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意识的建构与解构

合集下载

妇女形象建构的重要意义

妇女形象建构的重要意义

妇女形象建构的重要意义摘要:一、引言1.妇女形象建构的背景2.文章目的与结构二、妇女形象建构的意义1.社会文化层面的影响2.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3.家庭和谐与子女教育的纽带三、妇女形象建构的现状与挑战1.传统观念的束缚2.社会角色的限制3.媒体刻板印象的影响四、妇女形象建构的策略与建议1.增强自我认知与自信心2.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3.发挥女性团体与合作的力量4.媒体与社会的积极推动五、结论1.妇女形象建构的重要性重申2.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必要性正文:妇女形象建构的重要意义随着社会进步和文化观念的更新,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妇女形象建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分析妇女形象建构的意义、现状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

一、引言1.妇女形象建构的背景在我国,妇女形象建构经历了从传统家庭主妇到现代职业女性的转变。

这一变化背后,反映出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认知与期望的变迁,同时也揭示了女性在家庭、社会、职场等多重角色中的地位提升。

2.文章目的与结构本文将从社会文化层面、个人成长与发展、家庭和谐与子女教育等多个角度,探讨妇女形象建构的重要意义。

文章结构如下:二、妇女形象建构的意义1.社会文化层面的影响妇女形象建构在社会文化层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健康、积极的妇女形象,有助于推动社会对女性的认知与认同,消除性别歧视和偏见。

同时,妇女形象还影响着女性自我认同和价值观的形成。

2.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妇女形象建构有助于女性个人成长与发展。

一个良好的形象,可以使女性在职场、家庭等场合获得更多机会和尊重。

此外,妇女形象还影响着女性在人际关系、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表现。

3.家庭和谐与子女教育的纽带妇女形象建构对家庭和谐与子女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一个积极向上的妇女形象,有助于家庭关系的稳定,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以下部分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补充)三、妇女形象建构的现状与挑战1.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我国,传统观念对女性角色仍有较大影响。

被建构的女性——中国现代文学社会性别研究

被建构的女性——中国现代文学社会性别研究

被建构的女性——中国现代文学社会性别研究被建构的女性——中国现代文学社会性别研究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女性形象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不仅仅是作者对于女性个体的塑造,更是社会性别建构的产物。

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社会性别在文学中的表达和反映。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多种多样,可细分为三种类型:传统女性、现代女性和超越性别的女性。

传统女性形象体现了传统社会对于女性性别角色的限制和期望,她们通常被描绘为温柔、善良、顺从的家庭主妇。

现代女性形象则呈现出女性解放运动后的社会变革,她们追求平等、自由和独立,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

超越性别的女性形象则是对传统性别观念的颠覆和解构,她们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性别角色,表达出更为复杂和多元的人性。

这些女性形象的建构不仅仅依赖于作者对于女性的理解和塑造,也受制于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期待和批判。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传统的性别观念仍然占据着很大的地位,因此传统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依然十分常见。

这种传统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了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限制和期待,强调女性的柔弱和顺从,传达着对于传统家庭价值观念的维护。

而现代女性形象则成为了社会变革和女性解放的集体表达,她们强调女性的独立和自由,追求自己的事业和权益。

一些作家则通过超越性别的女性形象,试图解构和颠覆传统性别观念。

这些女性形象通常拥有男性化的特质,她们追求权力和自由,不再被传统的性别角色所限制。

这种形象的创造正是作家对于传统性别观念的批判和反思,试图以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重新构建女性形象。

通过对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观察到社会性别在文学中的表达和反映。

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呈现不仅仅代表了作者的个人观点,更重要的是影响了社会对于女性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研究女性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角色,认识到性别不仅仅是一种生理差异,更是一种社会构造和文化建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只有通过对多元性别角色的塑造和呈现,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性别平等和性别意识的提升。

论《纯真年代》中的女性意识:解构与建构

论《纯真年代》中的女性意识:解构与建构
Y r , 1 纪末 2 ok) 即 9世 0世 纪初 的纽 约上 流社 会 , 作为 故 事 的主
所 谓女性意 识 , 是指女 性对 自身作 为人 , 其是 女人 的价 就 尤 值 的体验醒 悟 ; 它既是 一种性 别意 识又 带有 社会 属性 , 且 是与 并 男权传统 相对立 的 意识 ; 现 为 女性 挣 脱 男性 社 会对 女 性 的精 表 神压迫与努 力 , 和摆脱 附庸地位并 成为具有 独立人格 的要求 。女 性 作为一个 性别 群体 整 体性 沉 没 于历 史 地 表之 下 时 , 性 只能 女 处于集体无 意识 状态 中 , 因此 , 女性 主体 性 的确定 必然 是 以女性
记 、 内装 饰等在 内的 4 室 0余部 作品 。 华顿 的 3部长篇代表 作《 乐之 家 》 《 欢 、 风土 人 情》 T eC s ( h u— tm o eC ut ,9 3 和《 真年 代》 以 “ o t o nr 1 1 ) 纯 fh y 均 老纽 约 ”( l e Od N w
维普资讯
20 0 7年 6月
湖北 教育学 院学报
Ju n lo b i n t aeo u ain o ra fHu e si t f I t Ed c t o
Jn 2 0 u .0 7
V0 . 4 No. 12 6
第2 4卷第 6期
伊迪 丝 ・ 顿 ( dt atn 1 6 华 E i Whr ,82—13 是美 国 1 h o 9 7) 9世纪
特太太 领头 的女 族 长社 会 实 际上 却 是 父权 制 的 , 因为 明戈 特太 太总是 乐意顺从 她的儿 子和女婿 们 的意 见 和观点 的 。 另外 , 大 卫・ 戈弗 雷 ( ai o f y 从社 会 和道 德这 个 角度 来 分析 纽 约 D vdG dr ) e 社会 , 他认 为纽约 上流 社会 的人们都 只会使 用“ 夫 的” 言 , 懦 语 他 们 害怕丑 闻甚于 害 怕疾 病 , 因此 他们 回避 谈论 离 婚 和其 它他 们 认 为粗俗 的 、 不体 面 的话 题。 的 来说 , H总 以上 这 些评 论 的 注意

女性意识文档

女性意识文档

女性意识概述女性意识(Women’s Consciousness)是指女性对自身性别角色和社会地位的认识和体验,涵盖了对性别平等、自主权、权益保护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女性意识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并推动了女性权益的进步和变革。

女性意识的历史演变第一波女性运动女性意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第一波女性运动。

这一时期,女性开始反思自己的社会地位,并开始争取受教育的权利。

这些努力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女性逐渐获得了一些基本权益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第二波女性运动20世纪的第二波女性运动更加深入地探讨了性别歧视和社会不平等的问题。

女性开始要求平等的工作机会和同等的报酬待遇,同时关注妇女权益和性别平等的法律保障。

这一时期,女性意识的发展逐渐成为社会话题,并推动了许多法律和政策的改革。

当代女性意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意识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当代女性意识更加注重个体的自由和尊重,强调女性的自主权和个人选择的重要性。

女性开始关注身体权益、性别认同和多元文化女性的平等问题。

女性意识的核心内容性别平等性别平等是女性意识的核心概念之一。

女性追求性别平等意味着拒绝性别歧视和不公平待遇,并争取同样的权益和机会。

这包括在职场、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平等问题。

自主权女性意识还强调女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女性应该有权决定自己的职业、婚姻、生育和其他个人选择,而不受传统或社会期望的束缚。

身体权益女性的身体权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女性有权决定是否要生育、如何进行生育,以及对自身身体健康的自主管理权。

此外,性别暴力和性骚扰问题也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解决。

多元文化女性女性意识逐渐扩展到多元文化女性的平等问题。

不同文化和背景的女性可能面临不同的性别歧视和不平等待遇,因此应该关注并解决这些问题。

女性意识的影响和挑战女性意识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女性通过意识觉醒和行动,成功推动了许多法律和政策的改革,提高了女性的地位和权益保护。

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开题报告】

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王安忆是新时期屈指可数的贯穿性作家之一,也是中国当代最丰产的小说家之一。

从《雨,沙沙沙》开始引起文坛关注一直到今天,在近20 年消消长长的文学浪潮中,王安忆一直保持良好的创作态势,每个阶段都有卓然不群的表现。

历来拥有众多读者,也一直是文学评论界所关注的热门作家,其文学才能、小说魅力得到评论界和学术界的公认。

有些研究者总是习惯于以一定的流派或思潮为参照系来评价王安忆一定时期的文学创作,较少顾及到她这一独特创作个体的精神特质及其创作的整体性。

因王安忆是中国当代女作家,所以对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当代作家及文学家。

国内对王安忆小说中女性意识的研究也不乏其人。

吴芸茜是研究王安忆比较透彻的,他认为王安忆的女性意识可分为前后期,其作品非常典型地表现出当代女性追求独立、自尊、个性自由及自我旋律的实现,其笔下的女性形象往往摆脱了传统道德的束缚,具备比较明显而清晰地女权主义意识,女性选择的是一种以柔克刚的方式来挑战传统,更符合女性的情感和智慧。

强化女性话语权,弱化男性,让男性附庸于女性。

李淑霞博士则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她认为在王安忆笔下的女性形象表现了深切的女性生命体认,这是由于王安忆这一特殊的女性性别身份及她潜在的女性中心意识。

在叙事中,有意无意地解构了传统的不平等的两性关系,建构出一种新的以女性为主体、突出女性价值的两性关系模式。

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丰满圆润,而反之男性形象则相对贫弱模糊,苍白软弱。

张学军的研究与前两位的研究有相类似之处,但他提到王安忆在性恋题材上的开拓与研究颇具重要的意义。

在“三恋”题材中,从三个女人的性爱故事中,写出了性爱对生命升华的促进作用,把对女性精神自由的追求,扩展到女性性爱的自觉。

通过性爱叙事,强调了女性的主体意识,唱出了生命创造的欢歌,重新审视女性的文化心理结构。

黄伟林又认为王安忆对性恋题材的把握是通过写性爱来写人,写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文化无关,与其说“三恋”是描写爱情的小说,不如说是写性爱在爱情中的作用和比重,这里的性是人性之性,也是人性中的性爱之性、性别之性。

论张洁的女性意识——以《无字》为中心【文献综述】

论张洁的女性意识——以《无字》为中心【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论张洁的女性意识——以《无字》为中心专业班级:汉语言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张洁,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作家。

20世纪70年代末期,她的首篇作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在文坛初露锋芒,获得当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她是当代文坛上唯一一位两度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在国外她也颇有名气,作品被译成十多种语言在许多国家广为流传。

1998年已经沉寂了许久的张洁陆续出版了三卷本长篇小说《无字》,并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和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张洁是“新时期”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到这个世纪的《无字》和《知在》,张洁一直在用生命书写着时代的音韵。

她把写作触角深入到女性生存与社会境况领域内,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传达了作家的女性体验。

本文作者将利用所学的文艺理论知识和文学评论方法,从作品体现的女性意识切入,对小说的思想内涵进行总结概括和整体性的探讨,进而达到对张洁的文学成就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同时对其做出相应的文学史评价。

《无字》这本书中通过描写三代女性的生命史,表现出在社会变迁的大环境之中三位女性命运的沉浮。

全书以吴为的成长为主线,剥离出三代女性生命的悲欢离合。

女性意识从无到有,不断的枝叶繁茂。

我将以女性意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来阐述张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诠释知识女性生存的尴尬与无助。

张洁的作品是女性文学的代表。

她的作品大多描述知识分子女性的生活和情感,贯穿了强烈的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是文学作品以人的解放为内核,以争取女性独立地位为标志,并在创作上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和写作姿态。

刘思谦认为:“女性文学是诞生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开端的具有现代人文精神内涵的以女性为言说主体、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审美主体的文学。

有关女性意识的理论

有关女性意识的理论

有关女性意识的理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女性意识,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女性意识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它涉及到一系列理论和主张,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女性意识,并帮助我们更好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辛普森的理论。

辛普森的理论认为,女性意识是一种自我意识,它是一种对自我的知觉、理解和认知,它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自我,并增强我们与他人之间的联系。

辛普森还认为,女性意识是一种主动和自发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弗洛伊德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女性意识是一种自我认知,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自我,并与他人建立更加深刻的联系。

弗洛伊德认为,女性意识是一种觉醒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让我们来看看贝克的理论。

贝克认为,女性意识是一种自我反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贝克认为,女性意识是一种自我探索和深入认识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让我们来看看萨特的理论。

萨特认为,女性意识是一种自我反思,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萨特认为,女性意识是一种主动思考和反省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还有米歇尔·海因里希的理论。

海因里希认为,女性意识是一种自我探索和深入认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海因里希认为,女性意识是一种主动思考和反省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以上就是关于女性意识的理论的简要介绍,从这些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意识是一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行为。

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理解他人,并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女性意识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情绪,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地建立信任,更好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更好地做出决定,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未来等等。

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解放剖析

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解放剖析

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解放---女性主体意识发展进程解析社会性别文化,是制约男女两性平等化进程的动力系统。

女性主体意识是女性作为主体对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

主体意识是能动性、自主性的基础,也是创造性的来源,只有确立了主体意识,才能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激发主体的内在潜能。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女性承担着繁衍人类、传承文明的历史重任,但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没有社会地位,中国女性一直被排除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权力结构和主流话语之外。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左传·昭公七年》)”,女人永远在最底层。

几千年的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使不少女性卑躬屈膝、妄自菲薄,造成了女性依附、顺从、自我萎缩的性格,以致无法形成主体意识,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生命存在和精神需求,几乎成了完全丧失自主意识的被物化了的奴隶。

“惟女子和小人难养”,并非只是中国的“古训”。

翻开西方古典思想史,男性始终笼罩着理性的光环,而女性只不过是“感性的尤物”。

《圣经》里夏娃就是被欲望驱使偷吃禁果使人类背上“原罪”的象征。

而众多著名的男性思想大师们,在女性问题上也都存在令今人难以置信的偏见,即便是具有反传统精神的尼采和弗洛伊德,其观点也没有跳出积淀已久的成见,在女性问题上他们坚持认为女性是卑微的,男性是让女性羡慕和嫉妒的对象。

改变几千年来妇女处于从属的和客体的地位,唤醒妇女作为人的自我主体意识,建立她们作为人的主体性地位是妇女解放的关键。

历史上解放女性的运动,首先由女性作为主体拉开了序幕并掀起了波澜,西方女权主义首当其冲地扛起了解放运动的大旗。

纵观其发展史,西方女权主义发展经历了三个理论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与社会自由解放的革命运动一起,以追求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为主要目标;第二阶段其基调是要消除两性差别;第三阶段注重对作为人的女性权力和发展的普遍性的考察,超越男女性属差别,注重关于女性更加重大的紧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意识的建构与解构作者简介:鲁春玲(1987-),女,土家族,贵州省沿河县,贵州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外文学关系。

摘要:《百年孤独》与《丰乳肥臀》都成功塑造了许多美好而生动的女性形象,并都对女性的悲剧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是两部关注妇女命运的优秀文学作品。

比较两部作品中女性意识建构过程中出现的解构特征,以期认识马尔克斯的创作及其妇女观对莫言创作的影响与莫言在接受过程中独特创造的关系。

关键词:女性意识;建构;解构,影响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1-0000-02莫言在谈及对《百年孤独》的认识时说过:“我认为《百年孤独》这部标志着拉美文学高峰的巨著,具有骇世惊俗的艺术力量和思想力量。

它最初使我震惊的是那些颠倒时空秩序,交叉生命世界极度渲染夸张的艺术手法,但经过认真思索之后,才发现艺术的东西,总是表层。

[1]莫言说:“《百年孤独》提供给我的,值得借鉴的、给我以视野的拓展的,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哲学思想,是他独特的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的方式。

”[2]由此,说明《百年孤独》对莫言的影响由最初的艺术层面深及了思想观念层面。

由于《百年孤独》与《丰乳肥臀》两部作品都以家族为叙事基点,在动荡历史当中展现异彩纷呈的女性形象,并都表现出对女性生命意识、性意识的彰显与肯定,对女性意识进行了建构;而由于时代、社会文化及作家个人的男权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又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着女性意识的构建。

因而,笔者认为莫言的《丰乳肥臀》的创作,在妇女观上受到了马尔克斯的影响,使得两部作品女性形象的塑造有诸多的相似之处。

一、女性意识的建构“女性意识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的产物,是以女性主体的自觉为前提与基础.是以女性的生命意识、性别意识、自审意识和审美意识为表现形式。

”[3]从这种意义上讲,《百年孤独》与《丰乳肥臀》两部作品在一定程度体现了对女性意识的一种构建。

(一)大地母亲神话的构建《百年孤独》与《丰乳肥臀》各自描写了在动荡历史当中乌苏拉与上官鲁氏韧性的生命力和宽博的母爱情怀。

她们在男人疯狂或溃烂的时候,支撑了这个界,在她们身上显现强烈的生命意识和广博的母爱意识。

马尔克斯曾说:“妇女们能支撑整个世界,以免它们遭受破坏,而男人们只知一味地推倒历史。

[4]由此可见,他对妇女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是非常肯定赞赏的。

《百年孤独》中乌苏拉就是这样一位支撑整个世界以免它们遭受破坏的女性形象,是一位令人惊异的母性神,其中内藏着马尔克斯母性济世的理想。

马尔克斯把乌苏拉塑造成勤劳、干练、有主见、讲求实际、积极入世、富有进取精神的开明妇女。

她不仅以顽强的生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支撑着布恩蒂亚家族,而且还始终捍卫着人性的情怀和良知。

她饲养家畜、种植瓜果、潜心积攒、扩建住房等以振兴家业。

年逾百岁后,由于白内障,她眼睛都要失明了,面对女儿去世家业无人料理的情形,她仍然以充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重振家业。

在动荡的时局中乌苏拉大胆支持儿孙们的正义事业,坚决反对他们的暴虐行为:支持做革命军总司令的儿子奥雷良诺同作威作福、专横独断的统治者作斗争;当儿子在革命中背离了她的理想要枪毙无辜的人时,她又能够义正词严地叱责自己的儿子,同他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这一切表现出乌苏拉深明大义和对人的生命的热爱与关怀。

此外,乌苏拉有着对家族深刻而清醒的反省意识。

她因为与丈夫有血缘关系而惶惶不安,因害怕生下猪尾巴后代而迟迟不愿与丈夫同房。

当上校的十七个儿子涌到家里时,她警告美貌绝伦的俏姑娘雷梅苔丝保持清醒,以免与其中任何一个有接触而生下猪尾巴后代。

这种反省和担心折射出她对伦理、对文明的关注和对种族繁衍的责任。

莫言在《丰乳肥臀》中刻画了一个忍耐、博爱、足智多谋及充满自我牺牲等精神的万能的母亲上官鲁氏;在各种压迫面前,她凭借自己的灵活性与不屈的精神和力量,为自己及子孙创造生存的空间。

上官鲁氏结婚三年未能怀孕,端遭到夫家的虐待和辱骂。

当得知自己不能生育的原因是丈夫没有生育能力后,上官鲁氏不是认命默默忍受虐待,而是选择“借种”来改变自己的处境,先后与余大巴掌、马洛亚牧师等多个男人发生关系,生下了非上官家族血统的孩子,她以这种疯狂的报复、偏激的行动在伦理和现实的夹缝中反击男权文化强加其身的不公,她用自己的不贞嘲讽了不公平的命运,反抗了代表男权制度的丈夫的虐待和封建礼法与传统的伦理道德,改写了传统文学中的女人在性方面做为被动的受害者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母亲的女性自主意识。

在战争年代,面对子女孙子们一个接一个死去,上官鲁氏始终表现得异常顽强、冷静。

她说:“这十几年里,上官家的人,像韭菜一样,一茬一茬的死,一茬一茬的发,有生就有死,死容易,活难,越难越要活,越不怕死越要挣扎着活。

”[5]这种朴素的生存理念体现了她身上所特有的反抗苦难与命运的顽强生命意志。

由于上官家的女儿们各自与不同的政治势力有牵连,所有政治势力的纷争,最后都由母亲来承担苦难:痛失女儿、孙子,颠沛流离,饥饿,甚至遇到强暴与摧残,最后,母亲都一一挺过来了,在母亲身上表现出的是母性的博爱意识与独立强悍的生命意识。

(二)大胆的情爱追求在男权社会中,男人总是欲望的主体,女性始终是配角。

而《百年孤独》与《丰乳肥臀》在对女性性欲望的表述上,改变了传统的引导与被引导的二元对立模式,女性拥有了身体自主权。

女性在性欲望中自我主体的主动选择,表明她们的女性意识有所觉醒。

小说《百年孤独》中的女性大都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欲冲动,不受道德规范的约束,尽情享受着性爱所带来的快乐,并在两性关系上主宰着男人:贝雷卡在霍塞·阿卡迪奥回到家后,被他强壮的身体所吸引,她选择放弃了之前的恋人,不惜背上“乱伦”的罪名,跟阿卡迪奥结合,开始了惊世骇俗的狂放浪荡的性爱。

作为妓女的皮拉·苔列娜,一生在孤苦贫穷中得到的是性爱带给她的短暂欢愉。

佩特娜·柯特是一位与生育繁殖有着密切联系的女人,在情欲世界中主宰着奥雷良诺第二。

按捺不住欲火的梅梅在皮拉·苔列那引导下,与巴比洛尼亚到处幽会,最后生下了私生子奥雷连诺·布恩蒂亚。

阿玛兰塔·乌苏拉抛弃丈夫,与侄儿沉溺疯狂的昏天暗地的情爱中,生下了猪尾巴的婴儿。

这些女性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自己的身体自主权,在性欲望中有了自我主体的主动选择,标志着女性意识有了初步觉醒。

小说《丰乳肥臀》中,上女性在情爱的表达上也不再受传统文化规范支配,她们大都随性而发,开始追求自己内在的声音,毫无隐讳自己对性爱的渴求:上官鲁氏与马洛亚牧师在村边的小树林里情不自禁合欢,上官来弟反抗母亲包办婚姻,与沙月亮私奔。

上官招弟也重蹈姐姐的“覆辙”,她与“福生堂”二掌柜司马库结合。

上官领弟对鸟儿韩那高超的捕鸟绝技和他对母亲的孝心深深仰慕,于是春心荡漾,决心要嫁给鸟儿韩。

鸟儿韩在日报深山里生活了十五年后回到高密东北乡,饱受性压抑与虐待的来弟主动引导着鸟儿韩,开始了欢悦的性爱之旅,当他们偷情面临受哑巴阻碍时,不惜杀死哑巴以换取性自由与身体的解放。

小说对五女儿与鲁立人赤裸裸的性爱描写也大胆惊人;独乳老金在性上主动勾引控制着男人,展现了女性对身体欲望的大胆追求与释放。

这群女性形象一改自古以来中国女性对性爱的被动接受,在她们身上体现出的是对身体和情欲的主动释放,显示出了现代女性的主动和自由。

二、女性意识建构过程中的消解因素马尔克斯与莫言在一定程度上仍是传统作家,《百年孤独》与《丰乳肥臀》两部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渗透着他们作为男性作家的主观意识。

此外,还由于创作时代及社会环境的局限,使两部小说自身存在着诸多解构女性意识建构的因素。

(一)母亲神话的解构我们必须承认,构建一个无私奉献的伟大母亲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赋予了女性力量。

然而,这样一种母亲形象并没有挑战以男性为主导的权力结构与传统的男女性别角色。

作为一个小资产阶级作家,马尔克斯还是认为:正因为妇女在男人的背后支撑着世界,所以男人才能够成为历史的主人公。

[6]乌苏拉仍然是在男性身后的女性,她不可能和男性一样,与之并肩踏入社会的大舞台。

乌苏拉仍没有能改变作为生儿育女的传统女性形象,不管她多么强悍精明,历史也不曾因为她的存在而改变什么,她最终也挽救不了家族的衰败。

马尔克斯只让她停留在家庭层面,作为男人背后的支持者。

虽然乌苏拉为了家庭不辞操劳,也间接地推动马孔多社会的发展,不过从另一面我们看到,乌苏拉对丈夫的科学发现和新鲜玩意儿毫无兴趣,她只关注着孩子们的成长。

说明乌苏拉的观念并没有得到更新,思想也没有得到彻底的解放,她的一切思想行动只停留在“生儿育女”的水平上,乌苏拉的精神世界还没有达到对精神独立和思想自由追求的高度。

至于作家把乌苏拉塑造为类似圣母的理想化的形象,是对女性形象的虚幻与美化,这远远不是现代意义上作为一个“人”的女性,也与当时女性的本真面貌有距离。

马尔克斯曾经也说过:“乌苏拉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7]所以,这个形象的塑造只是符合了作为男性作家的马尔克斯对女性的期望。

莫言在创作谈《解》中说:“创作《丰乳肥臀》的动力是在军艺文学系读书时看到的一尊原始石雕像的幻灯片,正如有的论者所说:‘乳房是哺育的工具,臀部是生殖的工具,丰满的乳房能育出健壮的后代,肥硕的臀部是多生快生的物质基础。

’”[8]也就是说,母亲上官鲁氏的丰乳肥臀不过是生子的物质基础。

说明莫言是把母亲视为生育的工具,母亲生命的伟大在于最终完成了父权制度赋予的“神圣使命”——生儿育女,而不是对这个制度的拒绝。

在《丰乳肥臀》中,母亲到处“借种”生子表面上看似乎是自我保护求地生存的行为,但由这种行为的唯一目的是为了满足父权制度对男性继承人的需求,而不是受生理需求所驱使,虽然此行为无意中已经把矛头指向封建伦理道德了,但母亲并没有也不可能觉悟到这一点,因而也就失去了它潜在的颠覆性功能;反而是印证了小说中的母亲如何完美地完成了父权赋予生儿育女的使命,而不是反抗意识、性意识的觉醒。

另外,在小说中,母亲尽管占据了很多的叙述空间,却缺乏自身作为主体存在的力量,小说中母亲的是声音匮乏的:小说的叙述角度切换于第三人称叙述——男性作者,与第一人称叙述——上官金童之间。

母亲是沉默的,是失语的,她小说中没有自己的声音,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欲望,莫言塑造的上官鲁氏是一位失去了自我的主体性的母亲。

(二)爱与性分离的悲剧命运《百年孤独》与《丰乳肥臀》并没有完全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它在憧憬理想的女性世界的同时,常又落入男权话语的框架之中,表现在把性与爱割裂开来,从而消解了女性主义确立的基础。

在《百年孤独》中,为爱而性的崇高爱情在布恩蒂亚家族里几乎不存在。

第一代布恩蒂亚和乌苏拉不是一对因为爱情而结合的恩爱夫妻。

乌苏拉害怕生出猪尾巴后代,一直拒绝与丈夫同房,婚后一年还是处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