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丹毒的方法

合集下载

丹毒的中西医诊疗规范

丹毒的中西医诊疗规范

丹毒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

生于下肢者称流火;生于头面者,称抱头火煤油灯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

【中医辩证分型】多因多因血分有热,外受湿热火毒之邪,相互搏结所引起,发病与风热、湿热、火毒关系密切,而尤以火毒为先,临床以发病迅速,色如涂丹为主证,故本病属阳证。

实证、热证。

发于头面者挟有风热,辩为风热毒蕴;发于下肢者,挟有湿热,辩为湿热毒蕴;发于新生儿,则辩为蜰毒蕴热。

【西医诊断要点】1、全身症状:起病急骤,病人常有头痛、畏寒、发热、恶心呕吐等前驱闭关。

2、局部闭关:好发于颜面及下肢,表现为水肿性红斑,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并略隆起。

手指轻压可使红色消退,但在压力除去后,红色即很快恢复。

红肿向四周迅速蔓延,中央的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

病情严重者在红斑中间出现大疱或血疱,很少化脓。

少数患者可出现皮肤片状坏死,以幼儿及年老体弱者容易发生。

局部有烧灼样痛,附近淋巴结肿大、疼痛。

3、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白细胞增多;(2)血沉可增快;(3)病理切片真皮高度水肿,血管淋巴管扩张,真皮中有广泛中性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可深达皮下组织。

4、鉴别诊断:(1)类丹毒:常见于手部,与职业有关;范围小,来势慢;无明显全身症状。

(2)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原发性刺激物致敏史;病变多局限于接触部位;皮损以肿胀,水疱,丘疹为主,自觉刺痒,无触痛;无明显全身症状。

(3)急性蜂窝织炎:皮肤紫红,肿形隆起,边缘炎症较轻,界限不清,稍发硬而坚实,按之有凹陷。

(4)药物性皮炎:发病前有服药史;变可见面部红肿,两目合缝,但边界不清;无恶寒发等全身症状。

【治疗】(一)中医治疗1分证论治:(1)发于头面部,皮肤火焮红灼热,肿胀疼痛,或有水疱,眼胞肿胀难睁;兼见恶寒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大力子5g、马勃3g、黄芩10g、黄连10g、连翘15g、板蓝根15g、薄荷3g、僵蚕5g、桔梗6g、柴胡6g、甘草6g。

丹毒中药外治方

丹毒中药外治方

丹毒中药外治方温馨提示丹毒中药外治方1.升麻汤(1)处方升麻60g,漏芦、黄芩(去黑心)各90g,栀子(去皮)30g。

(2)方法以上方药细锉。

每次用15g,以水750ml,煎至450ml,去渣,下芒硝5g,搅匀,以纱布重浸汤中,温湖患处数十遍,每日2次。

2.白玉散(3)处方寒水石(煅存性,水飞)、朴硝、姜黄、当归各30g,青黛、甘草、黄柏末各9g。

(2)方法以上方药共为细末,芭蕉根汁加蜜调,以鹅翎扫上,干则再敷。

3.如冰散(1)处方朴硝150g(研),始粉、寒水石各90g,白芷30g,冰片3g(研)。

(2)方法以上方药共为细末,和匀,用新汲水调,稀稠适度,鸡翎涂扫,不令药干。

4.祛毒散(1)处方川升麻、漏芦、川芒硝、黄芩各60g,栀子仁30g。

(2)方法以上方药共捣为粗末,每用两匙头,以水300ml,煎至200ml,去渣儿,趁微热以软布蘸药拓疮上,以消为度。

5.清苦散(1)处方芙蓉叶、桑叶、白截、白及、大黄、黄连、黄柏、车前子、白芷、雄黄、芒硝、赤小豆各10g。

(2)方法以上方药共为细末,用蜜水调敷患处。

6.硝黄散(1)处方朴硝30g,大黄(细末)3g。

(2)方法以上2味药共研混匀,水调匀。

先用一小刀刺破丹毒,去赤晕恶血毒汁,再用鸡毛蘸药,时时涂搽。

7.金花散(1)处方郁金、黄芩、甘草、山栀、大黄、黄连、糯米各30g。

(2)方法以上方药共为细末。

蜜和冷水调,以鹅毛涂扫患处。

8.敷药散(1)处方绿豆30g,蝉蜕3g,荆芥穗、泽兰、连翘、白芷、蔓荆子各9g,秦皮、夏枯草各6g。

(2)方法以上方药共研细面,每次用9-12g,淡蜜水调敷患处。

9.四味散(1)处方明雄黄、苏雄各120g,白矾240g,冰片6g。

(2)方法将白矾砸成细面,然后徐徐兑入雄黄和苏雄,研匀后再把冰片研粉兑入即成。

用时,药粉适量,倾人碗内,以山西陈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薄厚约1分左右,如药干后再用毛笔蘸醋涂药上,以保持该药湿润直至8小时左右,然后以小米水洗干净。

丹毒最好的根治方法是什么

丹毒最好的根治方法是什么

丹毒最好的根治方法是什么
一、丹毒最好的根治方法是什么二、丹毒的食疗方法三、丹毒的注意事项
丹毒最好的根治方法是什么1、丹毒最好的根治方法是什么
1.1、中医治疗法治疗丹毒
针对丹毒这种疾病,中医疗法有散风清热解毒法、清肝利湿解热法、清热利湿解毒法和凉血解毒清心开窍法等四种。

针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所需要服用的中药也不相同,而蒲银散就是一种中药制成的药物,在治疗丹毒方面效果显著。

1.2、全身治疗法治疗丹毒
全身治疗丹毒的方法适用于丹毒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抗生素的选择也应该以青霉素为主,一般治疗3天左右即可看到效果。

这时候一定要坚持治疗下去,大约2周之后才能停药,否则会影响治疗的效果。

对于复发性慢性丹毒患者,在治疗前还需要检查有无足癣等,这样才能保证治疗效果。

1.3、局部治疗法治疗丹毒
不同的丹毒患者,丹毒的发病部位通常不能确定,如果丹毒患者只是局部存在丹毒的症状,丹毒患者可以选择局部治疗法。

丹毒患者可以将患肢太高,然后将外用药物涂抹在自己的患病部位,同时还可以配合做皮损内注射,这样恢复的速度会更快。

2、丹毒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2~5天。

前驱症状有突然发热、寒战、不适和恶心。

数小时到1天后出现红斑,并进行性扩大,界限清楚。

患处皮温高、紧张,并出现硬结和非凹陷性水肿,受累部位有触痛、灼痛,常见近卫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

中医治疗丹毒偏方验方效方

中医治疗丹毒偏方验方效方

中医治疗丹毒偏方验方效方第九节丹毒丹毒是以患部突然皮肤鲜红成片,色如涂丹,灼热肿胀,迅速蔓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少阳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傈疮疡……”《诸病源候论·丹毒病诸候》云:“丹者,人身忽然掀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

或发于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所为。

重者,亦有疽之类,不急治,则痛不可堪,久乃坏烂。

”本病发无定处,生于胸腹腰胯部者,称内发丹毒;发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足部者,称流火;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

[病因病机]由于素体血分有热,外受火毒,热毒蕴结,郁阻肌肤而发;或由于皮肤粘膜破伤(如鼻腔粘膜、耳道皮肤或头皮破伤,皮肤擦伤,脚湿气糜烂,毒虫咬伤,臁疮等),毒邪乘隙侵入而成。

凡发于头面部者,挟有风热;发于胸腹腰胯部者,挟有肝火;发于下肢者,挟有湿热;发于新生儿者,多由胎热火毒所致。

[诊断]多数发生于下肢,其次为头面部。

新生儿丹毒,常为游走性。

可有皮肤、粘膜破损等病史。

发病急骤,初起往往先有恶寒发热、头痛骨楚、胃纳不香、便秘溲赤等全身症状。

继则局部见小片红斑,迅速蔓延成大片鲜红斑,略高出皮肤表面,边界清楚,压之皮肤红色稍退,放手后立即恢复,表面紧张光亮,摸之灼手,肿胀、触痛明显。

一般预后良好,约经5—6天后消退,皮色由鲜红转暗红或棕黄色,最后脱屑而愈。

病情严重者,红肿处可伴发瘀点、紫斑,或大小不等的水疱,偶有化脓或皮肤坏死。

亦有一边消退,一边发展,连续不断,缠绵数周者。

患处附近署核可发生肿痛。

发于小腿者,愈后容易复发,常因反复发作,皮肤粗糙增厚,下肢肿胀而形成象皮腿。

新生儿丹毒常游走不定,多有皮肤坏死,全身症状严重。

本病由四肢或头面走向胸腹者,为逆证。

新生儿及年老体弱者,火毒炽盛,易致毒邪内陷,见壮热烦躁、神昏谵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常在20X109几以上,中性粒细胞80%一90%。

中医辩证施治丹毒

中医辩证施治丹毒

中医辩证施治丹毒很多人对丹毒并不是很多了解,事实上,在古代,医者们就对丹毒有所认识,因此,中医疗法治疗丹毒非常有效,丹毒最好治疗方法就是中医,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中医辩证施治丹毒,希望大家能了解丹毒的治疗。

中医辩证施治丹毒(一)临床表现丹毒是由丹毒链球菌侵犯皮肤和粘膜网状淋巴管而引起的一种有传染性的感染,好发于头面部及小腿。

中医称其为抱头火丹或大头瘟;生于小腿的叫流火;游走全身的叫赤游丹等。

表现起病急骤,先有寒战、高热、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继而皮肤发,红,色泽鲜红如丹,按之褪色,压力除去后,红色立即恢复。

局部有烧的感,疼痛轻微,但在头皮盖上之丹毒,疼痛较重。

红疹向四周扩大,与正常皮肤界限明显。

有时可出现水泡,但很少化脓。

体弱幼儿脐部或外生殖器等部位所发生的丹毒,常伴有皮肤坏死。

下肢丹毒容易复发,多次发作后皮肤变厚形成象皮肿。

(二)辨证分型1.抱头火丹型发病急速,初起即见恶寒发热,头痛,口渴咽干;常由一侧鼻部开始,颜面潮红肿痛,出现小片红斑,迅速向周围蔓延。

红斑边缘清楚稍高出皮面。

大便干结,小便赤短。

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

治宜清血热、祛风毒为主。

2.流火型(小腿丹毒)初期即恶寒发热,头痛,骨痛,小腿或足部红肿热痛,皮肤发亮。

如频繁发作,则成慢性,可发展为大腿风(即象皮肿)。

治宜清热利湿为主。

(三)食物疗法1.抱头火丹型(1)乌龙膏(经验方):陈小麦、米醋各适量。

用法:陈小麦愈久愈好,研粉。

以锅炒之成黄黑色,冷定研末,陈米醋调成糊,熬如黑漆,以瓷罐收之。

涂在丹毒部位,有较好疗效。

(2)紫麻凤凰衣(《本草纲目》):鸡卵膜衣12枚,麻黄1.5g,紫苑10g。

用法:将鸡卵膜衣焙于磨研为末。

以水煎麻黄、紫苑二味10分钟左右,去渣取汁送服卵膜衣末。

每日1剂,连服3-5日。

(3)丝瓜粥(经验方):嫩鲜丝瓜1条,白米50g,白糖适量。

用法:如常法煮米做粥,半熟时放入洗净切成粗段的鲜丝瓜,待粥熟去丝瓜,加糖,顿服。

中医外科丹毒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外科丹毒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丹毒丹毒是皮肤或黏膜的网状淋巴管感染。

发于颜面者称“抱头火丹”。

发于小腿者称“流火”。

红斑在腿部上下篁延游走者,称“腿游风”。

由火毒郁于皮肤而发,发于颜面者兼风,发于下肢者兼湿。

【诊断】1以小腿为多见,多有脚癣糜烂存在,头面次之,可找到皮肤黏膜破损。

2 .皮肤呈鲜红色肿胀,稍高出于周围皮肤,边界清楚,灼热疼痛。

一般不化脓。

可伴附近淋巴结肿痛。

3 .起病时突发寒战、高热、周身不适、脉数。

4 .发于小腿的丹毒,易反复发作,患肢可形成象皮肿。

5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

【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 .颜面丹毒治法:散风清火解毒。

方药举例:普济消毒饮加减。

薄荷5g,牛劳子、黄苓、玄参各IOg,板蓝根、大青叶各20g,金银花、连翘各15g,黄连3g。

2.下肢丹毒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举例:紫花地丁30g,金银花、大青叶各20g,黄柏、车前子、赤芍、牡丹皮各IOgo 全身症状消失,局部红斑亦退,而肿胀不消的,上方减少清热解毒药,加生惹彼仁30g,草薜15g,防己、泽泻各10g,以利湿消肿。

皮肤肥厚,已成象皮肿者,参考内科丝虫病象皮肿治疗。

二、中成药银黄口服液每次服IomI,每日3次。

清解片每次服5片,每日3次。

六神丸每次服10粒,每日3次。

三妙丸每次服6g,每日3次。

三、局部处理1用金黄散或玉露膏,冷开水调成稀糊状,随十随涂,不宜包扎。

如红肿面积过大,用皮炎洗剂煎汤作冷湿敷,清洁方便,消炎退肿快。

2.下肢丹毒肿胀严重者,皮肤消毒后,用梅花针敲刺,渗出湿水,以利消肿。

有足癣者应积极治疗,可预防丹毒的复发。

四、简易方药用概说中介绍的新鲜草药,捣烂敷红肿处,随干随换。

苍术、防己、泽泻各60g,升麻30g,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10g,每日3次。

饭前开水吞服,可常服。

鲜乌柏叶、鲜樟树叶、松针各60g,生姜30g,切碎煎汤,乘热先熏后泡,每次20〜30分钟,每日2~3次。

至腿热出汗为好。

后两方适用于象皮肿。

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的应用进展

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的应用进展

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的应用进展摘要:中医治法有多种,疗效好,疗程短。

它无显著的毒性,因此受到很多病人的欢迎。

对下肢丹毒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丹毒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症状是皮肤突然变得通红,颜色变得像是一种粘稠的液体。

多见于下肢及脸部。

其症状是起病迅速,局部有明显的片状红疹,呈亮红色,略有凸起,压迫后褪色。

皮肤变得滚烫,像是被火烧了一样。

伴有高热、畏寒、头疼等症状。

下肢丹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症状有四肢肿胀、皮肤损伤等。

本文从中药治疗丹毒的3个方面阐述了中药对下肢丹毒的疗效。

其次,介绍中药在下肢丹毒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下肢丹毒;中医药治疗;进展中医认为,下肢丹毒是一种急性的皮肤及淋巴管,多见于下肢、脸部。

局部有明显的片状红疹,呈亮红色。

临床特征: A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表现为畏寒、全身不适、高热。

皮肤损害特征:有明亮的红色浮肿,有清晰的边缘。

很多人在患有下肢丹毒的时候,都会选择中医[1]。

因为中医药在治疗下肢丹毒方面具有非常好的疗效,且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很多中医药起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服用之后效果明显。

若是对其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相信在未来发展中治疗下肢丹毒将更加容易,造福于患者。

那么如何应用中医药治疗下肢丹毒?本文将从内外同治、针刺治疗、综合治疗 3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下肢丹毒的病因1.1感染该病是由 a族 b型溶血性链球菌侵入所致,可由皮肤或粘膜擦伤或其它轻度外伤所致,也可由血路感染所致,常见于鼻炎、口腔粘膜及牙齿感染病灶、足癣、小腿溃疡、瘙痒性皮肤病、疫苗接种、放射性损伤、皮肤皲裂或轻微摩擦、搔挠和轻微创伤等都会导致,特别是未经清洗的伤口更容易受到感染,有的伤口很小,很难察觉,比如脸部的丹毒可以通过鼻子上的一个小伤口造成,而复发性丹毒则是因为细菌潜伏在淋巴管中,一旦身体免疫力下降,就会复发。

1.2免疫功能降低该病主要见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如糖尿病、慢性肾炎、低 v球蛋白血症、酗酒等全身疾病。

丹毒的治疗偏方有哪些

丹毒的治疗偏方有哪些

丹毒的治疗偏方有哪些
丹毒患者是痛苦地,丹毒反复发作,不但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影响,也让他们的心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再加上丹毒反复发作,给他们的经济也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那么如何有效治疗丹毒呢?大家可以尝试一下丹毒的治疗偏方,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1、拌马兰头是丹毒的治疗偏方之一,而且方法简单。

在治疗时,我们需要准备马兰头约500克,在洗净之后放入沸水中几分钟,取出后切碎,然后加入糖、盐、味精等调料搅拌均匀,饮其水,一日三次即可。

2、马齿苋菊花粥。

选择菊花十五克,烘干研成粉备用。

取新鲜的马齿笕60克,洗净之后切碎备用。

将100克粳米淘洗干净,然后加入一千毫升水,和马齿笕一起煮粥。

在米粥即将煮熟的适合,加入菊花末一起煮片刻,之后即可出锅。

此粥需每日服用3次,连续服用几天,即可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以上是两种丹毒的治疗偏方,对于丹毒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可是,这些偏方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我们还是需要用专业的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建议大家用中医传统药剂蒲银散。

蒲银散结合多种中药的精华,而且药性吸收特别好。

具有安
蒲银散 1
全、有效、使用方便等多重优势。

在丹毒治愈之后,还可以修复患者受损的皮肤,使其恢复正常的色泽。

由此可见,蒲银散是治疗丹毒的首选。

蒲银散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丹毒的方法
人们都说中药好西药快,我们很多人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叫做丹毒,很多人可能对这种疾病不是那么的了解,我们必须要了解清楚这是一种什么疾病,这其实是一种皮肤疾病我们必须注意,我们可以选择中医来治疗丹毒,那么下面就让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具体的情况吧!
中医如何治疗丹毒?
中医学认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为主,可由风湿热诸邪化火而致。

其中发于颜面者,又称抱头火丹或大头瘟;发于下肢者,
称为流火;发生于新生儿或小儿的丹毒,称赤游丹或游火。

辨证
论治可分为四型。

(1)风热火炽证见于头面、耳项、臂膊等处,灼红,重则双目合缝,不能睁开。

伴见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以散风清热解毒为主,方以化斑解毒汤加减。

(2)肝经郁火证发于胸腹、腰背、胁肋、脐周等处,红肿,向四周扩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以清肝利湿解热为法,方以柴胡清肝汤加减。

(3)湿热火盛证常发于下肢腿股、足背等处,红肿灼热,向上蔓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走困难。

伴见纳少,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法,方以利水渗湿汤加减。

(4)毒热入营证重证者范围较大,可见神昏谵语,躁动不安,恶心呕吐等诸逆证。

治以凉血解毒,清心开窍,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

水煎服,日1剂。

神昏谵语者,加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或牛黄清心丸,选用一种。

局部可用清热解毒之中药外敷。

初期用仙人掌、马齿苋、芙蓉叶、绿豆等,任选一种,捣烂外敷,干则换之。

中后期红肿稍退,可改用金黄膏或如意金黄散,蜜水调敷。

对反复发作的丹毒,可服药预防:生薏仁米30g。

每日煎服1次。

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

并与健康人隔离,避免
接触。

忌食辛辣、荤腥、油腻之品,多吃蔬菜、水果。

中医来做治疗的方式是极好的,我们都知道,我们的中医药历史悠久,对于治疗丹毒这种疾病还是有保证的,我们可以给大家提供最好的,也是最棒的方法,希望能给你们一些实质性的建议那么在此希望患者能早日恢复身体健康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