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之都

合集下载

关于广东梅州的介绍

关于广东梅州的介绍

关于广东梅州的介绍
梅州,广东的一个小城市,但却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

这里有客家人、有客家文化,有优美的自然风光……
梅州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有“世界客家第一县”的美称。

这里也是中国首批2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位于广东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面积27860平方公里。

梅州素有“世界客都”之称,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在这里孕育了无数个革命英雄和文化名人。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梅州市境内。

这里有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雁南飞、雁鸣湖、叶剑英纪念园等等。

这里还是世界客都,客家文化源远流长。

梅州有许多美食:梅菜扣肉、客家酿豆腐、梅州扣肉饼、梅州盐焗鸡……每一个都是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

梅州是一个多山的城市,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这里也有许多美丽的风景:著名的雁南飞公园,因背倚大华山而得名,有“广东九寨沟”之美誉。

还有梅县区雁洋镇境内的“中国客家第一村”——十八围;国家森林公园——大埔县百侯镇青少年宫;被称为“小香港”的五华县华城镇;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雁鸣湖等。

—— 1 —1 —。

客家指哪里

客家指哪里

客家指哪里客家,作为中国特有的一个民系群体,素有“中国第五大民系”之称,其分布地区横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江苏、云南、广西等多个省市。

而客家人主要聚居在广东和福建两省,其中广东省客家人口最为集中,占据着客家人口总数的绝大多数。

虽然客家人在不同地区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但广东省却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

广东省客家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几乎每个地区都有客家人的身影。

在广东,客家人主要分布在粤东和粤北地区,如梅州、惠州、河源、汕尾等地。

而梅州更是被誉为“客家人的圣地”,被广大客家人奉为心中的家园。

与广东省相比,福建省的客家人口数量较少,但分布地区也较为集中。

福建省主要的客家人聚居区在龙岩地区,如永定、连城、上杭等县市,这些地方被誉为“福建客家的发祥地”,保留着许多传统的客家文化和风俗。

除了广东和福建,客家人还在湖南、江西、江苏、云南、广西等地区有着不同程度的分布。

在湖南省的永州、衡阳等地,也有相当数量的客家人口居住。

江西省的南丰、宁都等县市也有客家人的聚居区。

同时,云南、广西等地的客家人也保留着丰富的客家文化传统。

客家人作为一个重要的中国民系,其分布地区跨越多个省市,但广东、福建仍然被认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

客家文化在这些地方得以保留和传承,成为中国多元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通过深入了解客家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独特的民系群体。

因此,客家并不是指具体的一个地方,而是指一个特定的民系群体。

在广东、福建等地,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客家文化氛围,体会到客家人的坚韧、勤劳、淳朴等传统美德。

客家人的分布地区虽然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怀有对家乡的深切眷恋和热爱,用自己的行动传承和弘扬着客家文化的精髓。

写客家文化城的作文

写客家文化城的作文

写客家文化城的作文《神奇的客家文化城》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们这儿超级棒的客家文化城!一提到客家文化城,我的心里就像开了花一样美!那可是我们这儿的宝贝地儿。

走进客家文化城,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

你看那高高的城墙,像不像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守护着里面的一切?城门口的大石头狮子,瞪着大大的眼睛,张着大大的嘴巴,好像在说:“谁敢来捣乱!” 这难道不像动画片里的守护神兽吗?一进去,哇塞!那宽敞的广场,好多人在那玩耍。

有爷爷奶奶在慢悠悠地散步,有小朋友们在欢快地跑来跑去,还有叔叔阿姨在拍照留念。

我和小伙伴们也经常在这儿撒欢儿,那感觉,别提多棒啦!再往里走,各种各样的建筑让你眼花缭乱。

那古色古香的亭子,就像一位优雅的仙女,静静地站在那儿。

还有那弯弯的拱桥,像不像天上的月牙掉下来啦?走在桥上,看着桥下的湖水,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它们难道不快乐吗?对啦,还有那展示客家文化的博物馆!里面有好多好多新奇的东西。

有古老的农具,看着它们,我就在想,以前的人们就是用这些种地的吗?那得多辛苦呀!还有精美的手工艺品,那细致的花纹,难道不是巧夺天工吗?每次去博物馆,我都像走进了时光隧道,能看到过去的点点滴滴。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客家文化城。

我兴奋地跑来跑去,像只快乐的小兔子。

妈妈笑着说:“你慢点儿,别摔着!”爸爸则在一旁给我们讲着客家的历史故事。

我好奇地问:“爸爸,为什么客家人要迁徙呀?”爸爸耐心地解释:“这是因为他们要寻找更好的生活呀。

” 那时候,我虽然不太懂,但心里却觉得客家人真勇敢!客家文化城不仅仅是一个游玩的地方,它更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它让我们记住了自己从哪里来,让我们懂得了珍惜现在的生活。

朋友们,难道你们不想来看看这个神奇的地方吗?我相信,只要你们来了,就一定会爱上它!。

客家是指哪几个城市

客家是指哪几个城市

客家是指哪几个城市
客家人是中国汉族的分支之一,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
安徽、江苏等省份。

客家人以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饮食风味而闻名,而“客家”一词
则首次见于南北朝时期,后演变为代表特定地域及族群的称谓。

1. 广东
客家人最为聚集的地区之一是广东省。

广东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之一,尤其
在深圳、河源、梅州等地,客家人占据了相当比例。

梅州更是被誉为客家人的“圣地”,各种传统文化和饮食习俗在这里得以传承。

广东省内还有很多其他城市也有
客家人聚集,例如汕头、揭阳等。

2. 福建
除了广东,福建省也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

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客
家人也有着重要的人口基础。

客家人在福建传承了许多独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通过世代相传而保留至今。

3. 江西
江西省也有不少客家人聚居的城市和地区,其中以上饶、抚州等地最为典型。

客家人在江西的聚居地也是传承了许多独特的文化传统,如客家笛子、客家土楼等。

4. 湖南
湖南省的娄底、岳阳等地亦有着客家人的聚集,客家人在湖南地区也有独特的
文化体现,例如客家人在湖南保留了相对完整的传统民俗习惯和节日庆典。

客家人是中国人口较多的一个族群,其文化传统之丰富、风土人情之独特,为
中国多元文化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景。

每一个被客家人聚居的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风貌,值得更多人去了解和探索。

我的家乡梅州

我的家乡梅州
总的来说,梅州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这里有深厚 的文化底蕴、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如 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客家文化和品尝正宗的客家菜肴, 那么来梅州一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相信你会在这 里留下美好的回忆。## 梅州的足球文化
梅州是一个足球之乡,有着悠久的足球历史和浓厚的 足球文化。这里是中国足球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 全国著名的足球训练基地。在梅州,足球已经成为了 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喜欢踢球、 看球
第5节
美食
美食
01
作为一个广东人,我当然也要介绍 一下梅州的美食
02
梅州的美食以客家菜为主,其中最 有名的当属"梅菜扣肉,配以梅菜、 豆豉等调料,经过蒸制而成,味道 鲜美,是梅州的代表性菜肴之一
04
此外,梅州的盐焗鸡、酿豆腐等也 是非常有名的美食,值得一试
第6节
总结
总结
让游客可以尽享自然之美
第4节
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
除了自然景观和客家文化外,梅州还有 着丰富的人文景观
这里有着古老的寺庙、古桥、古道等等
其中,梅州的千佛塔是一个非常著名的 景点,这座塔始建于唐朝,是广东省内 最古老的塔之一 此外,梅州的客天下景区也是一个非常 著名的景点,这里有各种客家文化的展 示和表演,让游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客 家文化
我的家乡梅州
XXXXX
-
1 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2 客家文化 3 自然景观 4 人文景观 5 美食 6 总结 7 足球学校和职业球队 8 足球设施和活动 9 总结
我的家乡梅州
我的家乡梅州,是一 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 和文化传承的地方。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 方面向您介绍梅州的 魅力
第1节
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

我美丽的家乡—客家之都梅州

我美丽的家乡—客家之都梅州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五岭山脉以南,桂、粤、赣三省交界处,东北邻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四县,西北接江西省寻邬县,西面连广东省河源市的龙川、紫金县,西南、南面与汕尾市的陆河县、揭阳市的榕城区、揭西县相接,东南面和潮州市潮安县、饶平县相连。

下辖梅江区、梅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和平远县等 6 县、 1 区代管兴宁市。

梅州山区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山川雄奇险秀,终年满山碧绿,风景优美,人杰地灵,古迹众多,人文景观独具特色。

梅州是全国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是名闻遐迩的 " 客家之都。

梅州文化教育历来比较发达,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梅州历史上曾涌现不少享誉中外的文化名人,如黄遵宪、丘逢甲、罗香林、林凤眠等;也有海内外客籍地区广为流传、喜闻乐道的传奇式人物,如宋湘、叶璧华、李惠堂等;历代名流如张九龄、韩愈、文天祥、朱熹等均在梅州留下足迹。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梅州市,被誉为“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和“山歌之乡、金柚之乡、茶之乡、美食之乡”。

享受慢生活,欢迎朋友到梅州来!
家乡好梅州视频。

大力挖掘发展客家特色文化 打造世界客家文化精神之都

大力挖掘发展客家特色文化 打造世界客家文化精神之都

大力挖掘发展客家特色文化打造世界客家文化精神之都大埔县茶阳镇人民政府雷伟(2011年10月)梅州是历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更是全世界客家华侨的祖籍地和精神家园,被尊为“世界客都”。

梅州有丰厚的、独特的、可挖掘利用的客家人文资源,结合当前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经济绿色崛起,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大力发展旅游先锋产业、现代农业等绿色产业的大背景,我们可以以“客家特色文化”为抓手,将梅州打造成世界客家人心向往之的客家圣地——文化精神之都。

一、弘客家文化,迎接八方游客客家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著名史学家罗香林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首创“客家学”,后经发展,逐渐成为国际“显学”。

近年来,在“客家热”的推动下,又涌现出一大批研究客家文化的教授、学者著书立论,弘扬客家文化,同时,梅州地区历来重视修编地方志,近年来,梅州市及各县(市、区)纷纷修订地方志,一些有实力的乡镇也纷纷编撰地方历史,宣传历史文化等。

虽然这些给梅州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但资料仍然存在“散、乱”等现象,并且流通范围较小,对外宣传推广力度明显不够,就连本身是土生土长的梅州人,都不一定对客家文化、梅州文化有多少了解。

时下,从中央至地方,都非常重视发展文化,刚刚结束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我们应紧紧抓住此次机遇,大力挖掘弘扬客家文化,重点是要推动宣传教育推广工作,对外宣传重推广,对内宣传重教育。

特别是对内的教育,要着重给青少年“补课”,努力提高青少年对客家、对梅州的了解和认识,将青少年们培养成为“客家通”、“梅州通”,进而让游客“未到梅州随处可见梅州”,“来到梅州随时可听梅州”,“游玩梅州细细品味梅州”,用千年客家文化,吸引天下来客。

二、融客家元素,打造特色城市客家的建筑在世界上很有影响,圆土楼、方土楼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一带则是围龙屋、四角楼居多。

写客家文化城的作文

写客家文化城的作文

写客家文化城的作文你知道客家文化城吗?那可真是个超级有趣的地方,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大盒子,每打开一层都有新的惊喜。

一走进客家文化城,就像走进了时光隧道,一下子回到了古老的客家世界。

那建筑风格独特得很呢,白墙青瓦,飞檐翘角,就像一个个穿着古装的巨人静静地站在那儿,诉说着客家的历史。

这些建筑可不像现在那些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它们每一处都有着精细的雕刻,花纹就像会说话一样,讲着客家人的故事。

我先到了客家宗祠,一进去,就感觉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

那里面供奉着祖先的牌位,牌位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就像一个个严肃的小老头在站岗。

周围的墙上挂着一些古老的画像,画中的人眼神深邃,仿佛在凝视着每一个进来的人,让人不禁对客家人的祖先充满了敬意。

在这里,我还看到一些老人带着小娃娃在虔诚地祭拜,小娃娃学着大人的样子,一本正经的,那模样可爱极了。

再往前走,就到了展示客家民俗文化的地方。

哇,这里简直就是一个民俗大观园。

有各种各样的客家传统服饰,那些衣服的颜色鲜艳得很,红的像火,蓝的像天,上面绣着精美的图案,有花鸟鱼虫,还有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神秘符号。

我在想,以前的客家人穿上这些衣服,肯定就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仙子和侠客。

旁边还陈列着一些客家的传统农具,像犁啊、耙啊,这些东西对于我这个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来说,就像外星来的物件。

我试着拿起一个小锄头,还挺沉的呢,真不知道以前的客家人是怎么熟练使用这些家伙事儿干活的。

说到客家美食,那文化城里也有不少展示。

一靠近美食区,那香味就像小钩子一样,把我的鼻子和脚都勾过去了。

有客家酿豆腐,那豆腐白白嫩嫩的,中间夹着肉馅,煎得金黄金黄的,就像一个个小荷包蛋。

咬一口,外焦里嫩,豆腐的清香和肉的鲜美在嘴里混合在一起,就像一场美味的小派对。

还有客家擂茶,一个大擂钵里放着茶叶、芝麻、花生等好多东西,用一个大木棒不停地擂啊擂,就像在进行一场美食魔法。

喝上一口擂茶,那浓郁的香味在喉咙里散开,感觉全身都充满了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安楼
梅州
泰安楼位于大埔县县城龙岗村, 建于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4年), 距今已有241年的历史,是国内极为 少见的石方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泰安楼]
泰安楼及附属建筑占地面积6684
平方米,其中主楼占地2577平方米,两侧书斋占地2764平方米, 门坪及花台占地1325平方米,共有200个房间。

泰安楼属砖石木 结构建筑,坐东北向西南,呈四方形,长49米,宽52.6米,门口 有宽阔的门坪和水塘。

楼高11米,分三层,一层墙宽为0.92米, 三层墙宽0.44米,一、二层外墙为石墙,三层外墙壁及内墙为砖墙。

因楼外墙为石墙,故该楼俗称石楼。

该楼一至三层四周向内设前走廊, 一层走廊的柱子为上木下石,二、三层为木柱,三楼前排中厅设有祭 坛,为防外患,三层除前廊外还设有后走廊。

一、二层不设窗,三层 才开窗,并设有枪眼,整座大楼只有一个大门出入,门板镶上厚厚的 铁皮,大门顶有蓄水池,供灭火之用。

灵光寺
阴那山位于广东省梅县雁南镇。

灵光寺位于阴那山半山海拔约500 米处。

唐僧潘了拳来此开山建茅寮, 他圆寂后,人们在此建寺,名圣 寿寺。

现存殿堂为明清及以后建筑。

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建后改今名。

灵光寺布局奇巧,主殿以 “菠萝顶”建筑为最大特点,乃全国罕见,堪称庙堂建筑艺术的杰作。

这个最大的佛殿(又名“菠萝殿”),重涯吧檐歇山顶,面阔三间,寺 内香火盛时,殿内仍不留一丝烟缕,殿顶亦片叶不留, 可能与菠萝 顶有关,这是建筑科学史上的一大杰作。

寺前有古柏两株,一荣一枯, 相传为潘了拳手植,至今已逾千年。

枯柏经300余年而不朽,人称“生 死树”,给灵光寺更添了几分神秘。

丘逢甲故居
丘逢甲故居培远堂在蕉岭
县城北面15公里文福镇淡定村,为 两堂客家围屋,是1896年丘逢甲从 台湾内度后建造的。

“培远堂”三字为 晚清著名学者温仲和手书。

故居现 作陈列室,收藏丘逢甲任台湾义军 大将军时亲手任命的义军“诚”字、 “信”字营的统带手谕,以及在战斗中
缴获的日本侵略军刺刀,并有影印复制的“台湾民主国”国旗及他诗稿手迹。

蕉岭县人民政府在其故居旁建有“丘逢甲学校”,又在县城将他在1904年创办的“桂岭书院”修葺一新,并建有“丘逢甲陈列室”和纪念亭。

丘逢甲故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围龙式围屋:天人合一的客家典型民居
围龙式围屋的分布,以客家聚居腹地兴宁、 梅县为中心,向周边辐射,衍播东江流域以及环 珠江口的深圳地区。

围龙式围屋是广东客家民居 中数量最多,规模宏伟,集传统礼制、伦理观念、 阴阳五行、风水地理、哲学思想、建筑艺术于一体
的民居建筑。

围龙屋前一般会有一个半圆形的水塘,使得总体看来如同一个太极的图案:陆上屋为阳,屋前水为阴。

这也是客家文化中 的风水理论的体现。

围龙屋不论大小,大门前必有 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 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
作用。

围龙式围屋的主体是堂屋。

所谓堂屋,即中轴建筑为方形厅堂,最少的为二堂,一般三堂,堂与堂之间以天井相隔,上敞堂为祖公堂,中堂为议事厅,下敞堂进深小,呈长方形,为门厅。

堂屋两边有衬祠,一般以巷径隔出明间、次间、梢间和尽间。

堂屋两侧为横屋,后面建半月形的围屋连结横屋,半月形内为花头。

有二横一围龙,四横二围龙……,最大规模的为十横五围龙。

围龙式围屋多依山而建,前低后高,突出中轴堂屋,蔚为壮观。

门前为禾坪,前有低矮的照墙和半月形的池塘。

围龙式围屋整体呈圆形,犹如阴阳两仪的太极图,寓有天圆地方的意义。

叶剑英元帅故居:
叶剑英元帅故居位于
梅县雁洋镇雁上村,距梅州市区33 公里,是一幢普通农舍,属于典型 的客家围屋。

故居室内陈设简朴, 有叶剑英当年用过的床板台凳等 生活用品,1989年被列为广东省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缅怀无产阶 级革命家、军事家。

叶剑英元帅的光辉业绩,海内 外乡亲捐资在故居旁兴建了“叶剑 英元帅纪念馆”。

纪念馆设有五个陈 列室,展出叶帅珍贵照片200幅和
生前用过的实物50件。

门前耸立着2米高的叶帅铜像。

千佛塔:
梅州市千佛塔寺位于梅州市区东 郊,是为了保护南汉文物千佛铁塔而发展 起来的女众道场,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千佛铁塔铸于南汉大宝八年(公元 965年),当年坐镇在本邑的修慧寺中, 清代州官又将其迁于齐州寺中(这两古寺 早已湮没)。

千佛铁塔共七层,高4.2米, 底宽1.6米,四方形,塔身铸有千佛,故 名千佛塔。

千佛塔是用花岗岩筑砌而成,结构坚 固,有防震、避雷、防风及现代照明设备。

塔共九层,高36米,八角形,宏伟壮观。

第一层外墙有6尊护塔天王石雕像,正门为赵朴老题匾及对联,二至八层塔身外墙共有32尊石雕佛像,内墙则浮雕千尊汉白玉佛像,各层门均有海内外大德题联,九层供奉数千尊鎏金佛像,塔顶托起一座七层小石塔,形成塔中有塔,塔上有塔的特色。

塔台周围石栏雕刻着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图,42幅五百罗汉图及48幅花鸟吉祥动物图等,第二层塔台、正门及两侧各有石雕麒麟及石狮,工艺精妙绝伦。

整座宝塔建筑堪称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
梅州的由来
梅州是中国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的重要交汇点,以其独树一帜的客家文化名扬四海,拥有"文物由来第一流"美誉,被国务院命名为国
家历史文化名城。

近年来,在实施"文化梅州"发展战略中,梅州市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加快客家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步伐,
全力打造客家文化大观园和名闻遐迩的"世界客都",建设全球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壮大山区经济的朝阳产业。

梅州名字的出
现与梅州古时两次为“梅王”封地有关。

首次当在汉初。

据清康熙《程乡县志》载:“梅州命名考,李士淳曰:曾见《粤东名贤志》:梅绢,浈水人,汉初,
客k
è家j i ā文w én 化h u à之z h ī都d ōu
——梅m éi 州z h ōu
风霜傲骨
梅州景色
亦是梅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

塔灯高照,称谓是"岭南明珠",前来朝礼者络绎不绝。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