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合集下载

【教案】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教学设计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教案】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教学设计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以线造型的特点。

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欣赏和教师讲解等方法,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重要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如何欣赏中国传统人物画,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深厚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特点:“以线造型”。

教学难点:“以线造型”在中国传统人物画中怎么表现出来,及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和历史。

教学过程活动一:知识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相关知识。

还记得哪些知识点吗?学生:(类别、技法)非常好!、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以线造型----中国传统人物画,看看它是怎么表现?活动二:新授课程1、请同学们看图,思考图中人物是用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学生:(不错,线条。

)教师总结:以线造型是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重要表现特征之一。

中国人物画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人物画作为一种纹饰绘制在彩陶等生活用品上,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反映。

这两个陶盆上的人物造型极其简单、质朴,线条显得十分稚拙。

2 2、那下面这两幅人物画又是如何表现的呢?学生:(对了,它们同样也是运用什么(线条)勾画出人物形象。

)教师总结: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独幅人物帛画。

画中人物画造型相当的准确,线条圆转流畅。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人物画逐渐走向成熟,代表画家如顾恺之。

他的作品《女史箴图》画家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着重描绘出不同身份、宫廷妇女们雍容华贵的特点。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3、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视频,观察画中人物的线条有什么特点?学生:(线条非常的纤细、流畅)教师总结:不错,画中人物的线条绵延不息,仿佛行云流水一般,如同刚才视频里的背景音乐一样婉转而优美,人物衣带修长飘逸。

这种线条被称为“高古游丝描”,使画面典雅、宁静又不失明丽、活泼。

4、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画圣吴道子的作品《送子天王图》。

高一美术(人美版)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二教学设计

高一美术(人美版)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二教学设计

中国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欣赏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会感受到中西绘画在视觉语言、特征与趣味等方面差异很大。

这种视觉特征上的差异,往往流露出中西方文化观念、审美态度与表现方式的区别。

西方传统绘画是运用明暗、透视、色彩进行描绘,追求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结晶,有其独特的形式和符号化的造型语言,抒发画家心中独有的山川。

创造“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理想境界。

今天,我就一起来学习《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山水篇》。

20分探究发现一、山水情怀1、山水画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视频播放: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的纸本绘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画家黄公望72岁时为师弟无用师所绘。

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国宝级文物。

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欣赏。

问题情境: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浓郁的山水情怀?画中的山水是真实的富春山风景吗?为什么要画山水画?教师小结(审美判断):《富春山居图》画的是浙江省富春江两岸景色,但我们沿着黄公望的足迹游历富春江,却无法找到画中的山水。

山水画不是简单的描摹自然的风光,而是画家的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

黄公望年轻时曾蒙冤入狱,晚年隐居在富春江一带,借山水创作以抒发内心的情怀。

作品讲解(文化理解):《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尺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富春山居图·剩山卷》馆藏浙江省博物馆:,纵31.8厘米,横51.4厘米。

这件作品为何会分为两段呢?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再次欣赏,并思考1分钟。

教师小结: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每天不思茶饭的观赏临摹。

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后来被吴洪裕的侄子及时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

在2010年两会新闻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讲了一个故事:“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高一【美术(人美版)】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一教学设计

高一【美术(人美版)】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一教学设计

高一【美术(人美版)】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一教学设计艺术语言在传统人物画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通过线条的勾勒,能够表现出人物的形态、神情和气质。

三、感受虚实相生的艺术风格境界虚实相生是传统绘画中的一种表现手法,通过虚实的对比,能够营造出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在传统人物画中,虚实相生的运用尤为突出,能够表现出人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让观者感受到画面的深度和层次。

四、课堂展示与讨论让学生事先准备一些相关的资料和作品,进行课堂展示和讨论。

通过比对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更好地理解传统人物画的绘画特点和艺术风格。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了解传统人物画的绘画特点和艺术风格,掌握线条和传神的绘画技巧,感受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

同时,通过课堂展示和讨论,能够更好地理解传统人物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价值。

线条与同时代XXX的书法有密切联系。

在图像中,铁线描和兰叶描是线的两个特点。

铁线描的线条像铁丝一样粗细一致,行笔流畅。

兰叶描的线条则像兰草的叶片一样,流畅的线条在不间断的状态下有粗细变化。

XXX是典型的XXX描画家,敦煌壁画中的人物也是典型的兰叶描风格。

提神线是在人物面部进行更加准确精致的勾勒。

在定形线完成后,用深色线在人物面部描一次朱红线或墨线,和敷色结合表现出立体感。

传神写照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最高标准,画师们通过想象、理想画和精湛的艺术处理,把心中的美好生动的表现出人间真实的模样。

通过流畅的线条和巧妙的赋彩方式的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的含蓄神韵的表达,更好地体现了当时人们生活的精神世界。

历代帝王像的气质、壁画中的人物传神特点、XXX和都督夫人两幅出行图的气氛是人物绘画的作品分析重点。

线条与赋彩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揭示作品内在的特点。

俯仰自得的艺术关照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法则也是人物画的重要特点之一。

小组活动中,可以选择同一题材不同载体的绘画作品进行讨论分析,如《历代帝王图》或《韩熙载夜宴图》。

2.1程式与寓意中国传统绘画教案-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2.1程式与寓意中国传统绘画教案-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绘画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的绘画形式,如战国的《人物龙凤图》,汉代的画像砖,
二、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种类、含义及概念。
三、中国绘画与中国画的内涵有什么不同?
中国绘画的外延更广泛,广义上指在中国文脉下逐渐形成的艺术形式,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是指子在中国绘画的概念下,运用了笔墨的形式在纸、绢或帛上进行的绘画。
二、人物画
1人物画注重怎样的的表现方式?
《韩熙载夜宴图》对比《太白行吟图》分析人物画的的题材内容。
2《韩熙载夜宴图》的细节和故事。
3、人物画注重传神写照:即要描绘物象又要提现内在精神。
三、花鸟画
1提问:由写生到写意提现了画家怎样的情怀?
《芙蓉锦鸡图》与朱耷的花鸟作品做对比。
2介绍朱耷
3中国花鸟画创作的特点,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讲授
中国画的主要特征
一、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体现了什么样的的创作理念?
带着问题观看《溪山行旅图》视频,对比《寒江独钓图》。
你觉得哪幅作品好?好在哪里?你更欢哪幅作品?
中国和西方绘画一样,最初都没有山水画的概念,山水画只是人物画的附庸。西方艺术史一般把15世纪达芬奇的《岩间圣母》作为西方开始关注风景画的标志。而中国的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种,发展比西方早了一千多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就已经有对山水的独立描绘。
在图像识读和文化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建立起基础的审美判断。
通过对比不同技法、不同表现方式的作品,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国画作的程式与意蕴。
学生大胆分析,结合所学语文、历史等知识,做到多学科综合,充分理解艺术表达的真谛。
欣赏中国山水画,借助教材去理解山水画的用色、空间和细节。

【课件】+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课件】+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溪山行旅图-宋范宽
四 赏析——花鸟画
欣赏以下作品,并理解中国花鸟画作品所要 表达怎样的视觉美感?
四 赏析——花鸟画
出水芙蓉图
琵琶山鸟图
芙蓉锦鸡图
菊竹石图
锦石秋花图
以笔பைடு நூலகம்骨、以墨为韵的花鸟画
实践练习
课堂作业:从课本中任选一幅花鸟画作品进行 临摹,感受笔墨韵味的表现。
课后作业:运用白描技法,课后寻找校园或家 中花鸟植物进行创作。
审美追求: 线条流畅,传神写照,写实技 巧。
历代帝王图-唐 阎立本
三 感受——山水画
以《溪山行旅图》为例,请同学们从它的构图、 笔法运用及视觉效果上进行赏析,试着分析中国 画是如何做到“意境传达”与画家心境一致的?
三 感受——山水画
传达意境的山水画
大山大水的全景构图,细致刻画的山石树木,运用 多变的笔墨及皴法,反复用雨点皴,塑造出岩体的 向背纹及质感,给人“高山仰止”的雄浑意境感受。
中国传统绘画
学习目标
一 二 起源——帛画、壁画
发展——人物画
三 感受——山水画
四 赏析——花鸟画
一 起源——帛画、壁画
人物龙凤图 帛画战国 纵31.2cm 横23.2cm 通过白描勾 勒、平涂和 渲染并用, 有引导墓主 人引魂升天 的寓意。
鹿王本生图 壁画北魏局部 敦煌莫高窟257窟 以土红色为底层,有黑白不同色块 的明暗对比,画面层次丰富。
二 发展——人物画
人物画
花鸟画
山水画
一 起源——帛画、壁画
以《历代帝王图》为例,从表现形式、造型手 段和审美追求三个角度,分析讨论一下作者是如 何运用美术语言去表现对象的呢?
二 发展——人物画
传神写照的人物画

【教案】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人物画、花鸟画)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教案】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人物画、花鸟画)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接上一课,课时教学设计(人物、花鸟部分)课题《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1.课时教材分析:从本主题开始,正式进入中国传统绘画的学习历程中,中国绘画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中国画作为中国绘画的一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画家所创造的独特的表达物象和思想情感的形式,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本主题将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作为知识要点,将中国绘画的发展流程、历史脉络做了一个阐述,而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过程中,解读经典美术作品,对作品有一定的审美判断,了解其艺术特征,感受其艺术魅力,从而深入理解中华文化内涵,进而坚定文化自信。

2.课时学情分析:高中生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了解仅停留在欣赏环节,对于如何去鉴赏一幅绘画作品,在此前还没有接触过。

如何将美术鉴赏的理论知识学习转化为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是教师需要思考的要点。

其次,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着重考虑的问题。

3.课时学习重点:深入理解中国画要表达的意境,感受作品的艺术内涵与审美特色,使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作品及其特点有基本的了解。

能够识别不同技法、不同风格的重要中国画作品,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4.课时学习难点:如何将教材内容有机的转化为学生的兴趣,着重理解中国画的独特魅力,解读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使学生领会到中国画的思想情感意图之间的关系。

5.课时学习目标:(一)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和人物、领会不同时期中国传统绘画在表现形式及审美观念上的差异。

能够比较、分析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以及时代特征,掌握中国画的技法特点,并能够独立分析中国画的类别与特征。

并了解中国独特的绘画的工具:笔墨纸砚。

掌握不同的表现手法,认识中国画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色,丰富自身的审美体验。

(二)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请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课堂内容,使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前准备和课堂展示内容之中。

【教案】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必修+美术鉴赏

【教案】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教学设计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必修+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主题一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主要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最重要的特点:传神写照,学会欣赏中国传统人物画,而不仅仅是看到人物画,首先关注的只是漂亮、好看、像不像的问题,了解怎样的作品才是一件好的作品。

2、本节微课主要是对人物画“传神写照”的了解,但本节微课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能在欣赏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同时也要了解西方人物画与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相通之处,甚至是美术作品与文学作品的相通之处,甚至是不同艺术作品之间的相通之处,以点到面,拓宽学生的视野,最重要的是要拓宽学生的思维。

3、中国传统绘画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元素,当今社会的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最近非常火的河南卫视的节目,作为学生更应该从现在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的重要特点:传神写照。

教学难点:以点概面,以中国传统人物画的“传神写照”为点,打开学生的思维,了解怎样的作品才是一件好的作品,不管是文学还是美术甚至是音乐舞蹈,好的作品一定是生动传神的,是需要慢慢品味的,而不仅仅是表面的判断。

教学对象分析: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艺术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只是大家了解的程度参差不齐,本课的设计从文学作品导入,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后面美术作品的欣赏,同时了解学科之间的关联性。

在作品欣赏部分没有选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如《步辇图》、《捣练图》、《韩熙载夜宴图》、《历代帝王图》等作品作为主要欣赏对象,而是选取了学生并不常见的苏汉臣的《秋庭婴戏图》,一为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有一定的新鲜感,而不是老生常谈,最主要的是这件作品的欣赏相对比较容易,没多少欣赏经验的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下步步深入,从而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的“传神写照”,能够恍然大悟了解美术作品的鉴赏也不是那么难的,只是我们要找对欣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去拓展其他作品,学生会有想要去了解更多的欲望。

【教案】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宋代院体花鸟画)教学设计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教案】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宋代院体花鸟画)教学设计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主题一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宋代院体花鸟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代花鸟画家对感觉真实的追求,体会其写生的精妙之处。

理解宋代院体花鸟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艺术特点。

2、通过对宋代院体花鸟画的鉴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对宋代院体花鸟画中写真的认识,以及对神韵与画面意趣的理解。

2、理解西方绘画“视觉真实”和中国绘画“感觉真实”的区别。

教学过程及内容课程导入:虽然屋外秋风萧瑟,但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

讲授新课:请同学们欣赏宋代著名画家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大家可以分享看到作品的第一感觉。

(学生讨论并回答)此画是作者为创作而收集的素材,画上动物造型准确严谨,特征鲜明。

鸟雀动作各异,生动活泼;昆虫须爪毕现,双翅呈透明状,鲜活如生;两只乌龟前后的透视关系准确精到,显示了画家娴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笔墨技巧,将宋代花鸟画写生的精妙展现的淋漓尽致。

宋代花鸟画的繁荣和宋徽宗赵佶有绕不开的关系,赵佶酷爱书画,亲自主持“宣和画院”。

在花鸟画中他强调被描绘对象的真实性,形成了有别于文人花鸟画的院体花鸟画。

真实描绘客观对象的表现手法,在西方称为写实,在中国古代称为写真。

现在有些人认为中国没有写实的传统,这是一种误解和偏见。

事实上,看过宋代花鸟画的人都可以感受到其逼真再现客观事物的高超水平。

那中西方绘画对再现客观事物方面有什么不同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两幅作品,让画作告诉我们答案。

(学生分组讨论并阐释观点)左图是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作品《水果篮》。

画面构图简练,所描绘的水果与果篮惟妙惟肖,鲜明而实在的葡萄、竹篮、干枯的叶子,还有如实刻画的苹果上的虫眼。

右图是宋代画家林椿的《果熟禽来图》,画中对树枝和苹果的勾画十分精致逼真,但画家并没有用同样的手法去描绘麻雀,而是用一种更加童趣的方式。

一只圆滚滚的小麻雀高昂着脑袋站在枝头,好像在叽喳的叫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借鉴,从绘画寻人生意趣,体会作品的审美观念、创作思想及文化背景。

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借助画面提供的相关信息分析文人画中包含的艺术特征及思想含义,着重了解青绿山水和诗书画印。

教学难点:中国传统文化是文人画的根基如何触发学生人文情感,认识文人画的程式特征,感受画家借物喻情之意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视频并提出相关问题)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几个问题,①你们平时有欣赏过中国文人画吗?其实呢,我们学生受西方艺术氛围影响较大,对于中国传统绘画我们反而了解的不是太清楚,那今天、大家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入隐逸文人的岁月丹青,感受中国文人画中的独特意境是如何体现的。

活动二:(欣赏视频:文人雅集)
教师讲述:我们首先来欣赏一段视频,这个视频是由现代人还原演绎的文人集会,在此过程中,老师需要你们带着几个问题去进行欣赏并思考。

问题1:我国古代画家分为哪几类?分别是什么?
问题2:文人指的是哪一类人?
模块二(深入了解文人画)
活动一:
教师讲述:根据老师发布的学习任务来考考大家,这里有4道关于文人画知识的问题,老师给你们几分钟时间,你们先从课本上试着找找答案。

问题1: 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是谁?
问题2:“诗画本一律”概念是谁提出的?
问题3:“书画同源”之说是谁提出的?
问题4: 文人画构成元素?
教师总结:王维是文人画的鼻祖,苏轼评王维的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以画入诗,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等都可以让我们读诗时联想到一幅幅赋有诗情画意的画面。

王维的《雪溪图》画面赋有诗情画意,清新淡雅,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活动二:
文人画的发展由中国传统文化诸多因素促成,它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唐代王维到宋代苏轼文人画形成理论到元代赵孟頫将文人画推向了顶峰。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画中作一巨石;又画古木丛篁,分置巨石罅隙间;巨石前,生长着一簇簇的竹丛,地上长有小草。

尾纸上有作者自题一首七言绝句:“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问题2:“诗画本一律”概念是谁提出的?
问题3:“书画同源”之说是谁提出的?
教师总结:苏轼明确提出了诗画在艺术本质上具有一致性:“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聪慧苏东坡看穿了艺术的实质。

追求意境,诗书画意,探寻形意间的关系,通过诗文、画意、字体结构排布寻求一种有机结合,达到意境的统一。

赵孟頫提出的“书画同源”中的“画”指的是文人画。

文人画的表现形式注重诗、书、画、印的融合。

绘画中运用书法,通过作品表现作者的性格、学识、才华和思想,作品的艺术语言和意境都高于工匠和院体画。

模块三
关键问题:跟着老师一起鉴赏通过鉴赏王冕的《墨梅图》,了解文人画。

活动设计
活动一:
学生分别从构图、颜色、画面构成元素、作者传达的情感四个方面进行鉴赏,在此过程中老师通过辅助线的形式、题跋特写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模块四探文人画价值追求
活动一:
接收学习任务二:文人参与绘画,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
梁楷《泼墨仙人图》画面主要描绘了一位仙人不衫不履的醉态。

这位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

那双小眼醉意朦胧,仿佛看透世间一切,嘴角边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

那幅既顽皮可爱又莫测高深的滑稽相,使仙人超凡脱俗又满带幽默诙谐的形象跃然纸上。

画上有题诗:“地行不识名和姓,大似高阳一酒徒。

应是琼台仙宴罢,淋漓襟袖尚模糊。

”这种士大夫与禅宗相融合的文化影响了梁楷的创作。

齐白石《三虾图》齐白石画虾可谓一绝,他画的虾和真虾不全似,但是抓住了虾感人的部位,千锤百炼的古法用笔,从而产生一种妙不可言的艺术效果,作画在于似与不似之间,同不求形似求神韵是一个道理。

总结:总结本节课掌握到文人画的主要特征,第四
个特征留悬念,为下节课做铺垫
1.抒情写意的价值追求
2.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
3.以形写神的艺术意趣
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