;2Department o f Pharmaceutics,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 sity,Nanjing210009Abstract 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the tw o kinds of ketoprofen slow2release capsules were investigated in8healthy v olunteers.Drug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were assayed by HP LC method.The peak concentrations(C max)of ketoprofen test formulation and control formulation were3.91±1.13μgΠml and3.15±0.79μgΠml,respectively.The 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ketoprofen test formulation was(99.97±9.63)%.A fter multiple dosing,the fluctuation indexes(FI)for the tw o formulations were2.56±0.47and2.54±0.73,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ketoprofen test formulation and control formulation were bioequivalent.K ey w ords K etoprofen;Slow2release capsule;Pharmacokinetics;Bioavailability中国药科大学1999年招生专业介绍(三)中药学专业 业务培养要求和目标: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用现代方法研究中药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