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遥控解码原理

红外遥控解码原理
红外遥控解码原理

红外线遥控器解码原理

红外线遥控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和遥控手段。由于红外线遥控装置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因而,继彩电、录像机之后,在录音机、音响设备、空凋机以及玩具等其它小型电器装置上也纷纷采用红外线遥控。工业设备中,在高压、辐射、有毒气体、粉尘等环境下,采用红外线遥控不仅完全可靠而且能有效地隔离电气干扰。

1 红外遥控系统

通用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组成,应用编/解码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来进行控制操作,如图1所示。发射部分包括键盘矩阵、编码调制、LED红外发送器;接收部分包括光、电转换放大器、解调、解码电路。

2 遥控发射器及其编码

遥控发射器专用芯片很多,根据编码格式可以分成两大类,这里我们以运用比较广泛,解码比较容易的一类来加以说明,现以日本NEC的uPD6121G组成发射电路为例说明编码原理。当发射器按键按下后,即有遥控码发出,所按的键不同遥控编码也不同。这种遥控码具有以下特征:

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以脉宽为0.565ms、间隔0.56ms、周期为1.1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以脉宽为0.565ms、间隔1.685ms、周期为2.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其波形如图2所示。

上述“0”和“1”组成的32位二进制码经38kHz的载频进行二次调制以提高发射效率,达到降低电源功耗的目的。然后再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产生红外线向空间发射,如图3所示。

UPD6121G产生的遥控编码是连续的32位二进制码组,其中前16位为用户识别码,能区别不同的电器设备,防止不同机种遥控码互相干扰。该芯片的用户识别码固定为十六进制01H;后16位为8位操作码(功能码)及其反码。UPD6121G 最多额128种不同组合的编码。

遥控器在按键按下后,周期性地发出同一种32位二进制码,周期约为108ms。一组码本身的持续时间随它包含的二进制“0”和“1”的个数不同而不同,大约在45~63ms之间,图4为发射波形图。

当一个键按下超过36ms,振荡器使芯片激活,将发射一组108ms的编码脉冲,这108ms发射代码由一个起始码(9ms),一个结果码(4.5ms),低8位地址码

(9ms~18ms),高8位地址码(9ms~18ms),8位数据码(9ms~18ms)和这8位数据的反码(9ms~18ms)组成。如果键按下超过108ms仍未松开,接下来发射的代码(连发代码)将仅由起始码(9ms)和结束码(2.5ms)组成。

代码格式(以接收代码为准,接收代码与发射代码反向)

①位定义

②单发代码格式

③连发代码格式

注:代码宽度算法:

16位地址码的最短宽度:1.12×16=18ms 16位地址码的最长宽度:

2.24ms×16=36ms

易知8位数据代码及其8位反代码的宽度和不变:(1.12ms+2.24ms)×8=27ms

∴32位代码的宽度为(18ms+27ms)~(36ms+27ms)

1.解码的关键是如何识别“0”和“1”,从位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0”、“1”均以0.56ms的低电平开始,不同的是高电平的宽度不同,“0”为0.56ms,“1”为1.68ms,所以必须根据高电平的宽度区别“0”和“1”。如果从0.56ms低电平过后,开始延时,0.56ms以后,若读到的电平为低,说明该位为“0”,反之则为“1”,为了可靠起见,延时必须比0.56ms长些,但又不能超过1.12ms,否则如果该位为“0”,读到的已是下一位的高电平,因此取(1.12ms+0.56ms)/2=0.84ms最为可靠,一般取0.84ms左右均可。

2.根据码的格式,应该等待9ms的起始码和4.5ms的结果码完成后才能读码。

如果邮购我们开发的51单片机试验板和扩展元件的网友,可以获得如上图所示的红外遥控手柄,这种遥控器的编码格式符合上面的描述规律,而且价格低廉,有32个按键,按键外形比较统一,如果用于批量开发,可以把遥控器上贴膜换成你需要的字符,这为开发产品提供了便利。

接收器及解码

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器是一种集红外线接收和放大于一体,不需要任何外接元件,就能完成从红外线接收到输出与TTL电平信号兼容的所有工作,而体积和普通的塑封三极管大小一样,它适合于各种红外线遥控和红外线数据传输。

下面是一个对51实验板配套的红外线遥控器的解码程序,它可以把上图32键的红外遥控器每一个按键的键值读出来,并且通过实验板上P1口的8个LED显示出来,在解码成功的同时并且能发出“嘀嘀嘀”的提示音。

红外遥控器软件解码原理及程序

红外一开始发送一段13.5ms的引导码,引导码由9ms的高电平和4.5ms的低电平组成,跟着引导码是系统码,系统反码,按键码,按键反码,如果按着键不放,则遥控器则发送一段重复码,重复码由9ms高电平,2.25ms的低电平,跟着是一个短脉冲,本程序经过试用,能解大部分遥控器的编码!

红外发送一开始发送一段13。5ms的引导码,引导码由9ms的高电平和4。5ms 的低电平组成,跟着引导码是系统码,系统反码,按键码,按键反码,如果按着键不放,则遥控器则发送一段重复码,重复码由9ms的高电平,2。25ms的低电平,跟着是一个短脉冲,本程序是免费给大家,版权所有,不得用于商业目的,

如需用到本程序到商业上请与本人联系jiang_xi_sheng@https://www.360docs.net/doc/3118136348.html,,经本人同意后方可用于商业目的,本程序经过试用,能解大部分遥控器的编码!

#include "at89x52.h"

#define NULL 0x00//数据无效

#define RESET 0X01//程序复位

#define REQUEST 0X02//请求信号

#define ACK 0x03//应答信号,在接收数据后发送ACK信号表示数据接收正确,

也位请求信号的应答信号

#define NACK 0x04//应答信号,表示接收数据错误

#define BUSY 0x05//忙信号,表示正在忙

#define FREE 0x06//空闲信号,表示处于空闲状态

#define READ_IR 0x0b//读取红外

#define STORE_IR 0x0c//保存数据

#define READ_KEY 0x0d//读取键值

#define RECEIVE 0Xf400//接收缓冲开始地址

#define SEND 0xfa00//发送缓冲开始地址

#define IR 0x50//红外接收缓冲开始地址

#define HEAD 0xaa//数据帧头

#define TAIL 0x55//数据帧尾

#define SDA P1_7

#define SCL P1_6

unsigned char xdata *buf1; //接受数据缓冲

unsigned int buf1_length; //接收到的数据实际长度

unsigned char xdata *buf2; //发送数据缓冲

unsigned int buf2_length; //要发送的数据实际长度

bit buf1_flag; //接收标志,1表示接受到一个数据帧,0表示没有接受到数据帧或数据帧为空

bit buf2_flag; //发送标志,1表示需要发送或没发送完毕,0表示没有要发送的数据或发送完毕

unsigned char state1,state2; //用来标志接收字符的状态,state1用来表示接收状态,state2用来表示发送状态

unsigned char data *ir;

union{

unsigned char a[2];

unsigned int b;

unsigned char data *p1[2];

unsigned int data *p2[2];

unsigned char xdata *p3; //红外缓冲的指针

unsigned int xdata *p4;

}p;

//union{ //

// unsigned char a[2]; //

// unsigned int b;

// unsigned char data *p1[2];

// unsigned int data *p2[2];

// unsigned char xdata *p3;

// unsigned int xdata *p4; //地址指针

//}q; //

union{

unsigned char a[2];

unsigned int b;

}count;

union{

unsigned char a[2];

unsigned int b;

}temp;

union{

unsigned char a[4];

unsigned int b[2];

unsigned long c;

}ir_code;

union{

unsigned char a[4];

unsigned int b[2];

unsigned long c;

unsigned char data *p1[4];

unsigned int data *p2[4];

unsigned char xdata *p3[2];

unsigned int xdata *p4[2];

}i;

unsigned char ir_key;

bit ir_flag; //红外接收标志,0为缓冲区空,1为接收成功,2为缓冲溢出

void sub(void);

void delay(void);

void ie_0(void);

void tf_0(void);

void ie_1(void);

void tf_1(void);

void tf_2(void);

void read_ir(void);

void ir_jiema(void);

void ir_init(void);

void ir_exit(void);

void store_ir(void);

void read_key(void);

void reset_iic(void);

unsigned char read_byte_ack_iic(void);

unsigned char read_byte_nack_iic(void);

bit write_byte_iic(unsigned char a);

void send_ack_iic(void);

void send_nack_iic(void);

bit receive_ack_iic(void);

void start_iic(void);

void stop_iic(void);

void write_key_data(unsigned char a);

unsigned int read_key_data(unsigned char a);

void ie0(void) interrupt 0{ie_0();}

void tf0(void) interrupt 1{tf_0();}

void ie1(void) interrupt 2{ie_1();}

void tf1(void) interrupt 3{tf_1();tf_2();}

void tf2(void) interrupt 5{ //采用中断方式跟查询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解

EA=0; //禁止中断

if(TF2){ //判断是否是溢出还是电平变化产生的中断

TF2=0; //如果是溢出产生的中断则清除溢出位,重

新开放中断退出

EA=1;

goto end;

}

EXF2=0; //清除电平变化产生的中断位 *ir=RCAP2H; //把捕捉的数保存起来

ir++;

*ir=RCAP2L;

*ir++;

F0=1;

TR0=1; //开启计数器0

loop:

TL0=0; //将计数器0重新置为零

TH0=0;

while(!EXF2){ //查询等待EXF2变为1

if(TF0)goto exit; //检查有没超时,如果超时则退出

EXF2=0; //将EXF2清零

if(!TH0) //判断是否是长低电平脉冲过来了 { //不是长低电平脉冲而是短低电平

if(F0)count.b++; //短脉冲数加一

temp.a[0]=RCAP2H; //将捕捉数临时存放起来

temp.a[1]=RCAP2L;

goto loop; //返回继续查询

}

else{ //是低电平脉冲,则进行处理

F0=0;

*ir=temp.a[0]; //把连续的短脉冲总时间记录下来

ir++;

*ir=temp.a[1];

ir++;

*ir=RCAP2H; //把长电平脉冲时间记录下来

ir++;

*ir=RCAP2L;

ir++;

if(ir>=0xda) {

goto exit; //判断是否溢出缓冲,如果溢出则失败退出 }

goto loop; //返回继续查询

}

exit:

ir_flag=1; //置ir_flag为1表示接收成功

end:

;

}

void rs232(void) interrupt 4{

static unsigned char

sbuf1,sbuf2,rsbuf1,rsbuf2; //sbuf1,sbuf2用来接收发送临时用,rsbuf1,rsbuf2用来分别用来存放接收发送的半字节

EA=0; //禁止中断

if(RI){

RI=0; //清除接收中断标志位

sbuf1=SBUF; //将接收缓冲的字符复制到sbuf1

if(sbuf1==HEAD){ //判断是否

state1=10; //是则把state赋值为10

buf1=RECEIVE; //初始化接收地

}

else{

switch(state1){

case 10:sbuf2=sbuf1>>4; //把高半字节右移到的半字节

sbuf2=~sbuf2; //把低半字节取反 if((sbuf2&0x0f)!=(sbuf1&0x0f)) //判断接收是否正确 { //接收错误,有可能接收的是数据帧尾,也有可能是接收错误

if(sbuf1==TAIL) //判断是否接收到数据帧尾

{ //是接收到数据帧尾 buf1=RECEIVE; //初始化接收的地址 if(*buf1==RESET) //判断是否为复位命令

{

ES=0;

sbuf2=SP+1;

for(p.p1[0]=SP-0x10;p.p1[0]<= sbuf2;p.p1

[0]++)*p.p1[0]=0;

}

state1=0; //将接收状态标志置为零,接收下一个数据帧

buf1_flag=1; //置接收标志为1,表示已经接收到一个数据帧

REN=0; //禁止接收

}

else

{ //不是接受到数据帧尾,表明接收错误

state1=0; // 将接收状态标志置为零,重新接收

buf1=RECEIVE; //初始化发送的地址 *buf1=NACK; //把NACK信号存入接收缓冲里

buf1_flag=1; //置标志位为1,使主程序能对接收错误进行处理

REN=0; //禁止接收

}

}

else

{ //接收正确

rsbuf1=~sbuf1; //按位取反,使高半字节变原码

rsbuf1&=0xf0; //仅保留高半字节,低半字节去掉

state1=20; //将状态标志置为20,准备接收低半字节

}

break;

case 20:sbuf2=sbuf1>>4; //把高半字节右移到的半字节

sbuf2=~sbuf2; //将低半字节取反

if((sbuf2&0x0f)!=(sbuf1&0x0f)) //判断接收是否正确 { //接受错误

state1=0; // 将接收状态标志置为零,重新接收

buf1=RECEIVE; //初始化接收的地址 *buf1=NACK; //把NACK信号存入发送缓冲里

buf1_flag=1; //置标志位为1,使主程序能对接收错误进行处理

REN=0; //禁止接收

}

else

{

sbuf1&=0x0f; //仅保留低半字节,去掉高半字节

rsbuf1|=sbuf1; //高低半字节合并

*buf1++=rsbuf1; //将接收的数据保存至接收缓冲里,并且数据指针加一

buf1_length++; //接收数据长度加一 state1=10; //将state1置为10,准备接收下个字节的高半字节

}

break;

}

}

}

else{

TI=0; //清除发送中断标志 if(buf2_length) //判断发送长度是否为零

{ //发送长度不为零 if(state2==0) //判断是否发送高半字节

{ //发送高半字节

sbuf2=*buf2; //将要发送的字节送到sbuf2

rsbuf2=~sbuf2; //取反,使高半字节变为反码

sbuf2>>=4; //将高半字节右移到低半字节

rsbuf2&=0xf0; //保留高半字节,去掉低半字节

sbuf2&=0x0f; //保留低半字节,去掉高半字节

rsbuf2|=sbuf2; //合并高低半字节 SBUF=rsbuf2; //发送出去

state2=10; //将state2置为10准备发送下半字节

}

else

{ //发送低半字节

sbuf2=*buf2; //将要发送的字节送到sbuf2

buf2++; //指针加一

buf2_length--; //发送数据长度减一 rsbuf2=~sbuf2; //取反,使低半字节变为反码

rsbuf2<<=4; //将低半字节反码左移到高半字节

rsbuf2&=0xf0; //保留高半字节,去掉低半字节

sbuf2&=0x0f; //保留低半字节,去掉高半字节

rsbuf2|=sbuf2; //合并高低半字节 SBUF=rsbuf2; //发送出

state2=0;

}

}

else

{ //如果发送数据长度为零则发送数据帧尾

if(buf2_flag){ //判断是否发过数据帧尾

SBUF=TAIL; //将数据帧尾发送出去

while(TI==0);

TI=0;

buf2_flag=0; //置发送标志为零,表示发送完毕

}

}

}

EA=1; //开放中断

}

红外遥控原理

红外遥控系统原理及单片机解码实例 红外遥控系统原理及单片机解码实例 红外线遥控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和遥控手段。由于红外线遥控装置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因而,继彩电、录像机之后,在录音机、音响设备、空凋机以及玩具等其它小 型电器装置上也纷纷采用红外线遥控。工业设备中,在高压、辐射、有毒气体、粉尘等环境下, 采用红外线遥控不仅完全可靠而且能有效地隔离电气干扰。 1 红外遥控系统 通用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组成。应用编/解码 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来进行控制操作,如图1所示。发射部分包括键盘 矩阵、编码调制、LED红外发送器;接收部分包括光、电转换放大器、 解调、解码电路。 图1 红外线遥控系统框图 2 遥控发射器及其编码 遥控发射器专用芯片很多,根据编码格式可以分成两大类,这里我们以运用比较广泛,解码比较容易的一类来加以说明,现以日本NEC的uPD6121G组成发射电路为例说明编码原理(一般家庭用的DVD、VC D、音响都使用这种编码方式)。当发射器按键按下后,即有遥控码发出,所按的键不同遥控编码也不同。 这种遥控码具有以下特征: 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以脉宽为0.565ms、间隔0.56ms、周期为1.1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 以脉宽为0.565ms、间隔1.685ms、周期为2.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其波形如图2所示。 图2 遥控码的“0”和“1” (注:所有波形为接收端的与发射相反) 上述“0”和“1”组成的32位二进制码经38kHz的载频进行二次调制以提高发射效率,达到降低电源功耗的目的。然后再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产生红外线向空间发射,如图3所示。

基于单片机模拟红外编码解码的设计

开放实验报告 课题名称基于单片机的红外解码器的设计学生姓名 系、年级专业信息工程系、11、12级电子信息工程指导教师江世明 2014年 5 月20日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解码器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红外编码原理,模拟红外发射信号; 2、用程序实现红外编码的解码; 二.实验内容 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红外解码器,实现红外遥控信号智能解码,要求制作出实物,实现解码功能。 三.电路设计 1、红外编码原理 在实际应用中红外编码将二进制码调制到38MHz的载波频率上,通过在空中传播,由红外接收头接收之后,由内部的解调电路进行解调, 解调出来的就是我们发送的那些二进制码。红外编码方式根据日本NEC 协议编码。每次发送四个字节:用户码,用户反码,数据码,数据反码。数据 0和 1的区别通常体现在高低电平的时间长短上。一次按键首先发送9ms的低电平和4.5ms的高电平的引导码。 实际生活中,用遥控器发出的信号与上面的信号是相反的,经过红外线接收头解码以后就和上图一样了,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发射模块的芯片不同,引导区的时间和数据都有所不同,但解决的方法都是一样的。 引导码后就是用户码。但是怎么来区分0和1呢?前面我们提到了PWM(脉宽调制)。根据脉冲的宽度来区别0和1.0.56ms低电平之后接0.56ms高电平为0,接1.12ms高电平为1.

2、红外解码方法 在实际生活中红外解码一般由红外接收头接收并解码。解码时先跳过9ms 高电平和4.5ms的低电平,然后跳过0.56ms的低电平,最后通过循环等待搞电平的结束并计时。通过判断高电平时间的长短来区分0(0.56ms)和1(1.12ms)。最后判断接收到的四个字节(用户码,用户反码,数据码,数据反码)中数据码和取反后的数据反码相不相等。 3、红外编解码电路 四、程序设计 见附录 五、系统仿真

红外遥控解码实验报告

嵌入式系统试验报告 1.红外遥控解码实验 1.1 实验目的

了解红外遥控编码并用单片机捕捉信号及解码 熟悉LCD1602的驱动 1.2 实验设备 T1838一体化红外接收头 DT9122D芯片制作 89S51 1.3 实验内容 红外一体化接收头接收到红外遥控发射器所发射的信号,并将此信号进行整形和反相送入单片机端口。经过软件译码,将译码结果(按键代码)昂数码管显示。 1.4 实验预习要求 遥控编码知识 ME850单片机开发实验仪集成有一路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并配有红外发射器,能够做红外接收与解码实验 了解简单的单片机的开发的环境 要有一定的C语言基础 1.5 实验原理 所谓解码就是能用单片机把以不同宽度的脉冲区别开来,一种比较好思路就是计算两次下降沿间隔时间,当单片机外部中断1口有下降沿时中断一次,并启动定时器,定时器定50us,当下次下降沿到来时我们计算定时器中断的次数,这样我们就能很好的区分不同宽度的脉冲了。

1.6 实验步骤 将JP21的8个短接子全部用短接帽短接,使DG0-DG7与P2端口接通 将JP22的9个短接子全部用短睫毛短接,使A-DP与P0端口接通,VCC向数码管模块供电 将JP10的短接子用短接帽短接,使红外接头U16的数据线与P3.2端口接通。 将JP24的短接子用短接帽短接,禁止LCD1602显示功能,否则数码管将不能正常显示。 第一次使用遥控器要去下电池盖下的隔离胶片。 1.7 实验电路原理分析 ME850选用T1838一体化红外接收头,接受来自红外遥控器的红外遥控信号。T1838集成红外接收二极管、放大、解调、整形等电路在同一封装上。T1838负责红外遥控信号的解调,将调制在38KHZ上的红外脉冲信号解调并倒相输入到单片机的P3.2引脚,由单片机进行高电平与低电平宽度的测量 T1838的输出端通过JP10与AT89S52的P3.2连接,既可以受用中断的方式也可以使用查询方式来编程 1.8 实验参考程序分析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sbit ir=P3^3;//红外端口

红外遥控原理(红外开发)

红外遥控器的原理 一. 关于遥控器 遥控器其核心元器件就是编码芯片,将需要实现的操作指令例如选台、快进等事先编码,设备接收后解码再控制有关部件执行相应的动作。显然,接收电路及CPU也是与遥控器的编码一起配套设计的。编码是通过载波输出的,即所有的脉冲信号均调制在载波上,载波频率通常为38K。载波是电信号去驱动红外发光二极管,将电信号变成光信号发射出去,这就是红外光,波长范围在840nm到960nm之间。在接收端,需要反过来通过光电二极管将红外线光信号转成电信号,经放大、整形、解调等步骤,最后还原成原来的脉冲编码信号,完成遥控指令的传递,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红外线发射管通常的发射角度为30-45度之间,角度大距离就短,反之亦然。遥控器在光轴上的遥控距离可以大于8.5米,与光轴成30度(水平方向)或15度(垂直方向)上大于6.5米,在一些具体的应用中会充分考虑应用目标,在距离角度之间需要找到某种平衡。 对于遥控器涉及到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1. 遥控器发出的编码信号驱动红外线发射管,必须发出波长范围在940nm左右的的红外光线,因为红外线接收器的接收二极管主要对这部分红外光信号敏感,如果波长范围不在此列,显然无法达到控制之目的。不过,几乎所有的红外家电遥控器都遵循这一标准。正因为有这一物理基础,多合一遥控器才有可能做成。 2. 遥控器发出一串编码信号只需要持续数十ms的时间,大多数是十多ms或一百多ms重复一次,一串编码也就包括十位左右到数十位二进制编码,换言之,每一位二进制编码的持续时间或者说位长不过2ms左右,频率只有500kz这个量级,要发射更远的距离必需通过载波,将这些信号调制到数十khz,用得最多的是38khz,大多数普通遥控器的载波频率是所用的陶瓷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的1/12,最常用的陶瓷振荡器是455khz规格,故最常用的载波也就是455khz/12=37.9khz,简称38k载波。此外还有480khz(40k)、440khz(37k)、432khz (36k)等规格,也有200k左右的载波,用于高速编码。红外线接收器是一体化的组件,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接收所需要的编码,就设计成以载波为中心频率的带通滤波器,只容许指定载波的信号通过。显然这是多合一遥控器应该满足的第二个物理条件。不过,家用电器多用38k,很多红外线接收器也能很好地接收频率相近的40k或36k的遥控编码。 3. 一个设备受控,除了满足上面提到的两个基本物理条件外,最重要的变化多种多样的当然应该是遥控器发出一串二进制编码信号了,这也是不同的遥控器不能相互通用的主要原因。由于市场上出现成百上千的编码方式并存,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国际标准,只有各芯片厂商事实上的标准,这也是模拟并替换各种原厂遥控器最大的难点。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公司开发家电设备的遥控子系统时还不采用通用的编码芯片,而是用通用的单片机随心所欲地自编一些编码,这就使通用遥控的问题更加复杂化了。 4. 采用同样的编码芯片,也不意味着可以通用,因为还有客户码。客户码设计的最初本意就是为了不同的设备可以相互区分互不干扰。最初芯片厂商会从全局考虑给不同的家电厂商安排不同的客户码以规范市场,例如录像机和电视机就用不同的设备码,给甲厂分配的设备码和乙厂分配的设备码就区分在不同的范围内。

远红外线加热技术原理

首先介绍一下热传递的三个方式 热高温低。这是一个原则。方法有三种传热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传热实际执行的形式,这三种方法的组合比例。 ①传导传热(需要介质) 热逐渐铁棍的一端被加热时,并最终变得炙手可热。它被称为传导传热,热传输是通过这种方式的材料。热导率是由不同的材料。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气体一般是低的热传导体。因此有许多小孔的材料,热传导变得较低。 ②对流传热(需要介质) 当从底部加热液体和气体,例如水和空气的对流换热,温暖的一部分上升,因为它的密度,扩大减轻。另一方面,冷上部下降。多次执行这些操作,总的温度上升。在这种方式中,移动液体和气体的传热方法被称为对流。 ③辐射传热(不需要介质) 传热的方法,不需要介质,被称为辐射传热,太阳能经过太空真空,又经过地球大气层,热直接到达地球温暖地面。这种方式的传热方式就是辐射传热,热量被直接吸收材料在电磁波的形式和材料的温度升高。 远红外线的传热形式是辐射传热,由电磁波传递能量,因为没有介质,中间不需要损耗能量。在远红外线照射到被加热的物体时,一部分射线被反射回来,一部分被穿透过去。当发射的远红外线波长和被加热物体的吸收波长一致时,被加热的物体吕量吸收远红外线,这时,物体内部分子和原子发生“共振"——产生强烈的振动、旋转,而振动和旋转使物体温度升高,达到了加热的目的。

烧烤炉的远红外加热方式有两种:一是燃气远红外加热方式:另一种是电热管远红外加热方式。只是能源不同,而产生的远红外线都是同一种特殊物质。远红外线本身是一种能量传递的电磁波。在红色光谱的外侧,介于红色与不可见光谱之间,所以谓之远红外线。波长在0.47—400微米之间。远红外线的传热形式是辐射传递热能,由电磁波传递能量。在远红外线照射到被加热的物体时,一小部分射线被反射回来,绝大部分渗透到被加热的物体之中。由于远红外线本身是一种能量,当发射的远红外线波长和被加热物体的吸收波长一致时,被加热的物体内分子或原子吸收远红外线能量,产生强烈的振动并处使物体内部分子和原子发生“共振.物体分子或原子之间的高速磨擦产生热量而使其温度升高。从而达到了加热的目的。 科学实验证明,远红外线加热时不需要传热介质。其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这样,远红外线加热与常规传导方式相比,具有热传递直接简单,生产热效率高,卫生环保,杀菌消毒,烧烤食物快捷,干净,卫生,质量佳,口感好。大大节省能源,制造简单,易推广等优点。 辐射传递的热量与温度成四次方正比,加热时不需要传热介质,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这样,远红外线加热与常规传导方式相比,具有生产效率高,干燥质量好,省能量,安全,卫生,设备简单,易推广等优点。 参考:中国远红外网https://www.360docs.net/doc/3118136348.html,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红外遥控器的基本原理

红外遥控器的基本原理 ?红外线的特点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若按波长排列,依次(从长到短)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μm~0.7μm,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红外线遥控器就是利用波长0.76μm~1.5μm 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红外线的特点是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工作,也不会影响周边环境。电路调试简单,若对发射信号进行编码,可实现多路红外遥控功能。 红外线发射和接收 人们见到的红外遥控系统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发射部分的发射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 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 940nm 左右,外形与普通φ5mm 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一般有透明、黑色和深蓝等三种。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好坏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的方法。单只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约100mW。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需用专用仪器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凭经验用拉距法进行粗略判定。 接收电路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使用时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而获得高的灵敏度。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较小,红外接收二极管收到的信号较弱,所以接收端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然而现在不论是业余制作或正式的产品,大都采用成品的一体化接收头。红外线一体化接收头是集红外接收、放大、滤波和比较器输出等的模块,性能稳定、可靠。所以,有了一体化接收头,人们不再制作接收放大电路,这样红外接收电路不仅简单而且可靠性大大提高。

红外遥控器的协议 ?鉴于家用电器的品种多样化和用户的使用特点,生产厂家对红外遥控器进行了严格的规范编码,这些编码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编码方式,统一称为红外遥控器编码传输协议。了解这些编码协议的原理,不仅对学习和应用红外遥控器是必备的知识,同时也对学习射频(一般大于300MHz)无线遥控器的工作原理有很大的帮助。 到目前为止,笔者从外刊收集到的红外遥控协议已多达十种,如: RC5、SIRCS、 S ON y、 RECS80、Denon、NEC、Motorola、Japanese、SAMSWNG 和 Daewoo 等。我国家用电器的红外遥控器的生产厂家,其编码方式多数是按上述的各种协议进行编码的,而用得较多的有 NEC协议。 红外遥控器的结构特征 ?红外遥控发射器由键盘矩阵、遥控专用集成电路、激励器和红外发光二极管组成。遥控专用集成电路(采用 AT89S52 单片机)是发射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内部由振荡电路、定时电路、扫描信号发生器、键输入编码器、指令译码器、用户码转换器、数码调制电路及缓冲放大器等组成。它能产生键位扫描脉冲信号,并能译出按键的键码,再经遥控指令编码器得到某键位的遥控指令(遥控编码脉冲),由 38KHZ 的载波进行脉冲幅度调制,载有遥控指令的调制信号激励红外二极管发出红外遥控信号。 在红外接收器中,光电转换器件(一般是光电二极管或光电三极管,我们这里用的是 PIN 光电二极管)将接收到的红外光指令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此时的信号非常微弱而且干扰特别大,为了实现对信号准确的检测和转换,除了高性能的红外光电转换器件,还应合理地选择并设计性能良好的电路形式。最常用的

万能学习型红外遥控器制作(毕业设计)

学号 密级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万能学习型红外遥控器设计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九年五月

BACHELOR'S DEGREE THESIS OF ×××× UNIVERSITY Design of Universal IR Learning Remote Controller College :×××× Subject :×××× Name :×××× Directed by :×××× May 2009

摘 要 随着家用电器种类的增加和无线遥控产品的普及,红外遥控器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针对国内红外遥控学习技术成熟,但产品化程度低的特点,本文自主设计一种具有红外学习和触屏显示功能的红外遥控器,借此促进红外遥控学习技术在国内市场的产品化推广。 在红外解码方面,传统方法采用单片机中断或者查询方式采集红外信号,环境不理想情况下可能需要多次解码,本文借助电脑辅助记录全波形,通过相关软件优化波形,解码一次即可成功;在红外发射方面,本文通过实验发现红外发射距离受载波占空比和红外二极管贯通电流影响,通过调试将38KHz载波红外信号发射距离提高到10米;在红外接收方面,进行了红外干扰测试;在触屏校验方面,通过实验获取触屏数据,利用matlab参数估计lsqcurvefit函数求得校正参数,解决了触屏漂移问题;在彩屏显示方面,将遥控器所有按键简化为方向键和确认键,虚拟数码管显示按键位置,避免了单片机片上资源紧张的问题,此外,彩屏仅支持16位R5G6B5格式数据,一张176*220图片占用72. 6KB空间,造成极大浪费,本文借此讨论了适合本系统的图片压缩技术,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图片压缩格式。 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本文先后制作了遥控接收解码装置、遥控编码发射装置、万能学习型红外遥控器,以SAA3010遥控器作为典型代表(遵循飞利浦RC-5编码协议),成功的实现了红外编解码、发射接收、按键触屏双输入、彩屏显示等基本功能,最终制作的万能学习型遥控器在功能上可以完全代替SAA3010遥控器。 关键词:红外学习;红外解码;单片机控制;声卡采样;触屏校验

红外无线通信装置(非常详细的原理)

西南科技大学 自动化专业方向设计报告 设计名称:红外光通信装置 姓名:杨 * * 学号: 2 0 1 0 5 7 8 9 班级:自动 1 0 0 4 班 指导教师:武丽 起止日期: 2013年10月15日--11月9日 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制

方向设计任务书 学生班级:自动1004 学生姓名:杨* * 学号:20105789 设计名称:红外光通信装置 起止日期:2013年10月15日---11月9日指导教师:武丽 方向设计学生日志

红外光通信装置 摘要:基于2013年电子设计大赛红外光通信装置题目的要求,设计了具有实际运用价值的红 外光无线扩音装置。该装置由音频放大滤波电路,SPWM音频信号比较调制器,红外载波信号发生器,红外接收器,功率放大电路,LC低通滤波等模块构成。由模拟电路搭建的红外光通信信道传送经过处理的连续的音频信号,并由后级电路还原传送出来的音频信号,让喇叭发出原始音频信号。该系统能够完整的将频率范围为300Hz-8KHz的音频信号通过红外光传送4m以 外并接收还原。 关键词:红外光通信;音频传送;SPWM载波 Design of Infrared Communication Device Abstract:The infrared communication device is based on the National Undergraduate Electronic Design Contest of 2013 , but it has more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 This appliance contains an amplifier , SPWM modulator audio signal comparator , an infrared carrier signal generator , IR receiver , Power amplifier circuit , LC low-pass filter . The analog circuit structures of the infrared light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 continuous audio signal processed by the post-stage circuit to restore the audio signal sent out , so that the original audio signal horn . The system can be a complete frequency range of 300Hz-8KHz audio signals transmitted by infrared light and receive reduction up to 4m , temperature detection and transmission display . Keyword: Infrared light transmission ; Audio transmission ; SPWM 0 引言 现在市面上使用较为广泛的无线技术有红外光无线以及无线电技术。无线电技术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声音或其他信号的技术,无线电波是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射频频段的电磁波,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称为微波,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其特点是:只能进行可视范围内的通信;大气对微波信号的吸收与散射影响较大;主要用于几公里范围内,不适合铺设有线传输介质的情况,而且只能用于点到点的通信,速率也不高,一般为几百Kbps。红外是一种无线通讯方式,可以进行无线数据的传输。自1974年发明以来,得到很普遍的应用,如红外线鼠标,红外线打印机,红外线键盘等等。

单片机红外遥控原理

红外遥控原理 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按波长从长到短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其中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0.76um;紫光的波长范围为0.38~0.46。比紫光的波长还要短的光叫紫外线,比红光的波长还要长的光叫红外线。红外线遥控技术就是利用波长为0.76~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常用的红外遥控系统一般分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发射部分的主要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实际上是一只特殊的发光二极管,由于其内部材料不同于普通发光二极管,因而在其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便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目前大量使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nm左右,外形与普通5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红外发光二极管一般有黑色、深蓝、透明三种颜色。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好坏的办法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用万用表电阻挡量一下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即可。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要用专门的仪器才能精确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用拉距法来粗略判定。接收部分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 在实际应用中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亦即红外接收二极管在电路中应用时是反向运用,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都较小,所以红外接收二极管接收到的信号比较微弱,因此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 前些年常用μPC1373H、CX20106A等红外接收专用放大电路。最近几年不论是业余制作还是正式产品,大多都采用成品红外接收头。成品红外接收头的封装大致有两种:一种采用铁皮屏蔽;一种是塑料封装。均有三只引脚,即电源正、电源负和数据输出(VO或OUT)。红外接收

红外遥控信号的解码

红外线遥控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和遥控手段。由于红外线遥控装置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因而,继彩电、录像机之后,在录音机、音响设备、空凋机以及玩具等其它小型电器装置上也纷纷采用红外线遥控。工业设备中,在高压、辐射、有毒气体、粉尘等环境下,采用红外线遥控不仅完全可靠而且能有效地隔离电气干扰。 1 红外遥控系统 通用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组成。应用编/解码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来进行控制操作,如图1所示。发射部分包括键盘矩阵、编码调制、LED红外发送器;接收部分包括光、电转换放大器、解调、解码电路。 图1 红外线遥控系统框图 2 遥控发射器及其编码 遥控发射器专用芯片很多,根据编码格式可以分成两大类,这里我们以运用比较广泛,解码比较容易的一类来加以说明,现以日本NEC的uPD6121G组成发射电路为例说明编码原理(一般家庭用的DVD、V CD、音响都使用这种编码方式)。当发射器按键按下后,即有遥控码发出,所按的键不同遥控编码也不同。这种遥控码具有以下特征: 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以脉宽为0.565ms、间隔0.56ms、周期为1.1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以脉宽为0.565ms、间隔1.685ms、周期为2.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其波形如图2所示。

图2 遥控码的“0”和“1” (注:所有波形为接收端的与发射相反) 上述“0”和“1”组成的32位二进制码经38kHz的载频进行二次调制以提高发射效率,达到降低电源功耗的目的。然后再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产生红外线向空间发射,如图3所示。 图3 遥控信号编码波形图 UPD6121G产生的遥控编码是连续的32位二进制码组,其中前16位为用户识别码,能区别不同的电器设备,防止不同机种遥控码互相干扰。该芯片的用户识别码固定为十六进制01H;后16位为8位操作码(功能码)及其反码。UPD6121G最多额128种不同组合的编码。 遥控器在按键按下后,周期性地发出同一种32位二进制码,周期约为108ms。一组码本身的持续时间随它包含的二进制“0”和“1”的个数不同而不同,大约在45~63ms之间,图4为发射波形图。 图4 遥控连发信号波形 当一个键按下超过36ms,振荡器使芯片激活,将发射一组108ms的编码脉冲,这108ms发射代码由一个引导码(9ms),一个结果码(4.5ms),低8位地址码(9ms~18ms),高8位地址码(9ms~18ms),8位数据

红外遥控原理及解码程序

红外遥控系统原理及单片机 红外线遥控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和遥控手段。由于红外线遥控装置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因而,继彩电、录像机之后,在录音机、音响设备、空凋机以及玩具等其它小型电器装置上也纷纷采用红外线遥控。工业设备中,在高压、辐射、有毒气体、粉尘等环境下,采用红外线遥控不仅完全可靠而且能有效地隔离电气干扰。 1 红外遥控系统 通用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组成。应用编/解码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来进行控制操作,如图1所示。发射部分包括键盘矩阵、编码调制、LED红外发送器;接收部分包括光、电转换放大器、解调、解码电路。 图1 红外线遥控系统框图 2 遥控发射器及其编码 遥控发射器专用芯片很多,根据编码格式可以分成两大类,这里我们以运用比较广泛,解码比较容易的一类来加以说明,现以日本NEC 的uPD6121G组成发射电路为例说明编码原理(一般家庭用的DVD、VCD、音响都使用这种编码方式)。当发射器按键按下后,即有遥控码发出,所按的键不同遥控编码也不同。这种遥控码具有以下特征: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以脉宽为0.565ms、间隔0.56ms、周

期为1.1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以脉宽为0.565ms、间隔1.685ms、周期为2.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其波形如图2所示。 图2 遥控码的“0”和“1” (注:所有波形为接收端的与发射相反)上述“0”和“1”组成的32位二进制码经38kHz的载频进行二次调制以提高发射效率,达到降低电源功耗的目的。然后再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产生红外线向空间发射,如图3示。 图3 遥控信号编码波形图 UPD6121G产生的遥控编码是连续的32位二进制码组,其中前16位为用户识别码,能区别不同的电器设备,防止不同机种遥控码互相干扰。该芯片的用户识别码固定为十六进制01H;后16位为8位操作码(功能码)及其反码。UPD6121G最多额128种不同组合的编码。 遥控器在按键按下后,周期性地发出同一种32位二进制码,周期约为108ms。一组码本身的持续时间随它包含的二进制“0”和“1”的个数不同而不同,大约在45~63ms之间,图4为发射波形图。

38khz红外发射与接收解析

38khz红外发射与接收 38khz红外发射与接收 红外线遥控器在家用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若按波长排列,依次(从长到短)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如图1所示. 由图可见,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μm~0.76μm,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红外线遥控器就是利用波长0.76μm~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红外线的特点是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工作,也不会影响周边环境. 人们见到的红外遥控系统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发射部分的发射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如图2所示. 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nm左右,外形与普通φ5mm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一般有透明,黑色和深蓝色等三种.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好坏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的方法.单只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约100mW.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需用专用仪器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凭经验用拉距法进行粗略判定. 接收电路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使用时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而获得高的灵敏度.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较小,红外接收二极管收到的信号较弱,所以接收端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然而现在不论是业余制作或正式的产品,大都采用成品的一体化接收头,如图3所示.红外线一体化接收头是集红外接收,放大,滤波和比较器输出等的模块,性能稳定,可靠.所以,有了一体化接收头,人们不再制作接收放大电路,这样红外接收电路不仅简单而且可靠性大大提高. 图3是常用两种红外接收头的外形,均有三只引脚,即红外接收头的主要参数如下: 工作电压:4.8~5.3V 工作电流:1.7~2.7mA 接收频率:38kHz 峰值波长:980nm 静态输出:高电平 输出低电平:≤0.4V 输出高电平:接近工作电压 3.红外线遥控发射电路 红外线遥控发射电路框图如图4所示. 框图4是目前所有红外遥控器发射电路的功能组成,其中的编码器即调制信号,按遥控器用途的编码方式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例如用于电视机,VCD,DVD 和组合音响的遥控发射的编码器,因其控制功能多达50种以上,此时的编码器均采用专用的红外线编码协议进行严格的编程,然而对控制功能少的红外遥控器,其编码器是简单而灵活.前者编码器是由生产厂家的专业人员按红外遥控协议进行编码,而后者适用于一般图4中编码器的编码信号对38kHz的载波信号进行调制,再经红外发射管D向空间发送信号供遥控接收端一体化接收头接收,解调输出,再作处理.

红外遥控编码原理及C程序,51单片机红外遥控

红外遥控解解码程序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lcden=P1^0; sbit rs=P1^2; sbit ir=P3^2; sbit led=P1^3; sbit led2=P3^7; unsigned int LowTime,HighTime,x; unsigned char a,b,c,d,e,f,g,h,i,j,k,l,m,n,o,p,q,r,s,t,u; unsigned char flag;//中断进入标志位 uchar z[4]; uchar code table[]={"husidonghahahah"}; uchar code table1[]={"User Code:"}; void delay(uint x) { uint i,j; for(i=x;i>0;i--) //i=xms即延时约xms毫秒for(j=100;j>0;j--); } void write_com(uchar com) {//写液晶命令函数 rs=0; lcden=0; P2=com; delay(3); lcden=1; delay(3); lcden=0; } void write_date(uchar date) {//写液晶数据函数 rs=1; lcden=0; P2=date; delay(3); lcden=1;

delay(3); lcden=0; } void init_anjian() //初始化按键 { a=0;b=0;c=0;d=0; e=0;f=0;g=0;h=0; i=0;j=0;k=0;l=0; m=0;n=0;o=0;p=0; q=0;r=0;s=0;t=0; u=0; } void init_1602() {//初始化函数 uchar num; lcden=0; rs=0; write_com(0x38);//1602液晶初始化 write_com(0x0c); write_com(0x06); write_com(0x01); write_com(0x80); for(num=0;num<14;num++)//写入液晶固定部分显示{ write_date(table[num]); delay(3); } write_com(0x80+0x40); for(num=0;num<9;num++) { write_date(table1[num]); delay(3); } } void write_dianya(uchar add,char date) {//1602液晶刷新时分秒函数4为时,7为分,10为秒char shi,ge; shi=date%100/10; ge=date%10; write_com(0x80+0x40+add); write_date(0x30+shi); write_date(0x30+ge); }

基于NEC标准的红外编码及解码原理及进程

基于NEC 标准的 主要器件:AT89c51、HS0038HS0038工作频率为38 kHz,能对得到TTL 电平的编码信号,再送给外只有3 个引脚: VS 、GND 和原理:采用 常用电器的NEC 38KHZ (即脉宽调制的方法)信息传给单片机,再通过单片机编码:NEC 标准:用 0.56ms 用0.565ms 高电平+1.685ms 发送的格式:引导码+用户码电平+4.5ms 的低电平组成。用第二次发送的用户码可为第一次是为了判断发送的信息是否正确注意:上面说的低电平和高电平志。即低电平期间不发射38KH 间发射38KHZ 的红外波。 标准的红外编码及解码原理及进程0038红外接收头、红外发射管、 能对收到遥控信号进行放大、检波、整形、解再送给单片机,经单片机解码并执行相关控制程1个脉冲信号输出引脚,使用方便,性能可EC 标准实现红外编码及解码。将要发送的通法)的载波发送出去,再由一体化红外接收单片机程序实现解码。 ms 的高低平+0.565ms 的低电平代表数据中5ms 的低电平代表数据中的1。 户码+用户码+操作码+操作反码。引导码为成。用户码和操作码均用8位的十六进制发送。 第一次发送用户码的反码,也可不为,发送反码,操作码也一样。 高电平不是实际的电平概念,只是个代表0和38KHZ 的红外波,此时发射管可亮可灭 。高电平 形、解调,制程序,对可靠。 数据通过头接收把中的0,9ms 的高送。 反码主要1的标高电平期

发射电路:如上图所示,D1为红外发射管,9014为低噪小功率NPN三极管,R1为10欧姆,R2为50欧姆,为了使发射管发射的距离加长常使R2为零, R1为4.7K欧姆。 功能:优势:通过对NEC标准红外编码的学习,可同时控制多个接收装置而不产生干扰。因红外发射芯片的地址码为固定的一个,只能控制单独的一个装置 或控制相同地址码的装置,且只能控制与遥控器上键数相同的功能,大多数为 十多个。而学习编码的优势是只用一个单片机就能至少有256个地址码(地址码不取反的话地址码将更多),一个地址码有对应的多个受控装置,可见学习 红外编码可大大节约资源。 解码原理及编程参考上面的编码原理。 实现中的问题:搜集资料不容易,且相同标准一个协议大家说的都不尽相同, 让人很难搞准那个是对的。 焊接的电路没理想的那么好使,红外接收头的距离没开发板上的接受的距离远。红外发射的距离更短,只有十多厘米。 进程:电路已焊接好,程序已写好,下面进入调试阶段。电路还需改进,尽可 能使其发射的距离加长。

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原理及应用电路

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原理及应用电路2 一.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头的原理 二. 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型号:SH-0038应用电路集 三. 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型号:RPM-638应用电路集 四.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头的管脚排列及检测 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原理图及应用 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型号:SFH506-38、RPM-638 红外接收电路通常由红外接收二极管与放大电路组成,放大电路通常又由一个集成块及若干电阻电容等元件组成,并且需要封装在一个金属屏蔽盒里,因而电路比较复杂,体积却很小,还不及一个7805体积大! SFH506-38与RPM-638是一种特殊的红外接收电路,它将红外接收管与放大电路集成在一体,体积小(大小与一只中功率三极管相当),密封性好,灵敏度高,并且价格低廉,市场售价只有几元钱。它仅有三条管脚,分别是电源正极、电源负极以及信号输出端,其工作电压在5V左右.只要给它接上电源即是一个完整的红外接收放大器,使用十分方便。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放大,选频,解调几大部分,要求输入信号需是已经被调制的信号。经过它的接收放大和解调会在输出端直接输出原始的信号。从而使电路达到最简化!灵敏度和抗干扰性都非常好,可以说是一个接收红外信号的理想装置。 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如图5所示外形及管脚:型号区别: 5所示:型号:SH0038 图5 红外接收头 红外接收头的种类很多,引脚定义也不相同,一般都有三个引脚,包括供电脚,接地和信号输 出脚。根据发射端调制 一. 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型号:SH0038 应用电路集 1. 用红外接收头、CD4069 制作的遥控灯原理图 红外遥控的发射和接收电路图 2. 用红外接收头、CD4011制作的遥控灯原理图 红外遥控接收头内部电路 3. 用红外接收头、CD4541制作的单路遥控原理图 4. 一体化红外接收头遥控开关接收电路 5. 用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制作的遥控开关电路 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原理: 没有人时,遥控接收头低电平脉冲信号由C1送入Q1,Q1将信号放大,由D1,C2滤波使Q2b极电压升高,Q2导通,Q3断开,继电器不吸合,K2断开,无12V送入报警器,报警器不报警;当有人进如时,将红外线阻断,接收器收不到遥控器发来的信号,Q1b极为高电平,Q1截止,Q2也截止,Q2C极为高电平,此时Q3导通,继电器吸合,K2闭合将12V送入报警或语音电路,发出报警声,同时R5对C4充电,达到Q4的导通电压时,Q4导通,Q3截止,继电器断开,报警结束,同时K1闭合,将C4放电,报警时间可由R5和C4决定。 6. 用一体化红外接收制作的感应式自动洗手器

红外遥控解码原理

红外线遥控器解码原理 红外线遥控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和遥控手段。由于红外线遥控装置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因而,继彩电、录像机之后,在录音机、音响设备、空凋机以及玩具等其它小型电器装置上也纷纷采用红外线遥控。工业设备中,在高压、辐射、有毒气体、粉尘等环境下,采用红外线遥控不仅完全可靠而且能有效地隔离电气干扰。 1 红外遥控系统 通用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组成,应用编/解码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来进行控制操作,如图1所示。发射部分包括键盘矩阵、编码调制、LED红外发送器;接收部分包括光、电转换放大器、解调、解码电路。 2 遥控发射器及其编码 遥控发射器专用芯片很多,根据编码格式可以分成两大类,这里我们以运用比较广泛,解码比较容易的一类来加以说明,现以日本NEC的uPD6121G组成发射电路为例说明编码原理。当发射器按键按下后,即有遥控码发出,所按的键不同遥控编码也不同。这种遥控码具有以下特征: 采用脉宽调制的串行码,以脉宽为0.565ms、间隔0.56ms、周期为1.1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0”;以脉宽为0.565ms、间隔1.685ms、周期为2.25ms的组合表示二进制的“1”,其波形如图2所示。 上述“0”和“1”组成的32位二进制码经38kHz的载频进行二次调制以提高发射效率,达到降低电源功耗的目的。然后再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产生红外线向空间发射,如图3所示。

UPD6121G产生的遥控编码是连续的32位二进制码组,其中前16位为用户识别码,能区别不同的电器设备,防止不同机种遥控码互相干扰。该芯片的用户识别码固定为十六进制01H;后16位为8位操作码(功能码)及其反码。UPD6121G 最多额128种不同组合的编码。 遥控器在按键按下后,周期性地发出同一种32位二进制码,周期约为108ms。一组码本身的持续时间随它包含的二进制“0”和“1”的个数不同而不同,大约在45~63ms之间,图4为发射波形图。 当一个键按下超过36ms,振荡器使芯片激活,将发射一组108ms的编码脉冲,这108ms发射代码由一个起始码(9ms),一个结果码(4.5ms),低8位地址码 (9ms~18ms),高8位地址码(9ms~18ms),8位数据码(9ms~18ms)和这8位数据的反码(9ms~18ms)组成。如果键按下超过108ms仍未松开,接下来发射的代码(连发代码)将仅由起始码(9ms)和结束码(2.5ms)组成。 代码格式(以接收代码为准,接收代码与发射代码反向) ①位定义 ②单发代码格式 ③连发代码格式 注:代码宽度算法: 16位地址码的最短宽度:1.12×16=18ms 16位地址码的最长宽度: 2.24ms×16=36ms 易知8位数据代码及其8位反代码的宽度和不变:(1.12ms+2.24ms)×8=27ms ∴32位代码的宽度为(18ms+27ms)~(36ms+27ms)

红外遥控器的基本原理

红外遥控器的基本原理红外线的特点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若按波长排列,依次(从长到短)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μm~0.7μm,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红外线遥控器就是利用波长0.76μm~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红外线的特点是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工作,也不会影响周边环境。电路调试简单,若对发射信号进行编码,可实现多路红外遥控功能。 红外线发射和接收 人们见到的红外遥控系统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发射部分的发射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 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nm 左右,外形与普通φ5mm 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一般有透明、黑色和深蓝等三种。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好坏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的方法。单只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约100mW。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需用专用仪器测定,而业余条件下,只能凭经验用拉距法进行粗略判定。 接收电路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使用时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而获得高的灵敏度。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较小,红外接收二极管收到的信号较弱,所以接收端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然而现在不论是业余制作或正式的产品,大都采用成品的一体化接收头。红外线一体化接收头是集红外接收、放大、滤波和比较器输出等的模块,性能稳定、可靠。所以,有了一体化接收头,人们不再制作接收放大电路,这样红外接收电路不仅简单而且可靠性大大提高。红外遥控器的协议鉴于家用电器的品种多样化和用户的使用特点,生产厂家对红外遥控器进行了严格的规范编码,这些编码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不同的编码方式,统一称为红外遥控器编码传输协议。了解这些编码协议的原理,不仅对学习和应用红外遥控器是必备的知识,同时也对学习射频(一般大于300MHz)无线遥控器的工作原理有很大的帮助。 到目前为止,笔者从外刊收集到的红外遥控协议已多达十种,如:RC5、SIRCS、SONy、RECS80、Denon、NEC、Motorola、Japanese、SAMSWNG 和Daewoo 等。我国家用电器的红外遥控器的生产厂家,其编码方式多数是按上述的各种协议进行编码的,而用得较多的有NEC协议。 红外遥控器的结构特征红外遥控发射器由键盘矩阵、遥控专用集成电路、激励器和红外发光二极管组成。遥控专用集成电路(采用A T89S52 单片机)是发射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内部由振荡电路、定时电路、扫描信号发生器、键输入编码器、指令译码器、用户码转换器、数码调制电路及缓冲放大器等组成。它能产生键位扫描脉冲信号,并能译出按键的键码,再经遥控指令编码器得到某键位的遥控指令(遥控编码脉冲),由38KHZ 的载波进行脉冲幅度调制,载有遥控指令的调制信号激励红外二极管发出红外遥控信号。 在红外接收器中,光电转换器件(一般是光电二极管或光电三极管,我们这里用的是PIN 光电二极管)将接收到的红外光指令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此时的信号非常微弱而且干扰特别大,为了实现对信号准确的检测和转换,除了高性能的红外光电转换器件,还应合理地选择并设计性能良好的电路形式。最常用的光电转换器件是光电二极管,当光电二极管PN 结的光敏面受到光照射后,PN 结的半导体材料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当光电二极管上加有反向电压时,二极管中的反向电流将随入射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光的辐照强度越大,其反向电流越大。也就是说,光电二级管的反向电流随入射的光脉冲作同频率的变化。 红外遥控器的应用红外遥控器由于受遥控距离、角度等影响,使用效果不是很好,如采用调频或调幅发射接收编码,则可提高遥控距离,并且没有角度影响。红外遥控发射和接收模块可以用在室内红外遥控中,它不影响周边环境、不干扰其它电器设备。由于其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