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2020年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世界现代科技与文化中图版巩固辅导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世界现代科技与文化中图版巩固辅导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世界现代科技与文化中图版巩固辅导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世界现代科技与文化中图版巩固辅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主要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B、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C、它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

D、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其核心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某班举办“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图片展”,下面是小明同学搜集到的几张历史图片。其中属于第二次工革命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为了奖励对世界电影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世界电影行业设置了许多奖项,其中属于美国好莱坞的是( )

A、奥斯卡金像奖

B、恺撒电影奖

C、金鸡奖

D、华表奖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克隆羊多利是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的哺乳动物,它反映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 )

A、电子计算机领域的成就

B、原子能领域的成就

C、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的成就

D、空间技术领域的成就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科技创新推动人类历史进程。下列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珍妮机的发明②瓦特蒸汽机的普遍使用③飞机的问世④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A、②①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爱德华·斯诺登做了一件让让全球震惊的事情:把“山姆大叔”的监控项目和手段曝光。从媒体角度看,突出反映了( )

A、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B、网络、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监督作用的大大增强

C、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的负面影响

D、政府对个人和集团势力独行的制约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以下各种职业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汽车司机一铁路工人一计算机教师

B、火车司机一网络工程师一石油工人

C、火车司机一汽车司机一网络工程师

D、石油工人一宇航员一轮船修理工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爵士乐之父,他有关爵士乐的重要意义,就好像古典音乐的巴赫,摇滚乐的普雷斯利。请问20世纪风靡美国的爵士乐起源于( )

A、南美洲音乐

B、苏格兰音乐

C、非洲音乐

D、澳洲土著人音乐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朋友圈”一词,随着微信时代的来临,真的是刷爆朋友圈。现在的朋友圈简直无所不能。真正是拥有广大的朋友圈,足不出户秒知天下事。那么这一火爆的现象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一核心技术呢?( )

A、原子能技术

B、电子计算机

C、航天技术

D、生物工程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下列哪方面的成就使“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成为现实?

A、自动化技术

B、生物技术

C、新材料技术

D、计算机网络技术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如图是关于“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其中对A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B、发明了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

C、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

D、生活中人们普遍采用电灯照明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科技进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下列现象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机器轰鸣,火车飞驰

②车马劳顿,家书万金

③在线购物,网络订票

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一幅画作以最简单的几何形块描绘战争的恐怖、痛苦和兽性,控诉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一个小镇的暴行。这幅画作是( )

A、《记忆的永恒》

B、《格尔尼卡》

C、《向日葵》

D、《最后的晚餐》

【答案】:

【解析】:

第14题【单选题】

第三次科技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变化。此次科技革命中( )

A、内燃机得以问世

B、铁路交通业诞生

C、网络技术产生发展

D、航空运输开始出现

【答案】:

【解析】:

第15题【单选题】

爵士乐来源于( )

A、欧洲古典音乐

B、中国民间音乐

C、美洲土著音乐

D、美国黑人音乐

【答案】:

【解析】:

第16题【填空题】

称雄于世界电影王国,又有“梦幻工厂”之称的地方是——______。【答案】:

【解析】:

第17题【填空题】

以下列举的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若干因素,请仿照例子就相关因素各举一个史实。例:思想解放推动历史发展——文艺复兴运动或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1)政治革命与社会制度更新——

______(2)科技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______(3)改革调整与社会进步发展——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8题【填空题】

改错题(题中有一处是错误的,写出错误内容并订正)

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站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角度,屠教授研究的领域属于计算机网络技术。

错误:______订正: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9题【材料分析题】

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又极大地影响着城市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九世纪上半叶,美国东北部城市的繁荣为西部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由于运输条件改善,运河和铁路快速兴建,贸易、商业发展迅速等因素,东部向西部移民进程加速……西部一分剩余农业劳动力来到城市找工作,成为推动西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董革非著《美国城市化进程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图1:20世纪初,有轨电车在世界各地曾经得到极大的发展

图2:旧上海街头的有轨电车

材料三: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日本在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完成了汽车普及化。到1992年7月,日本各类汽车的总拥有台数已达到6000万台,不但导致空气污染,而且交通拥堵日趋严重。

——摘自李蓉蓉、郭惠斌等着《日本的城市化过程分析》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河和铁路快速兴建”与哪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及广泛使用有关?依据材料一,概括“运输条件改善”对推动美国西部城市发展的作用。

依据材料二,20世纪初哪种交通工具在城市得到广泛使用?这种交通工具以什么新能源作为动力?这种新能源的广泛使用说明人类历史进入了什么时代?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日本取得的哪些经济成就推动它在“二十世纪60年代中到70年代中期完成了汽车普及化”?依据材料三,指出“导致空气污染,而且交通拥堵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影响城市化进程带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

【解析】:

第20题【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19世纪国叶,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其生铁产量1848年为200万吨,1870年时已增长到600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1865年至1900年,(在美国)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电视片《大国崛起·美国》

材料三:空间技术包括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新科学技术,并以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知识为基础。空间技术的发展开创了卫星通信、空间科学和军事应用等领域。——《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中华书局版)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材料一中提到的“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认为美国“独占鳌头”的原因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

材料三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综上所述,三次科技革命有何共同的积极影响?

【答案】:

【解析】:

第21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内燃机取代蒸汽机,交通运输飞速发展。……

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材料三: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次科技革命似惊雷闪电,迅速席卷了整个世界。在这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中国在多个领取得了重大突破。

材料四: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到21世纪初,人类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威胁和核危机……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实现从图7手工操作向图8机器生产的转变,发生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中?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有何意义?

材料二中,“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说明人类已进入了什么时代?请列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飞速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1964年我国在原子能技术方面首次取得的重大突破是什么?在生物科学方面,1973年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科学家是谁?

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科技革命的认识。

【答案】:

【解析】:

第22题【材料分析题】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是哪一次技术革命的成果?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技术革命的影响。

根据材料二,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什么趋势?这一发展趋势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解析】:

第23题【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一突出特点?

材料二反映了当今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某班同学开展“科技改变生活”的课堂讲座,请举一例作为发言材料。

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答案】:

【解析】:

第2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投入使用,这是世界上第一条世纪投入使用的高速列车干线,到20世纪末,日本建成多条新干线,其列车时速达200——300千米,大大改善了日本的交通状况。据统计,1996年日本新干线对日本经济的贡献高达30兆日元。

材料三:2015年8月11日,生活在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们首次品尝了他们在太空种植出来的生菜。科学家们把这以舌尖上的味道,看作是载人飞船前往火星迈出的重要一步。

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的发明分别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图三的交通工具的使用,分别促进了哪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结合材料二和自己的生活,简述交通的革命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材料三体现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它体现出科学技术在哪两大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交通发展势必影响国家能源战略。请你为解决我国当今石油供应紧张的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

【解析】:

第25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的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我们的时代充满了创造性的发明……我们使用电能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我们能横渡大洋,我们学会了飞行,甚至通过电波,我们能轻松地把消息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

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们不得不为自己的生计焦虑地奔忙。而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们,总是过一段时间就要互相杀戮,这让每个想到将来的人,都会充满忧虑和恐惧。

——1938年爱因斯坦致纽约世博会的信

材料三:高技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到21世纪初,人类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威胁和核危机……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评述材料中关于科技革命影响的观点。

【答案】:

【解析】:

九年级上册历史世界古代史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历史试题古代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非洲最古老的文明产生于() A.古代中国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2.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 A.宫殿 B.陵墓 C.行宫 D.祭祀殿堂 3.从西北方向侵入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的是() A.雅利安人 B.波斯人 C.埃及人 D.希伯拉人 4.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 A.自由人的利益 B.地主阶级的利益 C.奴隶和平民的利益 D.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5.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 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腊 C.古代印度 D.两河流域 6.最早建立伊斯兰教政教合一的国家是在。() A.麦加 B.巴格达 C.伊斯坦布尔 D.麦地那 7.在世界范围内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是() A.中国 B.罗马 C.日本 D.朝鲜 8.伊斯兰教信仰的神是() A.佛 B.耶稣 C.宇宙 D.真主“安拉” 9.被称为宗教圣地的是() A.巴勒斯坦地区 B.小亚细亚地区 C.耶路撒冷 D.麦加城 10.发明楔形文字的是两河流域的() A.阿卡德人 B.希伯来人 C.腓尼基人 D.苏美尔人 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 11.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人物。(4分)

(1)统一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国王—— (2)佛教的创始人—— (3)基督教的创始人—— (4)伊斯兰教的创始人—— 1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7分) (1)拥有金字塔的国度—— (2)世界上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 (4)古埃及人创造的文字—— (5)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 (6)基督教的诞生地点—— (7)创立了伊斯兰教的城市—— 13.列举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区域的名称。(4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3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典条文共282条,刻在一块巨大石柱上。法典宣扬“君权神授”。它还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主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需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需偿命;等等 材料二见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法典指的是什么法典?此法典是由哪个国家谁制定的?(3分)

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

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 英国学者泰勒认为,文化具有非强制性的影响力,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中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承载着引导社会进步与提升文明程度的重要功能。 科学技术是人类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及其实践。科学技术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进步。 文化与科技作为人化自然取得的最具影响和成效的成果,人类文明的共有结晶,二者相伴始终,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领域,成为影响社会发展演变重要而关键的力量。文化与科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包含着不同的内容,经历了同生共长、互相影响、休戚与共的漫长发展演变过程。(1)在古代,科技与文化具有初级人类文明的共同特点,还保留着朴素、直观、简单等特性,自身发展还不完善,还没有具体的分化与显著的界限。文字的发明与广泛使用,是古代科技对于文化发展最具有直接意义和最具决定性的明证。(2)在近代,科技的发展得益于思想的解放、文化的繁荣。文艺复兴作为人类进入近代社会的标志,不仅代表着古典文化的复兴,也意味着近代科技的兴起。自18 世纪以来,科技成为影响文化的重要因素,一系列的近代产业革命风暴不断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产生着重要影响,彰显了科技在近代社会进程中的主导地位。(3)在现代,科技迅速超越文化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

。从最初马克思论证的“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到邓小平指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最后成为江泽民强调的“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充分说明科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最具影响力和支配力的根本力量。 科技与文化作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伟大力量,二者不仅紧密联系、相互依存,而且还彼此交融、相需互动。(1)科技成为推动现代文化建设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成果与工具,不仅为现代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思维模式与技术手段,而且还充实了现代文化的内涵,不断创造着新的文化形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推动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进步,成为推动现代文化建设发展的第一动力。(2)文化使科技更具人性。文化是科技进步的引导因素,为科技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的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氛围,是科技进步创新的思想基础,成为主导科学家的价值取向、激发他们创新力、提高他们思维水平的关键力量。尽管任何一项科技在其开发过程本身只是一个科技问题,但在其开发的背景、目的和过程背后,又是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实际上,“高技术”更需要靠“高文化”来支撑。“高技术”人才必须通过“高文化”凝聚起来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科技与文化是相互联系与辩证统一的,不仅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关系,而且要驾驭它们实现结合并在结合中发挥各自积极作用。文化与科技融合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传播载体,增强文化的现代传播力与表现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的

【中考历史实战题库】世界古代史专题测试题

【中考历史· 实战题库】世界古代史专题测试题 1.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被视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 A.长城 B.桑奇佛塔 C.金字塔 D.帕特农神庙 2.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中关于公平、正义曾有过这样的表述 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这部法典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罗马法》 C.《拿破仑法典》 D.美国(1787年宪法 3.下列关于种姓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出现于古代印度 B.其实质是等级制 C.种姓制度出现于古代,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没有什么影响 D.它是雅利安人进人印度后实行的制度 4.印度种姓制度中,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属于()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含 D.首陀罗 5.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A.两河流域一一古巴比伦一《汉谟拉比法典》 B.印度河、恒河一一古埃及一一金字塔 C.尼罗河一一古印度甲骨文 D.黄河、长江一一中国一一种姓制度 6.古巴比伦国王汉漠拉比在位时曾制定了一部成文法典,其主要目的是() A.保障公民利益 B.发展社会经济 C.维护奴隶主利益 D.健全民主法制 7.以下对古代文明古国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埃及是尼罗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 B.古巴比伦国王颁布了《汉漠拉比法典》 C.古代印度人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方法 D.之所以被称为文明古国是因为这些国家人口众多、疆域辽阔 8.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是() A.古巴比伦 B.古印度 C.古希腊 D.阿拉伯帝国 9.“它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オ真正享受权利,而妇孺、外邦 人、奴隶被排除在外。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文中的“它”指的是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拜占庭的查士丁尼法典 C.斯巴达的贵族政治 D.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世界古代史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世界古代史复习提纲 第一课古代埃及 一、古埃及文明——发源于非洲的尼罗河流域,产生于公元前3500年,经过了古王 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的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强盛;公元前525年,埃及被波斯灭;国王称“法老”。 二、古埃及文明成就——天文:太阳历;文字:象形文字;建筑:金字塔;医学:木 乃伊 ①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②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 人智慧的结晶;金字塔小反映王权衰落. 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古巴比伦王国首都巴格达,公元前3500年产生国家,发源于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 河; 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最强盛; 二、《汉谟拉比法典》①地位:是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②有三 个等级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没有公民权自由民和奴隶;③是人 类宝贵文化遗产,人类社会法制传统源远流长;④商品经济活 跃;⑤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第三课古代印度 一、古印度发源于印度河流域,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公元前1500年雅 利安人侵入印度,在这一时期确立了种姓制度;孔雀王朝是印度文明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创立了佛教。

二、种姓制度:①奴隶等级制度;②四个等级:婆罗门-祭祀;刹帝利—行政军事; 吠舍—农业商业畜牧业;首陀罗—被征服居民;为前三等级服务;③ 世袭,不通婚,低等级不能从事高等级职业; 三、佛教:时间:公元前六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尊称为释迦牟尼; 教义:众生平等;忍耐顺从;传播:公元前1世纪,通过中亚、新疆传到中国(西汉); 基督教:时间:1世纪,地点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犹太人; 教义:忍受苦难,死后升入天堂;《圣经》 发展壮大:4世纪,罗马皇帝定为国教,向外传播;8世纪,法兰 克王国国王查理发展基督教,征收“什一税”,王权与教权结合; 基督教发展壮大; 伊斯兰教:时间:7世纪,创始人:默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最初在麦加传教,622年在麦地那建政教合一的宗教社团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雏形诞生;630 年阿拉伯半岛统一; 教义:独尊安拉;《古兰经》; 第四课希腊城邦和压力山大帝国 一、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 ①自然环境:海洋文明,希腊半岛,②航海业贸易发达;③城邦体制,小国寡民; 二、最早的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最大的城邦斯巴达;文化最兴盛的城邦:雅典 三、城邦居民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政治权利;非公民有外邦人和奴隶。 公民和非公民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 四、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伯里克利统治时期,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 措施:①扩大公民权利,公职人员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② 10个主席团轮流执政;③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④为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建立津贴制度;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人类形成: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到15世纪末期,人类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最初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2.大河流域(适合农耕):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3.四大文明古国: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 第1课:古代埃及(尼罗河的赠礼) 1.建、亡:约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经历时代: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 3.强盛期:在新王国时代图特摩斯三世时,成为最强大帝国。 4.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太阳历、木乃伊、象形文字。 5.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历史地位),它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1)金字塔作用:古王国时代,法老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2)金字塔代表:胡夫金字塔(最大)、哈佛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3)金字塔与法老的关系:金字塔象征法老的尊严与权力。古埃及国王称“法老”,集军、政、财、神大权于一身,是全国最高统治者。胡夫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古巴比伦王国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1)地理位置:“两河”指西亚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有“新月沃地”之称,今伊拉克一带。 2)建国:约公元前3500年,产生小国。约公元前24世纪,初步统一。民族:苏美尔人。 3)两河流域文明成果: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汉谟拉比法典》。 2、古巴比伦王国 1)建立:公元前18世纪,第6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国家,他自称“众神之王”,加强中央集权。 2)强盛期:汉谟拉比在位时。 3)灭亡:公元前1595年,王国被外族灭亡,后经历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消灭。 3、《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 1)历史地位及影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2)制定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法典信息:古巴比伦王国的三个社会等级: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 古巴比伦王国的一大特征:家庭奴隶制。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第3课:古代印度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代印度地理位置: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2)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3)鼎盛期:孔雀王朝。统一印度,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民族:雅利安人。 4)古印度文明成果:“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佛教。 2、森严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创建,是印度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各等级世代相袭,等级间贵贱分明) 1)种姓制度的等级阶层及职责: 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居民),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四个等级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受歧视和凌辱。 2)种姓制度的影响:在印度影响深远。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主要教义: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传入中国:公元前1世纪(西汉末),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世界现代史(1914-1989)

世界現代史(1914-1989) 一、指定教科書 Grenville, J.A.S.,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the 20th Century, enlarged ed.,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二、授課方式、規則、考察辦法 1.講授、討論 2.課前發予授課大綱 3.期中考(20%)、期末考(30%)、讀書報告(30%)、課堂討論與課堂出席 (20%) 4.課堂規則:勤出席、維持課堂秩序、避免製造噪音、不作弊、不抄襲,積 極參與課堂討論、踴躍發問。 5.課業輔導時間:每週一8:00-10:00,並開放預約時間。 三、課堂議題 1.短暫的二十世紀?轉型的世紀?--導論 2.巴黎和會與現代趨勢之發展 3.第一次大戰後民主之發展--英、法、美、其他小國 4.戰後極權政治之發展--蘇、義、德 5.社會福利國與大眾文化之發展 6.經濟恐慌與國際危機 7.第二次世界大戰 8.戰後之國際情勢 9.戰爭之社會、經濟與文化影響 10.冷戰與超級強國之發展 11.歐洲之復興與獨立認同之掙扎 12.第三世界之興起與挑戰 13.後冷戰時期 14.新世紀新議題 四、參考書目

1.王曾才,《世界現代史》,臺北:三民,1992,2冊。 2.Hobsbawm, Eric著,鄭明萱譯,《極端的年代》,臺北:麥田,1996,2冊。 3.王曾才,《西洋現代史》,臺北:正中,1986。 4.李邁先,《西洋現代史》,臺北:三民,1995。 5.Robert Paxton著,劉京建譯,《西洋現代史》(台北:五南,1990,2冊) 6.Robert Paxton著,王曾才等人翻譯,《二十世紀歐洲史》,台北:國立編譯 館主編,黎明出版,1984。 7.蔡東杰著,《西洋外交史》,台北:風雲論壇,2001。 8.愛德溫〃何伊特(Edwin P. Hoyt)著,李宛容譯,《墨索里尼的帝國:法西 斯主義的興亡》(Mussolini’s Empire: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Fascist Vision),台北:麥田,1995。 9.Albrecht-Carrie, Rene, A diplomatic history of Europe since the Congress of Vienna,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3. 10.Ambrosius, Gerold, A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of Twentieth-century Europe,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11.Blecourt, Willem de, Ronald Hutton, and Jean La Fontaine, Witchcraft and Magic in Europe: the Twentieth Century, London: The Athlone Press, 1999. 12.Brooker, Paul, Twentieth-Century Dictatorship: The Ideological One-Party States. London: MacMillan Press, 1995. 13.Browder, Rober P. and Alexander F. Kerensky, ed. The Russian Provisional Government. 14.Fischer, Conan, the Rise of the Nazis, 2nd. ed.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2. 15.Hayes, Paul, ed. Themes in Modern European History, 1890-1945, London: Routledge, 1995 (D 395/ H29) 16.Hoffmann, Stanley, The European Sisyphus: Essays on Europe, 1964-1994.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95. 17.Howard, Michael, and Wm. Roger Louis, The Oxford History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18.Kershaw, Ian, The ‘Hitler Myth’: Image and Reality in the Third Reich,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1987. 19.Kindleberger, Charles Poor, The World in Depression, 1929-1939,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8. https://www.360docs.net/doc/3118723488.html,fore, Laurence, The Long Fuse: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Origins of World War I, New York: J. B. Lippincott Co., 1971. 21.Lloyd, T.O., The British Empire, 1558-1995, 2nd.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2.Lloyd, T.O., Empire, Welfare State, Europe: English History, 1906-1992, 4th ed.,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习题岳麓版必修3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在他的心中,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其中的“两弹”是指( ) A.原子弹、氢弹B.原子弹、导弹 C.氢弹、导弹D.原子弹、核弹 解析:“两弹一星”应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答案:B 2.从人文精神角度来看,下列科技成就中最有价值的是( ) A.网络技术B.籼型杂交水稻 C.“两弹一星” D.火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杂交水稻有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体现了人文精神。 答案:B 3.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 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解析:题干中“1970年”是关键。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故B项正确。 答案:B 4.在“世界因你而美丽——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成为本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得主。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袁隆平( ) A.航天技术领域的贡献 B.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 C.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D.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 解析:袁隆平是著名的水稻专家,他的最大贡献是在农业科技领域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 答案:B 5.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人类的形成 1、人类形成的过程:攀树的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2、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黄种、白种和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3、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社会是原始社会。 4、原始社会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母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闻名的摇篮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有非洲的古埃及和亚洲的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这四个古国被称为世界文明的摇篮,因为这四个国家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2、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非洲的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古代埃及权利的象征是金字塔。它们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标志之一,是人类文明的杰出成就。 3、在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它形似一弯新月,土地肥沃,因此有“新月沃地”之称。 4、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今伊拉克一带),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制定了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5、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古印度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称“种姓制度”。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1、西方文明之源——希腊、罗马 2、公元前8世纪,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出现希腊人建立的城邦,雅典是其中最重要 的城邦之一。公元前6世纪,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在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才有权参政) 3、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开始独揽大权,罗马帝国建立。后来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的灭亡(476年)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5世纪,奴隶制国家大和统一日本本土,最高统治者称天皇。 2、7世纪日本仿照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分给农民 耕种,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此后,大和国正式改名为日本。 3、7世纪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号召大家都信仰真主,放弃本部落的神,这种一神教的宣传,有利于促进民族统一。 4、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并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 1

初中历史世界古代史复习提纲

世界古代史提纲 远古时代[原始社会](距今2、300百万年——公元前4000年前) 1、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是人类的直系祖先。人类进化过程 是:古猿——猿人(如元谋人)——早期智人(如北京人)——晚期智人(如山顶洞人)。 晚期智人体质与现代人接近,在亚洲的代表有:中国的山顶洞人;在非洲的代表有:阿尔及 利亚的阿尔法卢人;在欧洲的代表有:法国的克罗马农人。 2、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3、现代人种按照体貌特征分为三大人种: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 4、现代人类形成后,最初的人类社会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基本组织是氏族。最初 的氏族是母系氏族(如中国的河姆渡氏族、半坡氏族),原始社会晚期过渡到父系氏族(如 中国山东的大汶口文化)。母系和父系氏族的对比如下: 历史阶段家庭特征主要进行的生产劳动男女的社会地位 母系氏族群婚采集、渔、狩猎为主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一夫一妻农业、畜牧业出现,产生简单手工业男子开始支配社会(后期出现贫富差距) 上古时期[奴隶制社会](公元前3500年——公元5世纪) 一、总述: 埃及、两河流域、中国、印度、希腊的克里特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奴隶国家的地区,也是 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地区。除古希腊的文明是海洋文明外,其他四大古文明均是大河文明。 二、、各大古文明知识点 (一)古埃及 1、地理位置:非洲北部,尼罗河流域 2、产生国家的时间:公元前3100年左右 3、文字:使用象形文字 4、文明标志: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为胡夫金字塔。) 5、建造金字塔的原因:作为法老的陵墓。 (二)古巴比伦 1、地理位置: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

世界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世界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世纪末朝鲜王朝建立 14- 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 —1488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1492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 —1498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 —152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世纪早期印度莫卧儿帝国建立 1520 —1570西欧宗教改革 1566 —1581尼德兰革命 1600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17世纪初期荷兰侵入印度尼西亚,法,英, 荷开始在北美掠夺殖民地;德川幕府开始统治日本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 统治确立 17世纪英法成为贩卖奴隶的主要国家 1689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世纪后半期法国路易十四开始改革 17世纪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世纪中期普鲁士腓特烈二世改革 18世纪中后期奥地利特雷西亚女皇和约瑟夫改革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1775 —1783北美独立战争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 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792. 9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793. 6—1794。7法国雅各宾派专政1794法国热月政变 1799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1804海地宣布独立 1804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1810—1826拉丁美洲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 1815维也纳体系的确立 1830法国七月革命 1831, 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1836 —1848英国宪章运动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 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8 —1849 1848年欧洲革命 1853 —1856克里米亚战争 1857 —1859印度民族大起义 19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 —1865美国内战

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古代史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

《世界历史》上册2-8课复习提纲 一、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1、与古埃及有关的: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也是权利的象征 2、与古巴比伦王国有关的:《汉漠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与古印度有关的:印度的等级制度:雅利安人严格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二等级。 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居民、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4、亚非四大奴隶制文明古国发源地:埃及(尼罗河流域)巴比伦(两河流域)印度(印度河流域)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二、了解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1、雅典的民主政治:雅典是古希腊重要的城邦之一,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扩大公民权利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2、西方文明之源:源于古希腊,爱琴文明是希腊文明的开始。 三、讲述布匿战争的故事,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1、罗马的兴起:古罗马国家是由位于意大利台伯河畔的罗马城发展而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奴隶制共和国。 2、布匿战争:罗马为争夺地中海霸权,与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罗马最终取得胜利。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繁荣强盛。 3、共和国的兴衰: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严重的社会危机,前49年凯撒夺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 四、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1、大化改新:

新人教部编版(2019)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全册)

2019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精编讲义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 (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 (1)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原因: (1) 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起义: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最终起义失败。。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意义: (1)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大学历史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一、填空 1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发生“二月革命”。 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四月提纲”:1917年四月,列宁回国后发表“四月提纲”,提出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 3.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7日):推翻临时政府,成立以列宁为首的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4.四月危机和六月危机(1917年):革命群众运动的高涨和临时政府的危机,扩大布尔什维克在群众中的影响。 5、粉碎协约国的三次武装进攻(1919——1920年) 第一次:高尔察克的叛乱(白匪)第二次:邓尼金匪军第三次:波兰侵入 6、.一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重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1)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略决战,也是大战的第一个转折点,它使德军包抄和消灭法军主力的计划失败,速决战计划完全破产。 (2)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的一次血战,双方共伤亡70万人,因而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或“地狱”。 (3)索姆河战役:交战双方先后投入150个师的兵力,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消耗战。 日,苏德签订《布列斯特条约》,退出一战。 8、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着重讨论了农业问题,确定了农业集 体化的方针。 9、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在1928年至1932年,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为摆脱苏联落后的农业国面貌而实行的大规模有计划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该五年计划片面强调工业化,却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致使农业生产力遭受损害。 10、为了应付国内战争,苏俄政府与1918年夏开始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实行国有化,实行贸易国有化、禁止自由贸易,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建立劳动军。 11、柯立芝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柯立芝繁荣是一种虚假繁荣,在当时没有特别地表现,但是后来从金融业开始,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 12、.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德日:法西斯专政(对内:独裁专制;对外:侵略扩张) 美英法:国家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 13、.绥靖政策的表现: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西班牙内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阴谋,侵占捷克,进攻波兰。 14、1938年9月30日,英法德意四国签署了《慕尼黑协定》。 1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斯大林格格勒战役(194 2、7―194 3、2)―――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中途岛海战(1942年)――美军以少胜多,取得了海上主动权,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3、阿拉曼战役(1942年冬到1943年初)――英军在北非发动反攻,取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1943年9月,意大利新政府投降。 16、二战的重要会议 开罗会议:1943年11月22—26日,美、英、中三国首脑举行开罗会议,讨论了三国在缅甸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的问题。会后发表《开罗宣言》。 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于在德黑兰举行会议。会议决定,英美盟军于1944年5月在法国北部开辟欧陆第二战场,苏军届时发动大规模攻势加以配合。会议最后通过了《德黑兰宣言》,表示三国将在战争中一致行动并在战后继续合作。 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再次举行会议,讨论了关于德国(分区占领、赔款)、波兰、苏联对日作战、组建联合国等问题。 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7日,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7月28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举行战时第三次首脑会议,着重讨论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并在雅尔塔会议的基础上加以具体化。会后,美、英、中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17、反法西斯联盟(三个阶段) P125 美英联盟的建立:1941年前后,美英事实上结成了反德联盟。

创新设计2015_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学习总结岳麓版必修3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学 习总结岳麓版必修3 一、20世纪以来的中外科技 1.20世纪,量子论和相对论掀起了科学革命 (1)19世纪,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已经达到高峰,但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经典物理学面临危机。 (2)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以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为基本原理的相对论,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3)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之后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子理论,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原子的量子理论,形成了物理学的分支——量子力学,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量子理论和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2.20世纪以来出现的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1)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已历五代,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网络技术的发明使计算机如虎添翼,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

(2)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探索生命奥秘的步伐加快。生物工程技术应用于实践,遗传工程取得突破。 (3)苏联发射的“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实现了人类飞天梦想,之后美国登月成功,航天飞机遨游太空,中国载人航天成功,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开辟了新天地。3.新中国建立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 (1)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反映了我国的高科技发展水平,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为我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3)我国“银河”系列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实现了科技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4)“神舟”号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使我国的航天科技步入先进国家行列。 二、现代中国的教育文化 1.新中国教育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经历的曲折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各项举措开展扫盲教育,摘掉了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 (2)国家通过教育立法、“科教兴国”战略、“希望工程”等措施加强普及义务教育,改变了中国命运。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曲折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和民办高校获得较大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双百”方针成为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涌现出了像《青春之歌》等一大批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2)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后,文艺发展遭遇曲折,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使文艺界出现“百花凋零”的局面。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双百”方针的指导地位,文学、戏剧、小说、影视等呈现出繁荣景象,中国科学文化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 【例题】(2011·安徽文综·T21)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

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材料题测试卷无答案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word 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世界历史上册材料题测试卷 1. 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1《最后的晚餐》 (1)上面两幅图片分别是谁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共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4分) (2)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兴起于什么时候,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 (3)18世纪,欧洲的法国也进行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引导了法国大革命的发展。请问是什么 运动?(2分)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国王曾经当众宣布:我不允许议论我的政权;君主制是地上最高的制度,君主是上 帝派来统治人民的总督。 材料二 法律由议会制定,法律一旦制定,国王就不能中止。 (1)材料一说明英国国王在鼓吹什么谬论?(1分) (2)材料二出自什么文件?这一文件的颁布有什么意义?(3分) (3)从材料一反映的政治状况到材料二的实现,说明了什么?(2分)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 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会议 员的选举不受国王干涉。 材料二 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 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心躬自断制。” (1)当时中英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君主的权力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2)《权利法案》通过后,在英国的政治生活中,英王与议会关系如何? (2分) (3)材料一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何借鉴意义?(2分)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的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材料二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地并昭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 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同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 政治关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1)材料一中的“战争”指的是哪次战争?领导者是谁?(2分) (2)为什么说材料一的“战争”是“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2分) (3)材料二出自哪一部历史文献?这一历史文献的发表有何意义?(4分) 5. 材料一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 产力还要多…… 材料二 图 1 英国资本总额(万 英镑)图2 (1)上述材料是对哪一事件的评述与展 示?(1分)材料一中反映出这一事 件对人类有怎样的影响?(2分) (2)材料二中图1所示机器的发明是谁的?它有何历史意义?(2分) (3)图2中,英国资本总额有怎样的变化趋势?(1分) (4)根据图1与图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资本总额变化的原因。(1分) (5)根据图2,你认为英国的工业革命会对英国有怎样的历史影响?(2分) 班级 姓名

世界历史综合复习提纲:世界近现代科技和文化.doc

世界历史综合复习提纲:世界近现技和文化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1、定义: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2、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国际互联网是全世界由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互相连接成的信息传送网络。3、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科学。它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组成部分发展新工艺、新产品,为人类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2)科技进步使人类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而发生重大变化;(3)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二、近代科技与文化1、18世纪,法国出现了一批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2、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成就

主要体现在天文学、数学、力学方面。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就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理;在数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微积分的创建。在力学上,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1、定义: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2、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国际互联网是全世界由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互相连接成的信息传送网络。3、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科学。它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组成部分发展新工艺、新产品,为人类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2)科技进步使人类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而发生重大变化;(3)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二、近代科技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