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蕉岭丘逢甲故居有赋
梅州概况

【位置、范围、面积】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理位置座标为北纬23°23'~24°56',东经115°18'~116°56'之间。
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北部连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县,西部和西北部接江西省寻乌、会昌县和本省河源市的龙川、紫金、东源县,东南部邻揭阳市的揭东县、揭西县、潮州市湘桥区、汕尾市的陆河县、潮州市饶平县。
辖梅江区、梅县、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总面积15876.06平方公里。
市政府设在梅江区江南新中路。
【地质、地形、地貌】梅州市地质构造比较复杂,主要由花岗岩、喷出岩、变质岩、砂页岩、红色岩和灰岩六大岩石构成台地、丘陵、山地、阶地和平原五大类地貌类型。
全市山地面积占24.3%;丘陵及台地、阶地面积占56.6%;平原面积占13.7%;河流和水库等水面积占5.4%。
山脉市境地处五岭山脉以南,地势北高南低,山系主要由武夷山脉、莲花山脉、凤凰山脉等三列山脉组成。
市境内主要高峰有铜鼓嶂,海拔1560米;项山甑,海拔1530米;凤凰髻,海拔1497米;银窿顶,海拔1357米;七目嶂1318米;阴那山五指峰1297米;明山嶂1357米;鸿图嶂1277米;西岩山1230米;皇佑笔1150米。
盆地境内主要盆地有兴宁盆地,面积302平方公里;梅江盆地,面积110平方公里;蕉岭盆地,面积100平方公里;汤坑盆地,面积100平方公里。
河流境内主要河流有韩江,全长470公里(梅州境内长343公里),流域30112平方公里(梅州境内14691平方公里);梅江,全长307公里(梅州境内长271公里),流域面积14061平方公里(梅州境内10888平方公里);汀江,全长323公里(梅州境内55公里),流域面积11802平方公里(梅州境内1333平方公里);同时还有琴江、五华河、宁江、程江、石窟河、格梅潭、松源河、丰良河等。
梅州旅游攻略

梅州旅游攻略客家历史文化名城梅州市历来被誉为“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和“山歌之乡、金柚之乡、单丛茶之乡”,这里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也是著名的侨乡,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有200多万。
梅州历史悠久,秦汉时期属南海郡。
北宋年间改为梅州,清代称为嘉应州,民国初年废州改称梅县。
1988年由成立梅州市。
梅州旅游有着山清水秀,古迹众多,民风独特。
地点: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在广东,福建,江西三省交界处。
这是约380公里(236英里从广州,345公里(214英里),从深圳和190公里(118英里汕头))。
历史:梅州是客家人后,从中央转移到中国这个秦(占有重要的地位- 206),地区和秦汉(206 - 220)居住。
正是在北宋(960一1127)的县被命名为梅州市梅种植了许多树木在这里成立。
物理特点:城市的地形向下倾斜从北到南。
在其领土内的丘陵地带,阳台占据多数的土地,然后山区居第二位。
Plain region in Meizhou is small in area.在梅州市平原地区面积小。
气候特征:享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最热的和最冷的天,通常在7月和1月出现。
夏季天气炎热的夏季和冬季气温变化很大。
降雨主要集中在4月至9月份期间。
何时去:梅州是访问在任何季节,特别是在春季和秋季,有利的。
特产:黄金柚子,单枞茶,梅甘菜(榨菜白菜)梅州景点:灵光寺:庙站在阴那山梅州市,46公里(29英里梅州市中心)脚下。
作为广东省四大名寺之一美誉灵光寺已为超过1200年以来第一次出现在唐代(618-907)上。
连芳塔和阴那山:阴那山,梅州市,46公里(29英里市中心梅州),位于最有名的三个在广东省的山峰之一。
著名的灵光庙站在阴那山脚下。
连芳塔也被称为华侨威武。
胡伟武是在白话由全族人居住的客家人居住类。
这个建筑物是在海外建造的晚清王朝(1644-1911)中。
部分内部构造根据传统的围困塔,纬五路结构,但外墙的设计是西式。
百家姓对联:丘(邱)姓对联及丘(邱)姓来历、丘(邱)姓宗祠联.doc

百家姓对联:丘(邱)姓对联及丘(邱)姓来历、丘(邱)姓宗祠联丘、邱(qiū)姓同源出自姜姓,以地名为氏,是姜太公的后裔。
得姓始祖:丘木。
吕尚之子。
西周初年,姜太公吕尚作为开国功臣,被封于齐,建立齐国,定都营丘。
后又将营丘改称临淄,太公之子木怀念都城故称,遂以地为氏,称丘姓。
因“邱”姓为“丘”姓避讳加邑旁而来,实属同源。
丘(邱)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五位的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七。
在台湾位列百家姓第十六位。
思敬堂忠实堂敦睦堂堂堂播誉;河南郡吴兴郡扶风郡郡郡传名。
——全联典出丘(邱)姓的郡望和堂号。
兄弟联吟郎署;幼孤笃学琼山。
——上联典指宋·朝奉郎丘舜中为,兄弟诸女皆工诗,内集必吟咏为乐。
下联内指明代文渊阁大学士丘濬,琼山人,幼孤,母李氏教之读书,过目成诵。
著《大学衍义补》。
系出太公,名扬渭水;功齐夫子,书著春秋。
——上联典指齐·太公姜尚事典。
下联典指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姓丘名明。
其高祖曾祖和祖父在楚国均为左史,父亲又适鲁为左史。
因世代为左史官,故人们便以左氏代称。
其父因病告老还乡,则由左丘明继任左史官,编修国史。
他尊重历史,呕心沥血。
双目失明后,仍锲而不舍,终篆辑成惊世名著《左传》《国语》,一鸣惊人。
孔子与之同好恶,司马迁称其为君子,历代帝王对左丘明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明封先儒、先贤,清乾隆御赠《经臣史祖》匾额。
护台拒日思逢甲;抗美援朝痛少云。
——上联典指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事典。
甲午战争后,清廷割弃台湾,丘逢甲联合台绅驰电抗议,并倡议自救,亲率义军抗击登台日军,失败后离台内渡。
下联典指当代志愿军一级英雄邱少云事典。
在抗美援朝战争秋季反击战中,担任潜伏任务,卧火海忍剧痛,视纪律为生命,壮烈牺牲。
附:系承姜尚;源出扶风。
——佚名撰丘姓宗祠联。
潭月映山足;天河泻涧中。
——此联为唐代尚书郎丘丹《秋夕宿石门馆》诗句联。
读书千载业;孝悌一堂春。
——广东省蕉岭县客家围丘氏宗祠堂联。
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称谓与世序的演变历史

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称谓与世序的演变历史古梅州石窟丘氏二十三世邱冠瑛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是中华丘氏的一位重要先祖,六世希质公称其为丘氏大祖,生文胜、文兴二公,宋季间(1271—1279)自福建上杭胜运里上南湖徙广东之梅州石窟大坑头开基,至今有七百余载,后裔遍布国内广东、江西、福建、广西、云南、海南、台湾、香港、湖南、湖北、贵州、四川、重庆、陕西、北京等数十个省市区和世界各地,人才辈出、赫赫隆昌。
其中有民族英雄丘逢甲,伟大的世界殿堂级数学泰斗丘成桐,世界著名化学家丘应楠,开国中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邱会作,开国中将邱创成,国军中将邱维达,国军少将丘念台,开国少将邱先通、邱会魁等和因十年内乱未授衔的副军长邱会蒿、邱会墟等最为知名。
然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的名讳和上接世系问题,自1538年以来的四百多年间,歧见颇深,莫衷一是。
特别是近十余年来受外姓和冒认他人世系的外系宗人的误导,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的称谓已被搞得面目全非,混乱不堪。
今欣逢编撰《中华丘(邱)氏大宗谱·兴国分谱》之盛举,笔者以丘逢甲倡导的“始祖之名当以最先为断,其所自出当以所知为断”的原则为出发点,摆脱“错将他祖为已祖,错认他宗为已宗”等以讹传讹的历史羁绊,超越盲从认祖越认越多、越认越前的认属陋习,以整个丘(邱)氏现存最早的旧谱——《镇邑丘氏族谱》为依据,结合全国各地其它相关谱序,采取“横排世系,纵贯时间”的方法,以对子孙后代负责任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对古梅州石窟丘氏始祖称谓的演变进行如下分述,以期还历史事实的本来面目。
《镇邑丘氏族谱》,为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丘滨、丘鈇、丘裕纂本,约为清康熙八年(1669年)希质公裔刻印本,现为江西省会昌县筠门岭汉仙岩营坊邱家兴藏本。
该谱为全本。
全谱分谱序、世系图、世系录三大部分共71页142面,世系录记录了以“丘氏始祖”为一世至十三世的内容,上溯时间止于宋季,下衍止录时间为清康熙八年(1669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文全解读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重点)2.反复朗读至能够背诵诗歌,品析重点句子,理解诗歌意境。
(重点)3、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难点)文题解读《登幽州台歌》幽州台,即蓟(ji)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
“歌”,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
题目不仅点明了写诗的地点,还暗含诗歌的主旨。
《望岳》“望”,远远地看;“岳”,高大的山,这里指“五岳之首”--东岳泰山。
题目交代了诗歌的写作对象和内容。
《登飞来峰》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故又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飞来。
题目交代了诗歌的写作内容和地点。
《游山西村》“游”,出游;“山西村”,陆游家乡的一个村庄。
题目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在山西村游览时的见闻。
《己亥杂诗》“己亥”,是我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的己亥年,这里指清道光十九年(1839)。
题目交代了诗歌的写作时间。
作者简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唐代文学家。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
他的诗思想进步而充实,语言刚健而质朴,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
现存诗一百多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台歌》。
有《陈伯玉文集》传世。
《望岳》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被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
主要作品有“三吏”和“三别”。
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其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杜工部集》传世。
《登飞来峰》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泰安楼

泰安楼 梅州泰安楼位于大埔县县城龙岗村, 建于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4年), 距今已有241年的历史,是国内极为 少见的石方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泰安楼]泰安楼及附属建筑占地面积6684平方米,其中主楼占地2577平方米,两侧书斋占地2764平方米, 门坪及花台占地1325平方米,共有200个房间。
泰安楼属砖石木 结构建筑,坐东北向西南,呈四方形,长49米,宽52.6米,门口 有宽阔的门坪和水塘。
楼高11米,分三层,一层墙宽为0.92米, 三层墙宽0.44米,一、二层外墙为石墙,三层外墙壁及内墙为砖墙。
因楼外墙为石墙,故该楼俗称石楼。
该楼一至三层四周向内设前走廊, 一层走廊的柱子为上木下石,二、三层为木柱,三楼前排中厅设有祭 坛,为防外患,三层除前廊外还设有后走廊。
一、二层不设窗,三层 才开窗,并设有枪眼,整座大楼只有一个大门出入,门板镶上厚厚的 铁皮,大门顶有蓄水池,供灭火之用。
灵光寺阴那山位于广东省梅县雁南镇。
灵光寺位于阴那山半山海拔约500 米处。
唐僧潘了拳来此开山建茅寮, 他圆寂后,人们在此建寺,名圣 寿寺。
现存殿堂为明清及以后建筑。
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建后改今名。
灵光寺布局奇巧,主殿以 “菠萝顶”建筑为最大特点,乃全国罕见,堪称庙堂建筑艺术的杰作。
这个最大的佛殿(又名“菠萝殿”),重涯吧檐歇山顶,面阔三间,寺 内香火盛时,殿内仍不留一丝烟缕,殿顶亦片叶不留, 可能与菠萝 顶有关,这是建筑科学史上的一大杰作。
寺前有古柏两株,一荣一枯, 相传为潘了拳手植,至今已逾千年。
枯柏经300余年而不朽,人称“生 死树”,给灵光寺更添了几分神秘。
丘逢甲故居丘逢甲故居培远堂在蕉岭县城北面15公里文福镇淡定村,为 两堂客家围屋,是1896年丘逢甲从 台湾内度后建造的。
“培远堂”三字为 晚清著名学者温仲和手书。
故居现 作陈列室,收藏丘逢甲任台湾义军 大将军时亲手任命的义军“诚”字、 “信”字营的统带手谕,以及在战斗中缴获的日本侵略军刺刀,并有影印复制的“台湾民主国”国旗及他诗稿手迹。
关于梅州的诗词

关于梅州的诗词《梅州杨守铁庵》 - 诗题:《梅州杨守铁庵》 - 作者:刘克庄(宋) - 诗文:北客由来惮入南,仆家谏议饱曾谙。
谁云瘴雾非吾上,曾有魁躔住此庵。
身重岂容眉斧伐,时危犹要脊梁檐。
公归未必怀陈迹,留与州人作美谈。
《送张师常之官南雄》 - 诗题:《送张师常之官南雄》 - 作者:贺铸(宋) - 诗文:爰居蹭蹬海西头,紫凤求皇亦少留。
持酒一樽明日别,题诗几处旧年游。
春风白芷江南岸,暑雨黄梅岭上州。
却望衡阳千里远,悬知无雁托音邮。
《梅州重建中和堂》 - 诗题:《梅州重建中和堂》 - 作者:刘克庄(宋) - 诗文:中和堂昔隳于火,今剪荒榛再落成。
博士尊师重演说,史君存古不更名。
渐摩伋学三风熄,流布褒诗五瘴清。
天子金声兼玉振,会徵褚大兴儿生。
《梅州第六十六》 - 诗题:《梅州第六十六》 - 作者:文天祥(宋) - 诗文:楼角凌风迥,孤城隐雾深。
万事随转烛,秋光近青岑。
《程乡舟中》 - 诗题:《程乡舟中》 - 作者:佘翔(明) - 诗文:程乡殊不远,一水漾西风。
遥望榕阴下,村村入画中。
《梅州喜晤梁辑五光禄话旧五首 其一》 - 诗题:《梅州喜晤梁辑五光禄话旧五首 其一》 - 作者:丘逢甲(清) - 诗文:秋风飒飒海天凉,不见当年旧草堂。
留得乾坤清气在,岭南犹自忆贤良。
《梅州喜晤梁辑五光禄话旧五首 其二》 - 诗题:《梅州喜晤梁辑五光禄话旧五首 其二》 - 作者:丘逢甲(清) - 诗文**:十年不见罗浮月,今日相逢瘴海滨。
握手共惊双鬓改,论心犹记旧时人。
《梅州喜晤梁辑五光禄话旧五首 其三》 - 诗题:《梅州喜晤梁辑五光禄话旧五首 其三》 - 作者:丘逢甲(清) - 诗文**:世事沧桑如梦寐,英雄割据已消磨。
故人相见应无恙,且把新诗细琢磨。
《梅州喜晤梁辑五光禄话旧五首 其四》 - 诗题:《梅州喜晤梁辑五光禄话旧五首 其四》 - 作者:丘逢甲(清) - 诗文**:飘零身世感沧桑,回首当年泪满裳。
今日重逢皆白首,论交犹是少年场。
夏同龢状元题字述介

夏同龢状元题字述介作者:赵青来源:《贵州文史丛刊》2009年第02期内容提要:文章介绍夏同龢在广州的题字及与此有关的人与事。
我们可以从匾额、瓷器、对联上,看到晚清状元书法的功力。
关键词:夏同龢题字麻江中图分类号:J292.27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1000-8705(2009)02-107-104夏同龢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状元,此时的光绪正处于戊戌变法的政治漩涡中心,加之承先祖之遗风,甚爱书法,在钦点状元之时,便以书法论优劣,麻哈州人夏同龢得以脱颖而出,大魁天下。
自中状元始。
至1925年病逝北京,27年间,夏状元题字颇多,其书法在当时与赫赫有名的翁同龢、陆润庠等人齐名,岁月荏苒,多数已不可考,现将其中部分介绍如下。
一、西園夏同龢未考取状元前即投奔广东兄长,中状元后也多在广东活动,因此他在广东留下的题字较多,其中最有名的当属1909年即宣统元年为潮阳“西園”补提的门匾。
“西園”位于广东省潮阳市棉城西隅,故名西園。
園主人为潮阳商人萧钦。
“西園”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园林包括住宅及假山,1899年夏同龢应潮阳实业家萧鸣琴之邀来潮阳,与时主讲东山书院爱国诗人丘逢甲同游潮阳山水,并与康有为等人一起参观尚在建设之中的西園,萧钦非常看重夏状元,在现在的西園内,大部分都是当年夏状元留下的题字,还有一小部分系康有为等所题,1908年,建设已历时9年即将竣工的广东潮阳西園模型被送往北京参加全国博览会,获得金奖,慈禧太后参观后称其为“岭南園林一绝”,从此西園名声大噪,跻身为广东十大园林建筑之一,一百年来吸引着无数海内外的宾朋。
西園设计独具匠心,以假山为重,假山之上均有题字,大部分为夏状元所题,状元书法与園林美景融为一体,天衣无缝。
尤其门匾“西園”二字,遒劲有力,此二字为園林建成后补题,有画龙点睛之妙。
据说有好事者将二字描纸剪出,往天平平上一称,重量一样,可见两字配置得体。
今天,“西園”作为广东省的著名景点之,接待着来自八方的游客,人们抵达西園,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镌刻“西園”两个大字的门顶通幅匾额,似乎在向人们倾诉着这一百年来的沧桑巨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蕉岭丘逢甲故居有赋
辛卯九月,因逢国庆,余与公司同事赴蕉岭县丘逢甲故居游览,心多感触,故有此作:
梅州有丘公,别号华严子。
慕名欲往悼,涤冠而沐衣。
公家在乡野,龙卧而睥睨。
开门怀翠葇,远黛入丹樨。
精陈幽晰,高檐游而逶迤。
尊谨方严,月屋环而绮丽。
影度回廊,观屋宇之宏阔。
鸟栖庭树,闻晨钟和暮雨。
诗翁学问泓渊,乃性清而雅洁
心怀国家天下,志在匡扶社稷。
闻寇之犯台,朝堂拱手相让。
凭己之全力,决然凛危不惧。
心虽有余,惜孤力之不殆。
国家虽大,恨庙堂之难济。
风月有天难补恨,
江山无地可埋愁。
雄鹰裹翅朝南望,悲戚几度春与秋。
壮志未成,退而治学。
培栽后进。
远继先芬。
血濡台澎心未死,
寒笳残角海东云。
掀开诗风起雄谈,
绮靡国粹作新声。
故后学多有往祭,瞻仙姿遗容。
高足笔落兰台,赞曰
龙卧南阳,马来西极。
仰丘公遗像,余有叹曰:
向使当年未先渡,
力抗倭寇如徐公。
其后便无人诟病,
何人敢不念高风?
华创风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小编2011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