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弧离子镀氮化钛

合集下载

氮化钛薄膜的制备及应用

氮化钛薄膜的制备及应用

氮化钛薄膜的制备及应用1.TiN薄膜的制备方法TiN 薄膜的研究工作早在20世纪60年代已开始进行,但因材料和器件制备上的困难,使研究工作一度转入低潮。

后来随着薄膜制备技术的提高,国内外对TiN薄膜的研究工作又开始活跃起来,制备方法也多样化了,目前已取得很大进展。

TiN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可分为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两大类。

1.1 物理气相沉积(PVD)1.1.1 电子束蒸镀法单纯采用真空镀膜法制备TiN 薄膜在国内外很少,这主要因为它有与基片结合较差、工艺重复性不好的缺点。

目前国内外用得最多的真空镀膜法是电子束蒸镀方法。

它是一种利用电子束打到待蒸发材料表面将能量传递给待蒸发材料使其熔化并蒸发的方法。

它具有能量密度大,热效率高,热传导和热辐射的损失少等特点,可减少容器材料与镀料之间的反应。

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TiN 类镀膜的纯度。

1.1.2 溅射镀膜法磁控溅射制备TiN薄膜技术主要有直流磁控溅射和射频磁控溅射(使用陶瓷TiN 靶材)两种,最近又出现了非平衡磁控溅射和反应溅射。

其中反应溅射方法因其独特的优点最早和最多地使用在TiN 薄膜制备上。

另外非平衡磁控溅射方法也是一种国内外常用的溅射方法,磁控溅射制备TiN 薄膜具有溅射率高、基片温升低、膜基结合力好、装置性能稳定、操作控制方便等优点。

同时它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它的沉积速率较底,效率较差,对降低沉积成本不利,因此磁控溅射方法仅应用于光学、微电子学等对TiN 涂层要求较高的领域。

1.1.3 电弧离子镀20世纪80年代以来,离子镀制备TiN 镀层已发展成为世界范同的一项高新技术,主要应用在制备高速钢和硬质合金工具上的或相关体系的耐磨镀层和不锈钢制品上的仿金装饰镀层上。

进入20世纪90年代,离子镀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在离子镀技术中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电弧离子镀(也称多弧离子镀),它已取代了其他各种类型的离子镀,成为当前氮化钛镀层工业唯一的生产工艺。

在电弧离子镀沉积TiN涂层的过程中,影响涂层结构和性能的因素有弧电流、衬底负偏压、衬底温度、氮气的分压、腔体压强等。

2014年真空多弧离子镀膜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真空多弧离子镀膜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真空多弧离子镀膜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9月目录一、行业管理 (3)1、行业监管体制 (3)2、行业主要法规与政策 (3)二、行业发展历程 (5)三、行业发展特点 (6)四、市场规模 (7)1、市场销售规模 (7)2、行业资产规模 (7)3、行业总产值 (8)4、利润规模 (9)五、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0)1、有利因素 (10)(1)国家政策推动行业产业升级 (10)(2)下游需求激增市场空间广阔 (10)2、不利因素 (12)(1)基础技术研究与开发薄弱 (12)(2)人力成本压力较大 (12)(3)外资企业冲击风险 (12)六、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13)1、规模企业占主导,市场集中度低 (13)2、企业占主导,市场竞争激烈 (14)3、行业主要企业 (15)(1)北京丹普表面技术有限公司 (15)(2)北京实力源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15)(3)肇庆腾胜真空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16)(4)肇庆市振华真空机械有限公司 (16)一、行业管理1、行业监管体制真空离子镀膜行业系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运作下,遵循市场化发展模式的市场调节管理体制。

我国真空镀膜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系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以及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上述部门主要负责产业政策的制定并监督、研究其具体执行情况,研究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参与行业体制改革、技术进步等工作。

我国真空镀膜行业自律管理机构系中国真空学会,该学会是在国家民政部注册的社团法人,行业主管部门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真空学会成立于1979年10 月,由来自全国的研究所、高等院校和真空产品生产厂家的真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员组成,其目的是组织和促进真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各种学术活动,基本职能包括:开展学术交流、编辑出版行业刊物、咨询与顾问、普及真空科学知识、开展科技交流、组织举办真空科技和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交流展览会等。

2、行业主要法规与政策专用设备制造行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系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推动,属于国家鼓励发展行业,影响本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如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 年)》中第。

氮化钛涂层工艺的再探索

氮化钛涂层工艺的再探索

氮化钛涂层工艺的再探索氮化钛涂层工艺的再探索1. 引言氮化钛涂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金属表面保护和改善性能的工艺技术。

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氮化钛涂层,可以显著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耐磨性和抗蚀性能,同时还能增强金属材料的粘附性和耐热性。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氮化钛涂层的工艺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涂层厚度均匀性、附着力和成本效益等方面。

本文将对氮化钛涂层的工艺进行再探索,以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2. 深度评估为了对氮化钛涂层的工艺进行深入评估,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目前的常规工艺流程和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氮化钛涂层工艺通常包括两个主要步骤:氮化钛前处理和氮化钛涂层形成。

其中,氮化钛前处理包括表面清洁和钝化处理,旨在提高涂层的附着力和均匀性。

通过真空离子镀或磁控溅射等方法,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氮化钛涂层。

然而,传统工艺中存在一些问题。

涂层的厚度均匀性有时难以保证,可能出现涂层厚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影响涂层的性能稳定性。

涂层的附着力有时不理想,可能出现脱落或剥离的情况。

传统工艺对于一些复杂形状的金属零件,如内孔或弯曲部分的涂层形成较为困难。

传统工艺中使用的设备和材料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大规模生产中的应用。

3. 新的解决方案基于传统氮化钛涂层工艺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新的解决方案来改进工艺流程,提高涂层的质量和效率。

我们可以引入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如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或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等,以改善涂层的附着力和均匀性。

这些技术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氮化钛缓冲层,进而提高涂层的附着性能。

这些先进技术还可以通过控制沉积参数,实现对涂层厚度的精确控制,以获得更加均匀的涂层。

对于复杂形状的金属零件,我们可以使用激光熔覆技术。

激光熔覆技术可以通过在金属表面局部加热和熔化,然后喷射氮化钛粉末,实现涂层的形成。

这种技术可以在复杂形状的零件表面形成均匀且高质量的涂层,同时还可以实现对涂层厚度的精确控制。

[整理版]氮化钛薄膜的制备及应用

[整理版]氮化钛薄膜的制备及应用

氮化钛薄膜的制备及应用1.TiN薄膜的制备方法TiN 薄膜的研究工作早在20世纪60年代已开始进行,但因材料和器件制备上的困难,使研究工作一度转入低潮。

后来随着薄膜制备技术的提高,国内外对TiN薄膜的研究工作又开始活跃起来,制备方法也多样化了,目前已取得很大进展。

TiN薄膜的制备方法主要可分为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两大类。

1.1 物理气相沉积(PVD)1.1.1 电子束蒸镀法单纯采用真空镀膜法制备TiN 薄膜在国内外很少,这主要因为它有与基片结合较差、工艺重复性不好的缺点。

目前国内外用得最多的真空镀膜法是电子束蒸镀方法。

它是一种利用电子束打到待蒸发材料表面将能量传递给待蒸发材料使其熔化并蒸发的方法。

它具有能量密度大,热效率高,热传导和热辐射的损失少等特点,可减少容器材料与镀料之间的反应。

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TiN 类镀膜的纯度。

1.1.2 溅射镀膜法磁控溅射制备TiN薄膜技术主要有直流磁控溅射和射频磁控溅射(使用陶瓷TiN 靶材)两种,最近又出现了非平衡磁控溅射和反应溅射。

其中反应溅射方法因其独特的优点最早和最多地使用在TiN 薄膜制备上。

另外非平衡磁控溅射方法也是一种国内外常用的溅射方法,磁控溅射制备TiN 薄膜具有溅射率高、基片温升低、膜基结合力好、装置性能稳定、操作控制方便等优点。

同时它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它的沉积速率较底,效率较差,对降低沉积成本不利,因此磁控溅射方法仅应用于光学、微电子学等对TiN 涂层要求较高的领域。

1.1.3 电弧离子镀20世纪80年代以来,离子镀制备TiN 镀层已发展成为世界范同的一项高新技术,主要应用在制备高速钢和硬质合金工具上的或相关体系的耐磨镀层和不锈钢制品上的仿金装饰镀层上。

进入20世纪90年代,离子镀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在离子镀技术中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电弧离子镀(也称多弧离子镀),它已取代了其他各种类型的离子镀,成为当前氮化钛镀层工业唯一的生产工艺。

在电弧离子镀沉积TiN涂层的过程中,影响涂层结构和性能的因素有弧电流、衬底负偏压、衬底温度、氮气的分压、腔体压强等。

薄膜技术之离子镀技术的现状及前景

薄膜技术之离子镀技术的现状及前景

薄膜技术之离子镀技术的现状及前景十年前,在我国多弧离子镀技术由研究阶段向生产推广阶段转变的时候,氮化钛镀层以其质硬、耐磨、抗腐蚀和华贵的金黄色泽的特点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现在,氮化钛镀层在工具、刀具、模具和装饰、建材、卫生洁具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钛金这个技术性的商业名词逐渐为人们接受今天,离子镀膜已超出了氮化钛范围,成了包括钛金属在内IV价和VI价及其它金属的氯化物、碳化物和氧化物的代名词。

离子镀齿轮刀具、拉刀、铣刀及各种工、模具的寿命提高了几倍至几十倍,用它们生产加工的工件的精度和粗糙度等级都有所提高。

钛金镀层的色彩也由单一的金黄色转向了多色彩,可以获得从浅蓝到紫红各种颜色的效果。

离子镀制品已随处可见。

天安门广场上的天下第一旗的旗杆钛金宝顶,城楼内的钛金栏杆,国家机关和宾馆饭店乃至公园装饰,商用牌匾都给人深刻的印象,充分证明了我国在建材方面应用钛金技术领先于世界。

现在,日本、美国、南朝鲜东南亚各国都看好钛金建材市场。

钛金建材将遍及垒世界。

本文着重从实用角度上对离子镀技术的发展与现状作一介绍。

1.离子镀及其特点离子镀工艺的出现,使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离子镀方法有许多种,如二极型、直流三极型、热阴极型、射频型、空心阴极(H C D)型,冷电弧阴极(C A C D)型,热阴极电子枪型、多弧型、溅射型等。

纵观离子镀技术的进步过程,可以看出,离子镀的发展过程就是其离化率的提高过程。

在现有的离子镀膜方法中,多弧型和磁控溅射型离子镀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其优点是镀膜过程中靶材保持固体状态,因而可以任意方向放置,扩大了镀覆空间;不必采用昂贵的加热元件和坩锅,易于获得台金膜层等。

应用这种工艺的设备可以做得很大,结构简单,镀覆重复性好,易于操作和实现自动化。

离子镀膜之所以质量好,主要是在镀膜空间存在着离子。

这些离子在偏压的作用下,轰击工件并沉膜。

荷能粒子的存在增加了元素间反应的可能性,因而拓展了离子镀工艺的应用范围。

多弧离子镀膜技术的主要工艺参数与涂层性能的关系

多弧离子镀膜技术的主要工艺参数与涂层性能的关系

多弧离子镀膜技术的主要工艺参数与涂层性能的关系由于影响涂层质量的因素多而复杂,因此研究工艺参数与涂层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涂层性能预测与工艺优化设计,始终是研究人员致力的目标。

国内外研究表明多弧离子镀膜的主要工艺参数有:基体沉积温度、反应气体压强与流量、靶源电流、基体负偏压、基体沉积时间等。

实验对多弧离子镀制备TiC薄膜的工艺与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各工艺参数对涂层显微硬度和涂层/基体结合力的影响程度。

对显微硬度影响程度的主次顺序是反应气体流量、沉积时间、基体负偏压、靶源电流;对涂层/基体结合力影响程度的主次顺序是沉积时间、反应气体流量、基体负偏压、靶源电流。

实验采用多弧离子镀方法制备了TiN/Cu纳米复合涂层,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涂层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显微硬度影响程度的主次顺序是反应气体压强、沉积时间、基体沉积温度、基体负偏压。

基体沉积温度基体沉积温度对涂层的生成、生长及涂层的性能产生直接的影响。

根据吉布斯的吸附原理可知,温度越高基体对气体杂质的吸附越少。

因此,一般说来,基体沉积温度高,有利于涂层的生成、生长,增大沉积速率;也有利于提高涂层与基体的附着力,使涂层晶粒长大,表面平整光亮。

但温度太高,会引起晶粒粗大,强度和硬度下降。

实验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高速钢表面沉积了TiN涂层,研究了不同沉积温度下TiN涂层的表面硬度与涂层/基体的结合力,结果表明在保证基体材料不过热的前提下,提高沉积温度有利于提高TiN涂层的性能。

并得出了最佳的沉积温度为500℃,此时TiN涂层的硬度、涂层/基体结合力与刀具性能最佳。

对刀具进行涂层时,为使涂层与基体牢固结合,提高涂层质量,需在涂层前将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

对于高速钢刀具一般为500℃左右,硬质合金刀具一般在900℃左右。

反应气体压强与流量反应气体的压强与流量大小直接影响涂层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及性能。

实验在W18Cr4VCo5高速钢基体上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制备了TiAlN涂层,研究了N2分压对熔滴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2分压的增加,涂层中颗粒和熔滴的密度、直径减小,主要是通过靶材表面零中毒,不形成氮化物从而提高材料的熔点引起的。

等离子体渗氮与氮化钛膜沉积一体化工艺对膜基结合力的影响

等离子体渗氮与氮化钛膜沉积一体化工艺对膜基结合力的影响
维普资讯
第 H 卷 第 1期 2 0 年 1月 02
强 激 光 与 粒
子 束
VO . ‘ |O 1 1 1 , . \
JL n.. 0 2 02
Hr GH PO W FR IASER AN D PA RTI BEA M S . CIE

收稿 日期 : 0 l呻 6 20 2;
恬订 日期 :0 l0 - 1 2 0 5 l
基金 项 目 , E 技 术 研 究所 高 新 技 术 资助 谭 题 两J 棱 作者 简 介 肖志 剐 ( 1 1 ) 用 . I 师 .主 要从 水 薄膜 铆 理 艘桩 技 术 方 面 的研 究 I : 宜 6 佑 享 17 . _ 程 件 9 i 1
统、 等离 子体 发生器 、 弧枪 、 控制 系统 、 电源 等部分组 成
Fi 1 S he a i i g a o h x rme ls l p g. c m tc d a r m (t e e pe i ma e u
Fi 2 sc ㈣ g. h

{t e p a rm n r t r h l sr ge e a o
圈 1 镀 膜 实 验 装 置结 构 示 意 图
图 2 组 ☆ 式 热 阴 极菩 离 子 傩 发 生 器结 构
与 一般 多弧镀 膜设备 不 同之处在于 它加装 的热 阴极 等离子 体发生 器 , 结构 如 图 2所示 , 其结构 采用 组 台式 热 阴极 . 由放在 纵 向磁 场 中的圆柱形 腔体和 热阴极组成 阴极筒 外套装 有可产 生纵 向磁场 的磁 场 线 圈 和聚焦 线圈 等离 子体 发生器机壳 处于 阳极电位 . 安装在真 空腔体 上 。工 作时 . 由热 阴极丝发 射 热
和表 面 与基体 问的硬度 梯度 等性 能0 ]我们 在一种增 强 型多弧镀膜装 置上 , 实现 了低温等 离子 体渗 氮同

多弧离子镀制备TiAlN和DLC涂层的工艺方法及其对线齿轮副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多弧离子镀制备TiAlN和DLC涂层的工艺方法及其对线齿轮副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多弧离子镀制备TiAlN和DLC涂层的工艺方法及其对线齿轮副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多弧离子镀(Muti-Arc Ion Plating,简称MAIP)是一种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其制备复合涂层的过程具有高效、环保、可控等优点。

MAIP制备的TiAlN和DLC涂层对于线齿轮副的摩擦学性能具有显著影响。

本文将从MAIP工艺方法出发,探讨TiAlN和DLC涂层对线齿轮副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回顾5个相关研究的案例。

1. MAIP工艺方法MAIP是一种在真空环境下利用电子束或离子束轰击材料表面,使工件表面原子释放,同时在工件表面注入镀层原子的技术。

MAIP所能制备的复合涂层包括吸氢氮化钛涂层(TiN-H),碳化钨涂层(WC),碳化金属涂层(MeC),二元合金涂层(TiAlN),硬炭化物涂层(TiC-C),含肽涂层(TiSiN)和Diamond-Like Carbon(DLC)涂层等。

其中TiAlN和DLC涂层在线齿轮副的摩擦学性能上的应用最为广泛。

制备TiAlN复合涂层时,MAIP通常使用弧源发生器,利用瞬时高能电弧的发射物质原子轰击目标材料表面,同时通过氮气化学反应在表面形成Ti-Al-N原子排列的复合层。

相比于传统的物理气相沉积和磁控溅射等制备工艺,MAIP制备TiAlN涂层具有较高的沉积速度和良好的附着性,并能够控制涂层厚度和成分,可作为改进型覆盖层的备选项。

制备DLC涂层时,MAIP常常使用离子源发生器,利用工件表面的离子注入苯环等被镀涂原料来形成薄膜,随后在真空箱内制备硬质涂层,将单质石墨或者石墨相邻聚氢化碳等原材料形成离子束来进行物理沉积,最后通过化学反应使得形成的膜形成高碳和非金属元素化合物。

DLC涂层具有优异的低摩擦性、耐磨性和较高的化学惰性,适合用于恶劣工况下的摩擦副件。

2. MAIP制备的TiAlN和DLC涂层对线齿轮副摩擦学性能的影响2.1 TiAlN涂层对线齿轮副的影响(1)摩擦学性能Chunlei Liu等人使用MAIP技术制备不同厚度的TiAlN涂层,并将其用于线齿轮副表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弧离子镀氮化钛(TiN)超硬反应膜
氮化钛的分子量为61.89,密度5.43,熔点2930℃,可用钼舟加热蒸发,用电子束加热蒸发较好,也可以用溅射或离子镀方法制备氮化钛薄膜。

氮化钛膜具有高硬度、低摩擦系数、良好的化学惰性、独特的颜色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氮化钛薄膜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性质,比如它具有极高的物理硬度(2100HV),非常耐磨损的性能,具有和金属一样的导电性,宽范围的固溶度,很好的高温稳定性和化学惰性。

氮化钛薄膜的这些有价值的特性已被应用于刀具工业,以增加切削刀具的使用寿命等方面。

氮化钛薄膜具有高金属反射率及随化学计量和晶格畸变而变化的颜色特性。

氮化钛薄膜具有类似黄金的外观,可使一些物品具有仿金的外观并且大大增加了物品抗划伤的能力,氮化钛薄膜也可作为一种选择性透射热镜材料,这种玻璃基底上的氮化钛薄膜的选择性,已由不透明氮化钛薄膜的光学常数做了计算。

多弧离子镀氮化钛薄膜的组织机构、力学性能受多种工艺参数的影响,包括:沉积温度、基体偏压、靶电流、离子轰击、氮气分压等。

具体影响如下:
(1)沉积温度多弧离子镀氮化钛薄膜,加热温度在200℃,沉积温度在400~600℃。

温度太低,形核不均匀,为疏松、粗大的锥状晶组织,膜硬度、结合力、耐磨性等力学性能较差;温度太高,基体过热软化,为疏松的柱状晶,性能较差。

沉积温度在500℃时最好,膜层的硬度和结合力较好。

(2)离子轰击离子轰击可以提高基体的温度,使膜层密度提高,并提高膜层硬度和耐磨性,基体温度低易得到疏松的锥状晶,而温度太高又易得到粗大的柱状晶,只有温度适宜才能得到致密的柱状晶,膜层硬度则由于原子排列更加规则、空隙减小和晶界强化等原因而有所提高。

(3)偏压偏压有直流和脉冲两种,偏压直接决定着镀膜过程中基体的沉积温度,偏压越高基体的沉积温度越高。

无偏压时,氮化钛膜为(220)择优,硬度较低(2000HV),结合力较差,摩擦系数较高;若施加直流偏压后,为(111)择优,具有强烈的(111)取向,膜层结合力较好,偏压越高,(111)择优越明显,离子轰击增强,基体温度升高,膜层致密度增大,硬度达2500HV,结合力达45N左右,摩擦系数减小到0.3左右;偏压高时(500V)基体过热软化退伙,且(111)择优较弱,膜层界面应力大,硬度、结合力变差,同时偏压太高时,高能粒子轰击薄膜表面时,产生反溅射,沉积速率较低,并在表面形成微坑,组织性能恶化,而且随直流偏压升高,基体温度快速升高,薄膜晶粒快速长大,形成粗大组织,也使性能降低。

(4)靶电流靶电流的影响:在一定偏压下,靶电流决定基体温度和宏观力学性能,靶电流增大,集体温度升高,晶体由柱状晶生长向致密的等轴晶生长转变,膜层硬度随之增加;靶电流太小,沉积速率过低,且在沉积过程中容易熄弧;电流太大则容易形成大颗粒(液滴),硬度等各项性能下降,一般靶电流在80A以内,50A时硬度、结合力最好。

(5)氮气分压影响膜层的相组织,维弧作用。

(6)时间影响基体温度、膜层厚度、膜层色泽等。

沉积氮化钛薄膜的典型工艺如下:
(1)抽真空至6.0 x 10-3Pa时,加热至200℃,充人氩气,真空度降至2~3帕,接通工件偏压电源,对工件进行轰击清洗。

(2)沉积钛底层,真空度调至3.0 x 10-1Pa,偏压调至500V,逐个引燃小弧源产生冷场致弧光放电,在工件负偏压的作用下沉积到工件上形成钛底层,以提高硬质膜层的结合力。

钛金属放电时,真空室内的等离子体的光为蔚蓝色。

(3)沉积氮化钛薄膜,真空度调至3~5x 10-1Pa,工件偏压调至100至200V,通入氩气后沉积氮化钛,其中氩气的分压在0.5~0.8 x 10-1Pa,占空比40~60%,弧流50~80A,时间2~10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