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丹毒偏方大全
丹毒中药外治方

丹毒中药外治方温馨提示丹毒中药外治方1.升麻汤(1)处方升麻60g,漏芦、黄芩(去黑心)各90g,栀子(去皮)30g。
(2)方法以上方药细锉。
每次用15g,以水750ml,煎至450ml,去渣,下芒硝5g,搅匀,以纱布重浸汤中,温湖患处数十遍,每日2次。
2.白玉散(3)处方寒水石(煅存性,水飞)、朴硝、姜黄、当归各30g,青黛、甘草、黄柏末各9g。
(2)方法以上方药共为细末,芭蕉根汁加蜜调,以鹅翎扫上,干则再敷。
3.如冰散(1)处方朴硝150g(研),始粉、寒水石各90g,白芷30g,冰片3g(研)。
(2)方法以上方药共为细末,和匀,用新汲水调,稀稠适度,鸡翎涂扫,不令药干。
4.祛毒散(1)处方川升麻、漏芦、川芒硝、黄芩各60g,栀子仁30g。
(2)方法以上方药共捣为粗末,每用两匙头,以水300ml,煎至200ml,去渣儿,趁微热以软布蘸药拓疮上,以消为度。
5.清苦散(1)处方芙蓉叶、桑叶、白截、白及、大黄、黄连、黄柏、车前子、白芷、雄黄、芒硝、赤小豆各10g。
(2)方法以上方药共为细末,用蜜水调敷患处。
6.硝黄散(1)处方朴硝30g,大黄(细末)3g。
(2)方法以上2味药共研混匀,水调匀。
先用一小刀刺破丹毒,去赤晕恶血毒汁,再用鸡毛蘸药,时时涂搽。
7.金花散(1)处方郁金、黄芩、甘草、山栀、大黄、黄连、糯米各30g。
(2)方法以上方药共为细末。
蜜和冷水调,以鹅毛涂扫患处。
8.敷药散(1)处方绿豆30g,蝉蜕3g,荆芥穗、泽兰、连翘、白芷、蔓荆子各9g,秦皮、夏枯草各6g。
(2)方法以上方药共研细面,每次用9-12g,淡蜜水调敷患处。
9.四味散(1)处方明雄黄、苏雄各120g,白矾240g,冰片6g。
(2)方法将白矾砸成细面,然后徐徐兑入雄黄和苏雄,研匀后再把冰片研粉兑入即成。
用时,药粉适量,倾人碗内,以山西陈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薄厚约1分左右,如药干后再用毛笔蘸醋涂药上,以保持该药湿润直至8小时左右,然后以小米水洗干净。
中医治疗丹毒偏方验方效方

中医治疗丹毒偏方验方效方第九节丹毒丹毒是以患部突然皮肤鲜红成片,色如涂丹,灼热肿胀,迅速蔓延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少阳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傈疮疡……”《诸病源候论·丹毒病诸候》云:“丹者,人身忽然掀赤,如丹涂之状,故谓之丹。
或发于足,或发腹上,如手掌大,皆风热恶毒所为。
重者,亦有疽之类,不急治,则痛不可堪,久乃坏烂。
”本病发无定处,生于胸腹腰胯部者,称内发丹毒;发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足部者,称流火;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网状淋巴管炎。
[病因病机]由于素体血分有热,外受火毒,热毒蕴结,郁阻肌肤而发;或由于皮肤粘膜破伤(如鼻腔粘膜、耳道皮肤或头皮破伤,皮肤擦伤,脚湿气糜烂,毒虫咬伤,臁疮等),毒邪乘隙侵入而成。
凡发于头面部者,挟有风热;发于胸腹腰胯部者,挟有肝火;发于下肢者,挟有湿热;发于新生儿者,多由胎热火毒所致。
[诊断]多数发生于下肢,其次为头面部。
新生儿丹毒,常为游走性。
可有皮肤、粘膜破损等病史。
发病急骤,初起往往先有恶寒发热、头痛骨楚、胃纳不香、便秘溲赤等全身症状。
继则局部见小片红斑,迅速蔓延成大片鲜红斑,略高出皮肤表面,边界清楚,压之皮肤红色稍退,放手后立即恢复,表面紧张光亮,摸之灼手,肿胀、触痛明显。
一般预后良好,约经5—6天后消退,皮色由鲜红转暗红或棕黄色,最后脱屑而愈。
病情严重者,红肿处可伴发瘀点、紫斑,或大小不等的水疱,偶有化脓或皮肤坏死。
亦有一边消退,一边发展,连续不断,缠绵数周者。
患处附近署核可发生肿痛。
发于小腿者,愈后容易复发,常因反复发作,皮肤粗糙增厚,下肢肿胀而形成象皮腿。
新生儿丹毒常游走不定,多有皮肤坏死,全身症状严重。
本病由四肢或头面走向胸腹者,为逆证。
新生儿及年老体弱者,火毒炽盛,易致毒邪内陷,见壮热烦躁、神昏谵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常在20X109几以上,中性粒细胞80%一90%。
中医辩证施治丹毒

中医辩证施治丹毒很多人对丹毒并不是很多了解,事实上,在古代,医者们就对丹毒有所认识,因此,中医疗法治疗丹毒非常有效,丹毒最好治疗方法就是中医,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中医辩证施治丹毒,希望大家能了解丹毒的治疗。
中医辩证施治丹毒(一)临床表现丹毒是由丹毒链球菌侵犯皮肤和粘膜网状淋巴管而引起的一种有传染性的感染,好发于头面部及小腿。
中医称其为抱头火丹或大头瘟;生于小腿的叫流火;游走全身的叫赤游丹等。
表现起病急骤,先有寒战、高热、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继而皮肤发,红,色泽鲜红如丹,按之褪色,压力除去后,红色立即恢复。
局部有烧的感,疼痛轻微,但在头皮盖上之丹毒,疼痛较重。
红疹向四周扩大,与正常皮肤界限明显。
有时可出现水泡,但很少化脓。
体弱幼儿脐部或外生殖器等部位所发生的丹毒,常伴有皮肤坏死。
下肢丹毒容易复发,多次发作后皮肤变厚形成象皮肿。
(二)辨证分型1.抱头火丹型发病急速,初起即见恶寒发热,头痛,口渴咽干;常由一侧鼻部开始,颜面潮红肿痛,出现小片红斑,迅速向周围蔓延。
红斑边缘清楚稍高出皮面。
大便干结,小便赤短。
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
治宜清血热、祛风毒为主。
2.流火型(小腿丹毒)初期即恶寒发热,头痛,骨痛,小腿或足部红肿热痛,皮肤发亮。
如频繁发作,则成慢性,可发展为大腿风(即象皮肿)。
治宜清热利湿为主。
(三)食物疗法1.抱头火丹型(1)乌龙膏(经验方):陈小麦、米醋各适量。
用法:陈小麦愈久愈好,研粉。
以锅炒之成黄黑色,冷定研末,陈米醋调成糊,熬如黑漆,以瓷罐收之。
涂在丹毒部位,有较好疗效。
(2)紫麻凤凰衣(《本草纲目》):鸡卵膜衣12枚,麻黄1.5g,紫苑10g。
用法:将鸡卵膜衣焙于磨研为末。
以水煎麻黄、紫苑二味10分钟左右,去渣取汁送服卵膜衣末。
每日1剂,连服3-5日。
(3)丝瓜粥(经验方):嫩鲜丝瓜1条,白米50g,白糖适量。
用法:如常法煮米做粥,半熟时放入洗净切成粗段的鲜丝瓜,待粥熟去丝瓜,加糖,顿服。
丹毒的治疗偏方有哪些

丹毒的治疗偏方有哪些
丹毒患者是痛苦地,丹毒反复发作,不但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影响,也让他们的心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再加上丹毒反复发作,给他们的经济也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那么如何有效治疗丹毒呢?大家可以尝试一下丹毒的治疗偏方,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1、拌马兰头是丹毒的治疗偏方之一,而且方法简单。
在治疗时,我们需要准备马兰头约500克,在洗净之后放入沸水中几分钟,取出后切碎,然后加入糖、盐、味精等调料搅拌均匀,饮其水,一日三次即可。
2、马齿苋菊花粥。
选择菊花十五克,烘干研成粉备用。
取新鲜的马齿笕60克,洗净之后切碎备用。
将100克粳米淘洗干净,然后加入一千毫升水,和马齿笕一起煮粥。
在米粥即将煮熟的适合,加入菊花末一起煮片刻,之后即可出锅。
此粥需每日服用3次,连续服用几天,即可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
以上是两种丹毒的治疗偏方,对于丹毒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可是,这些偏方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我们还是需要用专业的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建议大家用中医传统药剂蒲银散。
蒲银散结合多种中药的精华,而且药性吸收特别好。
具有安
蒲银散 1
全、有效、使用方便等多重优势。
在丹毒治愈之后,还可以修复患者受损的皮肤,使其恢复正常的色泽。
由此可见,蒲银散是治疗丹毒的首选。
蒲银散 2。
祖传秘方:丹毒不必慌,根治神方黄豆膏

祖传秘方:丹毒不必慌,根治神方黄豆膏
祖传秘方:丹毒不必慌,根治神方黄豆膏
资料来源/网络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
荷花小女子将致力于将手头世家所传的全国各民族海量的民间祖传秘方陆续整理登出,务求秘方齐备,为医家和普罗大众提供治病资源。
所登出的秘方中,有的虽然题目相同,但处方绝对不雷同!
本人所收录的中医秘方,凡末尾注有“撰方人、献方人、荐方人的”均出自古今名医的呕心沥血之作,历经几十年甚至千百年的临床验证的验方,可作参考的珍贵医家资源。
欢迎选用和转藏,造福天下百姓!
秘方:黄豆200g,猪胆5个。
用法:黄豆以水泡软后打碎,用猪胆汁拌匀,敷在患处用纱布覆盖,干了就换,接着再敷,一般敷三至五次痊愈。
方解:此方乃吾师父的祖传秘方,曾经年年患此病,断断续续无法痊愈。
经用本方五次断根,至此十多年没复发。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多例,疗效显著。
献方人:纪老师名医
秘方
思想殿堂备考资源史海钩沉情感驿站百科大全男欢女爱星座风水文学漫步美食天下
网页特效美容美体。
丹毒偏方_有效治疗丹毒的偏方

丹毒偏方_有效治疗丹毒的偏方这个季节是丹毒的高发季节,如果不小心患上丹毒,该怎么办?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丹毒偏方,希望能帮到你。
丹毒偏方1.丝瓜粥准备1条的嫩丝瓜,洗干净之后切成粗断备用,需要50克的大米,适量的白糖。
就像家常煮粥那样,把大米煮成粥,当粥半熟时再加入丝瓜,等到粥熟了之后再把丝瓜捞起来,丢掉。
然后往粥里面加入白糖,就可以食用。
丝瓜粥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抱头火丹。
2.马齿觅茶需要新鲜的马齿觅30克,或是干货马齿觅20克也可以。
将新鲜的马齿觅清洗干净之后,加入适量的水,煎汤之后,就可以饮用。
马齿觅茶适用于抱头火丹。
3.蒲公英茶新鲜的蒲公英30克或是干货蒲公英20克。
将蒲公英洗干净之后,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煎汤,之后就可以饮用。
蒲公英茶具有清血热和祛风病毒的作用,适用于抱头火丹,以及伴有恶寒发热、头痛以及口渴咽干的患者。
4.茯苓菊花汤茯苓菊花汤,听这名字,感觉就挺好喝的样子。
需要各30克的土茯苓以及野菊花,15克的紫草。
制作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将这三种材料用水煎好就可以服用。
每天服用1剂,分为三次来进行。
一般服下3~6剂基本上就能够痊愈。
茯苓菊花汤能够清热,有利于趋势,并且清血热,具有解毒的功效。
只用于丹毒患者。
5.荔枝海带汤听这名字就觉得怪怪的,荔枝是甜的,而海带煮甜的话好吃吗?不管好不好吃,试一试就知道啦,先来看下怎么做吧。
需要15克的海带,5枚荔枝干果,适量的黄酒。
将海带和荔枝干果用黄酒和谁适量煎好后,就可以服用。
材料和做法都很简单,如果好奇是什么味道,不是丹毒患者也可以试试看。
丹毒的中医治疗方法1.风热火炽证见于头面、耳项、臂膊等处,灼红,重则双目合缝,不能睁开。
伴见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以散风清热解毒为主,方以化斑解毒汤加减。
2.肝经郁火证发于胸腹、腰背、胁肋、脐周等处,红肿,向四周扩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以清肝利湿解热为法,方以柴胡清肝汤加减。
3.湿热火盛证常发于下肢腿股、足背等处,红肿灼热,向上蔓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走困难。
丹毒(下肢丹毒)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4

丹毒(下肢丹毒)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1)临床表现:发病前常有畏寒、发热和全身不适的症状。
起病急骤,患处出现片状潮红、界限清楚、略高出于皮肤,并迅速向四周蔓延扩展,自觉患处烧灼疼痛;按之红色消退,手起后很快恢复。
重者有水疱出现,很少化脓。
少数患者可出现皮肤片状坏死,尤以幼儿及年老体弱者易发。
(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皮肤性病学》第八版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张学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临床表现:好发于足背、小腿、面部等处,多为单侧性。
起病急剧,典型皮损为水肿性红斑,界限清楚,表面紧张发亮,迅速向四周扩大。
可有不同程度全身中毒症状和附近淋巴结肿大。
病情多在 4~5 天达高峰,消退后局部可留有轻度色素沉着及脱屑。
(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时间2周以内。
2.慢性期:发病时间大于2周。
(三)证候诊断1.急性期湿热毒蕴证: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或伴恶寒发热;甚或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胃纳不香;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慢性期血瘀湿阻证:发于下肢,常反复发作,病情进展缓慢,患肢肿痛不甚,色暗红,可伴有皮肤色素沉着,甚至出现象皮腿。
舌脉:舌红或紫暗,苔黄,脉弦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急性期湿热毒蕴证治法:凉血清热,利湿解毒(1)推荐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
水牛角、牡丹皮、生地黄、赤小豆、赤芍、金银花、泽泻、虎杖、黄柏、蒲公英、甘草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外治法①贴敷疗法:外敷膏药:适用创面无水疱,局部红肿者,可选用金黄膏或玉露膏或青黛膏或芩柏膏,每日1次,6天1个疗程;中药湿敷:适用于渗出较多或伴有水疱糜烂者。
丹毒偏方

丹毒偏方
丹毒,有被称为流火,是一种皮肤类疾病。
发病时常为大面积红肿,这里提供的偏方可能不会使您痊愈,但用来排除毒素还是有效的。
★1.蜣螂治疗丹毒
准备蜣螂2只。
将其烘干研粉,用麻油拌之成膏状,使用时取适量药膏涂于疮面,为防玷污衣物,可用纱布包扎起来。
每日换药一次,一般3~5天就可痊愈。
如果所得丹毒伴有全身症状,需要配合内服的清热解毒药一同治疗。
如果已经化脓,要配合切开引流术。
这时,仍旧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
★2.紫花地丁治疗下肢丹毒
紫花地丁30克,金银花15克,黄柏10克,赤茯苓10克,
丹皮10克,川牛膝10克,车前子30克。
将上药一同用水浸泡,半小时后用大火煮沸,然后改小火再煮20分钟,这只是第一阶段。
同一剂药用同样的方法再重复一次,然后合二为一。
每日饭后(三餐任选一餐即可)30分钟内温水送服。
★3.芙蓉叶解决丹毒
选取芙蓉叶适量,阴干后研成细末,用时以清茶调成糊状涂患处,每天数次。
也可制成玉容膏,即取芙蓉叶100克研成细粉,凡士林400克加热溶化后,将细粉兑人并调匀,有条件者可加人苯酚(碳酸)液8滴,以作防腐之用。
将软膏敷于患处。
每日2~3次。
丹毒是要尽快治愈的,婴儿和年老体弱的患者,如治疗不及时,常可发生肾炎、皮下脓肿及败血症等并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主治】滋阴凉血,清热解毒。主治丹毒。
【偏方组成】金银花20克,玄参15克,当归10克,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发于颜面者,加牛蒡子、桑叶、菊花;发于胸腹者,加柴胡、龙胆草、郁金、黄芩;发于下肢者,加黄柏、猪苓、赤小豆、牛膝 ;高热者,加生石膏、知母、花粉;血热者,加丹皮、赤芍、紫草;便秘者,加大黄;反复发作者,加路路通、鸡血藤、防己、冬瓜仁;肿胀 者,加泽泻、薏苡、木瓜、乳香、没药。局部用马勃、朴硝各90克,冰片5克,制为面,与捣烂鲜马齿苋90克,香油适量,调成糊状外敷。
鹿角霜熟地治丹毒
【功能主治】主治丹毒。
【偏方组成】鹿角霜、熟地各30克,川椒、麻黄、肉桂各5克,白芥子3克,炮姜1.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2次,温服,煎第3次熏洗患部。
【加减】若局部皮色紫暗者,加丹参20克,红花6克,鸡血藤30克;若疼痛者,加乳香、没药各6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丹毒患者15例,服药6~30剂,均获痊愈。
【用法用量】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过筛,用凡士林适量加热后,调人已和匀的药水成膏,装瓶备用。用时,根据丹毒大小范围,将膏药涂于患部,外盖敷料,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直至痊愈止。
【病例验证】用本方治疗小儿丹毒患者31例,经换药4~8次,均获治愈。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丹毒患者31例,其中2~3天痊愈者19例,4~6天痊愈者10例,1周痊愈者2例。
银花地丁治丹毒
【功能主治】主治丹毒。
【偏方组成】金银花、紫花地丁各30克,野菊花15克,黄柏、丹皮、赤芍、泽兰、牛膝、泽泻各10克,萆光(氵光)、碧玉散(包)各12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药渣外敷于患处,保持湿润,每日用药1次。
苦参治丹毒
【功能主治】主治丹毒。
【偏方组成】苦参适量。
【用法用量】将苦参研粉,加绿茶浓汁调成糊状,外敷局部红肿处,1日2次。药面用薄膜覆盖,用针穿薄膜呈蜂窝状小孔,其范围根据疮面大小而定。
【宜忌】疮面溃烂者不可敷药,外敷内服药期间忌食腥辣之品。
【病例验证】李某,男,37 岁。左小腿内侧红肿疼痛1天,伴恶寒发热,头痛口渴,体温39.7℃。诊断为急性网状淋巴管炎。给予青霉素静滴,口服先锋霉素治疗,用药3天热未退净,小腿红肿不退。改按上方局部外敷苦参糊,1日2次。内服龙胆泻肝汤方加减。治疗3天后热除纳佳,局部红肿基本消退。继用苦参糊外敷3日而愈。
【加减】高热者,加紫雪丹;肿胀甚,有水疱者,加车前子、防己;苔腻纳呆者,加苍术、生薏苡仁;反复发作、肿硬用清利通络法治疗下肢丹毒120例,用药4~16日后,其中治愈112列,占93.33%;好转8例,占6.67%,总有效率为100%。
菊花茯苓饮治丹毒
【功能主治】主治丹毒。
【偏方组成】野菊花、土茯苓各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加冷水浸泡片刻,水煎2次,取药汁分2次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丹毒患者15例,均获治愈。其中服药3剂治愈者4例,5剂治愈者8例,6剂治愈者3例。
生川军黄连膏治丹毒
【功能主治】主治小儿丹毒。
【偏方组成】生川军、生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生草乌、生川乌,川黄连各100克,黄柏、黄芩、红花、生甘草各50克,凡士林适量。
中医治疗丹毒偏方大全
银花芍药汤治丹毒
【功能主治】疏风解毒,凉血通腑。主治丹毒。
【偏方组成】银花12克,赤芍9克,黄芩6克,连翘9克,荆芥3克,山桅9克,竹叶6克,枳实4.5克,大黄4.5克,薄荷2.4克(后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李某,女,51 岁。患者三天前开始自觉面部瘙,如虫行之状,嗣后面部皮肤隐现掀红,即痒且痛,常感恶寒发热,头痛恶呕,胸闷不舒,呼吸急促,大便干结已三天未行。检查眼睑、前额和鼻梁三处皮肤.红,赤色如丹,形如云片;体温38.3℃。经西医诊断,为颜面部丹毒。诊见舌赤,少苔,脉浮数。证系热邪郁于血分,外受风邪,风热相搏,诱发而为抱头火丹。治宜疏风解毒,佐以凉血通腑。以此方煎汤内服,另嘱其以消炎软膏敷贴局部,每日换一次。用药之第二日,寒热已解,大便畅行,红肿亦见小退。惟中焦之热尚盛,将方中荆芥、大黄去之,加人黄连2.4克,嘱其再进2剂。药后红肿完全消失,胸膈爽快,食之味香。但面部皮肤尚有微痒,转用以凉血疏风之剂,其方为:菊花9克,丹皮4.5克,玄参9克,桑叶9克,生地12克,蝉衣4.5克,炒山桅6克,甘草3克。又连进3剂,诸症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